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高中計劃書5000字十篇

高中計劃書5000字十篇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1

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對於我們大家的高中三年的學習更加高效地進行會有很大的幫忙,讓我們的高中三年的學習更加的簡單。良好的學習規劃,能夠幫忙我們大家更好利用好自我的高中學習時光,讓我們的高中學習更加的充實與歡樂。

高中計劃書5000字十篇

一、首先要認識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3、知識資料的整體數量劇增

4、知識的獨立性大

二、改變觀念。

國中階段,個性是國中三年級,透過超多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國中數學知識相比較較淺顯,更易於掌握,透過反覆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既使是這樣,對有些問題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國中問|a|=2時,a等於什麼,在會考中錯的人極少,然而進入高中後,老師問,如|a|=2時,那麼a等於什麼,既使是重點學校的學生也會有一些同學毫不思索地回答:a=2。就是以説明了這個問題。又如,前幾年北京四中高一年級的一個同學在高一上學期期會考試以後,曾向老師提出“抗議”説:“你們平時的作業也不多,測驗也很少,我不會學”,這也正説明了改變觀念的重要性。

三、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

學生學習期間,在課堂的時光佔了一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着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於提高思維潛力,預習後把自我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我思維水平;預習還能夠培養自我的自學潛力。

2、聽課過程中的科學。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至於出現書、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上課前也不應做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或看小書、激烈爭論等。以免上課後還喘噓噓,或不能平靜下來;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答問,看是否對自我有所啟發。

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和演示實驗的動作,生動而深刻的理解老師所要表達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

口到: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

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説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重點,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我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資料便會在自我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個性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資料,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要認真把握好思維邏輯。

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必須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四、做好複習和總結工作

1、做好及時的複習。課完課的當天,務必做好當天的複習。

複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資料,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資料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善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

2、做好單元複習。

學習一個單元后應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而後與書、筆記相對容完善,而後應做好單元小節。

3、做好單元小結。

單元小結資料應包括以下部分。

(1)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2)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3)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我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4、關於做練習題量的問題

有不少同學把提高數學成績的期望寄託在超多做題上。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我認為,“不要以做題多少論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於做題的效益要高。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麼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必須量的練習是必要的。而對於中檔題,尢其要講究做題的效益,即做題後有多大收穫,這就需要在做題後進行必須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把它們聯繫起來,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經驗和教訓,更重要的是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將大大有利於你今後的學習。當然沒有必須量(老師佈置的作業量)的練習就不能構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五、學生有意識培養自我的各方面潛力

數學潛力包括:邏輯推理潛力、抽象思維潛力、計算潛力、空間想象潛力和分析解決問題潛力共五大潛力。這些潛力是在不一樣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開發不一樣的學習場所,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潛力是透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潛力的培養都務必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個性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潛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潛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到達自我各方面潛力的全面發展。

其實,自學潛力的提高也是一個人生活的需要,他從一個方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素養,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時光是有導師的學習,其後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學習,靠的自學最終到達了自強。

六、打好基礎。

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由於高中新課改,課本以及資料的編排順序與都原教材發生了變化,刪去和增加了一些資料,但大部分資料是不變的,只是整體難度略有下降,高一要學四個模塊的資料,分別是必修1,2,3,4,海淀區是上學期學必修1,4,資料包括集合,函數,三角函數,向量,三角恆等變換。下學期必修2,5資料包括立體幾何初步,解析幾何初步,數列,解三角形,不等式。其他城區有的是按編排順序學的。高中生三年的成長與發展,不論是數學知識的獲得,個性的陶冶,還是思維水平、數學潛力的提高,都遵循這樣一個規律:“三年發展看高一,高一關鍵在一(上)”,“萬事開頭難”,打好高一的基礎至關重要。高一上學期個性是“一(上)”的前半學期,是實現從國中學習到高中學習的“轉軌期”,高中數學課即將開始與國中知識有聯繫,但比國中數學知識系統。高一數學中我們將學習函數等,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它在高中數學中是起着提綱的作用,它融匯在整個高中數學知識中,其中有數學中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也是大學聯考的重點。

七、厚積薄發

高二是高中的關鍵,在整個高中階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高一年的學習,無論是從知識上還是從思維習慣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我已經完全適應了高中生活,高二要乘勝追擊,利用高一學過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作用,在高二把所學知識學好,高二學必修3,理科選修1-1,1-2,2-1,2-2,2-3,資料包括算法初步,統計概率,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等,學的知識在大學聯考中多佔的比例比較大。

八、查漏補缺,準備衝刺

高一、高二幾乎學習完高中的所有知識資料(各學校狀況不一樣),高三進行全面複習,高三將有數學“會考”和重要的“大學聯考”。在高三要做超多的練習,還要經常的考試,即每次的考試與練習都要有收穫,都有認真的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查漏補缺,鞏固基礎,深化題型,循序漸進,到時會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對於我們高中的學習來説,提高自我的學習計劃性,對於我們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忙。期望以上所介紹的能夠幫忙我們大家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的方法,能夠幫忙我們大家提高自我的高中計劃的可行性,讓我們的高中學習更加的高效。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瞭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瞭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徵。

教學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疏通語句,分析表達的思想感情。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裏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説:“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在戰國中期,隨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於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着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3、《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説:“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説:“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敍傳,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

二、朗讀

1、教師領讀,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參照註釋,疏通文義,劃分朗讀節奏。

三、從“帝高陽”到“曰靈均”八句為第一段。詩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來。

1、 自述家世、出生時辰。

高陽,苗裔,胗(秦始皇后成皇帝專稱),皇考(如喪考妣),攝提,貞,孟陬

從遠古帝顓頊帝説起,顯示詩人與楚國同姓宗親的血緣關係,既表現了詩人對祖先的崇拜,又表現他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

2、皇考為作者命名。

覽揆,初度,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平),靈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於寅年寅月寅日,詩人以為這是包含特殊文化內涵的吉宜時日;加上他出生時器度非凡,又獲嘉名,詩人認為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得天獨厚的內在美質之所在。這既是他日後存君興國、變法圖強、熱愛宗國的思想感情的原動力,又是他的悲劇的根源。

四、從“紛吾既有”到“先路也”為第二段。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的嘉德懿行。

3、作者內美且修能。

紛,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紉

作者身披各種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希望有所作為。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4、早搴夕攬惜時修德。

汩:水急流通狀,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澤,所採的都是芳香堅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長久之道。

5、時不我待,擔心美人遲暮。

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天時運轉,春秋輪轉,草木零落,年歲將盡,擔心君王如不能及時舉賢用能,則將無所成就,表達積極進取、忠君憂國的生活態度。

6、棄穢改度用賢才。

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節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願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王和國家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積極進取,而且胸懷大志,願為國家效力,按理應得到楚王的瞭解和信任,這就為下文詩人良好的主觀願望與殘酷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及詩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從“昔三後”到“而改路”為第三段。詩人先回顧歷史上興衰成敗的教訓(前八句),而後聯繫楚國的黑暗現實,反覆申訴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慘遭遇(後十四句)。

7、讚頌三後之純粹。

詩人讚頌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種賢才,希望楚王能向古聖先王學習。

8、堯舜和桀紂的對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為,委婉的告訴楚王要向先聖王學習,遵循治國之道,任用賢才。

9、黨人和自己的對比。

黨人只圖享樂,結果禍國殃民,既表示對黨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國家擔憂,告訴楚往要遠小人,任用真正的賢才,委婉地勸告懷王莫蹈昏君亡國的覆轍。

10、自己忠而被謗的遭遇。

踵:腳後跟,武:足跡,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聖君,而懷王卻被小人包圍,聽信讒言,致使詩人忠而被謗,信而見疑。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 (翻譯)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淫亂。(評析)主人公除了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幻化為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脩”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卻受到眾女的嫉妒讒毀,終於被拋棄。

11、患而不捨為靈脩。

謇謇:忠貞的樣子,正:證,靈脩: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明知盡忠的為患,但不忍捨棄自己的政治理想,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後悔。(評析)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説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羣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衊,一會説他穿着奇裝異服,一會又説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羣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羣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裏,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於《離騷》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後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翻譯)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並且習以為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評析)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衝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12、最後又以婚約失敗為喻,表達了變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發出對楚王昏庸無能、反覆無常的痛心。

總結: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純潔德行、心憂天下和嫉惡如仇的品性。這些情感具有深遠宏大、劇烈動盪的特點。在寫法上,以抒情為主,描寫和敍事為輔,但抒情又不空洞蒼白或吶喊狂叫,而是用美麗的想像和詩化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心世界。

第三課時

一、藝術欣賞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説出自己想説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説説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羣賢,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羣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盡情地發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表現了屈原志潔行高,執着追求的精神,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二、語法總結

1、通假字

闢:通“僻”,幽僻 道:通“導”,嚮導 正:通“證”,作證,為證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 / 用於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 把與本書相關的文章放在書前來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 近路

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 關於軍事的

3、詞類活用

名餘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4、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餘以嘉名    介詞結構後置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3

設計理念:新課標理念(任務型學習) 單篇設計教學。

教材分析:位於《唐宋八大家選讀》書信專題

主題: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情境: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如何看待?如何評判?

資源:重慶公交車墜江案始末、一則較流行的社會言論(佛系生活方式)

任務: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活動:對各種社會事件的議論評判的寫作與交流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毛澤東研讀韓愈文章的故事。馬雲與金庸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汲取什麼?寫作技巧和人文精神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些事件,你如何評判?現狀是我們同學寫議論文,不會講理,往往是論據的堆砌。其實,講理有講理的方法,《答司馬諫議書》就是一篇完美的示範。今天,老師來給大家上一堂另類的文言文課。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探究説理方法:

王安石政論文突出的特點是:結構謹嚴, 説理清楚,行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

研讀文本第二節,討論作者是如何説理的?(檢查預習)

(一)分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 如何説理?

1.定角度(辨名實,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與革新變法名實不明)

司馬光3400餘字,引經據典、恐嚇威脅、面廣量大,王安石從宏觀角度着眼,綜合分析,芟鋤枝蔓,敏鋭地弄清問題的實質,拎出要點,使得文意顯豁,是非判然。

其起也,或從髙遠處落墨,或直標題旨,或徑為斷案,或明揭要旨之定義與説,既善取勢,又極簡煉。--------陳祥耀先生

2.析原因(人---習於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

3.究實質(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實踐活動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示例:

定角度:社會輿論(女司機被羣嘲,輿論失衡讓事件變形)

析原因:1.環境使然,2.懶惰及畏怯的心理,3.獨立思考的意識缺失導致盲從心理。

究實質:缺乏理性

定角度:當事人

析原因: 1.被快節奏裹挾、與“慢”生活漸行漸遠。不聽他人言語、不看他人情緒,受不了舒緩,等不及真相;2.矛盾疊加,公平公正一旦“照顧不周”,難免滋生各種負面情緒;3.網絡“哄客文化”添油加醋,髒言髒語更是漫天遍地。

究實質:戾氣重

定角度:乘客

析原因:1.主持正義太廉價,有可能會有慘重的代價;2. 明哲保身的“智慧”哲學(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究實質: 冷漠

實踐活動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400字左右。

定角度: 不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

1.慾望太多,行動太少,導致心理落差;

2.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青年人應對壓力的方法、信心、意志不足;

3.“階層固化説”讓青年人的奮鬥看上去效應不明顯;

4.網絡的傳播讓這種負面能量得以產生認同式的爆發。

究其原因與現在大多數車水馬龍的繁華有關。在一個大城市裏,人們被要求高效率工作,高效率生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效率要高,就得事事爭先,時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警覺的意識。可人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時刻緊繃的大腦會疲憊,會痛苦。而“佛系”提倡的“隨它去”“無所謂”正契合人們一種嚮往的生活方式,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笑看庭前花開花落。

究實質:消極的生活態度(懶惰,不思進取)

佛系必然導致不求上進,漫無目的,沒有目標追求,不願揹負風險,不希望承擔責任,缺乏奮鬥、拼搏精神,這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不要在本該鬥志昂揚的時刻選擇頹喪。珍愛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定角度: 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1.代表的是心如止水的處事心態,能夠幫助青年直面困境、放棄執念,消解內心的糾結和不安,更好地向前走。2.較為隨便的生活態度,看似無所應對,其實是給自己築起了一道不高不低的圍牆,將自己保護在內,既不會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也不會完全與世隔離,擁有一定的保護,才能在社會這條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安穩地走下去。

究實質:體現的是一種平和、淡然的生活態度,並不是放棄生活,也不是毫無作為。

定角度: 辯證地看(生活上佛系,學習工作上非佛系)

析原因:1.佛代表的是放下自我,擺脱私心;2.學習或做事需要奮發進取、勇於擔當;3.對於名利要隨意超脱。

究實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附:學案

《答司馬諫議書》學案

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思考題:

一、劃分第二節結構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歸納總結第二節説理特點。

語言材料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語言材料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不少於400字。

詞語來源

20__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衍生詞語

20__年12月,因網絡傳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來的詞語有“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對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詞。

佛系買家——據説是指這樣一羣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諮詢,買到東西后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並茂的差評,然後心情奇蹟般地平復了。

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闆罵我,我説“哦知道了”;老闆表揚我,我説“哦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説“哦好的”……心處於躺平狀態,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哦”。

佛繫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着舒服就湊合着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説聲拜拜然後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中

吳豔,連雲港外國語學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連續16年從事高三教學工作,市“333工程”科研標兵,市教科研專家庫成員。獲市首屆專業研究能力大賽一等獎,曾多次獲省師陶杯、市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發表教學論文及散文近百篇。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4

教學目標:

1. 遵循物象→意象→意境的認識途徑,學習鑑賞古詩的基本方法。

2. 把握詩歌運用的比興、用典、象徵等手法的妙處。

3. 品味意象,體悟詩人心中“悲”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點:

反覆吟誦,通過對核心意象“曉夢”“春心”“珠”“玉”等的品味,體悟詩人心中“悲”的豐富內涵。

一、導入

《詩大序》裏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志是什麼呢?是你心裏面的思想、意念、感情。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情感呢?從意象,從作者經歷。

意象就是帶上了主觀情感的物象,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物象説起。

二、檢索“物象”

請大家齊讀整首詩,説説這首詩裏寫了哪些物象?

錦瑟、華年,莊周、蝴蝶、曉夢、望帝、杜鵑、春心,明月、暖日、珠、玉。

人:莊周、望帝;物,錦瑟、明月、暖日、珠、玉,蝴蝶、杜鵑。

回憶:華年 眼前:錦瑟。

傳説典故,眼前之景。

直觀的物,抽象的年華、春心。

這些物象,在詩中着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就直接可以説是意象了。如此紛繁交錯的意象,難怪詩歌讓人感到朦朧模糊難懂了!當然難懂並不是沒法讀懂。“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還從這些物象入手。

三、剖析“意象”

看看它們之間的關係,看看哪些是核心意象。

1.先看首聯

錦瑟是漂亮的瑟。

華年是花樣年華、美好時光。

問題一:這裏重在強調錦瑟還是華年?錦瑟在這裏的作用?起興(借題發揮),比興。

比,以彼物比此物。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

問題二:錦瑟的“一弦一柱”為什麼會讓我想到華年?

數字上:一弦一柱正像一年一年,正好代表經歷的年華和時間。

音樂內容上:五十弦的表現力更豐富更細膩,想到我的年華也更細緻更悲切。

漂亮的瑟無緣無故有五十弦,(“無端是無緣無故,實際上並不是無緣無故,而是有它特殊的沉重的情感,現在大家還認識不到,等理解了詩意之後,回頭我們再來品讀它。”)

2.下面來看頷聯的意象,

問題一:這句話的核心意象是什麼?

曉夢。

結合資料看,作者的夢想是什麼?光耀門楣、仕途通達、賣與帝王家、國家棟梁。當莊周夢為蝴蝶的時候,是多麼美麗、多姿多彩,所以他完全沉溺在這種美好的感情。當詩人談到夢想時也必然痴迷忘我吧,因為這種渴望光耀門楣的人生理想也是融在骨子裏,化在血液裏的存在了。然而這種夢想有沒有實現呢?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呢?

“曉”,夢的短暫,夢要結束,理想落空。“曉”是説天快要亮了,“曉夢”是破曉以前的夢,這是言夢之短,因為天很快就要亮了,你馬上就要醒了。人們常説“夜長夢多”,夜長,你愛做多少夢就做多少夢,所以“曉夢”極言其夢境之短暫,夢要結束了。

看下一句的內容。解讀典故:望帝託杜鵑。望帝是蜀國的君主,望帝讓位給臣子,卻沒想到這位臣子是個暴君,老百姓苦不堪言。望帝死後,他的魂魄變成了杜鵑,因為一直懷念故國,所以杜鵑的叫聲好像是“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而且杜鵑總是要一直叫到口中流出鮮血為止。

問題二:這裏的核心意象是什麼?春心。李商隱另外有一首詩《無題》,最後兩句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説,你那份春天覺醒的,追求的嚮往的心不要跟花一樣爭着開放,“春心莫共花爭發”,因為你把這麼熱烈、深刻的感情投入進去,你最後落到的下場是“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寸相思的情感、你燃燒的結果是變成灰燼。可見,“春心”在李商隱的詩裏多表示追求,嚮往的心。

望帝的春心是什麼?愛國之心。李商隱的春心是什麼?成為國家棟梁的仕途之心。

詩人和望帝一樣只能把那一份感情,那追求、嚮往的“春心”“託杜鵑”。可見,李商隱借杜鵑啼血來哀鳴自己理想落空的人生。

小結:從頷聯看,不管夢多麼美好,春心多麼執着,最終理想破滅,這是追憶年華詩人心中的第一層痛。

大家來讀一讀,揣摩一下情感。核心意象要重讀。

過渡:理想是要建立在自身的實力之上。李商隱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詩歌的頸聯也就是第三聯回答了這個問題。

3.問題一:頸聯哪些物象可以看出李商隱對自己的評價?珠、玉。

珠玉的珍貴和稀有,為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祕感。在古典文化中,珠和玉具有特定的內涵,你知道哪些?

①懷玉之才 ② 明珠暗投(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視) ③隋珠彈雀,比喻大材小用。珠喻指才華或有才之人。④“一片冰心在玉壺”:喻指品行的高潔。

⑤《禮記》中,孔子賦予了玉十一德,即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還強調“古之君子必佩玉”(《禮記・玉藻》)。 玉為温潤、高潔的文化符號。

⑥李商隱字義山,為什麼號玉溪生?因為李商隱出生在丹河之濱,河水清澈,一年四季清澈見底,如玉一樣清澈透明,因此起名叫玉溪生,也有自我勉勵之意。

⑦典故:滄海遺珠(大海里的珍珠被採珠人遺漏) 卞和泣玉 意在告訴我們賢能之人不被重用。

⑧賈寶玉生下時口中含的那塊玉,是女媧補天時遺漏下的一塊石頭,因為不甘於才華被埋沒,請求道士將它帶入凡間,投胎作賈寶玉。

可見:“珠”、“玉 ”乃詩人自喻,喻指自己的才華、能力、德行。

問題二:自己滿腹才華,卻是怎樣的遭遇呢?你能不能從詩歌中讀出來?

典故:鮫人泣珠,海中美人魚,美麗而神祕,只在大海深處,對水質很挑剔,不願在不潔的水中生活,月明之夜,它的眼淚會化為晶瑩剔透、飽滿圓潤的珍珠。天上有明月,地下有明珠,“珠有淚”鮫人的眼淚變成珠,

作者在此已經活用這個典故,情感上也有變化。“珠”是作者才能的喻指,“淚”是自己心境的活現。這種組合就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傷。

藍田是產玉的地方,典故本身的內容,對錶達情感沒什麼作用。日暖才會生煙,尤其極品玉,在陽光下會有流動的感覺,象煙雲流動,古人又稱之"良玉成煙",煙是玉存在的表現,生煙是讓人看到玉的存在,現在卻空有其煙,無人發現。

小結:良玉空有其煙,明珠空有其美,作者以珠、玉自比,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這是追憶年華詩人心中的第二層痛。這兩層痛的關係是因果關係。先果後因,正因為懷才不遇才會理想落空。

請一位同學來示範朗讀一下,突出核心意象。

4.看尾聯,

問題一:根據上面的內容,“此情”代指什麼?

懷才不遇、夢想落空的傷感、迷惘。

如果一個人華年不再,理想破滅,才華不得重用,他轉念想想,只要奮鬥過,就無怨無悔,倒也可以聊以自慰。可是詩人筆鋒一轉,他説,這些情感難道是今天追憶才感慨的嗎?在當年我已經預感到了,會是迷惘而無所得,會是一場空啊。

問題二: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什麼?明知一場空,卻還要去實現它,明知無能為力,卻又無可奈何。回想一生,感傷身世。

同學們,你無法把握你的人生,這是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李商隱的一生的確是無可奈何的。他是想憑藉才華走向仕途,並不想捲入黨爭之中,但事與願違,朋黨這根無形的繩索卻死死地纏繞在他身上,讓他舉步維艱、一生漂泊、不得其志,只得到處投靠藩鎮、疆吏當僚屬幕賓來維持生計。可以説“空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補充提問:於是再來看“無端”,無緣無故,是誰無緣無故?

表面上詩人在責怪埋怨錦瑟,錦瑟呀,你的弦為什麼偏偏要是五十根,勾起我這個年近五十的老人的傷心之處,使我不得安寧呢?明明是自己有苦難言,無處發泄,卻來責怪、埋怨錦瑟,

所以深層次看是詩人無緣無故,是詩人無理。而正是這種“無理”,才讓我們體會到詩人這種深深的懊惱和傷感,更能體會到他的無助和無可奈何。

四、領悟“情感”

本詩首聯由錦瑟起興,引發對華年的回憶。頸聯頷聯是具體的表述,抒發的是理想落空,懷才不遇的感傷,反過來,正是因為才德被棄,才會理想落空,也才會有在人生暮年追憶華年的感傷和無奈。如果前兩者是精神層面的困境,是精神之困,追憶年華則是生命之悲。尾聯總結,引出更深的無奈和悲情。整首詩追思華年、感傷身世,籠罩着一種濃濃的悲情。

請大家一起朗讀這首詩,突出核心意象,或者老師範讀。

五、鑑賞“手法”

從鑑賞的角度來總結一下詩歌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比興。既增加了朦朧美又顯得順理成章

用典。但並不用典故的內涵,只是取字面義,借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本身也就增加詩歌的朦朧美。(什麼是朦朧美?霧失樓台,山色空濛,月下荷塘,······清晰美美在一覽無餘,鉅細畢現的飽和的滿足感。朦朧美美在對缺失不斷尋求中的焦灼和發現時的欣喜。我們這節課其實就是在充分體驗這首詩作的朦朧美。)

比喻。以珠玉來自喻。神祕又耐人尋味。

總結:

李商隱並不是非常明確地為一時一地,一草一木而悲傷,他在感慨自己的一生,他在追思自己的華年。這一生的曲折坎坷、顛沛流離,這一生的華麗開場又黯然落幕,這一生的孜孜追求卻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這首指向並不十分明確的詩為什麼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為什麼能膾炙人口,備受推崇?不僅僅是其比興、典故、象徵等手法的巧妙運用,更主要的是思想。技巧只是一時的驚豔,思想才能永久的流傳。古往今來文人士子讀起這首詩,可能並不能説清道明,但都“心有慼慼”,正是這種人類的共通感,才使得經典擁有了無窮的魅力。

學生再次齊讀。體悟詩人曲折的人生和內心複雜的情感。

附:板書設計

錦 瑟

李商隱

(首) 追思華年

(頷) 理想落空 精神之困 生命之悲

(頸) 才德被棄

(尾) 感傷身世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閲讀劇本,瞭解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瞭解人物的性格;初步瞭解戲劇人物的鑑賞方法。

能力目標 學會鑑賞戲劇,提高學生鑑賞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探測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藉助濃重的戲劇氛圍及富有詩意的語言所傳達的悲劇意識(性格的悲劇、命運的悲劇、生存的悲劇)。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在把握矛盾衝突的基礎上,通過對周樸園語言的品讀,探究周樸園的性格、心理。

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悲劇意識,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引領

1、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戲劇的種類: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紅色娘子軍》) ;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三塊錢國幣》)、多幕劇(如《雷雨》) ;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 、現代劇(如《雷雨》) ;

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如《屈原》) 、喜劇 (如《威尼斯商人》) 、正劇 (如《白毛女》)。

3、戲劇的幾大要素:包括舞台説明、戲劇衝突、人物台詞等。

4、戲劇文學的特色有三:一是適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戲劇衝突;三是要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對話。

5、戲劇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説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台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6、其他名詞術語:

衝突:是矛盾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表現階級之間和階級思想的矛盾衝突,有些衝突也表現為先進與落後、進步與保守的矛盾衝突。戲劇衝突應比生活矛盾更強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於戲劇性。

台詞:是劇中人物的語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動作性的,即人物的語言是同他的行動聯繫在一起的。台詞的表現形式有對話、獨白、旁白(登場人物離開其他人物而向觀眾説話)、內白(在後台説話)、潛台詞(登場人物沒説出來的語言,而是用表情表現出來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場:幕,即拉開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戲劇一個較完整的段落。場,即拉開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戲劇中較小的段落。

舞台説明:是幫助導演和演員掌握劇情,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點的有關説明的敍述 和描寫的語言。説明的內容有關於時間、地點、人物、佈景的,有關於登場人物的動作、表情的,有關於登場人物上場、下場的,有關於"效果"的,有關於開幕、閉幕的等等。

二、導入解題

1、1933年,一位年僅23歲的清華學子帶着夢幻,帶着愛恨無奈,帶着對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無比憤懣,奮筆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醖釀了五年之久的劇本。一年後,時任《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編輯部的故紙堆裏發現了它,並感動得為它掉下了激動的眼淚。它的發表立刻引起了中國劇壇的強烈震動。從1935年在日本東京第一次演出以來,我國許多重要劇團都競相排演,並相繼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這部經久不衰的劇本就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雷雨》。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走近它了。

2、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中國現當代劇作家。生於天津一個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潛江市。1922年入南開中學,加入“南開新劇團”。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3年大學行將畢業時,寫出震驚文壇的處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創作出以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悲劇《日出》。兩部作品的相繼問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以後,他又陸續創作了《原野》《蜕變》《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劇本。曹禺擅長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緊張、尖鋭的戲劇衝突。戲劇氛圍濃重,語言富有詩意。他的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上演。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醖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悶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醖釀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3、播放劇情簡介的視頻,配以音樂和解説詞。

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爺周樸園生下第二個孩子(魯大海)才三天的魯侍萍,竟被周樸園一家兇狠地逼着留下其長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兒走向河邊……

三十年後,在畸形情愛中掙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為擺脱後母繁漪的苦苦糾纏,拼命地引誘了使女四鳳,而四鳳就是周萍同母異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愛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發。恰好,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並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與周樸園進行着一場針鋒相對的鬥爭……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後,一場罪惡的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四鳳羞愧難當,雷雨之夜倉惶出奔,不幸觸電身亡,單純、熱情、充滿着幻想的周衝(周樸園與繁漪之子)跑去救四鳳,也遭不測,周萍開槍自殺,不幸的繁漪瘋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三、整體感知

1、看與課文有關的話劇《雷雨》視頻。

《雷雨》中的人物以及人物關係。

2、字詞檢測。

繁漪 ( ) 驚愕( ) 汗涔涔( )

諦聽( ) 縝密( ) 半晌 ( )

伺候( ) 間不容髮( )

伺機( ) 間離 ( )

骨朵兒( ) 混水摸魚( )

骨氣 ( ) 混沌 ( )

3、問題研討。

(1)課文節選部分,與周樸園的矛盾衝突主要同哪些人有關?

(明確:周樸園與魯侍萍,周樸園與魯大海)

(2)課文中這兩組主要矛盾衝突是從課文的哪裏斷開的?

(明確:“周樸園可是你——”)

(3)課文可以分為哪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梅、周狹路相逢。(家庭內部衝突)

第二部分:魯、周針鋒相對。(社會階級鬥爭)

(4)請用簡要的語言描述周樸園和魯侍萍矛盾衝突的發展過程。

明確:周樸園由對自己以為“死去”的侍萍的所謂“懷念”,到對已經知道還活着的侍萍的驚慌以及對站在眼前的離開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變化過程,即懷念——驚慌——冷酷。

(5)本文的矛盾衝突(附:全劇人物關係圖)

課文中出現的四個人之間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①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衝突。這是根本利益的衝突。

②周樸園與魯大海 —— 父與子的矛盾衝突。

③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根本利益的衝突。

④魯大海與周萍 —— 兄弟之間的矛盾衝突。

⑤魯侍萍與周萍 —— 母與子的矛盾衝突。

⑥資本家的冷酷、虛偽、自私和下層勞動婦女的善良、正直、堅韌兩種思想性格的對立衝突。根本性質的衝突。

四、鑑賞人物

(一)戲劇人物鑑賞方法

①把握戲劇衝突 ②揣摩戲劇語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

(二)示範鑑賞周樸園

播放介紹周樸園形象特徵的視頻,對該形象首先從整體上把握。

瞭解周樸園認出侍萍的經過周樸園的心理變化過程:奇怪——疑惑——慌張——驚懼。

認出魯大海之後: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他

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從中你看出了什麼?

周樸園面對自己的兒子,依然擺出資本家對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態度。

1、品一個詞,解讀周樸園的“懷念”。

設問:開頭至“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這部分對話中,哪個單音節詞出現的頻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個(10個),在周樸園的語言中出現過多少次(6次)。

分角色演讀,注意讀出劇中角色的情感。

體味人物語言中藴涵豐富的潛台詞。

剛才在品讀“哦”字過程中,我們不僅從中“哦”出了周樸園由漫不經心到作賊心虛的情態變化過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潛台詞的方法。

揣摩解讀:

方法一:據上下文語境和舞台説明來挖掘人物潛台詞豐富的意藴。

方法二:從標點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潛台詞豐富的意藴。

2、析一種句子,探究周樸園的“驚慌”。

設問:課文從“魯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樸園 好,你先下去吧”,這部分中周樸園的語言又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就是一類語氣相同的句子特別多。哪一類?(明確:疑問句)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問句長不長?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個字)

周樸園問話比較鑑賞(將開頭兩個簡短問句改長):

魯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樸園 怎麼?(怎麼就用不着?)

魯侍萍 這個人現在還活着。

周樸園 (驚愕)什麼?(她真的還活着嗎?)

明確:改了以後,似乎是在問旁人的事情,有點漠不關心了,突然、驚奇、緊張、激動的感覺就少了幾分。

三個疑問句連用改簡潔:“什麼?她就在這兒?此地?”(什麼?)

體會三個疑問句連用所表現的驚恐和急迫心情。

小結:這部分我們又從周樸園的簡短問話入手,再拓展開去,通過語言的比較賞析,終於讀出了周樸園知道魯侍萍還活着時的惶恐不安、驚慌失措,也讀出了周樸園葉公好龍的真實心態。

3、挑一句話,體驗周樸園“冷酷”。

設問:當週樸園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離開自己30年的魯侍萍時,周樸園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快速閲讀從“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到“周樸園 可是你——”,從中找出一句你認為最能體現周樸園性格、心理的話,運用我們剛才獲得的揣摩人物語言的體驗,去大膽地走近周樸園的心靈,前後左右的同學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並注意在解讀文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選一組矛盾,分析周樸園的“殘忍”。

設問:周樸園和魯大海是什麼關係?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麼他對魯大海是什麼態度呢?從這一戲劇衝突中,你能看出周樸園怎樣的性格?

觀看剪輯視頻。

明確:在處理工人罷工事件時,他一方面進行血腥鎮壓,一方面採取分化收買政策,並開除鬧罷工鬧得最兇的工人魯大海。在和魯大海的正面交鋒中,他穩操勝券,不急不躁,對於魯大海的責罵,他不輕易動怒,保持着冷靜,説話簡潔,打擊性卻很強——強硬和老謀深算。

魯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惡發家史——冷酷無情,喪失人性,是為獲取最大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反動資本家形象。

5、周樸園形象總結。

周樸園是一個有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狡猾。是一個人格卑下的偽君子,一個沒有任何仁義道德的反動資本家。甚至到了一個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程度。他接觸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社會上成就卓著,能夠主宰他人的的命運;他具有濃郁的封建意識,他的發家史帶着野蠻的盤剝,他也自己走向毀滅的深淵。

(三)小組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魯侍萍、魯大海的形象。

主要要點:

1、魯侍萍。

她年輕時和周樸園曾有過一段甜蜜的婚戀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她和她的第二個兒子被趕出周家,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河自盡,卻被人救活了。為了孩子,她嫁過兩次人,但都不如意。她什麼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子,在學校裏伺候人”。坎坷不幸的遭遇,沒有消磨掉她的美好的品質,只是讓她對現實有了清醒的認識。

對於她和周樸園過去的戀情,她雖然憤恨於當年周樸園的無情無義,不過由於部分責任在周樸園的母親身上,因此她難免對往事有一些懷念,對周樸園也殘留有一些感情。比如,當她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不想再隱瞞自己身份的時候,周樸園卻想逃避,打算中斷對話,她接連兩次追問:“老爺,您想見一見她麼?”“老爺想幫一幫她麼?”她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為這樣就表明周樸園對“侍萍”懷着真誠的想念,對她而言就是一種安慰。又如,她的身份剛一點明,周樸園的幾句讓她覺得受到莫大侮辱的話深深刺痛了她,她內心積聚的憤恨、痛苦化作一段段話傾瀉出來,局面一時超出周樸園的控制,可是在她稍微平靜一些之後,周樸園的幾句表白就讓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侍萍對周樸園恨得不夠徹底,她善良、温柔。

她要馬上帶着四鳳走;她將周樸園簽好的支票隨手撕掉;她肯定地説魯大海不會認周樸園做父親,始終保持了自己的剛毅、頑強、勇敢,更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

她只想見見她的大兒子周萍一面,卻沒想到要認他;後來眼看着兄弟相鬥,她感情激動,心緒混亂,差點向周萍明説自己的身份,可還是立即控制住自己。説明她的清醒。

她的典型語言比如下面這段對話的潛台詞。

魯大海 (掙扎) 放開我,你們這一羣強盜!

周 萍 (向僕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羣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

周 萍 你是誰?

魯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你這個畜生!你哪裏像我的兒子啊)

周萍打親弟弟大海的舉動使她憤慨,感到階級對立尖鋭,所以叫了聲“你是萍”,就馬上以諧音字掩飾“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當看到眼前的兒子成了強盜資本家的幫兇時,馬上轉口:“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充分表現出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2、魯大海。

魯大海:一個鬥爭經驗缺乏但是有較高覺悟的工人代表。通過他的鬥爭,表現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

魯大海出場時二十七歲,是位年輕的煤礦工人。

魯大海是周樸園的次子。是母親魯侍萍在跳江時所懷的孩子。魯侍萍被人救下來之後再嫁,生下了大海。大海隨當時侍萍的夫家姓了魯。飽嘗了人間的痛苦。後來他到周家礦上當工人,由於具有較高的覺悟,成了罷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樸園為了賺錢什麼都幹得出來的階級本性。當他知道周樸園這次又用金錢收買了工人敗類,平息了罷工鬥爭後,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種.種罪惡,頑強地同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羣強盜。雖然由於他的鬥爭經驗不足,有着魯莽等弱點,但通過他的鬥爭畢竟表現出了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表現了中國無產階級鬥爭到底的決心。

而當整個事情的真相在那個雷雨之夜被毫不留情的揭開之後,大海失去了妹妹,得知生父原來一直是自己口中的人渣!大海選擇離開。不止是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這種生活,更有一種想要離開這個黑暗的時代的感覺。

《雷雨》中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是一個較為粗獷的人,他厭惡資本家,所以他才會直面周樸園,盡數他的罪惡,並且説話直接坦誠,我們還可以從他的言語中讀出他的正義感。他代表的工人階級將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他們是雷雨,是閃電,將要摧毀黑暗沒落的舊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這裏。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五、總結延伸

1、問題研討:周樸園對魯侍萍不見時懷戀,相見時又絕情,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呢?

真情説:其一,三十年前二十幾歲的周樸園,對年輕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產生戀情,是自然真實的感情,一個人對初戀總是難以忘懷的,何況侍萍為他生過兩個孩子,最後,又因為被拋棄而投河自盡。其二,周婚後生活不美滿,更加深了他對侍萍的懷念。和周結婚的第一個門當户對的闊小姐,身體不好,加上週不愛她,婚後不久就死了。蘩漪個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歡的那種女人,在這種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懷念他的初戀情人。

假意説:其一,聽説侍萍還活着,周樸園感到“驚愕”,更是避而不願見。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徑張揚出去,有損門第。這表明了周樸園的偽善和醜惡。其二,當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魯媽時,資產階級的本性使他一下子從往日的懷念回到現實的利害衝突中來。先是聲色俱變的責問,接着試圖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為由,企圖穩住侍萍,使其不再提舊事;口口聲聲表白不忘舊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譴責;最後兇相畢露,辭退四鳳和魯貴,開除魯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兇殘。

2、作品主題。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內部的尖鋭衝突,以及周、魯兩家複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層現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象,對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污濁的內幕做了深刻而又細緻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3、標題含義。

《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醖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

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裏,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醖釀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4、作品的語言藝術探究。

⑴高度個性化:所謂人物語言個性化,就是什麼樣的人説什麼樣的話,語言成為人物個性、性格、心理的聲音外化。比如:

周樸園 (忽然嚴厲地):你來幹什麼?

魯侍萍 不是我要來的

周樸園 誰指使你來的?

魯侍萍 (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周樸園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提問:周為什麼變臉?

名聲和利益受到威脅,表現了他的虛偽冷酷。

⑵豐富的潛台詞:潛台詞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嘴上未説,但心中已想;或嘴上這樣説,而心中卻那想;或嘴上已説完,而心中意未盡。潛台詞豐富的內涵大大擴展了舞台語言藝術的延衍性、深廣性。它常常藉助舞台提示並通過演員心神化一的表演讓人體味、咀嚼。通過潛台詞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比如:

周樸園 (汗涔涔地)哦。

魯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

周樸園 (抬起頭來)你姓什麼?

魯侍萍 我姓魯,老爺。

“你姓什麼”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得這麼多?”“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

周樸園 那更好了。那麼我們可以明明白白

地談一談。

魯侍萍 不過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談的。

周樸園 話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 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

為什麼將話題突然轉到魯貴身上?有什麼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讓魯貴知道。”“魯貴知道了會來敲詐,對我沒好處。”

⑶語言富於動作性: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或稱動作語言、情節語言),

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着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比如:

周樸園:那你走錯屋子了。

魯侍萍:哦。——老爺沒有事了?(暗示)

周樸園:(指窗)窗户誰叫打開的?(直接推動,節外生枝)

“我前幾天還見着她!”(暗示周樸園,使情節繼續)

“老爺,你想見一見她麼?”(推動情節發展)

“説不定,也許記得”(提醒周樸園)

“老爺,沒有事了?”(強烈的暗示;不問也行)

5、課堂提升。

《雷雨》是在高潮(四鳳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中收場的。作者曾為此劇寫過尾聲:十年後周公館改為教會醫院,裏面住着兩位發了瘋的老婦--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獨的周樸園去看望她們,但什麼話也沒説。請你按自己的設想另寫一個尾聲。

6、延伸拓展。

名家評説《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巴金

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李健吾

説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他,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僅是情節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這曲折背後所隱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態,或者説,他是自覺地把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認識注入多少有些現成的“情節”中的。——錢理羣

《雷雨》的創作標誌着曹禺是以一個具有自己創作個性的劇作家出現在劇壇上的;他寫出了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品;併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話劇民族化、羣眾化的初步的嘗試。——田本相

請同學們也實話實説(一句話評説):我看《雷雨》。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背誦全文。

2.瞭解駢文的兩大特徵——對偶與用典,積累文化知識。

3.體會作者懷才而又自勵志節,憤鬱不平而又不甘沉淪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註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2、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 優美的語言。

3、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一、知識背景介紹

1、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名樓,有聯贊曰:“洞庭月,衡岳雲,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崔灝詩,範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紹作者

王勃生於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龍門人(今山西河津人),6歲善文辭,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鑑賞力超羣,得顏師古注《漢書》,讀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載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道祥贊為神童,並向朝廷表薦,而王勃對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歲時就做了沛王李賢徵的王府侍讀。

可是,種.種打擊卻接二連三地向他襲來。大約做王府侍讀一年多的時候,他因為“戲為《檄英王雞》”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這時他很失落,隨即出遊巴蜀。

到他22歲時,他好容易又得補為虢州參軍,可是又因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於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災難。可是,他的父親王福畤因此受到牽連,被貶為交趾令(今越南河內)。大約26歲時,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沒想到在渡海時溺水,最後驚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歎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內心應當是時有不平,或者憤怒悲涼,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夠大展鴻圖。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的途中,適逢九月重陽之日,王勃途經洪州(現在的江西南昌),正趕上洪州都督閻某人重修了名樓滕王閣,於閣上歡宴羣僚和賓客,藉以標榜政績。

王勃面臨那“羣賢畢集”的場面怎麼能不感慨萬千?當時,他孤身作客,內心慼慼,自然是感到壓抑而難以興奮,如果能夠讓他一吐胸懷,或許他會欣然命筆的。

二、解題

1.介紹“序”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説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於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駢文”

駢文,是魏晉後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三、 通讀全文。

1、 通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看註釋注音。

2、 看註釋,粗通文意。

3、 集體齊讀課文。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係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少數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迴。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雲/而自惜;幸/承恩/於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鬥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

(4)、都督/閻公/之雅望。

4、 熟讀課文。

四、整體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 概寫洪洲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扣“洪 府”)

第二部分(2):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扣“秋日登閣”)

第三部分(3—4):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扣“餞”)

第四部分(5):述説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歎盛宴難再(:扣“別”)

詳細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寫洪洲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由洪州地勢、人才説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

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

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

接着,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星分翼軫......(空間地勢)台隍一句

俊彩星馳物華天寶......(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第二部分:。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潦水盡二語寫秋景;

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

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

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

明確:

①色彩變化之美;

②遠近錯落之美;

③上下渾成之美;

④虛實相映之美。

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遊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

窮睇眄於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遊於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

於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述説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歎盛宴難再。

無路請纓四句再説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説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説;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願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孟嘗”∕“阮籍”→反襯自己堅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愨”→表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

“楊意” “凌雲”∕“鍾期”“流水”→感懷才難用、知己難遇

(解説:在教師示範之後,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採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閲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

五、賞析情感

1、溢美之辭是本文的一個幌子

在那樣的場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筆來就大發其牢騷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眾賓愛悦。“人情練達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為了應景,説白一點,就是讓大家高興。閻某人重修滕王閣,至少是為了説明當時的洪州物阜民豐、太平樂業的政治,而集會羣英,自然是一種標榜。王勃清楚地瞭解這種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辭。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人煙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們的眼簾。

“人傑地靈”、“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騰蛟起鳳”

——面對人才輩出,賢士如雲的洪州,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百姓樂業,天清氣淨的風俗畫卷。

2、對失意人生的悲歎是文章的本質

文章的原題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在自己的錦繡文章的關鍵之處用“遙襟甫暢,逸興遄飛”一語轉入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描繪中來。

A 、 宇宙沒有窮盡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據説,王勃曾撰《周易發揮》五卷,對歷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歲歷》。這兩個句子表明他深受術數之學的影響,從而造成他內心的悲涼 。

B 、 人生難免失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孤獨無依中的悲涼心境徹底透露出來。舉目無親,無人理解,這種感受豈止一天兩天?

C、 壯志難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

——兩句話説盡了壯志難酬的痛苦。

他一方面只能為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人的不得志而歎息,

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嘗、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轍之魚以強作樂觀開朗,或者以“酌貪泉”而仍然能夠保持純正本色來自勉。這是多麼無奈和痛苦啊!

不僅如此,他還要把自己的痛苦隱得更深,帶着滿臉歡笑説自己“喜託龍門”,説閻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作序,可謂曲盡衷腸。

六、賞析語言

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台壯觀,從而把讀者帶人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着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

2.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評析: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翻譯) 落霞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評析: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儘量克服一切困難執着地追求,即算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強調“失路之人”不要因年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現均可作成語使用。

運用:人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髮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追求?處境艱難更應當堅強,不能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

七、賞析特色

1、 工整的對偶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

2、 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3、 運用典故,簡練含蓄(找一下,文中運用了哪些典故)。

加強論證,敍事抒情,而運用的手法卻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使課文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練,加強了文章表達效果。

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並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①“長安”“帝閽”“宣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

②“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慨年時易往,功業難成,流露出嗟卑歎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極心理(明用)

③“馬援”(窮…老…)→不因年逝、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

④“貪泉”“涸轍”→身處逆境,猶樂觀開懷(暗用)

⑤“北海”“東隅”→不甘沉淪

⑥“孟嘗”∕“阮籍”→反襯自己堅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終軍”→表示請纓無路

⑧“班超”“宗愨”→表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

⑨“楊意”“凌雲”∕“鍾期”“流水”→感懷才難用、知己難遇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7

教學目的:

1.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瞭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台説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

4.體會戲劇中個性化的語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戲劇中揭示的思想主題。

教學重點:戲劇衝突;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難點:個性化的語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析法和練習思考法。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第 周星期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原籍為湖北潛江,現代著名劇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廣泛閲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喜愛唐傳奇、元代戲曲和明清小説,並有機會接觸與欣賞中國民族傳統戲曲,如京劇、崑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閲讀了大量“五四”以來國內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並參加了北方最早的業餘戲劇團體之一的“南開新劇團”,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開大學,二年級時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這期間認真研讀了希臘悲劇家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等人的劇作,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

二.複習戲劇常識:

1.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2.戲劇的種類:從表現形式看,戲劇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歌舞劇、啞劇等;從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從時代來看,可以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從情節主題來看,戲劇又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從演出場合看,又分為舞台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3.戲劇的幾大要素:包括舞台説明、戲劇衝突、人物台詞等。(戲劇文學的特色有三:一是適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戲劇衝突;三是要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對話。)

4.戲劇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説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台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三.賞析第一場第一層:

1.分角色演讀劇本:兩個角色,一個扮演魯侍萍,一個扮演周樸園。

2.第一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2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半晌”,寫魯侍萍和周樸園追憶往事。第二層寫魯侍萍和周樸園現在的矛盾衝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詞能不能換掉或刪除?為什麼?

明確:不能。這個詞表示揣測語氣,説明魯侍萍並不知道,因為她不是周樸園的下人。

4.周樸園為什麼要舊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確:出於處境艱難,反映了當時民族資本面臨很大困難的時代背景。

5.周樸園為什麼覺得魯侍萍奇怪?

明確:因為魯侍萍的一舉一動是那樣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樸園又有些熟悉。

6.周樸園説梅家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而魯侍萍説“她不是小姐,也不賢惠,並且聽説是不大規矩的”,這樣寫表達上有何效果?

明確:誇獎的話從周樸園嘴裏説出,更可反襯出其內心的虛偽、靈魂的卑劣;而魯侍萍的自貶恰恰表現了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她的打擊之大,以及其內心的怨憤之重。

7.魯侍萍為什麼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當週樸園説要為之修墓時,她何以又説出來了?

明確:先前是因為不願提及那些於她並不光彩的事,後來説出來是為了揭露周樸園虛偽的本質。

四.分析第一場第二層:

1.周樸園口口聲聲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現在眼前時,他又為何“忽然嚴厲”起來?

明確:因為這已不是從前那個讓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種虛偽的惺惺作態。

2.魯侍萍説“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這句話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她雖然認識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卻缺乏覺悟,所以把一切都歸結到命運上去。

3.“我沒有找你,我沒有找你……”可否不用反覆?為什麼?

明確:不可以。反覆能充分表現她的怨憤之情。

4.周樸園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為的是什麼?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一個什麼論斷?

明確:為的是娶有錢的門當户對的小姐;這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5.周樸園説他當時是“於心不忍”,真是這樣嗎?

明確:不是。這只是他為自己的醜惡靈魂所找的一個自慰的藉口,只是為自己的可恥行徑做開脱。

6.魯侍萍聽周樸園的辯解之後,思想情緒有何變化?她還怨恨周樸園嗎?

明確:她善良的本性使她喪失了抗爭的鬥志,內心也寬恕了周樸園的卑劣行徑。

7.周樸園説“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這是怎樣的心理?

明確:擔心魯貴來尋他報仇。

8.魯侍萍説魯大海跟周樸園“完完全全是兩樣的人”,那麼魯大海是怎樣的人?周樸園又是怎樣的人?

明確:魯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責任心,有正義感;而周樸園是資本家,無責任心,靠欺壓工人謀利。

9.周樸園知道魯大海是他的兒子後,為什麼要冷笑?

明確:周樸園以為一旦魯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親時,便會放棄與自己鬥爭的激情。

10.周樸園為什麼要給魯侍萍錢?後來為什麼又要給路費?

明確:先是為了收買魯侍萍,後來是為了早點把魯家的人攆走。

11.周樸園在確定魯侍萍將要離開此地時,又給她一張支票,其目的是什麼?

明確:為了用金錢補償自己的罪孽,以求得靈魂的安寧;也力圖用金錢來堵住魯侍萍的嘴,怕暴露自己的醜惡之事。

12.周樸園説魯侍萍不受支票“將來會後悔的”,你認為她會後悔嗎?

明確:此時的魯侍萍已是徹底看清了周樸園的真面目,她絕不會再讓周樸園得到靈魂的安寧,也不會寬恕他的罪過,因此,絕不會後悔。

13.從第一場來看,你認為魯侍萍、周樸園是怎樣的人物?

明確:魯侍萍是一箇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徵是善良、正直、剛毅頑強。她終於由一個無知幼稚的侍女成為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女人。

周樸園是一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的品格特徵是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險詐。是一個完全的地地道道的偽君子。

14.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五.佈置作業:課後練習一二三。

第二課時

上課時間:第 周星期

一.處理課後作業一二三:(略)

二.完成下列練習,賞析第二場:

1.從魯大海説的話來看,他知道魯侍萍來這裏了嗎?他若不知道,這句話應該怎樣表達?

(知道,因為他説了一個“還”字,他若不知道,就應説:媽,您也在這兒?)

2.“我知道你是罷工鬧得最兇的工人”,這反映了魯大海什麼樣的思想性格?

(説明魯大海堅持正義,見義勇為,責任心強。)

3.“拜望拜望你”體現了魯大海對周樸園什麼樣的態度?

(體現了魯大海對周樸園的鄙夷蔑視的態度。)

4.“忽而軟,忽而硬”反映了周樸園什麼樣的品性?

(説明周樸園對待工人一貫軟硬皆施,這是他狡詐的性格的體現。)

5.“意氣”能否換成“義氣”一詞,為什麼?

(“意氣”指意志、情緒,課文中是周樸園指責魯大海缺乏理智,意氣用事;而“義氣”指人有氣概,有感情。不能換。)

6.魯大海想到了周樸園想花錢收買少數不要臉的敗類,相信工人是團結的、可靠的,但結果其他三個代表還是被周樸園收買了,這説明了什麼?

(一方面説明周樸園老奸巨滑,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魯大海等工人領袖缺乏鬥爭經驗,對革命鬥爭的複雜性準備不足。)

7.周樸園明知魯大海是自己的兒子,為什麼樣開除他?

(魯大海長期受到的教育使他成為一個“鬧得最兇的工人”,開除他可以殺雞給猴看,親情輕於金錢;另外,開除他也可以讓魯家的人快走,以免後患。

8.周樸園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傷天害理,總起來説,他有幾件傷天害理的事?

(主要有三件:

①是大年三十夜為娶有錢有勢的姑娘攆走梅侍萍母女,害得她家破人亡,骨肉分離;

②是叫警察鎮壓工人,結果死了三十多條人命;

③是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淹死兩千二百個小工,每個小工扣取三百塊錢。)

9.“姓周的,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這句話在戲劇衝突中有何作用?

(這本是魯大海憤怒地詛咒,結果卻變為事實,在衝突中起了伏筆的作用。)

10.“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這句話表現了魯侍萍怎樣的感情?

(周萍本是自己的兒子,卻親手打了親弟弟。魯侍萍眼見着卻又不能道破事實,言語中充分體現了她眼見骨肉不但不能相認,反而自相仇恨的痛苦;再者也沒有想到周萍成了這麼一個鬼東西。)

11.學生歸納魯大海的人物形象。

(提示:他是工人階級的代表,在他身上體現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表現了中國無產階級鬥爭到底的決心,但他也有鬥爭經驗不足,幼稚鹵莽的弱點。)

三.讓學生自讀《曹禺談〈雷雨〉》,體會戲劇的衝突和人物形象。

附:課外資料

周樸園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

周樸園這個人可以説是壞到家了,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程度。他自己,在當時社會上當然是“名流”“賢達”,他認為他的家庭也是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兒子周萍,也是個好兒子,“健全的子弟”,其實已經腐爛透頂了。30年前,周樸園為了和一個門當户對的闊小姐結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併為他生了兩個孩子的丫頭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從家裏趕了出來。大兒子他留下來了,這就是周府大少爺周萍;二兒子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讓侍萍抱走了。可以想像得到,那情景是多麼悽慘。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侍萍急得沒法,只好跳河。跳河而又不死,連孩子也被救起,這就是後來的魯大海。周萍和魯大海,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由於社會、階級地位和生活環境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再也沒有辦法相處在~起了。魯大海對周樸園,懷着極端強烈的憎恨。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階級的仇恨。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鼓搗出了這麼一大堆東西來。可能是因為常看報紙的關係。那時的確常常鬧罷工。我聽到過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個資本家在哈爾濱修一座江橋,他故意讓江橋出險,使幾千個工人喪生。他是承包商,從每個工人身上扣二百塊錢。我所寫的周樸園就是這樣發了一筆昧心財、血腥財,從此他才闊起來。這樣一個人,你説他沒道德,他可覺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覺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又是那麼“多情”,那個被他糟踏過的丫頭,都被他升格為“前妻”了,甚至連他和這個丫頭胡搞、後來生了孩子的那間房子,房子裏的擺設,他都一直保持原樣,不準別人動一動。他自以為是好丈夫,好父親,正人君子,其實是個在外殺人如麻、在家專制橫暴的魔王。他這個人永遠覺得自己是正確的。當三十年後侍萍又來到他家見到周萍時,他讓周萍跪下,説:不要以為她出身低下,卻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麼冠冕堂皇!他竟沒有一點自愧自疚。他對侍萍的懷念,可能是真的。因為他自和侍萍分別後,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個闊家小姐,抑鬱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兩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地放蕩過,但從來也沒有嚐到過什麼是幸福。回想起來,還是和待萍相處的日子,在他罪惡生涯中多少給他留下了些美好的記憶。他對侍萍的思戀、懷念,便成了他後半生用來自欺欺人、經常咀嚼的一種情感了。這既可填補他那醜惡空虛的心靈,又可顯示他的多情、高貴。

所有人物都在第一幕裏交了鋒

在第一幕,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交了鋒,見了面,種.種矛盾衝突都聚攏一起,爆發開來。周樸園與魯侍萍見面一場,我用了點技巧。從與繁漪的談話中,侍萍已經知道,自己最怕的事,終於發生了,而且比自己所能想像到的還要壞。她之所以沒有馬上站起來就走,是因為自己整整受了30年苦,萬萬沒有想到,陰差陽錯今天又回到了這個家,碰到了這個人。既來了,她想看看這個人的心到底有多黑。一開始,周樸園錯把她當成了家裏新來的僕人,大不高興,責備為什麼又把窗户打開了等等……似乎對昔日的侍萍,充滿了無限的柔情和哀思。繼而又命她向太太去要衣服;當侍萍接口回答:是不是那件燒了一個小洞又織補上,並在上面繡了一個“萍”字的舊綢衣?這時他才感到詫異。當他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就是他30年來一直標榜着念念不忘、被他始亂終棄、投江自盡的侍萍時,他驚呆了,脱口而出的話就是:“你來幹什麼?”和“誰指使你來的?”這和從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剛才那滿天的懷念呀,眷戀呀,柔情蜜意呀,全都無影無蹤了。“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這句話出自侍萍身上,是很自然的。舊社會像她這樣一個婦女,怎麼能沒有一點宿命論思想?今天人們可能不理解:你受了這麼大委屈,他還問你幹什麼來了、誰讓你來的,你該罵他,怎麼這麼軟弱?我説這是生活,是真實,是悲憤。“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此時的周樸園再裝不像了!“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他開了一張支票,登時,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出來了。偽善的假面具被扒下後他是那麼冷酷無情。而且他也感到幻滅:當初那麼可愛的一個女孩子,今天怎麼成了這個樣子;而且成了對他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嚴重威脅。所以,非再次把她趕走不可。他的階級本能使他沒有任何考慮,而馬上做出這種決斷。侍萍心想,我這些年所受的痛苦,絕不是你這幾個臭錢所能算得清的。對此,周樸園簡直不能理解,而且生氣了:“你現在要什麼?”“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這不能不給她看,因為她一鬧就更不得了。下面就又是屬於技巧的東西了,魯大海也來了,周萍也來了,魯媽也在這兒,碰到了他的兩個兒子,一個變成了資產階級少爺,一個成了罷工工人的代表,正在反對他的父親——外國煤礦的資方代表。周樸園告訴魯大海:在你離開煤礦以後,其他代表已簽字同意復工,你們罷工失敗了,你已經被開除了。魯大海悲憤不過,大罵周樸園,把他最醜的事兜了出來。周樸園雖然很氣,但還能硬撐着,周萍這個“孝子”卻上前打了大海兩巴掌。侍萍再也沒有想到會看到這樣的場面,自己的兒子竟變成了這樣一個鬼東西,她連一聲“萍兒”都叫不出口了:“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母子、兄弟,成了這樣階級對立的關係。為了把事情掩蓋起來,周樸園立刻解僱四鳳、魯貴,和他們斷絕一切關係。他怕得很,直到第四幕,他還要寄錢給魯媽,不是為了慈悲,而是因為他不放心,非用錢堵他們的嘴不可。魯媽很有骨氣,錢她不會收,但她信命,認命。周樸園這個人物,是比較難於分析的。魯媽也是寫起來比較費勁的一個人物。

四.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四五。

2.完成印刷資料。

五.教學後記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8

一、基本設想

高一、高二是學生讀書的黃金時段,閲讀關乎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所以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將讀書融入生活,並逐漸的把讀書當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和追求。

現在部分學生閲讀的目的純粹是為了考試需要、分數需要,而非閲讀原本的內在目的“求知”。所以自覺性不高,外在強制性強,閲讀索然無味。針對以上狀況,我做如下設想:

我覺得高一學生要以感悟文本為主,所以我主要選擇一些有關夢想、親情、心靈系列的書目,文體上主要以散文化語言為主,篇幅小,自然清新的文字,可以讓學生在閲讀中潛移默化,開始關照身邊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同時也能提高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無形中補足學生作文語言貧乏的現象。

高二學生在高一階段的基礎上,心理上趨向於成熟,更多地追求文化味道,以思辯為主。深度的多層次閲讀是必要的,所以我選擇魯迅、沈從文、林語堂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文學品味;同時唐詩宋詞的欣賞也是提高學生底藴的必要途徑;在讀書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人生、學會思辨,並輔助以勵志的書籍,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二、基本做法

(1) 高一階段,一個月一本書;書目的選擇,以重點推薦為主,閲讀興趣高的學生還可選讀其他推薦書目;一個月後,寫1500字的讀書感悟。

其中,每週三的閲讀課自由選擇讀物,比如最新雜誌、語文報、推薦書目。我推薦我班讀的雜誌:《青年文摘》、《讀者》、《格言》、《意林》、《閲讀與作文》、《青年博覽》、《散文選刊》(學校閲覽室),同時做好摘記,寫好評論或者感悟。

對於《語文報》中精彩語段,我安排學生課前兩分鐘分享;對於語文報中的作文佳作,週五作文課上貫串。

早自習10分鐘《文言文助讀》。一個月的時間,以平均每天1-2篇的進度推進,餘下的篇目假期繼續推進。

學期末,讀書交流會,話題是“我最喜歡的那本書”,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進行思維碰撞。

(2)高二階段,一個半月一本書(其中寒暑假可以多讀),讀後寫3000字的感悟。同上。

學期末,讀書辯論賽。

四、成果展示

(1)優秀讀書筆記評比

注: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推選一人,申請班級量化節分加2分。

(2)優秀點評評比

注:先由小組評出優秀點評,同類文章擇其一為優秀點評,評“最佳點評獎”,頒發證書。

(3)優秀摘記評比

摘記的比較好的,交給課代表審核,挑出好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同時統一紙張謄寫、收集,形成班級文摘集。

(3)班級“讀書之星”評比

注:每個專題,每班限定名額為7人。申請班級量化積分加3分,頒發證書。

要求:讀書速度快,質量高,讀書感悟內容多,程度深。

評比方式:每個小組推選一人,班級競選。

(4)書香班級評比

注:全校或者友誼班級進行徵文比賽,評選書香班級,頒發獎狀。

五、自我預期

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閲讀速度,閲讀時間段中間可能產生斷層情況;同時文言文本身難懂,對於《文言文助讀》的推進,我個人覺得有難度,如何去落實文言文助讀呢?有關書目是否滿足大多數同學的期待,還有待檢驗。

附:書目推薦理由

高一階段:

《我很重要》中“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人們常常從成就事業的角度,斷定我們是否重要。但我要説,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着,為光明在奮鬥着,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着……其文學魅力感染心靈,哲理韻味指點迷津。很多作品都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材,多篇成為大學聯考題庫素材。她的書裏沒有驚天動地的傳説,也沒有轟天動地的傳奇,但她給你呈現一個美好平淡的世界,同時如同老媽媽一樣,告訴你一些最質樸最實用的道理,給你温柔而堅強的力量。去讀讀吧!在這樣一個浮華年代,找一片心靈的伊甸園。

《林清玄散文精選》收錄了深受青少年讀者喜愛的《紅心番薯》、《光之四書》(《光之香》

一節入選全國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等,以期在給成年讀者帶來安寧與回憶的同時,也給青少年讀者向上的力量,讓我們以《林清玄散文精選》作舟,與林先生一起,“循着時光的河流向上游前進,兩岸花樹宛然,羣山微風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蘇東坡傳》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鮮明的蘇東坡。他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峯造極;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也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祕密》為世人揭示了一個被隱藏千年的祕密。作者朗達•拜恩是澳大利亞電視工作者,有一年,父親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頸、家庭關係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將崩潰時,意外發現了隱藏在百年古書中的祕密。這個祕密零星地存在於各種口述的歷史、文學、宗教與哲學之中,更藏在人與世界的各個互動層面,每個人自身都存在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能量。運用這個祕密,為你的生命帶去偉大改變!

《瓦爾登湖》是亨利•戴維•梭羅是美國超驗主義作家。他於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過起自耕自食的生活,並在那裏寫下了著名的《瓦爾登湖》一書。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形象的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也有一些篇頁説理透徹,十分精闢,給人啟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讀着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昇華。“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裏呼聲。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

《安靜的位置》作者用哲學的眼光對人生、生死、生命的意義、自我、孤獨、愛、永恆等人生的終極問題進行了嚴肅的思考,讀的過程中會對你的人生有所啟迪。讀書的樂趣就在於此,不管隔了多麼遙遠的時空,人性永遠是相通的。

高二:

《談美》是朱光潛先生於1932年寫的一本美學入門書,談了美從哪裏來、美是什麼以及美的本質等問題。書中從淨化人心、美化生活出發,提出人生的藝術化,倡導情趣化的生活。認為藝術化的生活,既是個人修養、快樂的源泉,也是淨化社會、收拾人心、拯救社會問題的根本良方。《朱光潛談美》一經出版,很受讀者歡迎,值得認真閲讀與領會。

《邊城》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憑此書一舉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書中寄託着作者關於“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説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城淳樸的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全書共二十一個章節,每個章節都似一幅或濃或淡的水墨畫,以古樸清新的語言,表現出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正能量》這本書破除了我們過去秉持的“性格決定命運”“情緒決定行為”等認知。運用書中的技巧,可以使我們產生一個新的自我,變得更加自信、充滿活力、也更有安全感。《正能量》還揭祕了什麼樣的行為模式可以影響我們的信念、情緒、意志力,並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提升我們內在的信任、豁達、愉悦、進取等正能量;同時,規避自私、猜疑、不自信的負能量。當我們陷身困惑、爭執或消極能量之中時,可以運用懷斯曼教授的理論,解脱或改變破壞性的能量。當積極的能量被引爆時,我們的人生將會得到神奇的大轉變。

《魯迅雜文選讀》簡介:閲讀魯迅、瞭解魯迅,是一門無法忽略的功課,也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魯迅的雜文就像一座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大山,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文化寶藏,《魯迅雜文選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口,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面,以及魯

迅運用雜文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錢理羣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旅美專事創後的第一部書,也是繼《吾國與吾民》之後再次獲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將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予以充分的傳達,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邊城》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憑此書一舉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書中寄託着作者關於“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説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城淳樸的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全書共二十一個章節,每個章節都似一幅或濃或淡的水墨畫,以古樸清新的語言,表現出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把欄杆拍遍》是樑衡專為中學生編寫的一本散文讀本,最大的特點是樑衡親自挑選了一些適宜中學生閲讀的文章,並對每篇文章親自進行點評,以便讓中學生讀者能夠明白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寫作技巧和方法。 本書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樑衡近年苦心創作的散文精品五十餘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與文化品位。收入本書的作品多以寫人為主。有鐵甲烈馬、威風凜凜,以武起事又以文為業的大詞人辛棄疾;有被皇家發配邊荒的中國古代最後一位罪臣,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則徐……此外,作者的一批極具個性與人文內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書的收集之列。作者寫人突出文學與政治糾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

象表現,因此,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於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同時也賦予作品以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蔣勛説唐詩》中,蔣勛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從魏晉到晚唐,從文學到美學,從張若虛到李商隱,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娓娓道來,好看,好讀,好美。唐代是“花季”,是詩的盛世,是一場精彩的戲,誕生了諸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

《蔣勛説宋詞》中蔣勛——中國台灣美學大家、文化教父,以寬廣的學養和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為大家娓娓道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詞。為了把這 “安靜、圓滿的果實”講解透視,《蔣勛説宋詞》全書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詞的脈絡,分別講述了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與姜夔。具有極大的可讀性和流暢度。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是李開復唯一的一本自傳,字裏行間,是歲月流逝中沉澱下來的寶貴的人生智慧和職場經驗。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奧巴馬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他有着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過這本自傳,李開復真誠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成長史、風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燭照人生的心靈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親歷的蘋果、微軟、谷歌等IT巨頭風雲變幻的內幕。娓娓道來,字字珠璣。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因你而不同。

其他推薦書目理由:

《水知道答案》講述了聽到“愛”與“感謝”,水結晶呈現完整美麗的六角形;被罵作”渾蛋”,水幾乎不能形成結晶;聽過古典音樂,水結晶風姿各異;聽過重金屬音樂,水結晶則歪曲散亂…… 122幅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罕見的獨特觀察: 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是《紐約時報》最暢銷作家、普利策獎得主安娜•昆德蘭沉澱生命之作!我們生命的篇章是一個個漫長的故事——關於朋友們、家人們、男人們、工作、我們曾經的過錯,以及成功避免的錯誤。其中,有些情節枯燥無味,有些情節跌宕起伏,有些內容我們殫精竭慮才終於懂得,有些內容我們思索一生也無法理解。可無論如何,人生就是這一連串的生命體驗,經歷過的,才是屬於你的故事;走過的,才是屬於你的人生。 在遠行的漫漫長途中,我們路過迷惘,路過失望,路過欣喜,路過淡然,路過一切繁華消殆的時光。它蹉跎了我們,也沉澱了我們;它剝去了我們青春的衣裳,也脱下了我們的年少無知與輕狂。那些我們走過的彎路也好,受過的疼痛也罷,都是來度我們的。最終,那些屬於我們的,還是會出現在我們要走過的路上。所以,親愛的,走吧,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唐詩綜論》是林先生數十年唐詩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關唐詩研究文章的結集。中國是詩的國度,詩國的高潮是唐詩,深入淺出而富於生氣的唐詩,給後人以無盡啟示,併為今天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藝術借鑑。這是林庚先生對於唐詩的基本看法,也是他特別喜歡並潛心研究唐詩的根本原因。文章分三組:唐詩高潮、唐詩遠音和談詩稿。後兩組文章所談詩篇和詩人,唐之前溯源《詩經》及屈原,唐之後涉及宋代詞賦和蘇軾,以此經之緯之,縱橫交錯,從而更凸顯唐詩的立體形象。所以,本書雖是文章的組合,卻有專著的效果。

《圍城》是三十年來橫貫常銷暢銷小説之首。《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説的經典。小説塑造了抗戰開七年級類知識分子的羣像,生動反映了在國家特定時期,特殊人羣的行為操守、以及困惑。從另一個角度記述了當時的情景、氛圍。雖然有具體的歷史背景,但這部小説揭示的只是人羣的弱點,在今天依然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説。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楊絳

《活着》講述了一個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隨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遠行》收錄了梭羅九篇關於遠行的文章,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渾然一體。可以説,《遠行》中的文章寫出了最深刻,也最寬廣的自然世界。他的這些文章深受愛默生、甘地、馬丁•路德•金等人的

讚賞。也直接啟發了《在路上》等偉大的旅行文學的創作。這本書在西方被譽為最偉大的旅行文學作品之一,可與梭羅最知名的作品《瓦爾登湖》媲美。

《走近宋詞品人生系列•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講述最富有智慧的蘇軾,是清醒的,他的一生在波瀾詭譎的宦海中浮浮沉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然而,對他來説,一花凋零,絲毫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他那文思如泉湧的才情,每每噴薄欲出,揮動如橡之筆,如同兒戲一般輕鬆自如,令人拍案稱奇。天馬行空的思想,隨遇而安的心態,無論怎樣的憂患來臨,他總能一笑置之,安之若素,每有得於心,把酒臨風,絕妙詩文倚馬可待。

《論語譯註(簡體字本)》內容簡介:“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向以註釋準確、譯註平實著稱,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

《把心安頓好》 是周國平20xx-20xx年的最新隨感集,也是繼《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之後的第四部隨感。作者思考的中心是價值觀問題,對何為圓滿的人生進行了詮釋: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作者對生命和靈魂的本真進行了思考,倡導人們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內在生活,這對疲於生活的現代人是很好的心靈撫慰和人生指向。

《雅舍小品》中他的文字,或在平淡樸實中流露風趣,或在幽默詼諧中顯現温厚。融情趣、智慧、學問於一爐。瀟灑雋永,明麗生輝。梁實秋最為世人珍視的小品和雜文,飽含了他經歷悲喜歷練和世界觀轉變後,對人生的一種超脱體驗;他追求恬淡寧靜,充滿閒情逸致,襟懷清雅,有中國古代名士的遺風;不圓於現實,而又着根於人性,令他的作品能超越時代和地域,歷久常青。

《悵望千秋:唐詩之旅》很大程度上是傳承一種精神,那是偉大的唐詩精神——以李白和杜甫為代表的集傲岸與悲憫於一體、集生活與藝術於一身的高貴精神。並非每部來自中學生閲讀現場的著作都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性,相反,有很多恰恰缺少中學生所必具的文化與思想高度,而是遷就部分同學的低齡化閲讀趣味和文化享樂心理。而這套書在選擇推薦書目時,就着眼於文化品味,以提升同學們的文化與思想高度。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9

一、指導思想

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裏,以團區20xx工作要點、教育局相關工作要求和校園今年的工作重點為主題,以校園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為軸心,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用心探索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少年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全心全意為廣青少年學生服務,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資料豐富的各類活動,使廣青少年團員更主動的靠攏團組織,力爭開創校園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1、圍繞校園中心工作,以我校微笑德育為主線,以厚德、明禮、精技、崇藝四項校訓為重點開展團的各項工作。

2、努力抓好團隊幹部建設,重視團隊幹部的培養工作,發揮團員、團支部、社管會的效能,創新,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重點抓好學生社團的建設工作;利用學雷鋒月系列活動、建團週年系列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型活動牽引,加強學生人文素養養成,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4、重視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利用節假日、雙休日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拓展學生的就業途徑;以現有的創業項目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為學生創業開設綠色通道,掀起學生的創業熱潮。注重創業項目的規範與傳承,網絡電子商店開設的研究。

5、推動青年志願者行動向縱深發展,努力擴校青年志願者團隊的社會效益,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到更多的社會服務中去。

6、加強團的宣傳輿論工作,開發團支部宣傳作用,宣傳陣地堅持全方位、多樣化建設方針,注重發揮新媒介作用,開拓宣傳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資料及措施

(一)“厚德教育”實現有效影響,着力用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青年

1、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時代性。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引導,抓住35、315、54等重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發展中的成績、問題和矛盾,增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成才報國的使命感和職責感。

2、繼續加強中學生業餘團校的建設,讓校園中優秀的青年學生向黨組織、團組織靠攏,做好“推優入黨”,“黨建帶團建”工作任務。要透過中學生業餘團校引導廣青年學生系統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團的基本知識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認清國情校情,加強團員意識,增強自豪感、光榮感和使命感。

3、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加強中學生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育人為目標,以培養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實踐潛力為重點,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團課、黑板報、校報、廣播站、團報、社團報等陣地開展多層次、新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提高青年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4、繼續做好不同羣體學生的服務工作,開展青少年不同羣體關愛行動。圍繞家庭僻學生、殘疾學生,紮實開展“助困、助學”“自護教育”等活動。加強對特殊學生的思想教育。透過校園助學基金、促膝談心等活動,瞭解特殊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切實做好思想教育。

5、利用“35學雷鋒日”、“312植樹節”、“322節水日”、“51勞動節”等節日,開展孤寡老人結對、社會公益、環境保護等志願服務,讓團員青年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得以成長。

6、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者活動,擴志願服務規模,增強社會效應。

(二)“明禮教育”擴有效覆蓋,着力推進青年學生的禮儀素養

1、懂禮,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團課、黑板報、校報、廣播站、團報、社團報等陣地開展多層次、新形式的禮儀知識普及工作,提高青年對“禮”的認識。

2、宣禮,利用團的各宣傳陣地宣揚禮儀。抓住並樹立青年學生禮儀之星,併力宣傳,以榜樣示範作用引領禮儀教育,打造具有紳士淑女風範的好青年典型。

3、示禮,力扶持、加強校園禮儀隊(儀彬之邦社)建設。定期向廣青年學生展示,適當承接社會禮儀服務項目,使校園禮儀隊成為校園對外禮儀的名片。

4、行禮,營造校園禮儀氛圍,鼓勵更多地學生參與到禮儀活動中。普及具有紳士淑女風範的青年數量。

(三)“精技教育”體現有效作為,着力忙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

1、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線,開展青年月、社團文化節、校園文化藝術節等各類文化教育活動,滿足青少年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2、力倡導社團文化,依託社團資源,發揮社團優勢,建設社團文化。多形式組建各類學科性、藝術性、體育類及公益性社團,打造一批立意新、品位高、策劃好的精品社團。鼓勵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張揚自身個性,展現自身活力,挖掘自身潛力,把學生個性發展和自身成長成才有機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就業創業教育,;以現有的創業項目帶動學生的創業熱情,為學生創業開設綠色通道,掀起學生的創業熱潮。注重創業項目的規範與傳承,網絡電子商店開設的研究。重點做好“咖啡吧”、“最美證件照”、電子網絡商店等多個學生創業項目。

4、立足校園特色,挖掘具有專業特色的旅遊文化資源,透過開展諸如“導遊講解比賽”“茶藝”、“調酒”、“咖啡”等一系列展示專業特色的活動,發展專業文化,提升學生專業涵養。

提倡團活動項目化,由團支部、學生會、社管會具體承辦團各項活動,執行具體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按照“自願申報、精心實施、嚴格考核”的原則,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用心性,拓展思路,突顯團工作的'特色。

繼續做好節假日、週末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持續不斷地輸送學生進行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技能強化。在做強餐飲實踐的基礎上,做導遊實踐,做成電商、茶藝、禮儀、會計實踐,促進校企合作。努力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打造成團工作的突出品牌。

(四)“崇藝教育”帶給有效忙,着力提高青年學生的藝術修養。

1、精心策劃校園文化藝術節,利用各種有好處的文藝類活動營造校園的藝術氛圍,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

2、結合社團,如青春舞閣社、陶園結藝社、威風鑼鼓社、麥霸部落社、聚緣翰墨社、餘味話劇社、女紅學坊社、誰羽爭鋒社、國球旋風社、籃球隊、足球隊等,適時開展各類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3、深入挖掘學生的藝術細胞,樹立藝術類特長生典型,運用藝術來教育人,促進學生的德技禮藝均衡發展。

(五)“團隊凝聚”構成龍舟效應,加強青年團隊戰鬥力。

1、紮實推進團的建設。以“緊跟黨建步伐、爭創特色亮點”為目標,加強團的組織建設,推進校內共青團整體化發展,加強對實習學生、實踐學生、在校學生的教育與管理。

2、切實加強團幹部和團員隊伍建設。重點突出思想建設,教育團員青年樹立遠理想;抓好團乾的學習教育,建立團幹部培訓體系,拓展團幹部學習、培訓和鍛鍊的渠道,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團幹部考核評價機制。

3、加強教工團支部組織建設。透過開展青年教師論壇、國旗下講話等活動,用心發揮教工團支部團結帶領青年教師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引導青年教師牢固樹立“愛崗、敬業、愛生、樂教”的思想,努力做到獻身教育,崗位成材,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

4、重視社團組織建設,落實“社管會—社長—社員”的梯隊建設,加強指導,規範管理,實行“均等競爭,重點扶持”的社團管理政策。以讓每一位學生每學期都能參加一個社團、建設“十有”社團為目標,重點扶持有利於校園學風、校風建設,爭取建立精品社團,同時提升校園學生社團校外影響力。

(六)“輿論凝聚”構成聯動效應,開拓宣傳工作新局面

1、加正面宣傳的力度,完善微博、微信公眾號、訂閲號、QQ羣和校園校園之聲社建設,加強思想宣傳。強化團組織的宣傳職能,透過這些平台做好團學內外信息發佈,做好窗口展示工作。建立並強化文淵通訊社的功能,為校園宣傳工作作出貢獻。指導校園之聲社結合校園和社會動態修改、製作時代特色鮮明,學生喜聞樂見的廣播節目。

2、協助校辦做好校園對外宣傳工作。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校園的辦學成果,提高校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附錄: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新學期工作計劃;

2、團支部例會;各團支部制定新學期工作計劃;

3、寒假青年志願者活動總結評比;寒假社會實踐工作總結

4、發展一批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

5、着手準備中學生團校工作(報名、審批);新一期團校開學;

6、35學雷鋒活動;312植樹節活動;3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3、22節水日活動

7、團支部創業活動;

8、社團活動,社團工作會議

四月份:

1、團支部例會;

2、教工團支部活動;

3、校園文化藝術節工作準備;

4、社團活動月工作準備;每週社團活動;

5、部署51臨時團支部青年志願者活動;

6、安排學生51社會實踐;

7、就業創業活動周,學生創業活動;

8、各類助學金髮放;

五月份:

1、團支部例會;

2、五一假期臨時團支部青年志願者活動總結評比;

3、校園文化藝術節暨第四屆社團文化節系列活動;

4、五四青年節活動;建團92週年系列活動;

5、中學生團校結業;

6、學生創業活動

六月份:

1、團支部例會;

2、中學生業餘團校學期鑑定;

3、各類考核評比(支部工作、各類先進等);

4、青年志願者、社會實踐成果交流;

七月份:

1、暑假計劃、社會實踐活動;

2、優秀學生幹部夏令營活動。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10

[學習目標]

1.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瞭解關掌握閲讀現代文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教學設想]

1.進入高中,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因此學習本課前,可以讓學生了解並逐步掌握閲讀現代文的步驟與方法。對於學習目標2,可以採用教師教給方法,學生實踐探索的方法來實現。

2.通過學習討論,讓學生知道學習之道,瞭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3.使用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討論:讀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東西?怎樣閲讀現代文?

明確:問題1

大學聯考要求:能閲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⑤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問題2.閲讀的步驟與方法

整體感知,揣摩語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點,提取精要

整體把握,篩選信息

研究探討,深入領會

分析評價,借鑑吸收

以上步驟可以藉助問題來完成。

二、結合課文“問題探討”讀文章。

1.整體感知,討論:文章是怎樣逐步深入論述的?

(1)這是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有關讀書的一篇隨筆。從文體上看是一篇議論文,可以從“尋找中心論點——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觀點”入手來把握文章內容。

(2)整體感知內容,概括:文章認為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讚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説人們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

(3)第1段,簡説什麼是“真正的修養”。作者把它界定為“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同時指出真正的修養呈現形式是“永遠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説,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在這裏,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養無功利目的,讀書是終生任務。黑塞説“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説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在這裏“教養”和“修養”的內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説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第2段至第5段,論述閲讀的作用。作者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通過閲讀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逐漸熟悉並掌握大師們的思想成果。在論述讀書的必要性時,再次強調讀書是為了完善自我,是為了使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虛偽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這一問題時,文章提出獲得教養必須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為前提。作者的這一見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讀書是心靈的追求,這個追求必須有對文明的熱愛,有對知識的敬重。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許多誘惑,存在着輕視讀書的現象,而即使是熱愛學習的人,對讀書的作用也會有誤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別指出“為數甚多的年輕人”輕視讀書的傾向。)作者建議讀書應該從基礎閲讀開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時要提高閲讀的層次,因為讀流行文學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養。他認為一些人對閲讀傑作不願意花力氣、下功夫,是沒能正確認識讀書的目的,沒有認識到自我修養的追求,因而也不會發現傑作的價值。

第6、7段,進一步闡述通過閲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為什麼只有一部分人能夠實現閲讀的目的?作者以兒童閲讀的不同發展趨向為例,形象地介紹層次不同的兩類閲讀。一種是“多數缺少天賦的人”,他們把閲讀當成自然而無足輕重的事,只能閲讀低俗的文字。一種是“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風魔”的少數人,始終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們的閲讀過程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他們面前的世界越來越寬廣,從“幼兒園”變成“城市和國家”,直到變成“全世界”,變成“天上的樂園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這樣的對比,再次強調為獲得教養而學習是精神的愉快,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地進入新的境界。

讀書能磨礪人的思想,經典作品“常讀常新”。文章最後,作者以自己的閲讀體驗為例,認為經典作品有志玫鑷攘Γ?馗叢畝粒?梢圓歡系賾興?形潁?興?⑾鄭謾熬?浮⑸釗牒途僖環慈?卦畝痢保?馱僥芸闖雒懇桓鏊枷牒兔懇徊孔髕返畝撈匭裕庵指形虻墓?蹋腔竦媒萄?耐揪丁?/FONT>

(4)內容小結:

文章闡述讀書是獲得教養的途徑,高視闊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親身體驗説明問題,許多論述充溢着對讀書的感情。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如把不同的閲讀品位作對比,以人成長的不同追求作對比等。文章用的是談話方式,親切自然,語言富有哲理和詩意。

2.揣摩語言,討論問題2.

作者認為真正的修養“目的不在於提高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對這句話應當如何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話闡述第一段的意思。作者認為閲讀不在於數量,説“有人一生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作者倡導的是怎樣的一種讀書觀?為什麼通過讀書獲取教養要和“個性”、“人格”聯繫在一起?

答: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説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他認為真正的修養不應當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説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他倡導的是“愛的閲讀”,善於讀書的人,並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這是有效的閲讀。作者認為讀書人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他所説的“教養得有一個可教養的客體作前提”,通俗地説,就是讀書人自己必須是有獲得教養的願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閲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

3.分析觀點,討論問題3.

為什麼要重視閲讀經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詩人的每一個詩篇,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這些體驗説明了什麼?

答: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峯。閲讀經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決定審美追求。反覆閲讀經典作品,能不斷地有所發現,是因為經典作品是一個時期的最高成就,這些作品思想內藴豐富,語言文字精緻,像取之不竭的寶庫。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閲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的有所收穫。人的經驗在不斷增長,閲讀也逐漸深入,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

4.引發思考,討論問題4.

本專題的文章可能會引發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認為,讀書能獲取知識但不一定能鑄煉智慧,有文憑不等同於知識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養;常言説“開卷有益”,有人卻認為“開卷未必有益”;人們通過讀書求知,賢人卻又告誡“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在校讀書9年,有了不少體會和教訓,你的學習經歷中有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聯繫你的學習,就這類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這個問題中涉及的概念並不相通。“知識”和“智慧”二者雖然密切相關,但是是兩個概念,讀書能獲取知識,但是隻有通過不斷的思考,才能產生智慧。知識可以繼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繼承的。有學習經歷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分子還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獨立的人格,有修養,這些,都不是文憑能代表的。“文化”和“教養”也有距離,如同人識字未必一定有禮貌。“開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選擇,則未必有益;讀書求知,如果沒有質疑精神,讀得再多,也只能是“倉庫型的學生”,加上不知變通,也有可能導致失敗。可以聯繫這方面的體會去談。

5.難點問題:黑塞所説的“世界文學”是什麼概念?

黑塞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他在具體解説的時候,認為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徵、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這裏特別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學之路無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讀偉大人物的思想經驗和理想。

三、回顧反思,明確讀書之道

討論:第一部分學習材料重點談經典的力量,出發點是一個“讀”字。可以分幾個層次討論展開探討。

1.為什麼作者強調閲讀經典作品?對經典作品為什麼要反覆閲讀?

讀書學習,“讀什麼?”是個基本問題。作者認為閲讀經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的途徑。為獲得教養,先要了解學習的作用,明白學習的要求。文章開宗明義,建議人們多讀書,讀經典著作,強調從“世界文學”中汲取營養。

2.第1個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探討的興趣:經典作品的作用為什麼不同一般?為什麼前輩學人總是提醒我們讀經典作品?每個時代都有不計其數的文學作品,為什麼很多東西被淘汰,無法流傳?有些文學作品轟動一時,為什麼才過了十來年就沒有人再提及?為什麼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文學史?為什麼每個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國的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和魯迅,俄羅斯的普希金、托爾斯泰,法國的司湯達、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等,他們的作品,不但在本國流傳,也產生了世界的影響,滋養了無數的人。為什麼經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峯。從獲得教養的目的出發,必須閲讀傑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讀的書註定要影響他的一生,對他的人文素養構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決定他一生的審美追求。所以,人應當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

確立一生閲讀的方向。作者在這裏特別談到閲讀的效率問題。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讀過十來本書,卻成為真正的讀書人,這是因為他們有追求,會選擇,是“用心在讀”;而有的人“單靠報紙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學”,是學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閲讀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傑作,能激發學習者產生鮮活的有價值的思想。本專題的第二部分學習材料也能印證黑塞的這個論斷。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原因是什麼呢?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閲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閲讀不斷地深入,就能不斷地能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請同學結合自己的閲讀經歷來談。許多同學在高小到國中階段讀過中國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後,他對這些名著會有新的認識和評價。教學時可舉中國古典名著的閲讀為例。如《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説,少年讀此書,可能僅僅為其中的情節人物所打動,而有了一定的修養和閲歷後,重讀此書,可能就會從歷史變遷、政治謀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讀了。其他如《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等,高中時代重讀,體會和少年時代已經大不一樣,而人生每個時期都能從中汲取營養,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黑塞認為“我們先得向傑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傑作的價值”,這句話闡述的是閲讀的態度。閲讀傑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傑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傑作的偉大的。

黑塞闡明瞭一個認識,即問題不僅在於多讀,更在於“愛的閲讀”、“敬重知識”和“心的教養”,——因為閲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教養,只有“用心”,閲讀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體的閲讀方法上,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閲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

四、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

2.預習下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8gj6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