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高中計劃書5000字(通用3篇)

高中計劃書5000字(通用3篇)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1

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對於我們大家的高中三年的學習更加高效地進行會有很大的幫忙,讓我們的高中三年的學習更加的簡單。良好的學習規劃,能夠幫忙我們大家更好利用好自我的高中學習時光,讓我們的高中學習更加的充實與歡樂。

高中計劃書5000字(通用3篇)

一、首先要認識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3、知識資料的整體數量劇增

4、知識的獨立性大

二、改變觀念。

國中階段,個性是國中三年級,透過超多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國中數學知識相比較較淺顯,更易於掌握,透過反覆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既使是這樣,對有些問題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國中問|a|=2時,a等於什麼,在會考中錯的人極少,然而進入高中後,老師問,如|a|=2時,那麼a等於什麼,既使是重點學校的學生也會有一些同學毫不思索地回答:a=2。就是以説明了這個問題。又如,前幾年北京四中高一年級的一個同學在高一上學期期會考試以後,曾向老師提出“抗議”説:“你們平時的作業也不多,測驗也很少,我不會學”,這也正説明了改變觀念的重要性。

三、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

學生學習期間,在課堂的時光佔了一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着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於提高思維潛力,預習後把自我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我思維水平;預習還能夠培養自我的自學潛力。

2、聽課過程中的科學。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至於出現書、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上課前也不應做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或看小書、激烈爭論等。以免上課後還喘噓噓,或不能平靜下來;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答問,看是否對自我有所啟發。

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和演示實驗的動作,生動而深刻的理解老師所要表達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

口到: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

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説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重點,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我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資料便會在自我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個性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資料,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要認真把握好思維邏輯。

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必須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四、做好複習和總結工作

1、做好及時的複習。課完課的當天,務必做好當天的複習。

複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資料,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資料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善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

2、做好單元複習。

學習一個單元后應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而後與書、筆記相對容完善,而後應做好單元小節。

3、做好單元小結。

單元小結資料應包括以下部分。

(1)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2)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3)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我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4、關於做練習題量的問題

有不少同學把提高數學成績的期望寄託在超多做題上。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我認為,“不要以做題多少論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於做題的效益要高。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麼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必須量的練習是必要的。而對於中檔題,尢其要講究做題的效益,即做題後有多大收穫,這就需要在做題後進行必須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把它們聯繫起來,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經驗和教訓,更重要的是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將大大有利於你今後的學習。當然沒有必須量(老師佈置的作業量)的練習就不能構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五、學生有意識培養自我的各方面潛力

數學潛力包括:邏輯推理潛力、抽象思維潛力、計算潛力、空間想象潛力和分析解決問題潛力共五大潛力。這些潛力是在不一樣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開發不一樣的學習場所,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潛力是透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潛力的培養都務必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個性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潛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潛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到達自我各方面潛力的全面發展。

其實,自學潛力的提高也是一個人生活的需要,他從一個方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素養,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時光是有導師的學習,其後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學習,靠的自學最終到達了自強。

六、打好基礎。

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由於高中新課改,課本以及資料的編排順序與都原教材發生了變化,刪去和增加了一些資料,但大部分資料是不變的,只是整體難度略有下降,高一要學四個模塊的資料,分別是必修1,2,3,4,海淀區是上學期學必修1,4,資料包括集合,函數,三角函數,向量,三角恆等變換。下學期必修2,5資料包括立體幾何初步,解析幾何初步,數列,解三角形,不等式。其他城區有的是按編排順序學的。高中生三年的成長與發展,不論是數學知識的獲得,個性的陶冶,還是思維水平、數學潛力的提高,都遵循這樣一個規律:“三年發展看高一,高一關鍵在一(上)”,“萬事開頭難”,打好高一的基礎至關重要。高一上學期個性是“一(上)”的前半學期,是實現從國中學習到高中學習的“轉軌期”,高中數學課即將開始與國中知識有聯繫,但比國中數學知識系統。高一數學中我們將學習函數等,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它在高中數學中是起着提綱的作用,它融匯在整個高中數學知識中,其中有數學中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也是大學聯考的重點。

七、厚積薄發

高二是高中的關鍵,在整個高中階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高一年的學習,無論是從知識上還是從思維習慣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我已經完全適應了高中生活,高二要乘勝追擊,利用高一學過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作用,在高二把所學知識學好,高二學必修3,理科選修1-1,1-2,2-1,2-2,2-3,資料包括算法初步,統計概率,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等,學的知識在大學聯考中多佔的比例比較大。

八、查漏補缺,準備衝刺

高一、高二幾乎學習完高中的所有知識資料(各學校狀況不一樣),高三進行全面複習,高三將有數學“會考”和重要的“大學聯考”。在高三要做超多的練習,還要經常的考試,即每次的考試與練習都要有收穫,都有認真的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查漏補缺,鞏固基礎,深化題型,循序漸進,到時會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對於我們高中的學習來説,提高自我的學習計劃性,對於我們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忙。期望以上所介紹的能夠幫忙我們大家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的方法,能夠幫忙我們大家提高自我的高中計劃的可行性,讓我們的高中學習更加的高效。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2

一、學習要點

1、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市)人。出身沒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時,家境衰落,生活貧困。自小羨慕功名,醉心科舉。十九歲初應童子試,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後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始成貢生。他一生窮困潦倒,長期以教書自給。坎坷的遭遇使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又使他對廣大的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瞭解和體會。以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寫成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

2、關於《聊齋志異》

聊齋,是蒲松齡書房的名字;志,記;異,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是中國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説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的短篇小説。其題材的共同特點就是一個“異”字,具體説,“異”又大體可分三種類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與他們有關的各種故事;一是“畸人異行”,即具有奇異性格行為和經歷的人和事;一是現實中奇巧、罕見的自然現象或事件。

《聊齋志異》中數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寫男女之情的愛情小説,名篇有《連城》、《阿寶》、《香玉》、《小謝》等,這些充滿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另一類重要作品是官紳批判小説,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惡霸的罪惡,歌頌人民的反抗。

第三類是科舉批判小説,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濃厚的感情,與作者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熔鑄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葉生》、《司文郎》等。

此外,還有一些對世俗民風的勸戒諷刺的篇章。這是《聊齋志異》中題材最廣泛,思想傾向最複雜的部分。《張誠》、《鏡聽》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齋志異》所寫雖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卻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在藝術上,《聊齋志異》創造性地繼承了六朝志怪小説和唐傳奇的優秀傳統,談狐説鬼,構思奇特,語言簡潔,對清代文言小説產生過深刻影響。

3、《聊齋志異》在故事末尾,每每以“異史氏曰”表明自己的看法,這是受了《史記》紀傳末尾有“太史公曰”的影響。蒲松齡的議論往往三言兩語,頗中肯綮,但也表現出時代的侷限性。閲讀時要注意分析。

4、《聊齋志異》的批判不是單一的,而是全面深刻的。其一,他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會根源,即黑暗的封建官僚體制。“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最高的統治者驕奢淫逸,而下層官吏趁機搜刮民財,欺壓百姓,連不務正業的“遊俠兒”也來推波助瀾。由上而下的眾多的貪官污吏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系統,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人民自然是不堪其苦。其二,他批判了封建取士的虛偽。主人公成名的命名即有深意。書生在封建社會本應“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成名“操童子業,久不售”,不僅默默無聞,而且窮愁潦倒,慘遭責打,憂悶欲死。因進貢一隻奇異的促織而一舉成名,世代富貴。作者對科舉取士欺騙性的揭露和諷刺是非常深刻尖鋭的。其三,作者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成名因為“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在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裏,善良、質樸是不為稱道的一種品質,而自私、奸詐、兇惡成了人們競相學習的“生存品質”。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裏,作為弱者的人民,有什麼生存的權利?人作為人,有什麼價值可言?

5、重點實詞

尚(崇尚、愛好)促織之戲

居(囤積、儲存)為奇貨

假(利用、藉助)此科斂(攤派、聚斂)丁口

靡(沒有)計不施

迄(終究)無濟

無毫髮爽(差錯)

展玩(體會,思索)

躡(追隨)跡披(分開)求

意(覺得,意想)似良

徑(徑直)造(到)廬訪成

翹然矜(誇耀)鳴

蟲盡靡(敗退)

俾(使)入邑庠

厚賚(賞賜)

二、能力檢測

1、找出下列句中表時間的詞,並解釋其含義:

(1)俄見小蟲躍起

(2)斯須就斃

(3)少間,簾內擲出一紙

(4)旋見雞伸頸擺撲

(5)未幾,成歸

(6)無何,宰以卓異聞

(7)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8)既而得其屍於井

2、解釋下列句中的紅色詞

(1)顧

①成顧蟋蟀籠虛

②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

③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2)責

①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②留待期限,以塞官責

③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

④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

(3)靡

①靡計不施,迄無計

②試與他蟲鬥,蟲盡靡

(4)發

①窺父不在,竊發盆

②於敗堵叢草中,探石發穴

③即道人意中事,無毫髮爽

3、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昂其直,居為奇貨

B、聞妻言,如被冰雪

C、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D、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4、與例句紅色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成以其小,劣之

A、昂其值   B、仙及雞犬

C、成然之   D、輒傾數家之產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

5、與“信夫”的“信”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B、低眉信手續續彈

C、欲信大義於天下       D、煙濤微茫信難求

6、與“民日貼婦賣兒”的“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大喜,籠歸         B、得佳者籠養之

C、歲徵民間          D、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7、下列紅色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加以官貪吏虐

天將以酬長厚者

B、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拾視之,非字而畫

C、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D、天將以酬長厚者

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8、下列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異史”即不同於正統歷史,此處仿照《史記》筆法,也反映了作者的叛逆性格。

B、“一人飛昇,仙及雞犬”含有對封建官僚的譏諷;至於“天將以酬長厚者”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在宣揚因果報應的觀念是不可取的。

C、此段中,作者提出天子的每一舉措都不可輕視的看法,這個觀點是可取的。

D、這段評論,能從黑暗的社會現實中找出百姓的災禍的根源,説明貪虐的官吏是造成百姓“貼婦賣兒”的悲劇的根本原因。

附參考答案:

1、

(1)俄:不久,一會兒     (2)斯須:一會兒。    (3)少間:—會兒。

(4)旋:隨即,跟着就。    (5)未幾:沒多久。    (6)無何:沒多久。

(7)食頃:吃一頓飯的工夫。  (8)既而:不久,隨後。

2、

(1)回頭看;看,環視;轉折連詞,相當於“但是”

(2)索取;責任,差使;責令;責罰

(3)無,沒有;敗退

(4)打開;挖開;絲毫

3、B  4、C  5、D  6、A  7、D  8、A

撿回失去的記憶

高二(10)  尚磊

華燈初上的夏夜,空氣中彌散着特別的氣息;兩雙大手牽着一雙小手,踱步在寂靜的小路上。小手時而被抬得高高的,時而被擺得低低的,笑聲總伴隨着驚叫回蕩在夜空下。這就是我兒時幸福的記憶,和父母在一起,彷彿就是我兒時最大的願望。

初春時節,我渴望着輕快做完作業,好同父親去天安門放風箏;盛夏襲來,我整天盼着快到週末,母親能帶我在湖裏嬉戲。兒時的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只知道那是一種快樂,是一種莫名的幸福感,沒有任何掩飾和內涵的直覺。擁有它,所以我會很快樂。

可時間的沖刷可以沖淡和改變一切,慢慢地,我的思想有了幾絲改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有了更多的東西,似乎在高興時,我可以將笑容分給同學,苦悶時,能把內心敞給朋友;週末可以一整天在球場和球友暢快玩耍,傍晚還能獨自一人享受網絡的樂趣。越來越多的物質和享受一下子滿目皆是,漸漸地,我似乎感到在表面的滿足背後,似乎有什麼東西正在失去。我甚至產生過獨立的想法。

隨着學業的加重,我的生活顯得更加單調,每日的兩點一線,沖淡了家的概念。我似乎將家當作了暫宿的旅店——一個僅僅週末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會考前的一個深夜,當我從衞生間回到房間時,無意中望到了父母——兩雙眼睛毫無生氣,麻木地魚目似的睜着。接着,我們目光交匯,一瞬間,一種陌生的痛感刺痛着我,我竟已忘記了父母的眼神——好似只是似曾相識的過客的一次對視——可它卻深深地在我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開始陷入無盡的思索。想想這些走過的歲月,自己其實已經失去了太多。自認為已經可以獨立的我,簡直迂到了極點!我彷彿記起了兒時的那個願望,其實那才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理想的境界;經過這許多年嘗試着長大成人。其實自己一生的歸宿還是這充滿濃郁的親情的家!現在是時候了,該拾回我失去多年的東西了。

又是一個晴朗無風的夏夜,還是那條兒時寂靜的小路。一雙長大的手牽着兩雙佈滿滄桑的手,踱步在安靜的夜空下。此時的我,彷彿心中充滿着幸福,再次與父母目光交匯,我分明看到了那裏面也注入了某種閃亮的東西,也許是淚水,或許更是一種幸福——一種曾經失去多年的家的幸福。

[評語]

這樣的幸福,我們擁有過;這樣的失去,我們很多人似乎也經歷過;失去的東西重新找回,再次擁有,又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文章的題材也許並不新鮮,但因為有情,所以依舊能打動人心。

文章也很注意在細微處的刻畫。比如,文章的開始寫兒時的散步,結尾照應開頭,還是落回到散步上,都寫到了牽在一起的三雙手,只不過從前是“兩雙大手牽着一雙小手”,而現在是“一雙長大的手牽着兩雙佈滿滄桑的手”……

高中計劃書5000字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熟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的發展變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幫助學生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教學重點 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課時 2課時。

開啟導航

1、讓學生欣賞課件上出示的圖畫,看圖畫回憶古代詩歌中描寫荷花的詩句。比如《採蓮曲》(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比如《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播放《荷塘月色》這首優美動聽的音樂。

伴隨着這舒緩輕柔的音樂,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奔波跋涉的行者,在講述其見聞感受,似平淡而雋永。他把一腔的愁情潑灑與荷塘,一曲月與荷的樂曲飄蕩在寧靜的夜空,於是荷葉荷花帶着憂傷的美麗在靜默的搖動。下面我們一起追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走進荷塘月色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麗,去聆聽一首穿越心靈的夜曲。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為了勉勵自己在學校保持清白,不與壞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畢業後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主席高度讚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以前我們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

3、創作背景

本文寫於1927年7月,那時朱自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園西院。文章裏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兩次政變之後,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舊時代正在瓦解,新時局尚未到來。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這種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就外化為荷塘月色的圖景。作者在此想躲開惱人的現世,求得短暫的安寧,所以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4、瞭解本文的學習重點:體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愉快啟程

1、播放《荷塘月色》配樂朗誦MP3。

2、字詞積累。

注音:煤屑 踱步 蓊蓊鬱鬱 裊娜 霎時彌望 倩影 脈脈

酣眠 獨處 參差 斂裾 彌望 斑駁 峭楞楞 梵婀玲 乍看 斂裾 妖童媛女

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

幽僻:幽深、僻靜。

蓊蓊鬱鬱:草木茂盛的樣子。

彌望:滿眼。彌,滿。

裊娜:柔美的樣子。

脈脈:這裏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

風致:美的姿態。

斑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裏有深淺不一的意思。

丰姿:風度儀態,一般指美好的姿態。也寫作“風姿”。

大意:大概的輪廓。

熟悉路徑

1、師生合作配樂朗誦課文,每組一名代表加上教師分工朗誦。

2、整體把握,自主探究:

①用自己的話概述文章的內容。

②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麼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③、作者的行蹤是怎樣的?請用箭頭表示出來。

④、作者感情發展脈絡是怎樣的?

讓學生依次交流以上問題。

3、師生交流明確:

①主要是由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②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③作者的行蹤:家門——小路——荷塘——四周——家門。

④感情發展脈絡:“不寧靜”→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觀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發出“我什麼也沒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

4、在分析的基礎上,學生歸納整理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夜賞荷塘的緣由。

第二部分: 4-6,觀賞荷塘月色的美景。

第三部分: 7-10段,由聯想江南採蓮回到現實。

沿途賞景

1、我們知道在矛盾中苦苦掙扎的朱自清無法排遣內心苦悶之時,荷塘便成為他暫時找的一個心靈棲息的角落,那4、5、6自然段對荷塘進行了細緻精細的描寫,首先請同學們閲讀4、5、6自然段(配樂找同學讀、老師範讀),首先我們看一看,文中寫了幾幅圖?

明確:月色下的荷塘(渺茫)

荷塘上的月色(淡淡)

荷塘的四周(陰森)

追問:側重寫月色還是荷塘?側重寫荷塘。

朱自清原本是一個詩人,曾認真研究過現代詩,且有很高的造詣,因此在散文創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詩人的本色。“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下面我們來鑑賞他給我們描繪的幾幅畫面。

2、提示鑑賞方法。

鑑賞文章段落的三把鑰匙:修辭手法、寫景角度、語言風格。

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反覆等等。

寫景角度:高低;遠近;虛實;正面側面;動靜。

語言風格:煉字,動詞,形容詞,疊詞,數詞等等。

3、示範鑑賞第4段。

(1))修辭角度: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既有比喻又有排比,舞女的裙寫出了荷葉的自然靈動。)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不但是一個排比句還是一個博喻句。博喻句—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比喻連用的時候將一個事物比喻成三種或三種以上的事物的時候我們稱為博喻句)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香氣是調動了人的嗅覺,歌聲是聽覺,那又是我們今天講給同學們的又一種修辭手法。通感即移覺,就是感覺之間的互通,感覺之間的相互轉移,是一種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的形式溝通起來的特殊修的辭手法,如“他笑得很甜”“人靚歌甜”“你給我吹個小曲,用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等。)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此句寫出了荷花開放時含苞待放的樣子,這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比喻)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葉子當成人來寫,寫出了葉子的密集,還寫了葉子底下的流水,賦予流水人的情感,流水無聲,荷葉含情,彷彿和人進行無聲的對話與交流。)

(2)寫景角度:

從高到底:作者先寫葉子,再寫中間夾雜的荷花,再寫葉子底下脈脈的流水。

動靜結合: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3)語言風格: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給人一種高遠的意境,讓人感到荷香的遙遠不可捉摸,寫出了歌聲的若有若無,渺茫這個詞用的不錯。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脈脈這個詞用的不錯,本來是人用眼神來表達自己的情誼,這裏用來寫流水。還有一些詞如一絲、一縷、一道讓人深切的感受到荷葉荷花靜態和動態美的姿態。

4、學生自主探究第5段:第一組從修辭上找,第二組從寫景角度來找,第三組從語言風格來找。

三個小組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找,師生總結明確:

從修辭上: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比喻,把把葉子和花在月下的姿態比喻成牛乳洗過一樣,寫出了月色的朦朦朧朧。)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這句運用了通感的手法,視覺轉為聽覺。)

從寫景角度: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虛實結合的手法,作者藉助想象為我們描繪出寧靜美好的畫面。實景彷彿在眼前,虛景彷彿很渺茫。)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和通感的手法,寫出了樹影在月光的照射下的錯落,襯托出月光的輕柔和盪漾。)

從語言風格: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這個動詞用的非常巧妙。)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浮字用的很好,寫出了月下荷塘水汽的蒸騰。)

還有一些疊詞如靜靜,淡淡薄薄這些疊詞運用的很到位。

5、簡單分析第6段。

請全班學生朗讀第6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有人認為,這一自然段並沒有寫月光,請説説認為這一段沒有寫月光的理由;有人認為這一段其實寫了月色,請説説認為這一段寫了月色的理由。

第一種觀點:這一自然段只是寫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楊柳、樹色、遠山、路燈光以及聲音,從文中看不到描寫月光的句子。

第二種觀點:雖然這一自然段寫了許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樹,但如果沒有月色的襯托,景色就會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正是在這樣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獨特的感受。例:“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霧;但揚柳的風姿在煙霧裏也分辨得出”這一句。設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線下看這些樹,肯定不會有一種朦朧悽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會產生“陰陰的”感覺,才會“像一團霧”。

小結:這一節重點在寫樹,從方位、距離、高低幾個角度來寫,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樹多而密,重重圍住荷塘,與前面的“幽僻”相照應,這是總寫四周,接着寫近處的樹色、樹姿、遠處的樹梢上的遠山、又回過頭寫樹縫裏的燈光、樹上的蟬鳴和水裏的蛙聲,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朧、寧靜深遠的環境特點。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似乎無一處寫月,其實處處體現了月色。最後一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筆鋒一轉,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空虛與哀愁。

6、教師總結: 在《荷塘月色》中,蓮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幽夢,像飄渺的歌聲,亦真亦幻,如詩如畫,構成一個真與幻、畫與詩完美結合的藝術世界。

這種美,來自於層次美、語言美、手法美(手法美是為了表現意境美),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考慮好角度,才能把文章寫好。

路肩沉思

在文章中,作者其實寫了兩個荷塘,一個是眼前的月下荷塘,一個是古代的江南荷塘。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論是月下荷塘還是江南荷塘,都成了朱自清寄託情感的載體。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和第三部分。

追問:到底是眼前的月下荷塘還是古代的江南的荷塘打動了朱自清?作者真正向往的是 荷塘,實質上與作者當下心境最貼切的是 荷塘。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明確:嚮往的是江南荷塘,實質上與作者此刻心境最貼切的是月下荷塘。

問題點撥:

(1)第⑤⑥自然段中有沒有與月下荷塘的整體意境一樣的地方嗎?重重圍住、樹色一例是陰陰的……只有些大意罷了……沒精打采——給人壓抑、冷清、朦朧、不快的感覺,敍述心境的壓抑與低落。

點撥:“荷塘月色”主體部分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的,可是,在作者看來也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2)“峭楞楞如鬼一般”,有人以為這個比喻與上下文不和諧,故須刪除,你同意嗎?為什麼?

揣摩此句要體察語言的感情色彩和絃外之音。“黑影”是“荷塘上的月色”整體形象中的一點“陋處”,而“峭楞楞如鬼一般”這一比喻則透露出了作者內心的驚懼、壓抑、不快。

(3)這種壓抑不快在文章其他地方也有所體現,你感受到了嗎?有哪些文句?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説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現實的世界與當下的世界是對立的。生活於其中的現實世界是不自由的,壓抑煩悶的,而當下的世界是屬於自己的,自由的,輕鬆愉悦的, 而當下的自由世界只是暫時的。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獲得暫時的寧靜)

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隱含着失望的意味,我希望有熱鬧,但我不能和“他們”一樣獲得熱鬧和歡喜的無奈)(可以讓學生反覆誦讀此句,體會從美好的境界中跌落回現實的更深沉的寂寥和落寞。)朱先生第一次親手撕碎了這虛幻的美夢。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江南採蓮”世界是朱自清的理想心態再次流露。作者企圖尋找或逃避,可結果是淡然出之的失落感。這是朱先生再度親手撕碎了自己的美夢,搗毀了這座精神樂園。)

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這樣想着,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至此,朱先生第三次親手撕毀自己的美夢,又回到了寂寞、彷徨、苦悶、無奈、痛苦的現實。)

至此,你能感受到作者漫步於荷塘什麼樣的情感?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想要超脱現實而不得的無奈與痛苦。

小結:詩人舒婷有詩云:“胸中藏着一片汪洋,流出來的,只是兩滴淚珠。”與其説作者描寫的是他看到和感到的一切,不如説作者構造了他希望和嚮往的世界。朱先生為我們描繪的荷塘圖,歸根結底就是兩幅圖、兩個世界:月下荷塘——現實世界;江南荷塘——理想世界。

標籤: 計劃書 高中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dnxxk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