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市民政局年終工作總結及計劃

市民政局年終工作總結及計劃

一、*年工作總結

市民政局年終工作總結及計劃

*年,全市民政系統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屆五次、六次會議精神,按照“兩個年活動”要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宗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大力推動民政事業發展,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功能進一步提升

1.自然災害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提升。*年受低温雨雪冰凍災害和颱風的影響,全市受災人口54.3萬人,因災倒塌房屋209間,損壞房屋111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87.8千公頃。各級民政部門不斷完善救災防災減災監督檢查和災情信息聯絡員報告制度,及災害易發地區鄉鎮(街道)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機制,加強村(社區)災情信息員隊伍和避災工程建設,開展“社區減災平安行”和“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與亞洲基金會災害管理組織合作建立應急減災知識培訓基地,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綜合救災工作格局。目前,全市150個鄉鎮(街道)建立了應急預案,有效保證重大災情2小時內能夠及時上報,建立避災場所1124個,可臨時安置受災羣眾30.2萬人。全市有6個社區被民政部命名為“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在抗擊低温雨雪冰凍災害中,全市民政系統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及時啟動25個避災中心(點),妥善安置受困羣眾6.07萬人,支出應急救災資金500萬元。在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過程中,全力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管理、調配、發送和救災物資的緊急採購等各項工作,全市累計接收捐贈款5.98億元,募集救災物資99個車皮,價值1.06億元;全力組織做好3.7萬頂救災帳篷的生產工作,向災區發送救災帳篷47864頂,為奪取抗震救災工作重大階段性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2.最低生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認真貫徹市委關於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意見精神,着眼構建扶貧濟困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努力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權益。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全面施行,目前,全市150個街道(鄉鎮)、3008個社區(村)建立了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站(室),有1個縣(市)被推薦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建設示範縣,5個街道、20個社區(村)被推薦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建設先進街道(鄉鎮)、社區(村)。最低生活保障成果進一步鞏固,確立了城鄉低保標準自然調整機制和城鄉低收入幫扶機制。目前,全市城區居民低保標準為300-350元/月人,農村低保標準180-260元/月人。低保對象動態管理進一步加強。至*年底,全市共有城鄉低保53317户74734人,支出低保資金13578.24萬元;全年新增低保20494户32068人、退出低保20804户33899人、調整低保25710户41187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充分保障,全市五保對象6456人,集中供養6189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5.8%,年供養標準達到去年農村收入的68%;三無對象1427人,集中供養1417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9.2%。

3.困難羣眾醫療救助面不斷擴展。城鄉一體、標準一致、零門檻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實施,通過對困難對象實行住院救助、特殊重大疾病門診救助、發放醫療救助卡、資助困難羣眾和經濟欠發達鄉鎮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舉措,有效緩解了困難羣眾看病就醫難問題;重視殘疾人生活保障,出台了“關於實施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政策性文件,明確了本市户籍持有殘疾證、殘疾等級二級以上、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城鎮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50%以內的貧困重度殘疾人,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補助。*年全市救助患重大疾病困難羣眾28132人次,支出資金8970.05萬元,人均救助3188元;發放各類醫療救助卡31908張,支出金額1588.98萬元;資助17518名城鎮困難居民參加居民醫療保險,資助28.54萬名農村困難羣眾和經濟欠發達鄉鎮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122名患白內障困難羣眾免費實施復明手術。重視幫扶農村“三老”人員和生活困難黨員的基本生活,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關愛幫扶農村‘三老’人員和生活困難黨員工作的通知》,農村“三老”人員醫療補助標準由360元/年人提高到500元/年人,資助人數1543人。

4.低收入困難羣眾幫扶機制進一步向多元化拓展。幫助困難羣眾解決因各種特殊原因造成的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利用元旦春節廣泛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向18.74萬户(人)困難家庭發放生活困難補助資金9006.91萬元;重視困難羣眾住房保障,會同城建部門擬訂了《*市城鎮居民住房保障家庭收入認定辦法》,並由市政府辦公廳予以轉發;以“365關愛”行動為載體,開展助學、助老、助醫和安居為重點的幫扶活動;建立了困難羣眾消費品價格上漲補貼制度和困難家庭子女就學幫困助學機制,以及政府財政預算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慈善捐款等相結合的臨時救助資金籌措機制,多元化的幫扶機制逐步確立。*年3次對城鄉低保對象和持社會扶助證困難羣眾發放物價補貼2250.79萬元,受惠人數233389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957.98萬元,幫助困難羣眾5.8萬餘人次;對經濟欠發達地區1500户低收入農户危舊房進行了改造。

(二)探索創新社會福利體系,社會福利事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1.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紮實推進。城市社區以鞏固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成效、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內容為抓手,積極探索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出台了城市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績效評估辦法,有力地推進了城區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設進度。*年全市實質性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達381個社區,約佔社區總數的90%。海曙、江東、鎮海、江北、北侖等實現了城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覆蓋。大力探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新途徑,*年有9個縣(市)、區的193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超額完成了市政府實事工程確立的150個村的工作目標,已建成面積近13萬平方米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近4000名農村困難老人得到了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保障。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年全市各級財政投入建設資金3154萬元,市級公益金安排1165萬元,資助43家養老機構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約2億元的市社會福利院(市光榮院)改擴建項目已獲市發改委批准立項。目前,全市有福利機構172家、牀位24765張。兒童福利建設紮實推進,投資650萬建造了市恩美兒童院康復大樓,建立了全市孤殘兒童信息數據庫,“藍天計劃”和“全國貧困家庭脣齶裂兒童手術康復計劃”有序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職能進一步強化,流浪乞討人員管理和醫療救治工作不斷深化,維護了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年實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3007人次,其中:外省2717人次,省內290人次;1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399人次;少數民族流動人員236人次;救治流浪乞討危急病人615人次,支出醫療救治資金458.16萬元。配合市婦聯在救助管理站設立了“*市家庭暴力庇護所”。

2.城鄉老齡工作進一步加強。以第二輪省老齡工作先進縣(市、區)、省老齡工作規範化社區創建活動和“星光老年之家”建設工程為契機,加大了對全市海島、邊遠山區、革命老區及經濟薄弱村老年活動室建設力度,加強農村老年協會規範化建設,積極開展老年協會骨幹培訓、老年電大繼續教育,利用老人節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年,全市35個社區申報省老齡工作規範化社區、11個村申報星級老年活動中心評選活動;培訓農村老年協會骨幹1450人,培訓率達55%以上;下撥建設經費100萬元;87500人次報名參加了電大學習,2萬多名助志願者活躍在助老服務一線。目前,我市共有“農村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項目374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服務中心)32個,“城市星光老年之家”(居家養老服務網點)50個。江東、鄞州、鎮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市頤樂園被省民政廳確定為養老服務示範區。

3.殘疾人集中就業管理工作穩步發展。堅持一手抓監督管理,一手抓培育發展的工作方針,貫徹落實福利企業税收優惠政策,規範福利企業管理,努力營造良好的殘疾人集中就業環境。注重拓寬殘疾人集中就業渠道,與市殘聯、市人事局共同舉辦了“牽手殘疾人、平等就業、共享小康”為主題的市第七屆殘疾人就業洽談會;重視維護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逐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和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率。*年全市福利企業46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90億元,利潤7億元,安置殘疾職工16438人,佔福利企業職工的33%,比上年多安置249人;殘疾職工年人均工資比上年增長19%,年人均交納社會保險金比上年增長39%,參保比例100%。

4.福利彩票發行安全運行健康發展。堅持“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宗旨,堅持“服務終端、決勝終端”工作方針,推行精細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規範彩票銷售准入制度,加強社會宣傳和投注站形象標準化建設,福彩公信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步伐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民政管理與中心站相結合的工作格局和有序調控與市場化操作相統一的網點佈局格局,全市有電腦票投注站669家、網點即開票中心站14個、銷售網點800餘家,完成投注站形象標準化建設297家,完成建設任務的57%。全年銷售福利彩票6.0118億元(除去中福在線0.3663億元,總銷量為5.64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855億元),其中電腦彩票銷量4.5075億元,增幅21.5%;網點即開票銷量為1.138億元,增幅33.9%;完成全年電腦票和網點票考核任務的123.3%,爭取目標的116.4%,銷售總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三位,網點即開票列全國地級第八位和全省第一位;籌集公益金8524萬元(市本級3979萬元),上交所得税1091萬元,公益金支出5634萬元,資助各類社會福利事業項目483個,有力支撐了社會福利事業發展。

5.慈善公益事業作用日益突顯。積極探索慈善援助新形式,以“慈善一日捐”活動為載體,以培育“愛心城市”為抓手,大力開展慈善幫扶活動。*年全市慈善機構共接收社會捐贈款5.24億元,資助困難人羣14.52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4.27億元。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災中,共向災區捐贈衣被、毛毯等物品72.43萬件。

(三)不斷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城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

1.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年是我市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各級民政部門深入調研、精心試點,周密部署、加強指導,強化培訓、規範操作,制定了換屆選舉工作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編寫了換屆選舉工作手冊,集中培訓了縣(市)區、鄉鎮(街道)黨羣書記、組織委員組成的選舉工作人員;會同市人大、市委組織部、農辦,以及公安、信訪等部門組成巡視督查組,對各地進行巡迴檢查,及時掌握換屆選舉進展情況和基層動態;對各地重點村、難點村換屆選舉工作及時組織業務骨幹深入指導,把好選舉各個關口,確保了整個換屆選舉工作依法規範,沒有發生因換屆選舉直接引發的重大羣體性事件,實現了“和諧換屆”的目標。全市2610個行政村,應換屆2562個,已完成換屆2547個,完成率99.4%;全市登記選民316.5萬人,參加投票308.7萬人,參選率97.5%;選出新一屆村委會主任2534人,新當選1219人,佔48.1%,村委會成員8535人,新當選4191人,佔49.1%。紮實開展新一輪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創建和規範化達標活動,進一步推進民主管理自治,下發了《關於做好*年市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對市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區(縣)申報單位進行考核的通知》,對照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三到位、三組織、三制度”要求,加強監督檢查,推動村規民約合法化、村務內容系統化、村務管理程序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村民自治工作的水平。*年全市2520個村達到市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標準,達標率為98.4%;評選產生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區)2個、示範鄉鎮(街道)20個、示範村200個。

2.和諧社區建設不斷深化。以提高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整體水平為立足點,着眼社區整體佈局,按照科學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制訂城市社區規劃編制,開展社區信息化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推進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制訂了《*市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指導標準》,建立了以羣眾滿意為標準的和諧社區建設評估體系,委託第三方民間評估機構開展了評估活動,275個首批參評社區中,有212個社區滿意度評價達標,佔參評社區的77.1%和全市社區總數的47%(超額完成全市社區30%的計劃目標),212個達標社區已提請市委、市政府表彰命名為“*市現代化和諧社區”。海曙、江東、鎮海、北侖榮獲首批省“和諧社區建設工作先進區”,34個社區榮獲首批省“和諧示範社區”稱號。

3.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加強農村社區化服務和管理建設,把農村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的重要舉措,出台了《*市農村社區建設指導標準(試行)》,創建了社區共建理事會和社區工作站等運作方式,“一站式”農村服務中心正在逐步推廣;下撥市級福彩公益金800萬元,資助80個行政村進行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全市有262個村建起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10.2%。慈溪和鎮海在農村社區建設中成效顯著,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區)。

4.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着眼“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目標,加強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出台了《關於加強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區社會工作的意見》,海曙、江東確立第一批38個社會工作示範性崗位,初步形成了社會工作運作和管理模式。貫徹落實《關於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精神,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培訓平台,與*大學聯合建立了社會工作教育研究基地,邀請國內外社會學著名專家開展學術交流研討,提高社工隊伍素質,推動社區建設,初步形成了社區與研究機構、社區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格局。*年共舉辦6期社區管理者高級研修班,300 名社區書記、主任參加了培訓;組織1300人蔘加全國首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115人取得社會工作師、385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

(四)依法加強社會組織管理,社會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

1.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全市社會組織繼續保持健康有序發展,數量穩定增長、結構不斷優化、質量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層次有別、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體系。社會組織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技術攻關、教育培訓、經貿洽談和外事交往等活動,積極參與慈善幫困、擁軍優屬、再就業和義務諮詢服務等重大社會行動,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年全市登記備案社會組織8668個,其中社會團體1673個,分支(代表)機構615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316個,社區社會組織4064個,全年新增社會組織352個。全市備案登記的融合組織1385個,創建率達100%。確立了11個社區社會組織互動示範基地,表彰了34個“十好百佳”社區社會組織。

2.依法加強社會組織管理。積極貫徹落實民政部等六部委《關於規範社會團體收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和省民政廳、省監察廳、省發改委《關於開展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會費收支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審批服務,採取分類分批和與業務主管單位聯合年檢的方法,加強對社會團體收費行為的監督檢查。會同公安、安全等部門開展了聯合執法。*年共檢查394個社會團體和153個民辦非企業單位,檢查出21個社會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3家民非企業因連續兩年未參加年檢或年檢不合格受到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6家社會團體擬撤銷登記。

3.積極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工作。根據《民政部關於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自律管理機制和社會組織績效評估、績效監督體系,推動社會組織自身建設。經單位自評、業務主管單位初評、專家組現場評估、媒體公示、登記管理部門審定,*年有65家行業協會、14家民非企業確定了評估等級。

(五)加大規範化建設力度,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

1.優撫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修訂了《*市軍人撫卹優待實施辦法》,完善各項優撫優待政策,提高了優撫對象生活水平。目前,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水平基本達到或略高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並使他們的生活隨當地經濟發展同步提高。深入開展“關愛功臣”系列活動,配發400台殘疾人輪椅車,幫助部分殘疾退役軍人更換輔助器械,開展了“情繫優撫對象巡迴醫療”活動,深入各地為184名精神病殘疾軍人進行了義診。加強對優撫數據庫的使用和管理,重點優撫對象的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加大對烈士紀念設施的管理保護力度,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推進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加強涉軍羣體維穩工作,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2.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紮實有效。重新修訂了“市六區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見”,建立了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自然增長機制,擬定了“市六區農村退役士兵生產扶助金制度”政策文件上報市政府。加大退役安置政策宣講、就業培訓、職業介紹、自主創業政策傾斜等基礎性工作力度,落實市六區安置經費807.5萬元,圓滿完成了XX年度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99.1%,安置率100%。

3.軍休工作有序推進。按照“基本政治待遇不變、生活待遇略為從優”的原則,較好地落實了“兩個待遇”政策。貫徹全國軍休幹部住房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統一部署,認真做好軍休幹部住房補貼和貨幣補差政策落實工作。針對今年移交安置任務重、時間緊、部隊相對集中等實際情況,加強與部隊溝通協調,認真細緻地做好檔案審查、工資審核、見面交流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了軍休幹部移交工作的正常開展。*年接收軍休幹部121名、無軍籍職工18名。繼續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深入探索國家保障與社會化服務保障相結合的醫療保障新機制,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條件。在全市各幹休所開展“和諧軍休家園”、“和諧軍休家庭”創建活動,朝暉幹休所、高塘幹休所胡瑞芝家庭獲得全國首批“和諧軍休家園”和“和諧軍休家庭”稱號。市軍休服務管理中心建設順利展開。

4.雙擁工作規範化建設逐步增強。制定了《*市雙擁工作四年規劃(*-XX)》,修訂了《*市各縣(市)、區雙擁工作目標考核辦法》;與市委宣傳部、*軍分區、廣電集團、市國防教育辦公室聯合舉辦了“華緣杯富國強軍電視論壇”,深化了國防理念。努力為駐甬部隊排憂解難,舉辦隨軍家屬就業供需洽談會,提高隨軍家屬生活補助標準,出台了軍人子女會考加分優惠政策,解決了875套經濟適用房權證發放,會同市衞生局等部門妥善處理部隊醫療機構“醫托”問題。堅持“平戰結合,國防效益優先”的原則,通過抓基礎設施、保障隊伍建設,軍供保障水平、快速保障能力和保障質量不斷提高。各駐甬部隊在抗擊低温雨雪冰凍災害、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搶運物資、確保杭州灣跨海大橋順利通車和奧運火炬安全傳遞等重大活動中,堅持宗旨,發揮優勢,積極參與,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貢獻了力量。

(六)加強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服務,公共事務管理法制化建設進一步提升

1.“綠色殯葬”建設不斷深化。深入開展新一輪墓葬專項整治工作,着力推進公益性墓地生態化改造,積極倡導樹立健康文明綠色殯葬新風尚。大力推進殯葬法制建設,出台了《*市殯葬執法工作暫行規範》,進一步完善了骨灰跟蹤登記管理制度,並通過對新開發建設地區禁墳區墳墓治理,及生態墓地建設,開展“植樹月”活動,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年全市投入“三沿五區”墓葬專項整治資金2.2億元,新建擴建生態墓地(骨灰存放處)105個,清理整治墳墓14.39萬穴,平整土地3千餘畝,墓區植樹203萬株,種植草坪33萬平方米,95%以上的公墓綠化覆蓋率達到省公墓管理辦法要求。積極開展殯儀服務單位規範化建設,殯葬服務水平逐步提升。象山、寧海、餘姚殯儀館被評為市先進單位。今年首個清明公眾假期祭掃活動平穩有序,達到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預期目標。加強遺體跟蹤管理,全市火化率100%。

2.婚姻收養登記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深入。按照民政部關於深入推進婚姻登記規範化建設的意見,以優化服務環境和提高業務能力為重點,開展婚姻登記員培訓,建立婚姻登記數據庫,完善信息服務系統功能,不斷提升婚姻登記管理和服務水平;指導各地開展優生優育、婚前體檢等宣傳教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目前,全市婚姻登記數據庫個人信息資料達60餘萬條,9個婚姻登記機關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廳表彰。收養工作始終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加強收養登記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建立收養登記人員持證上崗和檔案規範化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收養登記質量。婚姻、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

3.區劃界線工作穩妥有序,地名公共服務工程深入實施。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指導思想,以提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構築完善合理的城鄉區域新格局為目標,科學穩妥審核調整行政區劃。*年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對鄞州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劃、慈溪部分鄉鎮(街道)區劃進行了合理調整。紮實推進勘界和界線管理,以平安邊界創建活動為載體,第二輪聯檢管理工作為抓手,加強依法管界長效機制建設,建立界線管理部門合作機制,基本形成了市、縣、鄉鎮、村和界管員5級管理網絡,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聯繫人、界樁管理委託、定期走訪聯繫對話、邊界糾紛應急處理等“四位一體”的界線管理工作格局。*年完成了8條縣級界線的聯檢工作,簽署了2條市級界線和19條縣級界線“平安邊界共建協議書”,平安邊界創建率達100%,超額完成省定70%的目標;餘慈、餘奉、寧奉、象寧、餘鄞各線已完成實施方案的簽定和實地勘察。以地名公共服務工程為抓手,不斷加強地名管理和服務工作,《*市城市地名規劃(XX-2020)》通過市政府審議並組織實施;加強地名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標準地名命名、地名網站維護及數據庫建設等工作,目前,市、縣地名網站和電子地圖建成率100%;加強部門合作,引導社會參與,地名標誌維護管理市場化和社會化運作管理機制成績顯著,*年全市新增補更街路巷弄牌3143個、門(樓)牌2.6萬塊,依法規範命(更)名道路157條、住宅區101個、建築物(羣)32個、

橋樑25座,完成中心城區165條內河名稱審批和511個無居民海島名稱規範工作。

4.水庫移民安置幫扶工作全面推進。建立幹部聯村、黨員聯户幫扶制度,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推薦等幫扶措施,積極為移民致富創造各種條件。目前,全市共安置灘坑水庫移民5985名(處在勞動年齡段3726人),85.9%的勞動力參加了工作,移民年均收入8547元,達到上年度農村人均收入的85%;順利通過了省灘坑水電站蓄水階段移民驗收工作組的驗收。按照“一年一核,一年一報”的原則,加強移民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加強移民資金使用管理,初步形成了移民系統扶持人口核定登記、移民資金監管、扶持項目審批等工作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工作格局。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扶人口核定及後扶資金髮放工作有序開展。欽寸水庫工程移民安置的各項前期工作正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有序開展。

(七)認真履行職責,民政事業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

1. 穩步推進法制化和信息化建設。按照“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設的要求,不斷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健全政策法規體系,規範執法行為,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住房救助等救助工作規程和環節進一步規範。穩妥推進內設機構行政審批職能歸併,建立起審批、監管相分離和制約的內部管理體制,調整了兩個職能處室,成立了行政審批處,1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停止徵收。《*市公墓管理辦法》被列入市政府立法計劃。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制定了《*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完成了自XX年以來主動公開信息的採集、整理、錄入和公開工作,信息公開實施工作起步良好,有力地推動了民政信息化建設。

2.紮實推進作風建設。深化拓展“三深入一轉變”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走千訪萬”、聯鎮帶村、點題服務、創建“羣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示範單位、民主評議機關等活動,民政公信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鞏固了“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果。加強反腐倡廉,制定了《*市民政局*年反腐倡廉建設、“三重一大”保廉、懲防體系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強化財務管理和監督,完善落實措施,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年民主評議機關獲得“公共與管理部門”類第二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同時,全市民政工作的發展理念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利於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化,領導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各項業務還待於進一步深化、拓展,等等。此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擴大內需的新形勢,也對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都需要我們在新的一年更加堅定科學發展的信心,繼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努力實踐,全面推進民政事業取得新發展。

二、XX年工作計劃

XX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是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開展之年,是應對風險挑戰、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關鍵之年,也是全市民政系統順利實現“*五”規劃目標,促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一年。

XX年,全市民政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更加堅定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中心任務,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突出“改善民生、發展民主、服務社會”主線,更加堅定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更加堅定地加快推進基層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更加堅定地加快推進民政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努力推動民政事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取得新的突破。具體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全市民政事業科學發展奠定紮實的思想基礎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總體部署,市、縣(市)區二級機關將於XX年3月-8月參加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全市民政系統一定要高度重視,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XX年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按照“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以“深刻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努力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為主題,緊緊結合民政工作實際,不斷創新載體,積極投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中,切實做到學習實踐活動與推進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始終堅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堅定發展信念、理清發展思路緊密結合起來,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髓,着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從更高層面、更寬視野,進一步深入發掘民政工作的深刻內涵、深入把握民政工作發展規律,緊緊圍繞當前民政事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理清新的思路、確立新的目標、找準新的突破口,切實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堅定意志、謀劃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始終堅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全面貫徹落實黨委政府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重大戰略部署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六大民生工程”的全面實施,經常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努力解決好一批基層和人民羣眾尤其是困難羣眾關注的難點、焦點問題,切實將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果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體現在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上。始終堅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完善民政體制機制緊密結合起來,認真查找、努力解決束縛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推動民政工作科學決策和依法行政機制、政府負責和社會參與機制、資金保障和人才支持機制、強化基層基礎建設機制、部門協作和綜合監督機制等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始終堅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提升幹部隊伍素質緊密結合起來,更加註重學習培訓、更加註重深入調研、更加註重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科學決策、改革創新等能力。

總之,要通過全面深入的學習實踐活動,努力實現全市民政系統在發展理念上有新轉變、在改善民生上有新作為、在制度建設上有新突破、在自身建設上有新提高,為民政事業科學發展提供紮實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

(二)緊緊圍繞促進民生持續改善,全面深化社會救助體系和福利體系建設

1.深入推進社會救助工作。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社會救助工作的審議意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保障、管理規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堅持“保基本、全覆蓋,多層次、相協調,高效率、可持續”的方針,不斷提高社會救助工作水平。加強基層社會救助服務平台和社會救助管理信息平台建設,進一步強化社會救助的制度化、規範化。完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低保對象收入核實機制、物價動態補助機制和低保對象動態管理機制,鞏固低保在社會救助中的基礎地位。按照“以收入定低保對象、按支出搞分類救助”的辦法,落實分類施保措施。健全臨時救助制度,深入開展臨時救助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醫療救助措施;適時修訂完善醫療救助政策,調整醫療救助範圍、標準,逐步建立部門間協調機制,積極探索救助費用即時即報制度。做好申請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人羣收入核定工作。

2.不斷提升減災救災能力。加強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體系制度建設,完善四級應急預案;建立救災綜合協調機制,組建市減災委員會;建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機制,加快推進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完善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災害信息管理機制、災民生活保障機制、災害應急避災動員機制;健全危舊住房改造機制,開展全國減災安居工程模範市(縣)創建活動。

3.大力構建覆蓋城鄉的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深入貫徹民政部有關“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要求,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福利設施建設,市級重點推進市社會福利院(市光榮院)改擴建和市精療院2號住院樓建設項目;按照省政府“三個千億”工程建設要求,抓好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街道(鄉鎮)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城市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居家養老網點)、農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設。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養老機構,完善、落實社會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優惠政策,加強指導和監管。強化福利機構規範化管理,提升服務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機構自費寄養老人人身意外保險新路子。把居家養老服務作為當前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環節,城區要以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績效評估為抓手,強化居家養老服務的制度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注重從實際出發,加強社區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着力拓展養老服務領域、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在規範發展中不斷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的覆蓋面。農村則要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把居家老年人尤其是困難老人最關心、最迫切的服務需求作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重點和突破口,大力營造良好氛圍,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穩步擴大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面,爭取年底10%的村實施養老服務;要針對不同老年人特點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人性化、親情化、個性化分類服務,確保養老服務的實效性和合理性;要充分發揮農村老年人協會為代表的羣眾性組織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注重發揮農村、社區基層老年人協會的積極作用,強化基層老齡工作。積極實施重度殘疾人託養工程。抓好兒童福利事業,努力提高收養、救治、康復、教育、迴歸“五位一體”的工作水平。貫徹落實中華慈善大會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全市慈善大會,制訂出台推動我市慈善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完善“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機制,大力促進慈善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社會保障與救助中的重要補充作用;積極配合市人大做好慈善地方立法的有關調研和起草工作。繼續抓好流浪乞討人員人性化救助,協助做好反家庭暴力有關工作。堅持“安全運行、健康發展”的方針,規範內部管理,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品牌效應,推動福利彩票發行工作取得新的跨越式發展;規範福彩公益金的管理使用,提高社會效益。強化資質管理,依法開展福利企業管理服務,不斷拓寬殘疾人集中就業渠道,切實保障殘疾職工合法權益。

(三)緊緊圍繞促進基層民主和社會自治持續發展,全面深化城鄉社區建設和社會組織管理

1.以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為抓手,深化城市社區建設。開展第二輪現代化和諧社區建設羣眾滿意度評估活動,爭取XX年全市70%以上社區達到和諧社區建設標準;繼續開展省級和諧社區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和示範社區創建;籌劃XX年第八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社區工作隊伍建設,按照《關於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精神,抓好三年輪訓計劃最後一年培訓任務,確保全市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率達到100%;爭取與*大學合作開辦面向社區工作者的mpa教育班;全面貫徹《關於加強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區社會工作的意見》精神,積極在條件成熟的社區設置社會工作崗位,爭取到年底每個縣(市)、區均建有一批社區社會工作示範性崗位。

2.抓住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有利時機,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貫徹落實三中全會和全省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市委1號文件精神,按照“村民自治、管理有序、保障全面、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要求和“五個有”的目標,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努力將農村社區建設成為激發農村居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工作平台。建立健全農村社區建設保障機制,爭取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台《關於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並召開全市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全面部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加強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加大福彩公益金資助力度,大力推進服務中心規範化運行制度建設,適時組織民調機構對福彩公益金資助項目進行績效評估和驗收;積極推行“一站式”社區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效能。抓好農村社區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建設,探索建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委會為主體、各類組織為補充,農村居民廣泛參與的農村社區組織體系,完善以村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社區建設民主決策機制;探索建立覆蓋全體村民、駐村單位、外來人員的社區共建理事會、和諧促進會等新型社區治理組織,加強農村基層社會自我管理,實現農村社區共建共享。抓好農村社區工作隊伍建設,結合“一村一名大學生”工作開展社區工作者提升轉換;積極培育志願者隊伍,力爭每個農村社區建立起3-5支志願服務隊伍。

3.繼續堅持培育發展與監督管理並重的方針,以提高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深化社會組織分類管理,整合社會組織資源,籌建*市社會組織促進會;完善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制度,按照“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分類評估、動態管理”的要求,有序推進分類評估工作;深入推進“十好百佳”社區社會組織創建活動,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公益性服務項目的資助力度;大力探索扶持發展慈善公益性社會組織的有效途徑。建立社會組織執法監察機制,規範運行規程,重點開展社會組織收費行為、民主管理和財務管理,以及依法開展活動情況等專項檢查;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非法社會組織,以及社會組織的違法活動。

(四)緊緊圍繞促進服務社會功能持續增強,全面深化民政專項社會事務

1.大力抓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全面實施《*市雙擁工作四年規劃(*-XX)》,深入開展新一輪雙擁模範城(縣)創建活動,力爭實現全省、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加強動態管理,重新命名一批市級雙擁模範鄉鎮(街道)。強化依法優撫,貫徹落實《*市軍人撫卹優待實施辦法》,縣(市)、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完善《軍人撫卹優待實施細則》;深化“關愛功臣”活動,完善重點優撫對象生活、醫療保障機制,實施“一站式”醫療結算服務,切實解決優撫對象實際困難。全面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以農村退伍軍人安置扶持金(生產啟動金)制度和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為重點,推進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切實抓好復退軍人解困維穩工作。完善軍休幹部信息數據庫;根據上級民政部門統一部署,認真抓好軍休幹部住房補貼工作;繼續開展“和諧軍休家園”、“和諧軍休家庭”創建活動。加強優撫事業單位建設和管理,加快市軍休服務管理中心建設,提升市軍供站軍供保障能力。

2.大力抓好區劃地名管理服務。嚴格論證程序,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穩妥實施區劃調整;做好餘慈地區統籌發展有關工作。完成第二輪界線聯檢任務;深化平安邊界創建,爭取70%以上的界線達到優化管理目標。按照地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深入實施地名規劃,健全城鄉地名標誌長效管理機制,強化地名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建設任務。

3.大力抓好殯葬和婚姻、收養管理服務。完善殯葬管理法規體系,修訂《*市殯葬管理條例》,制定《*市公墓管理辦法》;深化殯葬體制改革,鞏固墓葬專項整治成果,適時開展全市喪葬文明建設活動,繼續推進殯儀服務單位規範化建設。完善婚姻登記數據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婚姻登記規範化創建活動,爭取所有登記機關達到市級規範化建設標準;積極開展新型婚育進萬家活動。認真貫徹《收養登記工作規範》,依法開展收養登記;堅持“以人為本、兒童至上、區別對待、依法辦理”,妥善解決私自收養子女的歷史遺留問題,探索建立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事實收養的工作機制。

4.大力抓好水庫移民工作。全面啟動欽寸水庫工程移民安置的前期調研、安置政策擬訂等各項準備工作,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打好基礎。堅持不懈地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加快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實施進程;按照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妥善解決小型水庫移民生活困難問題。繼續紮實做好灘坑水庫移民幫扶工作,通過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勞務輸出、社會保障等途徑,拓寬移民增收致富渠道,力爭早日實現“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妥善解決灘坑水庫移民尾留問題。完善應急預警機制,健全網絡體系,加大移民維穩工作力度,維護社會穩定。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時,還要積極有序地推進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思想政治建設和教育培訓、文明機關創建、計劃財務、統計、法制建設、行政審批、政策理論研究、信息宣傳、來信來訪、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政務信息公開、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老幹部服務等各項工作;要大力深化直屬單位的改革發展,重點推動各單位在基礎設施建設、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領導班子優化和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標籤: 民政局 年終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7e8y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