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精選5篇)

1. 掌握漢武帝為鞏固國家“大一統”在政治、思想、 經濟上採取的措施。

2. 通過思考和探究“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評價漢武帝,初步培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 通過分析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認識到這一局面是西漢王朝強盛的頂點,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習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學習難點】評價漢武帝

【學習過程】

本課內容設計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政治上的大一統”,第二部分為“思想上的大一統”,第三部分為“經濟上的大一統”,第四部分為“評價漢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統

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像漢武帝的叔叔樑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摘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偃説上曰:“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嫡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史記•平津候主父列傳》

(1)材料反映了漢初社會的哪一問題?

封國(或諸侯、王國;或王國問題)勢力過於強大;

(2)漢武帝採取了什麼措施解決了這一問題?

頒佈“推恩令”(或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二、思想上的大一統。

“……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漢書•董仲舒傳》

(1)根據材料歸納董仲舒的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漢武帝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採取了哪些措施?

三、經濟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採取了哪些措施?

四、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西漢國力最為強盛。政治上,頒佈“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經濟上,把鑄幣、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發行五銖錢;還重視興修水利,親治黃河,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思想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國家的正統,有助於中央集權的鞏固。軍事上,打敗北邊的強敵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脅。民族關係上,命張騫通西域,開闢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漢武帝的過失是好大喜功。連年征戰,耗費鉅額錢財;大肆徵兵、徵税,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痛苦;迷信奢侈,重有酷吏。晚年社會動盪,幾乎成為危局。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鹽鐵專賣及北擊匈奴等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從引導學生閲讀課後《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表入手,結合相關歷史記載,逐次分析漢武帝所採取的各項措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恆的任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難點: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認識。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講授法

學生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導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線1100克。製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費用相當於當時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需要上百個工匠花兩年多的時間完成。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件金縷玉衣是在漢代諸侯王劉勝的墓中發掘的。這説明諸侯王生活奢侈,經濟實力強,他們享受着與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駕於天子之上,這些諸侯王的存在,令誰最為擔憂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1、“推恩令”的實施與來源: (政治)

原因: 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展起來,兼併土地,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措施:

①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

②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監視13個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

原因:西漢初,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許多士人四處遊説,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

措施:

①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② 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影響:從此,儒學為歷代王朝所推崇,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

3、鹽鐵專賣 (經濟)

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4、影響

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推恩令”的實施

1.展示圖片: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

2.教師講述:圖片説明在西漢初期諸侯王的勢力依然很強大,這種尾大不掉的隱患,存在了半個多世紀,到文景之時,諸侯王的勢力急劇膨脹,公元前154年發生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國對抗中央的叛亂,這使得中央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面對這一問題,我們來看漢武帝是怎樣做的!

3.教師提問: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提示: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

4.教師講述:通過“推恩”這種相對緩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小侯國,侯國不再屬於王國管理,而歸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管理。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削弱王國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皇帝感恩戴德,從而培養了侯國的忠誠。

5.教師提問:除了“推恩令”的措施外,漢武帝還採取什麼措施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管理?

提示:設刺史,進一步削弱諸侯國的勢力。

6.教師講述:漢武帝將全國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名。專門負責監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強地主的不法行為。那麼,“推恩令”和“設刺史”的實施有怎樣的影響?

提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探究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歷史再現:欣賞歷史話劇——“諸子百家”論治國

(旁白:時間:漢武帝時期;地點:長安皇宮;人物:四位學生,一個扮演漢武帝,另外三個扮演諸子百家繼承人)

生A:眾愛卿,朕今天讓你們給寡人出出主意,究竟採用什麼思想來治理國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啟奏陛下,恕臣直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有人目無國法,説三道四,這樣對國家不利。要加強刑法,看今後誰還敢誹謗皇上?

生C:陛下萬歲!俗話説: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商、秦滅亡就是前車之鑑。先王無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國思想那麼好,就繼續採用為妙。

生D:萬歲!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統治人間,是至高無上的,誰敢説三道四就是對上天冒犯,會遭天譴。用“仁”“禮”教化百姓,百姓就會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生A:董愛卿言之有理,馬上給朕起草詔書告示天下……

2.教師提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這是誰的建議?

提示:諸子百家思想活躍,士人四處遊説,依附諸侯王,威脅中央集權。董仲舒。

3.學生自主學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採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為教材,培養儒學人才。

4.圖片展示:

5.教師講述: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漢武帝時開創,是中國當時最高學府。太學中的老師稱為博士,學生稱為博士弟子。太學中學習的主要課程都是一些儒家經典,學生考試合格,被任免為政府官吏。從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探究三:鹽鐵專賣

1.展示材料: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史記·吳王濞列傳》

2.教師提問:通過上述材料,概括西漢經濟發展出現了什麼問題?

提示:(1)私人鑄幣沒有完全禁絕。(2)鹽鐵經營權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

3.教師講述:面對這些問題,漢武帝又是怎麼做的呢?

提示:

經濟問題

經濟措施

私人鑄幣現象存在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鹽鐵經營權掌握在豪強手中

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探究四:北擊匈奴

1.展示材料:衞青和霍去病是西漢的兩員名將。衞青騎術高超,膽識過人。霍去病武藝高強,英勇善戰。他們兩人都為擊敗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勛。

2.教師提問:為什麼西漢在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大舉反擊匈奴?

提示:西漢建國之初,國力疲弱,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力才強盛起來。

3.教師講述: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四)歸納總結 整體感知

(五)課堂檢測 鞏固新知

1.王可在課堂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劇情中,他要向“漢武帝”建議實施“推恩令”。由此可以判斷,王可扮演的角色是( )

A.管仲

B.蒙恬

C.主父偃

D.董仲舒

2.考古專家在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風上發現了《論語》,某報刊評論:“可見墓主人劉賀對儒家典籍尤其是與孔子相關的著作特別重視,除了大風氣外,個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風氣”指的是( )

A.“焚書坑儒”

B.確立法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C.頒佈推恩令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使儒學居於獨尊地位,成為此後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的歷史事件是( )

A.秦始皇焚書坑儒

B.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隋唐創立科舉制

D.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

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 )

A.擴大了漢朝的疆域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C.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D.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5.漢武帝為實行“大一統”採取了許多措施,其中整頓財政的措施是( )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統一貨幣、度量衡

C.國家統一鑄幣,鹽鐵官營

D.頒佈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參考答案:1.C 2.D 3.B 4.B 5.B

教學反思

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措施及其歷史作用是歷來考試的重點和難點。本節課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等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利用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措施及其歷史作用

過程與方法:

閲讀資料→理解大意→邏輯思維→得出結論(論從史出)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

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教學重難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楚漢戰爭的最後結果如何?

(啟發學生回答: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高祖。)

師:劉邦為什麼能夠得到勝利?

(指導學生觀看課文“導入框”,結合上一課知識回答:善於用人,愛惜百姓,審時度勢,靈活應變等。)

師:俗話説“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難”,當年漢高祖面臨的也是這種情況。請看課文“文景之治”的內容。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

“閲讀文字”介紹了漢武帝哪一方面特點?這個特點與前面學過的哪些人物相似?

A、漢武帝重視人才,善於用人。

B、堯、舜、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齊桓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秦孝公、秦王嬴 政、漢高祖劉邦等。

什麼是大一統?

即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漢武帝時能實現大一統,決非偶然,如果沒有從高祖“文景之治”,近半個世紀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如果沒有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奠定了鞏固的政治基礎,恐怕大一統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現的。大一統的局面出現,也和漢武帝這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統治措施密切相關。

2、漢武帝大一統措施

結合課文,由學生分組討論歸納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採取了哪些措施,為什麼,教師逐條和學生分析討論。

大一統

1.原因

客觀: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

主觀:漢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加強中央集權

2.措施

政治: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太學

3、漢武帝大一統意義

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

1、回憶一下前一課中的秦始皇陵,對比漢文帝對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覺得有什麼不同之處嗎?再對比一下他們在位時的作為説説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我國曆史上誰的功勞大?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會就不會穩定,經濟也不會發展,從今天我們學習的東漢王朝的興與衰中瞭解到,皇帝明智,減輕對百姓的剝削,就出現了封建社會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權旁落,甚至不斷進行爭權奪利,最終導致的是東漢王朝的衰落。任何朝代的興衰有其發展的自然規律,你找到這個規律了嗎?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鹽鐵專賣等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

2.引導學生閲讀課後《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表,結合相關歷史記載,設置相關問題,分析漢武帝所採取的各項措施,理解漢武帝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鹽鐵專賣的目的和影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做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的任務。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鹽鐵專賣等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王朝所採取的政策措施。

難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三、教學策略

創設歷史情境,直觀再現歷史,讓學生在歷史場景中體驗、感悟歷史。

設置問題,補充史料,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閲讀課文和材料,師生共同探討來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查找相關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學生準備:查找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的具體記述,如“七國之亂”“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這樣評價他: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羣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這就是大一統的漢朝。漢武帝是如何加強中央權力的呢?他所採取的措施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影響?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漢武帝的豐功偉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講授新課】

第一部 我的地盤我做主

材料一 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見P56課後活動)。

材料二 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

——《漢書?主父偃傳》

探究問題:材料反映出西漢初期中央面臨什麼問題?

教師引領學生閲讀課文,結合材料,思考、討論並解決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諸侯王勢力強大,獨霸一方,對中央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教師講解:漢武帝即位後,就遇到了王國問題。漢武帝採取什麼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的?

請欣賞歷史情景劇。

劇情:

地點是武帝后花園。

武帝為掩人耳目,密詔大臣主父偃後花園議事。

主父偃:陛下十萬火急召臣來,有何要事?

漢武帝:愛卿可知晁錯為何而死?

主父偃:為先帝削藩而死。

漢武帝:先帝為何要冒死削藩?

主父偃:古代諸侯的土地不超過百里,國君對他們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來,有的諸侯竟然擁有幾十座城池,土地方圓上千裏。天下形勢平穩時,他們就容易奢侈驕橫;形勢急迫時,則依仗他們的強大,聯合起來反叛朝廷。

漢武帝:以愛卿之見,先帝削藩乃英明之舉,但為何失敗?

主父偃:如果用法律來強行削減他們的土地,那麼他們反叛的事就容易發生。晁錯正是強制實行削藩政策,其結果使得吳、楚七國叛亂,不僅削藩未成,還險些釀成政權傾覆的大禍。

漢武帝:削藩未成,朕寢食難安啊!……

主父偃:陛下,臣有一計。

漢武帝:愛卿快講!

主父偃:如今諸侯的子弟有的多達十幾人,但只有嫡長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繼承,其餘的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骨肉,卻沒有尺寸之地的封國,那麼皇上的仁愛孝親之道就不能顯示,陛下何不命令諸侯推廣恩德,把他們的土地分割給子弟,封他們為侯?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興,感念皇恩浩蕩,擁護皇上的措施。正所謂,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

漢武帝:(喜不自禁)此計甚妙,即日昭告天下,實施“推恩令”。

(劇終)

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能説出“推恩令”的主要內容?

學生: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把王國的封地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新封的諸侯國歸中央直接統轄的郡管理。

教師提問:“推恩令”的實施有什麼作用和影響?

學生: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使他們無力對抗中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教師設疑: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除了實行“推恩令”之外,漢武帝還有什麼策略?

學生:建立刺史制度。

問題探究:

(1)什麼是刺史制度?

(2)刺史的職能是什麼?

(3)漢武帝採取的這些措施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總結。

教師補充:“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漢武帝為了強化地方監察制度,在地方設刺史。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派遣刺史一人進行監督。刺史有權監察郡國長官,如果發現官吏有欺瞞中央等行為,可以直接奏報皇帝,加以制裁。刺史負責監督地方官員,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強及其子弟。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皇權。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文字史料和問題,培養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推恩令實施的背景。歷史情景劇通過再現歷史情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理解推恩令的內容和作用。

第二部 我的百姓我做主

環節過渡:漢武帝利用“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設置刺史加強了對全國的監察控制,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那麼思想上的統一,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PPT展示課後活動2,請學生根據兩幅圖説説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

秦始皇:對敢於評議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殺,沒有達到統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

漢武帝:把儒學立為正統,在京師設立太學培養儒學人才,讓他們能夠進入仕途成為王朝的維護者。

教師設問:儒家思想在漢朝開始受重視,這與一代大儒董仲舒有密切的關係。這位一代大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麼建議呢?請同學們來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播放視頻剪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材料展示: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董仲舒《天人三策》

教師提問:“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指的是什麼?

學生回答:儒家學説,即儒術。

教師總結:六藝是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術。總體上解釋就是儒家學説。

教師提問:漢武帝是怎麼做的呢?(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回答)

學生回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漢武帝還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教師設疑:同學們,請思考董仲舒的建議為什麼會被漢武帝接受呢?

學生思考討論並探究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漢初,諸子百家各派學説仍很活躍,不利於中央集權,不適應漢武帝時政治上大一統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法家、道家學派的一些思想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這一思想適合漢武帝大一統的需要。正如黃仁宇所説:“董仲舒之尊儒,並不是以尊儒為目的,而是樹立一種統一帝國的正規思想。”因此,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視頻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認識歷史不是枯燥的,而是有生命的,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愛,進而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內涵和影響。

第三部 我的經濟我做主

環節過渡: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漢武帝從政治上和思想上鞏固漢朝統治的措施。接下來,他在經濟上會採取什麼措施來鞏固統治呢?

PPT展示教材上的材料研讀。

“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史記?貨殖列傳》

教師和學生一起解讀材料意思,弄明白意思後,教師提出問題。

教師提問:同學們,這種狀況對國家經濟發展會造成什麼影響?

學生回答:人們都會棄農經商,影響農業發展,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教師講解:對。在我國古代,農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歷代皇帝都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武帝為了改變上述狀況,穩定經濟發展,加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學生閲讀課文,思考回答。

教師提問:這些措施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學生回答: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

了基礎。

設計意圖:利用課本中的文獻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史料,理解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的必要性和影響。

【課堂小結】

漢武帝時期,在政治上實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上鹽鐵專賣等一系列的措施,中央集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使漢朝進入鼎盛時期。

六、板書設計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掌握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記住漢武帝時期是西漢的鼎盛時期。

2.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3.理解“大一統”的含義。

展示地圖。

教師:漢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經濟三個方面鞏固大一統外,在軍事上還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派張騫兩次通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擴大了西漢的疆域,使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從而鞏固了大一統王朝。

教師: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和經濟等方面的舉措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上,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讓中央統轄的郡直接管理受到私恩的侯國,這其實更加完善了秦朝時的郡縣制,我們現在省市的劃分就是秦漢時期的郡縣制演化而來的。

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也極為深遠。20__年11月習近平主席來曲阜參觀考察時就曾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就是受到儒家以德治國理念的影響。包括現在世界上有476所孔子學院以及851箇中國小孔子課堂,這也是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一個典型例子。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創始人,他代表了我國思想界,文化界的最高成就。

經濟上,統一鑄造五銖錢,使五銖錢成為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這種五銖錢在我國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百味鹽之首”,鹽自古以來就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商品和戰略性資源,自漢武帝后歷朝歷代乃至我們現在的中國也基本上都是鹽鐵官營專賣。當然,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釋放市場活力,20__年5月5日國務院發佈了《鹽業體制改革方案》,這一方案雖然將直接推動鹽業經營市場化,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國家把控食鹽發展走向這一點。

談收穫,讓學生小結本課內容。

教師: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漢武帝使漢朝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遼闊的疆域,他使西漢進入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大一統的鼎盛時期,大一統是一種擁有無限向心力的力量,更是一種兼收幷蓄包容一切的胸懷,漢武帝把受到華夏文化浸潤的、居住於廣闊土地上的人民,變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此,這個民族就以“漢”自稱。

在漢代,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強烈的國家意識,有了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責任感,可以説西漢王朝出現的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崛起。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而今,飽經滄桑的華夏民族正在經歷一場新的崛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作為青少年,同學們一定要發憤圖強、奮發有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知識點1 “推恩令”的實施

原因:西漢初,________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發展起來,兼併土地,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

措施: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________”計謀,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漢武帝還建立________制度,監視13個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

知識點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原因:西漢初,統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許多士人四處遊説,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

措施:漢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議,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還在長安興辦________,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影響:從此,________為歷代王朝所推崇,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

知識點3 鹽鐵專賣

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________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______。還在全國各地設________,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鞏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02  基礎過關

知識點1 “推恩令”的實施

1.西漢初年,導致社會秩序混亂的兩股勢力是(  )

A.朝中大將和地方官吏

B.諸侯王和豪強地主

C.朝中大將和豪強地主

D.諸侯王和宦官勢力

2.漢武帝的叔叔樑王出行時,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珠玉寶器,多於京師”這種狀況是由誰造成的(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3.為加強中央集權,主父偃給漢武帝的建議是(  )

A.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D.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子弟

4.漢武帝時,中央設立的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錦衣衞 B.刺史

C.太尉 D.節度使

知識點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播放後,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瞭解,漢武帝治國的核心思想來源於(  )

A.儒家學説 B.道家學説

C.法家學説 D.墨家學説

6.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説在生前並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説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孔子的學説被宣佈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這一改變是從哪一位皇帝開始(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漢景帝

知識點3 鹽鐵專賣

7.公元前118年,漢武帝進行貨幣改革後,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

A.半兩錢  B.五銖錢   C.鏟幣  D.刀幣

8.中國古代統治者非常重視食用鹽的管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經把地方上鹽的經營權收歸中央(  )

A.秦始皇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03  能力提升

9.“賢良對策治春秋,抑黜諸家孔孟求。儒術推明官學校,茂才時逢盛根由。”這首詩歌中的場景開始於(  )

A.秦始皇統治時期 B.漢武帝統治時期

C.漢高祖統治時期 D.春秋戰國時期

10.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傑出的封建帝王。但他們在處理以下某方面問題時態度截然相反,這個問題是(  )

A.國家統一 B.外族騷擾

C.中央集權 D.儒家思想

11.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佈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醫藥、占卜和種植等書,其餘一律集中焚燬。他又把暗中誹謗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漢武帝接受著名學者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説作為正統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據以上材料,説説秦始皇和漢武帝採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麼?

(2)兩人所採取的做法有什麼區別?

(3)兩人的做法在歷史上一個被詆譭,一個被讚譽,這是為什麼?

12.某校七年級 (1)班在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時,同學們對漢初的經濟、政治、思想等進行了探討,請你參與進來,共同完成。

【漢初國策】

(1)漢初採取了怎樣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經濟恢復發展,史稱“__________”。

【捍衞皇權】

針對地方封國勢力膨脹,有識之士紛紛提出削弱地方封國的策略。

主父偃

(2)上圖中人物為皇帝提出了怎樣的策略削弱地方諸侯王勢力?效果怎樣?

【實現一統】

(3)請你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總結漢武帝在位時期,在政治、思想、經濟方面是如何推進大一統格局的?

04  直擊會考

13.(桂林會考)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餘下的封底分給其他子弟。於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

A.頒佈“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4.(南京會考)漢武帝採取的利於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統一文

B.統一鑄造五銖錢

C.開通大運河

D.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參考答案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知識管理

1.諸侯王 豪強地主 推恩 刺史 2.無為而治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忠君守禮 太學 儒學 3.鑄幣權 五銖錢 鹽鐵官 大一統

基礎過關

1.B 2.A 3.D 4.B 5.A 6.B 7.B 8.D

能力提升

9.B 10.D 11.(1)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2)秦始皇採用了比較強硬的手段,實行焚書坑儒;漢武帝採用了比較温和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受到歷代讀書人的反對;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高了儒家學説的地位,使儒家學説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受到歷代讀書人的讚譽。 12.(1)休養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2)主父偃建議漢武帝實行“推恩”計策,下詔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無力與中央抗衡。(3)政治上,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封國勢力。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説立為正統思想。在經濟上,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專營、專賣,牢牢掌握經濟命脈。

直擊會考

13.A 14.B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xue/z7lk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