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

使學生領悟: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冠軍”,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潛質,現在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靠近成功,儘管我們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我們有能力克服,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學生學會積極應對來自外在和內在的消極壓力,能夠建立合理應對挫折的思維模式或方式方法,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進而追求成功。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精選15篇)

理論背景:

本單元主要以成功心理學為背景,探討個體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如何應對挫折,如何應對來自青少年同伴的壓力,如何面對心理危機以及如何自我激勵追求成功。故本文將從挫折、同伴壓力和成功者的自我形象入手來闡述,希望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

挫折

挫折是由於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挫折對個體心裏的影響有利有弊。

利:第一、挫折可幫助個體更好的適應社會。人的一生其實就是適應所生存的社會的一生,如果適應得好,就會覺得生活真美好,而如果適應得不好,就會覺得生活失意、痛苦。而要適應社會,就要學會隨時依社會環境更替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情感和行為。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社會採用獎賞、引導、威脅、甚至懲罰的方式,讓個體在成功和挫敗中學會適應社會,學會依社會環境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言行。第二、挫折課培養個體的意志力。心理學家把適度的挫折稱為個體成長中的“精神補品”。因為在成長中,每戰勝一次挫折,就強化一次自身的力量,為下一次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堅強的意志力也就在這一次又一

次的錘鍊中培養出來。第三、挫折能提高個體的認識水平。個體面對挫折與失敗,往往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變策略,最終實現目標。

弊:其一、影響個體實現目標的積極性,降低個體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水平,甚至會自暴自棄,對生活失望。個體由於遭受挫折,引起情緒緊張,苦惱、失望等消極反應,重者甚至會使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功能處於紊亂、失調狀態,無法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其二、挫折有損於身心健康,個體由於遭受挫折,不能實現目標,會引起緊張、焦慮、矛盾衝突等心理狀態,長期的心境不良會導致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等。

挫折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客觀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個人能力無法預料或避免的天災、意外事件、衰老、疾病、親友的生離死別等。對於自然因素造成的挫折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它會逐漸被人們所理解和戰勝的。社會因素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遭受來自政治、經濟、法律、道德、風俗、習慣、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挫折。戰勝這方面的挫折不但需要個人主觀努力,同時也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2)主觀因素: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個體與生俱來的身材、容貌、健康狀況、生理缺陷等先天因素所帶來的限制。心理因素則比較複雜,其一:自我估計不適當。如果一個人自我估計遠遠超過實際能力,就會出現目空一切,自不量力,追求一些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其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其二:抱負水平過高,即個體對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規定了較高的標準。其三:動機衝突,在個體的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在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而這兩個動機又是相互排斥的,如果一個滿足,則另一個必然受到阻礙。其四,不恰當的動機強度。

應對挫折的方法:

第一:接受現實。個體在遇到挫折時一般會有兩類反應。一為逃避,拒絕接受現實生活中的挫折,這雖出自個體的本能——希望他不是真的,但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會妨礙個體有效的運用措施來解決挫折,會使個體更加意志消沉。一為接受現實,對於所有發生的一切保持一種接受的態度,這將有利於個體更理智的分析、應對和戰勝挫折。

第二:情緒宣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個體遭到挫折就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一定要通過種種形式發泄出來,心理才能保持平衡。如果抑鬱的情緒得不到發泄的機會,隨着挫折的增多,消極情緒積累起來,往往會導致精神失常。所以合理的情緒宣泄有助於我們緩解內心的衝突和不安。

主要的宣泄方法,其一:眼淚緩解法。美國專家威費雷認為,眼淚能把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些毒素排泄出去。從這個角度來説,遇到該哭的事情硬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所以:為了健康,該哭就哭吧!其二:活動發泄法:較為劇烈的勞動或體育運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發泄憤怒的作用。摔打東西若用得適當也可看作是消減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日本有些公司為了緩解管理人員和工人之間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專門設有“出氣室”,裏面有許多製作得很像管理人員的假人,專供那些當面不敢表示不滿、害怕“炒魷魚”,而心裏又確有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泄的人發泄情緒之用。其他的活動宣泄還有:大聲喊叫、跑步,沖涼、將不良情緒寫在紙上或重複簡單工作等。利用活動發泄法要注意時間、地點、方式、方法,以不影響別人不危害自己為原則。其三:轉移注意,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當情緒不好時,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轉移注意力,從而起到平靜情緒的作用。

第三、尋找心理支持:當一個人遇到高興的事情時,通常希望有人來分享;當一個人遇到痛苦的事情時,就更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安慰、鼓勵、信任和支持。所以,個體自我建立穩定而有力的支持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支持系統主要由親人、朋友以及其它能夠提供幫助的人員(如:心理諮詢醫生)或事物(書籍、網絡、熱線)所組成。

第四、調整視角、全面來看問題。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失敗會成為成功之母,成功也會變成假成功,為將來的失敗埋下伏筆。喜極而泣,樂極生悲,在事物的極端點,矛盾會向它的對立面轉化,而在事物的平衡點,矛盾達成了一種和諧共處的最佳狀態。所以,不必苛求自己達到盡善盡美,“完美癖”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的表現。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剖析同一個問題,使我們能充分把握的問題的實質,保持客觀性,從而避免了由於偏激的認識而帶來的情緒上的困擾、思維上的呆滯、甚至採用極端的做法,使我們能以一種平衡冷靜的心態去處理和解決問題,進而更容易找到最佳途徑,做出最佳決策,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同伴羣體的壓力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它充滿了各種險灘和激流,稍有不慎,生命之舟就可能擱淺或顛覆,其中,同伴羣體的壓力就是這種險灘之一。

青少年時期,個體身心發展極其迅猛,自我意識日益增長,嚮往自由、獨立,期望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接納„„所有這些表現為青少年熱烈地追求友誼,重視同伴之間的交往和友誼,珍視來自同伴的認可與接受,屈從於同伴羣體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

同伴羣體是一種亞文化羣體,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羣體,成員有進有出,不斷變化。在同伴羣體內有共同的價值觀、情感需求和規範,並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保持感情聯繫,成員間相對平等。同伴羣體又具有相對的自治性,具有較高的統一性,一致性,以及排外性。這對於那些想獲取羣體的認可、信任乃至接納的個體來説,不能不按照其規範行事,不能不接納羣體的價值觀;而同時,那些身處其中的個體,就必須遵照團體規範,否則就要面對被同伴羣體的“制裁”,如迴避、孤立、排斥,甚至於威脅和身體侵害。這樣,同伴羣體規範就在青少年心理上產生壓力,特別是那些與自己價值取向不符合的一些羣體行為規範,更會構成青少年的重大心理壓力,這其實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各種來自同伴羣體的壓力,特別是不正當的要求帶來的壓力,青少年應當學會予以合理解除,也就是要拒絕同伴的消極壓力,同時要保持與同伴之間的友誼不受破壞。那麼如何拒絕來自同伴的壓力呢?首先,在認識上要弄清楚,同齡人的消極壓力絕對稱不上友誼,應當堅決予以拒絕。所謂友誼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礎上的一種感情聯繫,應該能使朋友之間在品行上相互激勵,工作上相互支持,學習上相互切磋,生活上相互關心。絕不是不講原則,違心地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其次形成消極壓力的同伴也許不是有意要害人,有的只是自己還不十分清楚這些行為的意義或者是出自好奇好玩,所以在拒絕時要講求方式方法。當遇到“同伴壓力”事件時,可以通過以下三步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僅供參考。第一,提出問題。要確定自己究竟遇到了什麼事,是否健康、有益、誠實,是否違背了父母、老師的要求、社會道德規範甚至法律法規?第二,説“不”。如果事情是錯誤的或者你不願意做的,那就堅決説“不”,並且在拒絕後講明理由。第

三,想出替代的方式。提出一些健康可行的可供選擇的替代方式,如果對方不採納,也就算啦!在生活中,青少年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拒絕需要勇氣,需要智慧,拒絕可以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可以維護自己的尊嚴,甚至是道德、法律的尊嚴,還可以幫助朋友!何樂而不為?

心理危機

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喜歡獨立思考,追求創新,但還存在片面性、表面性,有時甚至固執己見。其感情的明顯特徵是充滿熱情和激情,但兩極性明顯,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思維的狹隘性使學生容易感到“走投無路“,而情緒的高亢與兩極性,又決定了他們極易採取極端的手段來處理問題。最極端的方式就是自我毀滅——自殺。

與成功有約

成功理念:你説你是失敗者,你是對的;你説你是成功者,你也是對的。 這是引自美國V. W. 戴埃《無限度的人》。個人的看法關係着個人的選擇,也關係到個人命運。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每個人都經歷過失敗,但不是每個人都獲得成功,個體獲得成功需要多種資源,有外在的客觀因素,也有內在的心理資源,而在眾多的資源中,決定個體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個體的內在心理資源,尤其是個體的心理動力和目標系統。本課“天生我才”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幫助個體建立自己未來的成功形象,並通過成功形象來激勵個體行為,使個體以成功形象為目標更加完善自我。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個體的不同心態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積極的心態讓人積極進取,創造成功;消極的心態讓人絕望、使人消沉,一敗塗地。積極的心態包含着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正面、上進的看法。對於過去的失敗,抱有積極心態的人總是會認真總結其教訓。對過去的成功,他們會在享受喜悦之後,分析自己的經驗;對於當前正在進行的追求,積極心態的人能夠客觀分析現實、評價自己的能力,尋求達成成功的最佳途徑,併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奮鬥;對於將來,積極心態者擁有樂觀的構想,他們充分信任自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不斐的回報——獲得成功。

個體的行為和個性基本上與個體的自我形象一致。自我形象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它包含着個體對迄今為止所經歷的一切事物的感情和反應,其中有喜悦,有恐懼,有憤怒,還有悲痛,在這些喜怒哀樂的經驗體會上形成個體的自我形象。自出生開始,個體的舉止行動、處世哲學或潛在意識的思考階段,或是自然的思考階段,都作為“自我形象”的內容,被你記憶下來。當你認為“這正是真正的自我時”,你已通過提高自我形象的過濾,開始了自我奮鬥。也就是説,無論自己映在別人眼裏的形象如何,自己若認為“自己是這樣的”,那麼這個自己的形象就會印刻在你的自我形象之中。換言之,如果你反覆不停的想象“這就是真正的自己”,那麼這個想象的形象就與真實存在的形象同義。個體的自我形象對個體的追求成功的激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無論哪一位成功者,都在為自己將來的成功形象進行精心的規劃。成功者在追求成功的一開始,就在描繪着自己作為勝利者的未來形象,這個形象細緻入微,彷彿觸之有感,呼之欲出。成功者也常常扮演自己嚮往的角色,他們相信自己的“自動機”對於“真實的自己”和“確信這是真實的自己”是沒有區別力的。成功者在未成功時就已經從成功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就已經感覺到脖子上“金牌”沉甸甸的分量。他們的“金牌”來自於自己早先對未來的美好構想和成功設計,來自於自己長時期的辛勤耕耘。為此,我們鼓勵青少年建立自己的成功形象以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的面對今天的生活,面對未來的挑戰,追求卓越的自我。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2

有個統計表明:嚴重心理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且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其中中、國小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0%。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國小生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組的問卷調查表明,高中生中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 14.8%,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2.5%。而且該數據仍在擴大,隨之也帶來犯罪率的上升。

可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狀況令人堪憂。高中是人一生中最有朝氣和理想的階段,他們大多敢做敢為,但思想容易偏激,對待價值觀、生命觀、自由觀有待發展,心理健康狀況不穩定,此時若引導不夠,會使學生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對其身心的發展造成很大損失。

一、我對我在教學中接觸到的高中生心理障礙總結了以下三類情況:

(一)自暴自棄型

學生A是高一學生,過分看中當時入學時的會考成績,在成績下降時,便身陷自卑的泥潭,認為自己越來越笨,父母給予的期望值過高,不是鼓勵而是挖苦,教師也沒有抓住他的心理髮展特點,放棄了他,這個學生最終在這樣的環境下放棄了學習,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網上聊天等網上活動,甚至有了自殘和自殺的念頭。半年之後,接觸並參與了社會上的混混組織,此時家長和教師的規勸已經難起成效。

這類學生認為學習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因為成績的好壞還是當前社會評判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很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這其實是不足取的),學習好就一切都好,學習壞就一切都壞,使得自己的自信心越磨越少,最終放棄自己,包括學習和道德的培養。

案例:學生B是一個內向的女生,上課時我很少提問她。有一次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原因是她在一次測驗中把第二卷中所有的填空題和問答題都答錯了,只得了三分,很出乎我的意料,她的成績和以前相比直線下降)我沒有去問她這次為什麼考得更糟糕,而是和她聊天,問她最近的狀

態,將來的理想,曾遇到過的困難,有沒有嘗試去做自己以前不敢想的事。説着説着她就哭了起來,我拍拍她的肩膀問她為何如此難過,她説:“老師,我父母雖然在物質上對我很大方,但在學習上總是挖苦我。從國小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裏來,更沒有和我談過心,你是唯一一個把我叫到辦公室裏來談心的老師,我很感激你老師。”我當時看她掉淚並説出這樣的話來,很震驚。我安慰她:“以前的老師並沒有忘記你或者疏忽你,只是工作太忙了,沒有抽出時間和每個同學都溝通罷了。”我的理由實在有

些牽強。只是這次談話後她變得開朗了,和同學的關係也好了很多,成績有大幅度的上升。

如果不是因為她這次的成績比以前更糟糕,我會不會也不注意她,更不會關注該生的內心狀態?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她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可能很多老師和我以前一樣也疏忽身邊的學生。

對策:培養學生正確的挫折觀和成敗觀,告訴他們成績偶爾下滑是學校學習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家庭、教師和社會應該注重素質教育的內涵,切實轉變觀念,成績只是衡量學生髮展的一個方面,過分關注成績會貽誤這類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記住:你鼓勵的語言很重要,你善意的行為很重要!因為你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善意的舉動,可以影響一個學生內心的情感,甚至一生。

(二)驕傲型

學生C學習成績優異,但非常驕傲,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愛和父母耍脾氣,和班裏同學關係不好,對老師的問候極少,但是班裏任何活動都少不了他(她),少了他(她)便搬弄是非,認為幹好什麼事情非自己莫屬。心理狀況差,一遇到挫折,就和家長鬧離家出走。

這類學生精神脆弱,過分看重自己在家、在校的位置,心胸狹隘,很少考慮他人的想法,很少分析自己行為產生的後果,難以經起挫折的考驗。

對策:家長儘量心平氣和同他(她)講解所出現的問題,深入地去探討如何解決此問題,規勸他(她)不要對待什麼事總是意氣用事。教師應教育他(她)學會冷靜分析,學會寬容,學會和別人相處,任何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任何人在每個方面都不會高人一等,學習好然而別的方面比較差,也不是這個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除去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順應時代的要求。

(三)無所謂型

學生D覺得任何事情都和自己無關,家長説家長的,教師説教師的,什麼事都無所謂,成天混日子,有時過分“清醒”,就似看破紅塵,對人生厭惡甚至淡漠,沒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極度缺少這個年齡段所有的理想、思考和激情。

這類學生難以有自己的抱負,缺少動力,很少有快樂可言,對任何事情不聞不問,什麼事情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對策:任何事情只有投入,才能享受整個過程中的樂趣、幸福,甚至是淚水,才能讓自己很認真地去思考自己走過的路,這是成長的過程,也是成長中的收穫。家長和教師應該啟迪這類學生多去嘗試,多去探索,讓他們多讀勵志類的書籍,去豐富自己,而不是讓自己的心靈一片荒蕪。

二、產生原因:

通過我在教學中掌握的經驗,分析一下以上三種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高中生思想敏感,心

理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心理問題。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和家長有代溝,某些家長的觀點已過時,認為學習好才是高中生在校的最根本的目的,而且某些家長的做法過於偏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導致他們心理問題的產生。

2.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不夠,很少用語言去激勵學生,有的教師甚至用冷嘲熱諷的言辭傷害學生自尊,或者輕視有心理缺陷的學生。

3.社會很少去關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解決的辦法:

由於現在的高中生大多從小生活環境相對平順安逸,父母相對比較寵愛,再加上高中生的的抗壓性較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就無所適從,極容易尋找極端的方式解決面臨的問題。

1.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

高中生是一生中心理活動旺盛的時期,這時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正處在關鍵時期,學生有自己的天性,不可隨意抹殺他們的創造性。家庭、教師、社會都應尊重高中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切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期望值過高,超越了他們的發展規律,帶來的損失將是學校和家庭教育難以彌補的悲哀和失敗。要遵循他們心理的發展規律,消除學生過多的懷疑感、羞恥感、內疚感、自負感和自卑感。

2.保護學生自尊心

自尊是一個學生的底線,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不要貶低或輕視他們,給他們心理減輕壓力。每個高中生的自尊都不可以被踐踏,家長、教師應避免過激的行為或言辭,保護好高中生的自尊心。

3.家庭教育方式要得當

現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家長過高的期望竟成禍首。家長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去幫助他們在成長路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平等的心態和他們分析解決的辦法,切忌粗暴的行為,無故猜疑和冷嘲熱諷。

4.來自教師的關懷

教師要避免給高中生分等級,尤其是把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劃為較差的一組,這樣容易使其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感和頹廢感。多關注他們,多關懷他們,課上適當提問他們,鼓勵他們大膽想象,並對他們給予的答案耐心分析,適時地表示讚賞,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教會學生自我調節、自我輸導的能力,教師應該意識到,教學必須與時代同步,培養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培養性格比什麼都要緊。

5.整個社會的關注

社會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了高強度的激烈競爭時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漸顯現。素質教育正在進行,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沒有健康的心理,就沒有健康的行為,就沒有健康的社會!社會應該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關

注,給予正確的點撥和指引,這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關係到中國未來的一代。

總之,家長、教師和社會要注重語言和行為,使語言像雨後甘露潤澤他們迷茫的心靈,使行為像燈塔指引他們前行,讓高中生用樂觀,豁達的心態迎接未來。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3

本學期,我接了一個新四年級班。還沒開學,同事就和我開玩笑,説我“中獎”了:全校最傻最難管的學生趙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趙老師也感慨:總算是送走了這個活菩薩,以後學生再怎麼差,也不可能比這個更難管了!一番瞭解後,我對趙某有了一些瞭解,趙某某,男,11歲,智力水平很低;父親是手扶拖拉機的司機,靠臨時性拉貨維持家用;母親在家翻襪子補貼家用,父母兩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趙某在校的特殊表現為上課亂喊亂叫,在教室裏隨意走動;下課惹事生非,經常無辜打罵同學等;對於老師的詢問與教育只會回答:“不是”、“他罵我”、“好”、“知道了”。我對他今後的教育產生了一絲擔憂。

開學第一天,他的許多不良行為都暴露無遺。在接下來的日子,我特別留意對趙某的觀察。隨着一天天的與趙某接觸,我發現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趙某總是沉浸自己的世界裏,在桌面上亂畫,隨意撕些本子,弄得滿地都是紙屑。寫作業時,別的孩子專心致志地寫自己的作業,而趙某在老師給別的孩子指導時,滿教室溜達,給別的同學搗亂,自己的作業不寫(除非老師幫他準備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寫,而且沒能寫對幾個字)。有時還拿別人的筆、橡皮,丟到垃圾桶。課間趁別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過他(他個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時還吐到其他同學的課桌、書本上甚至是別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向我告他的狀,孩子們也不太喜歡和他玩。

分析問題的成因:

從發育上看,趙某像是7歲的孩子,個頭比正常的孩子大一號。通過多次與家長交談和多方位的瞭解,得知趙某在出生時就不會哭,但當時並沒有做及時的診斷,估計是腦部缺氧,;而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也不重視,沒有給孩子做任何檢查和治療,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這些是趙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這並不能成為他行為古怪、習慣差、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學習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個個的原因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的:父母的遺傳可能是第一個原因;腦部缺氧是第二個原因。但是,如果沒有後來第三種不良的影響──趙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來加重這種狀況的話,在許多情況下還不至於造成現在這種嚴重的後果。在某些情況下,這最後一種狀況成了使他在發展方面落後的主要原因。

對於趙某來説,家庭智力生活的侷限性和貧乏性,也是造成他發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親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給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後的最初2、3年裏也不可能受到完滿的母親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種智力水平的孩子在進入學校後也很難得到應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師都會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來教這些孩子,那麼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學得很差,成為可憐而不幸的人。成績差,加上行為習慣怪異,很少有老師不放棄他,班級裏的孩子也不願意和他相處。這又使他變得更糟糕,從而進入“老師不管——行為習慣變差——學生告狀——教師不當處理——表現更差”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他將成為學校教育的犧牲品。

解決問題的對策:

那麼如何來解決這類孩子的教育問題呢?有人建議送他們去特殊學校學習。這並不是拯救他們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來推卸責任的最佳捷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應當在普通學校裏對這些兒童進行教學和教育,因為有一個完滿的、在智力方面不斷地豐富着的環境,是拯救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既然普通學校無法將這些學生拒之門外,那麼就應該承擔起教育這些學生的責任。

1、理論學習——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1)不要對學習落後的兒童進行不適當的教學

不要對學習落後的兒童進行不適當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我對“不適當的教學”的理解首先是不能以衡量所有孩子的標準來衡量這些學習落後的孩子。不要隨意用打分數的方式來評價他們,只有在他們取得進步時才給他們打分數,並且不要讓孩子感到他在班裏和別的孩子有區別。對於他們,要盡一切努力發展他們的認識可能性,增強他的記憶,要細心地引導他們思考,要以百倍的細緻、耐心和同情心,讓他們懂得認識的歡樂和取得成績的歡樂。如果兒童懂得認識的歡樂和取得成績的歡樂,那麼求知的願望就將永遠伴隨着他的學習。

(2)豐富兒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豐富兒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讓學生學會表達感情。良好的教育首先不在於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最基本的是教會孩子做人,教他們去發現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

(3)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關愛

在理想的學校內每一個孩子都感到自己沒有被忽視。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公平原則,尊重每一個學生。而在現實教育現象中,至少有5%的學生是被教師長期忽視的。本案例中的趙某就屬於被教師長期忽視的羣體之一。我們不應當讓一個不幸的、被大自然和不良環境造成艱難境遇的孩子繼續被忽視。那麼今後在對趙某教育過程中除了尊重他,還必須給予他更多的關愛。

(4)善於覺察發現極其細微的變化

善於覺察這些兒童在課堂內外的行為上的極其細微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觀察到和記錄下來的情況加以深入思考,對教師的工作有很大幫助。例如,考慮到有些孩子的智力過程的能動性有所降低,他們的智力眼界相對地受到侷限,我就作出一些結論,譬如應當讓這些孩子讀哪些科普讀物,等。

2、實踐嘗試——初嘗成功喜悦

教育這樣的兒童,應當比教育正常兒童百倍地細緻、耐心和富於同情心。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此位學生。

首先,我從生活上關心他,尊重他,從細微處愛護他。例如給一包吐痰用的餐巾紙,雨天問他是否帶傘,一聲“冷空氣”的提前預報,關照他多加衣服。當他好奇的來看我改作業時,給他一個微笑,問一聲:有需要幫忙的嗎?每次進教室,先觀察他,並叮囑他可以做些什麼事。面對學生一天四、五次針對趙某告狀時,我先告誡自己,要冷靜、警慎,然後再去處理。處理此類糾紛的地點,一般選擇在教室.這樣既在全班面前公開分析事情的對錯,又讓其他孩子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並給予諒解,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其次,深入觀察趙某的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他的動機。他為什麼喜歡大喊大叫?很顯然他想引起大家的關注。他為什麼老是找茬?其實他真的很無聊,想引起身邊同學的注意。他老是把紙斯成碎片,為的是打發時間,發泄心中的怨恨。

孩子們反映,放學時,他老是會鎖門,不管裏面有沒有同學特殊學生教育案例特殊學生教育案例。(我們教室的門是在外面上鎖的)對於這個問題,我也進行了連續幾天的深入觀察。放學時,趙某先背好書包,然後把教室沒放好的凳子插進座位(本學期翻凳子的新方式);看到窗還沒關時會提醒同學們關窗,如果同學們還是沒關窗,放好凳子後他會自己關窗;抬抬頭看看教室,檢查燈是否已關;這才走出教室,把門關上並上鎖。我曾提醒他別鎖門,但是沒用。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都表明他是可以教的。儘管他沒有考慮到教室裏的其他人,他還是關心愛護這個班級的。在他看來,放學時必須要把這些事情完成,才能回家。我從心裏面覺得他是如此的可愛!

再則,我利用趙某不在場的時間對全班的孩子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孩子們説説平時自己對趙某的態度,並設身處地的想一想:①他老是找茬的真正原因。②假如沒有一位同學願意和你玩,你會有什麼感受?③你會以什麼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經過討論,孩子們也發現了,其實趙某在班級裏一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趁機引導孩子們要多給趙某一些寬容與關愛;在今後的生活中多觀察趙某,找一找他的優點,多誇誇他等。

這些思想教育帶給孩子們的觸動很大,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孩子們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從而也引發了趙某的一些變化。比如,看到老師要出教室,他馬上站起來開門;小馬同學吐了,我請兩位同學打掃,他主動要求也要掃。一次他來看我改作業,我順口説:你幫我發啊?他居然有模有樣的發了起來,開始一點都沒弄錯,最後剩下幾本名字不太好認的,我提醒孩子們幫他,最後他完成了我給他的第一件正式任務。對於趙某的這些進步,我在班中及時進行了表揚,激勵他不斷進步。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教育,趙某的改變很大。課堂上大喊大叫、隨意走動的情況沒有了;雖然作業質量不高,但他有作業意識了;雖然還是有找茬的情況,但比以前好轉許多了。一個曾經的問題學生有了如此進步,我的心裏欣慰極了。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麼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就要求我們要着眼於“人”的發展,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位學生。雖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你肯堅持,冰山也會融化的。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一如既往,打好這場持久戰。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4

用鼓勵點燃孩子的自信心

-----師德教育案例

一、實例介紹: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經常對學生説的話就是“你真棒”,當我這樣鼓勵學生時,我發現,他們在課堂上就特別認真聽講,不敢做的動作也積極努力的嘗試,並總是説:“老師,叫我,我能行”,“老師,我能比他做的更好”。他們的自信心不僅侷限於此,王鵬的個子是班級男孩中最小的,可運動會上他卻主動報了好幾個項目,如立定跳遠,50米跑和接力等。看見老師不信任的眼光,他馬上認真地給老師分析自己的有優勢,還急着與同學比試了一番,最後不忘安慰老師説:“老師您放心吧,我肯定能行!”項目定下來後,他每天都刻苦地練習,果然在運動會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二、原因分析:

自信心對孩子智力發展和人格培養有着很大影響。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嘗試,樂於面對挑戰;相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態度主要是退縮、畏怯、觀望、被動、不善於與人焦急、不敢嘗試新

鮮事物、凡事一覽、猶豫不決。

不過仔細觀察幼兒,就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個個對自己都很有信心。不管什麼事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都會主動去嘗試。為什麼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知識的增加,反而使好多孩子失去了自信呢?

過分保護,孩子們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實驗自己的能力,學會如何應付危險的局面。老師和家長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如果我們過多的作了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立及自信心。

自信受到打擊,孩子渴望成長,常常會主動地去做一些自己認為能行的事情,因為缺乏經驗,難免犯錯誤或失敗。可惜一些家長和老師總會這樣訓斥或責備孩子:“幹什麼都不行!”“真是一塊木頭!” 錯誤的比較。老師和家長往往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且總是希望他們都能達到同一尺度。這就使得天資,能力各不相

同的孩子在發展上遭受到挫折。父母和老師總是在以“最好”的孩子的發展標準為標準,給孩子確立很高的目標,孩子在覺得很難達到目標的情況下,就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最終成為一個失敗者。

作為老師,如何利用學校教育的良好機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正確的觀念。這裏的觀念首先強調的是老師的觀念:應該着力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培養的。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教育者就會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孩子意識到自信自己的學習生活有多重要,對自己一生的影響有多重要。

大膽放手。老師若是處於高高在上的姿態,便總是認為孩子們不行,從而使得他們失去許多鍛鍊自己的機會。而孩子們又往往特別崇拜老師,信任老師。所以老師認為不行的事情,他們便認可,這樣一來,無形中就使得學生失去了自信心。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可

以説受到挫折上難免的,老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身上碰青的姿色,可以漸漸退去,但受了傷的勇氣卻難再恢復,也許一輩子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去體驗,去發展,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適當的標準,老師不要以為同一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孩子,要了解孩子,讓每個孩子從他實際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樣是思維敏捷的學生,老師對善於表達的是一個標準,而對不善於表達的應持另一個標準;對於發展較慢的學生,老師要給他們合適的發展機會,而不要急於求成。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熱情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們。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師的熱情鼓勵,會使學生對自己產生極大的信心,在自信心的驅使下,他會認真地對待每一項工作。老師要常常對孩子們説:“你能行!”“老師相信你!”“你做得不錯!”“棒

極了!”“你的進步真大!”“我喜歡你這樣做!”這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鼓勵會使孩子們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肯定自己,進而發展自我。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能給予學生的師愛或許是有限的,但是我想只要我能用心去愛護他們,去尊重他們,給他們營造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會讓他們體會到他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洋溢着健康快樂的氣息,看到學生的一點點進步與讓人欣喜的轉變,我的心裏是甜的。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成長富於道義上的責任,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他們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歡受教育;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是使人聞道在先,教師在學校裏肩負着幫助學生增加自我價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責任。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教育的條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內在規定性。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關愛和尊重學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信與認同,鼓勵學生,給予學生更多地欣

賞和關懷,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今後的教育道路上,我會繼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學生,給他們鼓勵,給他們信心,給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5

一、本計劃制訂的依據

1、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中實際感受和體會。

2、學生有了一定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領悟能力有所提高,有必要接觸和理解一些繪畫乃至藝術領域的其它藝術門類的文化,以提高他們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3、高中美術鑑賞內容,內容很多,知識性強,理論性強。學生要提前收集資料進行較多的預習,才能初步理解課程內容。當然,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運用網絡資源,媒體信息,去搜集書上沒有涉及到的優秀的美術作品或者是著名畫家的一些趣事,然後回到課堂上來進行交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本計劃應達到目標

1、認知 ① 感受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的主題結構形式美等; ② 瞭解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種類和形式。

③ 瞭解中國傳統建築和雕塑藝術的種類和形式; ④ 瞭解中國傳統工藝設計藝術的種類和形式;

2、理解 ① 學會分析一些優秀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② 能夠説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及相關知識; ③ 理解和體會部分藝術作品的特徵和藝術語言。 3 考核:學校成立學科新課程考核組進行考核。

三、具體實施計劃

第一課 學些美術鑑賞知識

第二課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

第三課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與瓷器

第四課 楚王問鼎——商周青銅藝術

第五課 皇權的象徵——故宮建築羣與天壇

第六課 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

第七課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課 妙相莊嚴──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課 幽冥世界的奢華──古代墓室壁畫

第十一課 天上人間──宗教壁畫

第十二課 傳神寫照——人物畫

第十三課 咫尺千里—中國古代山水畫

第十四課 江山多嬌──現代山水畫

第十五課:移情草木-花鳥畫

第十六課 時代風采----中國油畫

第十七課 與民族共命運──木刻與漫畫

第十八課 美在民間—中 國 民 間 美 術 注:具體時間及內容安排會隨當時的具體情況而略有變化

四、實施設想

由於高中美術欣賞內容很多,知識性強而且繁雜,學生必須大力發輝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網絡查閲讓學生在網絡上搜集課本上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包括優秀美術作品及畫家的生平趣事以及時代背景等等,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很容易找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美術知識。在課堂上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活動,可以語言描述,也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展示自己所蒐集到的美術知識,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了解。使他們開闊視野並提高表達與辯解能力,增加學習興趣,體會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思考

1、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創新思維,及時參與相關的培訓和進修學習等;積極參加各類活動,與同行保持聯繫以溝通了解信息。

2、多聽各科公開課,多跨學科學習,以提高教學能力。

3、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加強溝通和理解,瞭解學生的建議和想法,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4、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使高中美術欣賞課與多媒體技術完美的結合。使用電腦課件進行授課,讓學生接觸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感受美術及作品。

5、通過各種媒體收集信息,選擇性的用於美術教學活動中。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她延續至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迴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願。這種心願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願卻很難實現,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説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説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説: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起閲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閲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温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七.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八.父母衝動的行為會讓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應該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該冷靜處理,不要總和孩子“頂牛”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謊,推脱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十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願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温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他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裏,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7

剛接觸王巖她10歲,卻還在上一年級,那是她上的第三個一年級。説起她來真是讓所有教過她,瞭解她的老師感到頭痛,不光是頭痛她那差的到家的成績,更頭痛她那一身的壞毛病。由於家庭環境比較特殊,她從小便養成了小偷,小摸,搶東西,打架的壞習慣,同時她喜歡要求所有的同學都聽她,只要稍不順她意,便會大打出手,雖是女孩卻有一身的力氣,同時跑的又特別快,(據説是偷東西被人追打練出來的)連高年級的學生都拿她毫無辦法。為此一些學生家長時常到校找班主任告狀,她的家長也成了學校的長客,至使家長一談到她便頭痛不已。之前對她雖早有耳聞,但心卻很不明白,一個又小又瘦的女孩子怎麼就成了一個壓不住的石猴呢?她到底有多麼大的本事呢?我的教育信念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她成了我初接一年級的一個挑戰。

開學第一天,學校各班要求先指派一個值周生,我便不經意似的指派到“王巖,第一週,你先去負責值周吧!”她睜大一雙眼睛不相信似的看者我,問到:“老師是我麼?”“對,就是你,你一定要認真做。”我給了她肯定並帶有鼓勵的答覆。我看到了她那雙原本含有敵意的眼睛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瞭解到她以前總是不寫作業,我便故意安排她當了檢查作業的小組長,並以十分信任的語氣找她談話,告訴她我對她的信任,相信她一定會把這項工作安排好。她欣然接受,作業檢查很下工夫,並開始在我的監督下準時的完成自己的作業。但在班級,她總是在老師不在時一手遮天,隨意搗亂,弄的整個班級亂七八糟,於是經過仔細考慮我又安排她當了紀律委員,專門負責班級紀律。我用一種極為信任的態度找到她説,“聽説最近班級紀律不太好,老師想讓你來當班級的紀律委員,老師相信你是有這個能力的。”她很高興的接受了,再次流露出被賞識的喜悦。果然,她上任後整個班級一片井然。偶爾出現混亂局面,也主要是因為她把持不住自己帶頭引起的。我也明白,讓她一下收起野性來是不可能的,想改正她一身的壞毛病,必須給她充足的時間。而我能做的便是耐心的等待,隨時的加以引導。每當她一有犯錯誤的苗頭,我便及時的找她談話。

談話時我會用一種信任的表情和語氣,誇獎她這段時間表現的很好,幫了老師很多忙等。平時課上或課下我與她眼神相遇時,總會給她一個賞識的微笑,每當她一有進步便加以表揚

看她擅長跑步,於是我便經常組織課間活動,主要以跑步、接力為主,當她取得成績時便大加稱讚,並經常稱讚她為班級“小飛人”,以此來增強她的自信心。也許是基於這種對她的特別的關愛,她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整個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所有了解她的人感到奇怪,使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奶奶見到我就像見到了大恩人一樣的唸叨,“可真是個好老師呀!我們王巖可多虧你了。我們王巖一回家就説你好。”看着她正在逐步提升的成績,不斷端正的品行,我的心中也充滿了滿足感。正在我為自己的教育感到成功得意時,卻又以意外的發生了“愛心箱事件”。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8

主編把“作者讀者座談會”的名單交給我,要我逐一邀請。讀者名單的最後一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沙援朝。他很勤奮,常有作品寄來,一筆一劃的仿宋體,但總缺了些才氣,所發的幾篇大多是補白。然而,他還是一篇篇寄。

他家沒有電話,寫信又不保險,我決定登門相邀。他家住在瀋陽最大的工人聚居區,家裏的陳設很簡單,他和上高二的兒子各佔用半張圓桌,他的那半攤着稿紙,兒子的那半是一堆習題。交談中我得知老沙原是子弟高中語文教師,下崗後和妻子一起在路邊以賣IC卡維持生活。

我走的時候,老沙執意要送,路上,老沙喃喃地説:“您別哄我了,我知道我不是那塊料,但我還要寫下去。”

“為什麼?”我很奇怪。老沙很堅定地説:“我兒子大了,作為一個父親,我沒權沒錢沒地位甚至沒工作,毫無一點讓孩子尊重的資本,但我要用每晚坐在他對面刻苦寫作來感染他,為孩子留下一個父親應有的榜樣,讓他以後比我強!

[教育智囊]:

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榜樣。即使我們很普通,不是那麼出類拔萃,我們的精神力量對孩子來説同樣也是巨大精神財富。

為了孩子,讓我們做一個堅強的教師。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9

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了,國中的學習生活就徹底結束了,既然國中的學習生活徹底結束了那麼在國中的學習生活方式就也要隨之的徹底改變,包括學習、生活習慣、人情是非等等。

高中的終極目標也是絕對目標是:考上大學,而且不能是“三本”起碼也應該是“二本”,儘量是考上成都的大學,比如“川大”、“電子科技大”,實在考不起就考“重大”,記住?上面説的“二本”僅限於大學聯考是發揮失常。

在高中學習期間要放棄一切愛好。籃球只在體育課上和班級聯賽上打;電腦每個月只用一個小時收發電子郵件,如果違反了上面的條款就一學期不能碰籃球和電腦,包括放假。

在學習方面除了自己要努力學習外,還要多問老師和同學,每天的學習任務不可拖到第二天,英語單詞要天天背,語文古文要教一課背一課。沒次考試的試卷要拿回家給家長簽字,每次考試後要認真總結然後再定一個小目標下次考試一定要達到這個小目標。如果做不到以上幾點就任由家長懲罰!決不寬容!

在人情世故方面不能從蹈國中的覆轍,不等把自己龍到感情旋渦中,要做到一心只讀聖賢書,更不能談戀愛!對學校所有的女的保持正常的同學關係,要和女的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也不能和他們聯繫。

在高中期間要聽父母的話,不能和媽媽吵架,其實媽媽她也是我為了我好,要理解媽媽。放假儘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事。生活不能懶散,要有條有序要注意個人衞生。

好了,這就是高中的絕對計劃和目標。廢話不説多了,一切都要付出於行動,不然就是空話,廢紙一張。最後説一句話:“高中三年努力啊,國中三年耍了兩年高中不能再耍了,不然對不起所有的人!”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0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和生活的場所,但絕不是靜態、固定的場所,而是動態的生命對生命的教育過程。課堂既包括學科課堂,還應該由學科延伸到家庭、社會;既包括知識的傳遞、技能的培養,還應該有情感的培養,文化和文明的傳承。生物學是唯一以生命為研究對象的科學,這就使得生物教學在生命化教育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學習“藻類植物”時,學生驚奇地發現,顯微鏡下能看到那麼多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在獲得藻類植物形態結構的有關知識的同時,我給學生強調這樣一個觀點:“無論低等還是高等,簡單還是複雜,每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沒有卑微和高貴之分。而這也正是大自然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原因所在!”

學習“輸血”、“傳染病”等內容時,我給學生舉例:“假如我受傷了,失血過多需要輸血,我的血型是AB型,誰能給我輸血?”“假如我得了嚴重的流感來上課,你是否贊同我的行為?假若我堅持來了,結果會怎樣?”有老師聽課後驚奇地問,你怎麼老拿自己來舉例?我説,好的事情可以拿學生打比方,生病受傷這樣的事情還是拿自己舉例子。這既聯繫實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情感,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愛。

學習“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時,課本上只是給出了“森林被砍伐”、“捕殺野生動物”、“沙塵暴”、“太湖水污染”四幅圖片讓學生分析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按照考試的要求,只要能分析出原因並提出治理措施就可以。可我想,這不是進行環境教育的極好機會嗎?我從網上找到了一組震撼人心的家燕遭遇車禍的攝影圖片,希望學生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審視人類行為,學會和自然界和諧相處。接着我讓學生談談近幾年環境保護情況和污染情況,並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展調查,寫出環境保護的措施。結果令人感動的是一班的幾名男生利用五一假期步行20多裏地,採集了30多瓶水樣,對水污染情況進行分析,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環境污染有了更加切身的體驗。

請參照下列提綱訪問你的母親和父親,寫出訪問報告。

①媽媽在懷孕前是怎樣的心理?

②媽媽懷你以後各個時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什麼變化?後期體重的增加帶來了哪些不適?媽媽是怎麼處理的?

③媽媽生你時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的,你出生時體重是多少?

……

這是我在“人的生殖發育”一課後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按照過去的處理,讓學生記住“精子和卵細胞相遇的場所是輸卵管”、“胎兒發育的場所是子宮”、“胎兒從母體生出叫做分娩”就可以了,但這似乎跟學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他們僅僅是記住了幾個知識點而已。而這項作業的完成,既是對所學知識點的鞏固,更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儘管我沒提感恩一詞,但學生的作業中卻出現了“原來常常聽説,孩兒的生日、孃的苦日,現在我才深深理解到這句話”、“原來只知道生日有禮物、有蛋糕吃,現在卻在生日時,想到母親那天的辛苦了”等句子,不少學生作業的最後都有“感謝媽媽”、“媽媽你辛苦了”等發自肺腑的語言,這正是我的目的所在。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1

本文可以説是國中階段最難的一篇古文了,為了落實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解決學生畏懼學習古文的困難,設計了講故事比賽,要求學生講《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以此來激發他們學習熱情。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們:“宋朝詩人陸游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你們是否知道,這又是一段怎樣的故事?”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已經被激起,我想本課教學的序幕已經拉開了!

但文章內容上的重點對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學生往往把握不住;諸葛亮是怎樣突出他的論述重點的,學生更難以體會得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課文的重點、難點化成若干足以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並把這些問題按合理的順序編排,進而把學生的閲讀思考活動導向深入。

如何讓學生學好文言文,我認為應把好四個關,即“讀”“譯”“賞”“用”,但怎樣讀,如何譯,如何引導鑑賞和運用,需要提煉有效的方法。本課教學設計運用“斷句朗讀”和“口譯朗讀”兩種方法通讀全文,突破傳統“教師譯,學生聽”,“盲目讀,收效微”的弊端,對訓練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積極的作用,同時省時省力,為學生所接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教材學習的重點,也是指導學生學習鑑賞的範例。

教學過程中不足的是臨場點拔不夠到位,鑑賞分析和知識點的落實尚不能自然有機的結合,教學的空間拓展不夠。還有就是師生互動這個環節沒有展開好,主要是學生沒有積極的配合,這是失敗的地方,以後在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

成功之處,自己在授課的過程當中,還是能積極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體內容和主題,以及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也都掌握。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2

很高興在這裏與大家共同探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話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談談我的看法: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

世界衞生組織宣言近年一再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因此,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隨着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關注重視、研究與探討。1987年7月通過有關部門鑑定的“大中學生心理衞生問題和對策研究”的課題顯示,在被調查的2961名學生中,有16.7%的學生存在着較嚴重的心理衞生問題,並隨年齡增長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國中生為13.76%。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胡勝利通過對500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種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前不久,在武漢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中學生雖有50%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0%的學生屬基本正常範圍,但也有10—15%的學生低於正常水平,特別是還有3—6%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以上情況説明中學生確實存在着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説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歸類為以下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目前,學校課業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國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141名。

她痛苦地説:“20xx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還有一位男生也談到,自己平常學習不錯,偶而還可以給他人以指導,但一接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拼命準備、夜不能眠。而考試前又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最後不是被迫中斷考試,就是堅持下來成績也不好。循環往復,到了一聽考試就恐懼就緊的地步。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説,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有位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談到:“每當看到聽到別人考試作弊時,自己心理就不平衡。當自己成績不理想時又會埋怨老師不公平,覺得認真學習真沒意思,不想再學了,還有位學生告訴我們學生中有種説法“有出息的靠關係,沒出息的靠分數。”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所以就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去讀書了。還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嘰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發展到恨書、恨老師、曠課逃學的程度。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到:“晚上1點多了,望着桌上擺滿了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一下子燒成灰。”表現了強烈的焦躁、憤懣、無奈。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着不合理現象,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準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脱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許多教育

家都強調指出,過難的教材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生很大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係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衝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係日趨緊張。與教師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由於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幹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位中學生談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詢問功課,被老師看到後受到了苛刻的指責,並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裏,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嗎..”,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導致他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老師指東他偏向西,而內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響了對學業的業趣。另有一位學生幹部談到,現在做班幹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要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若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要批評班幹部,故而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幹了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該怎麼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

“嫌貧愛富”的,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係的問題.

2.同學間的關係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係不融洽,甚至關係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係,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與同學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係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他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他不信任,懷疑他對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的付出不夠多,使他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還有一位女生因兩位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與甲交往怕乙不高興,與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後乾脆兩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內心又十分孤獨,寂寞,想恢復與朋友的關係又不知該怎樣去做。此外,尚有個別學生因國中升到高中朋友越來越少,而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想離世隱居的。

3.與父母的關係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温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裏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頭髮又覺得於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麼辦。”還有位學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有一次母親出差時,父親竟帶了一個女人回來。自此以後他再也不願呆在那個家裏了,恨死了父親,不願再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裏煩悶極了。覺得人活着真沒意思,產生了厭世的念頭,可見,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

(三)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二、當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1.學習壓力大。2.偏執、敵對,認為他人不可信,自以為是,偏於固執。3.人際關係緊張,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4.抑鬱,對學業、前途、未來不抱希望,精神苦悶、情緒低落。5.焦慮、心裏煩躁不安。

6.適應能力差,對新的環境和生活不適應,不習慣教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活動。7.情緒忽高忽低極不穩定。8.心理不平衡。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後,總感到不平。其中,學習壓力,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三、如何減輕中學生的這種壓力?

首先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為中學教育的專門課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把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來看待,充分認識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和適應能力,對學生學習活動、掌握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同思想品德加以區別,採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擾。

四、稚氣未脱的中學生,為什麼會有過分自律、內心衝動或壓抑,甚至會有突發傷人或自傷行為等不健康的反應呢?

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不和諧的生活環境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並造成心理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主流的價值觀是強調“個人價值”,於是每個人都在創造着自己。在這種每個人都在“創造”的氛圍中,沒有標準,沒有模板,做什麼和怎麼做是個人的選擇。於是父母就按照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義、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

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完美理想的機器,使孩子承受重負,“抹殺”了孩子的童年快樂,使孩子過着一種規律而秩序化的生活。當以苛刻的外部行為作標準時,焦慮和壓力會使青少年產生強迫行為。

社會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產生影響,就説社會存在貧富差距、一些官員腐敗這些社會熱點問題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陰影,從而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仔細想想,現實社會中有太多的不和諧,而中學生的心理人格正處於形成過程中,還十分脆弱,哪經得起如此大的衝擊?

他們的內心衝動、壓抑、突發傷人、自傷等負面情緒和行為,與嬰兒時期形成的焦慮有關。認為自己渺小、無足輕重、無依無靠、無力迴天,這種感覺,最容易產生在童年時期,那時如果父母因某種原因,未能給予孩子所必須的温暖、關懷與真誠的愛,這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就慢慢地產生“被遺棄、不需要”的感覺。父母無條件的愛,尤其是母親的愛是一切兒童正常身心發展的先決條件,若這些兒童得不到這種賴以生存的愛,心中就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可怕、無情、不可靠、不公平等;帶着這些負面情緒,孩子們長大後,會變成仇視、反抗、暴力或怯懦、膽小、自卑。有些同學常因處理不好與朋友之間的關係而苦惱。也有些學生因朋友越來越少,就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想離世隱居。

有這種感覺的孩子不僅會覺得自己不受父母歡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受任何人的歡迎。相反,一個得到愛的孩子長大後,不僅相信父母愛他,而且相信別人也覺得他可愛,人際關係的早期經驗就成為他們以後處理人際關係的基礎。如果他們依戀和被關注的感覺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變得懷疑和不信任,包括對自己的不信任。

五、幾種常見的神經症案例分析

(一)強迫症

強迫症又稱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衝動作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患者能意識到這些症狀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脱,深為焦慮和不安,中學生存在強迫症狀的人較多,強迫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不良影響。

1、症狀

(1)強迫觀念,這是強迫症狀在認知方面的表現,是強迫症的原發症狀。根據其霎時間上的順逆可分為回顧性和前瞻性二類。回顧性強迫觀念主要表現為強迫懷疑,如腦內反覆迴旋律,別人對自己説的話等,屬強迫回憶;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等,屬強迫懷疑。前瞻性強迫觀念主要表現為強迫性擔心與焦慮,唯恐發生某件不幸事件。如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得精神病等。另外,強迫觀念還可能是強迫聯想和強迫性窮思竭慮。如看到小刀回想到割破手,屬強迫聯想,而強迫性窮思竭慮則表現為腦中總是表現一些無意義的想法,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等。

(2)強迫衝動是強迫症的繼發症狀,往往是患者為緩解或對抗強迫觀念的苦惱而產生的。強迫衝動有稱強迫意向,如某學生為迴避對考試結果的擔心在考試時總覺得要大小便,但並不想去上廁所;有的學生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大聲辱罵、吵鬧或打架,表面上卻順從平靜,這些無法剋制的衝動是出於對擔心受到批評、責罵的對抗。

2、強迫症案例及分析

案例(略) 分析(略)

(二)抑鬱症

1、 症狀

抑鬱症又稱抑鬱性神經症,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神經症,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抑鬱症程度較輕,沒有重性抑鬱的精神症狀,患者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病情較長。

研究表明習得無助現象是抑鬱症的核心。

習得無助: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好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賽力格曼的實驗(把狗分為三組進行電擊實驗)略。生活中的失敗也會導致習得無助。

九種症狀:1、有抑鬱的情緒,情緒上不滿意,不開心,不愉快。2、對日常的活動失去興趣。3、沒胃口。4、失眠。5、心理運動遲緩(思維或動作遲緩)。6、精力不足。7、感到無價值和內疚。8、思維能力降低,沒辦法集中注意力。9、

自殺的想法或行動。有五種現象,而且持續兩週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患有抑鬱症傾向。

2、 抑鬱症案例及分析(略)

現代醫學證明,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期,更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於直轄市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認知能力的不完備;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對社會和家庭的高度依賴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會遭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面對學生複雜的心理狀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內容,我們看到,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我們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着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3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鑑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台》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嚮往,再講解詩歌鑑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台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台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而且要及時複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裏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説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説,也有其現實意義。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麼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於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説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為什麼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後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於高中學生更為重要。高會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閲讀、詩歌鑑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4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採用責罵,憑藉自己的"威嚴"管理孩子。

其實,調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優點,如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筆者在這裏談幾點粗淺看法,以求教於同行。

一、批評調皮兒童要講究藝術

我常聽同事們抱怨:"我們班那個'調皮鬼',天天都挨批評,可他就是改不了。"

我一聽到這種話,就想到"常常批評"而沒有效果,也許他們每天都是用同樣的"台詞"在批評孩子,沒有效果也就理所當然了。有關研究表明,一直持續一種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一種"不敏感",到後來也就感覺不出那是一種刺激了。調皮兒童本身就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如果教師每次批評的話都一成不變,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老教師批評的話換成另一種説法,或許能給他們一點新鮮的刺激,從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Henry喜歡搶同伴的玩具,教師常用"剛剛太不講禮貌,經常搶別人的玩具"來批評他,還不如説:"Frank真不錯,從不搶小朋友的玩具,還把自己的玩具結同伴玩,我們相信Henry也能和Frank一樣。"學生聽到這些話後,感到教師還是信任自己的,他就會自覺地剋制搶同伴玩具的這種行為。

有一學者去美國視察回來,説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美國幼兒教師罵人方式實在非常高明,絕對不像我們某些老師只會大吼大叫。他們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慢慢地牽起小孩子的手。開始温柔的説話。這時,小孩子對老師的這種姿勢,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新奇,對於老師説的內容自然會聽得很清楚。"這個方法之所以能發揮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教師貼得更近了。尤其對於調皮兒童,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他的視線交流處在同一高度時,他們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地,你訓戒他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二、多給調皮兒查一份關愛和一些鼓勵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儘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我班有一個"調皮大王"上課時經常不舉手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筆者雖經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他有較強的表現欲,但由於不善於控制自己,常常事與願違。於是,我便在一次早談"守紀律的好娃娃"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並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很喜歡你;如果你能當個守紀律的好娃娃,老師講完後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此後,他真的改掉了這一壞毛病。我因而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請他當"圖書管理員",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他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從這以後,他在區角活動或午餐後再也不到處亂跑,到處搗蛋了。可見,適時地給調皮的孩子一些鼓勵,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家園聯繫,統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什麼樣的家庭,很容易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因此,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我們更應注重家園聯繫這一重要的環節。從家庭入手,瞭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家長的素質,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家長問卷以及電話聯繫等多種渠道,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調皮兒童的辦法。在此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優勢互補,形成最佳合力。調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無法完全"渲泄",因而顯得特別頑皮。有的連睡覺時都在被窩裏玩玩具,家長煩惱不已。其實調皮兒童他們渴望能多與人交往,但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卻無人作伴,與其玩耍。於是他們在家時就會傾其所有的玩具撥弄不停,藉此"渲泄"。所以,我們建議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户外,讓他們盡情玩耍,通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平時在家中,也可讓他們多做些安靜的活動。如拼圖、畫畫、手工製作、聽故事、看圖書等,通過動靜結合,引起孩子的興趣,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

在家庭訪問中,經常可聽到孩子的家長説:"孩子年紀這麼小,有時説他也聽不懂,氣不過,就只好揍他了。"這時,我們告訴家長,打孩子並非一種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捱過一次打後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再打得重一點,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使孩子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還很可能演變成孩子對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頂嘴。我們建設家長採取"冷處理"、精神鼓勵等方法,以取得家園教育方法的一致與默契,並且及時地互相反饋幼兒在家在園的情況,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數"調皮"孩子的行為習慣及多方面的表現,都有明顯的進步。

然而,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反覆性,僅僅上面所提的幾點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調皮兒童。

高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篇15

-------信任,使師海更寬闊 信任,是一抹陽光,催開含苞的花蕾;信任,是一汪清泉,澆灌枯竭的希望;信任,是一盞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素質教育要求教育以人為本,尊重,信任,關心和理解每一個學生,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信任教育是一種以心換心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對學生的發展尤其重要。誇美紐斯説過:“在品格以及整個人的教育領域內,只有一條途徑可以接近學生,這就是對他們的信任。”真正的教育就在於溝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信任。彼此之間相互信賴,才會有共同的情感願望和語言。信任首先要以愛,以尊重為前提,再結合以正確有效的手段,就會使學生消除其心理的阻抗,從而使學生把教師的要求與期望轉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內在需要,並由此產生行動的內在動力,促其向良好的方向轉化。這才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那麼,作為老師,我們該信任學生的什麼呢?

信任學生的本性是善良的

信任學生的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可防止老師對部分學生,尤其是那些在學習,紀律上都落後的學生。試想,如果一個老師認為這個學生本性就是壞的,那在這種心理的積累下,老師看這個學生是不會覺得他做什麼都是不單純的,其動機是壞的,有目的的,且目的是不好的?長期下去,老師一定會説出傷害學生的話,做出傷害學生的舉動。這樣,教育的目的就不能達到 ,更不要説“有教無痕”了。

信任學生説的話

(一) 信任學生對你説的“謊言”

有時候學生會對老師説謊,説些他們自認為“很高明”的謊言。記得班上有一個後進生再一次的考試會考了五十幾分,但她卻騙我説他考了六十幾分。我知道她是騙我的,我也生氣,但我並沒有當場讓她拿出試卷來當面對質,我記起我的老師説過:“事緩則圓”。所以我冷靜了下來,告訴她進步很快,過了一天後,

我在全班面前説:“這次我們班及格的有多少人,××也及格了,她這次的進步很大,大家給她鼓掌,大家要向她學習,勇於進步,在這裏我也衷心地希望她在下次的考試中能考的更好,爭取考到七八十分甚至更高”。我看見她在全班學生的掌聲中不好意思了,紅着臉,低着頭,蛋撻頭看我的眼神是堅定的,我在那刻還是相信她了。再後來的考試中她雖然沒有考到八十分,但她的成績確實有了明顯的提高,並且沒有再降下去。學生在很多時候,由於貪玩,自己管不了自己等諸多的天性,又為了逃脱老師的檢查,甚至是責罰等,就會對老師撒自以為高明的謊言。這時,老師最好的做法不是氣急敗壞地當面拆穿謊言,而是先冷靜下來調查這個謊言背後的原因,學生為什麼這樣説,為什麼要説謊。待調查清楚後,再從側面出擊,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前提下,可以給學生台階讓其下來,也可以視“謊言”為真,以信任和肯定變謊言為學生奮進的動力,藉機使其從心理上改更,從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二) 信任學生對你説的“諾言”

有時候學生還會信誓旦旦的給老師許下諾言,可現實太多的情況是,很多學生的諾言,尤其是中高中生的諾言根本就經不起時間和他們童性的磨礪,他們給老師的保證只有在出口的那一刻讓你看到了欣慰,讓你看到了信誓旦旦。

有一節課我抽查我們前幾節課學過的文言文的背誦,一個男生都不會背,我問他怎麼辦?他告訴我讓我給他今天一天的時間,他會把學過的幾篇都背會。我相信了他,也給了他時間,但是結果並不樂觀。第二天的他並沒有像他説的都背會,當然這也在我的預料之中。我並沒有雪上加霜地責怪他什麼,只是説:“你是男子漢大丈夫,我相信你給我的諾言,你只是在説之前沒有計劃好你實現諾言的期限,老師再給你修改修改,把一天變為兩天,相信你一定會在第二天結束的時候來兑現你的諾言的”。果然,這個男生在第二天結束的時候來找我背課文,學過的幾篇他都很流利的背下去了。如果我當天説我不相信他,他一定會產生牴觸情緒,從而不背課文,乃至以後的課堂上他可能都會帶着牴觸情緒,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後果不堪設想。可見,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多麼重要,信任,能使他們得

到尊重,能維護他們的自尊,他會認為老師是看得起他的;信任,能使他找到不就得勇氣和方法、動力,他會認為老師對他還抱有很高的期望。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會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加強自我控制力和約束力,逐步克服困難改正錯誤,健康學習,成長。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就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信任就是做好這些的基礎和保證。 “你的鞭子地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些教育家們的告誡我們清晰地記得,有時,過多的懲罰會使學生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脱出來,把學生推向另一個極端,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學生真正的未來,就讓我們最大限度的信任學生,理解學生,萬物有價,信任無價。相信在我們的信任下一定會走出優秀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aoshi/0lqk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