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中秋節 >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精選3篇)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精選3篇)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 篇1

秋分、仲秋與中秋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精選3篇)

八月十五日逐漸突顯併成為固定節期,而秋報拜月的儀式活動也逐步上升為禮儀風俗,兩相融合之後,約定俗成的中秋節便形成並豐富沿襲開來。

那麼,中秋節為何被稱為“中秋”節呢?簡單地説,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名。

但“中秋”一詞來歷如何?“中秋”二字最早出現於《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此。”秋分過後,天氣轉寒,晝漸短而夜漸長,出於對神明的崇敬,人們選擇在秋分祭月,擺上香案供品祭祀月神。由於八月秋高氣爽,十分適合拜月,祭月活動便逐步固定到秋季的第二個月——仲秋。而八月十五日是八月的望日,一輪圓月皓然當空,祭月活動便在這一日最終固定下來,成為中秋節。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 篇2

嫦娥奔月

提起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説可謂是家喻户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這一名句,便用了這個典故。

古人後羿神力巨大,拉動長弓射下天上九個太陽,拯救百姓於火熱。后羿娶妻嫦娥,夫妻幸福恩愛。蓬蒙拜師后羿,卻覬覦術士所贈予后羿之不死藥。八月十五之日,后羿帶徒涉獵,蓬蒙裝病留下,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萬不得已,自己服下不死藥,頓時身輕如燕,飛入月宮。后羿歸家,聞聽此事,痛心不已,無奈追月不得,只得於此夜擺上供桌,放上嫦娥最愛吃的水果,遙祭嫦娥。鄉親們感念嫦娥平日之善良,也都紛紛擺上供桌供品祭拜,並在月下欣賞。自此,中秋節祭月賞月的習俗便流傳開來。

這當然只是神話傳説,是對中秋節祭月習俗的一種附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種美麗的傳説推動了中秋祭月賞月習俗的發展。

明月幾時有——中秋節的起源、演變與韻味 篇3

玉兔金蟾

其實,在嫦娥奔月之前,傳説戰國以前,月中便有蟾蜍,月宮亦被稱為蟾宮。延至漢代,月中又多出一隻兔子,於是兔被稱為玉兔。“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此後,有關玉兔金蟾的各種傳説便開始流傳。

那時,吳剛還未伐木,嫦娥已升入月宮。嫦娥奔月之初,被流傳竊藥成精,“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可見,最初嫦娥竊藥奔月,變成蟾蜍,內含譴責之意。後被罰搗藥,也是由白兔搗藥而來。這些傳説反映了古人當時的社會觀和價值觀

最初的祭月儀式多是出於對自然日月的未知的恐懼和崇敬,是嚴肅的。這與後來發展的拜月賞月的娛樂性形成對比。從最初的玉兔金蟾傳説到後來的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的發展,恰與這樣一種風俗演變相符合。同時,神話傳説的這種流傳發展與中秋節俗的形成演變也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zhongqiu/7r08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