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世界環境保護日 >

空氣中塵埃含量的測定-環境教學課題

空氣中塵埃含量的測定-環境教學課題

空氣中塵埃含量的測定 一、活動目的 通過本活動,瞭解採用簡單的器材設計實驗並進行研究的方法;瞭解不同環境中塵埃的含量存在差異並分析其原因。 二、活動設計及原理 環境污染中,最顯而易見又危害嚴重的是大氣污染。空氣的純潔度和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關係。大氣的污染主要來自煙囱廢氣、交通廢氣和其它工業廢氣。根據污染物的性狀可分為氣體污染物和顆粒狀污染物,塵埃是主要的顆粒狀污染物。煤在燃燒充分的時候會產生部分灰粉,在燃燒不完全的時候則會產生微小的煤粒;工業排放的塵埃除碳粒外,還有汞、鎘等金屬粉塵。在這些粒狀污染物中,有一部分極小的微粒能在大氣中數月或經年不落,稱為飄塵;另一部分較大的微粒容易自然沉降下來,稱為降塵。 本活動通過利用塗在載玻片上的凡士林,粘附空氣中的降塵,然後通過數理統計的方法測定各種環境中塵埃的含量。 三、活動開展的時間及地點: 1999年10月20日下午4:10--4:55在順德市大良鎮李兆基中學校內及校外附近。 四、活動開展方法步驟 1.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2 -- 4人。 2.每小組製作一個“塵埃測定板”,即在兩塊載玻片之間夾上方格紙(上有81個0.2釐米×0.2釐米的方格)兩頭用橡皮筋捆緊,中間方格朝上的載玻片上塗上一層薄而均勻的凡士林,然後用培養皿裝好,待拿到測定地點後再打開,讓“塵埃測定板”暴露於空氣中十分鐘後,蓋好培養皿,拿回實驗室備用。 3.將上述“塵埃測定板”分別放置在校外的人行天橋上、校門口、操場上、8號樓與9號樓之間的空地上,依次編號為環境1、環境2、環境3、環境4。 4.各小組對回收的“塵埃測定板”進行統計。統計時採用放大鏡,統計6 -- 7個方格內的塵埃數量(單位:粒),然後算出平均數填入表中。統計時規定:①只算降塵的粒數,有一粒算一粒,與降塵的大小無關;②壓在方格下線和右線的要統計,壓在方格上線和左線的不統計。 環境1 環境2 環境3 環境4 塵埃數量(粒) 4 7 4 2 五、結果分析 1.通過對比實驗結果可知:在四個測定地點中,環境4的塵埃含量最小,空氣質量最好,環境1和環境3次之,塵埃含量最大的是環境2,空氣質量最差。 2.原因:四個測定地點中,環境4遠離喧鬧的人羣(當時正在上課)而且種有樹、綠籬和草,這些植物都能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因此塵埃含量最小,由此可見綠化造林能降低空氣污染的程度;環境2對面有建築工地,並且有較多車輛行經環境2而帶起很多塵埃,因此環境2塵埃含量最大;環境1位於馬路上,車流量較大,當天秋風較大空氣清新;而環境3鋪滿了沙,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地方,但當天噴了水,因此,環境1與環境3的塵埃含量比環境4的大但比環境2的小。 六、建議 1.在塵埃含量較高的環境即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應儘量縮短停留時間,或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在車流量大的馬路上可戴上口罩。而體質較弱的人特別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空氣質量差時,不要進行户外活動。 2.加大力度進行植樹造林。植物不僅能美化環境、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防沙,而且具有吸收有毒氣體、吸附塵粒、監測空氣污染等許多方面的作用,在城市和工業區有計劃的擴大綠化面積,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淨化能力對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污染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3.減少污染空氣物質的排放。如使用過濾裝置過濾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本校在操場上噴水就是利用濕法除塵的辦法減少塵埃的生成等。 固體廢物污染情況調查1.教學目的: 認識固體廢物的危害。 2.教學用具: 筆、筆記本3.教學條件: 場所:室外 時間:1課時。 4.教學方法: 實際測量、啟發、討論等。 5.教學過程:

空氣中塵埃含量的測定-環境教學課題

1.到城鎮、郊區、農村、風景區,對不同性質的固體廢物分別進行統計、調查,估算佔地面積,考察對植被的破壞。

2.調查團體廢物淤積河道,填塞池塘的情況。  3.走訪城鎮環境衞生管理部門,瞭解本地區垃圾消納情況,統計本地區垃圾佔地情況,瞭解垃圾處理的發展趨勢。

4.根據調查情況,寫出固體廢物對本地區污染、危害情況的調查報告,提出防治建議,送交有關部門參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huanjing/0nvv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