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全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全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説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全,歡迎借鑑參考。

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全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全

戰國時期,中國的北方已把夏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了。五月進入夏季,蛇、蠍、蜈蚣、蜂、蜮等五類毒蟲和蚊、蠅等害蟲進入活動、繁殖旺季,致人們受傷後的傷口容易發炎。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很低,這些害蟲帶來的生病和死亡率很高。所以,古人處在惡月惡日的恐怖之中,甚至連出生在該月的嬰兒也慘遭遺棄,有幸活下來的也時刻有一種不祥的感覺。於是,出於感性和質樸的認識,古人便產生了豐富多彩的五月端午風俗。如:

系五色絲。以青、赤、黃、白、黑等色合成的五色絲繫於手臂,希望能驅瘟、除邪、止惡氣。

掛艾草。將艾草掛在門口以禳毒。

飲菖蒲酒。飲菖蒲酒以預防五毒叮咬和外傷發炎。

戴石榴花。起初也是驅蟲,後成為小閨女端午籫以榴花為美的風俗。

喝雄黃酒。最初人們以雄黃塗耳鼻,後發展為端午喝雄黃酒。“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與此同時,中國的南方又出現了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的端午節風俗。

龍舟競渡。南方越族以龍為圖騰,在先秦時期就有祭祀龍的節日,龍舟競渡是其中活動之一。

吃粽子。古稱角黍,用“菰葉裹粘米、慄、棗”,是南北方普遍食用的端午節食品。

千百年來,中國的端午節風俗保留至今還有多少呢?記得小時候,我還在臉上塗過雄黃,也喝過雄黃酒,今天的街面上偶爾還見過門口掛艾草,但現在五色絲、菖蒲酒、雄黃酒已難覓蹤影。如今,古代的端午節風俗也就只剩下賽龍舟和吃粽子了。追究其緣由,是因為它們已經和一個偉大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夏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羅江而亡,為中華民族文化史留下了劃時代的壯麗一章,使普通的驅邪避惡的端午節成為千古不衰的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

從漢代到南北朝,中國的節日開始賦予紀念意義和人文化的傾向。端午節所紀念的歷史人物,曾因地區而不相同。南方吳地之俗,是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的。紀念屈原的説法,流行於荊楚地區。隋唐統一後,經過各地風俗的滲透、匯融和人民的普遍篩選,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詩人屈原擊敗了其他對手,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紀念屈原的説法,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説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為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粽子扔進汨羅江,餵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屍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麼做的。

我們合肥過端午節,每家的長輩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餡料的粽子,還要去菜市場買艾草,掛在自家的門窗上,艾草是可以驅蚊避邪的。

端午節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很有氣氛,而且讓我們這些小朋友們,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標籤: 端午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elpj7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