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衞講話稿 >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

教研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過程、有方法地分析和解決學校課程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教育教學問題,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宗旨的一種實踐性、反思性的專業發展研究活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僅供參考。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首先向為此次活動給予支持和幫助的付莊鄉中心國小和相關班級的師生表示感謝。其次,此次上課的兩位教師為了將較為滿意的一節課奉獻給大家,他們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認真編寫教案,虛心向他人請教,反覆進行試上,對於他們所做的努力,在這裏也一併感謝。

現在,課程標準難了,而且多了些不確定性;教材活了,而且多了些兒童生活世界裏的質樸。不只是簡單灌輸達不了標,而且體驗一番“眾裏尋她千百度”的探究功夫,還拿不準是否就是達了標。因此,就有人以舊思維駕馭新課程,把探究的、討論的、開放的內容改造成確定的,把靈動的、生活的、遊戲的內容改造成可灌輸的,硬是把新課程納入自己的舊經驗,讓孩子們的活力蜇優於自己的權威,這是換藥不換湯,或者説是換了新內容的舊課程。為此,教學依然保守,教師依然勞苦,孩子們就依然“像被釘在桌子上的蝴蝶,無奈地伸展着獲得了些無用知識的翅膀”。

此次開課的兩位教師, , 想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力圖讓大家從中尋得些思考,在摸索中前進。為了讓大家對新一輪課改了解得更多一些,今天我就新一輪課改中的有關問題談一談。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角色的取向:

1、傳統上:對教師早有較明確的角色定位。《師説》中:“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最好的體現。

2、近現代有三個比喻:

①教師是園丁。

其本意是要表現教師要像辛勤的園丁那樣對學生關愛、關照,其另一任務是“修枝剪葉”,其最終結果是扼殺個性,造成千人一面。我們認為,教師不應是像園丁那樣修修剪剪,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發展。

②教師像蠟燭。

此比喻表現了教師的奉獻精神,教師在作出奉獻的同時,也犧牲了自己。在現代社會,要求教師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求教師尋求各種機會及時“充電”,使自己成為“長明燈”,以趕上社會經濟和先進技術急劇變化的要求,教師應成為“長流水”。

③教師似春蠶。

這一比喻在展示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同時,也“作繭自縛”了,缺乏進取意識和創新精神,更不符合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3、有人把教師分成五個層次:

教育家——大教師——教書匠——以教謀生者——誤人子弟者

(陶行知等)(於永正等)

4、優秀教師的基本特徵:

①應該成為其主修專業、教育專業的學者;

②必須是懂得如何教育才有成效的教學者;

③能掌握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善於與學生進行交往的人;

④教師品格皆為學生的表率,是示範者。

5、對教師的一個評判標準(教學上):

①平庸的教師:傳達知識。

②水平一般的教師:解釋知識。

③好的教師:演示知識。

④偉大的教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6、有效教學取決以下要素:

①精通本學科基礎知識和背景;

②科學的教學設計和合理的時間分配;

③充滿激情的教學態度;

④照顧不同水平的學生;

⑤注意傾聽學生的需求;

⑥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⑦講解聯繫實際生活;

⑧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等。

7、教師角色的轉換:

①從單一角色轉換為多重角色(教師、長者、朋友、學生等);

②從絕對權威轉換為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

所謂組織者,通常指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

所謂引導者,通常指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所謂合作者,通常指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尊

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在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作為促進者,一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地觀察,認真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並給予適當指導;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把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中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與自己已有知識體驗的聯繫,營造一個互相合作、激勵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表達交流,並分享學生成功的喜悦。 ③從職業轉換為事業(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幹的,我是快樂的。)

④從教學轉換為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二、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以往教學行為的不足:

①教學目標的狹窄化;

②教學設計的程式化;

③教學結果的短期化。

2、影響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轉變的主要因素:

①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育觀念有關(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

②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有關; ③教師的教育行為與學校的管理、工作評估有關;

④教師的教育行為與其對學生心理行為的理解與評價有關;

⑤教師的教育行為與外界的支持與指導有關;

⑥教師的教育行為與其自身的性格特徵有關(例如:對其親屬的做法往往反映到對待學生問題的處理上)。

3、目前教師教學行為透視:

表現為如下四種狀態:

①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封閉教學的結果是基礎的紮實,開放教學的結果是學生雖然思維活躍,但是成績會下降。因此,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是封閉的,但是為了確保考試的成績,寧可採取封閉的教學。

②教師的主觀意願是想開放,但在教學過程中,長期習慣的行為方式,使教師不知不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控制意識,硬把學生拉到教師行進的軌道中。 ③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放開,因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於是教學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狀態,教師往往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只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學生則被一馬放到天邊。

④新的秩序開始建立,由於教師對開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認識,在教學中往往為開放而開放,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開放教學後,發現學生的成績開始下降,便對開放教學產生懷疑,於是又回到從前的封閉。

在上述這些狀態中,教師表現出要麼就放要麼就收的教學行為,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些教學行為的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嚴重困擾着教師,成為阻礙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行為的主要因素。

4、轉變教師教學行為的注意點:

①教學觀念的轉變:

A、課程: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計劃、大綱、教科書)”,更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體驗到的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體。課程也即複雜的“會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會話”。

B、教學:教學不再是師教生學,而是師生的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基於這一理念,課堂上的“師道尊嚴”就非要摒棄不可了。教師心目中的學生,首先是與教師具有同樣價值的人。師生關係應是平等的,教與學應是民主的,教學氛圍應是愉快和諧的。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進學生的發展,又促進自身的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的凸顯、心靈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釋放。這樣認識教學,教師便不會“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了;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C、目標:課堂教學目標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而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師的提問面明顯擴大,更大層面的學生有了回答問題或表現自己的機會;課堂教學的知識標高適度下調,學生的學習負擔得以減輕;教師對傳統意義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②教學策略的把握:

A、打破封閉,走向開放(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要開放);

B、以學定教,探究質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在教學形式上,要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即以學定教,不是以教定學);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要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關注的重點放在向學生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讓學生通過“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知識,掌握規律;在教學方法上,由單向或雙向的信息交流向主體式信息交流轉變,要把學生的個體反饋、學生羣體間的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聯繫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的主體信息交流網絡。既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改掉舊教育觀下形成的學習習慣。

C、有意支配,因材施教;

D、相機誘導,納入喜好。

③教學行為的落實:

A、帶着微笑進課堂;

B、能傾聽不同的聲音;

C、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新課改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能力,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模式的變革。

1、由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

2、由個體學習到合作學習(傳統教學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缺乏合作意識,偶爾合作也只是“好幫差”,是帶有“扶貧”性質的合作);

3、由接受學習到探究學習(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課堂教學的應變:

課堂教學應變是即時的、突發的,要求教師應對是當即的。

1、針對侷限、片面、膚淺的認識,進行拓展和深化,通過聯想等方式,實現飛躍;

2、針對偏激的認識,通過討論等方式予以整合 ;

3、針對稚弱的認識,通過示範引路,在其感性認識上給予啟迪;

4、針對富有創意但又不符合情理的認識,通過搭建平台,把閃光的部分張顯出來,不合情理的地方予以消除。

五、新課程,我們該怎樣備課:

1、切實轉變傳統觀念,為學生制定全面的學習目標(數學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語文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2、深入瞭解學生實際,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

①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部分?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3、認真挖掘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具體做法是:①將教材內容情境化;②將靜態知識動態化。

4、客觀分析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

①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

②新舊知識有聯繫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

③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

④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學。

5、充分估計學習差異,為學生構建彈性的學習方案:

①將教學環節設計成可以移動的“板塊”;

②將中心環節設計成可供選擇的方案。

六、關於語文教學:

1、閲讀教學:

第一教時:①激活情趣,引發猜想;

②放手試讀,整體感知;

③反覆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④強化對本課生字詞的認讀;

⑤有指導的課堂寫字練習。

第二教時:①複習;

②圍繞話題,選擇重點,讀中感悟,以讀見悟;

③熟讀背誦,形成積累;

④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類型:A鞏固型練習:如寫字等;B綜合型練習:如表演等;C拓展型練習:如閲讀、背誦與課文相關的詩文等;D製作型練習:如畫畫等;E探究型練習;F遷移性練習。)

2、作文教學:

“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這些耳熟能詳的警語,説明了“文章”在我國的特殊地位。作文教學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備受關注。這一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資借鑑的精華,但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壓在我們背上的沉重蕪雜的歷史包袱,有待我們去蕪存真。我們無法完全拋棄傳統,去尋找一個全新的文化生存空間;但我們也不能僵化地去維持傳統,在封閉和凝固的精神氛圍中企望建設現代文明。正確的態度只能是批判地繼承,在不斷反思中推陳出新。我認為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①“言為心聲”:在教學實踐中應指導、鼓勵學生注重觀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堅持有教材但不依賴教材,有個人觀點但不強加於孩子們。

②“張揚個性”:“學習一個詞,就是給人的精神打開一扇窗;學習一句話,就是給人的精神打開一扇門;學習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領進一番新天地。”作文本身就是用書面語言表現自我精神、抒發心靈體驗的行為,所以比技術更重要的應當是自我精神的張揚與昇華。

③“放飛心靈”: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文心雕龍●神思》中有言:“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把想象的神通廣大,描敍得入木三分。無論是過去、現在、將來,無論是天堂、人間、地獄„„宇宙之大,蟲草之微,人們都可以任想象之翼去溝通上下五千年,去遨遊世界億萬裏,而不受任何時空的侷限。在兒童的世界裏,鳥獸語言,桌椅對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 具體方法是:①盡情地説,理清寫的思路;②盡情地玩,積累寫的素材;③大膽地想,拓展寫的天空;④隨時地練,捕捉寫的機會;⑤多樣地評,激發寫的動力。

十、幾點建議:

1、不管哪一學科的教學,都不應失去其學科應有的本色,要注意學科特點(語.感、數感、樂感、美感),否則,就會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園。 ...

2、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發言:在課堂上,學生的發言可能並不是教師預設的,但只要進行“二度開發”,就一定會捕捉到靈性閃耀的一面。 教師要善待學生的發言,要尊重,要引導,要開發,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筆“價廉物美”的課程資源,關注這一課程資源的開發,就能夠解決好預設和生成的關係,並直接指向和挖掘學生的潛能。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路上來。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雖然我校每學期都會開展教研活動,但卻沒能達到讓每一位教師都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路上來。進修學校教研室今年3月份下發的主題教研要求讓這件事成為可能。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品生品社、英語8個學科86人蔘與主題教研活動,這在我校還是第一次。

萬事開頭難,為了落實此項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開展好主題教研工作,首先要改變觀

念,提高認識。有些教師認為教研並不能反映教學的現實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教師認為教研不僅會擠佔大量的時間,還會分散自己的精力,直接影響教學成績。基於教師這種思想,我校多次召開村小校長會、全體教師會,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並通過每週的學習時間對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全體教師要把自身成長作為一種需要,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讓想當一名好教師成為他們內在的需要,激發其產生自主發展的動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二、 加強學習,讓理論指導實踐。

我校教師大多沒有經過教科研的專門培訓,教師整體教研素質偏低,構思與方案設計,具體操作等都感到難以下手,有些人害怕參與教研,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主題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不影響主題教研的實施進程,在制定各科主題研究方案的時候,教導處給每一個分題研究小組下發了怎樣制定研究方案的學習材料,以及規範的課題研究方案。讓參與研究的教師按自己的學科內容一步步地借鑑。同時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觀看典型課例。在學校圖書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積極引導教師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本學期,上網查找資料成為教師工作之餘的重要內容。

三、 發揮骨幹教師作用,促進共同提高。

我校教師年齡偏大,參加主題教研的教師的86位教師有30人接近半百。在主題教研活動中,年輕的教師積極性相對較高,而年齡大的教師則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沒幾年就要退休了,八十歲學吹鼓手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沒有積極地參與和投入,因而影響了整個教研工作的氛圍。針對這種情況,我校採取了老中青搭配,骨幹教師與普通教師參與一個分題研究的做法。使每人分題都能順利進行。本學期的主題教研活動,參與講課的老師都是每個分題小組裏的骨幹教師,這些教師在主持本組的研究過程中,虛心學習,多方查找資料,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實施研究方案,他們有先導意識,有創新意識。教研能力不斷增強。成為我校教研的中堅力量。

四、 讓上課、研討、反思成為我們共同提高的過程。

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的教研模式是我們所追求的教研模式。參與研究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磁場,積極的人散發着積極的能量,給周圍的人注入生命的活力。消極的人散發着消極的能量,拖住別人前進的腳步。此次參與講課的教師,都不約而同地散發出積極的感染力。他們從備課、改教案,評課、反思的多次反覆琢磨與嘗試中,不斷成長,同時也帶動同伴共同成長。

教研員是本學科的行家裏手,教研員的點評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小型主題教研活動,教研員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意見,大型活動之前,各科教研員又為我們提供了可參考的研究步驟。 這些意見和研究方法我們都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使之成為專業引領的重要信息。

通過參與主題教研活動,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了,通過參與主題教研活動,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根本的更新。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要想使學校主題教研活動順利開展,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學校的教研管理與其它先進學校比起來還有很多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認真學習成功的教研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創造性地進行管理、實驗,努力提高學校教研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校開展主題教活動的一點做法和想法,不能算成果,只能説是一種起步,一種開端。主題教研活動的道路是漫長的,相信在以後的教研工作中,在進修教研室的指導下,在兄弟學校的幫助下,我們會繼續帶領全體教師,認真進行教育教學科研,讓我們的教師在教研中提高,在提高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不斷做出成績。

國小教研活動領導講話(三)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有機會向大家彙報我來六中的工作,很高心。我來xx中已經一年半了,接觸國中教學也一年半了,總體感覺一個字“累”。要説累在哪裏?還真的不好説。剛開始,我認為國中物理的教學應該不難,或者説教學上應該很順利才對。但是從上班的哪一天開始,自己感覺我上的每一堂課都不能使自己滿意,準確的説應該是失敗。我用了很長時間想“為什麼會這樣哪?”。我想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一、不能瞭解學情。對國中學生的心理了解的很少,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所以在課堂組織上,心裏沒數。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不豐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不能夠從生活的角度進行詮釋,物理知識和生活常識結合的不緊密,是學生理解接受一個物理概念產生了不必要的障礙。三、個人素質有待提高。上課的過程中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個人素質方面離以為合格的國中物理教師應有的素質差距很大,如上課的語言表達,形體語言的使用,組織二次教學,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的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上的靈活應用等方面都需要學習提高。這一些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日常教學需要時間,以上的幾個方面改變需要時間,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累。

雖然累了些,但是每天都有收穫。這些收穫來自於物理組濃厚的教研氛圍。在教學上有問題和困惑,都能夠隨時隨地的問辦公室的老師,得到及時的解決。記得這一週的週一,我對焦耳定律的實驗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弄不明白,向辦公室的老師問時,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很快解決了,我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們辦公室的集體備課,就這樣無時無刻的進行,隨時隨地的開展。我本人教學方面的提高就是這樣不斷地、慢慢地進行。辦公室的老師對於提高我的教學素質給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提高不是很明顯,辜負了老師們的幫助。由於個人素質實在太差,我想只能慢慢的提高。就像一個不會武功的小孩,師傅的武功再好、再多,小孩也不會短時間內能夠掌握的。經歷幾次的講課,使我意識到課堂教學藝術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夠達到教學的要求,只能慢慢地學習來提高。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有意識的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物理教學,探索把物理課堂時間更多的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自學的信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kejiao/rr8v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