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衞講話稿 >

教學名師論壇暨教育科研培訓會發言稿

教學名師論壇暨教育科研培訓會發言稿

---沒有誰會給你一雙高飛的翅膀

教學名師論壇暨教育科研培訓會發言稿

美國國家教育實驗中心發佈的實驗報告顯示:單純依靠老師講授獲取知識,24小時後,學生的知識鞏固率為5%,學生通過自己閲讀獲取知識,24小時後,學生的知識的鞏固率是20%,有多種感官刺激如多媒體所得的知識,24小時後學生的知識鞏固率是30%,用討論、交流所得的知識,24小時後學生的知識鞏固率是50%。

正如《研究性教學論》一書所説:“教學的根本問題不在於讓兒童走多快,而在於讓兒童走多遠。”

“讓兒童走得遠”的教學不把傳授系統知識視為教學的本質,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知識探究中產生自己的思想、體驗和理解。學生在持續的知識探究中發展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和創造個性。老師在與學生合作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教學知識和專業素養。這樣的教學以創造新知識為特點,是謂“研究性教學論”。

這種教學論是一種着眼於學生未來的教育觀,它體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我們廣大教師切實落實好目前所倡導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國教師報》曾經發布過高效課堂的九大模式,這九大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少講,學生能講的讓給學生講,同學之間能互相啟發的就合作交流,有困難的老師才畫龍點睛。其內涵正如申局長主編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一書所説:“仔細研究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西峽縣等地的教學改革,你能發現它們的課堂大致流程基本一致,就是:引導自學——質疑釋疑——達標總結。”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也曾經給他的學生講:你們到學校來學習,學習就是又學又習,學是理論,習是實踐,習是複習、練習、實習、學習,這是一個要大家動起來、學起來、算起來、練起來的地方,我們要變教室為學室。他還告誡老師:上課時教師不替學生説學生自己能説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

以上論述告訴我們,目前我國在教學理論方面已比較完善,但在教學領域卻出現瞭如下獨特的景觀:一方面,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得到強調;另一方面,老師的“主導作用”卻毫不妥協。

《研究性教學論》一書對這一現象作了精闢的論述:“當前我國的教學實踐是,1200萬教師採用相同方法向2億XX萬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傳授教科書知識。在這種教學體制中,每個學生在幾乎是單一的接受學習和強化訓練中度過了9年或XX年的學校生涯,這是他們的宿命。”

其實,無論“研究性教學”,還是“高效課堂”,目前基本上還停留在教育家、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領導的口號上,還存在於廣大教師的美好理想中,在教學實踐當中還沒有真正地被教學的主力軍——教師所接受並採用。

毫不避諱地説,大部分教師、包括在座的各位教師中的一部分還在用傳統的方法上課。我們大多是優秀的演説家,而不是優秀的領航人;是優秀的實幹家,而不是好的設計師。我們只善於自己去表演,而不善於引導學生去表現;我們只善於埋頭苦幹死幹拼命幹,卻不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舉國上下,教育界進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大部分教師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而患上了咽炎、頸椎病等多種職業病,身體狀況令人堪憂;另一方面,一屆又一屆學生由於受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而導致思維僵化思路閉塞缺乏創新能力。悲壯而又悲哀的一幕幕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形成這種怪現象的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總的説來是缺乏把教學研究進行到底的環境,具體説來有兩個因素:內因:大部分教育從業者缺乏人生目標與信仰,責任感喪失,得過且過;外因:浮躁、喧囂的社會風氣,追名逐利大行其道的世風等多種因素對教育的不良影響。

從教育內部來説,當下,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皓首窮經,廢寢忘食搞教育的人越來越少。幹一行,怨一行,這山望着那山高,心無所向,三心二意搞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從領導到老師,大都把教育當成了一種憑藉。領導藉以登堂入室,教師藉以養家餬口。尤其是在當下就業難解決編制難的大背景下,招教考試竟成了熱門話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地方規定,不是教育專業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也可以參加招教考試。教育界竟出現了一崗難求的局面,問其抱考原因,説法竟然出乎意料的一致:“將來好待有個編制。”教育,這一關乎國家民族命運的職業,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豈不可悲!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發展趨勢受校長的影響非常大,正如山東教育報刊社總編輯、中國教育報記者陶繼新所説:“一個有思想的校長可以把一所江河日下的學校經營得蒸蒸日上,一個沒有思想的校長可以把一所蒸蒸日上的學校經營得江河日下。”我們且不説國外的杜威、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也不必説我國近代的蔡元培、張伯苓、陶行知等名校長,就是憑當前魏書生、朱永新、錢夢龍、李鎮西、李希貴等老師所做的工作,就足以看出在現行教育制度下校長的巨大作用。他們或創立了足以影響世界的教育思想,或創辦了諸如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或因開展了新教育運動而聞名國內外,這些鮮活的事例無一不揭示了一個出色校長的魅力。

作為教師,我們或許抱怨過,我們教了一幫爛學生,他們基礎差,能力低,習慣不好,除了不學習其餘的什麼都幹。但我們為什麼不想一想:學生為什麼基礎差?學習能力為什麼低?學習習慣為什麼不好?前段時間湖南台有一檔非常受人歡迎的節目——《爸爸去哪兒》,你看那個節目裏的孩子是多麼聰明多麼招人喜愛!後來又拍成了電影,據説當前票房又已有好幾個億。仔細想想,其實我們自己的孩子又何嘗不是招人喜愛的呢?但是你敢保證我們可愛的孩子長大後一定非常優秀嗎?你敢説林志穎、田亮、郭濤、張亮、王嶽倫等他們可愛的孩子長大後就一定能夠超過常人嗎?我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小時候活潑可愛的孩子有時年齡越大反而越遲鈍、在課堂上越不討人喜歡了呢?除去學校之外的因素之外,相當一部分因素不還是被我們和我們的同行,即國小、國中乃至高中的老師教成這樣了嗎?當自己的孩子出現問題我們在指責他們老師的時候,作為孩子老師的同行的我們,是不是也有可被別人指責的地方呢?

在這裏我只是在陳述一些事實,在做一些假想,我們沒有刻意指責教師的意思,因為教師工資低下,待遇得不到及時兑現,可憐的薪水對於支付一個家庭的開銷總顯得捉襟見肘,使得他們不願意或不屑於為了一個與其收入極不極相稱的工作去拼命。我們也無意刻意去指責校長,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生活於真空中,他們的所作所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或許也是理所當然。通觀今之天下,那些吃着國家飯享受着優厚待遇的官員們,又有幾人專注於自己的職業?我們想説的是:不管你是校長還是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事業,塑造的是人的心靈,關乎的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自然比別的行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管你接不接受,從你進入教育界的那一天起,社會就已經把這份責任加在了你的身上。我們豈能懈怠?

老師們,我們在座的來自濮陽縣不同的國小、國中和高中,我們加在一起就是濮陽縣教育的希望,作為被濮陽縣委縣政府命名的名師,我們更是濮陽縣教育的中堅力量,現在我們又在濮陽縣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名師工作室,我們又該為濮陽縣的教育做些什麼呢?

可以這樣説,濮陽縣的教育發展到今天,缺少的不是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是完善的教學方法,缺少是我們全心投身教育的精神,是傾心為教育獻身的虔誠。

“沒有探究,就沒有科學。我國教育的重大問題就是用反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教授科學。”有位教育家説過:“成績這個東西,歸根到底不取決於講台前的那個人説了多少話,寫了多少板書,而是取決於下面坐着的這些人動了多少腦,想了多少事,大腦轉數有多少。”

倘若為了“教學上的經濟”而閹割教學的探究性,那麼教學就變成了單純的學科知識灌輸和訓練。對於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從內心真正接受,不去心領會其中的內涵,更談不上靈活運用,這種心理表面上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懶惰心理,從深處來講是一種投機心理。

什麼叫投機?投機就是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也指靠小聰明佔便宜。放着高效的教學方法不用,而是圖省事走老路,有人聽課了就裝模作樣地來個小組合作,不從觀念上作根本地改變,不深入思考提高學生能力的方法。作為教師,拿着國家的工資,不為學生做實事,這不是投機是什麼?

當然,從傳授舊知識到創造新知識的教學方式的轉變,必然有一段不適應的過程,新的道路大多情況下並不平坦,必然要走過意料不到的溝溝坎坎,經歷意想不到的麻煩與挫折。

唯其如此,我們做好了,才更能顯示出作為教師的人格魅力。《研究性教學論》一書中還提到:“學生在9到XX年的中國小教育中,沒有創造,是悲劇;沒有温暖,更是悲劇。倘若學校淪為單純的知識授受場所,極有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學校裏只有冰冷的邏輯,沒有温馨的生活。”這段話進一步啟示我們,教學工作的魅力就在於通過為學生提供一種温馨的教育生活,讓學生在我們的培育下成長為一個個人格健全的人。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浸潤着仁愛精神,更應該洋溢着“孔顏之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霍懋徵,一個被xx總理稱為“把愛獻給教育的人”,60年時間,把教育當成了終生的事業來做。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她從教60年的“四個從沒有”:

第一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和學生髮過一次火。

第二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請過一個學生家長。

第三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處罰或變相懲罰過一個學生。

第四個從沒有:從教60年,從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過隊。

60年,“四個從沒有”,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狀態無疑是快樂的,而長期的快樂學習,定會積澱成為學生相對穩定的優質心靈,讓其受益終生。“任何社會,任何時代,為改善學生的生存狀況而投身教育改革,是尚存教育良知者的本能反應。正是這種“本能反應”使改革成為一種事業。”

教育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潤物無聲;做教師不可能使我們飛黃騰達,但我們可以做到無愧於心。作為教師,我們就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不管你當初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進入教育這一領域,既然無法逃避,那就靜下心來,與其得過且過,何不孤注一擲?別人用qq聊天,你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別人打牌喝酒,你可以讀書寫作。怎樣都是度過一生,何不讓我們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人生活的方式有千萬種,但成功的途徑卻只有一條,那就是目標明確,辛勤耕耘,板凳能坐十年冷,不達目地不罷休。

我們不能成為統轄他人的帝王,但我們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除了我們自己,沒有誰會施捨給我們一雙高飛的翅膀?正如陶繼新所説:“教師的生命狀態,決定了其工作的品質。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校長要我幹工作’,而是‘我願意幹工作’,而是創造性地去工作,其樂無窮地去工作。有了這種自主自動意識,有了心靈的自由,教育教學就會播撒下一片神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kejiao/en3q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