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林業局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彙報

林業局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彙報

根據國家、省、市林業部門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我縣在“”期間,結合開展平原綠化工程,組織實施了農田林網建設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林業局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彙報

一、工程實施主要情況

(一)基本情況:縣位於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麓,地處乾旱半乾旱農牧交錯帶,屬省六大沙區的壩上沙區。平均海拔1400——1600米,全縣總面積4185平方公里,退耕後現有耕地面積158.5萬畝。總人口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截止到XX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418239萬元,財政收入30031萬元,農業總產值226513萬元,林業總產值1519萬元,糧食總產量2116.4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954元(其中林業收入200元)。

(二)工程建設內容完成情況:縣的農田林網自70年代建設以來,營造農田防護林30萬畝,建成林帶9600多條,總長5780公里,保護農田102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林帶為骨架,網、帶、片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期間,隨着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通道綠化、三北防護林等工程的實施,結合本地特點,通過採取工程帶動、機制創新、科技支撐、依法管護等措施,XX年投資36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00萬元,羣眾投工、投勞折算資金160萬元),完成了(XX年任務)新建農田防護林面積1333公頃。

(三)工程建設與管理:在紮實推進農田林網工程實施中,創新營造與管護機制,堅持做到建管齊抓,切實保證農田林網工程的建設質量和綠化效果。

一是推行承包責任制。實行工程建設承包責任制,農田林網工程建設任務由專業造林綠化施工單位承包實施;積極推行工程監管承包責任制,落實領導與技術幹部包聯責任制,確保工程主體責任、包聯責任“雙明確”、工程質量和進度“兩落實”。

二是推行全程監管制。全面實行技術監理制,縣林業系統及鄉鎮林業技術人員,組建了工程質量檢查監督小組,對農田林網工程分段承包監管,就建設標準、施工質量和工期進度等各方面實行全程監督管理和督促檢查,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

三是推行長效管護制。全面推行“誰建誰管”的長效管護機制。農田林網工程在承包期內由各施工單位負責管護,確保高質量栽植、精心養護、保證成活。與此同時,積極採取了圍欄設置、大樹支撐、封堰澆水、鋤草抹芽、病蟲害防治等養護管理措施,做到管護到位。

二、工程實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1333公頃農田林網工程的實施完成,對13330公頃農田起到了防風、保土、保水作用,有效防止了因風沙而造成的農作物減產、甚至毀種的問題,降低了種植業生產成本,提高了單產的作用。

二是提高了温度,延長無霜期。由於林帶擋風,使地面散發的熱量不易被風吹走,局部熱量交換減少,從而提高了空氣的温度。據測定,林網工程區內平均氣温和土壤温度均比曠野增加1℃左右。在林帶保護下,無霜期在春天和秋天各延長15天左右。

三是提高了空氣和土壤濕度。在林帶背風面,由於林帶阻擋,風速減低,空氣流動減弱,使濕空氣不易被旱風所帶走,因而得到相對穩定,導致林網格內小氣候相對濕度獲得增加。據測定,林帶背風而能夠提高土壤濕度27%以上。

四是防護林帶既能改變小氣候條件,又能保水保肥,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種植業的增產和穩產。以小麥為例,畝投入人工、機具、籽種、化肥等費用50多元,產量可提高30%左右。

三、工程建設主要經驗

一是政府重視是搞好農田林網建設的關鍵。農田林網建設是涉及千家萬户農民的公益性農業基礎建設,組織難度大,實施困難多,必須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是機制創新是搞好農田林網建設的根本措施。只有創新機制,明晰產權,把農田林網和農民的切身利益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農田林網的積極性。

三是項目啟動是引導羣眾建設農田林網最有效的方法。要使農田林網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就是要有效利用了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通道綠化等項目資金,推進農田林網建設。

四是科技和法制是農田林網建設必不可少的保障。建設高標準的農田林網離不開科技,鞏固農田林網建設成果離不開依法治林。在農田林網建設中,積極發揮林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充分依靠科技,大力推廣先進實用造林技術,提高了農田林網建設質量。

四、存在主要問題

縣現有林網中需更新改造的過熟林10.8萬畝、成熟林12.5萬畝,需完善的殘次林面積4.7萬畝。

五、“xx”工程建設設想和建議

一是研究制定《縣推進農田林網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提出建設目標,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推動力度,充分調動農民建設農田林網的積極性。

二是將農田林網作為保護農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措施,納入林業工程序列,實行工程化管理。

三是建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加大農田林網建設投入力度,結合貸款貼息、造林補助等手段,吸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農田林網建設,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使農田林網進入新的建設時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lxj76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