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體會 >

參加大學聯考作文閲卷的工作體會

參加大學聯考作文閲卷的工作體會

一、大學聯考作文試題

參加大學聯考作文閲卷的工作體會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請以“不要輕易説‘不’”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之外,文體不限;②不少於800字。

二、閲卷情況概述

1、作文得分情況

今年大學聯考作文全省平均分40.37,XX年是39.62,滿分18人次,考生比XX年多,滿分比XX年少,07

年滿分作文20多人。

2、閲卷情況總體介紹

考生、閲卷老師都比去年增多,評卷培訓嚴格認真,增加閲卷教師資格審核環節。

今年參加大學聯考的考生約61萬,比去年增加了7萬多,閲卷老師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中學教師佔70%。

作文閲卷教師為600人,後又從其他小組調撥人手過來。今年作文閲卷增加了閲卷教師資格的審核環節。

閲卷分工是報到之前就電腦分好的,6月13日上午集中開大會,由語文評卷組工作人員統一進行閲卷相關事宜的培訓,接着是分組到不同的多媒體教室參加相應題組的閲卷培訓。作文組閲卷培訓從大約上午9:30開始,一直到中午12:45才結束,由作文評卷組組長華南師大陳妙雲教授主講,她對題意進行了較詳細的剖析,並對樣捲進行了逐一分析。

接着,下午先進行試評,每個小組10位閲卷老師,每位老師先試評兩組試卷,如果兩次作文評判的分數都與所在小組的平均分相差兩分以上,那麼,就被視為不適宜評判作文,很遺憾地要打道回府了。試評結束後進入正式評卷,每天6小時,若晚上加班,就要閲卷9小時,一共進行了10天。

3、閲卷操作流程

作文閲卷按照等級評分標準給分,小組調控,後台系統總監控。

作文閲卷按照分項標準給分的(見附圖一),參考答案所示的評分標準對應電腦閲卷時出現的對話框

(見附圖二),每一個標準點一下鼠標,最後點“提交”,一篇作文完成閲卷要點6下鼠標。每一篇作文都有至少兩位老師評閲,兩個分數超過7分的自動進入三評。

組長有一台電腦可以反映全組閲卷的情況,隨時調控進度和平衡得分,比如,改得過快或過慢就會提示注意,而如果一位老師的評分過於集中在某一區間,區分度小於5的時候,組長也會單獨提示的。

在所有的閲卷機器之上,還有一個總的後台閲卷系統,由作文閲卷大組通過它對每個組、每個老師的所閲試卷隨時調出來查閲,若發現某位老師和別的老師的評判分數相距太大——設定的最大差距分是7分,就會提醒相關老師調整。閲卷期間,小組長不斷地被召集開會,然後小組長在短會後及時向大家傳達作文閲卷大組的意見或建議。對滿分作文比較慎重,即使是兩位老師同時都給了滿分,後台閲卷系統也會重新集體討論,再決定是否審核通過。

三、閲卷心得體會

(一)更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評價

與往年的注重作文結構、作文語言的文采不同,今年的大學聯考作文更注重學生內在思維品質的評價。從作文評卷組陳妙雲老師對本次大學聯考作文的題意説明以及語文評卷組組長柯漢林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講話可以這一特點。

陳妙雲老師在閲卷培訓時做了9點説明,其中對題意解讀的説明有:

(一)對題意的説明

“不要輕易説‘不’”中,有“不要輕易”和“不説不”兩層含義,着重強調的是“不要輕易”。基於此,有五個角度:

1、為什麼不能輕易説不。

2、怎樣才能不輕易説不。

3、可以針對某個人、某類人羣、某件事、某種情況展開闡述。

4、可針對當下情境或背景闡述為什麼要“不輕易説不”。

5、從結果、效果來談,不輕易説不的好處。

(二)對把握題意的説明

1、只寫不要説“不”,忽略了“不輕易”,判基本符合題意。如論堅持、論面對大自然等。但不要以題意的評判代替其他標準的把握,如果考生只是基本符合題意,但中心明確、語言流暢等,那麼表達、發展等級項就可按照相應得標準往二、三等評判。

2、籠統提及“不輕易”,但重點落在説“不”上,則屬符合題意,只是一筆帶過“輕易”,落點在説“不”上。

3、既表達了不“輕易”,又表達了不要説“不”,則是切合題意。

4、文章以“不輕易”為重點,把“不輕易”分析的很具體透徹,或設置一種情境,來展現什麼是“不輕易”,則為更優。

(三)對“不輕易”的説明。既然“不輕易”這麼重要,這樣去強調,那麼怎樣理解“不輕易”呢?

61萬考生對什麼是“不輕易”的理解肯定是豐富多彩的,允許考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間。主要可以概括為:

1、面對絕境,包含險境、困境、窘境、逆境等,在一般人都放棄、在常理下都會放棄而他不放棄,把這樣的情境寫足,就是寫出了“不輕易”。

2、緣於理性。考生對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對一件從未經歷的事情,不輕易説“不”;對複雜的現象,在未理清是非曲直時,不輕易説不;對任何事情都顯示憤情式的姿態,來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這就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就很容易輕易地説“不”。

3、出自智慧。有時不得不説“不”的時候,有的人卻運用高度的智慧、高超的方法、巧妙的藝術、圓滿的謀略去説“不”,這就是寫出了“不輕易”。

綜上,有“三看”:看是否交代相應情境;看是否闡述理性;看是否展現智慧。

語文閲卷組組長在閲卷進行到第5天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考生對題意的把握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邏輯性不嚴密,思考不夠透徹,不夠深刻;二是考生對題意把握的不夠準確,雖然沒有偏離題意,但能夠吻合題意,寫得到位的考生的不多。

柯老師還説,從答卷情況來看,許多考生達不到一定的思維高度,他們弄不清題目內在的邏輯關係,結果其表述讓人摸不着頭腦。例如,“面對別人潑來的的污水,蘇軾不輕易説‘不’”,“不什麼”沒有寫出來;又如,“面對命運,我們不要輕易説‘不’”,也沒有説清楚“不什麼”,因為我們也可以説:“面對命運,我們要堅決説‘不’”。此外,許多考生由於不能辯證地理解問題,不根據具體問題思考,甚而不“不要輕易説‘不’”變成絕對真理的口號,好像凡是説“不”的都錯了,好像對任何事物都不能毫不猶豫地説“不”了。

柯老師表示,通過今年的作文,要好好地研究高中生的思維世界。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識多些,更要讓學生變得聰明些!

(二)從考場作文管窺08大學聯考學生寫作現狀(選段例析)

從這次的考場作文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不夠嚴密,例1—3屬上乘,不多見,4—9為思維表現出疏漏者,有比較大的比例。

1、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們必須堅決説“不”,但也有一些事情,不能輕易説“不”。

……

(點評:這一句開頭,讓我們看到了文章辯證性的一面,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直接點題,即既要説“不”,但也不能輕易地説“不”,而且沒有華麗的辭藻,在於一語中的。——引自《信息時報》採訪柯漢林時進行的點評。)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對大臣的建議沒有輕易説“不”,雖然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他能吸納羣臣的意見,所以最終能夠統一中國。但統一之後,他沉迷於權力,對大臣的意見輕易説“不”,所以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點評:通過這個舉例,這名考生寫出了“不輕易説‘不’”和“輕易説‘不’”的兩個不同效果,起到映襯主題的作用。

論述過後,考生又列舉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達到了完美統一。最後,評卷組一致認為,這篇作文一評可以推為滿分獲優秀作文。——引自《信息時報》採訪柯漢林時進行的點評。)

2、説“不”,在輕浮者那裏,是一種無知淺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裏,則是一種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絕。説“不”,在意氣用事者那裏,是一種狂妄的表現和無謂的犧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裏,則是一種大義凜然的堅守和毫不怯懦的抗爭。(開頭)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説“不”。

……

(點評:開篇分析了“説‘不’”在兩類不同的人那裏的表現,表現了一分為二的辯證思考,並引出觀點。全文抓住輕易説“不”和不輕易説“不”的區別,立意深刻,充實豐富,語言素養好,最後,這篇作文得分為58分。

不過,仍有一點邏輯上的瑕疵,即開篇與中心論點不甚協調。因為不要輕易説“不”可以針對“輕浮者”和“意氣用事者”進行規勸,但對智者、勇者則不合適了。)

3、什麼是“不”?那是對事物可能性的一種否定。當你説出“不”字的時候,你也就認為某件事不可能發生,沒有希望。然而,世事無絕對。世上幾乎沒有事情是絕對可能或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請不要不加以認真思索,就輕易説“不”。

(點評:細緻而嚴密地辨析題意,理性而準確。)

4、並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結成果實,但所有的果實都曾是花朵;並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能走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曾經歷挫折。在人生路上,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輕易説“不”。(開頭)

(點評:中心論點得出比較突兀,思維跳躍性大,不嚴密。)

5、“不拋棄,不放棄”,這曾是風靡全國的一句話,《士兵突圍》中許三多的台詞。沒有一句話比這更讓人堅定,沒有一個詞語比這更讓人振奮。怎能輕易説“不”呢?(開頭)

“不”讓希望之光照亮金色的跑道,黑暗退卻,讓激情點亮人生。……

(點評:意氣之語,武斷的結論,經不起推敲了。)

6、“不”代表着軟弱,代表着退縮,代表着不堅強。(開頭)

7、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説“不”,要把它永遠地埋葬,“我可以”才是我們克服困難,勇折桂枝的帆船!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摒棄“不”!

(點評:片面地思考問題,不能一分為二。)

8、不要輕易説“不”,是范仲淹那種不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不要輕易説“不”,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不要輕易説“不”,是居里夫人的衣不解帶;不要輕易説“不”,是張騫那鑿空的駝鈴陣陣。

(點評:對論據缺少分析,沒有找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繫,缺少説服力。)

9、河蚌選擇了創傷,最終孕育出美麗的珍珠;雄鷹選擇了長空,最終成為了飛翔的精靈;瀑布選擇了懸崖,最終跌宕出一曲壯麗的歌。於我而言,我選擇了堅持,決不輕易説“不”。(開頭)

(主體部分是項羽、司馬遷等面對絕境、困境時的表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rrxj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