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彙報材料 >

人才開發經驗彙報材料

人才開發經驗彙報材料

近幾年來,*市立足於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兩個調整”的要求,大力推進人事工作職能轉變,努力改變服務方式,不斷拓展服務領域,積極擴大服務對象,切實把服務“三農”擺到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我們從全市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出發,高度重視鄉土人才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制定政策規定,加大管理力度等措施,初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鄉土人才隊伍,構建了鄉土人才資源、信息、技術共享的網絡體系,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截至到目前,*市鄉土人才入庫登記人數已達1438人。

人才開發經驗彙報材料

一、 我市的主要做法

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現有農村人口90餘萬,分佈了大量的田秀才、土專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以前由於政府引導力量不夠,政策落實不到位,組織管理不規範,教育培訓力度不大,嚴重製約了他們作用的發揮。近年來,我市領導高度重視,多方協調各涉農部門,理順關係,出台優惠政策,為我市鄉土人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協調管理,形成合力。首先是把鄉土人才開發管理列於我市“人才興市”戰略體系,成立市鄉土人才開發管理領導小組,由市委黨羣副書記任組長,組織部長、科技副市長任副組長,組織部、人事局、科技局、鄉企局、團市委、農業局、畜牧水產局等十幾個部門領導為成員,對全市鄉土人才工作實施統一領導,通過制定規劃、完善政策,加強督促,努力探索鄉土人才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大力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表彰先進單位和優秀鄉土人才,為鄉土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鄉鎮也根據市委精神,由鄉鎮黨委書記牽頭,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其次是構建鄉土人才市、鄉(鎮)、村三級服務機構,加強組織管理。市級服務機構由市人事局負責,主要對拔尖鄉土人才進行管理;鄉(鎮)級由科技副鄉鎮長負責,主要對在當地有一定影響的優秀鄉土人才進行管理;村級由村支書負責,主要是對本村其他符合條件的鄉土人才進行管理。三是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市人事局對各鄉鎮呈報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建檔造冊,輸入微機,建立鄉土人才庫。截止目前,我市鄉土人才庫已登記1438人,其中民間醫術能手195人,致富能手能手141人,雕刻繪畫能手136人,能工巧匠178人,治跌打損傷能手74人,種養能手539人,電器維修能手93人,技術革新能手82人。四是組建專業協會,實行自我管理。以拔尖和優秀鄉土人才為核心,把各類鄉土人才有效組織起來,成立行業協會,通過定期開展活動,加強鄉土人才相互之間的聯繫和交流,促進鄉土人才自我管理機制的形成,使鄉土人才由鬆散型向相對緊密型羣體轉變。

(二)政策扶持,人才支撐,技術支持,優化環境。首先是政策上給與傾斜。市組織部、人事局、科技局、鄉企局、團市委等部門先後頒發了文件,明確要求各部門應轉變觀念,把鄉土人才看作特殊的人才羣體,加以培養,併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合理情況下,解決他們的政治待遇,吸收他們入黨,一部分優秀的鄉土人才轉幹後已擔任了領導職務。其次是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我們為3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配備了科技副鄉鎮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另一方面是通過公開招考、選拔、上級組織選調等方式,吸引大中專院校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充實我市基層人才隊伍。20*年來,我市公開招考錄用鄉鎮幹部50餘名,從機關選派到鄉鎮任職或掛職的32人,選拔到鄉鎮的優秀大學生7名,選調生6人。三是提供技術支持。市各涉農部門大多能根據本部門的職能,為鄉土人才提供技術支持,如市農業局經常給馬水、哲橋、夏塘、龍塘等糧油、制種基地送優良種子、科普雜誌、《*病害預報》,市畜牧水產局經常給養殖大户講解防瘟防病知識,市煙草辦經常請省、市專家為烤煙種植户講解病理知識。四是提供資金援助。鄉土人才力量少、底子薄,啟動資金不足,嚴重製約了他們的發展。為此我市通過集資、捐款等方式向他們提供資金援助,並與多家銀行協調,爭取貸款優惠政策。僅去年一年,我市各市直單位為鄉土人才援助資金、物品價值共256.68萬元。

(三)立足實際,加強培訓,提高素質,貯備人才。 我市對鄉土人才的培訓主要是做到了“三實”,實際、實效、實用。

一是講實際。我市對鄉土人才的培訓能立足於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村幹部,把村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一方面是注重加大投入,創新培養模式,創建了“黨校+農校”的基地培訓模式。近年來,我市先後整合資金1000多萬元,建立了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知識示範基地6處,組織農村黨員幹部和農民分期分批地到基地觀摩、培訓50000人次,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僅去年一年,全市掌握2門以上致富技術和擁有“綠色”證書的黨員和羣眾分別達到了5400人和2900人。另一方面又注重盤活現有資源,把鄉土人才培訓與我市的黨員遠程教育和市農業局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相結合。自開展遠程教育工作以來,我市先後投資300多萬,在全市建立了445個遠程教育站,舉辦了農村黨員培訓班120餘期,培訓黨員羣眾8000餘人。市農業局也能跟據我市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的培訓計劃,20*年來,“陽光培訓”工程共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3萬餘人次。

二是講實效。我市的鄉土人才培訓不走過場,培訓內容不空洞,培訓方式因人而異,講求實效。首先是後備人才培養上追求打基礎。對於後備人才,我市的培訓方針是寬入口、嚴出口,高標準、嚴要求,只要是思想上進,完成義務教育的青年都可以報名參加培訓,並邀請省、市專家集中授課。對於學習不認真,掌握知識不紮實的學員,不與結業,不發放“綠色”證書,不納入後備人才管理。其次是重點對象重點培養。把擁有“綠色”證書的種田能手,鄉鎮企業、股份制企業、私企、民營科技服務業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各類科技推廣示範户、專業户中的一些先進生產者,種、養業能手,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做出突出貢獻的村組幹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回鄉知識青年,具有一定專長和知識面的退伍軍人等七種對象納入重點培養對象。第三致富能手特殊培養。對於那些有一技之長,在地方影響力大的鄉土人才,納入特殊培養對象,邀請省市專家與他們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扶助他們發展,對於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引導、鼓勵他們到大中專院校、職業技校繼續深造。

三是講實用。培訓具有針對性,能從各鄉鎮、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有什麼優勢就選拔管理什麼人才,有什麼需要就培訓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講求實用。如全市28%的畜牧養殖類鄉土人才主要集中在畜牧業較發達的哲橋、永濟等鄉鎮,37%的種植類人才主要分佈在馬水、夏塘、竹市、龍塘等糧油、制種生產基地,而23%的技術革新能手主要分佈在市經濟開發區、灶市街道辦事處、蔡子池街道辦事處等鄉鎮企業發達的鄉鎮(辦事處),36%的能工巧匠則分佈在大義、南陽、黃市等楠竹生產基地,42%的雕刻繪畫能手分佈在黃市、導子等大理石出產鄉鎮。由於這些鄉土人才既產生於當地的優勢行業,又都是該行業的技術尖子人才,同時又服務於該行業,因此,這些鄉土人才的生命力和活力都比較強。

二、 我市鄉土人才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鄉土人才的總量偏少,層次不高。*市是個農業大市,有農村入口近90萬,從調查統計情況來看,每百名農村人口中鄉土人才不足1名。且多數鄉土人才所從事的都是附加值低的種養業,在種養户中又以傳統的養豬、種稻為主,科技含量低。能帶頭致富又能帶領羣眾致富的“雙帶”能人不多,尤其是像沙明鄉竹製產品加工領頭人朱清成,能樹起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拔尖鄉土人才更是缺乏。

鄉土人才的教育培養缺乏針對性。近幾年來,儘管我市加大了對鄉土人才的培育力度,但由於鄉土人才從事行業較多、綜合素質和年齡差別較大,致使培訓專業的設置難以適應鄉土人才的需要,大多停留在對種植、養殖等大眾化項目的培訓和基礎性科技知識普及上,培訓工作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夠明顯。

鄉土人才的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基本上處於一種土生土長的狀況,示範效應不明顯。這其中既有鄉土人才本身思想上的認識問題,如只致力於自家的發展、對農業的規模效益認識不足等,也有當地黨委政府組織機構不健全、管理水平跟不上、開發力度不夠大、教育培訓方式不夠多有關。

(二)對策與建議。健全培育機制,在提升素質上下功夫。鄉土人才土生土長,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知識水平、技術水準、業務素質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影響着鄉土人才的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對鄉土人才的培育、不斷提高鄉土人才整體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在陣地建設上,注重實效性。充分利用好遠程教育建設工程,把農村學校遠程教育平台建設成為鄉土人才教育培訓的主陣地;要充分發揮民辦高校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與高校之間的聯繫與合作,建立起鄉土人才教育培訓新基地。二是在培訓形式上,注重靈活性。有計劃地組織鄉土人才走出家門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邀請專家教授作專題講座。

健全選拔機制,在規範程序上把好關。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把鄉土人才的選拔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努力建立健全一套“好中選優、靈活實用”的選拔機制,促使優秀鄉土人才脱穎而出。一是成立專門的選拔機構。建立由組織人事部門牽頭,經貿、科技、農業、林業、畜牧、農機等單位專業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負責對鄉土拔尖人才的選拔工作。二是明確選拔的對象和範圍。針對鄉土人才的實際,重點選拔從事種、養、加大户及其相關產業的技術人員、優秀民營企業家等。三是嚴格選拔程序。採取個人申報、組織推薦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辦法,重點考察在推廣科技知識和從事經營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同時,還要堅持村摸底、鄉審核、市審批的三級把關制度,嚴把選拔入口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cailiao/wyjw0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