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建設方案 >

區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區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戰略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關係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加快墾區新農村建設步伐,特制定本規劃。

區新農村建設規劃方案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明確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民主政治和黨的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建設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和農場城鎮化進程,紮實推進墾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目標。"十一五"期末,農場實現生產總值380億元,在XX年基礎上翻一番,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非農產業加快發展,經濟結構趨於合理,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14%;經濟增長方式發生實質性轉變,初步建成節約型生產體系,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20%;小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人居環境大大改觀,城鎮人口比重達到60%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農場達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二類地區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23%。

--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種植業標準化率達到98%,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60億斤,實現種植業增加值121億元,佔生產總值的24.2%;畜牧業標準化飼養率達到80%,實現養殖業增加值48億元,佔農業增加值的40%;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2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80億元;現代流通業物流總量2100萬噸,第三方物流佔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中央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種地農户社會負擔進一步減輕,種糧收益持續增加,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建立促進農户增收的長效機制。"十一五"期末,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1萬元,年均增長10%;恩格爾係數0.3以下,職工羣眾生活寬裕,生活質量明顯改善,80%職工羣眾家庭達到總局級小康標準。

--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全部農場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路實現四級以上硬化連接,50%的管理區與農場實現四級硬化連接。農場城鎮居民住宅全部磚瓦化,人均住宅面積25平方米;農場居民自來水入户率98%,住宅集中供暖率50%,燃氣普及率85%,城鎮綠化覆蓋率30%;信息網絡全覆蓋,互聯網家庭普及率達到25%;管理區開通廣播電視100%,數字電視節目入户率80%以上;重點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糞便處理率95%,資源化率達到8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以上。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到"雙高"普九標準,基本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35歲以下的從業人員學歷全部達到高中文化程度,從業人員國中以上文化程度80%;居民點衞生機構覆蓋率100%,人均期望壽命78歲,傳染病報告發病率低於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全面普及;新增就業5萬人,轉移種植業勞動力1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從業人員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覆蓋面100%。

--基層民主法制和黨的建設繼續加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健全,推行廠(政)務公開制度100%,民主議事會建制率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50%的農場和60%的管理區達到民主法制示範單位標準。人口犯罪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對社會安全滿意率97%。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羣眾滿意率達到85%以上。

(三)遵循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户增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職工羣眾需求謀劃新農村建設,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戰略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關係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加快墾區新農村建設步伐,特制定本規劃。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明確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的,以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民主政治和黨的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建設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和農場城鎮化進程,紮實推進墾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目標。"十一五"期末,農場實現生產總值380億元,在XX年基礎上翻一番,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非農產業加快發展,經濟結構趨於合理,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14%;經濟增長方式發生實質性轉變,初步建成節約型生產體系,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20%;小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人居環境大大改觀,城鎮人口比重達到60%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所有農場達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二類地區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23%。

--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種植業標準化率達到98%,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60億斤,實現種植業增加值121億元,佔生產總值的24.2%;畜牧業標準化飼養率達到80%,實現養殖業增加值48億元,佔農業增加值的40%;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2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80億元;現代流通業物流總量2100萬噸,第三方物流佔80%以上。

--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中央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種地農户社會負擔進一步減輕,種糧收益持續增加,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建立促進農户增收的長效機制。"十一五"期末,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1萬元,年均增長10%;恩格爾係數0.3以下,職工羣眾生活寬裕,生活質量明顯改善,80%職工羣眾家庭達到總局級小康標準。

--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全部農場出口路及部分骨架公路實現四級以上硬化連接,50%的管理區與農場實現四級硬化連接。農場城鎮居民住宅全部磚瓦化,人均住宅面積25平方米;農場居民自來水入户率98%,住宅集中供暖率50%,燃氣普及率85%,城鎮綠化覆蓋率30%;信息網絡全覆蓋,互聯網家庭普及率達到25%;管理區開通廣播電視100%,數字電視節目入户率80%以上;重點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糞便處理率95%,資源化率達到8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以上。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到"雙高"普九標準,基本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35歲以下的從業人員學歷全部達到高中文化程度,從業人員國中以上文化程度80%;居民點衞生機構覆蓋率100%,人均期望壽命78歲,傳染病報告發病率低於200/1000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全面普及;新增就業5萬人,轉移種植業勞動力1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從業人員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覆蓋面100%。

--基層民主法制和黨的建設繼續加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健全,推行廠(政)務公開制度100%,民主議事會建制率100%。居民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50%的農場和60%的管理區達到民主法制示範單位標準。人口犯罪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對社會安全滿意率97%。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羣眾滿意率達到85%以上。

(三)遵循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户增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職工羣眾需求謀劃新農村建設,快發展旅遊觀光農業,發展園藝型、技術型特色農業,開發農業科技園區、自然保護區、小城鎮建設等旅遊資源,開闢精品農業觀光旅遊線路。

(九)積極發展循環農業。發揮墾區資源優勢,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加快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和生物基材料。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支持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全面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形成資源良性循環的生態模式。加大生物質能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加快工農結合以工哺農的循環經濟的進程。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防止農業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建立職工增收長效機制

(十)挖掘種植業內部增收潛力。堅持"擴稻玉、上品質、強經特、增效益"原則,向優質高產作物調整,力爭"十一五"期末,水稻擴大到1500萬畝,玉米擴大到500萬畝。向高效經濟和特色作物調整,重點發展畝純收入500-1000元的高效特色經濟作物。向優質專用農產品調整,建設優質專用小麥、啤酒大麥、高油高蛋白大豆、優質水稻、高效經特作物、飼料飼草作物基地。城郊農場重點發展設施農業,推進高效集約化經營,使有限資源創造出最大的效益。"十一五"期末,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850萬畝,糧食總產力爭達到260億斤,商品率保持在90%以上。

(十一)加快發展畜牧業。大力實施"主輔換位"戰略,優化畜牧業區域佈局,擴大奶牛、肉牛、生豬等生產規模。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搞好良種的引進和培育,優化畜牧業品種結構。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生產技術,加快畜牧業由速度型、數量型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向質量型、效益型的集約式增長方式轉變進程。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提高畜牧業機械裝備水平,實現畜牧業生產機械化。加快養殖小區和家庭牧場建設,推進畜牧業規模化生產經營水平。"十一五"期末,畜牧業佔農業產值比重達到40%。各類養殖小區達到1700個,各類家庭牧場達到3萬個,使規模化生產經營水平達到80%以上。良種奶牛(單產5.5噸以上)佔存欄母牛的80%以上,肉牛改良比例達到95%以上,商品豬三元雜交達到95%以上,良種肉羊的比例佔肉用羊存欄的50%以上,畜牧業收入佔居民家庭純收入30%。

(十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破除農場既得利益觀念,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和職工自營經濟發展,激發廣大羣眾自主創業、追求財富的熱情,形成非公有制經濟競相發展的態勢。積極鼓勵廣大民眾以民營方式,發展畜牧養殖、林下經濟、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和社區服務。支持非公有資本以各種方式,參與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民辦教育、文化、科技和衞生等社會公益事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用好用活發展基金和專項週轉金,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私營企業,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引導企業提高素質、壯大規模,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大型非公有制企業。"十一五"期末,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00億元,佔墾區生產總值的40%。

(十三)促進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制定出台扶持轉崗就業的優惠政策,促進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科技入户、再就業培訓、陽光工程。加大省內外的勞務輸出力度,把國際勞務輸出做大做強,通過項目代勞務等方式,把企業建到國外去,在國際市場打造品牌;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強的就業服務隊伍。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十一五"期末,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15萬人,每年完成3萬人的轉移就業任務,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十四)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綠色農業,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增強龍頭企業對基地的拉動能力,增加職工收入。加快貧困農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改善貧困農場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增加扶貧投入,完善扶貧機制,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加快扶貧項目建設步伐。繼續實施"1533"扶貧工程,加強對低收入職工羣眾的扶持,儘快使貧困羣體脱貧致富,搞好人多地少的貧困農場勞動力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場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户增收渠道。"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24.5萬貧困人口的脱貧任務。

四、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區工業化進程

(十五)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確立墾區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構建起實力雄厚、主業突出、集羣發展,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力支撐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的工業產業格局。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龍頭企業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企業股權結構,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迅速提升龍頭企業的經營層次和競爭能力,努力打造若干個年銷售收入十幾億、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型企業,在全省食品工業基地建設中發揮骨幹作用。加強龍頭企業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市場開拓能力,着力解決達產達效和運營質量問題,努力成為拉動基地農户增收的主力軍。"十一五"期末,將九三油脂、北大荒米業、完達山乳業、北大荒肉業發展成核心競爭力強、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航母"企業,3户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十六)拓展工業發展領域。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污染為項目准入標準,發揮資源優勢,再上一批有規模、有影響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瞄準新能源、新材料、新市場,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的工業項目,努力發展生物化工、糧食化工、亞麻紡織和機械製造等產業,進一步拓展工業發展領域。抓住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契機,引導產業和企業向園區聚集,儘快形成專業分工突出、協作配套緊密、規模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羣,建設全國一流的綠色產業園區。"十一五"期末,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實現年大豆綜合加工700萬噸、水稻加工500萬噸、玉米加工500萬噸、小麥加工100萬噸、大麥加工50萬噸、馬鈴薯澱粉加工50萬噸,生豬屠宰加工50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50萬頭、羊綜合加工500萬隻、鮮奶綜合加工100萬噸。

(十七)鼓勵和引導非國有中小企業成長。各分局、農場要把發展重心轉移到工業發展上來,分級構建農產品加工、特色產品加工支柱企業集羣和服務型企業集羣。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意識,重點建設一批具有突出優勢和產業特色的工業園區,鼓勵創辦小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向園區集中,在土地、資金、信息網絡建設和政策法律服務等諸多方面對進區企業實行重點傾斜。總局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建立中小企業專項扶持資金,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為大型企業協作配套。"十一五"末期,建設具有突出優勢和產業特色的工業集羣園區70個,園區平均實現產值2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中小企業25家,中小企業銷售收入佔墾區工業的35%。

五、加強場區公共基礎建設,加快農場城鎮化進程

(十八)搞好城鎮建設佈局規劃。結合撤隊建區和撤併農場的改革,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充分預留髮展空間,修編土地利用規劃,搞好城鎮和管理區佈局規劃和功能定位,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產業支撐體系,完善小城鎮社會管理職能,提高小城鎮對人口、產業的吸納和承載能力。重點規劃建設5個人口在10萬人左右的中心城鎮,50個人口在1萬人左右的重點城鎮;500個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管理區。"十一五"期末,城鎮人口比重達到60%以上。

(十九)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500公里骨架公路和5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設,農場出口路全部建成高等級路面,50%以上的管理區實現高等級路面連接,形成城鄉通暢的公路交通網絡。新建、改建分局、農場客運站70個,新建管理區客運站40個、停靠站200個,為人民羣眾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城鎮混凝土道路150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建設1萬户户用沼氣池,40座大中型沼氣工程和秸稈氣化工程,利用沼渣、沼液發展節能設施農業20萬平方米,5萬户居民用上清潔能源;建設5個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集中處理能力1000萬噸/年以上;新增日供水能力10萬立方米,徹底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加快建設信息傳輸網絡基礎設施,重點建設綜合信息網絡平台,解決互聯網入户的"最後一公里"瓶頸,實現固定電話、有線電視、互聯寬帶和信息網絡"村村通",實現農業頻道節目在全省市縣落地。

(二十)加快居民住宅建設。以增加居住面積,提高住房質量,改善居住條件為重點,大力推進住宅建設。轉變居民住房消費觀念,積極引導居民住宅消費,形成高收入住高檔別墅,中低收入住普通商品、經濟適用住房,貧困居民、弱勢羣體住造價不高、功能配套的實用型住宅格局。結合撤隊建區和中國小集中辦學,積極引導撤隊居民點住户向農場場部或管理區駐地集中。啟動"康居"工程,加大力度推進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推進合作建房、合資建房,重點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特別是老轉業官兵、特困羣體的住房問題。強力推進扒遷場部泥草房,2年內徹底消滅場部泥草房。搞好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突出北方農墾園林特色,積極採用以節能為重點的建設新技術、新材料,建成一批佈局合理、功能齊備、環保節能、風格獨特的小區住宅。"十一五"期末,建設住宅面積750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5平方米,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二十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用現代技術裝備和管理理念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餐飲服務、居民服務和公共服務業,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房地產開發、諮詢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為小城鎮發展提供產業支撐,構築三次產業良性互動的產業格局。加強農業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儘快構建起以哈爾濱為中樞,以大中城市交通樞紐和港口碼頭為平台,以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為依託,以綜合性、專業性物流配送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快產地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大力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基本形成城市配送中心、農場城鎮超市、管理區農家店相配套的現代商品流通體系。"十一五"期末,實現物流總量2100萬噸. 物流產業營業收入150億元。

(二十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農場)和文明生態村(管理區)。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着力解決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沼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改善居民的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家居清潔化。搞好小城鎮和管理區綠化,建成一批"城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花中"北方園林生態型城鎮。"十一五"期末,建成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農場)9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農場)11個,文明生態村(管理區)130個。

(二十三)建設新型農場社區。依據墾區城鄉(場區)體系建設規劃,按照撤隊建區和撤併農場的改革思路,有計劃推進居民點撤併復墾,每個農場每年至少撤併復墾一個生產隊居民點,力爭"十一五"期間撤併復墾居民點500個。加快編制管理區建設規劃,合理確定管理區功能和規模,建設具有現代化農業特點的管理區。農場、管理區居民區都要按照城市社區管理方式,設立社區居委會,實行居民自治,加強基礎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十一五"期末,所有的農場居民社區都建成環境優美、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文明社區。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農場社會全面進步

(二十四)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實現中國小集中辦學。繼續實施"雙高"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逐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場辦學條件,加強教育設施設備建設,教學儀器設備達到國家規定的二類以上配置標準。兩年內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現代化,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農場場直以上學校校園網建設,完善現代遠程教育功能。加強教師和管理幹部隊伍建設,開展以"三新一德"為主要內容的全員培訓。"十一五"期末,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普通高中優質教育比例達到70%,新增勞動力全員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二十五)發展衞生事業。加大對農場衞生事業的投入,完善農場衞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和人員功能匹配,全面改善農場醫院的醫療服務條件和服務質量。整合農場及基層衞生資源,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和甲級衞生所建設的推進力度,甲級衞生所達標率100%,全面實現以管理區為單位的初級衞生保健目標。加強對基層衞生技術人員的補充和培訓,實現在崗衞生技術人員全部達到中專以上學歷。進一步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冷鏈系統建設、急診急救建設,全面提高農場及基層衞生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疾病預防控制和急診急救能力。"十一五"期末,全面做到小病不出區、常見病多發病不出場、大病不出分局,急病可以得到急診急救、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能夠快速反應和應對、傳染病流行病可以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繼續推行"一網多用",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在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有計劃地調整人口結構,確保墾區人口素質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二十六)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整合資源,完善功能,構建分局、農場文化館和管理區綜合文化活動室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分局重點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體育廣場,農場重點建設文化館、文化體育廣場,管理區重點建設"三室兩場"。實施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131電影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創造良好文化體育活動條件。認真搞好羣眾文化工作,加強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家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金色田野"、"城市之光"等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加強各級文藝體育協會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搞好"先進文化陣地"建設,繼續開展省級、總局級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場創建活動。"十一五"期間每年各類大型演出活動和體育比賽不少於200次,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達到70%,"十一五"期末,墾區有線電視入户率達到100%。

(二十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實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加大低保資金投入,不斷提高保障能力,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十一五"期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現在的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160元。擴大社會救助範圍,重點解決特困家庭子女就學問題,幫助貧困家庭的大學生、高中生完成學業。完善老年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三無"老人集中供養。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提高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水平,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完善"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險統籌能力,實現養老保險總局統籌,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局統籌,"五項保險"參保覆蓋面保持100%。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個體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職工家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以上。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大額醫療救助保險,使患大病、醫療費負擔過重的參保人員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醫療保障。全部完成漏保、斷保人員養老、醫療保險關係接續。

七、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

(二十八)深化農場管理體制改革。轉變農場行政管理職能和管理方式,切實把行政工作的重點轉到對各類經濟主體提供政策服務和營造發展環境上,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完善撤隊建區改革,積極推進撤銷生產隊的居民點搬遷。加快農場佈局調整,按照50萬畝左右的耕地規模,穩妥推進相鄰相近的中小型農場撤併。在撤併農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管理資源,積極探索把農場社區管委會作為分局派出機構,試行綜合行政執法,加快構建"兩級授權,一級派出"的行政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十九)完善農場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繼續鞏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加快推進以"兩田制"為核心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土地使用權的配置方式,保障農業職工羣眾承包土地的權益,防止資源過度佔有造成收入畸高畸低,逐步擴大中等收入比重。穩定土地承包關係,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期。建立依法、自願、有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正確處理土地收益分配關係,嚴格按照基本田、規模田和機動地的定價原則,合理確定土地承包費的價格和實現形式,建立促進職工增收的長效機制。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深化農場税費改革,將土地承包費中類似"鄉鎮五項統籌"的費用全部減除。

(三十)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和引導農户本着自願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興辦聯户家庭農場、股份合作農場,不斷創新生產組織方式。總結推廣各地組建農業專業協會的成功經驗,引導農户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成員權利,提高農户的組織化程度。探索新的農業經營方式,逐步推進北大荒農機集團的組建運營,實現現代農機裝備與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三十一)加強農業金融保險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場與農業銀行協調配合,發揮各金融機構為"三農"服務的功能,積極參與墾區的新農村建設,增加農場職工住房、畜牧業、服務業貸款投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培育由自由人、企業法人或社會團體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農户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積極探索建立信貸擔保機構,為農户和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不斷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運行機制,逐步擴大陽光農業保險公司的服務範圍,幫助農户化解自然風險;積極拓展保險業務領域,開展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推進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的互補運營。 八、推進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三十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在建設新農村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切實選好配強管理區主要領導,不斷提高基層幹部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圍繞"職工羣眾富起來、文明風氣樹起來、場容區貌美起來",大力開展基層黨建活動,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大規模培訓墾區基層幹部,有計劃地分期分批選派基層幹部到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考察培訓,全面提高墾區基層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發揮基層羣團組織的作用,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三十三)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加強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議事會等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構建多方式、多渠道的公開平台,及時便捷地把有關決策內容、決策程序、服務方式、辦事途徑向社會公佈。加強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讓職工羣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推進管理區領導幹部直接選舉,加快民主化進程,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建設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墾區。

(三十四)加強法制建設。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全方位推進依法治墾工作,不斷提高依法治墾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墾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法治化。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全力推進"平安墾區"建設,堅持開展反封建、反迷信、反邪教教育活動,"xx"等邪教組織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深入打擊各種刑事犯罪,使墾區人口犯罪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為百姓創造安全祥和、安居樂業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為墾區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三十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城鎮、文明管理區、十星級文明户等"五項載體"的創建活動。不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形成家庭和諧、團結友善、勤儉自強、誠信守法的新風尚。堅持開展北大荒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普及推廣科學種田知識,進一步提高農墾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墾區大發展、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農墾職工隊伍,不斷提升墾區的文明程度,塑造墾區文明新風貌。

九、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十六)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總局、分局、農場三級都要建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新農村建設工作。各分局要有計劃地選派幹部進駐農場,農場也要選派幹部進駐管理區,具體指導幫助基層單位開展新農村建設。各級黨政機關及相關部門都要明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任務,建立責任清晰、分工負責、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形成推進墾區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合力。

(三十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審時度勢把握歷史性的新機遇,在分析墾區內外環境的基礎上,統籌場區間經濟社會發展,制定規劃。總局、各分局及農場都要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各部門和各單位要主動配合,共同解決涉及規劃中遇到的問題。規劃要統籌兼顧,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利於實施。要體現其系統性、準確性、實用性、穩定性和嚴肅性,發揮其引導和保護作用,使人力、物力、財力得以充分發揮,在新的形勢下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同時新農村建設規劃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一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

(三十八)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堅持"國家主導、多元投入"的原則,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將農場公益事業發展、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範圍,用好國家資金,確保把投資重點轉向新農村建設。"十一五"期間,每年爭取的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直接用於改善農場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建立投入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十一五"期間,總局每年安排5000萬元資金重點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試點農場、管理區的供水、排水、文化館、文體活動室、福利院、場區道路、環保公廁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各分局、農場在編制年度財務預算時,要結合各自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合理安排好預算資金。除基礎設施建設由國家和農場配套投資外,對既有公益性又直接從事生產經營的建設項目,農場可採用補貼的方式,吸引職工和其他社會主體進行投資。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境外資本等參與農場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

(三十九)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各級黨委要充分認識到墾區在全省新農村建設中的帶動作用,要發揮各方面基礎條件相對農村較好的優勢,進一步加快發展,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和農場城鎮化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發揮示範作用。XX年選擇20個農牧場和130個管理區先行試點,積累經驗,指導墾區新農村建設。各分局、試點農場要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宣傳典型,帶動墾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發展。 (四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墾區各行各業都要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為墾區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要建立總局、分局、農場各有關部門工作聯繫點制度,實行逐級幫建、定點幫建,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加強軍民和警民共建活動,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知名人士和志願者支持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推進墾區新農村建設建功立業。在規劃設計、招商引資、捐資扶助、提供服務等各個方面獻計獻力,儘快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格局。

附:黑龍江墾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標體系

黑龍江墾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標體系 (XX-XX年)

根據《黑龍江墾區新農村建設規劃(XX-XX年)》,結合試點農場、管理區實際,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制定了黑龍江墾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標體系,其中農牧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標42項,管理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標24項。

一、生產發展指標 農牧場有12項指標。

1、生產總值380億元。

2、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60億斤。

3、畜牧業增加值佔農業增加值比重40%。

4、森林覆蓋率23%。

5、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14%。

6、農業從業人員人均增加值61000元。

7、單位農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率小於20%。

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

9、種植業生產標準化率98%。

10、畜牧業標準化飼養率80%。

11、農業機械化率95%。

12、種植業就業佔社會就業比重27.5%。

管理區有4項指標。

1、種植業生產標準化率98%。

2、畜牧業標準化飼養率80%。

3、農業機械化率95%。

4、種植業就業佔社會就業比重27.5%。

二、生活寬裕指標 農牧場有11項指標。

1、農場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0000元。

2、恩格爾係數小於30%。

3、城鎮化人口比重60%。

4、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

5、住宅磚瓦化率100%。

6、寬帶網入户率25%。

7、衞生機構覆蓋率100%。

8、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小於十萬分之二百。

9、低保覆蓋率100%。

10、從業人員五項(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率100%。

11、登記失業率小於5%。

管理區有7項指標。

1、家庭人均純收入10000元。

2、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3、住宅磚瓦化率95%。

4、衞生機構覆蓋率100%。

5、低保覆蓋率100%。

6、從業人員五項(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率100%。

7、登記失業率小於5%。

三、鄉風文明指標 農牧場有7項指標。

1、國小入學率100%。

2、國中入學率100%。

3、從業人員高中以上比重80%。

4、人口自然增長率小於5‰。

5、文化體育廣場普及率100%。

6、廣播電視入户使用率100%。

7、居民對社會安全滿意率97%。

管理區有4項指標。

1、從業人員高中以上比重80%。

2、文化體育活動室普及率100%。

3、廣播電視入户使用率100%。

4、居民對社會安全滿意率97%。

四、村容整潔指標 農牧場有8項指標。

1、主幹道路硬化率100%。

2、自來水入户率98%。

3、居民住宅集中供暖率50%。

4、居民住宅燃氣普及率85%。

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以上(含90%)。

6、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70%以上(含70%)。

7、享有衞生廁所居民比率100%。

8、城鎮綠化覆蓋率30%。

管理區有5項指標。

1、區內主幹道路硬化率100%。

2、自來水入户率98%。

3、居民住宅燃氣普及率10%。

4、享有衞生廁所居民比率80%。

5、綠化覆蓋率25%。

五、管理民主指標 農牧場有4項指標。

1、推行廠(政)務公開制度率100%。

2、農場職工代表大會召開率100%。

3、民主議事會建制率100%。

4、社區居民委員會健全率100%。

管理區有4項指標。

1、推行廠務公開制度率100%。

2、民主議事會建制率100%。

3、社區居民委員會健全率100%。

4、管理區領導班子羣眾滿意度85%以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jianshe/kped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