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用3篇)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用3篇)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篇1

為全面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改革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部門的有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用3篇)

一、學生基礎素養評價的主要內容

學生基礎素養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6個維度。

二、學生基礎素養評價的基本原則

(一)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原則

既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糾正單純以文化課考試成績評價學生、選拔學生的錯誤做法。

(二)評價目標的發展性原則

評價學生的基礎素養要用發展的觀點,以激勵學生健康、主動、全面發展為目標,表揚學生的進步,分析和理解學生的不足,為學生髮揚成績,彌補不足,健康快樂地成長提供誠懇的建議和幫助。

(三)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原則

基礎素養評價要採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的方法,評價結果採用等級評定、描述性評語、質性評語相互補充、相互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不同評價方法的優越性和互補性。

(四)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原則

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做法,採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的自評和學生間的互評,使對學生的評價成為學生、教師、管理者、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性活動,激發評價主體和客體各自在學生評價中的能動作用。加大學生家長在學生評價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評價改革,參與評價改革實踐,充分發揮家長評價這一環節應有的功能。

(五)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原則

學生評價的着眼點要瞄準學生自身的縱向發展,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成長髮展的過程。終結性評價要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更加註重形成性評價。

(六)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原則

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做到客觀、具體,實事求是。

三、學生基礎素養評價的組織實施

(一)學生評價的組織工作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主任,分管校長、教務處主任、學生工作處主任、級部主任、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為成員的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委員會。委員會要結合本方案,制定評價實施細則,組織評價實施,監督評價過程,處理評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委員會下設評價小組,由行政班主任牽頭,任課教師與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參與。

(二)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

學生自評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由班主任組織進行。事前要召開相關會議,就學生評價的意義、方法、需要注意的問題作出説明,提出要求。

學生自評以學生自己的成長記錄為主要依據,描述和分析自己在6個維度的表現、表達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進的方向,併為自己在6個維度確定1個評定等級。

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前,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家訪、信函、電話等方式向家長介紹評價的內容和要求,並介紹學生的表現情況。家長根據以上情況和對學生的日常瞭解,提出評價意見。

(三)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由班主任通過班會等方式組織。

(四)評定等級,草擬評語

班主任在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在6個維度的日常表現,參考學生學業成績和學習過程的表現、學生自評與互評結果及家長的評價意見,為學生寫出評語草稿,分別從6個維度為學生初定1個評定等級並就此集中或分別徵求評價小組成員及有關單位的意見,修改評語,維持或變更評定等級。

(五)向學生徵求意見

班主任通過談話、問卷調查等方式,就評語和評定等級向被評價學生徵求意見。

(六)撰寫評定報告及報審、記錄

班主任在完成逐一向學生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每個學生的評定等級,定稿評語,撰寫本行政班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學校學生基礎素養評價委員會審核批准。評價委員會批准後記入有關檔案和學生髮展評價報告。

(七)學生基礎素養評價時間

對學生基礎素養的評價安排在每學期期末進行,每學期1次。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和評價資料的處理

(一)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

對學生基礎素養的評價採用不同等級評價加綜合評語的評價形式:對基礎素質六個維度的前2個維度(道德品質、公民素養)進行合格、不合格的評定,後4個維度(交流與合作、學習態度與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實行四等級評定,分別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班主任要針對學生基礎素養6個維度的綜合表現寫出評語。

(二)等級評定時評價資料的處理

在等級評價過程中,師生都是對“要素”(二級指標,下同)進行等級評定,評價時分4個等級:優、良、合格、不合格。其中評為“優秀”等級的又分成90分和95分2級,評為“良好”等級的又分成75分和85分2級,評為“合格”等級的又分成70分和60分2級,評為“不合格”等級的又分成50分和40分2級。

在教師對學生的等級評定過程中,根據教師對同一維度中各要素的得分算出該維度的平均得分,然後按照如下原則進行得分和等級之間轉換:90分以上為“優”;75至89分為“良”;60至74分為“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學生互評後,要計算出全體學生對某一學生各要素的平均得分(全體學生給分之和除以全體學生數),再根據各要素的得分算出該維度的平均得分,然後根據得分與等級之間的轉換原則,轉換成相應的等級。

根據教師對學生的評定和學生互評中每個維度的得分,按照“最終總分=(教師評價分數+學生互評分數)÷2”的公式計算出每個維度的最終得分,並根據得分與等級之間的轉換原則,轉換成相應的等級。

五、學生基礎素養評價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正確把握激勵學生髮展與客觀評價的關係

通過評價激勵、幫助學生健康發展是評價的主要目的,但不能違反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國家標準評定學生的發展。評語的撰寫,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反映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又不迴避學生的缺點和問題。對學生優點、進步的描述,既要充分,又不能誇大其詞;對學生的缺點或不足,要在具體描述的基礎上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改正或改進的建議。評語要具體,反映學生特點,不能千人一面;要親切、中肯,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和健康發展的期盼。

(二)作出“思想品德”、“公民素養”不合格的等級評定決定要極其慎重。除非學生有嚴重違法亂紀或犯罪表現,思想道德素養一般不評定為不合格。

(三)等級評定爭議的處理

學生對等級評定意見有異議,可提出複議申請。評價委員會應及時組織複議。學校評價委員會對等級評定有終栽權。終裁維持原定等級的,評價委員會應委託專人向學生説明。

(四)評定資料的公開與保密

等級評定為優秀等級的應當公示。涉及學生隱私、評定為不合格等級、評價過程中不利於維護學生團結和師生和諧關係的相關資料應當保密。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篇2

為全面落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日常評價和學生的成長記錄為基礎,力求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範,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建立科學的國小生髮展性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教學預定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評價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髮展過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二)過程性原則。評價要關注學生成長曆程,把日常評價、成長記錄與學科模塊測試結合起來,把紙筆測試與平時作業、課堂表現、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實驗操作等結合起來,實現評價方式多樣化。

(三)激勵性原則。評價要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成績、表彰先進、樹立榜樣,使學生髮揚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使評價成為一種激勵學生不斷髮展的動力。

(四)科學性原則。評價要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努力獲取學生的全面信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特長髮展,擴大評價的涵蓋面。

(五)互動性原則。評價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交流互動,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三、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

(一)評價內容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項內容。

1、基礎性發展目標主要有: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

(1)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家鄉、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公德、關心集體、保護環境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主動維護民族團結,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行為習慣。

(2)學習願望和能力:具有主動學習的願望與興趣,能夠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技能,獨立分析並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3)交流與合作: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各項文體及社會實踐活動,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學會尊重和理解對方。

(4)個性與情感:能夠注重情感體驗,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對生活、學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能積極樂觀地對待困難,逐步養成勤奮、自律、寬容、自強的個性品質。

(5)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初步的創新能力(包括;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三個方面)和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動參與教學環境,養成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具有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學會質疑、調查和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6)運動與健康:熱愛體育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審美與表現:擁有健康的審美世界,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積極參加各項藝術活動,能用適當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或有一項藝術特長。

2、學科學習目標

學科學習目標即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學習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

(二)評價標準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主要指基礎性發展評價標準。

1、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方面的評定,凡符合基本標準者,可評為合格。凡有突出問題,不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基本標準,可暫不評定等級,但要將突出問題如實記載。

在關心集體、愛護國家和集體財產、保護環境、參加公益活動

2、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的評定等級分A、B、級。

凡符合標準並有突出表現,且有詳細、明確證據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經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確認,可評定為A;凡符合基本標準者,可評定為B

凡評定為A等級的學生,必須有突出表現的有效記載,否則,視為無效。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在學習能力方面評定為A:學習主動、積極,各科成績一貫優秀;小創造、小發明經過專業評價機構認證或者在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論文、文學藝術作品;在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競賽活動中獲得等級獎等。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在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方面評定為A:在校內外大型體育、文藝活動中有突出表現;身體素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到優秀等級:教育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的前十名獲獎者,音樂、美術等比賽獲三等獎以上(含集體項目);

教育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的前六名獲獎者和各項音樂、美術等比賽中獲二等獎以上獲得者(含集體項目)。

四、評價方式與方法

(一)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種方式

1、形成性評價,包括課堂教學即時評價和單元測試評價

(1)課堂教學即時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學習目標或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具體表現,給以及時的肯定、表揚、鼓勵或糾正。

(2)單元測試評價:以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單元學習內容,採用書面、口試或實踐活動等方式來檢測學生對每單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情況。

2、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一學期學習的綜合性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成績、期末學科測試成績、總結性評價成績三者相加,最後形成終結性評價並以等級形式呈現。

(二)評價方法

1、重視日常評價。班主任、學科教師要在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中,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習慣、學習狀況與發展、學習特點與潛能等情況,對學生達到的學科和學段目標進行隨機評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成長記錄中要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社會實踐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期末考試和單元測試的信息等。成長記錄要典型、客觀、真實。

五、評價結果

(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給予客觀、公正的整體描述。評語應在教師對蒐集到的學生資料進行分析並與同學、家長、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產生。評語應採用激勵性的語言,注意積極鼓勵,正面肯定成績為主。

評價等級分為A、B,依次對應優秀、良好、描述國小生綜合素質不同方面的發展狀況。對學生某一方面表現評價為“不合格”時,應極其慎重。

(二)國小生畢業標準由國小生畢業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兩部分組成。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及格以上和綜合素質評價一般以上,准予畢業。

國小生升入國中時,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作為重要依據之一。國小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和成長手冊應一併裝入學生個人檔案帶到國中。

六、評價的組織實施

(一)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校詳細的評價工作方案,指導學校的評價工作,監控評價過程,查處違規行為。

成立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小組,每班都要成立班級評價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每個小組成員5―7人,由班主任擔任組長。

(二)建立公示制度。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及評價結果的使用等,應向學生及家長做出明確的解釋。學校評價工作小組對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誠信制度。對學生的學習及在校表現做出真實的評價。

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國小生質量綜合的實施是一次通過建立一整套比較科學、全面的評價標準體系和評價方法,促進國小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革的實施。正確地實施國小生質量綜合評價,有利於幹部教師更新觀念,有利於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的結合,有利於國小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是由應試教育向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國小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

二、綜合質量評價的具體措施:

(一)思想品德評價與教育活動相結合

教育活動是學校實施教育的重要載體。它貫穿於學校育人活動始終。思想品德評價必須與教育活動相結合。

1、思想品德評價標準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依據。

(1)要為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國小禮儀常規》、《校規》、《校訓》等教育活動相結合。

(2)要與傳統節日相結合,如:三月五日“學雷鋒”,三月八日“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進行興趣特長關心集體的教育)“七一”黨的生日(進行熱愛黨、尊敬國旗,熱愛祖國教育)等。

(3)要與學校的各項傳統教育活動相結合。如:“五自教育”、“爭做先進集體教育”、“小能手展示教育”等。

(4)與主題班隊會相結合,針對班級品德發展的弱項精心設計活動,把握學生思想動態,使之向着評價目標發展。

2、操作方法:

首先複習評價方法,接着可讓教師引導學生簡單議論,近期學校中班級所開展的活動,進行評價標準相對照工作,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評價,最後集中進行小組、集體評價。在教師、同學、家長,本人的綜合評價中,得出全面、客觀的結果,為每個學生指出努力方向,從而提高評價實效。

(二)如何開展知識能力評價

1、知識能力評價做好幾個結合

(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A:診斷性評價,指開學初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運用多種形式對學生上一學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全面瞭解,進行情況分析,指出主要成績和不足,把分析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知識能力掌握的.現狀,並對自己制定小目標,師生共同的增設學習質量而努力。

B形成性評價是指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計劃、方案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狀況的評價,其目的就是及時反饋信息,以便及時強化、調節、矯正,使計劃和方案不斷得到完善達到預期目標。

C總結性是指教學活動進行到一定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分析。檢查教學工作達到預期目標的程度,並對評價對象做出鑑定性評價,以確定學生成績和發展水平。

2、一般評價和重點評價相結合

(1)教師安排:學科評價工作要有一定順序,要依據學生的年級特點由淺入深,由粗到細,由表到裏,從能夠接受到樂於接受,到主動參評。

(2)學科評價的一般性要求做到一般的處理,充分發揮學生自評的優勢,對於重點的評價要做到重點帶一般的作用,重點評價的內容是隨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及學校教學重點的轉移而變化。

(3)對於學科重點評價的內容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目標明確,操作內容具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樹立實現目標的信心,明確努力方向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3、學生評價和廣大教師參與相結合

實施學生知識能力評價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是組織者和實施者,每位教師都擔負着全面育人的任務。共同完成對學生知識能力評價的任務。

(1)廣大任課教師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性評價,在全面瞭解情況的同時,抓好“兩頭”的學生,並以“點”來推動“面”的工作。

(2)在學科評價中廣大教師要注意收集信息,積累資料,使學科評價更有實效性。

(3)形成評價網絡,調整評價方案,對重點評價項目和一般評價項目的確定,集中評價的時間、頻率、隨機調整評價方案。

(4)各任課教師可適當調整教師的記分辦法,使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學習方法結合起來。

4、知識能力評價和考試內容方法改革相結合。

對學生知識技能方面的評價,從學習習慣,平時學習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相互關係中反映學生知識能力的全貌。從而做出客觀的切合實際的判斷,真正促進學生髮展與進步。

考試改革中需注意的問題

(1)在內容上:既要考察知識,又要考查多種能力,對學生既要考查在考卷上能夠反映出來的質量,也要考查試卷上難以考查的質量(如:朗讀、演講、動手操作、創作等多種能力)。

(2)在方法上:既要重視期末成績,又要重視平時學習成績,改變一張試卷定學生優劣的現象。

(3)與教學改革同步:在學習活動中,既要重視智力因素的發展,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將學習習慣,上課聽講,發言等學習習慣的表現納入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之中,真正地做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xzvp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