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精選23篇)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精選23篇)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

教學目標:學習滾動玩具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能力。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精選23篇)

教學重、難點:

1、滾動玩具的製作方法。

2、設計動物的形狀。

教具學具:卡紙、彩筆、剪刀、膠水、沙子,瓶子或罐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出示範作進行滾動遊戲,激發學生興趣。

(2)説一説這些玩具是怎樣製成的。(讓學生自學書上的製作示意圖)

2、發展階段:

學生製作滾動玩具

(1)設計一隻熊貓形象,並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畫法。

(2)把熊貓的形象剪下。

(3)把熊貓的形象貼在圓柱上。(腿部貼住,頭部豎起)

(4)往盒子裏灌進一些沙子,滾動時可以聽到"沙沙"的響聲。(注意沙子不要灌滿,否則聽不到響聲。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啟發學生製作其它滾動玩具

1、回顧滾動玩具的製作方法。

2、學生設計其它形象(人物或動物)製作滾動玩具。

四、作業評析。評析標準:滾動玩具的製作方法正確,形象設計生動。

五、收拾與整理

六、課後拓展:回家後進一步提高“會滾動玩具”的設計創意。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

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遊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並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小紙人的製作方法。

2、如何製作會動的小紙人。

教具學具:彩色紙,筆,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導入新課:老師出示小紙人範作:嗨,同學們好,我叫小丁咚,讓我給你們表演一個小節目吧。

(2)問學生:你們喜歡小紙人嗎?想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板書課題。

2、發展階段:

(1)每個小組討論並認領一個小故事(允許學生自編故事),每個學生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思考並交流:你自己喜歡的角色的頭部有什麼特徵?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先請學生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請學生們觀察:小紙人是由哪幾部分拼接而成的,它為什麼會動?

(4)出示製作步驟圖。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先做身體部分,完成後再拼裝上頭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製作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動作較快的學生可讓其做兩個角色,或讓其根據自己製作的小紙人編一個故事並設計出故事的場景。

四、作業完成之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作好的小紙人來表演故事的某個情節。

五、收拾與整理。

六、課後拓展:為語文課、思想品德課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製作角色,並進行表演。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採用畫、撕剪、拼貼等多種手法進行造型活動。

2.引導學生認識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馬路、汽車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過想象大膽表現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在表現馬路的繁忙的景象的手法

2.馬路上的一些常見物體的形狀以及馬路上的一些標誌所表示的意思

課具:教師準備有關各種道路和各種汽車的圖片等,以及示範的各種繪畫工具。

學生準備鉛筆、彩色水筆、油畫棒等各種用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道路,汽車的造型特徵,激發學生的表現興趣和慾望。啟發學生談談他們所處的城市的交通繁忙的情景。

二、發展階段

1.學生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和想象,試説説馬路的形狀、以及馬路上有什麼?

2.小結:馬路的形狀有S形、T字形、十字形……

a.S形的馬路一般來説是用在鄉間小道上或者山上的。馬路的兩旁是一些樹、稻草。T字形可以説這是一個三岔路口、分道的。盧的兩旁一般有些農田、樹木……

b.十字形的馬路可以説是最繁忙的路口了,人流量、車流量都是相當大的。兩旁邊有些高樓大廈、住宅樓、學校、超市……一般馬路上有人行道、自行車道、汽車道、花壇。在十字路口還有警察叔叔、紅綠燈、斑馬線……斑馬線的作用就是過馬路的人行走。我們過馬路是要注意: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在一些比較大的城市、由於交通過於忙,就將人過馬路的斑馬線放到地下去了,成了地下通道。

3.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並説説自己想象以後的的馬路是什麼樣子、你想有什麼樣的馬路?

4.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材料,表現出自己對道路、汽車等景物的感受。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甚至可以畫現實中沒有的情景。

5.講解作畫步驟:

(1)畫輪廓:

(2)塗色

(3)勾線、塗背景

三、佈置作業

作業:通過想象大膽表現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要求:(1)學生將作業紙畫滿了達到色彩的變化效果與協調

(2)學生們設計自己的獨特造型的汽車、馬路等。

四、學生繪畫製作,老師指導。

五、學生自評、互評。

六、課後拓展

讓學生通過想像自己設計未來的道路和汽車。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4

教學內容:

本課學習旨在通過對以往家人之間有趣、有益活動的回憶,引發對來自家人關懷的領悟和體會、對骨肉親情的認識和思考。此外,還將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動場景的描繪等藝術創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親情的意義所在。

學生情況:

在蘇少版美術教材中,學生在中年級段曾經接觸過《親暱》一課,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過初步瞭解,也嘗試過具體的人物形象的表現。本課在以往的基礎上將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集中在家庭成員的細節中,使藝術表現的內容集中於一點,以此更深刻、更透徹地予以彰顯。

教學方式、手段: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將視點聚焦於生活中的家人,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

2.引導學生學會感悟。在家庭以及社會生活的經歷中,體會到“温暖”“關愛”“親密”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3.引導學生學會探究。設置問題情境,在遊戲中學習,在對話中感受,在活動中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探究、積極嘗試,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4.引導學生學會審美。激發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想,使其形成獨立的見解並創造性地予以呈現和表達。

教師準備:記號筆、彩色筆、畫紙、PPT課件等,教室四周張貼相關作品,營造氛圍。

學生準備: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經歷的故事,彩色水筆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回憶、觀察,進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現方法,用線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歡的繪畫表現方式呈現家人的具體形象,再現與家人親密無間的生活場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記憶中經歷過的家庭趣事的回憶和交流,搜尋家人言行及有趣場景的動人一幕,定格並藝術地重組這一瞬間情境。注意表現個體之間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態的對比與呼應關係,以相應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和體會到家人温暖包容的親情,表現家庭和睦歡樂的場景。學會感恩,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充分感受、體驗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徵進行刻畫,表現家庭成員的親密、和諧和幸福。

教學難點:

1.用線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現家庭成員,注重人物的體態、神態的刻畫。

2.通過大小、高矮、疏密等對比,塑造出豐富、有趣、和諧的家庭人員羣像。

3.描繪恰當的背景,增強畫面的情境感、現場感。

教學設計

一、感知與體驗

1.相識的朋友——繪本欣賞

(1)同學們!看,這是誰?(PPT逐頁播放,學生觀看欣賞)

(2)我們崇拜無所不能的爸爸媽媽,他們和我們朝夕相處,就像是老朋友一樣。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位新相識的朋友,他就是英國畫家安東尼?布朗。(PPT簡介《我爸爸》《我媽媽》的繪本作者)

(3)正如安東尼?布朗在圖畫書上描繪的那樣,這些“相識的朋友”其實就是每天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熟悉的家人”。

2.親密的家人——家人印象

(1)回憶。四人一小組,圍繞“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嗎?”“他(她)的職業、性格、特長是怎樣的?”“你們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2)交流。將自己和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曬一曬,講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分享快樂和幸福。

(3)再現。欣賞一組家人活動的圖片,重温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4)歸納。看了這些家人在一起的畫面,你覺得用什麼樣的詞語能夠地表達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和諧美滿?親切温暖?快樂幸福?還是……

3.相連的心手——遊戲活動

(1)指上親情

老師也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心手相連!你看,家人之間多像我們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

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個手指是爺爺或奶奶?哪個手指又是爸爸或媽媽?

説一説,為什麼你會這樣選?理由是什麼?

(2)指畫遊戲

選擇合適的手指進行家人形象的塗畫活動。

展示自己的指畫家人形象,介紹人物特點以及自己的塗畫思路。

4.瞧這一家子——課題出示

這節課,我們學習《瞧這一家子》,共同回憶和家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分享快樂和幸福。(板書課題)

5.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

(1)思考歸納

剛剛在練習時,我們都針對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徵進行了手指的選擇性塗畫,那麼在手指上作畫時,你是怎樣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態特徵來表現家人的外形特徵的?又是如何通過具體描畫細節來凸顯各種人物的身份的?

同學説一説,議一議。

(2)概括總結

其實,想要通過家庭成員的外在形象來表現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幾點:

年齡——分析和比較各種年齡段人物的顯著特徵。

體態——通過人物的身材和動作表現其體態的特點。

表情——透過五官的特別變化,反映即時發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3)創作嘗試

試畫,勾勒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現人物的年齡、表情、體態。

簡評,幾位同學介紹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藝術表現手法。

6.可愛的親人——畫面構思

(1)觀察與歸納

從同學刻畫的人物表情、體態中我們不難看出,和家人在一起總是快樂的。那麼,當所有的家人、眾多的快樂積聚在一起的時候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讓我們再來重温前面我們曾經看過的幾個畫面。這些家庭雖然來自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但在畫面形式上卻有着極大的相似處和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這些家人在一起時,彷彿心有靈犀一般,自然又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橫向,還有豎向。

就像我們的手一樣,幾根手指可以一字排開,指尖也可以聚攏合一。讓我們再來欣賞這樣幾幅温馨的畫面。

(2)解讀與演示

示圖:教師請同學上台做小助手點擊鼠標,播放PPT圖片;全班同學邊欣賞,邊觀看教師在黑板上利用圓形教具逐一拼擺出不同的構圖圖示。

解圖:對畫面中的人物構圖現象進行歸納。

完圖:教師演示,完成畫面中家人的初步描繪。

(3)總結與説明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家人還會通過對視的眼神、依偎的肢體、相攜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將彼此排列和勾連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細節,換一個角度看家人,顯得更親密、更温馨。

7.搞笑一家人——經典品讀

(1)大師作品。有許多大畫家感動於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創作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塑造了讓人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如: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父與子》、國產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的形象等等。

(2)同伴作品。我們的同齡人也感動於父母的關愛,體會到親情的珍貴,用畫筆記錄了快樂時光。

8.我的一家子——創作設想

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現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場景呢?同學相互説一説、議一議,通過彼此交流、互相啟發,產生新的創作靈感。

二、創作與表現

1.教師給出創作建議

(1)以2-3位家庭成員為主要表現對象,注意刻畫人物的年齡、體態和表情;

(2)添畫適當背景,表現家人在一起時有趣、有益的場景,凸顯“我愛我家”的主題;

(3)工具和材料不限,單色與彩色均可。

2.學生展開創作練習

(1)學生根據“創作建議”展開作業練習,想象實踐,開始本課創作。

(2)教師巡視,針對學生的不同創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3)學生對作業進行修改和完善,將完成好的作業張貼至事先製作好的“我愛我家”相冊中。

三、反思與評價

1.作業的賞析

教師翻閲同學當場完成好的“相冊”,師生共同欣賞“相冊”中的“照片”,原創小作者介紹自己創作時所要表達的思想,其餘同學也可以説説自己看畫後的感想。

2.認知的延伸

(1)同學們,有家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從古代漢字“家”的結構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用於祭祀的豬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

(2)除了人類社會,動物們也有着它們的情感世界。讓我們來看一組別樣的温馨畫面:

枝頭上,小鳥嗷嗷待哺;

水中央,小熊一一過河;

曠野中,小象緩緩散步;

還有……

3.創作的拓展

同學們,不管是人類也好,動物也罷,生命的成長始終伴隨着家人的照顧、親情的呵護,這種美麗讓許多人為之感動,也讓許多人用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定格每一個美麗瞬間:有雕塑、陶藝和紙藝,還有布藝、指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更深地體會親情,對你愛的家人要學會感恩。

作業要求

本課設計了兩次主要練習環節,難度上呈梯度遞進:

練習一:在指上作畫,以遊戲的方式解決人物個體形象塑造。

畫一畫,試一試——簡單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現人物的年齡、表情、體態。

練習二:在紙上作畫,以探究的方式解決人物羣體構圖問題。

1.以兩到三位家庭成員為主要表現對象,注意刻畫人物的年齡、體態和表情;

2.添畫適當的背景,表現家人在一起時有趣、有益的場景,凸顯“我愛我家”的主題;

3.繪畫工具、材料不限,單色、彩色均可。

教與學的評價

在美術學習中對於兒童認識自我、瞭解他人、親近經典、習得技能等方面,評價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評價可以幫助兒童樹立信心、體驗成功、促進發展。課堂上,美術學習的評價分多層面、多角度地評價,多主體、多對象地評價,多目的、多手段地評價。本課將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評價導引學習的深入,通過評價產生創作的共識。

從《我爸爸》《我媽媽》的欣賞開始,就將評價與導入糅合在一起,使學生在閲讀繪本的過程中,對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產生內在的隱形評價。其後的學習中,依次又對交流活動、遊戲(創作)活動、歸納活動、嘗試(創作)活動做了相應的評價——有的針對欣賞的作品,有的針對討論的認知;有的針對個人的創作,有的針對同伴的學習……正因為有了不同環節的相應評價,學生得以以此為鑑,生髮更多、更好的創作。

本課在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評價時,注重雙方的互動評價和關聯評價,即“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個體自評”,甚至還包含着對作品、對活動的評價。這樣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貫穿全程、深入細節,對學習的持續性發展起着良好的推進作用,使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習得的更多,與此同時體驗家人親情,感受家庭温暖,享受生活樂趣。

反思和總結

每個人都有親密的家人:父母與子女、祖輩與孫兒,還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間有着濃濃的親情。親情是我們永遠不能割捨的情感,中華民族崇尚親情,血脈相連,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圍繞相關的文化性學習和技能型訓練,本課力圖做到:

1.內容的不斷生成

本課選取教材來自生活,學生對家庭生活十分熟悉,與家人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無數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美滿,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孩子們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因此,孩子與父母之間依賴而依戀,親近而親密。鑑於此,本課的學習既忠實於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科學而有意義地調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打開思路。如將學習過程整合為“相識的朋友”“親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愛的你們”四個板塊的教學,在深化了親情主題的同時,分別接入“導入”“新授”“創作”“總結”的常態教學。其間還加入了“相連的心手——遊戲活動”“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愛的親人——畫面構思”“搞笑一家人——經典品讀”“我的一家子——創作設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題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對生活中的家人、藝術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體的認識。

2.練習的持續遞進

學生已升入六年級,經過多年的國小美術課堂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簡單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對線描、色彩等表現形式均有過嘗試。因此,本課練習的重點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畫,而旨在通過具體、生動、豐滿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現親情。為此設計了兩次主要練習環節,難度上呈梯度遞進:

練習一:在指上作畫,以遊戲的方式解決人物個體形象塑造。這一環節的目的重在複習,通過兒童感興趣的遊戲活動,在手指上刻畫家人的形象,讓學生享受創作帶來的樂趣,重拾人物創作的技法和已有經驗。

練習二:在紙上作畫,以探究的方式解決人物羣體構圖問題。這一環節的目的重在通過大量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發現親密家人在一起時的共同之處,為畫面構圖提供幫助,在此基礎上,學生將此構圖模式加以變化,創作出自己回憶或是想象中的歡聚場景。

不同教學策略設計

1.本課還可選擇以動物形象為創作主體,表現動物世界有趣的“家庭生活”現象,如兒童熟悉的“母狼育嬰”“烏鴉反哺”“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等故事。

2.本課主題還可通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予以展現,如剪紙、實物粘貼、泥塑等綜合材料製作。

3.本課可嘗試“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以欣賞為主,適當切入少量技能練習。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組織學生欣賞藝術大師作品,要求學生會解讀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以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指導學生模仿大師們的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形象來塑形象。

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想象力是否有新意,並大膽真實的表現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開動腦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創意。

3.是否在畫面上能採用誇張手法,表現新穎的特徵。

教學參考資料

米羅、克利畫集欣賞。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提示

國小生美術教育中非具象繪畫的欣賞能力培養研究。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欣賞所需要的大師的作品。實物投影儀

(2)師生共同準備大小不同,色彩各異的塑料袋、繩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組織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欣賞大師的作品,通過對大師作品產生背景以及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紹交流,激發學生對新穎的表現形式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大師們所用的各種材料所表現的物體形象,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想。

活動二:

要求學生通過邊思考邊模仿,根據學生的想像,表現出各種富有個性的畫面來。

可以運用塑料袋、圖釘繩子、彩色鈣塑板等等材料表現物體形象特徵,還可以表現這些物體過程中運用變形、誇張等手法,表現出各種形象新穎有趣的特點。當學生完成作業後,要求學生邊欣賞邊評議:誰設計的作品有新意,誰的畫富有想像力,誰材料運用富有創造力。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欣賞其他同學的富有新意的構思,和有個性的表現形式。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廢料收拾起來,把多餘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內,以備再次使用。

第二節

活動一:

針對學校剛剛開始建設“藝術長廊”,將設立一個“我和大師一起畫”學生作業展欄目的情況,鼓勵學生運用大師的繪畫元素自由的大膽創作。

活動二:

引導學生説一説自己所喜愛的和熟悉的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欣賞同齡人模仿大師的表現方法和形式創作的繪畫作品,通過討論與交流理解什麼樣的模仿是成功的、具有再生力的。

活動三:

指導學生模仿大師們的表現方法以及形式,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形象來塑形象。

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

鼓勵學生積極嘗試,用各種材料,即變形、誇張等表現形式,像大師們一樣用非具象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豐富多彩的想象。

活動四:

“我和大師一起畫”小小畫展。將同學們自己創作的大師級作品在展板上進行佈置,並評選出作品佈置到藝術長廊上。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6

《花花衣》:

【設計意圖】

本課是人教版美術第三冊第六課的學習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由於本課是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如果再教學生對瓶子進行包裝,既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新意。所以我從增強廢舊物品的實用性入手,引導學生開發廢舊物品的用途,並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裝飾,使這些廢舊物品既美觀又實用。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並用包裝、彩紙剪貼等方法進行裝飾,使其成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實用性的裝飾品。

2、設計、製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媒材及方法。

3、體驗製作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

4、培養學生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掌握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

難點:能根據用途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具準備】

師:課件、範例、彩色紙、皺紋紙條、剪刀、乳膠等。

生:廢舊物品、剪刀、乳膠、彩色紙、鈕釦、毛線、綵帶等等可以用於裝飾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導入階段

⑴感受歷史

現代人很重視對物品的裝飾,美的物品能讓人賞心悦目,心情愉悦。(課件1)。不過裝飾、美化物品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你們看:這是陝西省半坡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要把物品裝飾得美美的。這種美化的物品還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瓷盤、瓷瓶、傢俱上的花紋(課件2-5)。

⑵環保意識

隨着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製造了越來越多的垃圾,給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如果我們能把原本要丟棄的物品進行改造、再利用,不就能為保護環境盡點力嗎?這些東西就是用不起眼的冰棒棍、螺絲、易拉罐等創造出來的。(課件6-7)

⑶導入課題

這些由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是不是非常有創意,上學期咱們也學習了變廢為寶的方法,用包裝的方式把瓶子進行裝飾,你們看小朋友們都把瓶子裝飾得可美了。今天老師再教同學們用幾種簡單的學過的方法來為廢舊物品穿上漂亮的花衣裳,讓它成為即能裝飾生活又實用的寶貝。(課件8-10)

2、發展階段

⑴老師這裏有個空的礦泉水瓶,想把它利用起來裝點東西。於是我把它剪開了,當成一個筆筒。你們説這筆筒好看嗎?老師把它裝飾一下,你們瞧!

老師運用彩紙剪貼的方法,剪出各種點、線、面來裝飾這瓶子。(簡單講解)(課件11-12)

⑵老師要把這鞋盒子做成收納盒,裝美術工具,可外觀一點兒都不好看,裝飾以後,也就成了個藝術品。

示範如何包盒子,怎樣用點、線、面,甚至是畫畫的方法裝飾。(準備:盒子裝飾成品—半成品—未裝飾三種盒子進行較詳講解)(課件13-14)

⑶老師給大家一些時間思考一下,你要對廢舊物品進行怎樣的`改造?你想怎樣裝飾它?(課件15)

生回答,師對好的創意給予表揚。

3、本課練習:(課件16)

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並穿上花花衣,使它成為既美觀又實用的物品。

要求:大膽想象、製作;構圖飽滿,顏色搭配合理。做工要細緻。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展示

評價:發揮了廢舊物品的什麼用途?是否美觀?是否精緻?

6、拓展(課件17-19)

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皺紋紙條。(課件:紙條製作方法)

師根據課件,介紹製作方法,並簡單示範。展示成品。同學們可以課後會去嘗試製作,有完成作品的可以排成照片發送到老師的郵箱。

改造和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還有很多,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樹立起美化生活和環保的意識,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拼剪紙的方法剪出鑰匙若干,並用剪好的鑰匙拼貼在紙上並進行添畫。

2、體驗設計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鑰匙的對摺剪法,如何來設計、粘貼。

2、把各種各樣的鑰匙組成一份裝飾畫。

教具學具:各種各樣的鑰匙,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以談話的形式)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份禮物,你們看:(各種各樣的鑰匙)

二、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感受各種各樣不同鑰匙的藝術美。引起學生對設計的興趣。

2、討論交流設計與製作方法。

師:我這裏一把鎖缺了一把鑰匙,老師請你們幫忙,來製造一把鑰匙開這把鎖,你們願意幫老師這個忙嗎?

3、四人小組討論要運用什麼樣方法來製造鑰匙。

4、老師小結:

對有道理的方法都給予肯定,引導學生説出把紙對摺的方法來剪出各種鑰匙的圖。

5、四人小組商量討論我要設計什麼鑰匙(每個人設計要不同)再把鑰匙組合成一份裝飾畫

三、學生動手剪製作鑰匙

老師鼓勵學生髮揮自己想像,設計出與他人不一樣的鑰匙。老師巡視並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

四、交流欣賞。

1、全班互相欣賞每組的作品。

2、請學生來説説你最欣賞哪一組的作品,為什麼?

五、板書設計

對摺剪紙

六、教學反思:通過對拼剪紙的方法剪出鑰匙若干,並用剪好的鑰匙拼貼在紙上並進行添畫。體驗設計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鑰匙的對摺剪法,如何來設計、粘貼。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Windows畫圖程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採用Windows畫圖程序進行復制、粘貼,組成一幅漂亮的圖案。

3、引導學生通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採用Windows畫圖程序創作一幅漂亮的圖案(花草樹木)。

教學難點:

創作方法的瞭解和掌握(畫圖程序界面上各種工具的使用)。

教具準備: 電腦演示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件設施。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組織教學,確保每台電腦能夠正常運行。

2、複習學過的圖畫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課的圖案知識、設計、排列、重複等造型知識內容。

3、作品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思考: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是運用了菜單欄中的哪項功能製作出來的?

二、發展階段

1、教師示範:

以清晰的演示覆習圖畫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當場示範電腦繪畫中圖案繪製、複製、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等創作方法。

2、師生共同完成一些電腦繪畫方法的操作。

3、學生進一步熟悉軟件中的各種工具。

4、學生創作。

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電子畫筆和顏色,通過想象與構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設計並畫出老師要求或自己想創作的形象。並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復制、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的操作,製作出具有一定內容的圖案。

作業要求: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製。

5、學生作業品評

學生完成作業後,在屏幕上互相評價、欣賞,並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整理桌面、地面。

四、課後拓展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9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瞭解有關春節的文化、歷史,欣賞不同地區的不同習俗,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美好生活的情趣。

應會:嘗試着採用多種材料和工具來製作春節的小禮物,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將記憶中春節的美好場景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畫面要體現出春節喜慶的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使學生簡單地瞭解有關春節的歷史、文化、習俗,瞭解民族傳統文化。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有關春節的歷史、文化、習俗,加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讚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各種小禮物,來表達自己節日愉快的心情和對他人的美好祝願。

難點:繪畫要表現出歡樂的場面,畫出生動、有趣的畫面。工藝製作時各種材料的選擇、設計、製作。

學習材料:有關春節的錄像、圖片。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給大家講講關於春節的知識。

3.新授課

(1)提出問題:

①你認為春節最令你難忘的、有趣的場面有哪些?

②你準備怎樣去表現它才能表達出節日美好、歡樂、喜慶的場面?

(2)請個別學生示範。其他學生看書、欣賞其他學生的美術作業。

(3)學生對示範作業進行評價。

(4)投影:補充介紹在構圖和內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4.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1)可採用多種繪畫形式。(2)可以組為單位畫一幅長卷。

5.小結

組織交流。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開學第一課)新學期伊始,師生共討論教室佈置。並發動學生準備佈置材料(江蘇版美術教案)

2、仔細翻閲新教材,師生共同找出新舊教材的異同處。

3、針對每節不同的內容,找出所需材料並做記錄。為整個一學期學習作準備。

教學重點:記錄每節課所需材料,為一學期開學第一課學習作準備。

教學難點:讓學生找出不同課所需的多種不同材料。

課前準備:美術教材、鉛筆、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二、第一部分:(自我介紹)同學們,進入美術教室有一種裝修一新的感覺,但你覺得美術教室還缺少點什麼嗎?就這個小問題展開討論。

(以幾個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討論

1、如何進一步整體地美化我們的美術教室?

2、針對一扇窗、一扇門、一堵牆或整個教室進行裝飾。

3、完成具體作品的討論。(佈置工作:兩週內,以組的形式,自由佈置好美術教室。即時評獎)

第二部分:新的書,你有什麼新的感覺?

小結:書的外形大了、書中的內容多了、圖片美了、有趣味了、準備的材料面廣了……希望大家一同把美術課上的更好!

三、作業佈置:

1、以第一課“印象深刻的事件”為例:書中圖片上應用了那些工具?

(水彩筆、彩色鉛筆、蠟筆、油畫棒、水彩、水粉顏料、國畫工具、油性筆、夢幻筆……)

列出第一課到最後一課所應用的工具。(要求仔細翻閲每一頁,特別是可擴展工具或聯想到其他工具。)

3、作業在“成績一覽表”一頁完成。

四、巡迴指導:

1、全面觀察學生作業。

2、及時發現學生對每一課工具的認識不足,並引導細心觀察。

五、總結: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節課所帶工具。(工具可以以組為單位帶好,也可自己帶好工具。)

課上學生自主性發揮較好,討論時學生能積極參與。但作業中部分學生對一些課的工具使用認識還不夠,有待於教師進一步引導(課中時間不夠也是一個因素)。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1

知識和技能: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

過程和方法:

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學習面具的特點,感受面具帶給我們的美感,培養學生髮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比較的習慣,以及對面具藝術的興趣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風格的面具欣賞,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油水分離表現面具的畫法。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術,想看嗎?

師:瞧,這是一張白紙,看,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看到了什麼?

生:哇!好神奇啊!一個白色面具出現了。

師:想知道這個魔術的原理嗎?

生:想

師:其實這個魔術非常簡單,那張紙並不是一張普通白紙,我先是用白色油畫棒把面具畫在白紙上,這點很難發現。然後用深色水粉塗在紙上,塗過油畫棒的地方塗不上顏色。這種畫法叫油水分離畫法。(油水分離畫法是利用油性顏料和水性顏料不相溶的特點作畫的。)

這節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面具一課。(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師:根據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麼是面具嗎?

生:戴在臉上的裝飾。生:掛在臉上嚇人的臉譜。

師:那麼什麼是面具,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

2、瞭解面具的來歷。(出示圖片)

師:面具歷史久遠,它來源於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們在祭祀和節日活動中戴着它表演,以表達驅鬼迎神的願望。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圖片)

3、師:我國是最早出現面具並使用面具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儺戲面具和藏戲面具。(出示圖片並講解)

4、師:咱們來欣賞一下外國的面具(出示圖片)

5、師:由於地域和風土人情的差異,古今中外面具的風格迥異,爭奇鬥豔。這充分體現出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出示圖片)

6、(出示圖片)

師:與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麼特點?

生:樣子嚇人。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師:現在我們來觀察藏戲面具、斯里蘭卡面具給你什麼感覺?

面部表情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在造型上有什麼不同?

(師:一個是…,師:一個是…師:…)

師:五官使用了什麼創作手法?(生:變形和誇張)

師:怎麼變形和誇張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兇,眼珠子發紅,快要瞪出來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頭很長,恨不得把人給吃了,很恐怖

師:如果讓你來當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面具,你將會如何設計使面具更加猙獰可怕呢?應怎樣運用好誇張和變形?

三、教師示範油水分離畫面具的方法:

1、用油畫棒單線起稿。(用油畫棒先畫臉型,然後拿油畫棒在臉型上用單線畫出誇張變形的五官,最後加一些裝飾花紋、圖案。)

2、在單線稿的基礎上,用油畫棒塗色。(塗色要厚)

問:同學們仔細觀察第二幅圖和第一幅圖有哪些不同?(大家觀察的真仔細,還有一個地方大家沒有看出來,牙齒也用白色的油畫棒塗實了。)

3、用水粉把畫面塗滿,即可出現油水分離現象。

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

四、佈置作業

現在我們展開豐富想象力運用變形和誇張手法,設計一副自己喜歡的特點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項:

1、顏色鮮豔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對比。

2、油畫棒塗色要厚。

大家可以參考屏幕上的圖片進行創作。試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塗上底色會是什麼樣子的。

五、評價作業。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油水分離畫法畫面具,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信在下節課的手工製作面具中同學們會有更大的收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造型設計的知識,培養泥塑造型能力。

2、發揮想象力,用泥做一個有人臉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學生德望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有人臉的器物。

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設計一個有特點的人臉器物。

課前準備

橡皮泥(紙黏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見過特別漂亮或特別奇怪的杯子嗎?有人臉的器物介紹給大家聽聽。學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師書上有兩種特別的器物,一起來看一看。打開書本,欣賞“大禾人面銅方

鼎”(商)和新石器時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提問:“這兩種古代器物有什麼特別之處?”“大禾人面銅方鼎”以人臉為裝飾

圖案;“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整體以人為造型。)

2、這樣的設計給你什麼感覺?

學生回答(略)

3、古代人為什麼要在設計中將人臉運用進去吧?學生回答有人臉的器物(略)

4、“同桌相互觀察彼此的臉。”

“你看到同學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笑)教師用簡筆畫畫笑的表情。

“你還會表演其他表情嗎?”

學生表演,教師畫

5、“原來人臉這麼有意思,我們也來設計一個有人臉的杯子或罐吧!”

6、欣賞範作。

“幾件範作有什麼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製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臉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臉器物?”

學生回答(略)

三、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四、展評:

1、介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

2、教師總結。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3

教學目標: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神奇的天氣現象。瞭解有關“雨的形成”的科普知識,以及“雨與人類”“雨與地球”“雨與生態環境”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繫。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氣氛中掌握用不同長短、粗細、疏密的線條來表現不同的雨的方法,並表達出自己對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學重點:帶領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去感受雨,並用畫面表現出對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學難點:用不同長短、粗細、疏密的線條以及形狀和色彩來表現不同種類的雨的技能方法

教學用具:不同雨聲的音效錄音、《小雨沙沙》歌曲

學習用具:彩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師:(播放雨聲的音效錄音)猜一猜,你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生:下雨的聲音。

三、講授新課

1、下雨的原因

師:有誰知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雨?能給大家講一講嗎?

生:傳説中是因為東海龍王在天上打了一個噴嚏,所以地上就下起了雨;是因為地上的水被太陽蒸發到天上,變成了雲,雲越積越厚,小水珠也越變越重,在天上站不住了落下來,就形成了雨;……

2、雨的用途

師:誰能來説説下雨的作用?

生:可以灌溉莊稼;可以淨化空氣;可以給地球洗澡;雨後有彩虹;有時候也會帶來可怕的洪水;……

3、雨帶來的變化

師:下雨的時候,周圍會有什麼不一樣?人們的衣着會有什麼變化?街道上有什麼不一樣?小動物、昆蟲們在幹什麼?雨天的色彩是怎樣的?……?

生:人們會穿雨衣、穿雨鞋、打雨傘;街道上到處都是水;小動物們都躲在自己的窩裏不出來;下雨天光線比較暗,室內要開燈;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

4、雨的不同種類

師: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氣,時而温柔、時而暴躁、時而頑皮、時而陰鬱,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氣的雨它們都叫什麼名字?

生:大雨、中雨、小雨、雷陣雨、太陽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

師:用你的聲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聲?

生:沙沙、沙沙——

嘩嘩、嘩嘩——

滴答、滴答——

嘩啦、嘩啦——

5、欣賞《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動作。

6、拿着自己的雨傘到室外去,直接觀察一下下雨的情景。(此環節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刪減,或有意識的選擇下小雨的天氣上此課)

教師引導學生:看,樹葉被雨水洗得多麼乾淨;聽,雨滴的聲音多麼動聽;聞,雨中的空氣多麼清新;觸,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覺多麼冰涼。

7、回教室交流感受。

小組討論,説説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麼?對下雨天你有那些不同的感受?

師:喜歡下雨,為什麼?説出你的理由。不喜歡下雨,又為什麼?説出你的理由。(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討論中去)

小結:(滲透環保觀念)從剛才大家的表現中,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是自然界水資源循環的一種形式,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使大自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8、組內繼續討論.

歸納一下可以用那些細小的形狀和線條來表現不同種類的雨?(學生到黑板上來畫和教師示範)

四、學生作業

你希望畫出下雨時的那種情緒或感受?自選繪畫材料,運用多種方法表現你印象最深的雨中的情景。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4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後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遊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並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

2、請兩位同學上台,再做一次遊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後,在班上説一説。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範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裏,再蘸顏料在調色盤裏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範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裏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遊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範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範:我用辦法,讓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佈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説説觀察到色彩有什麼變化?

四、學生練習: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遊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説一説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學生自主欣賞教材的作品,並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2、這些畫和以往的畫有什麼不一樣?(比較抽象)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範圖,用欣賞的方式複習構圖知識:

①要有主題,有情節。

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佈置作業:

1、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

2、比一比,誰的畫添得巧、添得妙。

四、學生練習: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説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5

《我喜歡的鳥》: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同時又融入了“欣賞。評述”及“設計。應用”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鳥種類繁多、顏色豐富、姿態各異,通過對鳥的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可以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畫家藝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在回憶、觀察、分析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難點:如何表現鳥的外形特點。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準備

有關鳥的錄像、課件、圖片等,繪畫工具或紙造型工具。

七、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導入新課

播放鳥的錄像片,提觀察要求:

(1)你認識這些鳥嗎?你認為鳥哪兒美?

(2)鳥有什麼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邊看錄像,邊説出鳥的名稱,邊思考。

討論:

(1)鳥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顏色美;

姿態美……

(2)鳥都有頭、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鶴腿長,鸚鵡……

3、探究式學習活動

組織小組討論:

各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課前蒐集的鳥的圖片,向大家介紹鳥的名稱、習性和外形特點,準備向全班介紹。

各組代表介紹特點突出的鳥。

組織組際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畫家的作品,討論:

(1)這幅畫是誰畫的?

(2)荷花、花瓶、鴿子與“和平鴿”有什麼關係?

(3)鴿子畫得怎樣?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學生的作業。提問:你認為他們畫得怎樣?

討論:

鳥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顏色鮮豔……

課件演示如何畫出鳥的特點。(學生觀察思考)

4、造型訓練活動

佈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

提問: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

5、課後拓展

佈置課後作業:瞭解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鳥對人類有什麼作用。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用紙盒及多種材料製作一棟小屋。

2、能説出小屋裏住着誰,他喜歡做什麼。

3、小組或全班同學將作品擺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莊園、城堡或村落。

教學重、難點:

1、是否敢於想象。

2、是否敢於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

教具學具:剪刀、彩筆、膠、紙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繪畫工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回憶、討論、交流你最喜歡哪個童話故事,喜歡童話故事中的哪個角色,他又住在怎樣的屋子裏?

2、發展階段:

(1)小朋友們,你想成為一名小小的建築師嗎?你想擁有一套漂亮精緻的小房子嗎?就讓我們自己動手來做一做吧!瞧!我們做的房子有多棒:有幾十層的摩天大廈,也有精緻典雅的花園別墅,有古老的歐洲城堡,也有現代的高科技小區,居民公寓等,它們色彩鮮豔、造型豐富、配上各種小巧的環境佈置,真是太有意思啦!

(2)想一想畫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結構。

a、房子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方的、圓的,三角形的?還是不規則的……

b、屋頂是什麼樣的:三角形、圓錐形、平頂、彩條狀的?或者瓦楞形的……

c、門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葉窗還是大玻璃窗……單扇門、雙扇門、或是旋轉門、捲簾門……各是什麼形狀的?安裝在什麼的地方?門窗是不是需要打開?從哪裏打開?

d、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設計陽台、閣樓?房子的裝飾等。

注意點:各部分的比例要協調,設計一組房子時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諧

(3)做一做

a、先做房子的身體,畫好門窗後先剪制門窗,再粘貼身體。

b、根據房子身體的形狀大小來製作屋頂。

c、添加其餘部分或裝飾房屋。

d、選用一張彩紋紙作為底板,將房子貼在上面。

e、有興趣還可以給房子周圍佈置一些小設施,組成一個社區。

三、學生作畫,老師輔導:

佈置作業:製作一棟童話裏的小屋生:自由選擇工具和材料進行製作

四、收拾與整理:作業完成後,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衞生。

五、課後拓展:請學生思考,除了小屋,紙盒還可以做什麼?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7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教學內容是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紙張材料,進行有創意的拼貼與添畫。在這節課中引導學生採用舊畫報、舊報紙、廣告紙等作為材料,巧妙利用紙的肌理或花紋圖案,以小組合作形式創設一幅拼貼畫。通過觀察、比較、思考、想象與討論,學生能夠感知繪畫與拼貼畫的不同效果。

教學目標:

1.通過思考、比較、想象與討論,學生感知繪畫與拼貼畫的不同效果,瞭解拼貼畫的藝術形式美,提高審美趣味。

2.學會拼貼添畫的基本方法,嘗試剪紙、撕紙方法和粘貼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動手能力,在製作中感受創造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利用收集的廢舊掛曆、廣告紙、彩紙等進行拼貼添畫創作。

教學難點:

紙材的巧妙利用,創新的表現內容。

教具準備:

範畫、教學課件、廣告圖片、剪刀、膠水、彩筆、雙面膠、各種輔助材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欣賞大師藝術作品。

欣賞畢加索的拼貼畫《吉他》,分析這幅拼貼畫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

設計意圖:欣賞《吉他》,初步瞭解藝術形式的多樣化,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初步感受拼貼畫的藝術魅力。)

藝術家們用許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舊印刷品及廢棄物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拼貼畫。

2.出示課題:拼貼添畫

二、觀察探究

1.欣賞拼貼畫作品圖片。思考問題:這些拼貼畫分別表現了什麼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優秀作品,初步學習拼貼畫的製作方法。

2.小組活動。

(1)將組員們收集來的舊報紙、廣告圖片放在一起,進行交流與篩選。

(2)集體討論,根據篩選的圖片給畫面選定一個主題或者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對資料的篩選能力。學生討論交流,互相啟發思路,使思路更開闊、畫面構思更精巧。

3.播放課件,啟發學生如何搭配畫面。

(1)課件演示:首先選擇尺寸較大、印刷清晰、色彩鮮明的圖片,擺放在畫面顯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圖片,完善畫面。

(2)小遊戲:課件中提供一些小動物的圖片,請學生動手操作,怎樣擺放才能使畫面更美觀、更協調。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進一步學習如何篩選圖片。通過實踐與比較,複習構圖知識,開闊設計思路,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4.教師演示。

拼貼部分做好之後,還要根據畫面需求,用畫筆添畫,美化畫面。

(1)可添加具體的景物,完成畫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顏色,起到拼貼畫之間的過渡和裝飾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示範,學生更加直觀瞭解各種添畫的方法。

三、學生創作

提出作業要求:

(1)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一張拼貼添畫作品。

欣賞書中學生作品,概括每幅畫的主題。

輔導要點:拼貼圖片選擇恰當,畫面和諧、有表現力。

(2)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教師及時給予學生輔導和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課堂評價

1.學生展示作品。

2.學生互評。

(1)畫面和諧,具有表現力。

(2)有適當的添畫內容。

3.按教師提出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檢測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鍛鍊學生評價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

五、課後延伸

欣賞用廢舊印刷品製成的藝術作品。鼓勵學生多收集生活中的廢舊印刷品,用巧手變廢為寶,讓它們成為美化環境的藝術品。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8

一、活動目的:

通過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二、活動時間:

每星期二、四的課外活動,小組成員必須準時到達美術教室。

三、參加人員:有興趣的學生。

四、參加人數:初期依據學生表現情況在活動過程中逐一選拔,最後定為20左右。

五、活動步驟:

美術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名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喜歡參加。但是它比較容易受到考試或者其他活動的限制和衝擊,教師和學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終,保質保量地堅持到底。要辦好美術興趣小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將美術興趣小組辦的有聲有色。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着手。

(一)、組織健全美術興趣小組

美術興趣小組的成員不應該太多,大約20人左右,所以參加這次興趣小組的人員除了自願以外還是美術方面比較有特長的學生。活動要固定,每週兩次,教師要做到精心計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這樣才能保證興趣小組的深度、廣度和力度。

(二)、具體計劃小組活動內容

1、教育學生要熱愛集體,保護好公物。不亂塗亂畫,保持教室的清潔,乾淨衞生。遵守課堂紀律。有事要舉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適當結合一些手工來提高他們動手製作能力。

2、依據學生特點,培養學生繪畫方向。有了一定繪畫基礎後,再以想象為輔。引導學生如何將自己所想象的用繪畫語言表達出來。充分發揮他們好動,思維跳躍性強,善於模仿的特點。養成對聽到、看到,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的習慣。先定好想象主題,然後用自己的想法用藝術語言--線條、色彩等表達出來。由於決大多數同學基礎不是很紮實,在上課時讓其先臨摩,自己喜歡的作品。而後培養學生記憶畫,想象畫等。開設一些手工遊戲相結合課。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深厚的興趣。

3、做好點評工作。對每位學生每週作的畫進行點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從中使學生對美妙的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初步感知美術與生活的聯繫--美術對生活的描繪、對生活的美化

4、學生作品畫到一定的時候。舉行小組賽。作品進行現摩。5、鼓勵學生配合班主任或宣傳委員。出好班級板報。美化校園環境等。使學習興趣與應用相結合起來。

(三)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

舉辦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可以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作為教師則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學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內展出以起到示範作用。對於一些才華出眾、個性鮮明的同學,提供條件為他們舉辦聯展和個展,努力培養出色的藝術人才。

(四)、舉行美術繪畫比賽

美術比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到一定的時期,可以讓學生舉行國畫、速寫、簡筆畫、素描等比賽,通過訓練比賽,能夠促進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另外,可以適當地舉行中外名畫知識搶答比賽,這樣,更能使學生產生極大的熱情,對美術更加熱愛,從而積極認真的去學習。

開展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應該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膽實踐,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美術興趣小組開展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19

學習目標:

1、瞭解兩種顏色調和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

2、吹畫後,展開想象,並添畫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學重點:

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並認識色彩的變化,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學難點:

學生將顏色調到適合的濃度。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紅、黃、藍三色水彩顏料,吸管等管狀材料一根,毛筆,水罐,鉛畫紙,玻璃球三個,小抹布一塊。

2、教師除需要準備與學生相同的材料外,還需準備幾張範作(每小組一張)。

教學時間:40分鐘流動的顏色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欣賞範作,交流討論:這些作品分別是怎樣畫出來的?使用了幾種顏色?吸管在今天的作業中有什麼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找到本次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使下一階段的學習更有針對性。

2、發展階段: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總結的方法做一次範畫,讓學生明白使顏色流動的條件——調好顏色是關鍵。

學生練習調色(告訴學生在調色時,只能用一種顏色),小組總結怎樣調色,調到什麼程度在紙上吹最合適。

鼓勵學生大膽吹畫,分別調出紅、黃、藍三色,滴落在紙上吹畫。

3、探索階段: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獲小組作品,紅、黃、藍三個好朋友在玩耍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交流觀察到的色彩變化情況,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流動的顏色。

其思妙想做一做,對畫面進行添加,使其構圖、情節更完美,也可根據畫面效果進行裁減。

除了吹畫的方法,你還能想出什麼樣的方法,讓三個好朋友一起玩耍,拿出三個玻璃球,想一想,做一做。

4、收拾與整理:

學生將作業放在通風的窗台或地面晾乾,保持作業整潔。然後,用抹布擦淨桌子,最後將水罐及毛筆洗淨。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20

一、説教材

《神奇的畫圖世界》選自人教版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9課。本課是學習畫圖軟件的第一課,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的基礎,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同時也是形成“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在本書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説學情

該年齡的學生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且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於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應該看到國小生比較好玩、好問、好奇,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對具體的操作較容易接受的特點。他們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應多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制訂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畫圖”窗口的組成,學會“畫圖”軟件的啟動和關閉,掌握正確使用畫圖工具的方法,及能夠運用各種畫圖工具畫出一幅自己喜歡的畫。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能夠熟練運用畫圖軟件進行畫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發揚學生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畫圖工具的正確使用。教學難點為:畫圖工具的綜合運用。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心。使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課,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很濃,特別是對電腦繪畫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三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基於此,我嘗試構建了“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實踐”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情境導學”、“分組討論”、“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操作實踐,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獲取知識。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當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分四部分來完成本次教學:首先是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其次是任務驅動,自主探究,接着是實踐操作,體驗成功,最後是展示評價,分享成功。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21

一、教材分析

學習領域

本課屬於“造型●表示”領域,着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國小階段是一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複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是以原色為基礎。同學對於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論知識,並準確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有一定難度。因此,根據課程規範、教學內容、同學認知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同學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2、讓同學通過了解三原色、三間色在藝術品中的運用,認識其獨特藝術魅力。

3、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將學到的色彩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教學重點

使同學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學難點

引導同學捕獲藝術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的運用,並能把這些色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二、教學方式

本課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對於小同學來講較為枯燥。應當注意“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應圍繞課題,設計遊戲環節並結合多媒體,把理論知識融入其中,使同學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課堂活力和同學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顏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紙、數碼相機等。

四、教學特色

在教學《五彩斑斕》一課時,結合課題,利用遊戲,以這種同學喜聞樂見形式促進教學的開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作業環節,拋棄在紙面繪畫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機記錄下來,做一個“小小攝影師”。然後師生一起評價搭配出的視覺效果。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安寧情緒,檢查同學用具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同學想想看,我們經常看到的顏色有那些?

同學:有紅、黃、藍、綠、紫、黑、白等等。

教師:是啊。色彩就像個魔術師,把我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充溢樂趣。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色彩的知識

板書課題。

3、新授

(1)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粉嗎?誰能説説把兩種不同的顏料混合回怎麼樣?

同學根據自身的認識回答。

教師:那麼我們現在來做個小實驗。請同學們拿出水粉筆,把任意不同的兩種顏色調在一起,然後畫在紙上,看看發生了什麼?

同學:變成了另一種顏色。

教師:但老師知道有三種顏色它們脾氣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而成的,它們叫做原色。

板書原色。

(2)認識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和成的,下面老師請它們出來,聽聽顏色自身是怎麼講的。

播放課件。

教師:看了動畫後,同學們知道是什麼顏色在説話嗎?

同學:紅、黃、藍。

教師:它們説了什麼?

同學: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和成。

得出定義:紅、黃、藍不能被其他顏色調和成,那麼它們就是原色,我們把它們稱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紙貼在課板上。

(3)認識三間色

教師:紅、黃、藍都是好朋友,我們試一試把它們兩兩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調和而成的是什麼顏色。

教師演示:把紅色水和藍色水到在一個杯子裏,搖一搖,讓同學説出顏色。

同學:綠色。貼出綠色紙。

依次演示,貼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義:由三原色中任兩種相調得出的是綠、橙、紫,我們把它們叫做三間色。

(4)通過遊戲鞏固知識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尋寶探險——我們要去尋寶,可是佔據寶物的妖怪給我們弄了一個關卡,同學們看。

展示遊戲。

教師:妖怪説,它在寶物箱上了放了兩個一組的三原色或一個間色,在這組顏色後面是鑰匙孔,同學們必需把這兩個原色調和那種間色或這一個間色由那兩種原色調和而成的正確顏色放在鑰匙孔上,才幹打開寶箱。

同學遊戲。在此過程中鞏固色彩知識。

4、展開

欣賞中國民間藝術品和繪畫大師的作品,從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間色的色彩運用,體會通過不同的配色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和情感體驗。請同學們來談談,喜歡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師引導。

紅色主調——温暖、熱烈、豪放的感覺。

黃色主調——活潑、愉悦的感覺。

藍色主調——清涼、冷靜、穩定的感覺。

三原色與三間色結合——眩彩奪目的感覺。

5、課堂作業

做一位“小小攝影師”。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組成員的服裝,確定作品名稱,搭配色彩主題服飾,並通過數碼相記錄下來。

6、評價

作品完成後,通過數碼相機在電腦中展開。請個小組派代表來講解自身小組的作品設計思路。

(1)什麼樣的主題?

例:春天。跳動的紅。

(2)這樣搭配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例:使人顯得活潑可愛。

教師在同學評價時加入自身的看法,來引導同學。

7、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原色(紅、黃、藍)和三間色(綠、橙、紫),知道了它們的特性。我們的生活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多彩世界,我們要多關注生活,把學到的色彩知識裝點美好的人生。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22

一、活動目的:

通過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瞭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二、活動要求:

1、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並保持室內清潔。

2、每星期三的下午第三節課至五點三十分進行活動,小組成員必須準時到達美術室。

3、美術小組成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不準在美術室大聲喧譁,不準做與美術學習無關的事。

4、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生都應按時完成。

5、愛護美術教室內的設施和用品。

三、活動內容:

1、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美術常識知識,(美術種類、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嘗試幾種兒童繪畫方法)。

2、以繪畫為主,以手工製作為輔,以創作畫為主進行教學。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名人名畫名作提高欣賞水平。

5、進行手工創作教學,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活動步驟:

要辦好美術興趣小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將美術興趣小組辦得有聲有色。所以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着手。

(一)、組織健全美術興趣小組。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大約20名左右。活動固定,通常每週兩次,活動制度化。參加這次興趣小組的人員除了自願以外還應是美術方面比較有特長的學生。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教師要做到精心計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這樣才能保證興趣小組的深度、廣度和力度。

(二)、具體計劃小組活動內容。

美術是一個很廣的課程,設計、繪畫、欣賞等都是學習的內容。學的多不如學的精,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內容,而這次的興趣小組學習的內容主要從刮蠟畫方面着手,以刮蠟畫為主,基礎課程(素描、色彩等)為輔。所以,小組具體的活動內容分為三個:(1)重點輔導學生刮蠟畫方面的學習;2)重視基礎方面的學習,從素描、色彩、速寫等方面入手,從而來解決課堂中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3)、指導學生從事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習慣,以校園中的好人好事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旋律,創作出內容積極向上,催人奮進,有一定的藝術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

舉辦我校興趣小組成員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可以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作為教師則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學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內展出以起到示範作用。對於一些才華出眾、個性鮮明的同學,提供條件為他們舉辦聯展和個展,努力培養出色的藝術人才。

(四)、組織觀摩活動。

我們設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組織學生參觀美展,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感知。參觀展覽前,多介紹背景知識。參觀中,邊看邊講邊記邊畫。使教學與觀摩融為一體,讓同學們得以受益。

(五)、舉行美術繪畫比賽。

美術比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到一定的時期,可以讓學生舉行國畫、速寫、簡筆畫、素描等比賽,通過訓練比賽,能夠促進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通過訓練比賽,大大促進了學生快速、準確、熟練的技能。

開展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應該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膽實踐,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美術興趣小組開展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

五、採取的措施:

(1)美術教師要認真負責,把它看成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使小組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做好組織工作。

在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的基礎上,要挑選各班有一定美術基礎、成績較好的學生參加。要選出有工作能力、成績也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興趣小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骨幹力量。

(3)安排好活動時間和活動地點。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一般情況下每週組織兩次,要堅持課餘活動的原則。

(4)訂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習制度,準時參加美術學習。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期結束時,要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會,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國小美術活動實踐方案 篇2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一個會轉動的簡易玩具。

2、指導學生採用繪製、剪貼等方法對玩具進行簡單的裝飾。

教學重、難點:

1、啟發學生研究、發現玩具會轉的原理。

2、鼓勵學生製作出有創意的會轉的玩具。

教具學具:紙盒、吸管、小瓶蓋等材料及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授新課:

1、導入:

看書中的作品圖片,相互討論:這些玩具為什麼會轉動?

2、新授:

師介紹風車及陀螺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帶來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風車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麼會轉的玩具?

作業要求:請用你喜愛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並製作出一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並用畫、剪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裝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將自己做到的玩具進行實驗,比比誰的玩具轉得久,轉得快,轉得穩。

五、拓展:回家去尋找更多會轉的玩具,請家長一起研究玩具會轉的原因。

六、板書設計

會轉的玩具

教學反思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研。由於像紙風車這樣的玩具大多在幼兒園做過,可以讓學生間相互學習。不會製作的,可以讓學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製作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n0j7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