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物業消毒方案(精選3篇)

物業消毒方案(精選3篇)

物業消毒方案 篇1

物業小區是廣大人民羣眾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場所,是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為進一步落實落細物業小區疫情防控工作,2月6日,區住建局出台《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方案》,要求對各住宅小區實行嚴格管控措施,紮緊小區疫情防控“網絡”。

物業消毒方案(精選3篇)

《方案》分別就區域封閉管理、人員車輛管控、重點信息排查採集、公共部位清潔消殺、垃圾管理、宣傳引導、物業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應急值守等8個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標準進行了細化。

在區域封閉管理方面,各住宅小區只留一個出入口,其他出入口臨時關閉,所有進出人員必須戴口罩、一律測温,發現異常要實施臨時管控。

在人員車輛管控方面,所有進入人員和車輛逐一核查登記,外來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外來人員非必須不得進入,特殊情況必須有人領進並實名登記、檢測體温。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得進入,由業主到大門外自行領取。

在重點信息排查採集方面,每天瞭解掌握小區內出租房和空置房動態,並張貼告示提醒租住人員及時到屬地單位報備。加強對返鄉、返工、返校的外來人員的排查登記,特別是對疫情重點地區人員的信息採集。

在公共部位清潔消毒方面,每天對電梯、門禁系統、單元門廳和門把手、樓梯扶手等重點部位的消毒消殺不少於2次,對樓梯道、地下室、健身設施等部位的.消毒消殺不少於一次,同時做好消毒消殺記錄並公示。

在垃圾管理方面,做到日產日清,為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設置專門垃圾容器,內設塑料袋內襯單獨放置、及時消殺,聯繫相關部門及時清理;在小區出入口設立並標明廢棄口罩專用垃圾容器,內設塑料袋內襯,安排專人進行消毒處理。

在宣傳引導方面,每天早8點到晚8點利用宣傳喇叭在各門崗不間斷進行宣傳勸導,每日不少於3次由物業巡邏人員攜帶移動喇叭進行流動宣傳。在小區內公共部位張貼宣傳標語,利用櫥窗、戧牌、電子屏等進行宣傳,利用微信等方式勸導業主不串門、不集聚、不聚餐、儘量不外出、出門戴口罩、進門要洗手。

在加強自身防護方面,門崗、隔離樓棟保潔人員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其餘人員要佩戴口罩。工作人員如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症狀要及時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進行自我隔離,及時報屬地單位和公安部門。

在應急值守方面,嚴格執行負責人在崗帶班、重要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一旦發生應急事件要第一時間處理。建立疫情防控日報制度,每天上報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和重要信息。

物業消毒方案 篇2

為確保突發公共事件、公共衞生事件、災後醫療救援搶救通暢和災後無大疫,保障全縣人民羣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救災防病預案》《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試行)》等法律法規、預案及規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範圍

城區或鄉鎮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衞生事、洪澇、乾旱、冰凍雨雪災害導致河道水庫漫溢或乾枯、危舊房倒塌、病蟲氾濫、人員傷亡以及災害次生的飲水水源污染、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

二、防控措施

1.加強疾病監測和疫情報告,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實行疫情每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2.重點抓好水源保護和飲水消毒。

3.指導和督促有關部門動員廣大羣眾與單位,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搞好環境衞生,及時清除災後的垃圾、淤泥,指導羣眾對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場所及時作好消毒處理。

4.開展消、殺、滅和除“四害”工作。

5.做好災區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管理工作,防止災後食物中毒發生。

6.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傳手段和傳播媒介,做好羣眾的衞生防病健康教育和動員工作,促進羣眾自覺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護能力。

7.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作用,分片負責,羣防羣治。

8.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疫情監測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傳播。

9.做好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準備,制訂相應預案,充分做好組織領導、隊伍配備、訓練、藥械物資供應,隨時準備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三、處置原則

按統一指揮、科學處置,依法監督、預防為主,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

四、各階段任務目標及工作要求

(一)事件、災害前

1.強化防範意識,做到常備不懈。成立由於局長擔任組長,局班子相關成員擔任副組長,各相關股室長及二級機構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衞生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各專業處置小組:(具體名單和分工見每年的領導小組分工和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局黨委副書記擔任組長,成員由辦公室、醫政股、應急辦、辦公室及相關業務股室長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災害期間應急處置的調度、協調、督導檢查工作。

(2)材料信息組。由縣衞健局分管辦公室的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辦公室、科教股、應急辦及相關業務股室長組成,其職責是:負責收集各醫療單位好人好事信息、對外介紹我局採取措施、工作進展和困難、新聞報道,使社會關注、支持防洪抗旱救災衞生工作。

(3)疾病控制組。由縣衞健局分管疾控方面的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疾控股、縣疾控中心及各鄉鎮防保站有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協調有關單位、部門及時清除災後垃圾、淤泥,負責收集各種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及其他羣體不明原因疾病的信息,並及時處置;負責對汛期突發的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衞生學評價;負責現場流行病學控制、現場快速檢測、採樣;負責飲水水質的採集和檢驗工作,負責監督集中式供水單位、自備水源供水單位、分散式供水單位落實飲水消毒。

(4)醫療救治組。由縣衞健局分管醫政醫管的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醫政醫管股、中醫管理站、婦幼保健股、縣直醫療單位相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指揮災民的現場醫療救援,保證災民救治綠色通道暢通。

(5)執法監督組。由縣衞健局分管法監股、衞計綜合執法的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法監股、縣衞計綜合執法局和各鄉鎮防保組有關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對汛期突發事件的綜合監督執法。

(6)後勤保障組。由縣衞健局分管財務的副局長任組長,成員由局機關辦公室、財務股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資金儲備、調配應急處置所需車輛、協調消毒劑、消毒器械、防護設施、藥品等採購。面對可能的突發公共事件、突發公共衞生事、洪澇、乾旱、冰凍雨雪災害、溺水,充分做好醫療救治、防疫滅病的各項準備工作。各醫療衞生單位應明確各自職能,做好災前急救培訓、衞生宣傳和物質儲備。災前,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信息溝通,密切注意汛期動態,針對洪旱災預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各鄉鎮衞生院要及時掌握轄區傳染病疫情和生活飲用水、農業生產用水的本底資料。縣疾控中心應掌握全縣的人口資料、健康資料、傳染病發病資料、主要地方病分佈資料以及主要動物宿主與媒介的分佈資料情況。

2.做好人員、物質的轉移。各低窪、曾被淹醫療衞生單位要根據預測水位,主動準備、有效應對。要認真排查醫療用房、職工宿舍等建築物,及時發現隱患,切實做好在建工程和水邊及低窪地等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建築物的安全防範。前期重點做好“三轉移”,一是要注意危房、護坡塌方的防護和人員、物質轉移。二是要科學做好科室的設置,劃分各責任區,以便洪災儀器、藥品能有序轉移。三是要充分考慮洪災後引起的交通中斷,早期篩查和動員預產期臨近的高危孕婦等本轄區不具備醫療衞生服務條件的危重病人轉移。對醫療廢物、垃圾也應提前做好處理,防止污染環境。衞生院在災後不能短時恢復衞生服務的要準備好臨時衞生急救服務點。

3.組建應急隊伍,強化人員培訓。各醫療衞生單位要結合實際,組建洪災應急隊伍,配備必要的醫療救治和現場處置設備,強化救災防病技術培訓和演練,熟練醫療急救,全體醫務人員應掌握人工呼吸、體外心臟按摩、外傷現場處置等急救方法。縣級醫院要組建若干支應急救護隊。縣疾控中心、縣衞生計生綜合執法局要組建由相應業務科室人員組成的疾病控制和衞計監督執法隊伍。

4.建立並完善救災防病應急物質儲備。各醫療單位要備好醫療救治藥品、器械等,縣疾控中心要備足消、殺、滅藥品、預防接種疫苗、消殺器械等,各單位汛前要對物質儲備品種、數量進行檢查,對儲備不足和失效的,及時補充和更新。儲備物資倉庫位置應充分考慮洪災水位。在接到洪災預警信息時,應充分做好停電停水準備,如:應急燈、蠟燭、清潔水、汽(柴)油等。

(二)事件、災害中

1.迅速開展急救處置。在洪災衝擊時期以緊急救護為主要目的,根據事件的範圍大小,事件緊急程度,按我局制定的《中方縣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醫療衞生救援應急預案》開展處置。當地醫療機構為所轄災區現場急救的責任單位,應及時組織人員搶救,採取邊急救、邊報“120”和縣衞健局應急辦,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性質、範圍、人員傷病、初步處理、到場的領導等情況。局應急辦為醫療救援協調指揮機構,縣級醫院救援隊和車輛應24小時待命,保持急救綠色通道暢通。

2.做好事件、災害後“三情”報告。各醫療衞生單位應及時報告本單位的受損情況,是否具備醫療服務功能,瞭解轄區內“三情”(災情、傷情和疫情)等信息和救災防病工作的進展情況。按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報告內容分初報、階段報告、總結報告。初報應在災後24小時內網絡報出,內容為國家“大疫情”網救災防病信息中的附表,包括災區受災基本情況、救災防病工作情況和疫情情況;如出現網絡中斷的,按其內容傳真或電話報告。階段報告每天一報,每天9點前按附表網絡直報,內容為災情和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進展和控制情況,並對初次報告的內容進行補充、修正。總結報告應在受災30天左右報出,總結報告內容有災害的發生情況,受災基本情況,衞健系統損失情況,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發生和控制情況,救災防病工作情況及評估,相關衞生資源消耗和需要補充情況、經驗及教訓等。

(三)事件、災害後

1.事件災害後,應立即成立或及時調整工作指揮機構,立即啟動預案,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衞生應急處置工作,督促各醫療衞生單位按預案開展工作,組織檢查預案工作的落實,追究未履行職責單位人員的相關責任。

3.災後的救災處置及各單位職責大範圍的洪水、河道漫溢乾旱發生後易導致霍亂、傷寒、痢疾、肝炎、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瘧疾、鼠疫、乙型腦炎等洪災後多發傳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的抓好預防控制,把各種疫情撲滅在暴發、流行之前,確保災後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的目標。各醫療衞生保健單位職責如下:

(1)各村衞生室特別是負責公共衞生職責鄉村醫生按屬地負責原則,積極主動配合村委會做好災後環境衞生的清理,負責本村的疾病監測和疫情報告,及時掌握全村疫情動態,向衞生院每天進行疫情“日報告”和“零病例報告”,對發現的傳染病觀察病人進行醫療巡查,落實災後的預防接種或藥物預防措施,負責本村環境消殺的技術指導,做好災後的衞生宣傳。

(2)各鄉鎮衞生院

A.做好轄區的醫療急救和巡迴醫療服務,對疑似傳染病患者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在重災區要指派專業人員深入災區基層,主動開展疫情監測工作,尤其要加強對重點人羣如臨時安置點災民的疾病監測。

B.加強衞生應急救災防病信息等各種信息報告。按有關規定指定專人具體開展災後每日的救災防病信息網絡上報;對重點防控的傳染病、食物中毒及主要傳染病的主要症狀(主要指相關傳染病的前驅症狀:發熱及腹瀉)監測實行每日電話報告制度和“零病例報告”制度;對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及重大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2小時內向縣疾控中心和衞健局應急辦報告。如無疫情流行暴發,“日報告”至報告之日起30天后結束。相關人員必須保持24小時信息暢通。

C.積極主動配合鄉鎮政府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和及時清除災後垃圾、淤泥,做好鄉鎮愛衞辦組織的環境消、殺、滅的指導工作。協助疾控中心進行飲水衞生、食品安全等衞生執法,防止水淹污染食品向農村傾銷。

D.做好健康促進。利用廣播、有線電視、標語、宣傳欄、宣傳單等大力宣傳災後防病知識,要把簡單通俗易行的科學防病衞生知識教給羣眾,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衞生意識。

E.對轄區內設置災民臨時安置點的鄉鎮,要重點對臨時安置點災民開展救災防病工作,掌握具體情況,保證供水的衞生安全,指導臨時廁所的安置、消毒,對外環境進行消毒,並每日進行巡迴醫療,瞭解傳染病的發病情況,每日向縣衞健局應急辦報“災民臨時安置點救災防病工作情況統計表”,直至災民安置點撤除。

(3)縣級醫療單位。

做好災後的疫情監測報告、衞生宣傳、災後巡迴醫療,保證災後疾病的治療處置,及時主動發現災後疫情。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醫療救援準備,隨時準備處理各類突發事件。自災情發生後,應安排應急、救治處置值班人員名單及聯絡電話及時交我局應急辦公室。

(4)縣疾控中心

A.收集並統計各鄉鎮衞生院、縣直醫療衞生單位上報的災後疫情日報,對衞健局收集的全縣受災基本情況、救災防病工作情況進行彙總並及時由“大疫情”網上報。

B.對各醫療衞生單位上報的疑似傳染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可能流行、暴發的傳染病針對“三環節”進行控制;傳染病發生達到《中方縣衞健局突發公共衞生應急預案》標準的,按預案進行處置。

C.指導水源保護和飲水消毒。保障飲水衞生是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洪水退後要及時監督、指導對分散式、集中式供水(含二次供水)清理和消毒。災後3周內應重點監督對集中式供水進行超氯消毒,並定期進行水質檢驗。對於分散式飲用水消毒,推行使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對飲水進行消毒,並指定專人負責落實。

D.負責向廣播、電視及相關單位提供通俗、簡便、易行的災後防病的衞生宣傳資料。

E.科學指導因災致死的人、畜屍體的處置,指導設置臨時災民安置點,並做好衞生防病、糞便管理、場所消毒、殺蟲等。

(5)衞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

組織做好災區各項事宜的監督執法工作。

(6)愛衞股

針對災後環境衞生,督促愛衞會成員單位把城區內災後第一代垃圾3天內清運完畢,二代垃圾7天內清運完畢。災後要適時組織開展和督導災區的消、殺、滅工作,做到環境衞生清理與消殺工作同步。應對臨時安置帳篷、集貿市場、垃圾中轉站、公共廁所實施的消殺滅工作和重災區人羣較集中的生活區域內垃圾、糞便污染嚴重的地區開展的藥物噴灑消毒工作進行重點督促。及時協調、督促清理蚊蠅孳生地,根據災後疫情需要組織大面積滅鼠。

五、預案的終止

如無相關傳染病發生,災後30天終止抗洪救災預案,依據縣裏統一通知,轉入常規監測。如有疫情流行暴發,在該傳染病最後一例病人發現並隔離控制後兩個最長潛伏期內無該傳染病再發生,則終止該預案。如災後發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按相應處置預案處理。

六、善後處理

(一)評估與保持。災害處置終止後,各醫療衞生單位要對災後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災害概況、災害衞生處置、醫療救治、所採取措施的效果評價、災害處理過程存在問題和經驗及改進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對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跟蹤,繼續保持或採取必要的措施鞏固處置工作成果,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

(二)獎勵與補償。對參加救災防病應急處理置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或報請縣政府給予表彰;對參與救災防病工作而導致本人和親屬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受到影響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請上級給予相應的補償、補助和撫卹。

(三)責任追究。各醫療衞生機構及其有關人員應認真履行報告職責和及時開展防洪抗旱災害應急處置。對各類災後疫情、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或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及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給予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七、預案管理

各醫療衞生單位要結合單位實際制定本單位衞生應急預案,上交縣衞健局備案,明確單位人員各自職責。

物業消毒方案 篇3

為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校舍安全,減少國有資產損失,維護學校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使災害發生後,對學校受災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於颱風、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雹及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學校校舍倒塌、學校淹沒、道路堵塞等的應急救助反應。

二、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機構

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李延民

副組長:烏東彪

組員:刁維芳等聯防隊員

三、工作職責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學校和廣大師生員工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師生安全和財產損失。

四、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知識,提高學校和教師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小自然災害事故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統一領導下,學校成立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五、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自然災害事故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預防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制定本校的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故預防責任制。彙總和收集學校自然災害事故的信息情況,及時上報。

(3)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知識宣傳,提高師生員工的防護能力和意識。

(4)檢查、督促學校各處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落實情況。

(5)經常性地開展校舍、場地、圍牆、水溝、廁所、電線、煙囱、樹木等建築物的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

(6)在街道、教體局的領導指揮下,迅速做好因自然災害事故而發生的處置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8gox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