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1、 使學生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合羣性。

2、 使學生明白合作與協調是使集體和諧、團結的重要因素,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

活動設計: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不僅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也能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讓學生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國小階段的兒童往往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同學間互不關心、自成幫派、缺乏集體責任感的現象時有發生。而集體是由多個個體所組成的,一個良好集體的形成有賴於其組成人員間的相互配合、合作與努力。為此設計該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感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學習、活動中減少甚至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加強同學間的團結合作,建設一個團結、健康的班集體。

活動重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失敗,同時明白成功來自於大家的協調和合作。

活動準備:

空可樂罐若干個、籃球四個、秒錶一隻、二十四張邊長為45釐米的正方形硬紙板。

活動地點:學校操場

參加對象:四年級4個班學生

活動時間:2課時

一、聽故事,談感想

五個手指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長者聽到五個手指在議論:

大拇指説:我最粗,幹什麼事都離不開我。別的四個手指都沒用。

食指説:大拇指太粗,中指太長,無名指太細,小拇指太短,他們都不行。

中指説:我的個子最高,只要我一個人就能做很多事。

無名指説:真討厭,大家都不給我一個名字,我真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

小拇指説:他們長得那麼長、那麼粗,有什麼用?我是小而靈,我的作用最大。

長者聽了他們的對話,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説:你們都説自己最有用,那麼我就請你們來比一比,看看到底誰的作用大。於是這位長者拿出兩隻碗,其中一隻裏面放了一些小豆子,要求五隻手指分別把這些小豆子拿到另一隻碗裏。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一隻手指能完成這件事。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呢?(五隻手指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任務。)

“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只覺得自己能幹,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吳凡第一個站起來説。

呂子韻手舉得很高,一副急着發言的樣子,我就請她來回答,“我覺得他們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其實,只要大家一起來做的話,我想肯定能完成的。”

“我認為只要五個手指聯合起來,一把一抓就能完成任務了。”善於總結的張夢勤回答道。

這時,平時愛發表獨特見解的郭睿緊鎖眉頭拋出了他的“高見”——“我想,用一隻手指也能完成任務的。”

同學們聽了與眾不同的答案,互相小聲地討論起來。有的反對,有的贊同。

這可是我沒料到的局面。接下去該怎麼辦呢?這時我看到了帶來的道具——裝在碗裏的綠豆。於是,計上心來,“那就請郭睿到這兒來演示給大家看看,只用你的一隻手指把這隻碗裏的綠豆放到另一隻碗裏。” 郭睿充滿自信地走了上來。這時,贊同他的同學異口同聲地喊起了“加油”。

郭睿先用他的食指取綠豆,只見他小心翼翼地盯着一顆綠豆,然後用食指去壓綠豆,想把綠豆粘在食指上,可剛提起來一點,綠豆就又掉回到碗裏去了。反覆了幾次,最終沒能移動一顆綠豆。他的“同黨”拼命喊着“真沒用,讓我來。” 郭睿已沒有了剛上來時的自信了,額頭已滲出了小汗珠。為了幫他解圍,我就讓郭睿用張夢勤剛才説的辦法用五個手指一起抓,結果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綠豆都移到了另一隻碗裏。

看着用五個手指完成任務的郭睿,我請他説一説自己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有什幺不同的感受。

“當用一個手指移綠豆時,非常費勁,而且還沒有成功,而用手抓時,非常輕鬆,一下就完成任務了。”——這就是郭睿的體驗。

接着我又請了幾位同學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移動綠豆,讓他們通過做來體驗兩種方法的不同——只要五個手指聯合起來,一把一抓就能完成任務!這是孩子們聽了故事並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

“那在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該怎樣呢?”我乘機問道。

——“互相合作”,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道。

二、講合作,取勝利

請同學們通過合作來完成下面的遊戲,最後看哪個班同學合作得最好。

遊戲1:搭空可樂罐

每班選兩人蔘加遊戲——搭空可樂。要求兩人互相合作,把遠處的可樂罐移到指定地點,並把空可樂罐往上壘,看3分鐘內哪一組壘得最高,而且不倒下來。

規則:在運可樂罐時只能用兩隻手,不能借助其它東西;違反規則不給分。

評分:每壘一個可樂罐得1分,按最高的一壘計算。

在這個合作遊戲中,有的小組是兩人同時去取空可樂罐,全部取回後,兩人再一起搭;而有的是第一次兩人一起去取,取回後,其中一人就留下來搭,另一人跑步去取;搭的過程中也有不同,有的就是一個一個往上搭,而有的是下面搭得比較寬,再慢慢往上搭……

經過3分鐘緊張合作,四(1)班在本輪活動中獲勝,得11分。

本活動結束後,我請來四(1)班的選手,請他們談一談獲勝的祕訣:“我們能取得勝利是因為我們合作得很好。我們先商量好由謝寬去取,我來搭,因為謝寬跑步跑得很快,這樣他就能很快地把可樂罐取回來。怎樣才能搭得不倒下來,我們也是商量好的,如果一個一個往上搭的話,很容易倒下來,如果底下寬一點的話,就不容易倒。”

聽了四(1)班選手的介紹,其它班的同學都議論開了。四(2)選手惋惜道:“我們兩個沒有合作好,我們倆一起去取,一起搭,在搭的時候,兩個人你碰我,我碰你,把搭好的都弄翻了。能不輸嗎?”

老師小結:通過這個活動,同學們知道了“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成功。”這次沒獲勝的班級,在下面的活動中準備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給大家5分鐘進行討論。

選手們熱列地進行着討論,連班主任老師也參與其中。

遊戲2:傳紙板

每班選5位同學排成縱隊參加遊戲。每班發6張紙板,每人腳下踩一張紙板,最後一位同學手上再拿一張。

規則:遊戲開始,最後一位同學把手上的紙板傳給第四位同學,第四位同學再傳給第三位同學,直到傳到第一位同學。第一位同學拿到紙板後立刻把紙板放到自己前方腳跨一步能夠到達的地方,然後雙腳踩到紙板上,第二位同學馬上雙腳踩到第一位同學空出來的紙板上,第三、第四、第五位同學依次雙腳踩到前一位同學空出的紙板上。重複上述活動,直到5位同學全部到達終點。

評分:第一到達終點得10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

違反規則按0分計算。

參加選手人數增加,就需要選手間更多的合作。一個人的失誤往往會影響整個小組的速度。比賽開始前,各小組選手都在認真地討論,班主任老師也在給他們“指手劃腳”。小選手臉上個個神情嚴肅,準備在比賽中一決雌雄。

活動開始,小選手們按規則進行着比賽。拉拉隊為自己班的選手加油,活動熱火朝天地進行着。小選手們像一隻只小兔一樣,拼命往前奔。各班不相上下。這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速度最快的四(3)同學出現了失誤,第一位同學拿到紙板後把紙板放到了自己前方很遠的地方,跨一步根本不可能夠着。根據比賽規則,只能算違規。

本輪活動四(4)班獲得第一,得10分。“我們5個同學合作得很好,我在最後,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警惕,自己一移動就把我腳底下的紙板傳給前面的同學,並且還喊他的名字提醒他,其他同學也是這樣,一邊喊一遍傳。所以我們能獲勝。”“我是第一個,我在扔紙板時特別小心,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這是四

(4)班傳授的經驗。

這時四(3)選手舉手想發言,我就請他們上台,一位選手説:“其實我們被判違規有點冤枉。因為當時我只想把紙板方的遠一點,可以加快速度,可紙板太輕了,我一扔就飄了出去。實在是冤枉。”説完,留下了悔恨、自責的眼淚。面對當時的情景,用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我只能把雙手放在孩子的肩上,讓他感受到有人在安慰着他,有人理解他的心情。

遊戲3:“夾球同行”

每班選12名同學參加,分成兩組,每組6人,相對而站,之間相距100米(距離可調整)。兩名同學背靠背夾住球運往對面,對面的兩名同學也用背夾住球再把球運回去,依次運球,直到每位同學都參加活動為止。

評分:第一到達終點得10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

球掉地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後運球扣1分。

規則:兩人背對背夾住球,不準用手幫忙;兩人側身背靠背向着前進方向運球,不許一前一後運球;交換球時,運球的同學不能用手,但其它同學可以用手幫忙換;中途掉球后,撿回球從球掉的地方重新開始參加比賽。

隨着選手人數的增加,相互間的合作顯得更加重要。不僅是參賽選手間需要合作,還需要班上其它同學的合作——怎樣快速、有效地把球放在選手的背中間,而且球不容易掉下來。

活動還沒開始,各隊選手已開始練習起來了。相互間討論着兩個人的手怎樣鈎住,要求放球的同學把球放在哪個位置等。

隨着一聲哨響,最後一輪比賽開始了。場上立刻安靜了下來。參賽選手互相擊掌鼓勵。選手們兩兩夾着球,一蹦一跳地奔向對方。看,有一組因為球沒放好,調皮的球逃了出來,滾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有位選手趕忙去追求,從球掉的地方重新開始參加比賽。

比賽結束後,我請了獲勝的四(1)班選手傳授祕訣:“我們選了跑得快的同學參加比賽,兩個個子差不多高的同學為一組,這樣夾球時容易一點,如果一高一矮夾球的話容易掉球。另外還請了兩個動作快的同學給我們放球,球要放在中間一點,不然在走的過程中球會掉下來。”

四(4)班在比賽中成績不佳,我也請選手上台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考慮得沒有1班同學多,我們倆個個子相差比較多,所以我們在夾球走時,球就會掉下來,還有我們沒有專門請同學放球,所以交換球時就慢,等我們放好球,其它班已經走了。就是沒有配合好。”

老師小結:“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知道了合作能帶給我們快樂,只有合作才能取得勝利。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要記住這樣一句話:‘學會與人合作吧,它將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徑。’”

案例討論前的作業單

1. 五隻手指為什麼沒有一隻能完成任務?怎樣才能輕鬆地完成任務呢?

2. 獲勝選手有什麼祕訣嗎?

3. 你知道了獲勝選手的祕訣,平時你也是這樣做的嗎?如果不是,你準備做哪些改進?

案例問題

1. 這種活動形式的心理課效果如何?人數太多是否會影響效果?

2. 對於這樣的活動,男女生參與的程度有差異嗎?

3. 學生通過活動知道了要互相合作,才能最後取得勝利,他們獲得的這一知識會遷移到各種活動中嗎?

教學註釋

案例概要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平時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學生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體驗的不同,有的學生個性很張揚,而有的卻膽怯、羞澀,不能很好與別人交流、合作,可見不會與人合作、不願與人合作的學生大有人在, 因此除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來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外,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合作能力訓練,包括合作的意識、態度及能力。這也是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要求。

通過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孩子來體驗合作所帶來的快樂,並讓這種快樂的體驗引導孩子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樂於與人合作,善於與人合作。對於國小中年級的學生來講,這種在遊戲中體驗的方式是比較合適的。

針對這個案例設計了作業單,讓孩子把活動中的體驗説出來,一方面強化自身這種體驗,另一方面能給不會合作者以啟示。

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活動過程中,由於學生人數較多,真正參與的人數有限,因此,這樣的活動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內開展效果會更好。

另外,對活動開展的細節應作更充分的考慮。如,活動中由於紙板較輕,發生了“漂移現象”,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加以避免。

建議討論的問題

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意識

1. 選手在活動中積極參與,也有學生只把自己作為旁觀者,沒有主動參與,各舉一例。

2. 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力如何進行量化評價?

教學方法問題

1. 體驗教學的方式對人數較少的團體比較合適,對人數較多的團體是否適用、怎樣適用,需探討。

2.在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合作,怎樣保持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能在以後的各項活動中樂於合作?

3.體驗式的活動形式有何利弊?如何評價這種方法?

背景問題

1. 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因此在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方面,教師該承擔什麼角色?

2. 心理教育與各學科應更好地整合為統一的力量對孩子施加影響,因此,心理教育不光是心理教師的責任,每一位教師、每一位教育管理人員,都應在學科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教育的理念,切切實實為孩子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怎樣體現“全員心育”的理念呢?

拓 展

1. 讓學生把參加活動的過程及心理體驗寫下來,並在班級交流。

2. 開展合作遊戲活動(如兩個同學把靠着的兩條腿綁起來,比賽哪兩位同學走得快;劃定一個較小的範圍,要求一組同學設法全部站在裏面等)。

3. 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小報(如辦語文小報、衞生報、英語報等,要求每位成員承擔一項工作,如版面設計、美工、編輯等)。

4. 合作舉辦一次聯歡活動(如慶六.一、迎新年活動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3nr8v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