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讀《教育的奇蹟》有感

讀《教育的奇蹟》有感

暑假閒暇之餘,我也會翻翻書籍,品品書的清香。其中崔華芳編著的《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讀《教育的奇蹟》有感

身處教育第一線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於學校和家庭之間,穿梭於教材和學生之間。催促着學生,追逐着時間,匆匆忙忙地奔向着那些既定的教學目標。總是在期待自己所教的學生個個都能出類拔萃,可又總在每次考試後為那些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孩子而歎息。牛頓、愛迪生、達爾文、愛因斯坦在年幼的時候也曾是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糊塗蟲”“討厭鬼”“愚笨兒”……然而成年以後的他們卻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個巨人。面對和他們類似的孩子,需要的是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夠透過表面深入內部去尋找、發現那些他們潛在的能量,並將這些能量激發,使之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推動他們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發現……這些潛在的能量不會那麼輕易地被我們激發,那就需要我們善於分析思考,設計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策略,而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因材施教”。

翻閲書中,仔細閲讀那些奇蹟的創造者的故事。無論是那些憑藉成功的家庭教育將殘障兒童培養成人的父母,還是那些書寫學校教育奇蹟的老師們,在他們身上有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熱愛。他們熱愛自己的孩子,熱愛自己的事業。正是這份濃厚的愛,支撐起他們不懈的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某某學生是差生。其實,我們不該隨意地給孩子定性為“差孩子”、“壞孩子”,只有把每一個孩子當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來對待,他們才可能成為父母期待成為的人。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人性各異,特點不同,兒童時代尤為明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經在《孟子集註》中注云:“對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意思就是説,善於施教者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長而進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較優的孩子取得優秀的成就,沒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明白:儘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應該根據孩子的才能、興趣、愛好等不同來因材施教。我班的一名小男孩,生性懶惰,缺少教育,學習習慣差。自從我接管以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先是找他談心,旁敲側擊,及時表揚、鼓勵。慢慢的,他和我越來越親近,有事沒事愛主動找我説話。我也以此機會鼓勵他學習,半個學期過後,他從我班的後三名一躍成為中等學生。我們還一起制定一個計劃,朝優生行列邁進。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創造,奇蹟就會出現。

掩卷沉思,回憶着書中這些創造奇蹟的老師、父母,在他們身上我首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閃耀。教育是藝術,學生是璞玉,只知一味地鑿擊敲打,而沒有預先的精心構思設計,是難以有精美的藝術作品誕生的。教育家周弘説:“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父母老師的教育也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我們需要思考、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成功譜寫教育奇蹟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我想當我們有了智慧,有了愛,其餘的那些因素也必會不難具備。只要我們悉心去努力,用心去創造,我相信教育的奇蹟也定會屬於教育一線上平凡的你我。

標籤: 有感 奇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0ovl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