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讓教育迴歸元本——讀《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讓教育迴歸元本——讀《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這是一個遠離元本的時代。

讓教育迴歸元本——讀《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本可以順產,卻來個剖腹;本可以母乳餵養,卻來個三聚氰胺奶粉;本可以徒步有氧運動,卻來個尾氣製造陰霾;本可以和諧養生,卻來個心理鬥爭……

我們的教育也難逃其劫——

本可以快樂成長,卻讓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來;本可以愉悦閲讀,卻讓孩子戴着腳鐐跳舞;本可以如植物一般自然生長,卻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著名學者呂叔湘先生曾作過這樣一個類比:教育的性質類似農業,而絕對不像工業。工業是把原料按照規定的工序,製造成為符合設計的產品。農業可不是這樣。農業是把種子種到地理,給它充分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等,讓它自己發芽生長,自己開花結果。

但即便是農業有時也難逃其劫——

江西一年收穫兩季水稻。人們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幾乎沒人吃。由於怕耽誤第二季,農民會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化肥農藥對第一季揠苗助長。而對於第二季,由於沒有壓力,農民就順其自然成長。其結果就是第二季大米好吃有市場。我想,有孩子的家庭不妨讓您的孩子成為第二季。因為,不是所有第一都好。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再看一個農村母親的教子之道——專家採訪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母親,問她是怎樣教育成功孩子,讓孩子考上清華大學的。沒想到這問農村母親的回答卻讓專家們大跌眼鏡:

“考上清華就叫好?學費貴着呢!讀完大學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

“您平時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我沒有啥教育啊,我只是讓他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比如做事,您有沒有比較特殊的方法或方式?”

“沒有。不過,這孩子打小我讓他做的事,我先做一半,剩餘的讓他自己看着辦。比如,穿襪子,我幫他穿一個,筷子掉到地上,我只撿一個。”

這位母親回答顯然不像專家想象的那樣有什麼高深的祕訣,但細心思考,<蓮~山課件>這位看似沒有知識的母親卻有着不尋常的文化。先是交給孩子為人處事,再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讓孩子養成生活等方面的好習慣。那學習呢?其實,一個人如果他的為人處事、生活習慣漸趨優秀時,學習的習慣和品質也就不在話下了。

這樣的觀點我們很容易在《教育是沒有用的》一書中找到。相信許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對這樣的一本書的書名產生質疑:教育是沒有用的?!作者林格説:傳統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誇大了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是無所不至、無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標都可以通過教育技巧實現,這恰恰也是當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衝突的內隱癥結所在。

筆者認為:現行教育更多充斥着分數、名次、重點、次重點,但人於社會,卻是由其綜合素質所決定的。

試舉一例:我的孩子上國小一年級時,我們接送孩子都是提前,但有一次孩子卻説:“媽媽,你能不能遲一點再來接我”。我們有點疑惑。

“反正你們就遲一點再來接我嘛。”我們答應了孩子的要求。

第二天放學時間到了,家裏的電話響了。

“媽媽,我現在在學校向你們彙報,我放學了,你可以來接我了。”我們一聽,才知道我們賣給他一張電話磁卡,孩子為的是有一個機會可以自己去打電話。

這件小小的事情卻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孩子渴望獨立,渴望嘗試。我們老是在孩子自己需要或喜歡自己去嘗試的時候幫他們包辦了一切,比如叫醒、提書包、整理學習資料、衞生打掃,等等,殊不知,我們表達了對孩子的關愛的同時,卻也讓孩子失去了一個個鍛鍊的好機會。、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們帶他去訂報紙;今年訂報紙時,我們只帶到了郵局門口,他就輕車熟路地進去辦手續。什麼是養成教育?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蓮~山 課件>讓孩子做同一樣事情時他能一點一點的進步,直到我們達到想要的預期效果。我們家長或者教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替孩子設計好未來,然後要求孩子去實現,這恰恰是對教育本質的違背和對孩子天性的劫持。盧梭説過:教育就是生長。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及時生長,而非其他。老子説: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這裏的“一”就是教育根本,具體而言,就是提升生命質量,尋求教育之根。

那真正教育的元本是什麼呢?

作者林格説: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比如:許多家長總喜歡向孩子碗中夾自己想讓孩子吃的菜,但孩子卻是拒絕,許多時候孩子都是堵着氣吃飯,再好的飯菜到了這個時候就沒有什麼胃口了。怎麼呢?改變菜的做法,顏色搭配考慮孩子興趣,在鼓勵、遊戲中讓孩子嘗試。

比如做家務,只要孩子能完成,不妨讓他做一點,比如擺放碗筷,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比如澆花等等。孩子做家務最起碼有幾個好處:一是培養孩子家庭成員平等意識;二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三是讓孩子初步觀察生活,為説話表達積累素材。

再比如提到看電視,許多家長就頭疼,我們也曾經非常苦惱,想了一些方法,都覺得不大科學,目前我們的做法是:讓孩子明白看電視是一種休閒,也是一種學習,所以看電視也要投入、認真;二是讓他自己學會安排時間,比如每天看多時分鐘,你自己根據頻道節目安排,但不能太集中;三是跟他一起看節目,比如“超級變變變”等有益的節目;四是用節目內容作為交流的話題,引導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看電視跟學習語文數學其實也是一樣重要,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還有許多……

我很欣賞林格的這句話;最好的鞋就是你穿在腳下但並不時刻感覺到它的存在,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並在他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才出手。

在寒假的午後,一本《教育是沒有用的》讓我更感陽光的温暖與可愛……

標籤: 教育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wwy9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