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教育讀書筆記4篇大綱

教育讀書筆記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教育讀書筆記《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讀書筆記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讀書筆記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閲讀計劃之內,總覺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與説教,沒什麼實在的意義,也激不起多少閲讀的興趣,久而久之,更是無從讀起,至今,也未讀過幾本名篇佳作,想來真是慚愧。近日,似乎是為了更好的完成作業,迫使自己認真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

教育讀書筆記4篇大綱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藴,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説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師所説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讀書筆記2019教育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有幸在暑假中讀到了屠美如老師撰寫的《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這本書,通過閲讀,使我深刻感受到:美術欣賞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兒童良好藝術素養的形成,而且對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一、有利於開闊兒童的視野。

在美術欣賞教育中,兒童接觸到不同歷史年代和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的材料,也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瞭解歷史事件、社會生活、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人類複雜情感的材料。它有助於開闊兒童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幫助兒童積累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如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法國的拉斯科洞穴壁畫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畫。原始人所描繪的野牛、野馬、野豬、麋鹿等動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則帶傷掙扎。在欣賞這些壁畫之前,教師曾與兒童簡單討論有關原始人和原始社會生活的問題,如原始人生活的時代、原始人的樣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開闊了兒童的視野,也為兒童理解壁畫打下了基礎。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動物的各種姿態和作品生動有力的線條,討論畫面及畫面以外的種種問題。如在欣賞“拉斯科洞穴的馬頭”時,孩子們提出了不少疑問:“馬頭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樣的線條,這是動物的鬃毛還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為什麼用彎曲的線條畫了一匹行將倒地的馬?為什麼只刻畫動物而不太畫別的東西?他們為什麼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裏畫畫?”通過討論,孩子們瞭解到這一切都與原始人以狩獵為主的生活有關,是原始人重視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認為,畫出被擊中或被捕獲的動物形象,就等於是擊中或捕獲了它所描繪的那種動物本身,而且描繪得越逼真,顯現的魔力就越大。通過欣賞,兒童不僅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而且加深了對原始人和原始社會生活的瞭解。

二、有利於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藝術欣賞是藝術作品本身、藝術家的生活和社會背景等與欣賞者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情緒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藝術欣賞過程實際上是欣賞者積極主動的創造過程。藝術作品就象一台發動機,它把欣賞者潛在的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而欣賞者則動員自身所有知識經驗和個性情感來進行創造,使藝術欣賞對象帶上獨特的個性和創造色彩。在當代接受美學理論看來,藝術作品並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個人提供同樣信息的客體,而是一個有待讀者、聽者或觀者參與並與之對話的特定的、開放的文本。藝術文本中有許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它們呼喚和等待欣賞者運用想象力來補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許多接受方式,欣賞者融入作品的任何東西都合法地成為意義。這一理論在兒童欣賞現代派大師的抽象作品時體現得尤為突出。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兒童對抽象作品作出反應的熱烈程度,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圍繞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開的想象能力,是絕大多數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為兒童提供了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創造的廣闊空間。如西班牙著名畫家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兒童在欣賞時創造習慣地表述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説:“這幅畫説的是沙灘上有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看到一隻小鳥嘰嘰喳喳叫,就投了一顆石子。”有的説:“我感覺是一個人在變魔術,他把自己的一隻眼睛、一隻腳變沒了,把沙灘變成了一條直線。”還有的還説:“我閉上眼睛感覺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後搖晃,因為這個人的身體是歪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和創作“變形的臉”,他們對臉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髮等進行了誇張和變形,變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愛心、水滴、花、火箭、葫蘆、蝴蝶、母和各種水果的形狀,有的還把五官移位或改變其距離。這種變形、掛帳聯繫充分調動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三、有利於培養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需要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它包括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的對話,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等幾個方面。無論是哪種對話,都要藉助語言這一中介來實現。對於兒童來説,這幾種對話是互相交織的。一方面,作品通過色彩、線條、形狀、構圖以及所描繪的事物或情節等因素向兒童發出信息,兒童則靠敏鋭的直覺和審美經驗,不斷地獲取這些信息,並作出情感上的迴應。另一方面,兒童通過與教師、同伴的對話、討論乃至爭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時也傾聽別人的感受。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兒童不斷豐富着自己的內心感受,並希望將其表述出來。通過這種發自內心的、言之有物的表達,兒童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發展。這種發展不僅表現在表述的流暢、長句子的經常出現、各種詞語特別是與情緒情感有關的詞語的大量運用上,還表現在兒童樂於表達,並能自然地將這種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活動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於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

兒童在感受力、領悟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發展,有利於兒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歸根結底是由藝術的無錯特點以及它給兒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所帶來的。如他們善於獨立思考,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不人云亦云;他們能大膽發問,並積極嘗試解決和回答;他們會就某些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常用的句式有:“我認為……”“我覺得……”“我有一種感覺……”“我不同意某某的觀點……”,等等,這些都表現出孩子們積極的情感態度。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2019教育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形成關於人的美、關於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中的高尚神聖東西的觀念。我們要使這種觀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實例來充實它”。

教育啟示:看了這段文,讓我聯想到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常有這麼一條“情感價值與道德觀”,即德育目標,由此可見,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育人,就是讓學生的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知道是怎樣做是美的,怎樣做是醜的,從而促使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實踐美。在教學中,我們透過一篇篇或雋美或質樸或含蓄或奔放的文本,讓學生們、孩子們感受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打動他們的靈魂,震撼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思想,促使他們最終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培養真正的“人”。

例:《伯牙絕弦》中俞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誼,讓學生驚歎的,不僅僅是鍾子期與俞伯牙的心有靈犀的“知音”之情,更是俞伯牙“子期不在為誰彈”的摔琴謝知音的決然,友誼在這一刻,再也不是聊友、玩伴等的代名詞,友誼,在這一刻,對學生而言似乎已經有了全新的詮釋,而這,正藴含着他們對人生的悄無聲息的深刻激烈的思考。

在我們和學生們一起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時,我想學生所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深的是啟發了他們對美的真諦的思考。

“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東西,然而最美麗的花也會凋謝,再美麗的人也會衰老,然而有一種美,它跨越百年曆久彌新,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就是一位具有這種美麗的人,讓我們一起„„”。這節課一開始,我就用語言,這無形的大手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心。十一、二歲的青少年的正是發現美、追求美、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他們更急於想知識的就是“什麼是美?什麼是真正的美?”通過對課文中居里夫人外貌描寫的句子的分析,有的學生直率的説出了“居里夫人並不美麗!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麼會美麗呢?”,然而當我們分析了她憔悴的原因,簡陋的工作環境、“終日的煙熏火燎”,“三年又九個月”的持之以恆,最終從成噸的礦渣提煉出了這比原珠筆芯還要小的0.1克鐳時,學生們無一不為居里夫人堅毅、執著的精神之美震憾,而成名後,不計虛名、視金錢為糞土的淡泊名利,被誤解仍忘我投身科研的高尚人格之美,更令學生折服,學生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認同了這位跨越百年、千年依然美麗的偉大女性,真正認識了美的真諦,而這種鮮明的情感教育,不僅對於學生、對於我,也是一種美的薰陶、一次精神的洗禮。

2、“教師的人格,教師集體和學生集體:“一個教師如不經常置身於書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週都得到充實的教師藏書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書本知識是教師的財富和智慧。一個真正的教師常常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個人研究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一件快樂的事情。”

教育啟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這節課上很絕,以致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人們詢問他這節課備了多長時間,他回答説:“對於這節課, 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這節課的直接準備,我只用了15分鐘”。這是一種怎樣的備課呢?我想正是靠讀書,持續不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了終身的友誼。通過讀書獲得數倍於教科書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決學生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行為與狀態。

聯繫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我覺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節成功的公開課,無不是自己對教材的多次熟讀,對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讀,對於教材有關的相關資料的多次通讀領會。上《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課文我讀了不下幾十遍,還專門閲讀了描寫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傳記》,並通過查找各種相關資料,對作者樑衡寫作此文的目的進行了深入的瞭解,所以才有了課堂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對居里夫人的美——永恆的美的認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在熟讀這長達4頁半的課文的同時,我更是上網查了有關盲人、殘疾人、弱勢羣體的相關資料,真正的努力去試着瞭解他們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員,那麼生活將是怎樣的艱辛、不幸與頑強。正是基事對盲人、殘疾人、弱勢羣體的同情與瞭解,所以我在課堂上,才會與作者站在一起,傳達着“關愛弱勢羣體”、“自立自強”、“愛和被愛同樣幸福”的信息,讓學生去思考人生的大愛······

3、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教育啟示: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4、"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教育啟示:學校裏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

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讀書筆記2019教育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讀書筆記】

古有“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的鄭板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岳飛„„今有“炎黃子孫拳拳報國心”的唐仲英,“刻‘早’ 嚴遵承諾”的魯迅,“四菜一湯”的周恩來„„是啊,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一直以“敬廉崇潔、誠實守信”為榮,這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們長常説:為官要清廉。就像兩袖清風的于謙,他一生為官清貧,是明朝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自宣德初至於正統末,由御史轉兵部右侍郎升任尚書,政績卓著,為官廉潔,決不奉承權貴。他調任進京時,納賄送禮之風盛行。有人勸他也帶些土特產去送禮。他舉兩袖笑道:“我帶有兩袖清風”,並作“入京詩云”: “絹帕麻姑用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喻清貧廉潔、身無長物的“兩袖清風”就是寫的他。

作為當今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一他們為榜樣,周恩來總理,xx總理。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榜樣和標兵。

如今,在學校形成了一股奢侈之風氣,這種風氣對於我們自身的成長是一種傷害,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和鍛鍊。XX年3月4日,中共中央xx在看望政協委員時強調,要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我們要時刻牢記這段話,這段話是當今我們的青少年的成長寄語。

《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感悟,講述一個又一個小事情,體現了廉潔的重要,廉潔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大到國家的領導人,小到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

廉潔,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和挖掘,從自己做起,主動的帶動身邊的同學,朋友。

廉潔,就是公正不貪污,清白無污。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相互關係的文化總和,是關於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的總概括。廉潔,就是有着高尚的品格,像公儀休那樣清正,像林則徐那樣大公無私,像徐悲鴻那樣擁有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廉潔就是不以權謀私,正派做人。從古至今,廉潔都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做官的人,更是應該牢牢記住、遵守這一條規則,一些做官人,無論他再怎麼的有錢有勢,只要是觸犯了這一條,就會是死罪,就會遺臭萬年,被後人嘲笑。有的人雖然平凡也很貧窮,但是廉潔使他們過得幸福、愉快、問心無愧,因而受人們讚頌和尊重。

廉潔教育對學生、老師、學校、家長以及社會都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可以鞏固和發展了反腐倡廉的社會基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的長遠效果將逐步顯現。廉政的文化元素逐步滲透到思想中。廉政文化的一些關鍵詞,如理想信念、明理誠信、清正廉明、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等,正在融入思想中,為他們奠定了廉潔自律的基礎和奮發有為的根基。

思想的改變體現到日常行為中,良好習慣就可以養成。廉潔要從小做起,在我們小的時候就要養成節儉、不貪小便宜的良好習慣。常言道:習慣成自然。讓廉潔這兩個時時的牢記在我們的心裏,讓它伴隨着我們的一生。時時約束我們的行為,人人爭做廉潔自律的人。

【關於《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讀書筆記範文】

通過對《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的學習,讓我感觸良多,給我上了一堂人生中頗具意義的課。

屈原雲:“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廉潔是從古至今永恆不變的主題。《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廉潔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對我們大學生而言,廉潔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廉潔,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作為大學生,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腐敗現象離我們還很遙遠。再者,我們手中既無權又無錢,沒有腐敗的條件,更不要説“損公肥私”、“貪污受賄”了。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大家只是把廉潔簡單地歸結為“權、錢”兩個單一的層面,才使得自己的廉潔意識薄弱,非廉潔行為盛行。因而出現了諸如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學費、騙取國家助學貸款、生活奢侈浪費等不廉潔的現象和行為。由此可見,對我們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大學生的廉潔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崇廉敬德的美好思想品質;有利於樹立學校和教育事業的良好形象;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更好發展。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廉潔教育,也正是教育部門着眼於未來的重要考慮。因此,我們應當恪守廉潔的人生準則。

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又該如何加強廉潔教育,

自覺養成廉潔的良好習慣呢?對此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完善自我意識,培養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獨立意識強,迫切要求塑造自我,強調個性,張揚權利。但由於我們自身的不成熟,加之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社會環境中的一些不良影響,往往過多地強調個體的權利,忽視應盡的義務,不能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此,我們應該確立遠大志向,完善自我意識,把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聯繫起來,把職業的選擇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成長符合國家的利益和社會的發展,這樣才能實現個人的理想和人生的最大價值。

2.塑造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我們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建設者走上社會以後,在權力、金錢以及其他各種利益的誘惑面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內心的多種矛盾和衝突。因此,我們要塑造起健全的人格,樹立起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形成“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行為價值取向,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控制。

3.強化廉潔意志,不斷提高道德自律意識。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職業道德規範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大學生,我們是國家建設的後備軍,即將走上各個工作崗位。因此,廉潔修身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大學期間,我們就要學會自強、自立、自信、自助,養成自我調節,自我約束,自我培養,自我修身、省過的良好品質,做一個廉

潔、正直的人,走一條正確的路,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提高經受考慮、承受挫折的能力。

4.培養廉潔良知,構築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我們大學生應該培養自己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為世俗的表象和社會的浮躁所左右,凡事不急功近利、追求功利,不為了個人的一時享樂而迷失了自我。我們要做到不攀比,學會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

綜上所述,廉潔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恪守的人生準則,我們要自覺養成廉潔的良好習慣。

然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具有廉潔修身的可塑性。青年的人格正處於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階段,依然尚未定型。因此,它使得大學生進行獨立指導和調控自己的行為成為可能。另外,廉潔修身是人生美德的一部分,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總需要人生的其他美德加以烘托和支持,需要豐富的道德儲備作為基礎。在我們大學生身上,雖然有某些道德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道德上的優勢,譬如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大學生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無償獻血等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對同類的同情、對父母的義務等等。這些美德為大學生的廉潔修身提供給了倫理資本,使大學生廉潔修身的可塑性大大加強。再者,現在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也為大學生的廉潔修身提供了外在壓力。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不僅需

要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社會對素質的要求也愈來愈突出。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向着知識、文化、修養和財富兼備的理想人格發展。

有人説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身為一名大學生,我們在大學這個小社會中快樂地生活,學習着本校校園文化,感受着本校校園氣息, 踐行本校校訓的同時,應當時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深刻牢記艱苦奮鬥的精神,樹立理想信念,注重學習,始終秉承着廉潔誠信的美好品質。

大學生如同早晨八九點的太陽。擁有光明的前程,充滿美好的希望,擔當未來的期待。前程、希望、期待是以真、善、美為追求目標的,是以奉獻社會、完善自己為標誌的。為了陽光燦爛的明天,讓我們承擔起屬於自己的使命,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共同孕育美好的心靈,建設陽光社會。

標籤: 讀書筆記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z9qg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