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語文讀書筆記4篇大綱

語文讀書筆記4篇大綱

本文目錄語文讀書筆記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國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一)

語文讀書筆記4篇大綱

近日將雷婷老師撰寫的《語文教師的高雅氣質與童心本質》一文反覆讀了好幾遍,收穫頗豐。

在雷老師眼中:

國小語文教學,應該是高雅而不失童真的:優美地表達,智慧地建構,巧妙地引導,縝密地預設,靈動地生成。最關鍵的,是要有兒童的情趣和深度。

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是優雅從容的:擁有翩翩的風度,儒雅的氣質,豐富的內涵,博學的底藴,書香的氣息,健康的情趣,柔善的愛心和童心。特別是這顆童心,應該是一顆“人之初,性本善”、對人對物先不下定論、先不存芥蒂、先不設防、對複雜的人性有同情的瞭解和寬容的赤子之心。

語文教師的高雅氣質與童心本質在語文課堂中要充分融合,高雅氣質中見童趣,要精於預設,巧於生成,以最簡單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從文本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中發現並提取最具語文價值的部分,然後用兒童的視角解讀它,以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豐富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

在文中,雷老師以自己獨特的體驗與視角飽含深情地闡述了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語文教師為什麼要具有高雅的氣質?雷老師認為:1、語言藝術是高雅的藝術,語文教師應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生就是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傳遞知識、培養人才的一生,語言應該具備以下一些特點:簡潔、準確,語速疏緩、抑揚頓挫,語調富於情感,富於啟發性。2、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是高雅的文人。語言有一個底座即文化,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的教學,更是文化的教學。教師要多接觸優秀的書籍,努力成為一個文化的研究者,做一個有思想的人。3、語文教師要有對人類的無限熱愛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只有快樂的有幸福感的教師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幸福感。教育的意義在於使人擁有幸福美好的一生;播種幸福的第一要義,是讓自己活在幸福之中。

第二個問題是:語文教師為什麼要具有童心的本質?雷老師告訴我們:1、要認識兒童,教師就要保持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渴望,對生活進行細緻觀察和感悟,從而正確把握兒童心態。語文教師要有一雙孩子的眼睛,有一顆孩子的童心,應該是一名“長大的兒童”,要以一種真誠的教師情懷把教學的成功建築在對兒童的理解和引領上。2、語文教師要真正地使教學關注學生,把孩子看作一個完整的人,與孩子同呼吸、共感受,一起成長。真正的閲讀來自孩子的感悟和對話,來自師生的共同成長。3、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有兒童的視角,兒童的意識,還需要有兒童文學的修養。解決語文教育與兒童文化衝突的一條根本的途徑是全面導入兒童文學的資源和方法,實現國小語文教育的兒童化。

第三個問題是: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做到高雅氣質和童心本質的融合?雷老師説:1、語文教師要具備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能力,要把語文教學內容中反映語言文最優美的東西用兒童化的語言呈現出來。2、教學的起點應該是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困惑、疑問和需要應該成為教學的主要生長點。但同時教學的價值在於引導學生到達“最近發展區”,語言修養和思想情感均得到發展。只有在童真的世界中融入高雅,學生才會在優美的語言氛圍中成為文學的愛好者、文化的繼承者。

品味着這些雷老師以親身實踐為基石,用真情和智慧凝結而成的真知灼見,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知道了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情懷與追求,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條充滿陽光的語文教學之路鋪展在我眼前,一直延伸到遠方,路的盡頭不時傳來一陣陣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我願踏着這條幸福之路,去實現一個為人師者最大的生命價值。

高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二)

關於多元解讀與唯一答案的思考

在筆者所聽的實驗課中,執教者都能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情感、經驗、眼光去體驗作品,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解讀,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好現象,一改過去不管什麼問題,總是引導學生往教師原先已設好的答案上靠,對文本的解讀強求統一的標準答案的做法,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為學生的閲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閲讀態度的主動性、閲讀需求的多樣性、閲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這種對作品進行多元解讀的做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學生處於正在成長、成熟的時期,由於年齡、學識、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有些問題並未能作出準確的理解和客觀的評價,因此,提出的有些“不同意見” 站不住腳。這時,為師者就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找準思維方向,對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可是有的老師也許片面理解要鼓勵多元解讀,培養髮散思維、求異思維能力,未能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所在及其原因。如在評價《水滸傳》時,有學生批評武松打虎,認為武松的做法破壞了生態環境,進而批評作者環保意識不強。又如在講到與夏商周有關的問題時,有學生對歷史上是否存在“夏”提出質疑,認為“夏”之説的根據僅僅是司馬遷的《史記》,而司馬遷也僅僅根據道聽途説。這些説法是夠大膽了,只可惜難以服人。中學生由於各方面的侷限性,有些見解是幼稚可笑的,這並不奇怪;而有的執教者竟然對此加以表揚,而不是加以正面引導,這就與所謂的“多元解讀”南轅北轍了。

眾所周知,有些問題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些文本的解讀是多元的;但也有些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有些文本的解讀不是多元的。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一般認為是説富貴人家中吃不完的酒肉都發臭了,而在大路旁邊卻有因飢寒交迫而凍死的屍骨,把“臭”理解成是指“與‘香’相對的一種難聞的氣味”。而有學生認為,這裏的“臭”也可以讀作xiù,解作“氣味”。這是有道理的。對此,當然應該加以鼓勵。又如,對李商隱《錦瑟》一詩的理解,可以採用“詠物説”,可以採用“自況説”,可以採用“悼亡”説,還可以採用“自序其詩説”,等等,因為這些説法都是持之有故的。相比之下,認為武松打虎是破壞生態環境就不夠恰當,而否認“夏”的存在也難於自圓其説。對此,應該加以解説,或組織討論乃至爭論,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分析問題,尋求答案。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任何創新都必須以科學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否則,就會陷入反科學的泥坑,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標指出:要“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既能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在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又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和態度,把創新植根於科學的沃土之中。

肢體活動與思維活動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許多教師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不斷地探索教學新方法,創建教學新模式。有的教師非常注意組織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筆者所聽過的實驗課中,這些課堂活動大都組織得很不錯;但也有一些是不夠好的。比如,有一節《寂靜的春天》的閲讀課,開頭先安排了表演活動:由兩個學生分別扮演鳥媽媽及其女兒,女兒到處找不着爸爸,媽媽説爸爸被人類的化學藥品毒死了,然後發表了一通議論;最後,這一對小鳥母女也相繼被毒死,以致春天一片寂靜。台上的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台下的學生也看得很入迷,課堂氣氛是高漲的。也許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考慮的正是如何開展好課堂活動,把課上得生動活潑。而通過這樣的活動對課文作形象的闡釋,正好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但是,問題在於,就《寂靜的春天》這篇課文的閲讀教學而言,這樣的表演活動是否具有必要性。這篇文章發表於1962年,曾成為轟動全美的暢銷書,激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並引起廣泛的國際反響,被認為是環境保護主義的奠基石。從寫作上看,它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濫用化學藥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種強烈的震撼力量。文方面並沒有什麼艱深的地方,作為高中的學生,應該是一看就懂的。這樣的表演,如果放在國小或者國中,應該是可以的;如果編成一個文藝節目在晚會上演出,效果也是會不錯的。但是,放在高中的課堂閲讀教學中,就不一定很恰當了。因為這樣的表演,無論是對於演出者還是對於觀看者,都沒有什麼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而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他們已經越過了以遊戲的方式來感知世界的年齡,對於自然科學類的文章的閲讀,他們逐漸趨向於客觀的認知、理性的思考和邏輯的推理。教師應該在高中生的這一思維發展的進程中推上一把,以加速他們的成長、成熟。當然,並不是説在高中階段不能通過表演的方法去開展學習活動,這裏所強調的只是應該根據學習主體和具體文本的需要來確定組織何種語文活動。像這樣的沒有多少思維容量,只是追求一種氣氛的語文課堂活動,對於高中生來説,就容易變成一般的肢體活動了。

我們所提倡的高中語文課堂活動,應該主要指思維活動。有些思維活動容量較大,並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的課,學生即使沒有“動”,也堪稱最好的活動。如有個老師上《雙桅船》一課,第一步是“知人論世”,主要由老師作必要的介紹;第二步是“誦讀感悟”,組織學生反覆誦讀詩歌;第三步是“破譯意象”,引導學生對詩中具體的意象進行分析;第四步是“鑑賞探祕”,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評論;第五步是“尋求共鳴”,要求學生聯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去探求文本的意義,並進行知識的拓展。可以説,學生的活動貫穿始終,既學到了知識,又訓練了能力,思維容量大,這樣的活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活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裏強調了“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來運用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由此看來,對於高中教學來説,所謂的語文課堂活動,指的主要應該是思維活動,而不是簡單化的肢體活動。

膚淺與深刻

在筆者所聽過的高中實驗課中,有的是比較膚淺的。例如,有位老師上《荷花澱》一課,在引導學生分析水生夫妻對話時,只是強調夫妻是如何的恩愛情深,難分難捨;有位老師上《故鄉的榕樹》一課,在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時,也只是停留在熱愛故鄉的層次上;有一節駁論寫作指導課,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堂上訓練題:公共汽車上,有一個學生給外國人讓座,別人嘲笑他崇洋媚外,請你反駁,等等。聽過以後,覺得似乎是在聽國中的課;因為如果是在高中,像這樣解讀文本,像這樣進行寫作訓練,未免顯得過於膚淺了。

我們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而高中的學生與國中的學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經過了國中三年的學習,高中學生在學識方面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尤其是在高二以後,其所涉獵的知識面和所掌握的知識量,更是國中的學生所不能相比的。而且,隨着思維能力的提高,高中學生看問題也會逐漸地深刻起來,他們已經不會只滿足於是什麼,還要去探究為什麼,對有的問題可能還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但是,他們的學識畢竟還只是初步的,他們的思維畢竟還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還需要老師加以引導。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適應學生的這些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提出有一定質量的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並引導他們深入進行研究。這是高中教學與國中教學不相同的地方。否則,學生的學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就有可能仍然停留在國中階段,得不到應有的提升。像《荷花澱》中的夫妻對話,更突出的應是表現了國家、民族的感情;像《故鄉的榕樹》,應是通過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來表現對祖國的熱愛。像駁論寫作練習題,思維的空間就很小,學生不用怎麼思考就能回答好,因為思維定勢太明確了。

近年來,隨着高中的擴招,不少學校增加了許多老師。在這些老師中,有一部分是從外地調進的,有一部分是原來一直在國中任教的,還有一部分是大學剛剛畢業的。在第一部分老師中,有不少自然是各地的教學精英;在後兩部分老師中,不少的很快就適應了高中的教學,但有的還必須繼續適應。尤其是從國中轉到高中的老師,更要注意區別國中和高中的不同,並能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有個老師上《霸王別姬》這一課,從“擇生與擇死”這個角度,引導學生去對比項羽的“擇死”與司馬遷的“擇生”:項羽覺得無面目見江東父老,同時不願意讓一個亭長來憐憫自己,認為這是一種恥辱,他要保有自己的尊嚴,要站着生,也要站着死,所以他以死明“志”;而司馬遷雖然遭受了奇恥大辱,但是他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因為他認為有比個人尊嚴更重要的東西——事業。這樣的分析,涉及到了“價值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刻性,適合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也有助於培養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確實很有必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時,深入研究學生的特徵,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到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提出切合高中學生實際的目標、要求和具體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領域,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

精心設置“探究”點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許多老師習慣用“授—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自從實施新課標以來,老師們積極運用“探究”的方式,指導學生通過探索研究去閲讀和把握文本,使得新課堂中充滿了濃厚的“探究”氣氛,這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其良好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同時我們也發現,有的老師是在濫用“探究”,例如,有的把所有問題都歸在要“探究”的一類中,從讀音、形、詞義,到句、段、篇,都是“探究”的對象,可謂整節課都在“探究”之中;有的則進行毫無意義的“探究”,例如,要學生去“探究”柳永詞《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句中即將離別的兩個情人可能想説些什麼話。

顯然,這些“探究”點的設置太隨意了。

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的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目標。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所以,創造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質疑問難”和“別出心裁”地探究問題是很重要的。

根據上述探究學習的特點、目標和必須採用的方法來看,那種看似滿堂“探究”的做法實際上是沒有領會探究的內涵,把探究簡單化了,會影響真正的探究;而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所謂“探究”則是把探究庸俗化了,句中的意境貴在“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沒有必要去“探究”的。

那麼,應該如何設置探究點呢?一般説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學習的重點。例如,《拿來主義》中,作者是如何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先破後立的方法的?

二是評析的難點。例如,《失街亭》中,應該如何評價諸葛亮在這場軍事鬥爭中的決策?

三是文本的疑點。例如文本中的錯誤之處。

四是理解的分歧點。例如,《鴻門宴》中,對“與之同命”,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説“之”代劉邦,意謂跟劉邦同生死,重點突出樊噲之“忠”;一説“之”代項羽、項莊他們,意謂跟項羽、項莊他們拼個你死我活,重在表現樊噲之“勇”。你同意哪一種説法?為什麼?

五是鑑賞的空白點。例如,《祝福》中,假如祥林嫂的丈夫沒有死,或假如她的阿毛沒被狼吃掉,或假如她沒進魯四老爺家打工,或假如臨死前沒遇上“我”,她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為什麼?

六是閲讀的延伸點,例如,傳記文學的閲讀和以前所學過的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文學作品的閲讀在方法上有什麼異同?

實際上,一節課中,設置一二個探究點就足夠了,宜精不宜濫,必須克服“探究”的隨意性,精心設置探究點。

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正確的指導,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避免學生陷入任憑自己瞎鬧的“探究”之中;當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則要進行適當的點撥。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語文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一)

假期裏,我閲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閲讀教學進程,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閲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 “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

二、為文本主角代言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態和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説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説什麼?想對人們説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説過,“語文的學習説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二)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更多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國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語文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國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一)

近幾年來,陸陸續續買了一些書,大多是中學語文教育方面的。主要是有: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

《聽餘映潮老師講課》

《聽鄭桂華老師講課》

魏智淵(鐵皮鼓)的《語文課》

郭朝陽的《言説抵抗沉默》

《韓軍和新語文教育》

竇桂梅《做一個有專業尊嚴的老師》

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和《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內容比較多,頭緒也比較雜,假期中,集中起來看看,有很多感受。我想拉拉雜雜的把它們都一一寫下來。

教師(中學語文教師)的角色和可能出路

教師,這裏主要是指普通的中國小教師,在當下的社會現實中,可能處於一種極其好笑的境地之中:一方面,在口頭上,他們是被極端讚美和頌揚的對象,被冠於諸如“人類靈魂工程師”、“辛勤的園侗、“無私的蠟燭”等等之類的好頭銜;另一方面,在實際上,他們往往處於政治上的弱勢,經濟上的清貧寒酸,當今社會所宣揚的所謂“高尚生活”那是一點關係和他們都拉不上的。

試問,全國有多少中國小教師平均月收入能過XX元?能過3000元?在全國各類職業收入排行中,以平均算,中國小教師大約又可以排到多少名?

想想,我們絕大部分的教師,明天都是起早貪黑,早上要陪着學生上早讀,晚上陪着學生晚自習,明天的工作量總是10多個小時,往往是精疲力竭的一天天的度過。

老師們的得與付之間,出與入之間,很難劃得等號線。

為教師一歎,為身為教師又一歎!

再説説中學語文教師。

作為以上羣體中的一員,中學語文教師自然有同樣的特點,但是相對於其他老師而言,他們又有其自身特點:

一、 二等教師。

不可否認,學科間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等級差別的,不同學科老師在收入、發展前景、受歡迎程度、乃至地位上是有所差別的。最高等的老師往往是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老師,因為他們得分快、上分快、考試拉分也十分明顯,學起來效果比較突出。所以以下現象就容易理解了:

英語輔導特別火爆:

家教多請數、理、化等學科;

某些學校分班考試只考數理化和英語;

一些學校謀求人才的時候,往往只要數理化和英語老師,只要可以湊合,一般是不會謀求語文老師的,至於開出很好的條件作為人才聘請老師這樣的好事,一般是輪不到語文老師的。

二、 異常繁重的教學任務。

不管是備課,還是批改作業,語文老師的工作量往往總是其他老師的幾倍,同樣是做老師,但是做語文老師,累多了。

三、 錯雜的角色定位。

語文是雜家,選文內容的多樣性,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中也要扮演其他一些角色:他有時要是語言學家,精通各種語言現象;有時是文學鑑賞家,要對文學的各種樣式、各種思潮、流派,比如詩歌、散文、戲劇,比如後現代文學、荒誕派文學等等都要有相當的瞭解;有時是心理學家,他洞悉人間從親情、友情到師生情、愛情種種人情,所以才能品味人間百態;有時又是演員,喜怒哀樂諸種劇集,都可以通過他的課堂表演一一展示;有時他又是政策解説員;凡次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中學語文老師做起來有點讓人憋屈,讓人有點累,有點煩。

注:在此聲明,這裏的老師主要是指普通中國小學校普通的老師,不指涉其他有差異性的學校中的老師,如:一些全國全省的名校,特色學校(如私立性質美術藝術培訓類的學校)和那些功成名就威猛四方的名師們。

所以説,在目前情況下,同樣要生活在現實中,同樣要成家、買房、承擔家庭責任、面對方方面面的社會生存壓力,同樣面臨物質需求的情況下,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的這份職業不是那麼好當的。

現實如此,將來呢?

社會的發展,市場化、私有化、競爭化、人們生活中物質與金錢地位的日益重要,一定會加速教師這一職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衝撞,而且,情況已經越來越明顯。我想,將來這些情況會更加突出:

一、 一部分教師的重新選擇。

強者改變人生,已經有相當多的教師們跳出了教師的位置,重新選取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或者經商創業,或者考公務員,或者考研,逐漸脱離了教師這一行當,相信今後這一情形會更多出現。

二、 一部分教師日益專業化。

留下在教師隊伍中的人,一定會有相當一批的人,會加緊自己的專業發展,他們的格局一定是最終教師發展的方向。專業也意味着他們有獨到的本領,他們中的一批人將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在比較高端的教育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從而也會改善自己的生活。

國中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二)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是一篇關於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範文的文章,由本站編輯收集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全文複製造成的版權問題,本站概不負責!如果本站沒有您要的文章,我們免費幫您找,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語文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1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語文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國小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範文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的延伸閲讀——讀書筆記的寫作方法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標籤: 讀書筆記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ged6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