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四川導遊詞 >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複雜多樣,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一)

稻城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東側。東南與涼山州木裏縣接壤,西界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總幅員面積7323平方 公里,呈長條形。1990年,全縣轄3個區、14個鄉以及金珠集市1個,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縣有藏族、漢族、納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6.27%。縣人民政府駐金珠集市,海拔374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距省會成都810公里。稻城山川秀麗,文化悠久。馳名的有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風光絢麗的“五色海”,星羅棋佈的海子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温泉等風景名勝,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貢嘎郎吉嶺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畫,海子山發掘的“恐龍牙齒”化石和“桉樹”化石,波瓦山發現的“樹葉”化石等古蹟文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縣境內,屬橫斷山系的貢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縣境地形複雜,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最高點為南部的貢嘎雪山薩內日峯,海拔6032米,最低處為東義區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全縣 地勢自西北而東南,山脊河谷相間,天然劃分為三個類型區:北部為典型的丘狀高原,海子山駢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狀、冰蝕 巖盆和斷陷盆地遍於表面,草原遼闊,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基地;中部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駢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狹谷區,俄初山駢 東義河,海拔 20xx~5000米以上,溪流發達,森林茂密,宜於經濟林木的發展。

全縣水系縱橫。稻城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為 稻城河、赤土河、東義河,均流入木裏縣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在高山狹谷中還有終年流水不斷的溪溝60多條,其中積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條。全 縣河流天然落差大,電力藴藏量達22.6萬千瓦,待開發利用。縣境內還有大小湖泊(海子)1145個,面積3200平方公里,最大的為興伊錯湖,面積 7.5平方公里,為常年淡水湖。這些湖泊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縣境北部冰蝕地形區,難以直接利用,但為縣內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稻城温泉資源豐富,出-有20餘處,分佈在茹布鄉、省母鄉、蒙自鄉、日瓦鄉、各卡鄉等。特別是縣城東南3公里處貢巴山北麓的“茹布查卡”(查合温泉),出 口處水温一般為68℃,最高水温達80℃,流量1.33公升/秒,晝夜流量高達 7000立方米,可建裝機容量20xx千瓦以上的地熱電站。該處泉水無色、無沉積物,不含硫,為村民世代飲用,又能浸泡治病,馳名州內外,是本縣得天獨厚的自然財富。

民族

不管環境如何惡劣,生活遭遇怎樣的艱辛,他們始終堅信:“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勇敢的闖蕩世界,盡情的享受生命,仁慈的善待生靈,不斷的積德行善。正如他們的歌中唱到的“血管裏響着馬蹄的聲音,眼裏是聖潔的太陽”,“胸膛是野心和愛的草原”。

這就是稻城康巴人,象山一樣雄健的體魄,象草原一樣寬闊的胸膛,象溪流般清澈純淨的心靈。

稻城是一個藏族聚居縣。唐朝時期(667),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贊普松贊干布舉兵征服了白歷,從此稻城隸吐蕃。被統治長達220xx年。據古藏文文史資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吐蕃統治時期由於宏揚佛法,創立寺廟,藏傳佛教隨政治力量深入人心。歷時數百年,吐蕃逐步與康區境內諸部落聯合為同一民族。據有關專家考察認為,藏族是在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主要逝代羌人諸部長期交錯雜居,相互自然同化。共同發展的結果。因此,稻城藏族的形成無疑是吐蕃和稻城土著人以及白狼部落融合的結果。

解放前,稻城漢族很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趙爾豐在稻城實行“改土歸流”,設置地方流官統治時,隨之而來的清兵、商人來稻城,從那時起稻城有了漢族的活動,有的與當地人結婚繁衍子孫,而且逐漸改變了當地人刀耕火種的生產狀態。據《甘孜州文史資》第七輯載:稻城第一個漢人是隨趙爾豐當兵來稻城,以後流落在稻壩茹布村,與當地藏族女人結婚的周萬靈,生育子女二男一女,以後遷居鄉城(定鄉)。

民國時期從內地來稻城經商、做生意的較為頻繁,民國二十六年(1937)劉文輝統治康區時,派鎮守各地,後有的撤走,有的流落在當地,稻城也是如此。

解放後,黨和政府為幫助和建設少數民族地區,派幹部、科技人員、教師、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等支援稻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漢族與稻城藏族通婚安家落户,生兒育女,為建設稻城發展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利用科學方法引進和試種了青稞、小麥、玉米等作物良種,科學種植各種蔬菜,以及縫紉、釀造、雕刻、銀爐等手工藝作業和房屋、橋樑建造業,給稻城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大的影響。另外,漢族還把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習性帶到了稻城。1990年,全縣共有漢族1284人,佔總人口的5.04%。

稻城縣的人口中,除藏族、漢族外,其他民族人口很少。清末民初各保、正、村清查人口時,全縣總人口中除20餘户漢族外。其餘均為藏族。以後由於外地與稻城通婚,流落、做工、經商等原因。以及解放後派往福城支援建設的人員,逐漸改變了稻城的民族成份。1990年人口普查時統計,全縣其他民族共有56人,佔0.22%。

信仰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宗教滲透到藏區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稻城藏族全民信教,全縣共有大小寺廟14座,教派眾多。不僅有原始宗教-苯教(呷拉貢寺),還有藏傳佛教的若干流派,鄧坡寺-寧瑪派(紅教),扎郎寺,熱烏寺-噶當派、薩迦派(花教),蚌普寺、直共寺-噶舉派(白教),貢嘎郎吉嶺寺、雄登寺-格魯派(黃教)等。宗教傳入和發展。

藏傳佛教有規模地傳入稻城是在公元11世紀末期到15世紀末期的近四百年的時間裏,由於統治階級在藏區一貫採用懷柔-和封建土司政策,促使藏、番的寺俗封建領主統治力量的擴大和加強,薩迦政權及弟悉帕摩主巴政權時期,教主均兼攝政務,即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這一時期。為不同封建領主統治基礎服務,藏傳佛教形成了不同派別如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各派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廣收信徒, 積極傳播和發展。

據傳,最早傳入稻城的是噶舉派,距今已有820餘年的歷史。噶舉派噶瑪巴?都鬆軟巴(1110~1193),新龍人,於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0),遊至邦普(奔波)這塊寶地,建立了稻城縣最早的白教寺廟、明永樂年間,洛增郎吉(原系白教徒)從師宗喀巴後,建黃教寺於翁根寺上。廣收信徒。弘揚佛教,嚴格修行,不重酒色財氣,重經重律。在藏傳佛教的傳入和發展過程中,格魯派是最後一個傳入稻城的教派,但它後來居上,發展較快,勢力最強,到目前其社會影響及僧侶人數、寺廟規模均居前列。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廣大羣眾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別是經過民主改革和四反運動,廢除了寺廟的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廣大羣眾獲得了經濟和政治上的徹底解放。“0”期間,由於“左”的思想影響,寺廟遭到了一些破壞,宗教政策貫徹受到了一定阻撓,但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作了糾正。到1990年,經州、縣批准開放了12座寺廟,並建立了寺廟管理委員會。全縣現有格魯派(黃教)、噶舉派(白教)、薩迪派(花教)三種教派。格魯派、噶舉派是稻城縣的兩大主要教派,為廣大羣眾所虔誠信仰

風俗

稻城大地山河俊秀,草場廣茂,少有地理及精神方面的約束。在這種水土的潤養中,稻城人不但體格健碩英武,人性中更多了自由豪邁的一面,尤其是稻城漢子們,心氣之間,鬥志之盛,絕不是勞作于田壟或伏身於寫字間的人可與之相比的。他們的額頭與眼睛純潔而明亮,帶着健康而清新的曠野氣息。稻城女人勤勞善良、勇敢大方,懷着對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她們甘為親人、為信仰耗盡其所有,無論疾病、貧窮,能在她們身上感覺的只有忍耐和寬容。

稻城人美德:仁愛、節儉、從容和有禮貌。重信守諾,少言多行。民風強悍純樸,有經商和旅行的傳統,對生活以及宗教充滿熱情並執着。

稻城人的愛好:馬、刀、、及自己的家人。

稻城人的信仰:“然而在稻城,人間的戀愛其實並不算一回事,羣眾們所崇拜的唯一英雄事業,乃是在靈性方面的”(摘自雲丹嘉措之《五智-彌伴傳奇》)。

稻城人均是敢愛敢恨的磊落漢子。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四處流傳。但稻城人最執着的追求是佛法。這種執着中柔合他們的性格因素,顯得堅強了許多。康區有全藏最有力最鮮豔的風馬旗,還有全藏最大最高的瑪尼堆,這些像塔像城一樣在康巴地區大地上靜佇的東西寄託了稻城人無比的虔誠和供奉。稻城還有全藏最執着的朝聖者,他們結着伴,磕着等身長頭,在遠如雲南到啊裏的眾多神山聖湖間堅毅向前。稻城自古都是藏傳佛教興盛的地方,名寺遍寺。

稻城得念青貢嘎日鬆貢布神山以及貢嶺寺、雄登寺、奔波寺、著傑寺等深厚的宗教基礎,更是如此。

稻城人的裝束:稻城人愛美。歷來重儀容一修飾。

稻城男人裝束上最明顯的是英雄結以示勇武。稻城街頭時可見到。英雄結既纏扎於頭髮間的紅色絲線穗。稻城人比較團結,英雄結這種這種尚武精神的傳統遺留一則可以增強集體榮耀感,二則可以起到修飾儀容的作用。

稻城一帶的稻城女孩衣着明麗繁複,特別是頭飾,鑲金嵌珠,盡顯富貴,奪人眼目。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二)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成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位於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武侯祠享有三國文化聖地的美譽,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下面呢,就讓我們細細參觀,一一瞭解吧。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武侯祠景區。大家看到大門兩側,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請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紹了武侯祠的歷史沿革。明碑的下面呢,是龍王的兒子——贔屓。民間啊,有這樣一個傳説——摸摸贔屓頭,一生吃穿不用愁。一會兒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圖個喜頭。

接下來,請各位隨着我往左邊走,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塊石碑——“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碑”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絕碑”,為唐代作品。“三絕碑”位於大門的右側,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寬95cm,厚25cm。元和820xx年,劍南四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同僚來此拜謁諸葛亮,斐度作為幕僚隨行。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寫文章讚頌諸葛亮,到成都遊武侯祠後,懷着景仰之情寫了這通碑文。碑文主要描寫了諸葛亮的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稱頌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20xx年,修建了這塊碑,名為“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碑”。所以啊,這塊碑又被稱為“唐碑”。説到這兒啊,我想給位遊客朋友要產生疑問了,這塊碑又為什麼叫“三絕碑”呢?這三絕到底是指的什麼呢?其實啊,這三絕即指裴文、柳書、魯刻。

三絕碑的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歷事四朝,後數度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書丹者柳公綽,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的兄弟,他的書法端莊渾厚,結構嚴謹。鐫刻人為當時著名的工匠魯建。無論是從文章、書法、鐫刻上它都是精美絕倫的。所以啊,後人稱之為“三絕碑“。大家可以近距離的欣賞欣賞古人的智慧結晶。

接下來,讓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吧。

三絕碑,本名《蜀丞相諸葛武候祠堂碑》。系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到武候祠拜謁諸葛亮,事畢,令人刻建了這通石碑,故此碑又有“唐碑”之稱。

三絕碑的碑文,由武元衡的慕僚,節度掌書記裴度所撰,裴度一生歷事四朝,後數度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書丹者柳公綽,當時為成都府少尹,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後任過兵部尚書,其書法端莊渾厚,結構嚴謹,也是當時的書法家,二人史書有傳。鐫刻人為當時著名的工匠魯建。

三絕碑的碑文分序和銘兩部分,正書共22行,每行約50字。在碑陰,刻有武元衡及慕僚共27人的職務、姓名和爵祿,碑文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有不少精妙之處,裴在文中概述諸葛亮的文治武功,並以前代名相姜尚、管仲、蕭何、張良等人相喻,稱頌諸葛亮事君之節、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四者備矣,兼而行之”,是“大名蓋天地”的人物。使“三絕碑”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碑銘為駢體文,四言六十四句。碑文一氣呵成,用辭精闢,書法端嚴,剛勁渾厚,受到後人賞識。因文章立意高遠,辭句懇切,文章酣暢;書法嚴謹,字體遒勁;加止工匠刀法剛勁,極富氣魄的刻技,逐漸形成“三絕”之説。還有一種説法是此碑因裴文、柳書及備述武候之功德而稱絕於世,獲得“三絕碑”的美稱。成為武候祠內極其珍貴的文物。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防止成都地區潮濕的氣候對石碑的侵蝕風化,加上玻璃框罩保護。

屹立於武侯祠大門內碑亭中的唐碑,又稱"三絕碑",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説到在後世的名聲和影響,此碑在成都則首屈一指。

三絕碑唐碑本名《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809)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寬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雲紋雕飾,具有唐代石刻藝術特點。其石質為峽石。碑文共22行,每行約50字,楷書。

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後期有名的政治家。元和二年(807)成都動亂,唐王朝派相國武元衡出任劍南四川節度使,裴度作為幕僚隨行。裴度久欲撰文頌揚諸葛亮,到成都遊武侯祠後,便懷着景仰之情寫了這通碑文。碑文內容分序文和銘文。序文開篇處,裴度稱頌諸葛亮兼具開國之才、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斐度説,當[漢末]大亂,羣雄紛爭之際,士人奔走獻策唯恐不力,諸葛亮獨高卧隆中,自比管、樂,一旦劉備三顧,諸葛亮便以《隆中對》"一言而定其機勢",確立三分鼎立的大計,出手不凡。斐度讚揚諸葛亮革除[漢末]弊政,執法公允,任人唯賢,治戒講武。他認為經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漢]政令劃一,道德風行,一躍而為殷富之國,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斐度駁斥崔浩等人對諸葛亮的評價,認為不可以成敗論英雄,假如上天再給諸葛亮一些時間,必能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銘文為駢體,四言為句,共64句,銘文將諸葛亮比於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蕭何、張良,盛讚其不朽業績。最後,銘文稱頌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長存於天地之間,長存於蜀地百姓心中。

銘文:"昔在先主,思啟疆宇,擾攘靡依,英雄無輔,爰得武侯,先定蜀土。道德城池,禮儀幹櫓。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勞而不怨,用之有倫。柔勝蠻落,鋪敦渭濱,攝跡畏威雜居懷仁。中原旰食,不測 不克,以待可勝,允臻其極。天未悔禍,公命不果,漢祚其亡,將星中墜。反旗鳴鼓,猶走司馬,死而可作,當小天下。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齊管晏,揔漢蕭張,易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豐約,亦皆然矣。嗚呼:奇謀奮發,美志夭遏。吁嗟嚴立,感受謫罰,聞之痛之,或泣或絕。甘棠勿翦,駢邑斯奪,由是而言,殊途共轍。本於忠恕,孰不感悦,苟非誠愨,徒雲固結。古柏森森,遺廟沉沉,不殄禋祀,以乞於今,靡不駿奔,若有照臨。蜀國之風,蜀人之心,錦江清波,玉壘峻岑,入海際天,知公德音。元和四年,歲在己丑,二月二十九日建。"

書丹者柳公綽,為楷書中柳體創始人柳公權之兄,其書法渾厚篤實,既有柳體筆韻,又自具風格。後人讚賞唐碑碑文筆力雄健、辭麗義精,書法遒勁端嚴。加之刻工魯建,刀法謹嚴,超羣絕倫,故該碑有"三絕"之譽。如明代四川巡撫榮華在碑陽(正面)題跋,稱斐文柳書"誠二絕也",堪與諸葛功德"相與垂於不朽"。其後,人們便習稱為"三絕碑"。

三絕碑一千多年來,唐碑隨歲月流逝也有所損傷,但剝蝕不大,至今絕大部分仍字跡朗整,基本完好。由於石質、氣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區保存下來的古碑較少,此碑即為成都僅存較完整的唐代碑刻。

成都武侯祠中現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氣的當屬被譽為"三絕碑"的唐碑。此碑刻立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高3、67米,寬0、95米,厚0、25米;因為碑文由曾任監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又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的柳公綽所書,由當時蜀中名匠魯建所刻,文章、書法、刻工均屬上乘,故被稱為"三絕碑",而其《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的本名,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了。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三)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都江堰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鎮鎮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治地與其連接,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後,鎮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鎮企業以生產旅遊產品為主。至1999年末,有釀造、茶葉加工、製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製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營銷收入6750萬元。

青城山豎家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後,又先後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闢了青城後山風景區,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闢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雲羣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巖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雲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衝浪、旅遊小火車等遊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遊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管理,青城山景區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遊風景區。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遊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裏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説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説青城山有陰陽36峯環狀排列,峯鋭崖陡,林木葱籠,宛如一座綠色的躇,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説法是説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説“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後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

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裏,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藉助於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峯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主峯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羣峯環繞起伏、林木葱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羣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峯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售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説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聖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聖”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卧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着眷戀之情。 在中國,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麗的。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四)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在一起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之一的樂山大佛,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魚兒。希望能和你們一起旅途愉快。

現在,我們坐在車上,我給你們講一個有關樂山大佛的來歷故事。在唐朝,有一個和尙,叫海通。在樂山大佛沒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兇猛,常常在這裏造成船毀人亡悲劇。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去湊集金錢,造樂山大佛,在路上時,遇見一個貪財的人,向海通索要錢財,海通告訴他:“我不可能給你金錢,我寧願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你!”那個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了那個人。後來人們知道海通死了,悲痛萬分,十幾萬人一起造了樂山大佛……好了,故事講完了,也該下車了。

現在,我們正走向樂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現在被雨水大自然風化後,只有71米了。以前,發生過三年自然災害,許多餓死的人屍體流在了三江匯流之處,滿江都是屍體,大佛不忍心看,閉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淚。

看這就是樂山大佛,有興趣大家可以沿着棧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時候要小心,這棧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過,帶小孩的遊客請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壓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還有,遊客們下去的時候千萬別摸大佛的腳,否則,工作人員就會罰款300元,並讓你抓到下一個摸腳的人,才能離開。下面的時間請你們大家自由觀賞,希望下次有機會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精選5篇四川著名景點導遊詞(五)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帶大家暢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獲得了“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天下峨眉秀”等讚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漠由衷地詠歎:“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峨眉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譽。下面我們來領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傾倒無數古人的十景吧。

我們先來到入山第一大寺,這裏有傳説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銅鐘——聖積晚鐘。據載此鍾於夏曆晦望二日之夕敲擊,每擊可歷一分五十秒,近能聞洪壯之聲,靜能聞韻澈之聲。

草豐竹秀,澗谷環流,古楠聳翠,曲徑通幽;這就是我們美不勝收的“蘿峯晴雲”,“一塵不染三千界,萬法皆因十二因”正是點染了這個絕塵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勝”的“靈巖疊翠”古剎坍塌,靈巖依舊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

來到與龍門洞合稱“水聖雙絕”的清音閣,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黑白二水拍擊着巋然不動的牛心石,我們再來看看龍門峽上渾然天成的“九龍吐水”“九龍遊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與壯闊。

莊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歲為春,八百歲為秋”,我們現在就很榮幸的看到這些見證了歷史滄桑的古樹,親身感受自然地神韻。

“晴雪初霽,幽峭精絕”,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態——大坪霽雪。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妙絕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們,我們會不由得讚歎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紹的是峨眉山的精華所在——金頂祥光。它包括浩瀚壯闊的日出奇觀,正所謂:“不徙高寒處,安知天地寬”,説的正是它的博大;還包括變幻萬千,氣象雄偉的雲海;神奇玄妙,聖潔會贏的佛光;還有人稱“萬盞明燈朝普賢”的聖燈。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當下贏得萬千寵愛的十個景點吧?

曠世之作“十方普賢像”凝結了海峽兩岸藝術家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觀賞審美價值。

接着,我們看到的這些可愛活潑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靈”,它們嬉鬧頑皮滑稽可掬而又極通人性,見人不驚,與人同樂,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呢。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峯——萬佛頂。在晨或暮,我們有機會聽到古樸莊重的“祝願古鐘”,可消除各種煩惱與雜念。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考察峨眉時曾語重心長的做了指示,而為了緬懷這位偉人,便有了今天的“鄧小平登山紀念亭景區”。

來到清音平湖,我們會不由得讚美大自然的秀麗多姿:綠樹濃蔭,蟬鳴聲聲,山風陣陣,絲絲水氣洗盡凡塵,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遙之樂!

接下來我們要領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藴的“第一山亭”。巧奪天工的“摩崖石刻”,“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秀甲瀑布”,熱情洋溢的“迎賓石灘”莊嚴凝重而又古樸典雅的“名山起點”,山高雲低而又雄秀縹緲的“峨眉金頂”……

欣賞完這些美景,大家是否覺得意猶未盡呢?那我們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點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輕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大家應該很想一睹為快吧?

經歷了420xx年之內的18場地震,卻安然無恙,大家應該很想看一下這座古建築史上的奇蹟吧?

兩岸對峙,險如刀削,傾崖壁立,“一線天”能不能帶給我們曲徑通幽之感呢?

在抗戰時期曾經收留了蔣介石的“洪椿坪”,能不能讓我們找到一絲歷史的氣息呢?

在月圓之夜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應該會是一種不同凡響的感受吧?

還有氣勢如虹的“伏虎寺”,傳奇的“神水閣”,必定會使你深深迷醉,流連忘返。

還有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樂山大佛”了,這個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範圍,更是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難怪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帶大家暢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獲得了“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

作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極深的歷史淵源,佛教徒多半能在這裏找到歸屬感。

相信讀過武俠小説的人都會知道“峨眉派”吧?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術界的地位呢?它就是震威全國,譽滿全球的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親愛的遊客們,我們的峨眉之遊在歡樂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覺得意猶未盡的話,不妨挑個好日子,重遊一次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ichuan/elk0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