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山東的導遊詞(精選8篇)

山東的導遊詞(精選8篇)

山東的導遊詞 篇1

此景位於岱廟西南角的唐槐院內。唐槐院因原奉祀“延禧真人”,舊稱延禧宮,延禧真人是道教第二大神“靈寶天尊”的化身和全權代表,曾被唐玄宗封為泰山主神。但這只是當時唐玄宗急於向道士司馬承禎請教道義,權宜之封,唐玄宗在兩年前已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後世以此為基礎不斷加封進爵,只認“天齊王”是泰山神。延禧真人的尊容在天貺殿東半部的“啟蹕圖”中可見,坐在亮轎上,留大鬍子的就是他。據此推斷他已淪為天齊王的臣屬了。後宮殿毀圮,他也就逐漸淡出人們記憶。現僅存門口懸着的“延禧門”匾額。而相傳是在唐朝時種植在殿前的槐樹,據今已1300餘年,雖死猶生,“唐槐”之名日盛,這個院落自然也被稱為“唐槐院”了。

山東的導遊詞(精選8篇)

走進院內,迎面是一塊山形玲瓏石,傳是淄博人所贈,石上有泰山學者楊辛教授題刻“古槐蔭山”。後有漢白玉圍欄,欄內有一棵枯死的老槐樹,數圍中空,如一慈愛的母親,在懷中抱着一棵相傳50年代初所植幼槐。幼槐在母槐的呵護下歷經50餘年生長,已是高11米,直徑半米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了。故得名“唐槐抱子”,俗稱“槐(懷)中抱子”。

創造此景有五説:

一説:1948年1949年連續兩次補種未活,1950年岱廟道長尚士廉與岱西村村長王寶其等人再植,遂成今景。是尚道長根據“景中造景”“槐(懷)中抱槐”的意境構思命名。

二説:1948年因連年戰火,古建築盡毀,泰安區中心衞生院在此建院至1955年遷出,就是今天的泰安市中心醫院。1952年一王姓青工在此樹內種植一棵小槐,因當時老槐尚有一枝存活,此人還受到了當時院領導的批評。中心醫院院志有記載,現市中心醫院院內有紀念石刻為記。

三説:剛解放時,唐槐院是個大雜院,居民雜居其中,據當年房管所老人回憶,老槐中的小槐是房管所一王姓工人所植。

四説:植樹人叫王英蘭,20_年她71歲,給我市焦ⅩⅩ來信稱:槐中之槐是她1944年種的,是從岱廟城牆上移過來的。王女士是1935年生人,當年九歲。

五説:小槐是1953年所植。該記載僅此一句。

筆者查閲相關資料,發現在我省尚有多處與此相近或相同的景點。又詢問專業人士稱,槐樹生長到一定年歲,中空現象很普遍。樹中長樹,多是自然形成,也有不少是人為所致。槐(懷)中抱子寓意美好,不少有文化的人喜好此道。因此筆者較贊成創造此景的第一種説法。

延續生命,老樹新枝,枯木逢春。畢竟是泰山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唐代先人神交物合,創造出了這一寓意美好的景緻,為後人憑添了情趣。何人所植不重要。

山東的導遊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作自我介紹...

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羣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説。物產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8裏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説,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

“曲阜”一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説:“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為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蹟十分關注,國家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遊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山東的導遊詞 篇3

掛印封侯成語,漢族傳統寓意,以象徵身居高位,封侯,指被封為侯爵,印,指做官的官印。掛印封侯,意即古時帝王賜爵授印予臣下。隱喻高升之意。圖案常以一猴摘取掛印為內容構成,利用"猴"與"侯"同音,以示寓意。

進岱廟正陽門,向北走約15米路東側,岱廟全景圖北頭有一株古柏立於路旁,近前駐足向上望,距樹基八米處的樹杈上生一樹瘤,形似一隻小猴,猴頭惟妙惟肖,頸下似乎掛一方印,故名“掛印封侯”。此樹胸圍4.2米,高10.5米,仍旺盛地生長着,它與漢柏院中的漢柏一樣,已歷經滄桑,成為岱廟的歷史見證。

傳説很久以前,一山西商人在樹下納涼,抬頭上望,看到此景,聯想到三國故事“掛印封侯”,想到他的老鄉關羽,關雲長身陷曹營,面對曹操金錢,美女、高官厚祿的威逼利誘,不為所動,義薄雲天,聞知兄長去向,掛印封侯,毅然離去,過五關斬六將,成就千古佳話。其情其義怎不叫人感動。商人低頭又想現實商場險惡,人心不古,觸景生情,慨歎不已。後常到此遊玩,此景漸為人知。

另有一戲説,泰山上的“秦鬆,漢柏,唐槐”,是三兄弟,老大秦鬆懂禮貌“勁鬆迎客”,老三唐槐有愛心“唐槐抱子”,老二漢柏豈甘落後,派出代表站在門口迎客吧,此柏便承擔了此任,故此柏又俗稱“迎客柏”。你看它軀幹向前傾斜,好一付謙卑温和好客模樣。

山東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咱們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在此小張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煙台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於煙台,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遊客200多萬人次。是什麼使中外遊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説、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為什麼説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説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哪呀?對就發生在這裏。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枴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並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枴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鍾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採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着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説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裏。還有一首詩來説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常回頭看,便於總結經驗。俗話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蓬萊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説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蜃”並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説成是神山現世,傳説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裏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麼名。方士説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蓬萊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説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裏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築了一座小城,在這裏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築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着氣温的變化而變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蓬萊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後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麼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氣温容易較大的低於高層氣温,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密度大於上層空氣密度的逆温現象。有句話是這樣説的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威海位於山東半島東北端的黃海之濱,三年環海,一面接陸,東面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與煙台市接壤,素有“京津的門户和鑰匙”之稱,總面5436平方公里,人口246萬,其中市區面積731平方公里,人口50萬,共轄三市一區,榮成,文登,乳山三市,三市均為國家百強縣,一區是環翠區,為威海市區所在地,其噪音指數,空氣質量,水質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上世紀末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人類居住環境獎,在獲獎的100多個城市中,威海是唯一一個亞洲城市。此外,威海也是第一個國家級衞生城市,每年秋天,威海都要舉辦人居環境節。

(歷史)説起威海的歷史,可以用悠久兩個字來形容。大約在7000多年以前,這裏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漢時,這裏還是一個偏僻的小漁村,當時稱作“石落村”或“落柑”,到了元朝稱作“清泉夼”,“夼”字是上下結構,上邊一個大下面一個川,意為有水的窪地,清泉即為温泉,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威海的温泉含量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又把這個名字解釋為清泉大川,可見在元朝,威海就是一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擾,明朝在這裏設衞屯兵,取“威鎮海疆”之意,將此兵衞命名為“威海衞”,從此,“威海”開始作為地名出現。1888年,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艦隊成立,並將水師提督衙門設在威海的劉公島。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威海軍民英勇抵抗,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大家都知道香港被英國強租了120xx年,這段屈辱的歷史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其實威海也曾被英國強租,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衞,1930年被英國強租長達32年的威海才被國民政府收回。1938年,威海再度被日本侵佔,日軍在此進行奴化教育,實行經濟封鎖,威海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直到1945年威海才得以解放。1987年,威海脱離煙台成為山東一個地級市。自解放以來,威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邊防小鎮發城成為一個經濟繁榮、海運發達、旅遊旺盛的現代化城市。

人們都説威海是一個小城,小到什麼程度呢?威海當地過去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一個警察管全城,一家燒魚半城腥”,威海雖然小但是有自己的風格,雖然沒有太高的高樓大廈,但是其建築錯落有致,佈局合理,非常協調,其中威海的市委市政府大樓是模仿拉薩的布達拉宮建造的,素有“東方小布達拉宮”之稱。

韓國服裝城:威海是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有多近呢?説句玩笑話,水性好的可以直接游過去,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想偷渡過去的,想去的,可以在此下車,蠻方便的。在威海街頭處處可以看到韓國的店鋪餐館,威海路上跑的轎車大都是韓國產的,韓國和威海的貿易往來頻繁,我們將要參觀的韓國服裝城就是韓國商品在威海的一個集散地,韓國服裝城內出售的商品主要有三種渠道,大部分都是從韓國進口的,一小部分是把韓國的原材料進口在威海加工成的,還有一部分是利用韓國技術在威海投資製造的。服裝城內商品種類繁多,主要有服裝,飾品,漁具,手工藝品,生活用品等,價格非常便宜,在威海韓國服裝城有七八家之多,過會我們會去一家規模最大、商品最全的服裝城參觀。

煙台

煙台位於山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渤海,總面積1.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人,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年平均温度有12攝氏度,無嚴寒無酷暑。煙台下轄芝罘、萊山、福山、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區,海陽、棲霞、蓬萊.招遠、龍口、萊州、萊陽七個縣級、及長島一個縣。

煙台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早在1萬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煙台古稱芝罘,而我國最大的陸連島芝罘島就是在這裏,從高處看芝罘島,它像一支深插入海中的靈芝,也許是這樣秦始皇才相信方士之言,不辭勞苦多次親自駕臨尋找不死仙藥。而芝罘的”罘”字上面一個”四”下面一個”不”字,這個罘還與秦始皇尋找不老仙藥有關。據傳,秦始皇平定天下後開始東巡,三次來此地都沒有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於是他便説:“第四次,我是絕對不會再來的”果然是是金口玉言,在第三次的歸途中,他便*了,這便是”罘”字的來歷。也許各位會問:“為何稱為煙台”,這還要從以前説起,煙台是延海地帶,所以以前經常受到外來侵犯,這裏自古就是海防重地,明代時,在臨海的山路上修建起了狼煙墩台,用於報警之用,狼煙墩台非常有特點,因為狼煙墩台燒的狼糞、硫磺和硝酸的混合物。大家可能奇怪,豬糞、馬糞不行嗎?這還真有講法,因為狼煙與其他煙不一樣之處在於,其他的煙冒上天空很快就會發散,而狼煙是不會發散的,所以一旦有海賊進犯,點狼糞冒出狼煙,提醒人們趕快防禦,後來這座山便叫煙台山,而煙台也因此得名。

煙台海岸線長909公里,海鮮自然十分豐富,其中有鮑魚、對蝦、扇貝等70多個品種。在這裏我介紹最具特色的兩種。煙台鮑魚.鮑魚單面,貝殼形如耳朵俗稱為“右耳”,肉質鮮美,自漢代便是宮廷供品,而鮑魚殼可治療白內障,將其磨成粉有消痰的作用,煙台鮑魚可與墨西哥鮑魚相媲美,在世界享有一定美譽。另外煙台對蝦是非常鮮美,不但肉質鮮嫩而且營養極高。每年9月打撈上來的對蝦叫做彩蝦,不但好吃而且婀娜多姿,被稱為”大蝦公主”。 煙台土壤廢肥沃,雨水充足,氣候良好,所以非常適合水果的生長。大家一定都知道煙台蘋果、萊陽梨吧,煙台蘋果早在明代便開始種植.以個大、味道香脆可口而得名,據説煙台蘋果的香氣有安神安眠的作用。如果有晚上失眠的朋友,你不妨在牀前放個煙台蘋果,它會讓你做個美夢的。而萊陽梨歷史也很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皮薄水分大,有清肺化痰的作用。那萊陽梨還出國呢,它遠銷日本、加拿大等國家。而用它做成的梨乾梨脯更讓人拍手叫絕。

對外商埠的開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推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説到煙台當地的特色,您一定想到的是張裕葡萄酒。張裕葡萄酒是由我國愛國華僑張弼士於1892年所創張裕葡萄酒廠,它是我國第一個工業化的葡萄酒廠,當年張弼士先生應清廷之邀來煙台考察,他發現煙台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釀造葡萄酒的良種葡萄,於是他便投資了300萬兩白銀,開辦張裕葡萄酒,當時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的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在1920xx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張裕葡萄酒獲得四枚金牌,1952年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就用張裕葡萄酒款待各國代表,現在張裕葡萄酒不但國內馳名,而且遠銷國外,它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

山東的導遊詞 篇5

山東因位於太行山以東,故稱為山東。山東半島是我國三大半島之一。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這裏四季氣候分明,雨量適中,具有暖温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間。

山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是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西周時期,齊國、魯國都建都於此,因經濟、文化發達,所以,在歷史上有着重要影響,故人們將“齊魯之邦”作為山東省的代稱。

山東是以農業為主的大省,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如棉花、小麥、花生的總產量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近幾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工業也隨之迅猛發展,在原有重工業的基礎上,輕工業、電子業也得到不斷髮展。並且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誕生了許多名牌企業,推出了許多名優產品。如青島的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啤集團、頤中集團,濟南的輕騎集團,煙台的張裕集團等都已家喻户曉。另外,山東省的礦產資源品種多樣,儲量豐富,其中黃金產量也躍居我國榜首。

齊魯大地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湧出了許多傑出的名人,有中國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為“祖師”的魯班,以神機妙算著稱的諸葛亮。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代神醫扁和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都是山東人的驕傲。齊魯大地之所以造就了這麼多的名人,這與我們山東人吃苦耐勞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山東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物產。此外工藝品也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濰坊的風箏,濟南的羽毛畫,青島的貝雕畫,珍珠工藝品,煙台的草編,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錯的工藝品。

俗話説:“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卻有一山一水一聖人”。山東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的不斷髮展,旅遊業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旅遊資源得到相應開發,增添了許多風景名勝及新興景觀。如:濰坊國際風箏節,孔子文化節,泰山登山節,青島海洋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等。

山東的導遊詞 篇6

山東省,簡稱“魯”,省會濟南,古為齊魯之地,別名齊魯、東魯、魯東等,位於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從北至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地勢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緊鄰韓國和日本,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歷史名人眾多,是中國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孫子、孫臏、吳起等,均出生于山東。山東既有內陸地區的保守和豪情,又兼具半島海岸地區的開放和豁達。

山東是中國的工農業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的菜籃子、中國温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列第三位,佔中國GDP總量的1/9,年遊客接待量超3.5億人次,居全國首位。20xx年,廣東、江蘇、山東被評為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

山東還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20xx年世界盃帆船賽、世界園藝博覽會、APEC貿易部長會議,20xx年世界休閒體育大會、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舉辦地。

山東的導遊詞 篇7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東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衞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以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為發端的齊文化,孕育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是中國的經濟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温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列全國第三,佔中國GDP總量的1/9,20xx年,山東前三季度GDP邁入4萬億大關,僅次於廣東和江蘇。

山東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20xx年世界盃帆船賽、世界園藝博覽會、APEC貿易部長會議,20xx年世界休閒體育大會、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舉辦地。

山東人既有內陸地區的保守與豪情,又兼具沿海地區的開放與豁達。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長約420多公里,東西最寬約700多公里,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64%。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峯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境內地貌複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山地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平原佔55%,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其他佔7.8%。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佈在魯中南山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區者,主要由片麻巖、花崗片麻巖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巖組成。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等。

山東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你們今天旅程的導遊,我姓樑,大家可以叫我小樑,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師傅姓王,王師傅技術嫻熟,坐他的車既安全又舒適。今天,將一直由王師傅和我為大家服務,預祝大家的青島之行成為愉快、難忘之旅。

下面,我先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青島。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端,東南瀕臨黃海,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地理位置環鏡得天獨厚,東有嶗山,西有平原,北攬大澤,南接黃海。青島的氣候屬於温帶季風性氣候,三面滄海一面山的獨特地理格局,使青島又具有了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這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良好的氣候使青島非常適合度假,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使青島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所以青島又有“東方瑞士”的美譽。那麼今天,我們帶領大家遊覽的是海濱一線風景區。

好的,各位遊客,咱們的第一站到了,就是青島的標誌“棧橋”, 請大家帶好隨身攜帶的東西,隨我下車,開始今天的旅程。如果大家經常喝我們青島啤酒就會發現,我們青島啤酒的標誌就是棧橋。前海棧橋是青島的象徵,大家從遠處看,小青島小巧如螺,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濃濃,一座白色燈塔亭亭玉立.小青島既是青島名字的來由。海灣的堤岸處是景色如畫的棧橋公園.由公園正中突入海內的前海棧橋,與市內最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棧橋是青島最早的碼頭。經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現寬8米,全長440米。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兩層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頂飛檐,題名“回瀾閣”。棧橋劃波斬浪,象一條長龍橫卧於碧海銀波。循橋漸入,彷彿走進大海的懷抱;佇立閣旁,層層巨浪澎湃湧來,拍打堤壩,擊起萬千碎玉;青島棧橋進入閣內,沿螺旋樓梯登到樓上,四周盡是寬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風景,“飛閣回瀾”因此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遊覽拍照。半個小時後,我們在此集中,前往下一站。

好的,現在我們到達了位於棧橋東南部的小青島。小青島,面積僅為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小青島最顯眼的景緻是最高處矗立的一座潔白的錐形燈塔,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構築,分上下兩層,塔頂部裝有水晶稜鏡鑲成的反射鏡,並以牛眼形旋轉式造鏡電力發光。傳説,很早以前,有位彈琴的仙女愛上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她悄悄地來到人間,與小夥子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島上彈琴,用用琴聲為愛人導航。玉皇大帝得知後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對愛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島上,那琴聲至今仍縈繞在小島周圍。為紀念琴女,藝術家專門製做了琴女雕塑,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每當夜幕低垂,燈影波光交相輝映,像一幅飄動的綵綢,形成青島的—大勝景—“琴嶼飄燈”。

朋友們,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是青島市著名的風景區---八大關風景度假區。這裏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尤以絢麗多姿的西式別墅最負盛名,因其彙集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亦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所謂"八大關",是因為最初有八條以關隘命名的馬路,故稱’’八大關’,即韶關路、嘉峪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這裏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使不少電影工作者青睞這裏.優美的環境使八大關風景區成為中外電影,電視外景拍攝的“天然攝影棚”。這十條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方圓數裏的風景區。特點是把公園與庭院結合在一起,十條馬路兩側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寧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八大關風景區正面對的是第二海水浴場,它的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岬角,花石樓就坐落於此處。現在大家看到是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此樓建築面積753.7平方米,院內面積4.5畝。樓的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台。花石樓據説是1932年由一位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於樓內由大理石貼牆面,樓外又砌鵝卵石,多年來人們一直稱之為’’花石摟’’。它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臘式和羅馬式的風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築特色。在花石樓以西,有一大片褐色礁石羣,這裏海岸突兀,峭壁如同刀削,岸上遍植黑松.這裏曲徑縱橫,沿長長的石階下去,便到了第二海水浴場。德佔青島之初,德國總督常騎馬到此狩獵,下海游泳,以後闢為海水浴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定名為"第二海水浴場",因地處太平灣,又稱"太平角海水浴場"。解放以後,我國許多領導人都曾在這個浴場暢遊過,留下了難忘的回憶.那麼 1957年,毛澤東主席來青島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擴大會議。八大關景區因其獨特的景觀成為新人結婚拍婚紗照的首選之地。

好的,朋友們,我們現在將去望今天最後一站,青島市著名的新城市廣場——五四廣場,它北依青島市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佔地面積10公頃。在廣場南北中軸線上,隱式噴泉,點陣噴泉草坪,花壇,大型城市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 以及海上百米噴泉共同組成了充滿生機,無比瑰麗的現代都市畫卷。 “五月的風”採用火炬的造型,高達30米,直徑27米,重500餘噸,是目前我國體重最大的鋼質雕塑,採用螺旋向上,騰空而起,充滿動感的藝術造型和火熱紅豔的顏色,令人震撼,激人奮鬥。這裏已成為新世紀青島的標誌性景觀之一。接下來往南邊走就是“浮山灣”,青島是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惟一分會場,而這裏就是帆船比賽的場地。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是建設天型海上體育運動、海濱旅遊及休閒娛樂設施的理想地帶。區域內,陸地面積45萬平方米,港池內海岸線總長度1300米,水域面積46.9萬平方米,已建築的600米防浪堤形成良好的港灣掩護條件。建設條件得天獨厚,當初接受國際奧委會審核時,這一比賽地是所有奧運會單項比賽地中第一個通地審核的。

各位遊客,今天的遊覽島這裏就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如果有任何意見可以向我提出,我將及時改正,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謝謝!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山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mjw9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