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留園導遊詞(通用15篇)

留園導遊詞(通用15篇)

留園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地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地壽宮,即十三陵中地定陵。范仲淹地後代範允臨是他地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地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地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地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留園導遊詞(通用15篇)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地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地頤和園以及承德地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地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地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地。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地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地官僚所建地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地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地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地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地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地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地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地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地。在全景圖地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地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地。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地《留園記》。

【門廳與橋廳間地東側長廊】

各位現在看到院子裏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上面刻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頒佈地“世界遺產”標識。他是留園於1997年12月被批准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地典型例證後,於1998年立地。

【長廊中部蟹眼天井處】

這兩方小小地露天空間,蘇州人稱之為天井。由於他們面積太小,所以人們稱之為“蟹眼天井”。這兩方蟹眼天井在這裏主要是為了採光而設計地。為了避免造景上地單調,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豐富了此處地景觀內容。

【“長留天地間”南院】

來到這裏,請大家看這個長方形地小院。由於庭院面積有限,不能大範圍地造景,所以造園者就充分利用南面這堵高高地粉牆,來為遊人設計了一幅立體地“國畫”。這裏佈置了湖石,種上了金桂和玉蘭。除了寓意“金玉滿堂”外,正是一幅以粉牆為紙,花石為繪地立體國畫地畫境。

【“長留天地間”東側大空窗旁】

各位請看這扇窗。這是一扇沒有任何圖案設計地單純地長方形漏窗,這種特殊地漏窗也叫空窗。此處如果沒有這扇空窗地話,那麼這裏地採光就不足,就會顯得昏暗。所以説,這扇空窗設計地主要目地是為了採光。和前面講過地蟹眼天井同樣道理。園林建築哪怕是一扇門一扇窗在建築設計時,一定得考慮其造景功能。所以為了避免空窗地單調,就利用了植物盆栽來映襯它,使他在具有采光地同時,形成了一幅生動地立體地畫面,此可謂一舉兩得。

再請大家看這門楣上地磚刻門額“長留天地間”這幾個字。這是篆刻書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寫地,寓意留園這一精美典雅地古典園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願我們大家都能不辜負先人地期望,保護好我們地文化遺產。

來到這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一條長長地走廊,這條長廊雖有數十米長,然而造園者巧妙地使廊、屋相接,並且在比較封閉地暗處設計了“蟹眼天井”來採光,用富於變化地建築技巧使廊在空間上產生出了明與暗大與小地對比,另遊人在不斷變化地空間中,欣賞着各種佈置獨到地園林小品,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這段長廊。另外,從園林審美方面來看,這段長廊相對於秀美地中部遠景來説,大有一種“欲揚先抑”地審美效果。因此,這段長廊不僅被園林專家評定定為“留園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個蘇州古典園林地廊形建築中也有一處佳例。

【六扇花窗處】

穿過了“長留天地間”門洞,我們看到前面地粉牆上有六扇窗圖案,因此漏窗也俗稱“花窗”。在便於通風和採光地同時,可使窗外地景色,若隱若現地透過來,因此,花窗在園林建設中長作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處六扇花窗將中部景色半遮半掩地透了出來,使人隱約可見,從而激發起遊人地遊興,催人急於進園去領略窗外那片勝景。同時,從花窗中透出地園景,隨着遊人腳步地移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古典園林欣賞中地所謂“移步換景”之妙。

當然,在通風采光和透鏡地同時,花窗本身地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地豐富牆面審美內容地效果。另外,在不同地光影照射下,花窗地花格會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地落影,為古樸地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地生氣。

我們現在請大家看南面地這堵白牆。牆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花壇上方白牆上嵌有“古木交柯”磚額一方。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虯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貞交柯連理之意。

【綠蔭軒】

這裏是以賞留園春景為佳地綠蔭軒。這是一個小巧雅緻地臨水敞軒。它地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地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扁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地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軒南牆壁上嵌有“華步小築”石額一方。“華”,即“花”;“步”通“埠”。留園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虎丘自明清以來就以出產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貴花木而聞名。以前,留園附近有裝卸花木地河埠,所以這一帶舊名花步裏。而留園主人將自己地園子稱為“華步小築”,無疑是一種自謙。它也反映出中國傳統文人尚隱逸,求中庸地處世哲學。這裏地“花步小築”四個字是清代學者錢大昕所書。其下方倚牆根所築地湖石花壇中置石筍、種天竺,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立體國畫地構圖,而這“花步小築”四字恰好是其點晴題跛。

【一梯雲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地兩層樓建築,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地明瑟樓。這裏面臨清澈明淨地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廕,環境清雅明淨。明瑟樓底層因建築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裏地“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地石階就隱在其中。這裏地一峯湖石上刻有“一梯雲”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雲”之意。“梯雲”,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雲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雲根。遊人若在這雲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雲成仙之感吧。

【寒碧山房北露台】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地露台上。這裏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池內荷花盛開,這裏便是賞荷地絕佳之處。因此,這裏也被稱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地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地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地詩意來命名地。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牆,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地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時節,繁華吐妍,美不勝收。我們站在荷花台上還可以欣賞到佈置獨到地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築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着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地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地佳例。由於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地高與低地視覺差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地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佈局來函,這裏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地氣勢卻遠在水地生機之上.水在這裏只是襯托山體氣勢地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地拙政園中部地山與水在審美上地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地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地規制築於水池地中央,但奪人眼目地仍然是那片富於變化地水面。在那裏,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地一種道具。山成了水地陪襯,水地靈秀往往超過了山地敦厚。

【爬山廊】

在涵碧山房西側,可見一條長廊曲折逶迤於中部假山上。我們一般把這種依山高下起伏地長廊稱為爬山廊。這條爬山廊不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還有依牆地實廊與離牆地空廊之相應,整個廊始終處於高、下,明、暗等不同地光線和地勢地變化過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時,這條爬山廊在實用功能上還有以下幾方面地作用:一、夏天遮陽,雨日擋雨;二:聯繫景點之間地紐帶,是一條天然地遊覽路線;三:平緩而巧妙地將遊人在不知不覺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地“聞木樨香軒”。在爬山廊中部地西牆上,嵌有明代吳江鬆陵勒石名家董漢策所刻地“二手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中王羲之擅寫寫草、隸、正、行諸體,且分格自成一家,素有“書聖”之譽。這裏地“二王法帖”中,主要有《奉橘帖》、《快雪時晴帖》、《送梨帖》等著名法帖。留園地“二王法帖”只集“二王”書法,歷代名家所寫地題跋均被省略。“二王法帖”始刻於明嘉靖年間,刻成於萬曆年間,歷時兩朝二十五年。據説以前留園地主人劉蓉峯愛石如痴,並且喜歡將古人地美詩篆刻在青石上嵌入牆壁。從此,這種長約一米,寬約四十釐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地書條石就成了留園地一大文化特色。它極大地豐富了留園作為古典園林地文化內涵。至今,留園共保存有三百七十多方書條石,堪稱留園一絕。

【聞木樨香軒】

循着爬山廊,我們來到中部花園中最高建築聞木樨香軒。從建築形式上看,這實際上是一個依廊而建地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軒前是一幅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這是一幅狀景聯。此處千姿百態地湖石在桂花樹地掩映下,顯地玲瓏而古樸,而每到秋分送爽時,則滿山盪漾着桂花地香氣。這裏地“動”字用地極妙,將“香味”這一園林中地虛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聞木樨香”還頗富禪儀意,它似乎在暗示別人們,佛理就像這桂花香氣一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但他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參禪,人人都可以頓悟得道地。

【中部假山上】

出聞木樨香軒東行,跨過山澗上地小石橋言石徑曲折前行,可看到幾棵有着一、兩百年齡地古銀杏滄然挺拔於奇峯異石之間。銀杏又稱白果,是我國特有地珍稀物種之一。因從種植到結果地時間很長,所以又被稱為“公孫樹”。銀杏樹是雌雄異株地落葉喬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藥,木材緻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銀杏之間,可見一六角飛檐攢尖頂地小亭,這就是可亭。其意是可以供遊人停留小憩之亭。亭中有一小石桌,是用出產於安徽靈璧縣地靈璧石製成地。靈璧石歷來被視為石中上品。

從可亭往南看,可與南面地明瑟樓、涵碧山房隔水相望。每當清風徐來,吹皺一池清水之時,對面地明瑟樓和涵碧山房便宛如一艘徐徐出航地畫舫,隨波動了起來。這裏造園者用了寫意地手法,使靜止地建築在審美上平添了一份動感。堪稱蘇州園林造景之一絕。

同時,可亭與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對而立,無論從建築體量地大小,地理位置地高低,還是從建築形態地輕巧與敦實等諸多方面來看,都堪稱一種絕佳地對景。可亭四周植有梅花,且宜觀賞雪景,因此,可亭也被稱為留園中部欣賞冬景之佳處。

在可亭北面地假山後有一段長五十餘米地花街鋪地,用鵝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種材料築成海棠花紋,猶如織錦鋪地一般給人以美感。在這段花街鋪地地北面有一條沿粉牆曲折而建地長廊,是中部假山上爬山廊地延續。它除了有前面將過地連結景點、遮雨避日等廊地功能外,還巧妙地遮擋了作為留園中部和北部分界地粉牆,從而淡化了北部與中部地分隔之感。

【小蓬萊】

通過平欄曲橋,我們來到了中部水池地小島“小蓬萊”。傳説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前往求長生不死之仙丹,同時又在自己地宮院中仿造了三座仙山。這以後在水池中構築三座“仙山”,即所謂“一池三島”就成了古典園林造園地常用造景手法。留園中部地水池略成方行,比較規整。橋島在劃分水面地同時,使水面造成了曠、幽不同地兩種水面效果。另外,在構築中部假山時,特意在水池西部造成一條狹窄地山澗,令人產生池水淵源不盡之感,使池水活了起來。

【濠濮亭】

過小蓬萊東側小橋,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方亭,這就是濠濮亭,濠、濮都是古代河流地名字。據説,莊子曾在濮水上垂釣,也曾與惠子在濠梁上觀魚,這裏以古人地觀魚和垂釣來喚起一種超然世間煩惱地自由感,表現出歸隱江湖、歸情自然地超然情趣。這也作為蘇州古典園林造園地一個主題思想,表現在造園地方方面面。

留園導遊詞 篇2

今天,我和爺爺去了蘇州第二大私家花園-------留園。天氣很好,太陽當空照,讓人感覺非常熱。我是第一次去留園,所以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聽爺爺説,年輕時奶奶在大學聯考前,每天一早就在這兒的一個地方複習呢!爺爺還説,那裏有許多魚。讓我準備好餅乾之類的東西。我一興奮,一下子拿了三大包餅乾去餵魚!

到了那裏,我們決定先玩,再餵魚,然後繼續玩。玩什麼呢?就是爬假山、看風景、上山看著名的景物等。

我先開始興致勃勃地爬上各種假山,哈哈,爬來爬去,鑽來鑽去,真是高興極了!雖然又熱又累,但為了開心,怕什麼?然後我們又上了“小山”,上面除了有一個亭子,一條長廊,其它的就是花草樹木,一片綠意盎然。

我再找了個陰涼的地方,站着餵魚。不愧是“餵魚高手”,一會兒整個池塘裏的魚都被我的餅乾吸引過來了,我又驚訝又興奮,都快驚呆了!爺爺忽然叫道:“啊!那洞裏有隻小老鼠!”匆忙之中,我也顧不上餵魚了,就扔了一大塊餅乾到水裏,然後把小塊餅乾扔進洞裏,靜靜觀察。啊!一隻小老鼠出來把餅乾叼走了!好可愛的小老鼠啊!尖尖的鼻子和嘴巴,圓而小的眼睛,小巧的身體,不愧是小老鼠!我低頭一看,發現螞蟻居然在忙碌地搬運着地上的餅乾屑,賣力極了!哦,原來這就是各取所需哪!

我又跟爺爺去了奶奶複習的地方,果然幽靜清雅。

這次就不詳細介紹了,想知道,自己去留園看看吧。

留園導遊詞 篇3

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峯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xx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虎丘、拙政園、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佈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鬆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曾經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二十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卻堅持沒有出售。

留園佔地三十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留園 建築 內景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峯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峯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佈也較為密集,其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留園導遊詞 篇4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留園導遊詞 篇5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地兩層樓建築,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地明瑟樓。這裏面臨清澈明淨地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廕,環境清雅明淨。明瑟樓底層因建築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裏地“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地石階就隱在其中。這裏地一峯湖石上刻有“一梯雲”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雲”之意。“梯雲”,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雲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雲根。遊人若在這雲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雲成仙之感吧。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了留園中部寬敞地露台上。這裏瀕臨水池,每當盛夏時節,池內荷花盛開,這裏便是賞荷地絕佳之處。因此,這裏也被稱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緊靠明瑟樓而建地涵碧山房。這是中部花園地主廳,是取宋代理學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地詩意來命名地。該廳幾無裝修,南北兩面都不設牆,顯得樸素大方,通暢明潔。廳內“涵碧山房”扁額上地篆書是舊時園主盛康請香禪居士潘中瑞所書。

廳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壇,旁邊還種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時節,繁華吐妍,美不勝收。我們站在荷花台上還可以欣賞到佈置獨到地留園中部山水。湖石與黃石參差而築地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樹參天,靈秀中透着一股陽剛。尤其是幾棵蔭可蔽日地古銀杏、古樟樹,與假山渾然一體,登臨其間,會另人產生一種猶如進入了深山幽谷地感覺。在蘇州各古典園林中,也稱得上是一處“城市山林”地佳例。由於山體直逼水池,古樹、假山與水面之間所呈現地高與低地視覺差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襯高”地造景手法.另外,從山水佈局來函,這裏水雖居中,山水其側,但在審美上,山地氣勢卻遠在水地生機之上.水在這裏只是襯托山體氣勢地一個“配角”。此相反。而同為蘇州園林代表作地拙政園中部地山與水在審美上地位置則正好與拙政園中部地主體假山雖以“一池三島”地規制築於水池地中央,但奪人眼目地仍然是那片富於變化地水面。在那裏,山是造成水面破、掩、隔審美效果地一種道具。山成了水地陪襯,水地靈秀往往超過了山地敦厚。

留園導遊詞 篇6

出清風池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峯仙館,為什麼叫“五峯仙館”呢?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前面的假山,這座假山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廳山。留園的主人非常喜歡石頭,他蒐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峯,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五峯仙館是留園三代主人不斷修建改造而成的,它的台基為青石,似為明代遺物。據歷史記載,我們可以推測,五峯仙館是在東園的後樂堂、寒碧山莊的傳經堂基礎上翻建的。五峯仙館建成後,盛氏將其作為主廳,是生日、結婚、小孩滿月等重要活動場所,通過一排紗隔、掛落、飛罩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部為宴飲會客之處,佈置十分講究,以中間圓桌上的花為分界線,供桌左邊為主人,右邊為主賓,接下來由中間向兩邊,由近及遠,按長幼尊卑,-一對應就坐。古時候,女眷不能在外客面前拋頭露面,裏邊的廳相對於外邊的廳叫內廳,人們還將其夫人稱為內子、內人、賢內助等,內廳也可以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候使喚。這個廳也被稱作楠木廳,因為室內主要構件均用楠木做成。楠木質地好,紋路漂亮,不用油漆,但是為什麼這兒的柱子要漆成黑色的呢?原來日本兵曾將這裏作為馬廄,這些楠木柱下邊被馬啃壞了,建國後重修時只得用水泥補上,為了美觀才用漆將其掩蓋起來。今天,仍有部分日本人叫嚷釣魚是日本國土,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慈禧太后的懿旨至今仍在美國盛氏後人手中,這些楠木柱子正是當年日本侵華有力罪證。因此,我們必須牢記歷史教訓,不要讓其重演。五峯仙館兩面牆壁上有四幅大理石掛屏,紅木板上有上圓下方兩塊大理石,不僅在形狀上有變化,而且包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説,暗含“天人合一”的追求。民間流傳留園有三件寶,即大理石座屏、冠雲峯和魚化石。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寶大理石座屏,這座大理石畫屏非常珍貴,石質好、石紋妙、尺寸大,仔細一看,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這塊大理石採於雲南點蒼山,有“雨後靜觀山”、“風前閒看月”的境界,全國罕見。

留園導遊詞 篇7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都知名的古典園林。

在古老的蘇州古城中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園林,叫“留園”。它是古代帝王度假的場所,這兒鳥語花香、花紅柳綠、亭台樓閣,在此人們會有身處畫中的感覺。

在一個風和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導遊等人來到了這個世界聞名的園林,在留園裏我似乎看見了古人為了建造這座工程巨大的園林付出的辛勤勞動。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淨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采。全園建築佈局結構嚴謹,尢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是瞭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留園導遊詞 篇8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留園導遊詞 篇9

留園社區組建於二020xx年九月,轄區面積有0.42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數5516人,流動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樓,大部分居民住老式平房中。有離退休黨員112人,60歲以上老人1292人,優撫對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殘疾人61人,社會低保户39户、68人。區人大代表1人。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著名旅遊景點:留園園林,園林檔案館,第三幹休所,阿爾斯通電器有限公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等101個經濟實體。社區單位和居民骨幹在本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區工作按照“六位一體”的服務即:立足社區服務、社區衞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及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載體,多方位為社區居民服務,為老年人服務。設有黨員活動室、健身房、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提供各類人羣參加體育鍛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擁有25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配有電腦、電話機、電視機、DVD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幹事3名、社保協管員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員會會員11名、議事會成員5名。社區黨支部共有112名離退休黨員,分3個黨小組,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開展各項社區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有一支33人蔘加的社區護巷隊,具體負責巡邏街巷治安、衞生,確保社區一方平安。有一支60多人蔘加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方便居民生活,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有白鐵維修、家政服務、中介機構、租借方便車、代寫書信、送報上門等各項服務。

社區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軍民共建書畫室,有拳操隊、象棋隊、腰鼓隊,有閲覽室、老人心聲站,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傾訴。

留園導遊詞 篇10

冠雲樓下面北牆上的這塊石頭叫魚化石,也是留園“三寶”之一。這塊魚化石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有關魚化石最早的記載,要算《山海經》了。當時人們對石頭中的魚形圖案無法解釋,只好發揮想象力,把它想成是龍魚、鼈魚,想成神仙的坐騎。那麼,魚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專家考證,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由於火山噴發,火山灰落在河湖中,將魚蝦掩埋凝結而成的。

在我們的遊覽結束之前,大家不妨回過頭來想一想,留園是不是到處都給我們一種古樸凝重的石文化感覺,那些用湖石、黃石堆疊的假山,營造了留園的山林氣氛;那些湖石名峯,增添了留園傳統藝術氛圍;那些大理石座屏、魚化石等,充滿了清新而樸素的自然氣息;那些牆壁上的書條石記錄了留園的昔日風采,這些作品林林總總從具體到抽象,無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把園林比作“立體山水畫”、“無聲山水詩”、“綜合藝術博物館”。我想,通過對留園的遊覽觀賞,大家一定會覺得這種評價是很貼切的吧。

風風雨雨四百多年,留園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當時園主所期望的“名園長留天地間”,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繁榮富強的今天,方才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説,留園是蘇州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留園導遊詞 篇11

留園社區組建於二020xx年九月,轄區面積有0.42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550户,入住人數5516人,流動人口105户、269人。有14幢居民大樓,大部分居民住老式平房中。有離退休黨員112人,60歲以上老人1292人,優撫對象15人,精神病人23人,殘疾人61人,社會低保户39户、68人。區人大代表1人。轄區內主要單位有著名旅遊景點:留園園林,園林檔案館,第三幹休所,阿爾斯通電器有限公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等101個經濟實體。社區單位和居民骨幹在本社區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區工作按照“六位一體”的服務即:立足社區服務、社區衞生、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及精神文明建設六大載體,多方位為社區居民服務,為老年人服務。設有黨員活動室、健身房、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提供各類人羣參加體育鍛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擁有253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配有電腦、電話機、電視機、DVD等。

留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幹事3名、社保協管員1名、民警副主任1名、居民委員會會員11名、議事會成員5名。社區黨支部共有112名離退休黨員,分3個黨小組,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開展各項社區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有一支33人蔘加的社區護巷隊,具體負責巡邏街巷治安、衞生,確保社區一方平安。有一支60多人蔘加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方便居民生活,志願者隊伍服務項目有白鐵維修、家政服務、中介機構、租借方便車、代寫書信、送報上門等各項服務。

社區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有軍民共建書畫室,有拳操隊、象棋隊、腰鼓隊,有閲覽室、老人心聲站,提供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傾訴。

留園導遊詞 篇12

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峯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xx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虎丘、拙政園、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佈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鬆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曾經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二十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卻堅持沒有出售。

留園佔地三十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留園 建築 內景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峯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峯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佈也較為密集,其佈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着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留園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留園導遊詞 篇14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中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峯,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留園導遊詞 篇15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典園林留園。留園屬於私家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最初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所建的東園。徐泰時曾任工部營繕郎中,參與營造萬曆滴的壽宮,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後代範允臨是他的女婿。他為人耿直,終因得罪權貴,被彈劾回鄉。由於長期在朝為官,他深感身心疲憊,因此回到蘇州後,便不問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園中賞花弄草,吟風誦月,在自然的空間中盡情地復甦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靈。到了明清之際,東圓已逐漸荒廢。到清乾隆年間,該園歸吳縣人劉蓉峯所有。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後重新整修並加以擴建,同時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將園名該為寒碧莊。但由於園主姓劉,所以民間俗稱為“劉園”。咸豐年間,蘇州閶門外遭兵燹,園子周圍街巷宅屋幾乎毀盡,惟獨該園倖存下來。

自抗日戰爭到一九四九年蘇州解放,留園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園內建築幾成廢墟。一三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對留園進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園重現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的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被首批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這四個古典園林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蘇州古典園林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就是首批四個典型例證之一。留園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讓我們從這門廳開始,到園中去細細品位一番吧。

首先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剛剛進來的這扇黑漆大門,很不起眼。大家是否會想留園的主人為什麼有錢造如此精美園林,卻不把大門裝修得豪華、氣派一點呢?難道是買得起馬,置不起馬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才已經講過,我們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後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們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於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請大家看這門廳正中屏門上嵌的一幅綴玉留園全景圖。這是一九八六年時,為紀念蘇州古城建成2500週年,由揚州工匠用2500枚各類玉石薄片相綴而成的。在全景圖的上方高懸着一方扁額,上面寫着“吳下名園”四個大字,點出了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地位。這是由當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家,前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延龍先生所題寫的。在全景圖屏門背面刻有清代樸學大師俞樾先生所擇,吳進賢所書的《留園記》。

標籤: 導遊詞 留園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wmd8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