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通用19篇)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通用19篇)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通用19篇)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

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嘉靖、萬曆年間,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餘年曆史。

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牆建成,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二十餘年來生命財物經常受到威脅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並開始繁榮。士大夫們紛紛建造園林。

潘恩年邁辭官告老還鄉,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悦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 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萬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明朝末年,豫園為張肇林所得。其後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為不使這一名勝湮沒,當地的一些富商士紳聚款購下豫園,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重建樓台,增築山石。因當時城隍廟東已有東園,即今內園,豫園地稍偏西,遂改名為西園。上海豫園古樓閣景觀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外國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國軍隊強佔豫園,大肆蹂躪。 清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響應太平天國革命,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清兵在城內燒殺搶掠,豫園被嚴重破壞,點春堂、香雪堂、桂花廳、得月樓等建築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進軍上海,滿清政府勾結英法侵略軍,把城隍廟和豫園作為駐紮外兵場所,在園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園景面目全非。清光緒初年(1875年)後,整個園林被上海豆米業、糖業、布業等二十餘個工商行業所劃分,建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園亭台破舊,假山傾坍,池水乾涸,樹木枯萎,舊有園景日見湮滅。

1956年起,豫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⑽,歷時五年,於1961年9月對外開放。現豫園佔地三十餘畝,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

豫園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豫園於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2月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萃秀堂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隱於大假山北麓,面臨峭壁,北倚高牆,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環境清幽淡雅,靜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觀大假山景。現設古玩店。

"漸入佳境"語出《晉書?顧愷之傳》,這裏有引人入勝之意。遊廊石板鋪地,中為小橋,兩側有鵝項靠,可以坐觀山光水色。廊中間豎一太湖石立峯,高約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鐵獅位於"漸入佳境"遊廊前。左雌右雄,鑄造於1290年,底座上有款識:"章德府安陽縣銅山鎮匠人趙璋"、"大元國至元廿七年歲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數千噸浙江武康黃石建成,由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約14米,潘允端在《豫園記》中對大假山的評價是:"峻 頗愜觀賞"。

仰山堂為五楹,北有迴廊,曲檻臨池,可以坐憩堂內有錄自晉王羲之《蘭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嶺"匾額。卷雨樓名取自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園時所建,高9米,是園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在清代,這裏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紳聚會活動的場所。

"海上名園"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時任中共中央、為慶祝豫園肇建440週年所題。

銀杏樹高達21米,枝葉茂密,相傳為建園時園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萬花樓下四角有梅蘭竹菊圖案漏窗四幅樓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檻,廊旁的白色粉牆邊,依牆綴以石峯,栽植翠竹。

復廊東端有一小軒,在這裏探首俯視則清泉如鏡,隔崖相望則石峯壁立,面山對水,有古人"觀山觀水兩相宜"的情趣,故名兩宜軒。北面有建築名亦舫,形狀如古代之船舫。

復廊,中間用牆分隔,兩邊皆可行走。牆上開設着形狀不同的漏窗,從漏窗中左顧樓台掩映,右望溪流峯石,宛如圖畫小品。廊西端連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題"會心不遠"。

魚樂榭周圍古木參天,憑欄可觀池中游魚。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牆體現了江南園林小中見大的特點。小溪長僅數丈,花牆把小溪隔而為二,牆上開設漏窗和半圓洞門。從魚樂榭旁有一株已度過三百多個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時節,枝條上綻滿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與點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圍開敞。堂內陳列的一套傢俱,包括桌、椅、幾和裝飾用的鳳凰、麒麟,都用榕樹根製作,已有上百年曆史。旁有石蹬通向聽鸝亭。

"打唱台",也叫"鳳舞鸞吟"。戲台依山臨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細膩,塗金染彩。戲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別有描繪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對聯。

點春堂東南有湖石假山抱雲巖,水石繚繞,洞壑幽深。山上有雙層樓閣;上層名快樓,下層稱延爽閣。從快樓朝南而下,還有靜宜軒、聽鸝亭,周圍繞以花牆,自成小院。

穿雲龍牆位於點春堂西,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成鱗片。園中另外還有幾處龍牆:大假山後有卧龍,和煦堂西有雙龍戲珠,內園"可以觀"前有眠龍,各具特色。

點春堂整座建築為五開間大廳,扇上雕戲文人物,樑柱花紋造型奇特,飾以金箔。堂後有臨池水閣,上有匾額曰"飛飛躍躍"。點春堂建於清道光初年,曾為福建籍花糖洋貨商人在滬祀神議事之^所,俗稱"花糖公墅"。小刀會起義時,這裏是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小刀會領袖之一太平天國統理政教招討左元帥陳阿林在此辦公,發佈政令,稱"點春堂公館"。起義失敗後,點春堂遭到嚴重破壞,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資重修,歷時四載完工。現堂中掛晚清畫家^任伯年的巨幅國畫《觀劍圖》。畫兩邊是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對聯:"膽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內還陳列着起義軍使用的武器、自鑄的錢幣日月錢以及發佈的文告等文物。

流觴亭,因其兩面臨水,取《蘭亭序》"流觴曲水"之意。亭側有三曲板橋,貼水而築。三曲板橋西是浣雲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樓,西臨清泉。山洞盤桓,循洞可達山頂,洞內有泉,澗溪水從洞內流出。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2

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時,豫園點春堂曾作為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現堂內陳列着當年小刀會的武器、自鑄的錢幣,以及發佈的文告等文物。解放後政府對豫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1961年正式對外開放。

靜觀大廳 亦稱“晴雪堂”,是內園主要廳堂,造得雕棟畫樑,軒昂高敞。堂面闊5間,進深3間,廳前有兩尊石獅,廳內有“靜觀”和“靈沼峙”兩塊貼金匾額。靜觀之名,取古語“靜觀萬物皆自得”,“動觀流水靜觀山”之意。大廳對面奇峯林立,堆疊多姿,或如三官獻壽,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飛舞,或如九獅盤球。據説靜靜觀之,能辨出100多種動物形象。石峯間有許多百年古樹。靜觀東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兩側曲廊迴繞,樹廕庇日,修竹瀟灑挺拔,環境幽深。

觀濤樓 位於靜觀大廳西南側,又稱“小靈台”,三層全木結構,高10餘丈,清時為城東最高建築物。昔年在此登高可觀賞“滬城八景”之一“黃浦秋濤”。

還雲樓、延清樓 面對靜觀大廳,東西相連,為串樓形,並可通向觀濤樓和船廳,還雲樓內橫匾“還雲”,為清末上海名紳姚文?題識。還雲樓原為上海錢業公所產業,豫園、內園屢遭戰火破壞,而此樓卻免遭劫,大有“手揮絲桐,目送還雲,西山爽氣,在我袖中”之感。

聳翠亭 聳立於觀濤樓東面假山上,雙層亭閣,底層置石桌、石凳,周圍林木青翠。亭內一匾“靈木披芳”。

可以觀 位於靜觀大廳東,小型方廳,精緻幽靜,炎夏時分外涼爽。廳前有磚雕《郭子儀上壽圖》,旁有泥塑龍牆,北接“洞天福地”鳳凰亭,南連“別有天”,牆上有《重修內園記》等石碑,記載內園歷史。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3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説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説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説:”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説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説”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粧,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遊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後,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麼?我願不願去?説實話,這正合我意。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大家走吧!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還有幾分鐘,我們的車就將會抵達上海著名的遊覽景區—豫園遊覽區。它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南部黃浦區。主要景點有豫園,豫園旅遊商城,城隍廟和上海老街,在它的周邊也有像沉香閣,文廟,小桃園清真寺,等這樣令人目不暇接的景點。因此豫園遊覽區在上海可謂是久負盛名。説到豫園的由來,那可是有一段悠久的歷史,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1373明太祖朱元璋封秦裕伯為上海城隍,,但一時沒建衙署,後被請進了霍光行祠“辦公”,上海開始有了城隍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潘允端花了20_年時間建成了豫園,後來因為耗資巨大,潘家漸漸衰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士紳集款購得園基,重新修園,並交給城隍廟管理。這樣城隍廟既有了自己的內園,又有了豫園。豫園也一度成為了滬上勝景,以致有不到城隍廟等於沒到上海的説法。但鴉片戰爭以後城隍幾乎成了廢垣,幾經修復,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人民政府大力投資修建了仿明的豫園旅遊商城,又在方浜中路再現清末民初上海街市的舊觀上海老街。

豫園遊覽區的特色它不僅只是中華文化傳承最為典型,旅遊資源最集中,也是古今傳承,中外融合最為生動,最為精彩,最具有海派文化魅力的遊覽區。它集園林,宗教,建築,商業,美食,民俗諸多文化於一地。要説豫園的園林文化當年豫園佔地70餘畝,但近420_年的滄桑風雨,園林夷為廢虛。在豫園遊覽區及其近旁寺廟觀堂也十分集中,在這裏能體會到濃濃的宗教文化,這裏有儒家的文廟和儒,

道,佛文化的豫園;佛教的沉香閣,道教的城隍廟,,伊斯蘭教的小桃園清真寺,天主教的董家渡天主堂及_的清心堂等。在這其中豫園,沉香閣,城隍廟等建築也可以説是豫園建築文化的最好體現,因此有人就曾説老城廂豫園遊覽區是一處明,清,民國時期的住宅博物館。當然豫園遊覽區也有着購物天堂,小商品王國之美譽。其商品有着,小,土,特的特點。在這裏大家除了可以買到自己心意的商品,也可以品嚐到各種美食,“吃在上海”的美名早以蜚聲中外,這裏有着上海本幫風味的老飯店,也有着全國各地名特小吃。豫園也有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石庫門,上海老城隍廟廟會,每到正月的元宵燈會,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感覺。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5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明代,截止20xx年已 有四百餘年曆史。

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悦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萬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明朝末年,豫園為張肇林所得。其後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為不使這一名勝湮沒,當地的一些富商士紳聚款購下豫園,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重建樓台,增築山石。因當時城隍廟東已有東園,即今內園,豫園地稍偏西,遂改名為西園。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外國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國軍隊強佔豫園,大肆蹂躪。 清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響應太平天國革命,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清兵在城內燒殺搶掠,豫園被嚴重破壞,點春堂、香雪堂、桂花廳、得月樓等建築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進軍上海,滿清政府勾結英法侵略軍,把城隍廟和豫園作為駐紮外兵場所,在園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園景面目全非。

清光緒初年(1875年)後,整個園林被上海豆米業、糖業、布業等二十餘個工商行業所劃分,建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園亭台破舊,假山傾坍,池水乾涸,樹木枯萎,舊有園景日見湮滅。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6

豫園位於黃浦江西岸繁華熱鬧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面與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商城鄰近,是舉世聞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一走進豫園就彷彿置身於明末清初之時,隨着人流,漸漸的就走進了個大約能容納近幾千餘人的小廣場,站立在廣場間,中央有個扇展,扇面的字畫,有的波瀾起伏,有的神采飄逸,有的柔中有剛。

環顧四周那8層的天裕樓樓頂是凝暉樓,人們站在這畫棟雕樑的閣樓上眺望,欣賞這如詩入畫的美景正面是華寶樓,每當逢年過節人們就歡坐此地觀賞樓閣好戲,身後是合業樓也就是有名的小吃廣場。小廣場東面是城隍廟,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內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聖誕(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廟內包括廟附近的商家全部張燈結綵,為城隍神歡慶聖誕,廟內香火旺盛,流光異彩,璀璨瑰麗,宛若仙境。若是恰逢假日,更會形成遊客雲集,行人如織,人氣鼎盛的場面。

隨着人流我來到城隍廟對面的個大門,大門旁的兩根石柱上掛着一幅邵華澤的對聯:古邑獨鍾潘公明神,熔鑄百年精華;申城偏愛老廟新宇,再造世紀輝煌。

這時我已陶醉在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九曲橋,橋上人流熙熙攘攘,橋下魚翔底,靜靜的湖面上佈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蓋得嚴嚴實實。湖面上浮游着斑斕的色彩,好像誰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當微風徐徐地吹過,湖面上微微蕩起的細碎漣漪,彷彿一匹新緞折出的輕皺,格外絢麗悦目。

園裏的圍牆,蜿蜒起伏,頂上飾以龍頭,並用瓦片組成麟狀,象徵龍身,一垛牆如居龍遊動,稱為龍牆。在我國古代,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是不能隨便用在建築物上作裝飾的。豫園在建龍牆時已是清末,而且“龍”只有三,四個爪子,是為了避去“五爪金龍”之嫌。點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軍城北指揮所。玉玲瓏是立在玉華堂前的一塊高約4米、玲瓏透剔的巨石。據説是宋代花石崗遺物。豫園的主要建築是三穗堂,建築寬敞,是當年主人舉行筵宴的地方。此外,園中值得觀賞的還有一對元代鐵獅,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歲的銀杏。

它那古老悠久的歷史淵源,色鬱味醇的民族風格,使得豫園成為上海最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還有幾分鐘,我們的車就將會抵達上海著名的遊覽景區—豫園遊覽區。它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南部黃浦區。主要景點有豫園,豫園旅遊商城,城隍廟和上海老街,在它的周邊也有像沉香閣,文廟,小桃園清真寺,等這樣令人目不暇接的景點。因此豫園遊覽區在上海可謂是久負盛名。説到豫園的由來,那可是有一段悠久的歷史,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1373明太祖朱元璋封秦裕伯為上海城隍,,但一時沒建衙署,後被請進了霍光行祠“辦公”,上海開始有了城隍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潘允端花了20xx年時間建成了豫園,後來因為耗資巨大,潘家漸漸衰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士紳集款購得園基,重新修園,並交給城隍廟管理。這樣城隍廟既有了自己的內園,又有了豫園。豫園也一度成為了滬上勝景,以致有不到城隍廟等於沒到上海的説法。但鴉片戰爭以後城隍幾乎成了廢垣,幾經修復,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人民政府大力投資修建了仿明的豫園旅遊商城,又在方浜中路再現清末民初上海街市的舊觀上海老街。

豫園遊覽區的特色它不僅只是中華文化傳承最為典型,旅遊資源最集中,也是古今傳承,中外融合最為生動,最為精彩,最具有海派文化魅力的遊覽區。它集園林,宗教,建築,商業,美食,民俗諸多文化於一地。要説豫園的園林文化當年豫園佔地70餘畝,但近420xx年的滄桑風雨,園林夷為廢虛。在豫園遊覽區及其近旁寺廟觀堂也十分集中,在這裏能體會到濃濃的宗教文化,這裏有儒家的文廟和儒,

道,佛文化的豫園;佛教的沉香閣,道教的城隍廟,,伊斯蘭教的小桃園清真寺,天主教的董家渡天主堂及基督教的清心堂等。在這其中豫園,沉香閣,城隍廟等建築也可以説是豫園建築文化的最好體現,因此有人就曾説老城廂豫園遊覽區是一處明,清,民國時期的住宅博物館。當然豫園遊覽區也有着購物天堂,小商品王國之美譽。其商品有着,小,土,特的特點。在這裏大家除了可以買到自己心意的商品,也可以品嚐到各種美食,“吃在上海”的美名早以蜚聲中外,這裏有着上海本幫風味的老飯店,也有着全國各地名特小吃。豫園也有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石庫門,上海老城隍廟廟會,每到正月的元宵燈會,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感覺。好了,,現在請大家拿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一同遊覽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8

沉香閣又稱慈雲禪寺,位於上海市南市,初創了明萬曆二十八年(1620xx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場。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43年,現代名僧應慈法師應沉香閣住持葦乘之請,駐錫沉香閣,在這裏首先開講華嚴初祖杜順(557-640)所著《華嚴法界觀門》,從此,慈雲寺(沉得閣)成為應慈漢師在上海弘揚華嚴宗的道場。

應慈(1872-1965年)法師自稱為華嚴座主,一生教演《華嚴》,深受國內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濕親,安徽歙縣人,26歲在普陀山出家,28歲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後到金山、高旻、天寧等寺參學,依明性、寄禪、大定、月郎、冶開等名僧為師,後隨月霞法師研究《華嚴經》,畢生致力於宏揚《華嚴經》教義,對近現代華嚴宗的傳播影響很大。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被武則天賜號賢首,該宗又稱首宗。華嚴宗認為,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宣傳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頓入佛教的思想。

應慈法師隨月霞法師在上海華嚴在大學、虞山興福寺華嚴講堂講授《華嚴經》。1920xx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潛心專修《華嚴經》。隨後數十年,應慈法師在江蘇、浙江、山西、上海等地傳播華嚴宗教義,並在常州、上海等地創辦華嚴學院,培養僧才。1948年,主持華嚴法會事務。晚年應慈法師常住沉香閣,仍弘揚演教,講學不輟,自律為四壁有經皆可讀,一年無日不參禪。

應慈法師是位愛國愛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擁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年,又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62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1985年,明暘法師為紀念應慈法師圓寂二十週年題詞一首:

佛學耆宿仰應公,德重道高四眾崇。

一片丹心愛祖國,大悲寵願護禪宗。

經談般若真空理,教演華嚴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顯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閣被工廠佔用。為了落實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氣協調各方面關係,搬遷工廠,將沉香閣移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現沉香閣內還建有應慈法師紀念堂,每天都有許多國內外信徒、遊人前來瞻禮、參觀。

1989年落實宗教政策,開始邊修復邊開放。經上海市佛教協會與市文管部門研究,決定按照明清古建築格局修復沉香閣。經過五年整修,沉香閣又重現了明清時期的舊貌。四柱三間三牌樓的山門,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構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彌勒、韋馱、四大金剛;大雄寶殿中奉盧舍那佛、文殊、普賢、梵王、帝釋,兩旁為十八羅漢坐像,扇牆後為海島觀音;後殿為全寺主體建築沉香閣 觀音樓。前後三進,兩邊耳房為配殿、僧寮,結構完整,佈局緊湊。

現在的沉香閣,中軸線上,第一個建築是修復的明代石牌樓,飛檐斗拱,氣宇軒昂,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匾額沉香閣懸掛在上面。

第二進是天王殿,天冠彌勒、韋馱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裝金。天王殿裏,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稱為天王殿。明清以後的四天王像,基本成為定式,即東方持國天王,白麪,手執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黑麪,手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面,手執一條龍或蛇;北方多聞天王,綠面,手執一柄大寶幢(雨傘)。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後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院時,現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現在大多數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裏拿一個布口袋,乞討於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曆三月九年級日,端坐圓寂之前,説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後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説他常常手執降魔杵,巡遊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於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第三進是大雄寶殿,迎門的一副楹聯,是新加坡吳偉業居士所獻,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場鐵像寺和愛道堂的住持隆蓮法師所撰書:

沉淪人盡渡載三千佛子一葉舟中;

香水海無邊禮百億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須彌座上端坐報身佛盧舍那佛,文殊、普賢,大梵天、帝釋天分列兩旁。頂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個大雄寶殿頂上,有348尊貼金小佛像圍繞盧舍那佛,按佛教《梵網經》經義,象徵這所莊嚴的比丘尼道場,嚴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樣配置。大殿兩側是裝金十八歲漢。大殿南端東鍾西鼓,晨鐘暮鼓修持誦經。

進入大殿後的寬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層銅製寶鼎和一對石燈台。廣場周圍建築都是兩層樓閣,東西兩廂的樓上東邊是專供海外女賓來寺院時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節特點佈置有明式牀寢傢俱,但配有現代化的衞生設備。西樓上是沉香閣常住比丘尼們的寮房。樓下東廡是客堂,千手觀音殿和伽藍殿,伽藍殿內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藍神關羽像。西廡是祖堂,祖堂內供着沉香閣(慈雲禪院)歷代祖師蓮位,和1943年起即卓錫於此、並一生弘揚《華嚴經》的華嚴座主應慈法師的蓮位。

天井正面的建築,可以説是全國獨特的。從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飛檐,檐上一個懸空亭閣,東南西全部落地窗。這就是全國聞名的沉香閣的閣,趙樸初居士為之題額為南海飛渡沉香大士寶閣。登兩側的樓梯而上,立即可聞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閣。雖然名稱為閣,實際上,閣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閣,放幾把明式單背的椅子和高腳花幾而已。

閣的後面的就是一個觀音殿,上面張掛着繡有南海寶筏飛渡沉香大士的歡門和四條風幡。正面一個大佛龕,龕前一張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黃色瓷五供具,恰到好處地陳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縷空香爐內,飄出縷縷檀香味。佛龕兩側有銅製伽藍神和兩童子像。佛完內供的就是沉香觀音。這尊沉香觀音,又名如意觀音。觀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別名貴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於坐上,右肘倚於右膝上,左手支撐於座上,頭微右側,作凝思狀,花冠纓絡,莊嚴慈祥。傳説,據《隋書》記載,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派大臣常駿出使南方國家,賜贈中國工藝品等禮品,赤土國回贈沉香觀音一尊,常駿回到長安,正值隋煬帝巡遊揚州,常駿等從淮河乘船趕往揚州,途上遇風翻船,沉音觀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潘允端發現後,奉回上海,建閣供於此處。據説原來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現在的沉香觀音,是由沉香閣住持觀性法師1990年專程去泰國,從泰國募集到一段極其珍貴的真正的沉香木,價值一萬多美元。運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樣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態和工藝水平,不遜於原像。閣的樓下為慈雲堂,裏面裝修、佈置簡潔古雅,正中北壁一長几、一八仙桌、兩張靠椅,兩側各四張靠椅,居上空地一張園拼桌,四個鼓形園凳。全部明式紅木所制,無桌圍椅披,高雅而有氣度;所有擺設,不過是左右各一座黃梨木獨幅屏風,紅木長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對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觀音中堂和兩副對聯,分別由趙樸初居士和真禪法師所撰書:

趙樸初所撰為:

花海沉思洞明自性;

旃檀香風恆可眾心。

真禪法師所撰為:

無我無人觀自在;

非色非空見如來。

慈雲堂西面是貴賓接待室。東面是方丈室,現沉香閣住持為觀性法師。觀性法師,現已85歲高齡,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曾任南市區人民代表、區政協委員,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帶領這兩個比丘尼道場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學院尼眾班學尼薰休修持。沉香閣東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築的小樓,現為應慈法師紀念堂,堂額為趙樸初居士所題。底層是一個小法堂,二、三樓陳列着反映應慈法師生前弘法利生事業的珍貴照片、著作、手跡和遺物。

二樓堂中應慈法師遺像兩側,真禪法師為其親教師所書對聯:

霞月宗風不墜佛海圓融曾講三譯華嚴宂稱教主;

永懷無私慧照幸侍師門靈山盛會依然一真法界。

應慈法師(1882一一1965),俗姓餘,安徽歙縣人。一生以弘揚華嚴宗為宗旨,自號華嚴座主,晚年又起別號拈花老人。16歲依普陀山明性禪師出家,1920xx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法師受具足戒,先後參鎮江金山寺大定1揚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寧寺冶開、揚州寶輪寺月霞法師等高僧。1920xx年與月霞等同得法於冶開法師,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二世,法號為顯親。以後隨月霞法師講經、辦僧教育。1920xx年任常熟興福寺方丈。同年末,月霞法師圓寂時,囑應慈法師:善弘華嚴,莫作方丈。次年春,應慈法師即辭住持與持鬆,自任監院。此後,終身以弘法講經為己任。1943年起移錫慈雲禪院(原為比丘道場,即現沉香閣),二十年間多次講三十(卷本)《華嚴經》、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建國以後,自1953年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直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62年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4年被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一直連任至1965年圓寂於沉香閣。應慈法師在遺囑中,希望後輩弟子及學人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學習,加強改造,擁護政府政策法令,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沉香閣的東部,建有一幢綜合樓。樓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齋堂,在佛教節日和香期中,為佛教信徒們供應有廣東風味的素齋。在二樓上,還設有一個小巧精緻的餐廳,古色古香,裝飾有貼金的寶相花圖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鞏縣石刻原樣複製的北魏帝王禮佛圖,更顯得古雅莊重。這個餐廳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賓舍館中,也可稱得上第一流的。樓上是上海佛學院尼眾班的教室和學尼們的案房,每廟都有二十多位學尼,來自全國各地。現在已招收第四屆學員。以前畢業的學員都已受過具足戒,並分配在本市的各個尼庵中或佛學院中,擔任着重要的執事和教師,成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閣,以其古雅,以沉香觀音,聞名於海內外。它又處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遊勝地,與老城隍廟和豫園的鄰近,吸引着無數的海內外佛教信徒和遊客,為上海市的繁榮興旺,作出了它應有的貢獻。

修復後的沉香閣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叢林。沉香閣住持觀性法師。1992年10月15日,沉香閣修繕一新,隆重舉行觀音像開光,觀性法師升座典禮。1994年8月14日上午,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華古寺方丈明暘法師主持並隆重舉行了全堂佛像開光儀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諸山長老800餘人參加了佛像開光典禮,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的法師和信眾專程來滬慶賀開光盛典,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為此次活動發來了賀電。1992年沉香閣被列為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9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0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説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説:”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説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説”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粧,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1

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嘉靖、萬曆年間,截止20xx年已有四百餘年曆史。

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牆建成,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二十餘年來生命財物經常受到威脅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並開始繁榮。士大夫們紛紛建造園林。

潘恩年邁辭官告老還鄉,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悦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 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xx年(明萬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明朝末年,豫園為張肇林所得。其後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為不使這一名勝湮沒,當地的一些富商士紳聚款購下豫園,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重建樓台,增築山石。因當時城隍廟東已有東園,即今內園,豫園地稍偏西,遂改名為西園。上海豫園古樓閣景觀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外國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國軍隊強佔豫園,大肆蹂躪。 清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響應太平天國革命,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清兵在城內燒殺搶掠,豫園被嚴重破壞,點春堂、香雪堂、桂花廳、得月樓等建築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進軍上海,滿清政府勾結英法侵略軍,把城隍廟和豫園作為駐紮外兵場所,在園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園景面目全非。清光緒初年(1875年)後,整個園林被上海豆米業、糖業、布業等二十餘個工商行業所劃分,建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園亭台破舊,假山傾坍,池水乾涸,樹木枯萎,舊有園景日見湮滅。

1956年起,豫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⑽,歷時五年,於1961年9月對外開放。現豫園佔地三十餘畝,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

豫園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豫園於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2月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萃秀堂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隱於大假山北麓,面臨峭壁,北倚高牆,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環境清幽淡雅,靜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觀大假山景。現設古玩店。

"漸入佳境"語出《晉書?顧愷之傳》,這裏有引人入勝之意。遊廊石板鋪地,中為小橋,兩側有鵝項靠,可以坐觀山光水色。廊中間豎一太湖石立峯,高約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鐵獅位於"漸入佳境"遊廊前。左雌右雄,鑄造於1290年,底座上有款識:"章德府安陽縣銅山鎮匠人趙璋"、"大元國至元廿七年歲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數千噸浙江武康黃石建成,由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約14米,潘允端在《豫園記》中對大假山的評價是:"峻 頗愜觀賞"。

仰山堂為五楹,北有迴廊,曲檻臨池,可以坐憩堂內有錄自晉王羲之《蘭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嶺"匾額。卷雨樓名取自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園時所建,高9米,是園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在清代,這裏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紳聚會活動的場所。

"海上名園"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時任中共中央、為慶祝豫園肇建440週年所題。

銀杏樹高達21米,枝葉茂密,相傳為建園時園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萬花樓下四角有梅蘭竹菊圖案漏窗四幅樓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檻,廊旁的白色粉牆邊,依牆綴以石峯,栽植翠竹。

復廊東端有一小軒,在這裏探首俯視則清泉如鏡,隔崖相望則石峯壁立,面山對水,有古人"觀山觀水兩相宜"的情趣,故名兩宜軒。北面有建築名亦舫,形狀如古代之船舫。

復廊,中間用牆分隔,兩邊皆可行走。牆上開設着形狀不同的漏窗,從漏窗中左顧樓台掩映,右望溪流峯石,宛如圖畫小品。廊西端連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題"會心不遠"。

魚樂榭周圍古木參天,憑欄可觀池中游魚。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牆體現了江南園林小中見大的特點。小溪長僅數丈,花牆把小溪隔而為二,牆上開設漏窗和半圓洞門。從魚樂榭旁有一株已度過三百多個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時節,枝條上綻滿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與點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圍開敞。堂內陳列的一套傢俱,包括桌、椅、幾和裝飾用的鳳凰、麒麟,都用榕樹根製作,已有上百年曆史。旁有石蹬通向聽鸝亭。

"打唱台",也叫"鳳舞鸞吟"。戲台依山臨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細膩,塗金染彩。戲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別有描繪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對聯。

點春堂東南有湖石假山抱雲巖,水石繚繞,洞壑幽深。山上有雙層樓閣;上層名快樓,下層稱延爽閣。從快樓朝南而下,還有靜宜軒、聽鸝亭,周圍繞以花牆,自成小院。

穿雲龍牆位於點春堂西,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成鱗片。園中另外還有幾處龍牆:大假山後有卧龍,和煦堂西有雙龍戲珠,內園"可以觀"前有眠龍,各具特色。

點春堂整座建築為五開間大廳,扇上雕戲文人物,樑柱花紋造型奇特,飾以金箔。堂後有臨池水閣,上有匾額曰"飛飛躍躍"。點春堂建於清道光初年,曾為福建籍花糖洋貨商人在滬祀神議事之^所,俗稱"花糖公墅"。小刀會起義時,這裏是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小刀會領袖之一太平天國統理政教招討左元帥陳阿林在此辦公,發佈政令,稱"點春堂公館"。起義失敗後,點春堂遭到嚴重破壞,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資重修,歷時四載完工。現堂中掛晚清畫家^任伯年的巨幅國畫《觀劍圖》。畫兩邊是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對聯:"膽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內還陳列着起義軍使用的武器、自鑄的錢幣日月錢以及發佈的文告等文物。

流觴亭,因其兩面臨水,取《蘭亭序》"流觴曲水"之意。亭側有三曲板橋,貼水而築。三曲板橋西是浣雲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樓,西臨清泉。山洞盤桓,循洞可達山頂,洞內有泉,澗溪水從洞內流出。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還有幾分鐘,我們的車就將會抵達上海著名的遊覽景區—豫園遊覽區。它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南部黃浦區。主要景點有豫園,豫園旅遊商城,城隍廟和上海老街,在它的周邊也有像沉香閣,文廟,小桃園清真寺,等這樣令人目不暇接的景點。因此豫園遊覽區在上海可謂是久負盛名。説到豫園的由來,那可是有一段悠久的歷史,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1373明太祖朱元璋封秦裕伯為上海城隍,,但一時沒建衙署,後被請進了霍光行祠“辦公”,上海開始有了城隍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潘允端花了20xx年時間建成了豫園,後來因為耗資巨大,潘家漸漸衰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士紳集款購得園基,重新修園,並交給城隍廟管理。這樣城隍廟既有了自己的內園,又有了豫園。豫園也一度成為了滬上勝景,以致有不到城隍廟等於沒到上海的説法。但鴉片戰爭以後城隍幾乎成了廢垣,幾經修復,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人民政府大力投資修建了仿明的豫園旅遊商城,又在方浜中路再現清末民初上海街市的舊觀上海老街。

豫園遊覽區的特色它不僅只是中華文化傳承最為典型,旅遊資源最集中,也是古今傳承,中外融合最為生動,最為精彩,最具有海派文化魅力的遊覽區。它集園林,宗教,建築,商業,美食,民俗諸多文化於一地。要説豫園的園林文化當年豫園佔地70餘畝,但近420xx年的滄桑風雨,園林夷為廢虛。在豫園遊覽區及其近旁寺廟觀堂也十分集中,在這裏能體會到濃濃的宗教文化,這裏有儒家的文廟和儒,

道,佛文化的豫園;佛教的沉香閣,道教的城隍廟,,伊斯蘭教的小桃園清真寺,天主教的董家渡天主堂及基督教的清心堂等。在這其中豫園,沉香閣,城隍廟等建築也可以説是豫園建築文化的最好體現,因此有人就曾説老城廂豫園遊覽區是一處明,清,民國時期的住宅博物館。當然豫園遊覽區也有着購物天堂,小商品王國之美譽。其商品有着,小,土,特的特點。在這裏大家除了可以買到自己心意的商品,也可以品嚐到各種美食,“吃在上海”的美名早以蜚聲中外,這裏有着上海本幫風味的老飯店,也有着全國各地名特小吃。豫園也有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石庫門,上海老城隍廟廟會,每到正月的元宵燈會,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感覺。好了,現在請大家拿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一同遊覽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3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説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4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説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5

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嘉靖、萬曆年間,截止20_年已有四百餘年曆史。

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牆建成,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二十餘年來生命財物經常受到威脅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並開始繁榮。士大夫們紛紛建造園林。

潘恩年邁辭官告老還鄉,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悦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 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6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7

豫園位於黃浦江西岸繁華熱鬧的上海老城,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面與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商城鄰近,是舉世聞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一走進豫園就彷彿置身於明末清初之時,隨着人流,漸漸的就走進了個大約能容納近幾千餘人的小廣場,站立在廣場間,中央有個扇展,扇面的字畫,有的波瀾起伏,有的神采飄逸,有的柔中有剛。

環顧四周那8層的天裕樓樓頂是凝暉樓,人們站在這畫棟雕樑的閣樓上眺望,欣賞這如詩入畫的美景正面是華寶樓,每當逢年過節人們就歡坐此地觀賞樓閣好戲,身後是合業樓也就是有名的小吃廣場。小廣場東面是城隍廟,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內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聖誕(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廟內包括廟附近的商家全部張燈結綵,為城隍神歡慶聖誕,廟內香火旺盛,流光異彩,璀璨瑰麗,宛若仙境。若是恰逢假日,更會形成遊客雲集,行人如織,人氣鼎盛的場面。

隨着人流我來到城隍廟對面的個大門,大門旁的兩根石柱上掛着一幅邵華澤的對聯:古邑獨鍾潘公明神,熔鑄百年精華;申城偏愛老廟新宇,再造世紀輝煌。

這時我已陶醉在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中了,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九曲橋,橋上人流熙熙攘攘,橋下魚翔底,靜靜的湖面上佈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扇似的,把湖面蓋得嚴嚴實實。湖面上浮游着斑斕的色彩,好像誰在下面撒下一串珍珠。當微風徐徐地吹過,湖面上微微蕩起的細碎漣漪,彷彿一匹新緞折出的輕皺,格外絢麗悦目。

園裏的圍牆,蜿蜒起伏,頂上飾以龍頭,並用瓦片組成麟狀,象徵龍身,一垛牆如居龍遊動,稱為龍牆。在我國古代,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是不能隨便用在建築物上作裝飾的。豫園在建龍牆時已是清末,而且“龍”只有三,四個爪子,是為了避去“五爪金龍”之嫌。點春堂是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軍城北指揮所。玉玲瓏是立在玉華堂前的一塊高約4米、玲瓏透剔的巨石。據説是宋代花石崗遺物。豫園的主要建築是三穗堂,建築寬敞,是當年主人舉行筵宴的地方。此外,園中值得觀賞的還有一對元代鐵獅,300多年的老藤和一株四百多歲的銀杏。

它那古老悠久的歷史淵源,色鬱味醇的民族風格,使得豫園成為上海最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8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遊常説:”客人把陽光裝在包裏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佈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悦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着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説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着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説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説:”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説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説”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粧,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遊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後,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麼?我願不願去?説實話,這正合我意。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大家走吧!

上海豫園旅遊導遊詞 篇19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東方明珠觀光旅遊區隔江相望。它在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的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這裏原是一片沿江灘地,由於地處老城廂的外面故名,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年,上海對外開放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以低價強行奪走了這塊土地。二三十年代臨江建造起巍峨參差、鱗次櫛比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羣,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金融中心,一個東方的巴黎之美譽由此產生。外灘,作為一個美麗的風景線的形成,應歸功於改革開放的二十年,1992-1993年,上海人民政府對外灘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工程,使外灘景色更是美麗,是中外遊客最喜歡的地方,怪不得人們説,到上海不去外灘等於沒到上海。我們可以把外灘比做一首美妙的五線譜,從北到南,它由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的萬國建築博覽羣藝術風景線,由十條道路組成的寬廣的馬路線,由各類雕塑和噴泉組成的綠化線,沿江堤岸觀景線,以及黃浦江與遙遙相對的陸家嘴風景線。那麼外灘主要的特色在哪裏呢?一、外灘是個人文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風景線,主要的景觀是100多年來陸續建起的26幢大樓,他高低起伏猶如巍峨高山,青山需要綠水相襯,蘇州河、黃浦江形成了水繞山轉的美景。二、外灘景區具有典型的海派文化。主要海派文化特色呈現在建築物上,它既有巴洛克式、哥特式等西方代表,又有中國民族形式的代表。三、外灘景區有購物天堂的譽稱,解放以後,逐漸形成了以南京路為代表的中華商業第一街,這裏無論是商品的質量、服務的質量,均會讓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雲南路上小吃一條街也不能不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o0dl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