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古城的導遊詞(精選20篇)

古城的導遊詞(精選20篇)

古城的導遊詞 篇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古城的導遊詞(精選20篇)

你們好!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荊州古城!我叫黃詩棋,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説到荊州,你們一定會想到三國演義吧,那裏面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多次提到荊州,如劉備借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等等。荊州一直以來都是行軍打仗的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來探尋三國曆史煙雲的人們絡繹不絕。

現在大家眼前的這條几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時它是抵禦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荊州古城一共有六道門,分別是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和南門,每座城門均設有“雙保險”,前後兩道門,兩門之間均設有甕城,可致攻城之敵於死地,有如“甕中捉鼈”。六座城門原都建有城樓,現在只有東門和北門有城樓,因此,我們遊覽古城風采的最好去處就是東門和北門。東門又稱“寅賓門”,它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地方,所以城門最壯觀,甕城也是最大的。北門又稱“拱極門”,是古代通往中原和京城的棧道出口,人們在這裏送親友遠行,祝福平安。

説了這麼多,大家對荊州古城一定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大家請跟着我,一起走進荊州,更深入的瞭解荊州古城吧!

古城的導遊詞 篇2

我們現在要遊覽的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填補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可以説,麗江古城是一座馳譽世界的`少數民族古城。 我先向大家介紹麗江古城的簡要歷史。古城坐落在巍巍玉龍山麓,滾滾金沙江畔。

金沙江古稱麗水,因此古城得美名--麗江。古城始建於南宋末年。當時麗江木氏祖先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邑,稱為“大葉場”。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度過金沙江到達麗江,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忽必烈。蒙古軍就在“大葉場”駐軍。現在古城附近還有一些納西語地名即蒙軍駐地和操練場,比如大石橋一帶,納西語為“阿營暢”,意即蒙古軍駐紮的村落。公元1254年,蒙古軍在大葉場設三賧管民官。元至元十四年,三賧管民官改為麗江路通安州,州治即在古城。史載,元初古城一帶居民至少已有千餘户。

明洪武十五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的歸順明朝,明在此設立麗江軍民府,朱元璋賜阿甲阿的姓木,並封為世襲知府。次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此後,古城貿易集市和街道建設不斷擴大,並具相當規模,木氏土司營造宮室也漸趨華美。至明朝末年,徐霞客到麗江時,他筆下的古城已是“民房羣落,瓦梯櫛比。

古城的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遊覽麗江古城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麗江古城的四方街和五鳳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也是麗江古城的心臟。因為這裏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被人們稱為“四方街”。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好奇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去四方街看看。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通向四面八方,交通非常便利。置身其中。就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喜愛種植花木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

遊覽完四方街,我就帶大家來到五鳳樓。

五鳳樓,樓高20米,樓台三層,屋擔八角,共24個飛檐,就像五隻綵鳳展翅來儀,因此得名“五鳳樓”。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到五鳳樓裏面看一看。

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大約有四層樓這麼高,柱上部分用鬥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五鳳樓的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許多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佈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古城的導遊詞 篇4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峯,蓮花峯;一寨,劉官寨;三塊石頭,青獅巖、龍峯巖和碧石巖。 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往前走。左邊就是青獅巖。它像一隻蹲着的獅子,十分威武。由於青獅巖遠離景區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個叫範子虛的人發現。範於虛十分留戀這個地方,不肯離開,在這裏隱居40多年。巖壁上有幾段殘垣,就是當年的獅巖舊址。西面有一個數十米寬的石坪,叫月台。據説,每當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範隱士,就在這裏舉杯飲酒,自得其樂。東面釣台下面有個虛靈洞,洞內可裝幾十人。洞旁有個孔,像天然的窗户,探頭下看,但見雲煙裊裊,深不可測,彷彿處在空中樓閣。據《武夷山志》記載,原來巖上有先春園、桃花林和來禽塢等幾處勝景,可惜今天都已廢棄。

朋友,眼前看到的這股清泉,穿石而過,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動,饒有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九星泉。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塊巖石,巖因泉名,又叫九井巖。

我們沿着九井巖前的山路繼續前行,但見石關、石垣橫立,這就是南宋時崇安五夫名人劉衡、劉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劉官寨。劉官寨北面石壁皚皚,長數十米,名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趙泌漣兄弟曾隱居此處。白崖南面,與三仰峯相連的俗稱長嶺,為古時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廬當中有一個洞,猶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隱居洞中。

朋友們,請大家抬頭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峯,四周松竹蒼翠,環境清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峯。上面一排排巖洞,就是武夷山紅層地貌中典型的層面巖洞。巖洞中有一個蓮花寺,山高路險,崎嶇難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繼續往前走,前面這座山叫做龍峯巖。龍峯巖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峯巒。這塊巨石如舌頭上翹,叫做龍舌。路窄難行,懸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龍舌上面是龍頭,翻上龍頭,就走到龍脊,這裏古木參天,修竹青翠。小路的盡頭是幾間就崖疊架的房子,幽雅別緻,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願意留下來修煉成仙?

從龍峯巖往西走幾里路,有一座隱藏在綠樹叢中的山巖,名叫碧石巖。巖上有一座建築精巧的寺院,很破舊,但門額上碧石精舍四個字,仍清晰可見。

朋友,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北部的遊覽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古城的導遊詞 篇5

交戰後,包括九原縣(今麻池古城)在內的整個五原郡地區社會經濟一落千丈、百姓貧苦不堪。崔寔上任後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雖然這裏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知紡織。愛民如子的崔寔變賣了所有財產,將賣得的二十餘萬兩銀子,用於購買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授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漸漸改善。後來,在九原縣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民間有了麻池這一地方俗名。飛將呂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頭市麻池古城)人。東漢末年董卓部將。素以勇武著稱,膂力過人,使一支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東漢末年最優秀的武將。

呂布勇武非常,但是無謀多猜忌。最早為丁原部下,後殺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父。官至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與董卓一個侍婢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寢食難安。這時司徒王允與人密謀誅殺董卓,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這位侍婢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為貂蟬。王允任呂布為奮威將軍,封為温侯,共執朝政。李郭兵變,呂布投袁紹,合攻張燕。後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投奔張揚,奔走四方。曾與曹操戰於濮陽,兵敗投劉備,乘劉備攻袁術,襲取下邳,布自稱徐州牧遣劉備屯小沛,又曾轅門射戟解劉備之難。建安三年(198年),再敗於曹操,被縊死於白門樓。呂布一生有勇無謀,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一個優勢突出、缺點很大的悲劇英雄。

古城的導遊詞 篇6

荊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4—10月份降水量佔全年80%,太陽輻射量佔全年75%,≥10℃的積温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錯、湖泊密佈,有大小河流近百餘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干流及支流鬆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絃河等。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萬公頃。

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市內有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膾灸人口的三國故 事,古老純樸的江漢民俗。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戰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底藴深厚,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餘件,其中西漢古屍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瞿家灣、周老咀等革命舊址已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山青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近年來新建開發的鬆滋危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古城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導遊,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遊,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遊一遊吧!

現在請大家按順序上車,坐好,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我們即將達到縣城以西的張家花園。它建於清代末年,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稱第二位。時間過得真快,張家花園已經到了,請大家細細觀賞,特別是雕樑畫棟·名人書畫,還有許多扇花格門窗,都很有特色。你們自由觀賞吧!請在一小時後在這裏集合。

接下來,我們要去遊覽十七孔橋。它是雲南省著名古蹟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米,寬3米,現在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樓去看一看那些工藝精湛的鳥獸和古老的游龍神像。

建水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呢!下面讓我們去城內的東門樓去看看吧!它位於縣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標誌。它建於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餘年的歷史了,聽説比天安門還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門”的名稱。朝陽樓正面懸掛着“雄鎮東南”的巨匾。我們走進朝陽樓的“迎暉門”,它那高大的城門足以讓兩輛汽車並行。我們沿着石階登上城樓:請各位不要隨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樓由48根大柱子和無數根粗大的木頭搭建而成。城樓上木雕平門,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華貴無比。

建水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還是請大家慢慢遊賞吧!

古城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導遊__。名聞世界的平遙古城終於到啦!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主要是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古城建築特點。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真不簡單啊!當我們進入古城時,就好像來到明清時代,可以領略到那個時候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

我們現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古城的南門。大家細心觀察眼前的城牆吧!你們想的到嗎?我們其實是處在一隻大烏龜的龜首部位呢!這隻龜可不是一隻縮頭烏龜,而是一隻大神龜!這座城在平遙民間被稱為“龜城”。據説是因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是龜首,北門地勢最低是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衚衕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它有什麼深刻的寓意呢?它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固若金湯,永世長存。它始建於西周年代,至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呢,還真的像龜一樣長壽呢!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後的模樣。

讓我們走進城裏,穿越到明清時代,一起領略古城獨特而又古老的風采!看,古城的房屋裏大多是灰磚砌成的,還裝飾精巧的木雕、磚雕或石雕,還配有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看上去真是古香古色,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

看過古街,我們接着參觀平遙古城的“靈魂”――平遙文廟。這座廟歷史悠久,是我國現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廟。它還有“小故宮”之稱,規模宏大,規制齊全。大家好好地感受下古老的文化氣息吧!接着,我們一起登上魁星樓,來沾沾狀元的靈氣吧!看,這座樓小巧玲瓏,卻直指天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據説,當年凡中狀元者都要登上魁星樓、文昌閣,經過雲路坊,經過拌橋(也稱狀元橋),再到文廟祭拜孔子。

大家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吧,小黃帶大家去品嚐名小吃――平遙牛肉。接下去,還有更多的名勝古蹟在等着你呢!

古城的導遊詞 篇9

我們下頭要去遊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大觀園”。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史稱其“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徐霞客歎木府曰:“官室之麗,擬於王者。”木府歷經戰亂動盪的損毀,於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館。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關驛共16幢,大大小小記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木府分為前後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向到獅子山則在“後院”。前後兩院中間由過街樓貫樓。過街樓是一道長長的長廊通道,透過窗户,能夠看見繁華的街市,樓下是一條寬敞的通道。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納西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説法;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得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古城的導遊詞 篇10

雲南麗江古城位於西南部雲南省的雲南麗江市,由於雲南麗江古城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縈迴,形似一塊碧玉的大硯,古時,“硯”通“研”,所以雲南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雲南麗江古城坐落於雲南麗江壩的中部,與四川的閬中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安徽的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圍牆的古城之一,據説是因為雲南麗江世襲的土司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雲南麗江納西語稱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又叫“鞏本”意為“有糧食的村寨,而云南麗江古城被稱為“鞏本芝”。“鞏本”為倉廩,”芝”即、集市,意思是“有糧食的村寨集市”。雲南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距今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和經濟貿易集散之地。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温度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古城面積為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其中,納西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古城民居多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建築形式。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佈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譽為“民居博物館”。雲南麗江古城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藴十分豐富。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雲南麗江大研古城、白沙、束河古鎮古建築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年至年相繼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年十大最佳品牌建設案例”。“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年被評為全國5A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大水車、酒吧一條街、四方街、科貢坊、大石橋、萬古樓、關門口、木府為代表,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高原氣質。是來雲南麗江旅遊的必到之地。

古城的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孔夫子説“有朋自遠方來,不易説乎”很榮幸能為各位嘉賓服務,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們的旅遊車是這輛白色大巴,車牌號是12345,大家一定要記住了,我旁邊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了,接下來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你們的歙縣之旅!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説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東南鄒(zou)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甕城。甕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牆,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傳説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分,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誰知被人告狀説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成為了歙縣博物館。

我們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於明朝,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這樣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據説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許國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覆命。由於超假,許國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説:“建坊這麼久,不要説是四腳,就是八腳也都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

許國石坊的左邊是徽園,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再現了徽州明清時期的風貌,走進徽園,有如走進了美麗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時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後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築,給人以情的薰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宏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萬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是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照壁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一代領袖主席同志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裏面陳列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蹟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都是故時的面貌,令人肅然起敬。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於歙縣城內,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建於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講述着古老而又悽美的故事。名城歙縣不僅風景如畫,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築,新安醫學,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歙縣之旅馬上就結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説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分的緣,俗話説“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就是原諒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裏説聲抱歉!在一個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的圓滿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説聲謝謝了!預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謝謝大家!

古城的導遊詞 篇12

大家有看過電視連續劇《木府風雲》的吧?《木府風雲》就是在木府內取景、拍攝的,想必大家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沉醉於麗江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裏了。此刻就讓我們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覽究竟吧!

大家遊了古城,遊了四方街,如果説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麼,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臟,也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了。納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統治麗江470年,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共沿續了二十三代,建造了這被人稱為“麗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對朝廷忠義不貳,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獎,這忠義坊就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稱“大理有名三塔寺,麗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請看,那裏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體構造,由東往西,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忠義坊,然後依次是眼前的大門,照壁,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過街樓,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字排開。

古城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佳賓:

歡迎大家到我們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遊覽。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聚結交匯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勢十分險要。前人説它“前控六路之師,後據西蜀之粟,左通荊襄,右出秦隴”。自古就是一座軍事重鎮,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們今天的遊程安排是:先去遊覽張飛廟和錦屏山,然後參觀遊覽極有特色的古城保護區。現在,請允許我先把閬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紹,以作為各位實地遊覽前的引導。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閬中是古巴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周武王伐紂,得到巴人的大力協助“牧野之戰”就是由巴人組成的“虎賁”軍出戰,“凌殷人倒戈”,而取得勝利。周王朝建立後封巴人為子國,都江州(即今重慶),因避楚國之逼,遷都閬中。公元前3__年秦惠文王滅巴後置巴西郡,設閬中縣。此後歷代皆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時川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蹟猶存。閬中這座山水秀麗的古城,不僅吸引了歷代眾多的名人賢士來此遊覽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蹟。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地方。漢武帝時,這裏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家落下閎,其後有東漢時期的大氣象學家任文孫父子和“三國時期的周舒、周羣、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前後4__年間,閬中出了這麼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學家實在了不起。此外,三國良將馬忠、謀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將張憲、元明花木蘭式女英雄韓娥,清代農民起義領袖蘭廷瑞等都出生在這裏。有人統計出:從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間,閬中先後出了4個狀元,94個進士,幾百個舉人。

閬中又是革命老區。1933年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閬中地區轉戰3年之久,並建立了閬中、閬南蘇維埃政權,19000多閬中優秀兒女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改革開放以來,閬中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與此同時,市政府十分重視對古城區和文物古蹟的維修保護,特別是令現代建築界十分關注的古城格局,古風濃郁的上百條古街道和成羣連片的四川古民後,更是十分珍貴的人文瑰寶。許多人蔘觀之後,總是讚歎不已,連稱“別處少見”。

好,就説到這裏,張飛廟到了。桓侯祠墓--張飛廟

各位佳賓,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益德(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情同手足。劉備定益州稱帝后,封張飛為司隸校尉、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後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為急於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逼迫部下趕製白盔白甲,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葬於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追慕張飛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歲祀不缺。唐時廟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現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格的明、清建築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建造精美。

山門為明代重建,正門上端懸掛的“漢桓侯祠”大匾為最近逝世的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跨進八形的大門,便是高聳的敵萬樓。“敵萬”是説張飛有力敵萬天之勇。樓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雲、氣勢不凡。兩邊側殿為文物展覽室和羣塑廳。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請看這百碑文:“漢將軍飛,率精兵萬人大破賊首張都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説是張飛親筆書寫,足見張飛不僅是一員猛將,而且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世人説張飛是粗中有細,這石碑算得一件證物。羣塑館裏根據《三國演義》描寫的張飛主要業績製作的六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國演義》,不用我再作解説,就請一一看去。

走進大殿,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麼是頭戴王冠,身着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清朝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 草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後殿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説他死後,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説,據説張飛被殺後,兇手範強、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説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墓亭下窩廬形約有拱穴內,端坐着張飛的武身像。請看,這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猛張飛了吧!像前擺的盤龍石鬥窩叫“長明燈”。據説,張飛駐守閬中時,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守卒不過萬人,在宕渠與張合相拒,前後50日,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持,從梓潼山小路直取張合大本營——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後,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後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閬苑仙境——錦屏山

來此就是閬中市有“嘉陵第一江山”之你的錦屏山風景區。請看這錦屏山山勢起伏,峯巒相連,山上林木葱鬱,鳥語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條碧玉帶從山腳蜿蜒而過,山水相融,組成一幅秀麗清雅的天然圖畫,吸引了歷代多少的文人名士來此留連。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詩人杜甫、李商隱,大畫家吳道子,宋代文豪蘇東坡、詩人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為錦屏山風光所傾倒。杜甫的詩中稱為“閬中城南天下稀”。近幾年景區進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風采,特別是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的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閬中游覽的古雅品位,使我們感悟到它既是觀光之旅,又是知識之旅。現在就讓我們以景區內的古蹟名勝作為標誌,一路遊覽下去。

這裏是閬中杜少陵祠,紀念杜甫的祠廟。杜甫曾在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廣德二年兩次來到閬中,並舉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間寫下了60多首詩歌。他在《閬山歌》和《閬水歌》中,讚美閬中的山“己覺氣與嵩華敵”,閬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杜少陵祠依山而築,保持了唐宋時代肅穆典雅的風格,祠堂前廳懸掛的70多幅詩詞木刻和畫,寄託了對詩人的懷念;兩旁廂房陳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傢俱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漢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揮筆凝神,推敲詞句,構思新章。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們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乾道八年兩次到閬中瞻仰少陵祠後,在《遊錦屏謁少陵祠堂》一詩中寫他當時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詩説:“虛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來磨滅知幾人,此老至今原不死。”眉宇高寒的杜甫,孤獨地但卻長久地留在祠中,受後人憑弔,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觀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張憲祠了。説張憲,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説是岳飛身邊的愛將,知道的就多了。張憲是錦屏山這一帶的人,南宋時岳飛領兵抗金,張憲投入岳飛帳下為將。他驍善戰,赤膽忠心,功授副都統制,深受岳飛的器重,並招之為婿。在岳家軍直搗朱仙鎮,即將“痛飲黃龍”時,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飛迎回徽、欽二帝后,自己喪失皇位,連發12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岳飛。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僅27歲的張憲同岳飛父子一同被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離嶽墓不遠的東山港口。20年後,金兵再次南侵,剛剛登基的孝宗皇帝為了激勵臣民抗金,對岳家軍來了個“平反加封”,張憲被追封為龍神衞士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又贈寧遠承宣使。明代,再追封為烈文侯,在家鄉閬州建祠紀念。

張憲祠佔地約30畝,座西向東,三面環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選在錦屏山腰的這個地段,可算是一塊“風水寶地”。再加上那蒼勁傲岸的青松翠柏,剛柔相濟的香樟綠楊,把祠廟圍得嚴嚴實實,更顯得莊重靜穆。張憲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內,也是一種“匠心獨具”的表現:張憲功高蒙冤,壯志未酬,人雖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穩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劍,右手撫腰,威嚴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園睜怒目,彷彿在問:抗金保國,何罪之有?緊蹙雙眉,似乎對未能勸住岳飛班師回朝而痛心疾首。看到這裏,聯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嶽王墳和遺臭萬年的秦檜跪像,我們都會感受到“歷史是最公正的”“民心是最公道的”。

現在看到的是觀星樓,觀星樓是閬中古城的驕傲。我們開始説過,在祖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的燦瀾星空中,閬中出現過羣星爭耀的壯麗圖景。他孕育和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任文孫父子和周舒祖孫三代等,為我國天文、氣象學做出卓越貢獻的英才,使閬中成為我國漢唐時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別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太初曆》作者,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學家落下閎。落下閎(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長公,閬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長曆算,受漢武帝徵聘,官至太史待詔。一生中對天文科學的最大貢獻有三個:一是創立了“渾天説”,認為宇宙是變化的,而且變化是有規律的;二是創制“渾天儀”,是當時世界上最科學、最精密的天體觀察儀,並建立了觀星樓;三是制“太初曆”,為歷史上第一部有文記載的歷法。落下閎的天文研究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較大的影響。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説他是世界天文學領域裏“燦爛的星座”。

在落下閎的影響之下,漢末又誕生了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天文學家,任氏父子在繼承落下閎天文研究的基礎上,在氣象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夠預報風雨、旱災、洪災,對天文氣象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國時,閬中的周舒、周羣、周巨祖孫三代獻身於天文事業,成為繼任氏父子之後的又一天文世家。他們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築了測天台,不避寒暑,長年觀察,辛勤地積累資料,加以判斷,從而得出十分準確的結論。

由於閬中天文研究人才輩出,故歷代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來此。唐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在高宗時(650年)遷於閬中定居,於蟠龍山建立觀星台以測天象。袁天罡死後葬於閬中。緊接着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尋其行蹤,於公元664年也來到閬中,繼續天文數學研究,李淳風死後亦葬於閬中。

前面那座古樸的大殿是錦屏碑林,裏面收藏着歷代名人書畫墨跡260多件,刻工精美,內容豐富。其中的張飛“立馬勒銘”漢隸碑,杜甫的“詩篇”,吳道子的“觀音”,鄭板橋的“竹”,張善子的“虎”,最受稱道。

來此是“八仙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寬約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飛仙閣”檐牙高聳,古樹濃蔭遮地,真有鍾靈毓秀的味道,難怪唐代星象學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書“此山磨滅,英靈乃絕”八個大。

也許正由於呂洞賓在此修道的傳説,後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羣體建築構成的宮觀,定名為呂祖閣。建築依山勢走向,以中心閣樓為主體,配以偏殿,長廊,面積達__多平方米。

有人説,站在錦屏山八仙洞口看閬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風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構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繞了一個大彎,把對岸形成一“半島”,江水澄碧,就像一條玉帶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島上,盤龍山有如一條巨龍繞伏其後,錦屏山似一道畫屏遮護在前,左右羣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開葉布,與山水相照應,使古城奠基於同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之上,體現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價值。我是不懂風水之學的,只覺得從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樓交相輝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還是陸游的詩説得好:“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城廓如錦屏。涉江親到錦屏山,卻望城廓如丹青”。也難怪杜甫寫詩稱讚錦屏山“來遊此地不知還”了。各位佳賓,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們現在去遊覽閬中古城保護區,觀賞的方式是自由組合,步行遊覽,__的時候返回住地。

閬中的古城保護區,多系明清建築,也有些在風格上還保留着唐末時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聳的華光樓為軸心,成扇形面展開,大街寬不過8米、小巷則僅兩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樸素淡雅。街巷佈滿民居古院,推開院門,多有照壁,轉過照壁方能入院。進得一院,還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連天井,池台花木,迴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細觀看,長檐遮街,上面的瓦當吊檐,下面的木質門窗,都有花紋雕飾,特別是那些木條花格窗,其圖案千姿百態,爭奇鬥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門窗的上抹板、隔板、腰華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為禽鳥,或為花卉,或鐫刻“福、祿、壽、喜”,除象徵吉祥如意外,還有濃郁的審美情趣。各個民居古院,其建築風格也各不相同,或為商家華麗型,或為文人典雅型,還有官家宏大氣派的和呈“多”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個大院賓館裏,透過花窗觀看院中花木池台,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説這些,箇中意趣,各位在遊覽中自能體會,我們回頭再相互交流。現在我願意參加一組同去觀光,誰歡迎我?好,我們一起出發……

古城的導遊詞 篇14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景點是興城古城。從這裏到古城大約需要20分鐘的車程。那利用這段時間,我先在車上把古城的一些背景信息以及我們今天的行程介紹給大家。

興城古城是一座明代的古城,興城之名源於遼代,在遼聖宗統合八年(990年)遷興州民至桃花島(菊花島)築成設縣,稱興城。宣德三年(1428),駐守在這裏的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為了防禦女真族對明軍的襲擾,呈請曹莊驛監督造了這座城池名遼遠。隨着這座城池的修建,這個地方在軍事上的意義顯得愈發重要。明朝的軍隊與女真族的後金軍在這裏在這裏曾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大家都聽説過著名的“寧遠大捷”,明朝著名將領袁崇煥率領的明軍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在這裏展開的宋城與奪城之戰。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家系出身和他所具有的軍事才能,被推舉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他善於用兵,講究鬥爭策略,並且知用人才,知人善用。曾經以父祖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聯合幾個城寨的奴隸主,一起討伐尼堪外蘭,並獲得勝利,從此威名漸盛,在以數千軍一舉打破葉赫九部3萬多兵馬,大獲全勝武裝了自己,壯大了實力。努爾哈赤經過幾十年的南征北戰赫困苦經營,終於統一了除葉赫以外的女真各部並在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後金政權建立後不久,他的軍事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乘明王朝腐敗而又搖搖欲墜之機,以“七大恨”誓師,巧妙的扇動起民族復仇情緒,嚮明王朝正式宣戰。

袁崇煥:有膽有識,喜談兵事,廣寧失守時,他正朝覲在京被授予兵部職方主事。1623年,被派往寧遠鎮守。到任後,在巡撫孫乘宗支持下,團結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修築寧遠城的防禦工事,他還提出“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方針。訓練軍隊,使遼東形勢迅速好轉,但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嫉妒賢能,想方設法搞掉孫乘宗,派兵部上書高弟為遼東經略,高弟怯懦無能,到任後與袁崇煥分道揚鑣,使袁崇煥只好率領1萬官兵孤守寧遠,抵抗後金的進犯。天啟六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帥十萬後金軍輕取遼西諸城,大軍直指山海關,兵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先是釋放俘虜,誘勸袁崇煥投降,並許以高爵厚祿。但袁崇煥不為利誘,慷慨陳詞,斷然拒絕,並刺血為書,激勵將士誓死守城。努爾哈赤見誘降不成便大軍猛烈攻城。後金軍攻勢十分凌厲,明軍雖奮力血戰,形勢仍萬分急迫。袁崇煥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聚城外軍民入城,令福建士卒羅立發紅夷大炮重創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的中軍部隊,使努爾哈赤身負重傷,不得不引兵退去,並於同年的八月一日在返回奉天(瀋陽)的途中死於瑗雞堡。袁崇煥因為有“寧遠大捷”之功,被擢升為左僉都御史受皇帝御書獎勵,後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他少年英雄,善騎射,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率立戰功。他22歲被提升為正白旗的主旗貝勒。一直是努爾哈赤的有力助手,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繼承了汗位,為清太宗皇太極是一位英勇善戰的“馬山皇帝”,也是一位極有手段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對敵採用收買,利誘和離間的手段,以瓦解明朝內部達到“能用者則化敵為友,為我所用,不能用者則必須除之”的目的。當年他就採用范文程等人的反間計,使崇禎帝聽信讒言,一怒之下處死袁崇煥,為清兵入關除去了一大障礙。崇禎十二年(1639)誠城失守於清軍。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568年曾毀於地震,1624年由袁崇煥重新修建),清朝稱“寧遠州”,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留了原貌。古城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裏,下面説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和一些注意事項。

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興城古城,咱們先從南門進,進了古城南門,就可以看到明代商業街了,中間是一條整潔、筆直的一條石路,兩側是清一色的青磚瓦房,在這近千米的古城南街兩側,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彷彿走進了遙遠明代的古城裏,思古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古城成正方形,城牆周長3274米,城牆高8.88米。古城的四面各建有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

現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興城古城的南門,又叫延輝門.在兩側的半圓形圍牆叫甕城。甕是古代陶製容器,類似罐子,肚大而口小,易進而難處。它的功能是保護城門。甕城之上原設有吊索,吊橋,城外原有護城河,甕城左側設有城門,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甕城打開了,城牆擺放的大炮就是紅夷大炮的複製品,當年就是用它炮擊後金軍的中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身負重傷,後因傷勢嚴重而死。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前面的牌坊前來看看。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建於公元1631年,當地人稱“頭道牌坊”。牌坊高11.5米,寬15米。此坊結構嚴謹。氣勢雄偉,花紋雕飾十分精美。是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請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牌坊的最頂層,有一個白色花崗巖雕成的大象“吉象有餘”代表吉祥的意思,是祖大壽對自己的祈福。再往下看,石匾上刻有兩個字靠大家個字“玊音”,原意是朽木或琢玉之功,音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

(“玊”字的來歷),據説,當年祖大壽謊報軍情斯騙皇帝,當上了寧遠總兵,為了標謗他抗清衞明的功勛。1631-1638年,他兩次徵集能工巧匠,為其建牌坊,並吩咐石匠在牌坊上端刻“玉音”,這樣就可以假借此牌坊是遵照皇帝的旨意而建的了。刻“玉音”的石匠是一老一小師徒二人,師傅姓魯,徒弟叫文課,他們師徒二人不滿祖大壽欺上瞞下的行為,便將“玉音”刻成了“玊音”。在牌坊落成之後,老石匠説:“奉聖旨修牌坊應刻“玉音”,皇帝親口答應應刻“玉

音”,你修牌坊一無諭旨,二沒有皇帝的親口允諾,就得刻“玊音”了,這叫“萬歲點了頭”,否則皇帝就要怪罪下來。”祖大壽一聽覺得還挺有道理的,不但沒殺他們倆反而獎賞了他們。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回去之後可以查查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裏真的能查到念“su”或“xiu”是借用字。

二層:“忠貞膽智”意為忠心耿耿,智勇兼備。

三層:“四世元戎少傅”軍旅別稱,古時軍界官職,是高級軍事首領的泛稱。意為祖家為世襲將門,四代為將。即:組鎮,祖仁,祖承訓,祖大壽四代。

四層:“誥贈”,聖命為誥,意為額文為皇上所賜。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第二道牌坊來看一看,兩座牌坊85米,建立時間相隔7年。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樂石坊,他是祖大壽的堂弟,祖氏兄弟為東晉名將即聞雞起舞的祖逖之後。牌坊高16.5米,寬13米,它的最上面第一層和前面的石坊一樣是“玊音”。

不知道細心的遊客有沒有發現,前面的祖大壽石坊是灰白色花崗巖建成,石質細膩精良,雕鏤工藝十分精湛,在古石刻建築中不失為上品。而眼前的祖大樂石坊為赫色巖石所造,材質較粗糙,加上風化剝蝕較嚴重,坊面已成顆粒狀麻斑。這足以證明當時因戰爭等原因使七年後的經濟衰退許多,在大家的印象中牌坊都是像貞節牌坊一樣,稱頌英雄或德行的紀念牌坊,可這兩座石坊卻是記錄兩個明末將軍投降歷史的恥辱柱。本來明朝末期皇帝朱由檢默許守衞遼西將領祖氏兄弟所自行建立的,以標榜抗清衞明的功勛,但後來事實與此相反,祖氏兄弟曾兩次投降清軍。這兩座牌坊也成了後人恥笑兩人的把柄。在兩側柱下有兩對石獅子。當地人都把它們看成是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徵。傳説建石獅的石料是有蓬萊採運的,因其產地有仙氣,故石獅子也有靈性的.

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一個風俗,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都原意來到石獅旁,以求摸獅消災,祛病(摸摸獅子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獅子背,永遠不受累;摸摸獅子手,要啥啥都有;摸摸獅子腚,消災去百病)大家也不防摸摸石獅。

古城延輝街的石坊上頂缺了一個角,你知道為啥嗎?

在很久以前,有個貪心小販在石坊下賣魚騙人。一天,有個老太太來買魚,小販偷偷把秤桿壓了一下。老太太不知道不夠秤,付完錢就走了。老人家回到家發現缺得很多,就回來找,小販不想在一個老太太面前承認少秤,更不想退錢。就發誓“要少秤,讓石坊掉角把我砸死”,話音未落,“咔嚓”一聲,石坊果真掉下個角,把小販砸死了。如果你來興城,在興城的延輝街(明代一條街)的石坊下,當年掉下的石頭角如今還躺在底下呢。

前面就是鐘鼓樓,現已羣為文物陳列館,裏面擺放着興城出土的古代文物,它是收費的,門票15元,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上面看看。

現在我們就到了古城的中心點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古城的四條街和四個城門。我們是從南門進的,後面是北門,也叫威遠門,右面是西門—永寧門,左側是東門—春和門。如果大家下次自己來古城的話,四座城門都是一樣的怎麼分呢?大家記住有兩座牌坊的就是南門,這樣就不會分不清了。

到這裏我的古城就遊覽到這,給大家流出一個小時自行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逛逛步行街,來尋覓一下歷史德古蹟。

大家注意安全,一定要守時。

古城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這次帶領大家遊覽平遙古城的導遊——李靜誠,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接下來的時間我將會為大家介紹古老的平遙古城。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是我國4A級景區,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大家看到的這座高大雄偉的城牆有6163米長,12米高,重建於1370年,垛子處高約2米,頂寬約3——5米。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古城裏面仔細看一看吧!

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四條大街,八條小街,七十二個蜿蜒的巷子組成。這四條大街中的南大街是平遙古城交通脈絡的中軸線,從東西大街的銜接處開始,到大南門結束,以古市樓貫穿南北,在街道兩旁,琳琅滿目的飾品和可口的食物都擺在店鋪的櫃枱中,是平遙古城最繁華的商業街,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西大街從下西門開始,到東和南大街的交匯處,與東大街呈一條貫通的主街。西大街是中國著名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街,所以西大街又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巷的名稱各有來頭,有的得名於附近的建築或醒目的標誌,有的源於祠廟,還有的已經不知道名字了。

平遙古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説,鳥瞰古城,它形似龜狀,城門六處,門外兩眼水井似龜眼,北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東西一共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都是向南開,只有下東門是向東開,據説人們是為了不讓烏龜爬行才把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所以平遙古城又叫龜城。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大家可以自行參觀古城,參觀過程中,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不要亂刻亂畫,文明遊覽。謝謝大家!

古城的導遊詞 篇16

州古城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峯拱秀,六水回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景區內古民居羣佈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着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徽州古城景區轄六個景點: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徽商花園——新安碑園·太白樓,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漁梁古埠,徽州大觀園——徽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陶行知紀念館。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樑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名。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築依山就勢,多式花牆、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處立亭,窪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築於披雲峯上,有峯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

許國石坊聳立於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樑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綵鳳珍禽,翱翔雕樑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十二隻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於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古城的導遊詞 篇17

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牆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整個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爭防禦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後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麼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釐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於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展荊州旅遊事業,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於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外還零星散落着一些歷史遺蹟,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遊的地方,如城內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台、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牆和這些歷史遺蹟外,在荊州城內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築,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着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為了適應現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牆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為了9座。荊州古城內四處透射着現代氣息,商業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裏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着百年曆史的老飯店裏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裏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裏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現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古城的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陳曉虞,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一起參觀“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又“東方威尼斯”之稱,它位於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紅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米的良田闊野。好,話不多説,我們進入古城。大家要注意安全,跟好隊伍,不要掉隊,不要亂扔垃圾。

步入古城,第一眼望到的一定是那兩座有名的水車。有人説它是“子母水車”,有人説它是“情人水車”。它可以用來磨面,也可以為古城人民免除火災。

麗江古城是個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地方。它被分為三部分,兩部分是人們買賣各種富有古典氣息的商品,還有各種古城小吃的地方,另一部分,又是人們喝酒休閒的“酒吧街”。

現在,大家已經參觀完兩部分,在我身後正是那條酒吧街,請大家進入參觀。

來到麗江,不進古城酒吧泡泡,就很説真正領略了麗江風情。在柳蔭下,柔風中,看着清清的水流靜靜地流淌,品着各色菜餚,喝着啤酒和朋友聊天,抑或一個人喝着咖啡發呆,盡情享受在都市中前所未有的清淨。有興趣的,可以找那些流浪藝人坐下來,為自己畫幅肖像或是漫畫,當作一份在古城特別的珍藏。

本次旅途到此結束,感謝您的短暫陪伴,再見。

古城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來給大家介紹2x年6月22日申遺成功的台兒莊古城。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可以稱呼我王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台兒莊是一座二戰名城,也是運河古城。它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還被乾隆皇帝御賜為“天下第一城”,看到了嗎?小朋友們,那塊牌就是當年乾隆所寫。1938年,台兒莊大捷,一舉成為中國抗戰名城。

台兒莊古城——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素有“中華最美水鄉”之稱,它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暨魯蘇豫皖的四省交界地帶。它是與華沙齊名的亞洲僅有一座的抗戰名城紀念城市,53處戰爭遺址保存完整,城內3公里的明清時代時期運河古道被旅遊專家組織稱為“活着的古運河”,是一座八大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好,我們不説多了,大家請看,這座古城西門上面還清楚地刻着繁體的“台兒莊”三個字,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進了大門,往南走不久,大家就可以看見一個郵筒,在這裏可以瞭解大清王朝發行的各種郵票。大家看,那個東西像不像一條龍舟?船,對,所以這條街叫船形街,看!這就是當年乾隆巡遊台兒莊的情景,滿族的服飾漂不漂亮?這邊的道升酒坊還完整地保存着以前的酒窖,酒就是這麼釀成的,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看那邊的步雲廊橋是多麼金碧輝煌,它的建築是多麼精緻。大家可以去那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李宗仁史料館進行參觀,希望大家能玩得高興,半個小時後我們在碼頭集合,謝謝大家!

古城的導遊詞 篇20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莊參觀遊覽。台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台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説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於是被稱作“台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説《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麪積,台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政治標誌符號。

我們先説台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着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説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莊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於微山湖的湖底。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多建船閘的辦法。在這段運河開通之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從微山湖口的韓莊至台兒莊,建起了八座節制閘。從南方載貨北上的船隻,經過船閘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兒莊等待,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於是滯留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台兒莊迅速繁榮。明末至整個清代,台兒莊始終保持着“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台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這裏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沒有排外的“地頭蛇”欺負外鄉人。所以,南來北往的富商大賈,都願意藉助台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置辦家業,長久定居,進而捐助善款,修橋鋪路,建廟辦學,成為台兒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到清代的康熙年間,台兒莊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七八萬人。由於在此經商和定居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台兒莊城裏集中了京派、晉派、陝派、魯南、江浙、徽派、閩南、嶺南、歐式、中東等不同建築;容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媽祖等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外各大宗教,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台兒莊,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於台兒莊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醫藥、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這裏駐紮、佈道、淘金和發展,成為不同文化的匯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兒莊的文化標誌符號。

關於軍事符號,我想大家馬上就能想起發生在70多年前的台兒莊大戰。詩人桑恆昌曾在一首詩裏寫到:“也許,台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兒莊。”1938年的台兒莊人,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戰,確確實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台兒莊大戰不是規模最大的戰役,卻有着其他戰役所不能比擬的經典意義:它是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抗擊外侮的正面戰場上打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同時,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維護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給軍國主義重創的戰役,它給法西斯的最終滅亡敲響了喪鐘,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極大鼓舞。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在“亡國論”甚囂塵上的時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也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勝的信心,徹底破除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中華民族面臨絕望的危急關頭,台兒莊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之地,維護世界和平之地。這一軍事標誌符號,體現了戰爭與和平的永恆主題。

在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史上,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大型會戰很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顧戰史,目前在海峽兩岸得到認同的將領,首選台兒莊大戰的指揮者。這樣,台兒莊又成為國共兩黨聯繫互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標誌符號。

繁榮興盛了300多年的台兒莊,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豐五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從山東入海,淤塞了山東境內的運河航道,京杭不能貫通,台兒莊的繁榮受到影響。1938年春天,中日軍隊在台兒莊持續了半個月的血戰,使這個稱得上中外建築歷史博物館的台兒莊,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被夷為一片廢墟。戰後,國民政府登報承諾,要重建台兒莊。可是,因為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國民政府的承諾一直沒能兑現。台兒莊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重現台兒莊往日的輝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棗莊市人民政府市長、海歸雙博士陳偉,帶領政府部門和各區市的負責人,從滕州市的紅荷濕地上船,沿運進行考察,研究討論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戰略。汽船航行了11個小時,天色擦黑才到達考察的終點台兒莊。這時,台兒莊區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陳市長,在台兒莊舊城區,還保留着一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這段運河,因為廢棄不用,在月河街一線留下了十多處古運碼頭。具有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陳市長,不顧一天的勞累,當即決定到現場進行考察。當他聽説上海的綠房子公司計劃投資六億元,把這一帶開發為商品房時,陳市長立即下令叫停。之後,陳市長利用節假日,先後40多次到台兒莊明查暗訪,發掘古城遺蹟。經過專家論證,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兒莊古城的決定。這樣,我們在四百年前興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戰爭摧毀的基地上,復活了台兒莊古城。

可以説,台兒莊古城是搶出來的,挖出來的,創出來的:所謂搶,指的是搶救性保存與重建,如果不是陳市長當機立斷,所有的歷史遺蹟都在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徹底破壞,失去了恢復的可能;所謂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相銜接,進行基因修復與再造;所謂創,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於戰前的原貌,而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創造出康乾盛世時期的台兒莊古城風采。決策者、設計者和建設者,本着存古、復古、生古的原則,使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台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楊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裏,國家級的景點有,國務院第一個批准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等。

今天我們到台兒莊參觀遊覽的景點有: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觀、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a區。

到達現場之後,各景點的導遊會給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我的介紹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p9zz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