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中國漁港古城導遊詞大綱

中國漁港古城導遊詞大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中國漁港古城導遊詞大綱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中國漁港古城——石浦休閒觀光遊覽。孔子説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能為大家導遊服務,感到很高興。在未入景區之前,我先作一個簡略的介紹。

石浦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又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工商重鎮,素有“蜃雨腥風駭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圓。人家住在潮煙裏,萬里濤聲到枕邊”之。自唐宋以來,商賈雲集、市肆繁榮,歷被稱為“海上通衢、浙洋重鎮、海鮮王國”。又是我國最早的漁業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漁獵生息,“郎不耕田儂不織,一年生計在漁船”便是它真實寫照。6XX年前的石浦古城,曾是海防要塞,漁商重鎮,至今仍還保留着古城牆、古城門、古街巷、古店鋪、古民宅,還不時地散發着濃厚的海防文化、漁商文化氣息。所抱石浦港,又是我國聞名遐邇的國家中心漁港,十八里港灣、島嶼環屏、五門羅列,可泊萬艘漁船,可行萬噸海輪。漁汛時,桅檣林立、漁火燦爛。每年九月中旬,盛大的 “中國開漁節”要在這裏舉行,開漁之際,數千艘大馬力鋼質漁輪,在鞭炮和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地馳向大海,氣勢恢宏壯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藴、優美的自然環境、迷人的綠島沙灘、淳樸的古城老街、繁華的港域碼頭、誘人的海鮮美食、獨特的漁家風情,越來越被人們所看好。它既有歷史文化名鎮的風韻,又是您奔向大海、沖刷疲憊、體驗漁家生活、品味豐盛海鮮美食、探索漁文化源流的休閒勝地和海上花園。

[漁港古城]

(入口廣場)各位女士、先生,歡迎你們來漁港古城遊覽,在未進入之前,我先將它作一簡單介紹:漁港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浦的精華,它始建於1387年,距今已有617年的歷史。據明《嘉靖府縣誌》記載“洪武二十年,因其處海防要衝,調昌國衞守禦二千户所在此築城捍守”。城池東南面海,西北依山,城高二丈、廣六尺、週六百七十丈,闢西、南、北三門、外羅月城,西、南門之間建水門,城上設雉堞二千九百六,警鋪二十九,敵台十有三,時為浙洋中路重鎮。它一頭連着漁港,一頭深藏山間谷地,城牆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據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稱。城內建築依山梯級而建,層層疊疊,樓宇民宅多門多路,方向相反。街巷拾級上下,蜿蜒曲折,又在街巷交接處構築了數十個月洞門式的封火牆,它既切換了街道的空間,又可阻止火勢的蔓延,盜賊進入。當你瀏覽着古色古香的街巷,雙腳親吻着光滑透亮的石板路時,那沿街斑駁的老店鋪,老漁行與反映漁港古城特色的十二個場館,定能使你感受到濃厚的漁文化、商賈文化,彷彿為你打開封存記憶。當你雙手觸摸那歷經滄桑的古城牆、古城門、古甕城、古兵署時,又會使你的耳邊響起當年抗倭禦敵的激烈戰鬥喊殺聲。當你在古街、古巷轉身之際,在你的眼前又會出現連綿起伏、古樸典雅、裝飾精美,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徽派、閩派、江南派、西洋派的古宅民居,這些都是漁港古城的魅力所在。好了,現請大家抬頭看,那高高聳立的城樓、城牆與鱗次櫛比的房屋,就是我們即將遊覽的漁港古城。

[江心寺]

各位遊客,我們旁邊的這座寺院叫江心寺,它創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來年的歷史,裏面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與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據傳,它是專門為保佑漁民出海捕魚滿載而歸而建的,因此常年香火旺盛。至於它為什麼會叫江心寺呢,那是因為在建造寺院時,這裏還是四面懸水的小島。

[碗行街]

(在入口內側)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進入漁港古城的第一條老街碗行街,為什麼叫它碗行街呢,那是因為清至民國時期,這裏滿街都是賣碗的店鋪,各色各樣的碗碟在這裏應有盡有,故名碗行街。這條街又是進入古城南門(東門)的主要街道,因城門設在山丘高坡上據險而築,古人用拾級升降法開築這段長147米、高35米、石階82級、略呈s狀的街道,它猶如從港上拋向古城的雲梯(或説成:猶如從古城下掛的天梯),其顯著特點是“街道爬山坡、台階密麻麻,抬頭仰望見城樓、兩排人家一線天”。此情此景顯得奇特、絕妙,很多遊客會被它吸引,紛紛駐足拍照留影,這種街道的特點在現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是非常少見的。(它的特點,導遊可在“港城滄桑”遊覽後帶着遊客在石台階下講,也可説,各位遊客,你們看“街道爬山坡……一線天”)。

(古城遊覽圖)各位遊客,這幅描在牆上的示意圖是石浦古城的遊覽線路圖,因景區尚未完善,目前可供遊覽的線路由這裏(入口)至亞洲飛人館,途經碗行街、福建街東側、古城牆、甕城、城門、中街、后街,長約1500米,沿線分別設置了反映漁港古城特色的12個場館,需用時1.5小時至2個小時。好了,現請各位隨我進入第一場館“港城滄桑”。

[港城滄桑]

(大門前)各位遊客,“港城滄桑”展館是通過現代理念,運用藝術手法來展示漁港古城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及相關人、事、物,以便讓我們對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它由“古城漁汛”、“名人軼事”、“漁光詩話”、“明燈屹立”、“明清海防”、“勇救盟友”、“中法戰爭”、“抗日戰爭”、“港城朝暉”等組成。(此段導遊看情況而定,也可在大門口講,也可也在天井講,也可只講前面一句,後面省略)。

(明代戰船)各位遊客,我們看到的這艘戰船,就是參與明代石浦抗倭海戰的戰船,它是按照明嘉靖年間浙江沿海典型虎頭獸紋炮船五分之一復原的,船頭五彩虎頭就是其鮮明標誌,原船身長25米,置12門大炮,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古城漁汛)各位朋友,石浦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商重鎮,以漁繁商、以漁興旺,是其發展軌跡。古城漁汛主題場景就是復原了明代據高控港的海防重鎮氣勢,昌盛繁華的街景市肆,千帆競逐,萬船蟻聚的港域碼頭,熱鬧非凡的魚市商鋪,戍裝鎧甲的兵士將領,濃縮了“郎不耕田儂不結,一年生計在漁船”的“清明上河圖”。

(明吳權《石浦魚市》)五言律中就有“野戍燈懸月,漁舟火聚星。石城魚市好,系棹復揚舲”之描述。

(名人軼事)各位遊客,石浦山環水抱,人才輩出,歷代名人,紛至沓來。他們有南北朝時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宋時文天祥,元時王剛甫,明代邵景堯、俞士吉、武勝,清代張明振、張蒼水,近代蔡元培、馬敍倫、吳晗、張國燾、聶耳、王人美、蔡楚生、紀子庚、趙小寶等。他們有修道煉丹、著書立言者,有榮登金榜、出使國際文化交流者,有築城捍守,平定倭寇者,有抗清復明、大義凜然者,有孝義可風、樂善好施者,有勇救盟友、捨身求仁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用不同的方式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紀子庚)各位遊客,這個慈祥的老人,就是著名的慈善家紀子庚先生,他,名傳長,字子庚,石浦延昌人,生於清同治四年(1865),卒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幼喪父,家貧寒。以小本經營起家,日漸興隆。一生樂善好施,鄉鄰貧困者,年終資助援為成例,修橋、鋪路、學校、善堂等無不捐贈。1927年1月教育家、文學家蔡元培、馬敍倫兩先生,為策動夏超獨立失敗,遭軍閥孫傳芳通緝,由原北大學生勵乃驥先生陪同避難其家。在紀子庚先生的精心安排與資助下順利抵達福州。六十生辰,國民政府總統等特褒“孝義可風”、“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等匾額、獎章。卒後,蔡元培書墓碑,馬敍倫撰墓誌銘。這就是蔡元培為紀子庚先生寫的墓碑,這是馬敍倫先生寫的墓誌銘,這裏陳列的部分東西,均是紀子庚先生當年用過之物。

(蓬山勝境)各位遊客,這個“蓬山勝境”石刻是因秦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死之藥,曾留居象山蓬萊山而刻的。據《太平廣記》載,秦初,大宛中多枉死者,數有烏銜茸,覆面皆活,鬼谷先生雲:“是祖州上不死之草藥”。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齊人徐福(市)、字君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資以五穀百工,乘船至此,築廬鑿井,修煉長生。不久,秦始皇南巡,達會稽(今紹興),至鄞縣,徐福為避誅,發舟檀夷。後至南北朝時,號稱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諡號貞白,思想家、醫學家,江蘇丹陽秩陵人(今南京),遊訪鄞縣育王寺,得知象山蓬萊山曾為徐福留居之地,尚有道觀、水井等,便慕名而來,汲清澈丹井之水,煉丹於蓬萊山,後改稱丹山,為查證《漢書地理志》中越有天門山,曾涉足石浦東門島,故其《真浩》有“越有天門山,在鄞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半亞於海,二峯對峙,其壯若門”之記載。右側上幅陳列的照片是秦代徐福所鑿的丹山井,至今井水還清澈見底,味甜美,下幅是陶弘景煉丹時的丹房(今稱石屋)。

(海山仙子國)各位女士、先生!這個載着官帽,穿着官服,面清目秀的塑像,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對了,這位遊客説得很對,他就是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可能有些遊客會問文天祥到過這裏嗎?他與這裏有什麼關係呢!那是因為文天祥出使元軍義和被扣後,在鎮江脱險,流至通州(今江蘇南通)懷着孤憤愁絕的心情,乘船南下福建途中,進入我縣亂礁洋,被洋麪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水陸相擊,奇怪不可名狀的島嶼景觀深深地吸引,令他心曠神怡,殆為神仙國,寫下了五言律:“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篷。萬象書畫裏,千崖玉界中。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雲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的《過亂礁洋》著名詩篇。後面的佈景是已知世界上三大中心式火山原生地貌,離這裏不遠的花嶴島海上石林景觀的一角。

(宋皇宮)各位遊客,你們看到“宋皇宮”石匾,也許會感到納悶,宋朝皇宮,北宋時在開封,南宋時在臨安(今杭州),怎麼這裏也有宋皇宮,對於這個,我首先告訴大家,這裏的宋皇宮不是皇帝的宮殿,而是人們為紀念宋朝皇帝所建的廟宇。據明嘉靖《象山縣誌》記,南宋祥興二年(1279),幼帝趙昺,兵敗廣東崖山,大臣陸秀夫負帝投海。數日後,本地百姓在沙灘岸邊發現很多浮屍,其中一少年,身穿繡龍黃袍,疑為幼帝昺,逐將他禮葬,外圍以牆,因名宋皇城。又在石浦、延昌、平巖等地建多個宋皇廟、宋皇宮紀之。這個“宋皇宮”就在延昌,目前保留完好。對於這個記載的真偽,我們暫不去管它,但它恰好説明了石浦人民不願外族統治的民族精神。

(天井草屋)各位遊客,這幾間草屋是昔日漁村的縮影,實際上有些漁民的茅草屋比這個更加破爛。眾所周知,舊時的漁民頭上三把刀,“漁霸”、“海盜”加“風暴”,生活非常困苦,民諺雲:“住住金絲房(茅草屋),穿穿血栲裳,喝喝蕃絲湯,一隻破船一頂網,不知何時見閻王”。

(漁光詩話)各位遊客,這裏是漁光詩話展區,千百年來與海結下不懈情緣的石浦漁民。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漁商文化,而且還寫下了不朽的漁光詩話,電影《漁光曲》則為詩話中的一顆明珠。它由蔡楚生編導,王人美、韓蘭根主演,上海聯華景業公司1934年攝製,1935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有聲電影,其外景與那催人淚下,反映漁民悽慘悲哀生活,海上艱辛撒網捕魚,魚行、魚霸欺壓盤剝等實景均在石浦拍攝而成。旁邊這些照片就是當年拍攝留存的實照。

(拍攝過程)各位遊客,1933年9月初,電影《漁光曲》劇組蔡楚生、王人美、聶耳、韓蘭根、金焰、司徒慧敏等一行30餘人,從上海乘舟山輪抵達石浦,下榻浦江、金山旅館。拍攝漁鎮、漁村風貌、漁民生活、海上捕撈、魚貨交易、魚行魚霸欺壓盤剝等外景、實景內容。為使影片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劇組人員走訪貧苦漁民,並與漁民一道頂風犯浪出海撒網捕魚。王人美連着幾天跟着漁家大辮子姑娘學搖櫓,搖得背痛手腫。聶耳飾演暴風雨中倖存的落水漁民,不顧自身高熱連續幾次在海浪中爭扎拍打,累得筋疲力盡。頂着酷暑爬上大金山、東門島拍攝漁鎮、漁村全景。冒着大風大雨,拍攝火爐頭那成片在風雨中飄搖的茅草屋與漁民的悽慘生活。前後一個多月順利完成。

(《漁光曲》簡介)各位遊客,漁光曲的故事發生在東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漁霸何仁齋將漁民徐福迫死,又強迫徐妻去何家當奶媽。十八年後徐福女小貓、子小狗,與何家兒子英長大成人,小狗、小貓租何家漁船捕魚,子英出國攻讀漁業。二年後,漁村盜匪橫行,姐弟流落上海賣唱度日,漁霸何仁齋遷居上海,開設漁業公司。子英學成回國,發現公司顧問樑月波舞弊,樑見真相敗露,與交際花串通,席捲何家資財潛逃。何仁齋自殺,子英無奈,與小貓、小狗一起在漁船捕魚。不久小狗因捕魚受傷病危,臨終時央求姐姐唱《漁光曲》相慰。導遊唱漁光曲,並指着照片實物介紹劇組下榻的金山旅館,出海捕魚的船,王人美演小貓在船頭拉網的劇照及有關人物介紹等。

(昔日漁村)各位遊客,這是昔日石浦火爐頭漁民茅草屋,裏頭幾棟落地的茅草屋,是當年劇組拍下的真實照片,這種落地草屋我們稱它為茅草廠。1933年9月《漁光曲》拍攝組採景時,看到這裏成排的破爛不堪茅草屋,非常符合《漁光曲》主題要求,於是他們選擇大風大雨中拍攝在風雨中飄搖的茅草屋與漁民徐福家的悲哀生活。從此石浦火爐頭茅草屋隨着《漁光曲》走向世界。

(今日漁村)各位遊客,“一棟破草屋,一頂破漁網”就是昔日漁村的寫照,那麼今日漁村便是“一幢幢高樓大廈,一艘艘鋼質漁輪”。你們看,這幅照片是拍攝於六十年代,漁港裏停泊着當時主要作業木帆船,這幅照片是拍攝於九十年代末,漁港裏停泊着旌旗招展的大馬力鋼質漁輪,岸上是高樓林立的漁民住宅,從這幾幅照片中,就反映了漁民勞作,漁民生活的翻天覆地變化。

(明燈屹立)各位遊客,我們這裏的石浦港是國家六大中心漁港之一,浙江省僅此一個,作為優良港口,除了一套完善的裝卸補給設施外,還要在港口口岸、航道、島嶼、礁石上設施各種助航、導航設施,一般由燈塔、燈樁、導標、浮標、燈船、燈浮等組成,總稱為航標。

(漁山燈塔)各位遊客,這座燈塔就是漁山燈塔,又稱漁山國際燈塔、遠東第一大燈塔。始建於1895年,由上海海關出資5萬關平兩(1關平兩約含37.8克銀子,5萬即為189萬克、18.9萬兩銀子)在距石浦東南27海里的北漁山危崖之巔建造鑄鐵圓形白色燈塔。塔高16.9米,內直徑4米,燈機為法國巴比爾公司製造,高3.66米,內直徑2.66米,重15噸,89萬支燭力,射程26海里。民國33年毀於戰事(日本佔領、美機炸燬),民國36年重修,1955年國民黨撤退時再毀,1985年交通部批准重修,1987年修復,以原塔為基礎,上裝燈機,採用英國密式光速,射程大於25海里,並裝有自動控制與完整的報警系統。

(東門燈塔)各位遊客,這座是東門燈塔,修建於19XX年,由任筱和、任筱孚(甫)兄弟出資修建,三層圓形白色燈塔,高10米。1927年1月蔡元培、馬敍倫兩先生登臨此塔,蔡先生親筆題寫“出其東門、介爾照明”八字,現塔北60米處雕有蔡元培塑像。

(明清海防)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到明清海防展區,這裏主要展示明清時期的海防設施、抗倭戰事、海禁事件、張蒼水抗清等及有關在抗倭中的英雄人物。

各位遊客,象山地處海防前哨,港灣紛陳、島嶼星羅(有島礁608個,800公里海岸線),被稱之海上門户,歷代均有設防,特別是明清二代更是駐重兵防守。明時設昌國衞、石浦前千户所、石浦後千户所、爵溪千户所、錢倉千户所及三巡檢司、二十峯堠、寨、堡等,清時設象山協營(轄左、右二營)、昌石營、後改昌石水師營,十一個隘口、二十一個烽火台。可能有些遊客會問,明清時期這裏為什麼會駐重兵呢?這是因為明時,象山海氛不靖,倭寇、海盜猖獗。清時抗清義軍以石浦、南田、高塘島、花嶴等地為基地,進行反清復明,因而派重兵防守。

(昌國衞城)各位遊客,這是昌國衞城模型,明洪武二十年(1387),昌國衞從舟山徙天門山(東門島),二十七年因東門懸海,移衞後門(即現昌國),同年由武勝指揮築城,高二丈三尺,廣一丈,延袤七裏,闢四門,西南二門之側開水門,羅以月城(甕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十四,警鋪七十二,敵樓三十六。

(海禁事件)各位遊客,明洪武初,信國公湯和經略海疆,為防倭患,廢舟山、玉環、南田三地,午前遷出為民,午後遷出為兵。石浦港南南田等島自洪武十八年(1385)封禁至清光緒元年(1875)開禁,其間五百餘年,荒無人煙。清順治十八年(1661),為平鄭成功,張煌言反清義軍,兵部尚書蘇納奏請“海禁山洋採捕”,強遷石浦、昌國、關頭、新橋、錢倉、西周等地沿海20里居民於內地,康熙三十三年(1694)石浦、昌國等地復展。

(抗倭戰事)各位遊客,象山倭患嚴重,受害最深,為抗擊倭寇,軍民聯合,歷經無數次欲血奮戰,終除倭患。其間,抗倭名將譚綸、俞大猷、戚繼光、盧膛、孫宏軾等多次來象山抗擊,創智剿王家攬倭巢,攻踞昌國衞之敵,解石浦、爵溪等地之圍。湧現忠義肝膽千户易紹宗,捨身求仁百户秦彪兄弟等英雄人物。

(智剿王家攬倭巢)各位遊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潤三月甲戎,海賊汪直糾集各島倭夷,大舉入寇,連艦百餘艘,濱海數千裏告急,乙亥攻破浙江昌國衞,屯踞五日,參將俞大猷以舟師攻之,賊逃竄。三十八年三月,賊自象山何家攬(今旦門王家攬)登犯者三百餘,據險為巢,樹木營以自固。總督胡宗憲檄副使譚綸剿,綸令俞大猷率舟師備於海,自領陸兵圍剿,進之馬崗(今東陳之地),賊繼至(增援)者五百(嘉靖志作千餘)自金井頭而來,綸即拸兵先擊,又分兵從中衝殺,賊大敗,追至落頭(今嶽頭)斬級以百計,賊遁入山中。翌日直搗何家攬賊巢,賊死戰。綸遣奇兵從間道出賊後,擊破,賊潰入舟中,縱火焚之,俘斬略盡。部分逃竄寧海,綸與參將戚繼光又追殺七十餘級。

(象山人民抗倭事蹟)各位遊客,倭寇侵擾象山,殺掠百姓,激起民憤,紛紛組建鄉兵、村丁,參與保城、保鄉、保村之戰。據史藉記載,倭犯縣城,義士趙乾修、王永希、朱汀父子率眾禦敵,直搗倭寇巢穴。倭攻爵溪,軍民聯戰,捕獲賊首畢善慶。寇入東溪,鄉民勵敬爵率家兵,村丁抗擊,斬賊二人,賊逃。賊犯雞鳴,村民反擊,斬首二級,寇犯西鄉,村民張守記奪倭刀,手刃二倭。

(紅夷大炮)各位遊客,這裏陳列的是明代後期的大炮,由荷蘭等國傳入,故名,亦稱紅衣大炮,因以紅衣蓋炮而名。炮重二噸以上,炮管長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設有準星、照門、調節器,射程一般為七八里,也有十里(五公里),管壁厚,不易炸膛,可放開花彈,殺傷力較大,為當時先進重武器之一。

(張蒼水抗清)各位遊客,這幅照片是民族抗清英雄張蒼水在杭州西湖的墓葬,他與岳飛、于謙合稱為西湖三傑。那幅照片是張蒼水設在花嶴島上的抗清兵營遺址地道的入口,花嶴島上兵營遺址很多,其中花嶴雉雞山,高塗嶴二處,規模較大,遺址也較完整,已列為國家文保單位。據史藉記,張蒼水(1620—1664),字玄箸,名煌言,蒼水為其號,鄞縣人。以鄉試中舉,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翌年投筆從戎,起兵抗清二十年,以石浦、三門一帶為起點,三度閩關,四入長江。康熙三年(1664)終因大勢所趨,光復無望,散兵隱居石浦港南的南田懸嶴(今花嶴島),後因叛卒出賣被執,被害杭州弼教坊,臨刑前寫下“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謙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壯麗詩篇。

(勇救盟友)女士們、先生們!這裏是勇救盟友展區,主要展示漁家兒女趙小寶夫妻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救護美國飛行員的故事。1942年4月18日美國杜利特爾中校奉命率領16架b—25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日本東京、橫濱、神户、大阪、名古屋等日本海軍基地,原計劃降落浙江衢州機場,但因與地面失去聯繫,油料耗盡,15架飛機在浙江、安徽等省墜毀,75名飛行員中,5人喪生、8人被日本兵捕俘、62人被中國百姓救護脱險,其中5人被石浦漁家女趙小寶夫妻救助。

1990年9月,杜利特爾的朋友,原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副總裁穆恩組織一支5人考察團來中國浙江、安徽等地尋訪當年參加營救美國飛行員的中國老人,通過多方努力,終於找到尚還健在的五位老人,其中一位是漁家女趙小寶女士,這幅照片就是穆恩一行與時任縣委書記郭正偉,漁家女趙小寶女士在象山東谷湖賓館的合照。1992年3月13日,五位中國老人陳慎言、朱學三、曾健培、趙小寶、劉芳橋應杜利特爾轟炸機隊協會的邀請,赴美國參加“杜利特爾行動”50週年紀念活動,在訪問美國10多天的時間裏,五位老人多次出席了大型見面活動,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款待,特別是趙小寶女士更受新聞媒體的關注,稱她為“世界公民”。期間,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致信問候,國防部部長切尼在辦公室親切接見了他們,明尼蘇達州州長向他們頒發了“榮譽市民”證書。在“杜利特爾行動”50週年紀念活動上,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對這段歷史作了高度評價:“在突襲以後,那些善良的中國人不顧自己的安危,為我們的飛行員提供掩護,併為他們療傷。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我們也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們作出人道主義努力,是他們幫助我們飛行員安全返回。杜利特爾行動雖然已過去半個世紀了,但這些英雄們一直受到美國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所作出的偉大功勛,也永遠不會忘記為自由和正義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

這裏陳列了部分“榮譽市民證書”和有關感謝信,訪美剪報等。這幅是五位老人與健在美國飛行員於白宮前的合影,前排左3為陳慎言、左4 為趙小寶、左5是朱學三、左6為劉芳橋、左7為曾健培。

(b—25型轟炸機模型)各位遊客,這是當時轟炸日本東京等地的b—25型轟炸機模型,後面這幅圖是杜利特爾轟炸機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對日本東京等城市轟炸後降落浙江衢州機場的線路分佈圖。電視上播出是當時的轟炸片斷。

(趙小寶女士簡介與救護經過)各位遊客,這幅就是趙小寶女士的照片,她1924年10月16日出生在檀頭山大王宮村的一個貧困漁民家庭。自少聰慧,面清目秀,勤勞樸實,慈善寬宏,為典型漁家女。1942年嫁於本村麻水良為妻,為救美國飛行員,與新婚丈夫一道,冒着生死,躲過日本鬼子搜查,喬裝漁民安全送達三門縣。事情經過是這樣:1942年4月18日夜晚,新婚不久的趙小寶夫婦剛睡不久,忽聽飛機轟鳴聲,象擦着屋頂飛過,不一會就從海面上傳來一聲巨響,嚇得村民以為土匪,跑到山中躲藏。過了一個時辰,未聽打劫聲,又跑了回來。在豬圈裏發現穿皮衣、戴皮帽、渾身濕淋淋的四個人,擠在角落裏,向他們嘰哩哇啦地説着話,比劃着手勢,費了好大勁,方才知道是打日本的盟軍,就將他們領到屋內,給他們換衣、吃飯、騰牀鋪。剛剛忙息,又知還有一個沒有前來,於是連夜四處尋找,終於在天亮時,礁石旁找到滿臉是血,傷得不輕的飛行員,將他攙扶到家,清洗污血,抱扎傷口。為防日寇發現,白天將他們藏在房子裏,傍晚時分,趁着天黑,五人穿着烘乾衣服,外罩漁民服裝,由趙小寶父親、丈夫搖着小船,將他們轉移到平安地帶,順利脱險。現在老人已82歲,住在石浦城區,身體健康、兒孫滿堂。

(中法戰爭)各位遊客,這裏是中法戰爭有關內容與南洋海軍軍艦的圖片、模型展示。可能很多遊客為問,中法戰爭與石浦有什麼關係,對於這個,我先從沉沒在石浦港裏的二艘南洋軍艦講起。1885年1月為了打破法艦對台灣海峽的封鎖,南洋海軍派出“開濟”、“澄慶”、“馭遠”等五艘軍艦援台,遭到七艘法艦的阻攔。2月底3月初雙方在海上激戰,“澄慶”、“馭遠”兩艘不幸重傷,轉入石浦港後沉沒,1962年後由上海打撈局打撈上來。這就是沉沒石浦港“澄慶”、“馭遠”兩艘軍艦模型。“開濟”等三艘退入鎮海,法艦緊追,侵入鎮海,被鎮海守軍擊退,並重傷敵首(弧拔),後死,創著名的“鎮海反擊戰”,這裏就是鎮海反擊的有關記載。中法戰爭雖然我們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外交上卻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法新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説明當時政府的懦弱、腐朽。

(石浦抗戰)各位遊客,這裏是石浦抗戰展室,大家都知道,今年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在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中,出現了無數個可歌可泣的大小戰鬥,其中石浦抗戰就是一例。1939年8月6日,日本侵略軍海軍陸戰隊登陸銅瓦門,當地守備營稍戰即退。老百姓扶老攜幼,離城逃難。駐守在石浦的200餘名兩浙鹽務税警部隊義憤填膺,在分區區長吳國柱率領下,迅速搶佔有利地形,佈陣抗擊。一聲令下,無數顆仇恨的子彈射向敵人,頓時打得敵人潰不成軍。為扭轉局勢,敵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對石浦進行瘋狂的掃射轟炸,税警部隊利用地形分散隱蔽,以分隊為單位沿着石浦港打着轉,轉着打。戰鬥從上午八時,一直打到晚上八時,殲敵100餘人,迫使殘敵逃回軍艦遁去。此役戰鬥雖不大,但它卻是浙江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仗,極大地鼓舞了抗戰士氣。

各位遊客,這是抗戰英雄孫德馨(1918—1942),石浦北門人,抗戰前期就讀於安定中學(牆頭),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成都空軍軍事學校,勤學苦練,熟練掌握駕駛和空戰技能,194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參加部隊,擊落日機二架,同年9月29日在成都上空與日機交戰,遭敵機前後夾攻犧牲,年僅24歲。民國三十七年(1948)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頒“榮哀狀”。

這是石浦三君子,蔡中心,亦名池鑑(19XX年生),史悠斌,亦名蒲戈(19XX年生),柯鴻弢,亦名洪羣(1921年生),他們在1938年冒着生命危險,衝破層層阻力,投奔延安,就讀陝北公學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開赴抗戰前線,寫下不朽篇章。

這是大義凜然張國寶,字勵,昌國衞人,民國31年(1942)任石浦國小校長,拒絕在校內開展日偽奴化教育,宣傳抗日救國,遭日軍逮捕,嚴刑拷打,堅貞不屈,1943年4月24日被活埋於後崗山,關押時寫下“巍巍大明山,偉偉昌國城。防倭築城垣,羞今奸佞行”。

(港城朝暉)各位遊客,這裏是漁港古城石浦今日風采展示,這幅流光溢彩的石浦夜景,顯示了石浦從原始的古漁埠演變成“浙洋重鎮”、“海上康衢”、“漁工商重鎮”的繁華景象。中間的看板是展示石浦地區獨特的民俗節慶“三月三踏沙灘”與“中國開漁節”,特別是“中國開漁節”被國家旅遊局定為重大民俗節慶活動,它由舊時漁民在出洋前,要在船頭祭海神,擺上豬、羊、雞、鴨及五穀、長面等,祈求豐收平安,漁汛後又要進行謝洋,同樣要在船頭祭神,感謝神靈的保佑等習俗,演繹成今靚麗的漁家節慶“中國開漁節”。每到9月15日,在這裏要舉行聲勢浩大的開船儀式,屆時,國家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熱鬧非凡,在鑼鼓與鞭炮聲中,人們載歌載舞地歡送千百艘彩旗繽紛的鋼質漁輪,浩浩蕩蕩地駛向大海,氣勢恢宏壯觀。

各位遊客,氣勢壯觀的“中國開漁節”已成功地辦了九屆,它的主題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這個“藍保”行動,不僅影響了國內沿海地區,在太平洋瀕海國家也產生積極影響,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漁民也紛紛參與“藍保”志願者行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華總代表對開漁節的主題非常讚賞,説:“藉助象山的榜樣力量,樹立人們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高人們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意識。”

[耕海牧漁]

⑴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到耕海牧漁場館,顧名思義,耕海牧漁就是反映漁民勞作方式的展示。它由淺海勞作、灘塗勞作、淺洋養殖、海洋捕撈及鯨魚標本、魚骨陳列、螺鱟趣話等組成。

⑵(大門前)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即將進入耕海牧漁場館,在未入之前,我先簡單地向各位介紹一下:此館原為號房,是昔時傳達公務或辦理公務的地方。其前身又為賭坊,除了採用一般的賭博方式外,這裏還用魚頭骨、魚骨架猜魚名,判斷一歲魚還是二歲魚的賭博方式,這在全國是非常罕見的,它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更具知識性。現在我們將它開闢反映石浦地區漁民勞作文化變遷的一個場館,分別展示淺海勞作、灘塗勞作、海洋捕撈、淺海養殖及鯨魚標本、魚骨陳列、螺鱟趣話等展室,現請各位隨我入內。

(淺海勞作)各位遊客,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吃海的人們不僅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勞作文化(方式),而且還懂得了怎樣保護海洋、怎樣培育養殖各類海洋生物。這裏展示的是部分漁民常用的淺海捕撈方式,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扳罾作業、竹排作業、罩魚作業、蜈蚣網作業,裏面卻包含了許多漁民勞動智慧的結晶,特別是漁民創造的釣帶魚作業和近年發展的捕蟹作業,更具科學性,他們不僅掌握了帶魚喜食同類新鮮魚肉,垂直迴游,陽光強烈往上游,黑暗時在海底遊的習性製作釣鈎,白天陽光下放在上層海水裏,黑夜放到海底,用新鮮的帶魚肉作誘餌,誘引帶魚上釣,有時一個釣鈎就能釣上好幾根帶魚。梭子蟹喜食各類魚蝦,橫着往前後爬,漁民就創造了圓柱型蟹籠,中間結一個入口,有的幾個入口,內放誘餌,誘蟹爬入,一旦入內,梭子蟹只會往下爬,所以他就出不來,漁民就可捕到鮮活的梭子蟹了。

(鯨魚標本)各位遊客,這頭放在廳中央的大魚標本,是一頭一歲的小鬚鯨,前年被當地漁民誤捕死亡,我們將其製作標本供大家參觀。

(魚骨陳列)各位遊客,這裏主要是陳列着鯨魚、鯊魚的肋骨、下顎骨、背燦骨(斧骨)、脊柱骨。這具完整的骨架就是剛才我們在大廳中央看到的那頭一歲小鯨魚的骨架標本,從這具小鯨魚的肋骨與陳列的大肋骨相比較,你們可想這根肋骨的鯨魚有多大。

(海洋捕撈)各位遊客,這裏是海洋捕撈展示區,分別展示爵溪獨撈(明)、紅旗(清末)、東門大捕(清初)、機帆船(六十年代)、漁輪(80年代)的作業方式,其中獨撈船是單囊圍網作業,適應於近海漁場捕撈大黃魚,配有二個老大,一個撐船,一個在船底聽魚,一旦聽到黃魚的“五腔十八調”叫聲,立即下網圍捕。大捕原是石浦東門特創,屬雙錨張網作業,將網具放在流速最大,流時最長的水域,藉助於潮流作用迫使魚羣入囊。春汛改成對船,用褲腳網作業,也可拖網作業,捕撈黃魚、帶魚、鯧魚、海鰻、龍頭魚、梅童魚等。機帆船燈光對網作業,始於70年代後期,為石浦漁民首創,採用燈光誘圍捕撈,網具有長、短囊二種,在8月—10月適應於水深60米內清水海域,捕撈鮐魚、鰺魚及沙丁魚等。燈光圍網作業,始於70年代,為單船無囊圍網,利用捕撈對象的趨光習性,藉助燈光誘集後進行圍捕,一般每組由網船、燈船和兩燈艇組成,燈船用水上燈4盞,水下燈6—8盞,每盞1000支光,燈艇用水上燈1盞,水下燈3—5盞。適應於水深30至60米的海域,捕撈鮐魚、藍圓鰺、金色沙丁魚及莢魚、烏鯧、舵鰹等。漁輪圍網,始於70年代,為單船無襄作業,利用長帶形網片,在水中形成包圍魚羣的網牆,達到捕撈目的,適應於水深50至100米海域,捕撈鮐魚、鰺魚、金色沙丁魚、太平洋鯡魚及鰳魚、馬鮫、舵鰹、大黃魚等。

(港灣淺海)各位遊客,我們已上二樓港灣淺海作業區,這裏主要展示扳罾、罩魚、拖紫菜、手網、推輯等作業方式。這些作業方式歷史悠久,作業方式非常簡單,但卻很實用,如扳罾,漁民坐在岸邊或巖石上,把網輕輕地放入水底,過5至10分鐘左右,快速地將網拉起,那些在此遊過的魚蝦,就會被網起。推輯,俗稱車網,分手推和船推兩種,手推,一般適應於潮水退去的小港裏。船推適應於港灣淺海,漁民將網具佈設於船頭,放入海中底層,利用船行駛的速度向前,過10至15分鐘,將網拗起,故又稱拗罾。手網,適應於淡水湖海泊或小塘、小河裏,網口有鍚柱,漁民用力將網撤成圓形沉入水底,網住魚蝦。

(鱟螺趣話)各位遊客,這裏正面牆上掛着兩隻活化石鱟(與恐龍同個時代),台桌上放着兩隻鸚鵡螺與長命螺,不知那位遊客可知道那只是雌鱟那只是雄鱟?請猜猜,對了,這位遊客説得很對,要分出雌雄,一要看它的大小,一般大的是雌、小的是雄,二是要看它的尾巴,雌的細長,雄的粗短,三是要看它的前面盔甲、光滑的是雌,有凹凸的為雄。一對雌雄鱟他們形影不離,長相斯守,是對模範夫妻的典範。這隻螺,叫長命螺,在捉到之前,已整整活了140年,它的螺殼刻着140條螺紋,一般它是一年生一條螺紋,據老漁民介紹,這種螺很名貴,摸摸它的螺殼,也能使人健康長壽,如果那位遊客有興趣的話,也請摸摸它。

(灘塗作業)各位遊客,這裏展示了灘塗曬鹽、沙灘耙沙蛤,小港扦網、蟹甕捕蟹、捉望潮、撮泥螺、抲彈湖(跳魚)等作業。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明代製鹽場景,大家都知道,象山三面環海,享有“漁鹽之利”,唐宋時已成為著名的鹽產區,據史籍記載,宋時就設有玉泉鹽場大使署,管理鹽業,所產鹽質地優良,曾被列為貢品,這個場景就是展示了製作貢品鹽的一個縮影,由鹽灘、滷池、滷灶等組成。至今象山有五大鹽場(昌國、新橋、旦門、白巖山、花嶴)為浙江省鹽業主產之一。

這是沙灘耙沙蛤作業,大家可否知道,象山的沿海有數十個大小沙灘,最大的沙灘有67萬平方米(花嶴沙灘),這些沙灘不但平緩,不粘不陷,素有“潮來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稱。而且在沙灘中棲息着豐富的沙蛤,漁民常用鐵耙、鋤頭等工具將沙翻開,就能撿到很多沙蛤,據講一個潮時就能撿到百來斤呢。

這是扦網作業,也是比較古老而又原始的作業。這種作業只要將漁網插在潮水退去的小江裏,待潮水漲滿後退去,就可捕獲那些隨潮而來,卻被漁網圍住無法隨潮而去的魚。

這是蟹甕捕蟹。這個作業是專門捕獲在灘塗上生存的青蟹,這種青蟹它有一個嗜好,喜歡佔據別人的蟹穴,漁民掌握了它的習性,就在灘塗上預先搭好蟹穴(蟹甕),誘它爬入,然後捕獲。

這是蕩蟹作業。專門捕獲灘塗中的紅鉗蟹。這種蟹生存在灘塗洞穴中,潮水退去後,都會爬出來覓食曬太陽,多達成千上萬,但它非常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飛快地鑽入深洞中,人們很難捕捉,為此漁民創造了這種方法進行蕩蟹,即蕩蟹人站在灘塗中不動,一手握住帶拴有繩子蟹鈎的杆子與人成120°角,一手拉住蟹鈎(一般一隻圓型蟹鈎四周有六隻鐵鈎),待紅鉗蟹爬出洞後,用力將蟹鈎拋向紅鉗蟹,這樣就能無聲無息地將蟹鈎入,不會被旁邊的蟹所擦覺。

這是捕捉望潮,可能有很多內地遊客不知道什麼叫望潮,其實望潮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一個頭、八隻腳,每個腳上有很多吸盤,在泥塗跑起來飛快,它的肉質鮮嫩,非常好吃,象山一道名菜,就是“紅燒望潮”,不知道大家有否吃過。至於它的名稱叫望潮,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當潮水退去後,它蟄鑽在洞穴裏,並能十分準確地悟出漲潮的時間,一旦潮水漲到洞口,它就爬出來吃那些潮水帶來的微生物,因此稱之望潮。望潮不僅洞穴較深,而且有幾個逃生通道,很難捉到,有經驗的漁民能根據望潮洞上的清濁水來判斷其藏在那個洞中,一般是水較清的是它的實洞,水渾濁的是它的假洞,在捕捉之前用腳猛插其洞後側阻斷後路,並用手迅速伸入實洞中抓住望潮。有時漁民用誘餌欺騙望潮出洞,這幅場景就是釣望潮。別看望潮有八隻腳,腳上有很多吸盤,爬行非常快,但一到冬天,海水温度底,望潮怕冷,不敢出來覓食,為了生存,它只好吃自己的腳,民謠雲:“八月望潮肥如雞,冬季望潮剩只蒂(頭)”,待到來年春天它又會長出八條帶有吸盤的腳。

這是海馬,為沿海漁民所創,也説是戚繼光剿倭時所創。適應於泥塗中作業,漁民常用一腿跪或跨在海馬上,一腿用力在泥塗中後蹬,海馬就快速地向前滑行,因其使用方便,速度快,因而稱之海馬。

這是跨海馬捉跳魚作業。跳魚,當地稱彈糊,意思是在海塗中彈跳行走的魚。這種魚彈跳速度快,徒手很難捉到,但它喜歡在泥塗中打洞藏身,潮水來時鑽入洞中,潮水退去出來覓食,因此漁民常用海馬作交通工具尋找跳魚洞,並在跳魚洞旁相平地插上二三個有節的竹洞,畫上記號(有畫圈的),待潮水漲後退去,再跨海馬將竹洞取出,倒出跳魚,漁民有“彈糊(跳魚)落竹洞,轉身轉不動”的諺語。

各位遊客,耕海牧漁館即將參觀完畢,在你們臨走時,請看一看進門那“一笠一螺一蓑衣,兩隻貝殼塗上飛,老街老房老漁翁,千年漁歌半壁依”的特寫。

[茶 館]

各位遊客,走完這些台階就是茶香濃郁,古樂悠揚的聽濤樓茶館了,它是漁港古城石浦極具特色的一個茶館,為什麼會這樣説呢?那是因為這幢茶樓的建築與它供應的特色茶非常特別。你們看,茶樓處在碗行街、福建街、甕城的交叉點,它的層高,在碗行街看有三層,可在福建街看卻只有二層,沿街的門面朝西、朝北,從中就體現了它依山而建,多門多路的建築特色。茶館裏供應的茶,除了“大紅袍”、“烏龍茶”、“鐵觀音”等諸多中國名茶外,還供應石浦特色飲品之一的“草凍”與“爽涼湯”。草凍:由採集在距大陸27海里漁山列島深海礁石上的天然海草為原料,經中藥配方製成,口味爽滑甘甜、清涼可口,具有解暑、降壓、降脂的神奇功效。祕製的爽涼湯:由多味中藥按中醫祕方精心煨制而成,飲之清心爽口、回味無窮,並有開胃通氣之功能。旁邊的現烤魷魚絲:又是石浦漁民最具特色的休閒食品,新鮮環保、美味可口。樓內裝飾的圖案,多由手工陶魚、琉璃魚和布魚組成,含着濃厚的漁家風情和漁聞趣話。好了,各位遊客,現請你們猜猜掛在門樓上的四塊茶迷,這四塊茶迷,相傳為明代四大江南才子唐伯虎請祝枝山作客吃茶時所出,分別寫着:“言對清山説不清,二人地上説分明。三人騎牛牛無角,一人藏在草木中”。代表着四個字,(迷底為:“請、坐、奉、茶”),猜對了我們就到茶樓品茶,一懷清茶可以清心療渴、稍解疲勞,也可品出獨具韻味有趣的“茶迴文”,道出了品茶人的心聲。

[明代城牆]

(在甕城城門外)各位遊客,我身後那高高的石城,就是明代城牆。它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距今有600餘年,雖經修繕,仍還保持着明代東南沿海城牆用大石壘砌的風格。這段城牆從這裏略呈弧狀向二側延伸,至今還完好地保留着800餘米。

[福建街]

各位遊客,我們右邊那古色古香、幽深曲折的街道叫福建街,為什麼會叫福建街呢?那是因為這條街上的住户,原先都是在清康熙年間從福建遷居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了。它一頭連接甕城,一頭通向漁港古碼頭,50年代曾是通向昌國等地的主要通道。使它出名的不是它那別具特色的石板、石階傾斜地掛在山坡上的街道,也不是它兩旁奇特的店鋪店屋,而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電影(請大家猜猜,那是部什麼電影,對了《漁光曲》)。在1933年9月《漁光曲》劇組蔡楚生、王人美、聶耳等一行30餘人,來石浦拍攝外景時下榻在街上的金山旅館而聞名。電影《漁光曲》把石浦漁民的勤勞善良帶給了世界觀眾,又把國際電影獎捧回了祖國。漁歌聲聲、行人匆匆,那種高朋齊聚、繁華盛極的景象,在這裏留下了不滅的印記。

[金山旅館]

女士們、先生們!這裏就是當年聞名石浦港畔的金山旅館。它的前身是大通錢莊,創辦於清乾隆中期,後因經營不善,於清末民初改為金山旅館。1933年9月電影藝術家蔡楚生、聶耳、王人美、桑弧、金焰、韓蘭根等30餘人為拍《漁光曲》外景專程從上海來到石浦,就住在這裏,前後一個多月,留下了諸多史話,那種高朋齊聚、歌琴繚繞的景象,至今使老人們回憶起來仍津津樂道。現今旅館仍還保持着原有風貌,裏面的設施、裝飾均按當年劇組居住的狀況陳設。請各位隨我進入。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進入旅館的二樓。你們也許為感到納悶,為什麼一進大門就是二樓呢,那是因為這裏的房子多是依山勢而建,一樓二大門,一樓大門朝南,二樓大門朝北,正好向反,這是石浦房屋建築的一個特點。你們看:這裏所陳列的實物、照片等都是當年所遺存的,就連這本登記簿上還清楚地登記了他們的姓名、地址呢。三樓是客房間,請各位隨我小心上樓梯,請看,這間房子是當年編導蔡楚生的單人房,裏面陳列的都是他當年用過的實物,據老人講,導演常常在這裏修改劇本,安排拍攝內容直至午夜。這是王人美的單人房,那是聶耳與韓蘭根的雙人房等。好了各位,現請你們隨我到一樓去參觀當年劇組的排演廳。(在廳裏)這個小小的排練廳,是當年拍攝組將當天拍來的鏡頭在這裏試放、點評,集體討論有關情節的表演,常常要到深夜,那首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的《漁光曲》主題歌:

雲兒飄在空中,

魚兒藏在水中,

早晨太陽裏曬魚網,

迎面吹來大海的風。

潮水升,浪水湧,

魚船兒飄飄各西東,

輕撒網,緊拉繩,

煙霧裏辛苦等魚蹤……

也在這裏寫成。這首淒涼婉轉歌曲,隨着他們的歌唱傳進了大街小巷,傳進了漁民的心窩,使人久久不能忘懷。

好了,現在請各位欣賞一下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莫斯科)獲獎的電影《漁光曲》主要片段……。

[吊籃膏藥]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聽説過吊籃膏藥嗎,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叫吊籃膏藥嗎,現請各位隨我來。你們看,這幢二層樓房屋檐下吊着一隻半個橙子大小的竹籃子,幹什麼用呢,(請猜),那麼讓我做一下示範吧。(導遊)朝着樓上喊一聲“買膏藥嘍”,一會兒那個懸在屋檐下的籃子徐徐地放下,她一邊把錢放進籃子,一邊大聲説“頭風膏藥二貼”,籃子又往上提起,然後放下,取了膏藥和找回零錢後,籃子又慢慢地吊回原處。現在你們可明白為什麼叫吊籃膏藥吧,這種只見籃子不見人的買賣方式,在封建社會裏是廣為存在,所遵循的是“男女授受不親”的訓誡。此店是一爿具有150餘年的老店,製作的膏藥大者盈寸,小者指甲許,對婦科、頭風、消腫止痛、提膿拔毒、生肌收斂、瘡瘍等療效極佳。但其祕方只傳媳婦,不傳子女,嚴守舊規,代代相傳,因而就出現剛才的方式進行買賣。哪位朋友如有興趣的話,也請試一下。店鋪內的設置也與一般藥店不同,它是下坊上鋪,配藥製作在一樓,熬製成的膏藥放在二樓,用吊籃子上下進行買賣。以前此店是不準外人進去的,現在我已和店主説好,請大家隨我進去參觀。

[甕城]

(甕城城門外)各位遊客,我們進入此門就進入了石浦古城南門的甕城,至於甕城,也許有些遊客清楚,有些遊客不太清楚,對於這個,可簡單地這麼説吧,甕城又稱月城,它是用以增強城池防禦力量,屏蔽城門的小城。它的形狀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視地形而定,它的城牆高厚與城相同。我們這座甕城城牆高15米,厚2.8米,長24.9米,寬24.25米,面積約500平方米,月洞門式甕城門、泡釘雙扇大門,直對福建街,它據險而築,鎮扼在進城要津上,敵人一來,只要將甕城門一關,敵人就很難攻入。

(在甕城內)各位遊客,你們看了這座甕城會感覺到它是新的,是的,原先這座甕城自明洪武二十年建(1387),至清末民初時坍塌,歷時500餘年,XX年10月為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品位,重顯古城南門甕城那“據高控港,巍峨壯負”的氣勢,在原地按原狀重修,翌年4月竣工。你們看,這四周光滑的城牆,密佈的城垛,倘若敵人一旦攻入,就會關閉城門,城垛上的兵士用弓箭、滾雷、鐵釘板等一齊射向敵人,任你有飛檐走壁之能,也休想逃脱。有時為引誘敵人,往往採取佯阻,邊打邊退將敵人引入,關閉城門,自己從暗道遁入,敵人就無處可逃,這就是我們常説的那句成語“甕中捉鼈”。

[城門城樓]

(城門)各位遊客,這是石浦古城南門,這座城門有着它顯明特點,它不僅有台階式月洞門通道,而且還設有前門後閘、中暗道。這種構築非常巧妙實用,利於防守殺敵,這在其它地方現有古城中是不多見的,它充分顯示了當時建造者的智慧。你們看,這斑駁壘砌的條石牆面與牆中的四方小孔,豎立鑲嵌牆面中的石槽,都是原先城門留存建築,從中告訴我們那個四方孔是扣城門的橫槓插孔,後面的石槽是啟放千斤閘門,右側兩門之間為暗道入口。依據這個,我們在重修城門時就同樣設置了閘門、台階、暗道。現請大家抬頭看這吊在上面的閘門,厚厚的、重重的,一旦城樓上機關一動,閘門就會快速閘下。這個就是暗道入口,從這裏進去可達城頭。

(城樓)各位遊客,這座城樓是明代雙重檐歇山頂建築,高8.49米,長10.2米,寬6.6米,五鋪作重拱,施以彩繪,青筒板瓦,龍首吻魚尾。原先城樓是指揮戰鬥,將士議事,瞭望石浦港內船隻進出之處,現在城樓內陳列着歷代修復石浦城記,重修石浦南門甕城記,明吳權《登石城城樓遠眺有感》五言律詩一首及當年修城保存的城磚等。

[關帝廟]

各位女士、先生們,我們現已進入城裏了,為什麼這麼説呢?那是因為當地老百姓習慣以城門來區分,進了城門就是城裏,出了城門就是城外。現在映在我們面前那座黃牆黛瓦,古樸典雅的建築,就是我們要去遊覽的關帝廟。它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了,其間經過多次修復,最後一次修復於XX年。此廟佔地面積1242平方米,建築面積843平方米,它由山門、戲台、廂房、關聖殿等組成,整個建築雕樑畫棟、屋脊吻獸,工藝精美、造型別致。現請各位隨我入內。

(戲台前)各位遊客,關帝廟不僅是當地百姓在這裏祭祀關帝老爺,尋求精神庇護保佑的場所,而且又是他們觀賞表演,參與節慶活動的場所。你們看,戲台正中的“神聽太平”匾額,就表達了當地百姓心願,只有在太平盛世,他們才能享受那種愜意的生活,“鑼鼓聲聲,笑樂陶陶”。

(關聖殿)各位遊客,這三個塑像我就不必介紹了,你們一看就知道,但你們也許會想,關帝的臉應是紅臉怎麼在這裏變成金臉呢?那是因為關帝不僅是忠義的化身,又是財神的象徵(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趙公明、關羽),財以金為貴,而石浦古城依山而建,木結構二層樓房連檐接棟,鱗次櫛比,極易引起火災,為了消災避禍,又能使石浦興旺發達,故聰明的石浦人給關帝塑上金臉來消災辟邪,保佑興旺。據説自從金臉關帝塑好後,石浦城內的火災明顯減少,而石浦的漁商卻非常旺盛。因而很多漁民、商人在出門前都要到這裏參拜,香火十分興旺。這把青龍偃月刀,重一百五十多斤,是件扶正驅邪的法器,當地百姓參拜關帝后,均要摸一摸刀,聽説能驅邪避災,帶來好運,如果那位遊客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去試一試。

(傳説故事)各位遊客,遊覽關帝廟後,你們也許會問,關帝廟為什麼要建在城門旁邊,有什麼作用呢?對於這個,我給大家講一個傳説吧:相傳明洪武二十年(1387),這裏城門、甕城建好後,經常會出現大風大雨,山洪暴發、港水猛漲,有時在風雨中還會出現無數個海寇揮刀衝向城門,一連數日攪得城內軍民人心不安,有些人離城,有些人則道這説那……。一日又是狂風暴雨,風雨中又是那揮刀向城門衝來的海寇,人們正在驚恐時,只見城門西側高坡上,站着一個身高九尺,頭戴金盔,身披鎧甲,手提青龍偃月刀,紅臉鬚髯的將軍,對着風雨魍魎一聲雷震大吼,刀光一閃,頓時風歇雨停,那些青面撩牙的鬼魅紛紛落地無影無蹤。這時人們才知是關帝老爺顯靈,於是就在這裏建造了這座關帝廟。對於這個傳説的真實性我們暫不説它,但從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就不難看出當時建造關帝廟的特別用意了,我不説你們也都會明白。好了,現請各位隨我進入中街。

[中 街]

(封火牆)女士們、先生們!進入前面的月洞門就是漁港古城著名的中街了。也許你們會問,這個月洞門為什麼會建在街中,有什麼作用呢?對於這個問題,讓我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舊時石浦城內木結構房屋連檐接棟、密度極高,容易引起火災。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很難撲滅,又加上海邊,常有海盜侵擾。為此聰明的石浦先人在街巷的交接處,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門式封火牆,牆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門跨街,月洞門少於街寬,拱門高4米,寬3米,拱門正中嵌石匾或磚匾。原先古城內有十餘座,後因街道擴建拆除,現中街尚完整地保留着五座,依次題有“固若金湯”、“澤通瀛海”、“帶礪永存”、“河山並壽”、“慶溢康衢”、“物阜民康”等字樣。這些建築它不但可以阻止火勢的蔓延、盜賊的進入,而且還切換了街道的空間格局,使街道在延伸中有了間隔,在間隔中又有延伸。好了,各位請隨我進入中街吧。

(中街)女士們、先生們!這是一條保留最為完整的、古老、奇特、繁華的商貿街,漁商氣息十分濃厚。為什麼説它古老呢,那是因為這條街道建於明洪武間,雖然它幾經修繕,但仍還保留着原有風貌,其內的每塊石板、每一塊磚瓦、每一個依稀可辨的商家店號,都會向你們訴説600餘年的風風雨雨。説它奇特,那是因為它用石板、石台階鋪設,依勢鑲嵌在山坡上,拾級而上(下),蜿蜒曲折,五道月洞門式封火牆有序地分隔,更顯其獨特特色。説它繁華,那是因為它長不足250米的街道,卻佈列着100餘號大小店鋪,什麼山珍海味、錦緞絲綢、錢莊當鋪、煙館妓院、南北奇貨、中藥西藥等應有俱有,難怪當地民諺雲:“中街石階鑲山坡,五道火牆(封)天上掛。店鋪商號密如麻,門前門後迎百舸”。

[宏章綢莊]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參觀宏章綢莊。宏章綢莊它是一爿老字號店鋪,原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亦稱絲綢驛站,專供揚州、蘇州、湖州、杭州等地絲綢商船進港補給與儲存絲綢的場所。至清光緒初(1875—1880),北門蕭敬忠獨資經營絲綢批發、零售,銷往廣州、福建及台州、寧海、象山等地。

(絲綢驛站)各位遊客,這個場景展示了清時石浦港商貿繁華的一角,碼頭停泊的商船滿載着絲綢產品,貼着宏章綢莊票籤的絲綢從船上源源不斷地卸下運向店鋪,然後批發、零售他鄉,因而稱之絲綢驛站,“佛頭峯前娟娟月,曾照開元番客船”,便是它真實寫照。

(營業鋪)各位遊客,這是綢莊昔時的營業鋪,貨架上放着那個時代的各式綢緞、呢絨供客人挑選。特別是在漁汛期,沿海各地的漁民也常到此店購買,因而生意紅火,增設夜市。

(綢緞陳列室)各位遊客,大家都知道,絲綢文化、光輝燦爛,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很大影響,對科學、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絲綢文化對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有着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我們這裏僅僅陳列着綢(綾)、羅、錦、緞,對於綢、羅、錦、緞,很多遊客都很熟悉,但對它的產地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也許就不太清楚了,現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綢:產於南京、杭州,有花素兩種,花為紋織,素為平織,精緻柔韌,富有光澤。羅、線春:浙江名產,羅是一種疏孔的絲織品,線春稱大綢,羅為平紋絞綜,線春為平紋或斜紋。錦、絹:產於浙江嘉興、湖州、温州,湖州產的絹堅緻耐久,温州所產甌錦,顏色美觀、表面光滑、不易染塵。緞:產於杭州,經絲較稀,織工輕巧,貨身較薄。縐:產於湖州,經緯都用生絲,經絲須經澱粉上槳,緯絲必加捻。紡稠:以杭州為佳,幅寬,總經絲為單頭,無花織物。錦綢:浙江海寧硤石為最佳,所產的“鬆陰碧”為錦綢特品,織紋均勻,無需加染,有“如鬆陰之映照,似碧非碧,高雅絕倫”之喻。

各位遊客,請看陳列櫃裏的“帳本”、“米尺”“熨斗”,這是宏章綢莊遺留下來的唯一實物,也是宏章綢莊陳列館的鎮館之寶。

(絲線陳列室)各位遊客,這裏陳列着各種絲線,我們稱它為絲絲入口,均所周知,中國是蠶桑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幾千年來,絲綢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服裝,還間接或直接地影響到文字、繪畫、刺繡,甚至文明的發展。西周綿繡刺繡起源刺繡;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尚書》説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周代《禮記•祭義篇》中説“古代天子諸侯都有公室養蠶。蠶熟,獻繭繅絲,把它們染成紅、綠、玄、黃等色,以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絲錢,在禮服刺繡成各種圖案)。古代祭祀的禮服上衣是畫的,下裳是繡的”。總之一句話,刺繡發源很早,古已有之。所以説:無論漢代鎖繡、三國針絕、唐代繡服、宋繡術,還是近世顧繡、現代蘇繡,都離不開絲線。這個絲線陳列只是個點綴,只是説明絲線是絲綢文化中的一部分;另外,絲絲入扣這個主題將會把我們引向中國扣主題陳列去參觀。

[中國扣展廳]

(陳列序區)各位遊客,從這裏到樓上都是中國扣展廳,裏面陳列着我們難以見到,卻又非常珍貴的600餘種,1000多個各式各樣的中國扣。中國扣,原稱“中國盤扣”,它作為一種傳統的服飾手段,融進了製作者的心靈和智慧,有着極高的審美價值。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盤扣,都是通過女人那纖弱靈巧的手製作出來,因此將“柔情不斷似春水”來比喻中國扣是再也合適不過了。

(主展區)各位遊客,這裏是中國扣主展區,陳列着非常名貴而又高雅的盤扣,每個盤扣按它的主題設想配上一幅中國畫後更顯得醒目、含蓄、富有詩意。如:飛燕展翅扣、龍鳳呈祥扣、石榴百子扣、梅花吐香扣、鴛鴦千秋扣、君蘭婷立扣、秋菊佳色扣、荷塘春色扣、金魚賞花扣、桃花盛開扣等,這些盤扣內容豐富、立意鮮明、做工精細、形態逼真,不愧為盤扣藝術之瑰寶,請大家仔細欣賞,品味出它的內涵與真諦。

(榮華富貴)各位遊客,這是榮華富貴扣,為什麼會怎麼説呢,那是因為這種盤扣做工考究,用料高檔,一般人家是難以配着,那些有錢有勢人的服飾,配上這種盤扣,就更顯其華貴。古人曰:“立領配盤扣,氤氲着含蓄。典雅低領配盤扣,洋溢浪漫與嬌俏。短襖長裙綴盤扣,端麗之中見美感。斜襟短衫纏絲盤,古雅之中見清純。”

(蝴蝶扣)各位遊客,這裏展示的盤扣,全部是按蝴蝶各種形態製作的,你們看那停在竹枝上的一對蝴蝶,正在切切私語、傳遞愛情;那對比翼雙飛的蝴蝶,象徵着愛情結晶、白頭偕老;這對卻在相互嬉耍、天真爛漫。總之,這裏各種形態的蝴蝶扣,它的形狀與表現的意思任你想象,這些都是少女用那靈巧的手,盤出一顆顆不為人知的祕密心意。這裏是介紹幾種盤扣的盤結方法,那位遊客有興趣的,不防也試試。好了,各位遊客,中國扣展廳我們已全部參觀完了,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遐想。

附關於“榮華富貴”笑話二則

富家拉郎:有個顯貴豪富人家,獨生女兒長得奇醜無比,嫁不出去,就張榜納婿,如有好男兒來看榜就搶進去成親。一日一個風度儀態都很出眾的男子來看榜,即被富户相中,就命家僕數人半擁半搶入府內。這男子顯得很高興的樣子。片刻後,有個穿金邊紫服的貴夫人從內廳出來説:“我家獨女,長得也不錯,願意許配給君子你,你如果答應,將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子客氣地鞠躬謝禮,説:“我,微賤之人,能夠寄身於你顯貴之家,太榮幸了。只是你女兒許配我之事,要讓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了才能決定。”聽者鬨然大笑而去。

兼畏夫人:明代有位王文穆公的夫人嫉妒心強,又很兇悍。文穆雖然榮華富貴,卻不敢娶一個妾。他府中後園有堂,名“三畏堂”,可能是取儒家説的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的意思。有一次楊文公與他開玩笑説:“可以改成四畏堂。”王文穆公問取何意,楊文公説:“兼畏夫人。”

(第二道封火牆)各位遊客,這是第二道封火牆,拱門上刻着“帶礪永存”四字,比喻石浦象河山那樣永存。左側封火牆壁上掛着一塊巡司弄的路牌,那是在這個弄內有明洪武二年置的巡司衙門,目前尚未對外開放。

(過了月洞門)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回頭向左看。這個封火牆上書寫了好幾層商號的招牌,上面一層是“錦昌號洋貨”,下面一層最後二字“布莊”,從這些殘存的字號中,我們可感覺到這裏的店鋪商號隨着時間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替。

各位遊客,現請大家回過頭來,往前面山上看,你們看到了什麼(碉堡),對了,再請低頭看石板,你們看到刻着條痕的石板了吧。我為什麼會叫你們這樣看呢,那是因為碉堡與石板向我們訴説了石浦那段恥辱的歷史。1943年日本鬼子侵佔石浦,常在街上巡遊,碰到了雨天,這些穿着鐵釘皮鞋的日本兵正常打滑摔倒,從上滾到下,狼狽不堪,為此就將石板打鑿成這個模樣。對面的山叫大金山,它象一隻金元寶,日本鬼子來了後,就在這山上修建了碉堡,監視着石浦城裏百姓和石浦港船隻舉動。為不忘這段慘痛的歷史,當地編了這樣一句“低頭看石板、抬頭望金山”的名言來告誡。

[源生錢莊]

(大門前)各位遊客,這是創建於明嘉靖末年(1553—1566)的源生錢莊,為石浦最早錢莊之一。舊時石浦有錢莊十餘家,而源生錢莊是執石浦金融之牛耳,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特別是在清中期,用硃砂、燒酒、白芨等調成稠液製作的紙幣,開了東南沿海地區(石浦地區)紙幣的先河。發行的莊票,又可在全國各地源字號錢莊兑換錢幣,因為那時的全國錢莊分別以“恆”、“同”、“康”、“源”等字號排列,正像現在的人民、工商、建設等銀行那樣。為了反映石浦當時金融狀況,我們將其恢復,供各位參觀,現請入內。

(營業廳)各位遊客,錢莊是中國舊式的金融機構,歷史悠久,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過不少的作用,源生錢莊也同樣對促進石浦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它由阿大房(總攬錢莊大權和內外事務),副手房(協助阿大工作,負責內部事務),帳房(辦理進出結算、總攬清帳),信房(處理書信、函件),跑街(兜攬存款、發放貸款、出入錢幣市場),銀房(收付、保管現金),長頭(擔任匯兑和現錢買賣及兑換),棧司(運送現銀、投送信單)等組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錢莊的營業鋪與帳房,裏面的格局與設備都按那時的狀況進行佈列,同時還陳列着昔時的莊票、銀票及源生莊製作的紙幣。這是錢莊的銀庫,裏面放有銀碇、金碇、銀元寶等。

[錢眼文化]各位遊客,現請你們隨我上樓去參觀錢眼文化展示。大家都知道,錢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世界上只要有人,就有錢的故事與傳説,將這些故事與傳説,通過一個個孔方兄的串連,便成了底藴深厚的錢眼文化。

[百船館]各位遊客,我們參觀了錢莊和錢眼裏的文化後,現在請大家到百船館去參觀。這個百船館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用船模組成的陳列館,而是由著名的剪紙藝術大師謝才華運用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剪紙藝術剪出或航、或靠、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的百船圖。

(謝才華簡介)謝才華,男,1944年生,浙江象山縣東陳鄉人。民間藝術大師,“世界名人勛章”獲得者。一生從事剪紙創作四十餘載,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現為聯合國科教文化專家組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剪紙協會理事、美國藝術大學榮譽博士。

(三桅大船)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三桅大船。這艘三桅大船是剪紙藝術大師模仿了明代三桅大船的形狀,按剪紙藝術的裝飾手法和形式,將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石浦朝陽)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部分,是藝術家通過精心的選材,壯觀地展現了昔時石浦漁港船隻進出的繁榮景象。請大家看,這麼多的船隻沒有一隻船的形狀、式樣和它正在進行時的形態相同的,充分展示了我們這個藝術家的智慧。

(搏擊風浪)各位遊客,這些用藍色有機玻璃組成的形狀它象徵着什麼,你們能猜出來嗎?對,它是大海上的洶湧波浪,在波浪中有無數條船隻經在搏擊行駛,有的在起網、有的在下網、有的在啟航返港等,這些船和玻璃構成了一幅壯麗的搏擊風浪圖。

(媽祖故事)各位遊客,這個部分是藝術家依據媽祖文化中的經典故事,運用剪紙藝術組成了“天后媽祖”、“神姑瑞靄”、“伏機救親”、“巡海解難”、“失志不嫁”、“鎮妖除魔”、“羽化昇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文字註釋,請大家細細地看,從中可領悟到一些真諦。

(序廳)各位遊客,本廳通過藝術組合手法,採用陶藝造型,集中展示了有關錢眼文化中的諺語、成語和笑話,營造了那種詼諧、幽默、風趣的故事場景。你們看,這相特大的招財進寶大銅錢引出了財可通神、見錢眼開、不奉福、代打、索債、有錢村人、一文則話,有錢才説等故事傳説和花錢、厭勝錢等古代錢幣圖案。

(歷代錢幣)各位遊客,這裏陳列了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到明清時期的錢幣圖案和文字介紹,人這些錢幣的變化中,我們可探知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左側用大元寶、大銅錢等展現了黃金萬兩、座吃山空、難得糊塗、正大光明、要錢不要命的詼諧、幽默、風趣故事。

(陶藝廳)各位遊客,這個展廳運用陶藝造型、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三不曾偷”、“人心不足蛇吞象”、“有錢能使鬼推磨”、“錢可通神”、等成語、諺語、笑話,牆上壁畫展示了“搖錢樹下”、“一文不救”、“爬得了千錢想萬錢”等寓言及“有錢莫棄糟糠婦”、“有錢常記無錢日”、“有錢難賣子孫賢”等警語。好了。各位遊客,相信你們看完這些場景後,定為有所啟迪。(導遊詞中的故事傳説,導遊做到信口能講)

不奉富

有位有千金的人,對貧困人説:“我有錢,你為何不奉承我”,貧困人説:“你有錢,與我何干”,富人又説:“我分一半錢給你怎樣?”貧人説:“你五百錢五百,你我平等,談何奉承?”富人再説:“我把千金全部給你,難道你不奉承我”,貧人答道,你失千金,而我得之,你應該奉承我了。

有錢村人

昔有一巡按,到任未久,限獵户捕一麒麟,獵户難以尋覓,只得將水牛全身披掛銅錢,假做麒麟,獻於巡按。巡按看後大怒説:“這畜生身上若無錢披掛,就是一頭村牛”。

代打

有一個受責者,以銀三錢,僱鄰人代打,鄰人得錢,欣然願替。到了大堂,堂官喝打三十,方受數杖、痛極,只得將自己所得錢,全數受賄行杖者,得以從輕。鄰人出來看謝受責者説:“蒙你賜銀救我生命,不然幾乎被打死”。

[百船館]各位遊客,我們參觀了錢莊和錢眼裏的文化後,現在請大家到百船館去參觀。這個百船館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用船模組成的陳列館,而是由著名的剪紙藝術大師謝才華運用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剪紙藝術剪出或航、或靠、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的百船圖。

(謝才華簡介)謝才華,男,1944年生,浙江省象山縣東陳鄉人。民間藝術大師,“世界名人勛章”獲得者。一生從事剪紙創作四十餘載,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現為聯合國科教文化專家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剪紙協會理事、美國藝術大學榮譽博士。

(三桅大船)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三桅大船。這艘三桅大船是剪紙藝術大師模仿了明代三桅大船的形狀,按剪紙藝術的裝飾手法和形式,將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石浦朝陽)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部分,是藝術家通過精心的選材,壯觀地展現了昔時石浦漁港船隻進出的繁榮景象。請大家看,這麼多的船隻沒有一隻船的形狀、式樣和它正在進行時的形態相同的,充分展示了我們這個藝術家的智慧。

(搏擊風浪)各位遊客,這些用藍色有機玻璃組成的形狀它象徵着什麼,你們能猜出來嗎?對,它是大海上的洶湧波浪,在波浪中有無數條船隻經在搏擊行使,有的在起網、有的在下網、有的在啟航返港等,這些船和玻璃構成了一幅壯麗的搏擊風浪圖。

(媽祖故事)各位遊客,這個部分是藝術家依據媽祖文化中的經典故事,運用剪紙藝術組成了“天后媽祖”、“神姑瑞靄”、“伏機救親”、“巡海解難”、“失志不嫁”、“鎮妖除魔”、“羽化昇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文字註釋,請大家細細地看,從中可領悟到一些真諦。

(倪家弄)各位遊客,請繼續往前走。你們看到了倪家弄這塊路牌了吧,這個弄內有個黎汝南的老先生,在民國初期被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原北京市副市長吳唅,在童年時拜為老師,就讀於敬業學堂(金山書院)。你們會問,吳唅是浙江義烏人,怎麼會在這裏讀書呢,那是因為他的父親在民國初期,就任石浦警察署署長(即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時,隨父就讀三年之久,在這條街上他也不知走了多少回,留下他童年很多的美好趣話。

[大皆春]

各位遊客,你們看,前面封火牆上清楚地寫着“大皆春”三字,這三個字代表着什麼店號呢,請大家猜猜(中藥店),對了,它是一所中藥店,取自大家康健之意。在未進店之前,我把它大體情況介紹一下:此店原為同飲和中西藥店,創辦於明末清初,是石浦也可説國內較早的中西藥店之一。它的創辦人,一説是倭寇,二説是海盜,尚難定論,但不管是倭寇也好,海盜也好,能在明末清初出售中西藥,都和海上有關。至民國七年(1918)以股東集資開辦大皆春中藥店。它的特點是前店後坊,名醫坐堂,即前面部分是藥鋪,並有名醫坐堂,後面是製作中藥的作坊,主要經營中藥,兼營西藥,品種有XX餘種,貨多進自寧波、上海等地藥行川廣藥材。特別是其出售的丸、散、膏、丹、酒等100餘種名貴滋補品,都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勞作特點(漁民)配製藥方煎熬而成,如虎皮膠、虎骨膠、龜生丸、鹿神丸、驢皮膠等。好了,現請各位入內。

(中醫坐堂、藥鋪)各位遊客,這就是當時有名的名醫坐堂與藥鋪,它是按昔日藥店舊貌復原的,特別是老中醫身後的“自運高麗東西洋參”,“杜煎虎鹿龜驢諸膠”等四塊金字木匾,是大皆春藥店留下最有價值的實物。

(中藥加工場)此處為藥店的中藥加工場,陳列切膠牀、凝膠盤、藥葫蘆、切藥刀、碾藥船,菠蘿、瓷缽、大搗藥杵、大稈、石磨等都是當年藥店使用的工具,如果哪位有興趣的話,不妨坐在木桶座,用腳試一試,體會一下碾藥的感覺。

(殺鹿制丸)各位遊客,大皆春藥店出售多種滋補品,都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勞作對象配製藥方煎熬而成的。殺鹿制丸就是其中一例,店裏買來活鹿,抬着遊街製造聲勢,在眾多人面前將鹿殺死,製作鹿神丸。這個場景就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它非常符合現在“貨真價實”的廣告。這頂轎子,是當時郎中出診使用的木質轎,象山有些地方也用竹子製作竹欖轎,其它陳列的用具都是當時使用過的東西。好了,現請大家上樓參觀掌櫃卧室、書房、中草藥陳列、研製室等。

(書房、卧室)各位遊客,右邊的一間是當時掌櫃的書房,據説這個掌櫃是個有名的醫生,他喜歡收集、研究各類藥典、藥方,桌上放着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就是他當年研究的書籍。左邊的那間就是他的卧室和傢俱,特別是那張眠牀,據講已有200餘年歷史了。

(中草藥陳列區)各位遊客,這個陳列區包含了四大內容:一是中醫名家孫思邈、張仲景的介紹;二是部分中醫典故介紹;三是部分滋補中草藥標本陳列;四是百張大皆春處方展示。

現我首先介紹一下藥王孫思邈、神醫張仲景。

孫思邈: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人,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張仲景:河南南陽人,曾做過太守。他每月的七年級和十五都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時間,坐堂給百姓治病。更主要的是他著述了《傷寒雜病論》一書,糾正世醫在治療上的偏頗之處,毫不留私,傾囊相告,只為拯救更多生靈。

二是中醫典故:抓藥的傳説、粢飯糰治“怪病”、杯弓蛇影、扁鵲斥秦王,不為良鄉,願為良醫的由來,黃帝內經的由來,神斷預後、孫思邈救蛇仙、孫思邈開館救婦、孫思邈為虎醫傷、踏雪齋和掃葉莊、武則天頂禮謝醫、仙鶴草、蟹療治漆毒、藥王邳彤醫田病、一味黃土救太子、茵陳、中醫“免疫”思想的由來、中醫行醫的招牌——葫蘆等。

三是中草藥標本陳列:這裏陳列的是部分滋補中草藥,如海蔘、海馬、哈蚧、海龍、人蔘、黨蔘、靈芝、黃芪、當歸、枸杞子、何首烏、蓮子、百合、冬蟲夏草、山藥、麥冬、杜仲、石斛等。

四是百張“大皆春”處方:請大家抬頭看,百張大皆春處方就橫放在上面,裏面記載了百餘種大皆春的祕方。如果哪位遊客看了祕方恰好針對自己的病情,那就請你把他抄下來帶回去。

(對聯欣賞)各位遊客,這裏掛出的中藥對聯非常巧妙,也不愧為藝術佳品,諸如:牆上懸掛的“紅花紅豆紅孩子、白梅白果白頭翁。”、“降香木香香附滿店、黃藥白藥山藥齊全。”等楹聯。有的以示學識淵博,醫道精深。如:“大將軍騎海馬身披穿山甲,小紅娘坐河東頭戴金銀花。”意思是:一位身披盔甲,騎戰馬神采威武的將軍將要出征的英雄神態,暗示了三味藥,下聯描寫了一位濃粧美麗的佳人,頭戴金銀首飾坐在河東頭等情郎的情景,也是三味藥。

這些名綴撰楹聯,搭配奇巧,結構嚴謹,寓意深刻,妙趣橫生,讀來朗朗上口,雋永悠長,是大皆春藥店的獨特奇葩。

(研製室)各位遊客,大皆春是前店後坊,名醫坐堂,其作坊生產的丸、散、膏、丹、酒等100餘種滋補品,製作十分講究,而100多種名貴滋補品都是自行研製,一般人是不準入內。由於研製在祕密狀態下進行,同時在研究室裏存有祕方,所以當時的裝潢沒有什麼特別,如同起居室一般作障眼。

(煎藥場景)這是原店煎熬滋補品的灶頭,大皆春所經營的眾多名貴滋補品(諸如:虎皮膠、虎骨膠、龜生灣、鹿神丸、驢皮膏等等)都要經過這個工序。

(吊籃膏藥店)各位遊客,這是吊籃膏藥,它本不是“大皆春”經營範疇,而是石浦一種特有的商業文化現象。為了形象地向遊客反映這種商業文化,我們在大皆春藥店參觀結束處增設了一個吊籃膏藥場景。樓檐下吊一隻半個橙子大小的竹籃子,是無字的店牌。客户來到店門前,先朝樓上喊一聲:“買吊籃膏藥嘍!”不一會兒,便有一位女人探身窗外,徐徐放下懸在樓檐下的竹籃子。客户一邊把錢放進籃裏,一邊高聲説着藥名。那女人再次收繩,至此,一樁買賣完成。

吊籃膏藥對婦科、頭風、消腫止痛等療效極佳,但它的祕方只傳媳婦,不傳子女,因此她的掌門者由家中女性代代相傳,這種經營方式,是老祖宗出於對女性的保護,不致讓個別“見色起意之徒”有機可乘,同時也符合舊時“男女授受不親”的庭訓。

各位遊客,我們已到第三座封火牆了。拱門上面刻着“河山並壽”四字,比喻石浦象河山那樣天長地久。

(藝苑)各位朋友,這裏原先是醬油坊,後因火災燒燬。現已復建,闢為藝苑,內陳列着象山數位著名根雕大師的作品,有竹根雕、樹根雕等,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如果那位朋友看中了某件作品,請與服務員聯繫購買,現請大家隨我進去。

各位朋友,這是第四座封火牆,拱門上刻着4個模糊不清的字,大家能否讀出來。對了,這4個字是“慶溢康衢”,它的意思是指這裏像黃金一樣的地方,四通八達。

(惜字亭)(1)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右看,這二個神龕建在封火牆壁上,內供奉着什麼神仙呢。你們請看,前面一個是供奉財神的,叫“財神殿”。後面一個是焚燒字紙的,稱“惜字亭”。你們也許要問,這兩個主題毫不相干的卻又建在一起,內有什麼淵源關係呢?在這裏,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傳説吧:

(1)相傳在很久之前,這裏還是個小漁村,村民以漁為業,但鬥字不識,捕來的魚貨常被奸商欺騙。不知那一天村裏來了一位童顏鶴髮的老人和一個十四五歲的童子,深感這裏的民風淳樸,願教他們讀書識字。為使人們相信讀書識字的好處,在村裏設了一攤,老人揮毫寫字,童子表演計算,一會兒就吸引了很多人,紛紛將自己的兒女送來。不出數年,這裏的人們學會用文字書寫、記帳、計算,小漁村很快繁榮起來,外地的客商也紛至沓來,其內也有不乏奸詐狡狤之人,他們利用漁民淳樸性格,在交易中以缺斤少兩、篡改憑據、製作假帳、假單等手段來牟取暴利,使漁民常常吃虧,很多人因不知原因,誤認是文字帶來的災難,有些人就不信文字,把寫有文字的單據、帳本及寫過的字紙等丟拋路邊、水溝。一日,那個教書老人和童子又來到這裏,看到被丟棄的字紙,非常痛心,逐一撿起,放在葫蘆瓶狀的壇子裏焚燒。時夜,更深人靜,漁村的人們都夢見了一位手捧元寶的老人與他們講:“讀書識字好比我手中的元寶,書讀得多,字就識得多,元寶就越多。書讀得少,字就識得少,元寶就越少。字是聖人造出來的,亂丟字紙、殘踏字紙是對聖人的褻瀆,將會得到報應”。第二天,人們紛紛議論着昨夜夢裏的事,大家一致認為這是“財神爺”勸我們讀書識字,珍惜字紙,於是人們就按葫蘆瓶狀燒字壇修建了惜字亭和財神殿。從此,人們就努力讀書,不再亂丟字紙,將家裏寫有字的廢紙,都拿到這裏來焚燒。焚燒後,拜拜財神,祈求保佑。這個傳説,它説明了這些捕魚的經商的人們是多麼渴望擁有文化,只有敬重、愛惜文字,掌握文化才會打開發財致富的大門。

(2)各位遊客,請大家向右看,這裏有二個神龕建在封火牆牆體上,外首一個供奉着財神爺,稱“財神殿”,裏首一個呈葫蘆狀口子的是燒字紙的地方,稱“惜字亭”。惜字亭在別的地方也有,但與財神殿建在一起卻是十分罕見,這是石浦古城的一大特色,説明了昔時的石浦人對文字極其珍愛,他們將寫有字的紙或丟在地上的字紙撿起來,送到這裏焚燒,燒好後拜拜財神,希望保佑他。按現在的話講就是敬重文字,掌握文化才會發財致富(打開發財致富的大門)。(以上(1)、(2)可由導遊按實際情況來講)

[栽興煙館]

(大門前)各位遊客,你們看到石庫門上方正中匾框內“栽興”二字吧,可能有些遊客還知道它的含義,我來告訴大家吧,這是一爿老字號店鋪的商號,意思是“深扎這裏,興旺發達”,它創辦於明末清初,專供客人吸阿片的煙館,至清末阿片嚴禁後,才改售旱煙、水煙、香煙等,為了反映昔時石浦繁華的另一面,我們對此館進行了修繕,並按當時阿片館的格局進行布展,目的是通過阿片館的展示,來告誡我們“遠離毒品”。好了,現請各位進入。

(接待區)各位遊客,歡迎大家參觀“栽興煙館”,你們看,這根特大的煙槍斜掛在進門當口,是煙館老闆為了招攬生意,引誘客人進館吸煙而設的。據史籍記載,象山在明末至清中前期是生產阿片漿的地方,石浦又是漁商重鎮,客商往返頻繁,自然來煙館吸阿片(鴉片)的人也絡繹不絕,因此這裏設置了客人接待室,這塊掛在牆上的木質“栽興莊”牌匾,是原店留存之寶,據説為清乾隆時期的招牌。

(煙具陳列區)各位遊客,來煙館吸阿片時,煙館要供應吸阿片的工具,這裏陳列的各式煙槍、煙燈,是當年此店留存之物,有普通的、有高檔的、有用料考究的、有做工精細的,同時還陳列了部份旱煙槍、煙棍、水煙槍等,請各位慢慢瀏覽。

(貧民煙區)各位遊客,這裏是貧民煙區,也叫大眾煙區,昔時到煙館來吸阿片的客人是不分身份、地位高貴低賤的,只要染上毒癮就是這裏的常客,但煙館是要按收取價格高低來區分他的吸煙場所,一般價格就在這裏,吸煙的人也就更多,它的設施也非常簡單,你們看,裏面這些煙鬼擁擠地躺在木板牀上正在騰雲駕霧,而這個人毒癮發作,瑟瑟發抖地站在這裏,兩眼直盯裏面,期盼有人出來,好讓自己進去過把癮。

(雅緻煙館)各位遊客,這裏是雅緻煙室,它的外面還有伴唱,裏面的一男一女躺在煙榻上,在音樂的催迷下正在吞雲吐霧,賽如神仙。一般而言,最初吸幾口阿片可令人不舒服,使人頭暈,但隨後就能體驗到一種伴隨着瘋狂幻覺的欣快感。為了達到麻木的瞑想狀態,吸煙者需要紋絲不動和安靜。開始吸煙者尚能保持職業和智力活動,但隨着時間增多,則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慢慢地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極易患染各種疾病,變成瘦骨如柴而死亡。

(煙榻上的惡夢)各位遊客,這張牀就是阿片牀,亦稱煙榻,是一個收藏者提供陳列,由紫楠木製作而成,它的裝飾線條十分清晰,比較豪華。阿片牀,為什麼叫它煙榻呢,那是因為榻最早出現於魏晉南北朝,與牀長相同,比牀窄,可卧可坐,實用性強,至清常被阿片館用之吸阿片,因而稱它為煙榻。在榻上,不知有多少灰白色的煙民籠罩在阿片燈的昏光下做着神仙夢,走向死亡而不知。

(美麗的鮮花、死亡的陷阱)各位遊客,這些鮮豔繽紛的鮮花就是罌粟花,俗稱阿片花,花朵四瓣,以紅、白、紫等色為主,色澤豔麗,所結果稱蒴果,果中的白色乳汁凝結成塊,即為阿片,內含有嗎啡、可待因、蒂巴因、海洛煙等成份,它一可止痛,又可使人上癮致命。我國早在唐代作為藥品,從阿拉伯國家少量地輸入。直至十六世紀,隨着西方殖民主義的頻頻入侵,吸阿片的惡習從南洋逐漸傳到中國,形成“白銀外流,屍骨如山”。牆上的一組圖畫描繪了一個從使奴婢的貴人到吸食成癮——>家徒四壁——>登門討債——>勉強度日——>最後中毒身亡的過程。也就是説:“從一個地位尊貴的有錢人,染上了煙癮,最後結果是家破人亡”。

地上的兩個煙癮者雕塑,是根據真人真事而作,他叫劉二,居住在這條老街上,因沉溺吸毒,導致家道衰落、母子失和、夫妻反目、變賣家財、無家可歸,持刀行竊,直至疾病纏身、瘦骨如柴、死於街上。

(“象漿”生產場景)各位遊客,據史籍記載,象山在明末至清中前期,沿海各地廣泛種植罌粟,除了一般藥用麻醉劑外,還提煉出鴉片漿,稱“象漿”,比當時的名貴中藥材“象貝”還要著名。清末,罌粟種植禁止後,“象漿”不再生產。這個虛擬場景是當時“象漿”生產舊址的再現,牆角處陳列的展品是提煉鴉片漿時使用的鐵鍋。

(鴉片標本陳列)各位遊客,罌粟本身並不是毒品,它是一年一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在海拔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份開花,花朵豔麗,葉子大而光滑,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果實叫蒴果,成熟時花瓣自然脱落。通過專用小刀,將蒴果輕輕割破,聚集其白色乳汁,由於空氣的氧化作用,乾燥後凝結成褐色或黑色(視品種而定)的塊狀,可製成圓塊狀、餅狀、磚塊狀,這些褐色或黑色的成品就是製作毒品的主要原料。

這裏陳列的鴉片有生鴉片與熟鴉片,可能有些遊客還不太清楚,我給你們簡單地介紹一下:

生鴉片:一般表面乾燥而脆,裏面則保持柔軟和粘性,具有強烈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像氨味又像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生鴉片中除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礦物質、樹脂和水分外,還含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特殊物鹼。這些生物鹼可分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鹼,其中又包括三種成份(嗎啡、可待因、蒂巴因)。

熟鴉片:就是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後,製成條狀、板狀或塊狀的成品。其表面光滑柔軟,有油膩感,呈棕色或金黃色,可供吸食。熟鴉片吸食時可發出強烈的香甜味,往往能吸引煙客。一般吸煙者把其搓成小丸或小條,在火上烤軟後,塞進煙槍的煙鍋裏,然後翻轉煙鍋對準火苗,吸其燃燒產生的煙。以前一個煙癮不大的吸煙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煙鬼每天吸百餘次。當前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次吃上一、二個小鴉片丸,或把鴉片溶於水中,注射其溶液。

(結束語區)各位遊客,栽興煙館的參觀到這裏已是尾聲了,在結束之前,請大家再看看那塊栽興煙館遺留下來的沒有血跡但充滿血腥味的招牌和一個快要接近死亡的“煙鬼”雕塑,它再次警告我們 “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侍郎府]

(邊門前)女士們、先生們!進入這座邊門就是侍郎府了。也許有些年青朋友對侍郎府還不十分了解,有些可能會問什麼叫“侍郎府”。對於這個問題,在未進入之前,讓我先給各位介紹一下:侍郎府,它是由侍郎而來,所謂侍郎,就是封建社會官吏的一個官名,原本為朝廷近侍,東漢後為尚書屬官。自唐以後,中書、門下兩省及尚書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至明清時逐升為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堂官。侍郎府,就是侍郎的府第,也就是侍郎官的住宅,我們眼前這座侍郎府,就是本地人,明代刑部侍郎俞士吉的住宅,現請各位入內。

(序廳)

各位女士、先生們,歡迎你們參觀侍郎府。

侍郎府,它是封建社會特有產物,歷史悠久,從漢至清,歷代王朝均把它作為官宦褒嘉,提升品位、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從其涉及的文化內涵中,包含了封建社會的科舉、職官、品秩、管理等制度。本府以明代侍郎俞士吉仕途期內為民請命、賑災濟民、辨釋冤獄,國際文化交流等突出政績為主體,同時也對明清二代職官的品秩服飾進行展布。這裏陳列了明代五頂官帽,分別是九品、七品、五品、三品、二品,是當年俞士吉所戴,從官帽等級中,我想你們也知道俞士吉是從九品官升至二品官。牆上展出的五幅畫像,又是俞士吉經歷過洪武(朱元璋),建文(朱炆)、永樂(朱棣)、洪熙(朱高熾)、宣德(朱瞻基)五個王朝,因而世人稱之“五朝元老”。

(生平簡介)據明史記載,俞士吉(1354—1430)字用貞,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象山人。洪武三十年(1397)中舉,授山東兗州府學訓導,建文中上言事政得失,晉(升)監察御史,巡鳳陽、徽州,繼出按湖廣,雪冤理枉,政績尤著。永樂元年(1403),升右僉都御史,奉使朝鮮。永樂4年,以禮部侍郎出使日本,永樂七年又以正使官,奉勅出使西洋冊封各國,官終刑部侍郎。他不僅文思超羣,儀表修潔、舉止清雅,而且又是位為官清廉、不畏權貴、為民辦事的清官、好官、外交家。對面的照壁就刻錄了明史對其的評價記載。

(賑災濟民)各位遊客,這組場景主要體現了俞士吉為民解難,為國分憂的正直、清白的做官准則。據明史記,湖州受災利害,俞士吉奏請朝廷撥糧,再去湖州賑災撫民,同事在濟民中,發現所撥糧食與實際需求相差數十倍,提出要更改濟民數字,俞士吉聽後力爭,説:“欺瞞當今皇上,坑害百姓我不忍心,雖有前奏不清之罪,我自己承擔,理當應按實奏請皇上,皇上看了俞士吉奏摺後,允其所奏數字,按實撥糧60萬石。

(冊封西洋浮雕)據史籍記載,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27年,出訪30餘國家,堪稱中華海上文化交流歷史的輝煌。因鄭和隨船帶回了沿海諸國的使者,願意與大明王朝修好納貢,故永樂皇帝特命侍郎俞士吉出使西洋前去冊封。這塊浮雕的主題就是俞士吉奉命西洋冊封船隊圖。

(主動入獄)各位遊客,在黑暗的封建官場,把前任説成一無是處者,出差錯忙於推卸責任者,踩着別人脊膀往上爬者不乏其人,然而俞士吉則不是這樣,請看,他剛任山東左參政時不久,即發生唐賽兒起義。因布政使張海、按察使劉本等處事不力,被朝廷下獄誅殺。同僚們多説“俞來不久,可自脱”,俞士吉説:我雖有自脱之理,但我已是這裏地方官,“職責所在,背死逆命非臣節也”,於是脱了官服摘下官帽主動進了監獄,是位難得的正派人物。

(伏案閲卷)各位遊客,這一場景展示了俞士吉參與宣德皇帝親自主持四品以上京官政績考核。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對大小官吏都要進行考核,分考滿與考察二大部分。考滿,是按任職年限的考核,三年一考,標準為: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等。考察。是對京官和外官的考核,京官考核又稱京察,三年一察,四品以上官員自陳得失,由皇帝裁定,五品以下由吏部會同都察院案議。

(辨釋冤獄)各位遊客,這裏布展的畫板展示了監察御史俞士吉巡按鳳陽、徽州、湖廣時發現有些奸吏執法、任意輕重、貪髒枉法、擾亂朝綱,使很多百姓無辜入獄,於是他不計得失、不畏權貴、排除干擾、查閲案件、處理髒官、嚴肅朝綱,被百姓稱之“青天大老爺”。

(正廳)各位遊客,這裏是侍郎府的正廳。原為侍郎俞士吉在此會見客人、地方官員、鄉親父老的交流、議事地方。因年代久遠,已無法恢復出當時的狀態,只能更據其會見客人主體進行展布,現陳設在那裏的案桌、椅子等均為明代之物,壁上的書畫都是複製的,請大家見諒。

(俞士吉卧室)各位遊客,這是俞士吉卧室,據傳俞士吉出使日本啟程前就下榻這間卧室。原先室內的遺物均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這張牀是一個收藏愛好者提供的,這張牀的歷史也相當久遠,由高檔紫楠木做成,雕刻精細、工藝精湛,可稱眠牀家族中的皎皎者。

(明代航海圖志)各位遊客,這裏陳列了明代航海圖志長卷的複製品,原物在國家博物館收藏。大家都知道,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6XX年前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27年,足遍亞非30多國,開創了舉世瞻目的海上國際文化交流的輝煌里程。在這輝煌的里程中,我縣人士,時任刑部侍郎俞士吉以正使官身份與昌國衞指揮使武勝,於永樂七年(1409),欽賜蟒玉,奉勒前往西洋各國冊封,永樂九年迴歸。在迴歸途中的6月七年級(古歷),指揮使武勝病卒南亭洋。因此這幅長卷所繪線路,同樣也有俞士吉、武勝他們去冊封西洋各國的路線。可能有些遊客會問,為什麼要去冊封呢,那是因為鄭和前幾次下西洋隨船帶回了各國使臣,願與大明修好納貢,因而永樂皇帝派出具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功績優著的待郎俞士吉前往。玻璃櫃內陳列的東西,都是當時俞士吉船隊用過之物。

(出使廳)各位遊客,這是侍郎俞士吉在永樂元年(1403)、永樂四年(1406)於石浦出使朝鮮、日本的大型組合場景。中間是石浦城,出使使團從侍郎府出發至南關橋上船,沿途有很多的地方官員與鄉親父老,在歡送使團啟程。

這裏是到達朝鮮場景。永樂元年(1403),俞士吉率使團抵達朝鮮都城城郊時,當時朝鮮王聽説是右僉都御史前來,官兒不大就派陪臣來迎接。大家都知道,俞士吉是奉旨而來代表大明皇上,派陪臣迎接,暗示着對大明皇上的不敬,因此,為不辱大明國威,俞士吉斷然拒絕,朝鮮王李芳無奈,只好親率王族官員於城郊俯伏道路左邊迎接。士吉宣佈朝廷恩德後,通過談判,朝鮮王同意隨船入朝參拜永樂皇帝,恪守屬國進貢之職。

這是使團到達日本的場景。永樂四年(1406)俞士吉以禮部侍郎出使日本,受到日本王源道義熱情歡迎,冊封日本富士山為“壽安鎮國之山”,並立碑、勒石銘詩,永修睦鄰友好。此盛事成為明代早期中日邦交史上輝煌一頁。

(明、清品秩展示)各位遊客,這裏是明清兩代品秩展示區,所謂品秩,實際是與俸祿官職並行的人身等級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級的標誌。侍郎俞士吉從九品訓導升至二品過程,恰好反映了明代品秩俸祿制度。為了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品秩文化,在這裏同時展出明、清品秩——補子。

(明朝文武官服補子)一品文官服(仙鶴)補子、二品文官服(錦雞)補子、三品文官服(孔雀)補子、四品文官服(雲雀)補子、五品文官服(白鷳)補子、六品文官服(鷺鷥)補子、七品文官服(鸂鶒)補子、八品文官服(黃鸝)補子、九品文官服(鵪鶉)補子。

一品武職服(獅子)補子、二品武職服(獅子)補子、三品武職服(虎)補子、四品武職服(豹)補子、五品武職服(熊)補子、六品武職服(彪)補子、七品武職服(彪)補子、八品武職服(犀牛)補子、九品武職服(海馬)補子。

各位遊客,明朝官員的袍服,除顏色有區分外,對上面的繡花圖案也有不同要求,在服色上,一至四品為緋紅、五至七品為青色、八至九品為綠色,在不同顏色的官服上要繡上大小不同的花朵,八九品不繡。

(清朝文武官服補子)一品文官服(仙鶴)補子、二品文官服(錦雞)補子、三品文官服(孔雀)補子、四品文官服(鴛鴦)補子、五品文官服(白鷳)補子、六品文官服(鷺鷥)補子、七品文官服(鸂鶒)補子、八品文官服(鵪鶉)補子、九品文官服(藍雀)補子。

一品武職服(麒麟)補子、二品武職服(獅子)補子、三品武職服(豹)補子、四品武職服(虎)補子、五品武職服(熊羆)補子、六品武職服(彪)補子、七.八品武職服(犀牛)補子、九品武職服(海馬)補子。

各位遊客,清朝官員的大小除了補子,還有它官帽上的頂子質料來區別,紅寶石為一品、珊瑚為二品、藍寶石為三品、青金石為四品、水晶為五品等,此外官帽頂子後還拖着孔雀翎毛,稱花翎,花翎圓圈狀花紋稱眼,以眼多少顯示等級,三眼最大。由於清統治者信奉佛教,官員穿朝服時要在項上佩帶108顆圓珠,稱朝珠。不同品級官員的朝珠質料與穿珠絲線的顏色也都不同。

(丹山十詠)各位遊客,這裏是俞士吉丹山十詠展示區。據明史記,俞士吉文采蔚然,是個出色的田園詩人,“仁宗在東宮時聞士吉善詩,詢以唐律,詩,援筆立成”。他的詩多描寫家鄉山川風物,清麗、生動、恬淡。著有《櫟庵自怡稿》,即使今天讀來也極富感染力。在這個區域主要展出民國《象山縣誌》記載的《丹山十詠》,其它明朝的著名詩人詩詞書法作烘托。

《蓬島春光》碧桃春醉地仙家,蓬島晴光麗物華。丹井砂明金作底,石田煙暖玉生芽。庭前鶴映三花樹,洞口人酣五色霞。更倚東風望瀛海,樓船應是到天涯。

《黃溪夕熙》雨過黃溪日未沉,羣峯影裏半村陰。霞光弄水一川錦,鴉背入林千樹金。舂杵人家聞笑語,落帆舟楫送歌音。沙頭白叟渾無賴,獨對斜陽憶古今。

《石浦秋霞》五色殘霞遠出峯,影搖寒浦浸秋容。紫絲步幛來天外,紅錦纏頭舞鏡中。孤鶩飛邊齊縹緲,夕陽低處映瞳矓。西山吹散歸何處,城郭樓台赤水東。

《丹山夜雨》雲卧丹房刻漏遲,竹風吹雨打山扉。鬆間老鶴秋無寐,溪上龍遊夜未歸。玉洞桃花香欲滴,石田芝草綠應肥。道人咒筆書瑤簡,驅得晴紅起翠微。

《姜嶼晴嵐》非霧非煙漲碧空,舟人對面不相逢。凝如蜃氣吞朝旭,散擬鮫綃颺晚風。東鄭樓台濃淡裏,西周花木有無中。收將好景歸吟筆,雕琢新詩奪畫工。

《陳山曉渡》五夜潮聲渡口吞,片帆輕似馬嘶奔。櫓聲搖落黃溪月,雞唱傳聞白嶼村。賈客推蓬探曙色,棹工鑽竹備晨飱。古今來往人如許,又見扶桑送曉暾。

《東村牧笛》十里煙村雨乍收,牧兒吹笛解咿呦。夕陽牛背才三弄,春草崗頭第一流。折柳漫傾塵俗耳,落梅徒送古今愁。不知帝力乾坤大,日日風前得自由。

《西滬漁歌》泛泛天涯海浪前,放歌西滬日陶然。數聲欸乃山如黛,一曲滄浪月滿船。綠蟻酣時還聲楫,白鷗眠處漫敲舷。朝廷尚覓元真子,狼籍新腔爛漫傳。

《海口濤聲》潮生海口浪濤喧,拍膽驚寒夜不眠。二月春雷鮫室外,萬鬆秋壑蜃樓前。雲根噴薄偏宏怒,地軸崩翻欲倒懸。料得扶桑應觧拔,秦人何處下樓船。

《湖頭夜色》雨過湖頭野色新,倚樓如見畫圖春。濃猶靛潑晴偏好,淡似煙鋪晚更勻。天接空青雙去鳥,橋分平綠獨歸人。何當善畫王摩詰,寫人韓符筆有神。

[亞洲飛人館]

(大門前)各位女士、先生們!這裏是亞洲飛人柯受良展館,裏面分別展示了柯受良先生生前飛越北京金山嶺長城、飛越黃河壺口、飛越西藏布達拉宮廣場的壯觀場景與飛越的摩托車、轎車及他的演藝人生、慈善舉措、情繫故鄉等活動的大量珍貴畫片資料供我們參觀,現請大家進入。

(天井)各位遊客,柯受良先生是聞名海內外的飛人,被譽“天下第一飛人”,又是一位著名的影視明星,其精彩表演與飛車技能更為世人所驚歎。可能有些遊客會問,這樣一位知名人士與這裏有什麼關係,亞洲飛人館又為什麼會建在這裏?對於這個問題,我簡單地向各位介紹一下:柯受良先生的祖籍是在我們石浦,他1953年出生於本鎮的沙塘灣漁村,1955年在漁山捕魚時,全家隨國民黨軍一同來到台灣,後加入台灣籍,這裏還有他很多的同族親人,因為有了這層血緣關係,他的大量珍貴遺物放棄了高額出售,饋贈故鄉人民,也僅為此,我們開闢了這個飛人館以作紀念。並聘請了柯先生的遺孀宋麗華女士為名譽館長。好了,現請大家參觀。

(飛越金山嶺長城)各位遊客,這部摩托車是當時飛越北京金山嶺長城的摩托車,站在那裏是柯受良蠟像,背景為飛越金山嶺的畫片。1992年當柯受良在報紙上得知英國特技人,要駕摩托車飛越中國古老長城時,使他非常震驚,他想古老的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第一個飛越它的應該由中國人來完成,為此他下定決心,在英國人飛越之前飛越它,他的想法提出後得到了抗日英雄楊成武將軍的支持,他説:當年我們在金山嶺打敗了日本鬼子,你就飛越金山嶺吧,就這樣柯受良在萬人瞻目下,駕駛着這輛摩托車飛越了高38米的金山嶺長城。這台電視播放的片子就是飛越金山嶺長城那激動人心的一幕,請各位觀看。

(飛越黃河壺口)各位遊客,這輛是飛越黃河壺口的三菱轎車,它與普通轎車沒有什麼差別,可它在飛人的駕駛下,象一隻展翅的雄鷹,畫出一道美麗的彩霞,順利地降落在55米寬的對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駕車飛越黃河的英雄,贏得了“亞洲第一飛人”的稱號。可能大家想知道,柯受良先生為什麼要選擇在黃河,為什麼又要選擇在黃河壺口,又為什麼要選擇在一九九七年,這裏到底有什麼特別?現在讓我來告訴大家吧,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而黃河壺口其奔騰不息,飛流直瀉的雄偉壯麗氣勢,代表着中華民族不屈精神,那一九九七年又是香港迴歸祖國的日子,所以他選擇了黃河,選擇了壺口,選擇了一九九七年,用這份厚禮獻給祖國,以表達遊子對母親熱愛之心。現請各位請看這台電視播放的飛越黃河壺口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各位遊客,這裏是黃河壺口的縮影,它是通過現代的設計理念,以黃河壺口實景為基礎,採用聲、光、電等方法,再現了黃河壺口的雄壯氣勢與那激動人心的飛越。請看這輛飛越壺口上空的轎車變得如此之小,懸崖峭壁中的壺口瀑布又是那樣的洶湧澎湃,通過這個縮影我想很多遊客會被飛人柯受良先生那無畏膽魄和高巧技能所折服。

(飛越布達拉宮廣場)各位遊客,這輛就是飛越布達拉宮廣場的吉利美日轎車,背景是我們所熟悉的佛門聖地西藏拉薩布達拉宮。XX年柯受良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的邀請,參與拉薩至尼泊爾的國際汽車拉力賽,併為其助威。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在這次拉力賽的出發地布達拉宮廣場進行飛車特技表演,10月1日國慶節時他駕着這輛轎車,在數萬名虔誠藏族同胞的助威聲中,象一道閃電成功地飛越了布達拉宮廣場。這次成功的飛越,也為他在駕車特技事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台電視正在播放當時飛越的情景,請大家觀賞。

(飛車檔案)各位遊客,柯受良的一生曾參加過無數次駕車特技表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被世人所驚歎的飛車業績。這裏陳列的二輛越野摩托均產於日本,最大時速為180公里,自重為100公斤,先後參與30多部電影的駕車特技拍攝。1983年電影《最佳拍當》中,他駕駛了這輛鐵騎從香港高樓頂上飛馳大海,又從雙層巴士飛向大型集裝箱上。這輛同樣產自日本的越野摩托,它曾在柯受良先生的駕駛下飛越了台灣30餘米寬的大峽谷,在電影《龍兄虎弟》影片中,成功地飛越了南斯拉夫65米寬的8車道高速公路,一舉創造了震驚世界的飛車特技,同時還在故鄉“中國開漁節”中進行驚險的飛車表演。

各位遊客,這幾幅畫片是柯受良駕駛飛雅特汽車,在1985年成功地飛越寬35米寬的台灣桃園海湖峽谷照片。旁邊陳列的東西都是柯受良先生在飛車特技表演中所用過遺物。

(演藝人生)各位遊客,柯受良先生30多年藝術生涯,是條艱辛而又漫長的路,他從一個不起眼的演員,經不斷地探索攀爬,終於登上了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先後配演、主演、執導了30餘部膾炙人口,人們喜愛的影片。這裏陳列了他參與執導演出的30餘部電影的有關照片,有他初次演出的《小偷大盜我》、《血濺冷鷹堡》、《七壯士》等,有他成功演出的《最佳拍檔》、《快餐車》、《龍之家族》、《中華戰士》、《龍兄虎弟》等,有他與劉德華歌星合拍的《飆城》,有他自己執導的《壯志豪情》、《咖哩辣椒》、《咖哩辣椒二》、《偉小寶闖情關》、《阿飛與阿基》、《戰龍再野》等影片,同時還陳列了國語碟片《再次征服》、《笨小孩》、《大哥》等歌曲及電影拷貝、碟片與有關著名演員歌星合影的照片、聘書等,請大家瀏覽。

(慈善活動)各位遊客,柯受良先生生前十分關愛慈善事業,積極參與各種慈善活動,儘自己綿薄之力,損資興建陝西洛川、山西吉縣、湖南瀏陽、西藏等地五十所飛越國小。這裏陳列了部份受捐地區與單位的感謝信。這幅照片是1987年柯受良帶領黑家班的弟兄與中、港、台的著名歌星演員,遠渡重洋為新加坡仁慈醫院重建,舉行大型飛車表演活動。

(故鄉情緣)各位遊客,飛人柯受良雖然在台灣長大,但他的心卻時常關愛着故鄉石浦的建設,當他得知石浦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時,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積極要求參與,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1999年他帶領了黑家兄弟與特技車隊來到闊別30餘年的故鄉石浦,並在第二屆開漁節中進行了卓越的飛車特技表演,爾後又成為第六屆“中國開漁節”的形象大使。這些照片就是飛人在石浦所拍,那幅是與當時任寧波市市長張蔚文的合照。

(巨星隕落)各位遊客,飛人柯受良先生於XX年11月9日在上海不幸英年早逝,消息傳來,故鄉的人們無不震驚,紛紛用各種方式舉行悼念,而影視界的朋友們也聚集寧波,舉行盛大的懷念飛人柯受良巨星峯會,這幅照片就是出席峯會所有巨星的合照,有曾志偉、劉德華、莫文蔚、任賢齊、齊秦、蘇永康、曾寶儀、韓紅、孫楠、陳曉東等。

[乾大當鋪]

(天井)各位遊客,這個老字號當鋪叫“乾大當鋪”,它創辦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它曾是東南沿海規模最大,經營範圍最廣的當鋪,除了典當金銀財寶、服飾、手飾外,還典當漁船、漁具、發放貸款、存款等業務,有時還能調節金融市場。原有佔地面積5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由總上房、看正房、帳房、票房、牌房、取房、樓頭房、銀庫等組成。1941年很多房屋被日本鬼子飛機炸燬,僅存銀庫、取房等。現在我們看到的總上房、看正房、帳房、票房均修繕於XX年。

(看正房)各位遊客,看正房實際上是昔日當典的營業房,那麼為什麼會叫它看正房呢,那是因為在進行典當業務時,對典當抵押的物品要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可當,當值多少,擔負這個評估的營業員就稱看正,也就是專業水平較高的營業員。在典當營業時,為防止作弊,設置了這樣高1.8米,寬0.6米的櫃枱,台外側置柵欄,迫使典當者只能手舉抵押物件,無法窺視櫃內之人,所謂“只見押品,不見人”的經營方式就是這樣。所當押品當價是原值的35—50%,也就是100元值的東西,最多隻能當50元。最長當期18個月,逾期10天不取,便由當鋪處理,故有“十八不來娶,二十要賴親”的行話。

(總上房)各位遊客,這是總上房,也就是總攬全當業務的老闆或掌櫃辦公的地方,從現在來説就是董事長或總經理室。它一般設正副二人,小當鋪設一人,正總上負責全面,副總上負責當內業務。

(帳房、票房)各位遊客,這裏是當鋪的帳房與票房,按原當鋪格局,他們是不能在一起辦公的,各自有各自的職責。帳房是清理、掌握全當帳目,按天清、月清、年清進行。天清即由票房把當天開出的當票和付出或收進的票據呈交帳房後,由帳房做帳,並理出盈虧,報總上房。月清是到月進行清理、年清是到年要進行清理。票房,又稱錢房,主要是開發當票、收款、付款業務,也就是押當人的押品經看正評估價值後,給他押品憑據,票房依憑據開出當票付款。

(銀庫)各位遊客,打開這扇與壁櫃一樣的暗門就是當鋪的銀庫,它是存放當鋪貴重物品的地方。由於本當鋪規模較大,經營範圍廣,因而它的很庫是一座堡壘式三層樓建築,四周均為磚塊實砌,厚70公分,並有暗道與錢房(票房)相連,這種設計一般人是很難發覺的。銀庫一層是存放較大貴重物品,二層是存放金銀財寶,三層為保衞用房。一二三層除了普通樓梯上下外,原東側暗道入口還設置了上下啟動的機關裝置,很多貴重物品直接由這個機關升上二樓。

(樓頭房)各位遊客,銀庫三層設有樓頭房,所謂樓頭,實際上是指那些司職外跑業務與保衞當鋪財物的人員,本當鋪是專職保衞,他們值班的地方,即稱為樓頭房。這座高聳三樓銀庫,在當時已是最高的建築。為了監視全當鋪的安全,三層四面開窗,武裝樓頭就日夜在這裏監視守護。

(牌房)各位遊客,這裏面就是當鋪的牌房,又稱衣房,是整理、洗滌、分類各種抵押物品的地方。當看正房(營業房)將押品送到這裏後,由這裏進行整理、洗滌、分類後以貴重等級轉送銀庫或取房保管。因牌房內尚在修理,目前還不能供大家參觀。

(取房)各位遊客,這是取房,為什麼叫它取房呢,顧名思義就是取回押品的地方。由於當鋪經營抵押的物品較多,因而就建造了這幢三大間二層樓建築,這些格局與內部陳設都和原來一樣未變。來這裏取回押品的人,一定要憑本鋪票房開出的當票放可取回,到期不取,則由當鋪自由處理、或拍賣、或私銷。好了,各位遊客,古老的當鋪我們已參觀完畢,通過參觀讓我們瞭解了它的經營方式和有關知識。現在請大家隨我走出這個大門到大夫第去參觀。

[大夫第]

各位遊客,我們現到大夫第大門口,很多遊客一看這塊“大夫第”匾額,便就知道這是某個朝廷的官宦住宅,至於什麼樣的官可稱大夫呢,可能有些客人還不太清楚。現我先給各位介紹:大夫,古代統治階級,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為一般任官職者之稱。秦漢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存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階官稱號,至清,凡五品以上的文職階官稱大夫,五品以下的稱郎,武職三品以上稱將軍,三品以下稱尉。我們這個大夫是清乾隆年間的從四品官朝議大夫,這座四合院就是他的宅第。有興趣的遊客可以進去參觀。

[漁家風情]

女士們、先生們,現請大家前去觀賞漁家風情。它設置在一座四合院古宅裏,對於這座古宅它有很多特點,我簡略地向各位介紹一下,它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從風化的磚牆、石堤栿中,你們也可感覺得到它的歷史。它的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體,照牆、馬頭牆、門樓就更加明顯,卻又完美地結合了東南沿海派與當地特殊的氣候環境,由玄關式小天井、廂房、正房、大天井、穿堂、後院、走馬樓等組成。斗拱、柱頭、門窗均有精細的雕刻,象徵平安、幸福、長壽的“福、祿、壽”三字,有機鑲嵌其間。其最大的特點是二層屋頂,據傳當時房子剛建好,適逢颱風(舊時稱做諷刺),屋頂磚瓦被風颳走,雨水直注,颱風過後,聰明的屋主設計了這樣的雙層頂,以抗狂風暴雨。

(大門)各位遊客,這就是古宅的大門,門樓上的“和合”二仙正在歡迎我們到來,但它的方位朝着西方,你們在大夫第大門中已經看到,這種朝西的大門,在宅第中是大忌的,那它又為什麼這樣開呢,這裏有它的特殊含義。據説這裏定居下來的大户人家,均來自內地,如江西、安徽、山西等地經商者。它們都位於石浦西方,為不忘故里,便於逢年過節祭祖,所以均朝西開門,好了,現請各位入內觀賞漁家風情。

[牌坊井]

各位遊客,這口四方水井,名叫牌坊井。為什麼會叫它牌坊井呢,那是因為清嘉慶年間,朝廷為貞潔之女史氏在井旁建造的牌坊而名,原有名稱卻被人們忘卻。據傳,當時為修建這座牌坊,當事者踏勘了很多地方,來到這裏被這形如瑤池、清澈見底的泓泓井水所吸引,頓想史氏一生潔身自愛、冰清玉潔,猶如此水。於是就在井旁建造貞潔牌坊,奏請皇上,賜“瑤池冰雪”四字,一喻其水、二喻其人。此井挖掘於宋代,原深7.5米,四方形,井口嵌條石呈日字型。也許有些朋友會問,井口為什麼會建成日字狀呢,這裏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相傳:石浦城裏原先沒有這麼大的水井,百姓試挖了很多均沒有水源而告終。人們為了飲水,常常要跑很遠的地方,遇到大旱之年,更加困難,起早摸黑為水奔波,僅管缺水,但這裏卻是遵老愛幼,方便客人的仁義之鄉。誰找到泉水,就立即相告,誰運來一船淡水,先老幼、中客人、後自己,此風代代相傳。又是一年大旱,禾草枯萎,田地乾裂,淡水更顯珍貴,很多地方為水,經常發生打鬥,但這裏遵老愛幼敬客之風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盛行,家裏只剩一碗水,看到老人,就會遞給他,往來客人渴得難忍時,就會毫不憂慮地將家裏僅有的水供給客人解渴,路廊茶桶終日有水……。此事一傳百,百傳千,很快就傳入了上蒼,深為此淳樸的民風感動,特命東海龍王考查並幫助挖井蓄水。一日龍王帶着龍孫,化作人形,一老一少從黃埠嶺上下來,走進路廊看到茶桶裏有水,幼者即取水就喝,老者立即阻止,繼續趕路,走到一棵大樹下,坐在石塊上休息,只見老者汗流夾背,幼者口焦難忍,大呼要水,老者無奈,脱下衣服擠水滴入幼者口中,這幕恰好被一個大伯看到,速急跑到家中送來清涼茶水給老幼,並熱情邀請在家過宿。是夜明月當空,午夜時分,人們在夢中聽到城裏很多地方在挖土砸石的聲音。就紛紛起牀順着發出聲音方向走去,看到了很多陌生人在這裏挖井,於是他們也加入進去,從午夜一直到次日正午,方形的大水井總算打好,但井裏沒有水,這時在人羣中走出了一老者,對着幹井一吸一吐,頓時一股清澈的泉水從地下湧出,很快就溢出了井口。這時人們才知老幼是神仙,當即跪地拜謝,老者笑曰:我是奉天命掘井蓄水,你們不該謝我,應謝上天。於是人們就將井口建成日字狀,意喻日為天。事實上石浦先人頗懂地脈、水脈,在這樣山間坡地上能打出這樣大旱不涸的水井,確實是非夷所想,顯示出石浦先人的聰明才智。井口上中間的石板條,也是為了方便人們蹲在上面,一手一桶提水而設,中間凹成弧狀,可使濺出之水順着流出井外。

各位遊客,再請看井口二面石條上,分別釘上了兩個鐵環,那是日本鬼子的傑作。1943年日本鬼子侵佔石浦,看到此井井水清澈,飲之甘甜,遂被強行霸佔為日本兵飲用。為防老百姓來打水,特打造了四個鐵環上蓋,用大鐵鎖鎖上,還派一班鬼子日夜守護。此井大旱不涸,不但水質好,而且還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難怪很多外地漁民也常到這裏取水。

[西洋樓]

各位遊客,漁港古城內不僅有江南水鄉派建築、閩南派建築、徽派建築、東南沿海派建築,而且還有西式派建築。從中我們可知道石浦人的祖先來自四面八方,帶來了不同文化,其建築風格是明顯的一個。現請各位入內。請看,這幢西式小洋樓,它建於清末,距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那些歐洲人和澳大利亞人看了後都説與他們那裏的房子一樣。但它的總體風格是西式,局部已經中西合璧了,它的迴廊、石庫門、雙層地板等是中式特徵。

各位遊客,參觀了這幢小洋樓,可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個啟迪,石浦這個漁商重鎮內的捕魚人、經商人,他們很早就接受了西洋文化,並將此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王家井]

各位遊客,這口水井叫王家井,也是開鑿於宋代,它的深度、形狀、結構都與牌坊井一樣,不但水質好,而且用此井水釀造出來的酒非常好喝。你們看到嗎,上面的萬豐酒坊就是用此井水釀造“元大亨”酒,深受漁區漁民的喜愛。可惜酒坊的老闆外遷,造酒的祕方失傳而竭業。

[三道柴門]

各位遊客,你們看到過三道柴門嗎,你們可知道三道柴門是幹什麼用的呢,請大家隨我去。請看,這個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柴門,連續設置了三道門,一門、二門、三門之間 間隔剛好能將門打開,石堤栿、厚山門,嚴如古堡,此種設置在石浦城內還有很多。從這三道門的設置中,我們便可知道這户人家以前肯定很有錢,為防盜賊,苦心設置,它的作用就不言而知了。

[城隍廟]

(山門前)女士們、先生們,這是石浦城內著名的城隍廟,為省級文保單位,它與先前我們瀏覽過的關帝廟前後呼應。關帝廟設在南城頭(實為東城頭),是起保城禦敵作用,這裏的城隍廟是保佑城內百姓平安作用,一內一外,分功清楚。此廟始建於明洪武間,二次大修於清,最後一次修繕於1992年。它佔地面積 平方米,建築面積 平方米,由三門、廂房、前殿、戲台、大殿、後殿、後戲台、後廂房、後大殿、觀音閣等組成。結構獨特、工藝精緻,雕樑畫棟、屋頂吻獸,氣勢恢宏,獨霸東南沿海城隍廟建築之魁首。它不但供奉當地城隍,而且還供奉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神像與千手觀音閣,這在城隍廟中是極為少見的,至於為什麼會供奉在這裏,到時我再和大家介紹。

(山門)各位朋友,請看這山門與一般城隍廟的山門有什麼不同,我先給大家介紹吧,這個山門,它既不象寺院的山門,又不象廟宇的山門,更不象政府衙門,而是三者合一,看略呈八字形的門壁,是否是象衙門,但它又不象八字門。山門的門柱、台階、門廊你可曾見過,只有這六扇門既象寺院山門,又象廟宇山門,所不同的是,兩邊磚雕,分別雕刻着打魚人、打柴人、讀書人、耕田人,象徵着漁、樵、耕、讀,這是代表百姓殷切的希望。好了現請各位進入。

(戲台)各位遊客,請看這個戲台的藻井,那麼多的構件,沒有一枚釘,全憑木質構件巧妙呈旋轉狀排列而成。這種工藝叫斗拱收縮,當地百姓稱為雞籠頂,它這樣構造能起到迴音擴音作用,這在明清時代已是了不起了。

(大殿)各位遊客,城隍廟的大殿是供奉城隍老爺的地方,它的結構非常精巧、枋檐、雀替、瓜柱等均有浮雕,殿頂,軒廊塑有栩栩如生的花鳥人物,正中供奉着本廟姓穆城隍,據説是為保城內百姓平安,自己受苦受難。東側供奉着一個黑臉神,請大家猜猜,這位黑臉人是誰,對了,那是戚繼光將軍。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戚繼光將軍的臉是黑的呢。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傳奇故事:相傳抗倭勝利後,人們非常感激戚繼光將軍,各地紛紛建造神廟祭奠戚大將軍。福建泉州是著名的塑佛雕像之處,他們用大樟木雕刻戚大將軍神像後,用船運往別處供奉,不想在途中忽遇風暴,將這尊雕像刮上了天空,無影無蹤。過了數日後,這尊雕像在銅瓦門外海里時沉時浮地出現,剛巧福建漁民經過將它撈起,供奉在延昌。一連數日,這尊雕像時常變臉,忽紅、忽黃、忽黑,有人説戚大將軍顯靈,不願在這裏。這時,剛好這裏的城隍廟修好,當地的百姓抱着試試的心態,將其供奉在這裏,説也奇怪,這位戚大將軍的臉再也沒有變了,始終是烏黑髮亮,在這裏一坐就坐了幾百年。事實上黑臉象徵着正氣,驅邪鎮魔,當地百姓懷着對戚大將軍的敬意,用黑臉喻他為民除害、一身正氣。

(後殿)各位遊客,這是後殿。後殿內又有一個戲台,你看這個戲台的藻頂,由千萬只鵝頭在向同一點飛速旋轉,同樣沒有一顆鐵釘,都是用木質構件串成,當地百姓稱之鵝籠頂,據説這種造型結構在華東地區可稱上等。每當前後戲台同時演戲時,這個戲台的聲音比前一個更加響亮,説明它的擴音比前面更好。後殿內供奉的還是前面那位城隍老爺,只不過是前面那尊用木雕的,叫行神,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行會時,要抬着出去遊街,後面的一尊是泥塑的,叫坐神,這在一般的城隍廟裏是沒有的。

(磚雕與靈龜巖)各位遊客,請看東首的磚雕的畫面,不知你們那位能説出道道來。它是一幅救難圖,你看,一個書生模樣的人乘着小船向石浦城駛來,忽然在海里冒出了一個舉刀海盜,書生被嚇得驚惶失色,這時,恰好兵船趕到,對着海盜大吼,那個海盜看着兵船臨近,無處可逃,拿刀自刎。西首的磚雕,是向人們展示漁民在兵船水軍的保護下,安心捕魚生產。這二幅磚雕,向我們描繪了石浦浙洋中路重鎮的英姿與作用。

各位遊客,這塊巖石叫靈龜巖,以形似烏龜而得名,據説石浦城內有五塊靈龜巖,在城隍廟裏就有兩個。這塊最大,且有靈性,只要你有心在靈龜巖前燒香祈禱,靈龜就會給你避禍消災,萬事如意,哪位朋友若有心的話,就請試試。

女士們、先生們,漁港古城之行即將結束。感謝你們密切合作,預祝各位一路走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gjlz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