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4篇)

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4篇)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我們現在乘汽車去長白山天池遊覽。

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4篇)

首先,讓我把長白山的概況、歷史、旅遊項目向各位介紹一下: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接壤的邊陲地區,是中國與朝鮮的界山,綿延約1000公里,中國境內的主峯白雲峯海拔2691米,是東北第一峯。

天池對岸朝鮮境內的將軍峯是最高山峯,海拔2749米。

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峯有16座。

部面積為8000平方公里。

長白山的特點是景觀從未經過人工雕琢、修飾、而是自然形成的。

長白山像個混沌初開的世界,有一種神祕色彩。

長白山是個“雄山託天地,1藏珍奇”令人神往的地方,給人以天地悠悠,壯闊超凡之意。

清朝吳兆騫的詩描寫長白山: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泛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峯如可作,應待翠華遊。

吳光騫的這首詩,蒼茫沉雄。

多豪放之氣。

筆力遒勁,體大思精。

文字生動,工整博麗,把長白山的雄偉景觀描繪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長白山是一座著名的休眠火山。

這座活火山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火山噴發。

第一次噴發是1597年,第二次是1688年。

而最這的一次噴發是1720xx年。

長白山經過數次的火山爆發之後,山頂上堆積了灰白色的浮石。

加上長年累月堆積着白雪,從遠處望去就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山峯,所以叫長白山。

長白山上氣候多變,多雲多霧多雨多冰雹,使長白山區的形像變幻無窮,虛幻神祕,迷迷茫茫。

在盛夏季節。

風雨不定。

變化頻繁,有時一日之內,甚至一小時之內就可能發生幾次變化。

剛剛是驕陽直射焦灼似火;突然間狂風大作。

黑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峯、湖面頃刻間淹沒在風雨之中;一會兒又風和日麗,山野如洗,景色格外迷人。

長白山9月下旬開始下雪,到來年6月冰雪消融,冬季長達8個月之久,最寒冷的月份是12月和1月,氣温可達零下40多攝氏度。

長白山古稱不鹹山,北魏稱徒太山、太皇山,唐朝叫太白山,金代始稱長白山。

清朝把長白山視為如祖發祥之地。

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滿族的始祖就降生在長白山腹地一個形如荷葉的小湖——布爾瑚裏湖岸邊。

現在人們稱這個湖為“圓池”面積40000平方米。

相傳,很久以前,圓池上空飄來三朵彩雲。

原來是三位仙女來長白山天池邀請小白龍去天庭赴宴。

天池盡在眼前,三仙女想洗耳恭聽洗耳恭聽一路的風塵,正巧,雲頭下面紅花燦爛綠草如茵,碧水似鏡。

最小的仙女佛古倫對大姐恩古倫和二姐正古倫説“我們先在這洗個澡,再去天池辦事吧”三位仙女跳入湖中盡情地戲水玩耍。

忽然,飛來一羣神鵲,其中一隻口中叼着紅光閃閃的朱果,落在三仙女的衣裙上。

三位仙女急上岸,怕神鵲把衣裙叼走。

可是,神鵲只留下朱果就飛走了。

這顆朱果像顆紅寶石,可愛極了。

佛古倫愛不釋手。

穿衣時把朱果含在口中。

這朱果好似活物,一下落入腹中。

佛古倫立覺腹內鼓脹,流着淚對二位姐姐説:“我懷孕了,不能與你們上起迴天庭了。”大姐勸慰她説:“你孕這是天意。等你身體變輕後,再回去也不遲。”

不久佛古倫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説話,體貌非常奇偉,在長白山上能降服老虎,伏住黑熊。

三仙女又教他排兵佈陣,治國愛民的道理。

這孩子很快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少年。

一天,佛古倫在天池畔對她的孩子説:‘你是娘在圓池吞食朱果而生,你的名字叫布庫裏雍順,你姓愛新覺羅。

你是奉天旨來到人世,你要去平定戰亂,撫育百姓。

娘也該死迴天庭了。

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告別了母親,乘柳茷順松花江飄流而下。

後來率領眾人創建了鄂多哩城,立國號滿洲。

曹雪芹的《紅樓夢》,開篇推出一塊頑石,寫了一個優美雋永,意味深長的神話故事,説女媧補天,煉得五色石36501塊。

獨一石沒用,遺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峯下。

該書用虛幻引喻的手法説賈寶玉是這塊頑石,離開大荒山,歷盡悲歡離合,也世態炎涼,又回到大荒山。

書中的大荒山實指現今的長白山,無稽則諧音寓意為“勿吉”(滿族先世祖族)青埂則諧音寓意為清根,即大清之根。

大清王朝對長白山十分敬畏,他們認為長白山是祖先居地,神的住所。

歷代王朝也奉為神明,頂禮膜拜,視為興王之地。

清朝對長白山祭祀和驗看一直沒有間斷。

長白山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站在高處,一望無際的1,颳起風來松濤聲宛如海浪聲一般。

在密林深處,古古木參天,遮天蔽日。

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是5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烽火年代裏,在1深處是我抗日聯軍的根據地,現在有的地方還保存着用原木搭蓋的搞聯密營,在樹上刮掉樹皮用刀刻的抗戰標語仍依稀可見。

我抗日健兒在日寇的瘋狂清剿和計伐下。

歷盡艱辛,英勇戰鬥。

抗日英雄李兆麟同志所寫的《露營歌》中生動地反映了這種艱苦生活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煙火衝起空起,蚊吮血透衫。”

有許多抗日的民族英雄喋血在這長白的森林中。

一首在長白山區流行的歌謠反映了人民羣眾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懷念。

十冬臘月天,松柏枝葉鮮,

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

長白山引人入勝之處是它那絢麗多姿的垂直景觀。

其特色在於我們從山腳下到山頂上雖在只有不足100公里的行程,卻可觀賞到歐亞大陸從温帶到極地幾千公里植物生長變化的垂直景觀,領略到從温帶到寒帶的不同自然景觀,如同走了半個世界。

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候土壤、生物呈現明顯帶狀分佈,上下相差懸殊,景觀變化無窮。

海拔1200米以下,地勢平緩,氣候温和,是針闊葉混交林帶,生長着紅松鬆,柞樹、水曲柳、黃菠蘿、春榆等。

樹高數十米的長白赤松,枝幹挺拔,修長嫵媚,頂部成傘狀,樹冠下部的枝條稍向下伸展,頗似迎賓手臂,在微風中翩翩起舞。

人們稱其為美人鬆。

在這些原始密林深處,生長着許多名貴中藥材。

請您注意觀察,如幸運還會發現一棵人蔘或天麻呢。

海拔1800米以下,土層較薄,氣温冷濕,常年雲遮霧罩,是針葉林帶。

這裏生長着蒼松翠析,無一雜樹。

雲杉、冷杉、落葉松的尖榙形樹冠格外俊秀美麗。

在森林中,陰暗潮濕是苔蘚最適宜生長的地方。

您如果有機會,請千萬要體會一下在這種綠色天然地毯上散步的樂趣。

海拔20xx米以下是清一色的嶽樺林。

這裏地形坡度陡,土層瘠薄,氣温低,降水量大,風力強勁,年8級以上大風日達200多天以上。

因而這些嶽樺樹枝常隨風向而傾斜,形成特殊的詐旗形樹冠,分枝和樹葉主要長在主幹的背風一側。

這些嶽樺林,樹幹扭曲變形,樹皮則一層層被寒風撕裂,使人會為它們的那種百折不撓、頑強生息的韌勁所感動。

20xx米以上一直到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

這裏沒有樹木,只有綠茵茵的苔蘚和貼着地的杜鵑灌木叢。

恰如天然地毯一般。

有人説:長白山春看金達萊一片殷紅夏賞雲霧松濤,一片綠色海洋;秋觀金色白樺,楓樹紅葉加蒼松翠柏,五色斑斕;冬看銀裝素裹,好比廣寒仙境。

各位朋友,到長白山旅遊,可以根據不同興趣,選擇不同旅遊路線,如:長白山觀光遊、長白山植物考察遊,長白山滑雪旅遊、長白山徒步旅遊、冬季登長白山遊、人蔘之路旅遊,長白山鄉土世術旅遊、長白山觀鳥旅遊、探索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謎水旅遊、露水河狩獵旅遊、白河探驗漂流旅遊、長春至長白山自行車或摩托車旅遊、火山風光旅遊、長白山原始森林浴旅遊、東北三寶考察旅遊等等,歡迎在座的各位及你們的親朋友好友再來長白山旅遊。

人們常説:“不到長城非好漢”,而當今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1,在1983年遊長白山時,不公拍了照,而且很感歎地説:“不登長白山終生遺憾。”謝謝各位。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語,很高興今天能和你一起度過,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講瀋陽故宮吧: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羣之一,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着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俗稱 八角殿。始建於1620xx年,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薰爐、香亭、鶴式燭台等。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的反映,此建築佈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 左翼王亭、 鑲黃旗亭、 正白旗亭、 鑲白旗亭、 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 正黃旗亭、 正紅旗亭、 鑲紅旗亭、 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 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脱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的 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 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 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硬山式,闢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 剪邊;殿前月台兩角,東立日晷,西設 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薰爐、香亭、燭台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 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 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台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 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後廊 硬山式。是 清太宗 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於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櫺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後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築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 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着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瀋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築,與整個風貌不相符。瀋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瀋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牆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遊時間

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温、降温幅度很大;夏季平 均氣温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瀋陽的美食佳餚歷史悠久,製作精湛,在滿族菜餚基礎上,借鑑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歷史上,瀋陽一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麪等。瀋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瀋陽主要商業街區分佈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瀋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五愛市場,位於瀋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 、125路、 132路、 133路 、134路、 151路 、207路 、212路、 21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間 238路 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 、326路 、333路、 334路、 338路、 501路 、523路 、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着古玩、字畫、 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鑽;還有遍體綠鏽的歷代古錢。瀋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 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裏覓得。每逢週日,這裏格外熱鬧。

遊客們遊玩好瀋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築、 烽火台、邊牆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後。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鬆一下。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遊客們,今天我們參觀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坐落在我國四川省西南部,周圍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這三條大江,統稱“樂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寬24米;耳朵有7米長,每個耳朵能鑽進去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

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頭的直徑竟有10米,有5層樓那麼高呢!而它的手指卻有8.4米長,不要説與大佛比,就是個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

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隻腳可以站100多人呢!樂山大佛頭上的髮髻有1021個。

人們説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建於公元720xx年,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已經矗立在這1200多年了!

樂山大佛兩側的巖石叫做“紅砂巖”,是一種容易風化的巖石。

樂山大佛為什麼能保存1220xx年呢?因為它的位置處於凌雲山西面陰坡處,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

樂山大佛是一個名叫海通的和尚發起建造的。

當時,岷江水勢洶湧,常常淹死過路的行人。

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於是便籌集鉅款,修築樂山大佛,願它能抵住這洶湧的江水。

當時,一名財主想得到這筆鉅款,當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後,便對財主説:“我寧願把我的眼珠挖下來,也不會給你這筆錢。”他見財主不信,便用雙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

財主見了,嚇得魂飛魄散,這才打消了念頭。

過後,海通又號召了很多人來修築樂山大佛。

就這樣,人們一錘錘地修造了90年,樂山大佛才修築成功。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我的介紹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青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今天小x為大家介紹中國境內一些著名好玩的景點日月山。

日月山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分水嶺,山的東西兩側自然人文景觀差異極為明顯。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抒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時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它屬於拉脊山脈西端,北起青海湖東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羣加,綿延數十里。日月山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這裏山巒起伏,峯嶺高聳,氣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豐美。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抒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燦爛,帳篷點點,景色十分壯觀。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個乳峯,其形狀似太陽和月亮。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很早以來,它就是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漢藏人民友好往來,互市貿易的紐帶。早在漢代,日月山已成為我國“絲綢輔道”的一大驛站。唐代時,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

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後,與邊疆各民族和睦相處,各族首領紛紛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後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當中。當時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開明治國,為引進文化、加深友誼、安定邊境,在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後,派祿東贊到長安求婚,得到唐太宗應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養,深得疼愛。公主遠嫁,唐太宗準備了各種日用器皿、珠寶飾物、綾羅綢緞及書籍、藥物、蠶種、谷種等作為嫁粧,還派樂隊、工匠隨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護送公主從長安起程,經咸陽、隴西、臨夏,渡過黃河,進入青海,沿湟水西行。過日月山後,先與嫁給吐谷渾王諾曷缽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壩附近的館驛中,舉行盛大宴會,, 唐、吐蕃、吐谷渾三方親朋歡聚一堂。之後,公主一行繼續南行。鬆贊於布親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築館安營,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經玉樹進入,4月15日抵達今拉薩,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歡迎。文成公主遠赴聯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傳説和史蹟,千古流傳,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稱公主為“阿姐甲莎”,意思是漢族姐姐。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呼倫湖。呼倫湖又名達賚湖,勢如雲夢,浩浩蕩蕩。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最大水深11米。

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再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雌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也是蒙古語,意為“海”。呼倫湖(達賚湖)旅遊區系國家2A級旅遊區。

呼倫湖水澄清透明,美麗富饒,是國際重要濕地,是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有600多種高等植物,292種鳥類,35種獸類及30種魚類和諧共處。鳥類中就有我國一、二級保護禽類52種,我國生存的8種鶴中,有6種分佈在該保護區內,這裏是我國乃至世界的一處重要生物物種庫。這片濕地的生態學價值更無法估量,具有稀有性、原生性、和自然性等特點。呼倫湖對人類的奉獻是不可估量的,這片濕地具有多功能生態作用,不僅給人類提供食物、原料和水資源,在生態平衡的維持及生物多樣性的保持和涵養水資源、蓄洪防旱、降低污染、調節氣候起到重要作用。

被人們稱之為“地球之腎”的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呼倫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鮎、鯽、白等二十多種魚蝦,這些鮮活的魚蝦暢銷全國各地,或供應市場,或加工成罐頭,成為餐廳或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珍餚。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觀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

觀看日出和蜃景,這要等天公作美。另外還有六處景點各領風騷,旅遊者要多付出辛勞,才能如願以償。夏季的呼倫湖區氣候温涼,是避暑佳境。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使呼倫湖成為一方旅遊勝地。

呼倫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原始而粗獷,秀麗且潔淨。靜若處女温柔明麗,動如蛟龍驚濤拍岸。若能在呼倫湖觀看“水上日出”,必然會使您心曠神怡。到呼倫湖一遊,必定要去湖畔的飯店品嚐一下名揚天下的“全魚宴”。名貴魚菜“鯉跳龍門”、“二龍戲珠”、“鯉魚三獻”等,不僅營養豐富,鮮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觀、逼真,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藝術珍品。在飯店餐廳,一邊透過玻璃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一邊品嚐全魚宴上的魚蝦,實在是樂趣無窮。此處真可謂:“煙波浩渺湖山美,魚味天下第一家。”

呼倫湖畔有游泳場、釣魚台、長廊等,遊人可盡情弄潮戲水,可手握長竿悠閒垂釣,還可以躺在柔軟的沙灘上進行日光浴、湖沙浴。在此還可以乘遊船在湖上任湖風吹拂,觀“白鷗翔紫塞,碧浪映霞天”和“一片波浪萬馬驚,紅日銀鱗相映呈”的壯觀景象。那情景實在令人陶醉。黃沙碧海將給遊人留下難忘的記憶……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蓮溪廟位於新橋永樂戲院側,創建至今已經有二百餘年曆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台,台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峯,蓮峯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於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於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於道光年間,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數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亦由昔日之大海一片發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之一。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人們常説:不到故宮、長城就等於沒去過北京;不到外灘船遊浦江、登東方明珠或金茂大廈就等於沒去過上海;不長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風情;那麼不到中山陵你就等於白來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遠出來旅遊的,有的以前也許來過,有的以後可能再來,還有的可能旅遊完這一趟以後就不會再來了,所以期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經典精華少留一些遺憾。

説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先後求學於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後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之後他棄醫從政,並於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三民主義學説。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後,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十分大總統。在1924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於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於各地,為什麼要選擇南京作為自我的長眠之地呢據説,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後擁青嶂”的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之職。4月初的一天,他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來到現陵墓所在地休息。孫先生環顧四周,對左右説,我將來死後,想向國民求得這塊土地以安葬。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作此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所以,儘管孫先生在南京停留時間並不長,但南京對於孫先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説,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中山陵是由年輕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於1926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一週年之際,舉行了奠基典禮。歷時3年多,耗資150萬銀元,中山陵最終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建築師呂彥直在主持建陵過程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不幸與孫先生一樣身患肝癌,在工程臨近尾聲時病逝,年僅35歲。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孫先生的遺體從北京運到南京。從此60餘年,孫先生一向長眠在那裏。中山陵的建造能夠説是南京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年為了迎接孫先生靈樞,南京修築了第一條柏油馬路——西起中山碼頭,東至中山門,長達24裏的中山路。直到今日,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幹道之一。同時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門朝陽門,並改名為中山門。在中山門到中山陵之間還修築了一條陵園路。

大家此刻所在的即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請朝南看,廣場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雙耳三足的紫銅寶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徑1.23米,是中山陵紀念性裝飾之一。此鼎鑄於1933年秋,由廣州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和戴季陶捐贈。鼎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校訓。鼎內豎有一塊六角形銅牌,上刻戴母手書《孝經》全文。由廣場踏階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闕門的沖天式石牌坊。這座牌坊建於1931~1933,高12米,寬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塊福建花崗巖,但採用的卻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形式。大家抬頭能夠望見坊額正中金光閃閃的“博愛”兩字。這兩個字是孫先生的手跡,原出自唐韓愈《原道》“博愛之為仁”一語。據説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孫先生畢生以偉大的博愛精神致力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民族的獨立自由奮鬥不息,能夠説“博愛”二字正是對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

由博愛坊向前走,是一段長480米,寬數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體設計,突出中國的傳統風格,莊嚴肅穆,獨具特色。為了體現孫先生的崇高偉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為陵的慣例,將墓室築於海拔約160米的全陵最高處。此外,整個陵區的建築植被講求中軸對稱,更給人以法度莊嚴之感。請大家向前看,朝北順坡而上,依次有陵門、碑亭、祭堂和祭堂後的墓室等建築。而墓道兩邊的這些雪松、檜柏、銀杏、紅楓兩兩相對,代替了古代慣用的石人石獸,象徵着孫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雪松是世界四大觀賞樹種大一,現已成為南京市的市樹。

墓道盡頭是平台。根據呂彥直的設計,整個陵墓平面為“木鐸”形。鐸,就是平常我們説的大鈴擋。在古代它是用來宣佈政教法令和戰爭令的。鐸的聲音宏亮,並且傳得很遠,有“使天下皆達道”的喻義。陵墓選用這樣一個圖式,讓人不禁想起孫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後人。那裏的平台廣場就是當年呂彥直設計的”自由之鐘”的下緣。這座宏偉的三拱門,是陵區的正式開端。它高16米,寬27米,進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崗巖築成的。中門橫額上是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説國家政權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這是孫先生畢生奮鬥的夢想,也是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極好註解。

過了陵門便是碑亭。亭正中這塊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國民政府元老譚延闓手書的“中國國民政府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餾金顏體大字。當初討論立碑時,計劃由汪精衞、胡漢民等人分別撰寫銘文、墓誌銘等。可花了兩年時間也沒寫出來。大家都認為先生的思想功績是文字所無法概括的、於是索性不寫銘文,改用此刻的形式。出碑亭,迎面石階層層疊疊。南京人常説中山陵的台階像是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所以來這兒遊覽的客人常常要問: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級台階呢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來數數看吧。

來到臨近頂端的平台,能夠看見一對大銅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樣,是當時上海政府捐贈的。大家仔細看,會發此刻左邊那個鼎下頭有兩個洞。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先這是1937年末日軍攻佔南京時向中山陵炮擊造成的,這兩個洞就是當時留下的彈洞。如今雖時過境遷,但這兩個彈洞仍時時提醒我們莫忘國恥。距此不遠的前方還有一對仿古青銅鼎,那是由孫先生的兒子孫科一家敬贈的。

大家登上頂台,由此既可鳥瞰,更宜遠眺。置身此間,背倚巍巍鐘山,耳聽陣陣松濤,更覺偉人的浩然正氣與大自然同存。祭堂處在鐘山半山腰,從博愛坊到祭堂總共有392級台階,高差約70米,平面距離700米。如從碑亭數起則有290級台階。建築師為避單調,將這392級台階分作10段,每段1個平台,總計有大小10個平台。更妙的是,從下向上看時一望到頂,石階連綿不斷,不見平台;而各位此刻朝下看時,卻反而不見台階,只見平台了。這392級的數字並非巧合,而是暗喻了當時全中國三億九千二百萬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此刻大家應對的就是祭堂和墓室,這是陵墓的主體部分。當年呂彥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絕症而逝,常令後人發出“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歎。祭堂是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長30米,闊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壘式的小建築物,並有兩座高12.6米的華表拱衞。祭堂屋頂為重檐九脊,上覆藍色琉璃瓦,外牆全用香港花崗巖砌成。祭堂門額上有“民族”“民生”“民權”陽文篆字,這是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導思想。居中的“民生”門相上端,又有孫中山手書的“天地正氣”四字直額。

請各位跟我進入祭堂。祭堂內部以雲南產白黑色大理石鋪地。堂內有直徑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牆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能夠看見東西兩壁上所刻的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全文。整個祭堂以黑白藍色為基調,均為中國傳統孝色。而鑲嵌彩色玻璃的內窗,在陽光照射下卻顯出另一番西洋風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風格,正與孫先生融貫中西的精神氣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孫中山着長袍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闊2.1米。這座雕像是當時世界著名的法籍波蘭雕刻家保羅.阿林斯基受孫中山葬事委員會之託,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並於1930年從巴黎運至中山陵的,全部造價150萬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6個片斷。它們分別是“如抱赤子”“出國宣傳”“商討革命”“國會授印”“振聾發聵”和“討袁護國”。

經過祭堂來到墓室。墓門分兩道,第一道是兩扇美國產的紫銅保險門,門上的門釘和銅環上的神獸(椒圖)極富中國傳統特色。門楣上刻“浩氣長存”橫額,取孫中山為黃花崗烈士墓所書手跡。第二道門為獨扇銅門,上刻張靜江所寫“孫中山先生之墓”七個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閉建築,頂呈西式穹隆狀,以馬賽克鑲成國民政府黨徽圖案。室內圓形,鋪以大理石,直徑約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紅色大理石貼面。正中的圓形大理石壙,直徑4.33米,深1.7米,四周圍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欄杆。壙內墓穴上安放着孫先生穿中山裝的大理石卧像,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孫先生的遺體形象所作。孫先生的紫銅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處。為什麼祭堂內的坐像身着長袍馬褂,而那裏卻改穿中山裝了呢原先當年國民政府內左右兩派矛盾尖鋭,以蔣司令為首的右派主張塑像穿長袍馬褂;而左派則主張穿中山裝。兩派意見不合,結果各搞各的,就出現了上述情景。各位朋友,孫先生的遺體究竟是否還在中山陵,這是每一位來那裏的遊客最關心的問題。事實上,自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的確是歷經磨難。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時,他的遺體經過防腐處理,暫時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雲寺。1926年,被北伐軍打敗逃到北京的軍閥張宗昌,把失敗的原因歸咎為孫先生的遺體壓住了他的風水。於是他打算要焚化遺體。後經愛國將領張學良派兵保護,遺體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氣侵蝕。1929年5月28日靈柩由津浦鐵路從北京運抵浦口,6月1日運達中山陵。奉安大典儀式完畢後,即用水泥將靈柩澆入壙中。墓穴用花崗巖墊底,

四周建隔牆,紫銅棺下有一特製楠木墊,棺上有一層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當年公祭時,站在石壙邊,扶欄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遺容。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政府曾準備將遺體運往重慶;解放戰爭後期,蔣司令又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受到工程界愛國人士和國民政府左派的極力勸阻,最終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廣場兩側後壁有一道門,通向墓堡公園。中為墓室寶頂,呈覆鐘形。墓堡後牆設有“中山陵建設史料展”,近200幅珍貴歷史資料展現了中山陵的建設和中山先生的遺體奉安全過程。

除了陵墓主體建築外,中山陵周圍還有一些紀念性建築設施。包括藏經樓、音樂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們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後,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於梅花山頂的博愛閣,是一位台灣同胞捐資興建的,於1993年11月12日孫先生誕辰127週年時落成。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奉獻着。解放後,中山陵受到國家高度重視,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作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炎黃子孫與國際友人。人們懷着對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崇敬與景仰來到那裏憑弔拜謁。在兩岸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今日,應對目前海峽兩岸的現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衷心期盼着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彼時彼刻,倘若孫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會含笑長眠的。

多謝大家!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樑導遊。現在帶着你們一起遊覽故宮,大家請聽一下我的介紹。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羣。故宮是明朝的永樂皇帝建成的,到今已有近五百八十年的歷史。

故宮規模宏大 ,東西寬為753米,南北長為961米,總佔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全部建築由大小院落約十座,建築面積為16萬平方米和大小宮室9999間。宮殿四周圍有高約10米,長約3。5公里。硃紅色的宮牆。宮牆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門,南為午門即故宮正門。北為神武門,城牆四隅各矗立着一座風格獨特、造型綺麗的角樓。宮牆外圍着一條寬為52米的護城河,使北京成為一座壁壘森嚴的城堡。

故宮正門外為一條南北狹長的前庭,是進出故宮的重要通道,通道長是600米,全用大青石鋪成。通道東側為勞動人民的文化宮,西側為中山公園。

故宮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其中有許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類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青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章文物展覽等,是是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藝術博物館。

各位遊客,我就帶你們遊覽到這裏,接下來的時間,你們就自己到別處去遊覽一下,去加深瞭解故宮的知識吧!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裏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台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峯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峯。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 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到來!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為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温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關於倒淌河的傳説,人們眾説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説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説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濕透,又轉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裏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着一種濕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位於福鼎市東南45公里,三面臨海,有"海上仙都"之稱。景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山上有三十六峯、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巖、九泉、三溪、二嶺、一谷,包容了山嶽峯崖,溪潭瀑布,海洋列島,山頂泉湖,海濱沙灘,古寺,城堡,摩崖石刻,畲族風情等風景名勝資源。風景分為六個遊覽區,即山嶽遊覽區、城堡遊覽區、畲族遊覽區、列島遊覽區、海濱遊覽區等。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各位朋友,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祖山森林公園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光臨。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森林公園的概況:祖山是大約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次斷襲和長年風化等地質過程,形成了地勢險峻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端、渤海以北諸山皆以此山分支盤撥,它如羣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於秦皇島市的西北部,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境,東距秦皇島50公里(指現在的北路),西距青龍縣城100公里。祖山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區:北龍潭景區、望海寺景區、響山景區、花果山景區和背牛頂景區。自然景觀100餘處,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為主體特色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區就是北龍潭景區,這裏由絕壁、怪石、奇鬆、飛瀑組成。

龍潭飛瀑(站在關瀑台或倒掛鬆景點處)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北龍潭景區的龍潭飛瀑景點,這裏有幻鬆、絕壁鬆、倒掛鬆和龍潭飛瀑。這個瀑布長年有水,落差60多米,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韻致。

幻鬆祖山不僅有那茫茫的林海,而且更有那奇妙的幻鬆。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對面那座山看,在那座山頂上自然生長着六棵松樹,順着我們眼前的這條步遊路走下去,那麼這六棵松樹將按6、5、4、3的順序變化,大自然的數字遊戲堪稱世界一絕。

伯牙彈奏(站在看六顆鬆處)大家對高山流水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據在,俞伯牙是戰國時期一位琴師,他彈奏的曲子沒有人能聽懂,為此他感到很悲哀,於是四處遊蕩,尋找知音。一天,他途徑祖山,忽見這裏美景,頓發彈奏之情,鍾子期砍柴歸來,耳聞琴韻,便駐足聆聽,那悠揚的琴聲使子期隨口道:“洋洋乎若水兮”。伯牙聽到有人能聽懂他彈奏的曲子,非常驚喜,隨即又狂奏一曲,子期又道:“巍巍乎若高山兮”,伯牙聽後為自己終能尋到知音激動萬分,便與子期結為知音,從此,子期每次砍柴,伯牙都扶琴相接,彈琴相送。若干年後,子期因病亡故,幾年以後伯牙攜琴來探望子期,途中遇一老夫,伯牙便問:“老人家可相識子期?”老人沒有搭言,卻落下兩行淚水。伯牙感到奇怪,繼續追問,才知老者便是子期的父親,並得知子期已經去世,伯牙悲痛萬分,並求老者帶他到子期墳前跪拜,又最後彈奏了一曲。子期已故,伯牙失去知音,他回到他經常為子期彈奏的這裏,摔琴於崖下(指瀑布下),以謝子期。這就是伯牙摔琴謝子期的故事。琴絃變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六顆松樹,琴韻化為這谷間飛瀑。

北天門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北龍潭景區的一個景點北天門,大家望這裏看,這是祖山的迎客鬆(指迎客鬆),他雖然小了點,但他代表着純樸、熱情的青龍人民歡迎各位的光臨,在迎客鬆後面的這塊突兀的石柱叫無字碑,千百年來風吹雨打,但它初衷不改,操守如一,默默鏤刻着人間的是非功過,詩人劉章游完此景做詩道:“祖山雄奇而著名,山花野草喚文宗。高碑無字雲間立,留着詩家寫不平”。

天橋山(介紹完迎客鬆,邊走邊説)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叫天橋山,古時這裏沒有路,山民進山打柴、採藥都是用石塊插進石縫中形成懸空的石棧道,石棧道極高,極險,所以叫天橋,故名“天橋山”。後來,林場在1966年為了運木材開鑿這個隧道。

曲徑通幽(走出洞口邊走邊説)這個景點是曲徑通幽。這裏的一些奇石都有些像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以西遊記中的人物命名。在這座山的外面有個唐曾盼徒,這裏有悟空戲八戒、八戒尋兄、萬卷經書巖等。大家請望這看(悟空戲八戒處),這就是悟空戲八戒(指悟空石);大家回頭望這裏看(指天橋山的絕壁),這就是奇鬆的代表——絕壁生鬆,看上去不大,卻都有上百年的樹齡了;這就是八戒尋兄(走道八戒巖處)相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途徑此地,飢渴難捱,唐僧便派大徒弟悟空前去化齋,悟空許久未歸,又派二徒弟八戒前去打探,八戒走到這裏,忽聞兵器相擊之聲,以為師兄又和哪路妖怪廝殺,嚇得八戒不敢前行,看他那愁眉不展,憨態可掬的樣子。其實,傳來的聲音是谷底驚濤拍岸,鶴唳風聲。因為在祖山有九個瀑布,在這個景區就有7個,其中南龍潭就在這下面,落差70多米,前面這裏又有三跳潭,到了雨季水聲很大,所以八戒誤以為是廝殺聲)。悟空也並未走遠,正在拿老豬開涮呢。詩人劉章觀後有詩云:“天橋石板長青苔,鶴唳風聲老豬哀。一個跟頭十萬裏,猴哥何故不歸來。”

萬壽山(看完八戒巖,指對面萬壽山)我們大家請往對面看,這座山叫萬壽山,大家仔細看山上的好多石頭,都很象老壽星;這些老壽星都是來這尋求萬年靈芝,以求長生不老的。大家請看山頂拿塊大石柱上面是不是有一棵萬年靈芝啊,其實它是一株屬齡逾百年的松樹,它破石而生、抱崖而立。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3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南嶽衡山觀光旅遊,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觀有“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嶽大廟,並很榮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祝大家遊得開心,玩得盡興!

各位團友,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羣,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峯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羣,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_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_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羣,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裏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説。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説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台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_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着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裏,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中國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遊活動。我叫王,是本車的導遊員,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李師傅。俗話説:千年修的同船渡。今天應該是千年修的同車行。我們一定會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要求,請儘管提出來,不要客氣,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你的要求。最後望大家能夠在天津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經過的是天津的解放橋,河下流躺着被天津人民譽為的母親之河的——海河。經市政府斥巨資,海河以成為貫穿市區的一條獨具特色的風光遊覽線,沽水流霞、龍潭浮翠。您可以乘坐豪華遊輪,領略海河沿岸風光。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鼓樓步行街。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安全,管理好您的財務,記住我們的遊覽車為白色客車,車號為津234119,您只需記後三位倒過來911即可。四點鐘整我在停車處恭候大家。

它位於天津老城廂繁華商業區,整個截取呈現優雅的明清建築風格,是集旅遊、文化、休閒、娛樂、購物於一體的大型旅遊商貿步行街,20xx年9月開放,被評為“津門世紀景”。

老城廂就是由西馬路、東馬路、北馬路、南馬路圍合而成的區域,是天津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現在的天津城就是由此逐步拓展發展而來的。這座城當時東西長,南北短,形如算盤,所以人稱“算盤城”。它設四個城門,分別以鎮東、安西、定南、供北命名。1920xx年八國聯軍入侵時,城牆被拆除,在原址修成東南西北馬路,設商店形成商業街道。

鼓樓是商業街的中心,原鼓樓位於舊城的中央。建於明代弘治年間,鼓樓其實沒有鼓,實際是鐘樓。樓高三層,底層是一座方台,台上有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天后聖母,關羽和張飛;第二層有一口重三百多斤的大鐵重,每日早晚各敲54下,提醒市民的作息時間,因此鼓樓被稱為天津衞的三宗寶之首(鼓樓 炮台 鈴鐺閣)。1950年因街道拓寬而拆除,現在我們看到的鼓樓是20xx年市政府巨資重建的。設計為磚牆木樓形式,木樓外形為明清形式,設飛檐及斗拱,重檐歇山屋頂,脊上飛檐走獸。

依託鼓樓有三條步行街,鼓樓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歷史上就以經營珠寶著稱,現在北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加之仿清風格建築,給人以美麗視覺享受。鼓樓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他開創了天津商業街新概念,成為市民8小時之外的最佳去處。鼓樓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女人街”為了最大限度滿足人們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在此開設了“精品服飾區”,“休閒服飾區”等。東街還成立了天津市第一家超大規模的“旅遊超市”,它可讓市民從有出門的意向開始,到踏上行程,甚至出境遊等一系列相關事宜輕鬆即可辦理。

領略完步行街的風采,我們將前往廣東會館。廣東會館始建於清光緒年間,主要提倡者為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明清時期,河海運輸的發展為長途販運提供了良好的商機,廣東福建的商賈開始向內地和海外發展。1920xx年廣東人創建了廣東會館,他建館以來對促進南北經濟的溝通起了重要作用,如廣東的土產、木材、藥、酒、香料等源源不斷湧入天津。

現在讓我們瞭解一下廣東會館的建築特色:廣東會館的主體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南部為四合院,北部為戲樓,東西為貫通南北的通道。會館正門為一座高大門樓,磚石結構,門前枕石為蹲獅一對,門額鐫刻“廣東會館”四個字。四合院分為正房和東西配房,現在這裏為我國第一座專門以戲劇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和展覽館。正房以北便是戲樓,戲樓是會館的主體建築,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式戲樓。整個建築以青磚牆封護,內部完全為木結構。

其建築特點是:1.空間跨度大,戲樓採用罩棚頂式結構,使用三根主樑,觀眾席間沒有殿堂社駐,這在我國古代建築樑柱用材和殿堂空間跨度方面都是罕見的;2.結構巧妙,舞台頂部是一個玲瓏剔透的蝶旋狀迴音罩,他將舞台上的聲音吸收,再由不同角度折射到劇場的各個角落,戲樓的伸出是舞台,三面接觸觀眾,前台沒有角柱,這在我國古典式戲台設計中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設計使觀眾的視線不受阻,觀眾與演員達到充分的表達交流.廣東會館戲台是我國劇場史轉折點上的重要實例,也是伸出是舞台建築的絕唱;3.裝飾精美,廣東會館外圍牆體是北方的磨磚砌縫的建築風格,內檐裝修是廣東潮州的建築風格,以木雕為主,輔以磚雕,石雕戲台木雕為整個建築精華致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873x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