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西導遊詞 >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通用20篇)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通用20篇)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通用20篇)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水觀音亭位於南昌市南湖湖畔,現南湖路34號,始建於唐代。

據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粧枱。萬曆年曾一度為相國張位的別墅,稱為杏花樓,內設用雲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因祀婁妃,在此募建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粧台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的改稱泛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泛音閣”。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

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平方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解放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合設於此,舉辦文物展覽。1986年重新維修,並增闢廣場、院門,現南昌畫院設於其內。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2

水觀音亭位於江西省南湖湖心,始建於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粧枱";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水觀音亭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挑檐翹角,漏窗花牆。院內綠樹成蔭,鮮花怒放,湖石點綴、曲徑通幽。在喧囂繁華的鬧市中,在湖光水色的懷抱裏,杏花樓輕巧恬靜。

水觀音亭位於南湖湖畔,現南昌市南湖路34號。據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粧枱。萬曆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粧台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平方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解放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合設於此,舉辦文物展覽。1986年重新維修,並增闢廣場、院門,現南昌畫院設於其內。

據《南昌府志》記載:杏花樓始建於唐,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水觀音亭

年),寧王朱宸濠在此為其妻婁妃修建"梳粧枱"。婁妃,上饒人,明代有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尤以書法精湛。相傳她能以秀髮蘸墨書寫,杏花樓前兩塊巨石牌上的"屏"、"翰"二字,就出於她的青絲所書。

朱宸濠謀反失敗後,萬曆年間(公元1537~1620xx年),相國張位將此闢為別墅,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曲大師湯顯祖,以及劉應秋、吳應賓等文人在此與師對弈吟詩,著書立説,成立"杏花樓社",著有《閒雲館集》等,時為文人墨客休憩相聚之所。至清初年間,因祀婁妃,居民在其西側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改稱"觀音亭",又因擇水而居,俗稱"水觀音亭"。解放前,著名老藝人範慶雲、畫家傅抱石、徐悲鴻等都曾在此居住或雕刻、作畫。

杏花樓是一幢以四堵風火牆相隔的中間二層廳樓,兩旁各以單層廂房、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懸嵌壁畫式結構空透廊屋;在外形上,有重疊的階梯馬頭牆,挑檐翹角,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配以輕巧多變的石砌漏窗花牆,盡顯古雅之風格。湖島以太湖石為點綴,小徑曲折繞樓而行,極具江南風貌的樓閣。 南昌地名辦龔敏春:從《南昌市地名志》分析,觀音亭最早叫"因是庵",後來作為古人張位的別墅時稱"杏花樓",再後叫"觀音亭"。對於南昌畫院想恢復"杏花樓"命名的想法,不會反對,只要不是憑空杜撰的名稱就行。南昌地名辦顧問陶端正查看過一張南昌市的古地圖,發現婁妃的梳粧枱所處位置竟不在南湖,而是在相距數百米的墩子塘。可是,南昌市歷史上稱之為梳粧枱的地方只有一個。因此説,對待歷史上的東西,不要輕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要自以為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它允許多説並存。 水亭觀音

《南昌掌故軼事》資料介紹古亭最早因婁妃得名"梳粧枱"(又名粉台),後來由張位修建並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至清代進行了一次募建,當時為祀婁妃(朱宸濠反叛失敗,婁妃投江自殉)。民間相傳,水觀音就是婁妃的化身。由此看出,古亭命名"杏花樓"的歷史比"水觀音亭"更悠久。水觀音亭

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僧人果傳募捐重修因是庵,並改名為"觀音亭"。觀音亭位於湖中,湖中種有荷花,因此,民間俗稱"水觀音亭"。然而,重修後的觀音亭香火併不旺盛,清初詩人陳允蘅曾寫詩形容稱"人蹤看漸少,鬼語趁流瑩。"

民國時期,因年久失修,杏花樓與觀音亭逐漸傾圮。1920xx年,以張嘉猷、包發鸞為首的南昌同德善堂開始籌劃重修觀音亭,並於1920xx年修葺完成。1920xx年,南昌八一起義時,杏花樓和觀音亭成為了起義軍攻打駐守貢院(今八一公園)敵軍的一個戰鬥點。

據史料記載,杏花樓先後是陶英國小、省文管會的教學、辦公場所。"文革"時期,觀音亭被毀。1983年,杏花樓劃歸南昌畫院管理。經過全面整修,南昌書畫界創作、交流和展出的重要場所。20xx年底,杏花樓被列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昌畫院辦公室主任周靜韋介紹,早在20xx年南昌擬推市內公交旅遊精品專線時,就向南昌市公交公司提出過建議,希望將此站牌上標註的"水觀音亭"更改為"杏花樓"。與此同時,還向市地名辦作過反映,可惜最終未能如願。至今,途徑南湖畔的33路和229路公交車的站牌上,仍是"水觀音亭"幾個字。

"《補城名跡記》中詩云:'婁妃粧台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由此可見,杏花樓和觀音亭建造年曆不一,前者是明代以前,後者為清代以後,方位也分東西以牆相隔,各自立門户。既然後者不復存在了,就應彰顯前者歷史熠輝。"周靜韋堅持地認為。觀點二:先有觀音亭 對於南昌畫院的説法,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處長宗九奇發表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宗九奇説,從歷史資料推斷,"杏花樓"原"因是庵"都是"觀音亭"建築的一部分,唐代始建時就是這樣。而且,那時的杏花樓叫閒雲館,是後來被改稱為杏花樓的。也就是説,此處叫觀音亭的時間比叫杏花樓要早,南昌畫院還未搞清這段歷史。如今,南昌知道此處叫"水觀音亭"比知道叫"杏花樓"的人多得多。基於這兩點,水觀音亭不必改稱為杏花樓,為尊重歷史,也不能改。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水觀音亭位於南湖湖心,始建於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粧枱”;萬曆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別墅,稱“杏花樓”。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繕。現南昌畫院設在此地。

觀音亭位於南湖湖畔,現南湖路34號。據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粧枱。萬曆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粧台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4

大家好!我是龜峯景區的導遊小張!歡迎大家來到龜峯景區遊玩。我們龜峯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六峯八大景之説哩”!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進入龜峯詳細瞭解一下吧。

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就是老人峯!老人峯可謂是龜峯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從不同德角度來看,有四種不同的風韻哩!大家朝正前方看,老人峯是不是酷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呵呵!我們再從左側看看吧!這時的老人峯多像一個身披盔甲,高昂着頭準備出征的將軍啊。我們再從右邊看看吧,是不是像一個揹着竹簍的村姑啊,可仔細看看又像我國的珍惜動物——“大熊貓”!

朋友們現在我們進入到下個景點。你們看看對面的三塊大石頭像什麼啊?是不是很像三隻重疊的龜啊?哈哈,這就是龜峯最有名的景點“三疊龜”了。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三疊龜”的來歷。最上面的那隻膘肥體壯,異常的可愛,所以稱它為“肥胖龜”。中間那隻穿上了大自然為它編織的綠毛衣,故名為“綠毛龜”。最下面的那隻龜因為要承受上面兩隻龜的體重,因此稱它為“大力神龜”。傳説這三隻小龜的媽媽出門很久都還沒回來。俗話説“站的高看的遠”嘛,三隻小龜想早日看到媽媽,就爬上最高的山峯,重疊起來,希望能早日看到媽媽回來。

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當年拍《西遊記》的一個景點——天女散花。從60米的懸崖上落下來的水花就像一位仙女在空中散花,很漂亮吧。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時間是屬於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去遊覽其他景點。我相信龜峯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朋友們再見了。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5

龜峯塔位於東江邊的龜峯山上。傳説神仙因同情終年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隻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後建一座塔以鎮水妖。故此山稱為龜峯山,塔名曰龜峯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傳説從前河源人民年年為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雲遊於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了惻隱之心,遂在新豐江與東江的匯合處投下巨龜,化為龜峯山,上置龜峯塔,以鎮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

龜峯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屬佛塔,歷來被列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東江第一塔”美譽,為廣東省首批公佈重點保護文物之一。龜峯塔平面為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為四點八米,內邊長為一點六米,牆體厚為三點三米,通高四十二點六米。塔正門向東,塔外觀為七層,內為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節上升,層層收分。各層設有杉木樓板加鋪方磚,其中暗層有穿牆上下兩個門,四個佛龕。明層有一門上通另一層平台和五個門孔通外邊平座欄杆,沿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平塔屬青磚結構,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層狗牙磚疊墊出挑,出檐較其它塔寬厚。平座設有木欄杆,每層六角均有角柱,柱間飾橫架欄額相連,為典型宋代仿木樓閣式磚塔。每層塔檐現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當滴水,角樑下懸掛銅鐘。龜峯塔經八百五十七年的風雨侵蝕,原塔頂已失,台基被堆積塵土埋沒,塔檐與平座崩塌,瓦面無存,塔內各層原有木樓板亦已毀壞殆盡。

龜峯塔外觀為七層,內為十四層,屬磚仿樓閣式塔。塔呈六角型,底邊長為5米,內空心,塔底壁厚為3米,有穿壁磚級直上各層樓板,繞塔外平層座逐級可登上頂層。修復前,塔頂已毀,殘高為32米。龜峯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見有傾斜與裂縫。原塔為黃泥砂漿砌結,磚有青、紅兩種,尺寸不一,規格有30餘種。塔頂台基已被堆積土埋沒,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 從首層塔身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證,原應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樑斗拱瓦面。塔身每層遞減,各層均有菱角牙磚疊澀挑出的檐口與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檐與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脱落,特別是二層東南角尤為嚴重。各層瓦面無存並遍生雜草飛榕,塔身內腔原有的木樓板,亦已毀盡無存。

民間流傳有“龍川塔無影,河源塔無頂”的傳説。其實,龜峯塔原是有頂的,其一:河源塔無頂只不過是一百多年來的事。因為《河源縣誌》記載:“咸豐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龜峯塔崩第一級”。這裏所指的第一級,其實就是塔頂。估計塔頂從此後就未有復原,現塔頂所堆積的較少青磚,可能是後來臨時用大鐵鍋封頂時而砌的。其二:修復前塔身內腔第六層保存有一條40×40釐米的硬質託樑,這是龜峯塔原有塔頂的實物依據,現在恢復塔頂也照原用這條託樑。其三:據專家考證,凡宋代磚砌的密檐式樓閣塔都是有頂的。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後,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龜峯塔獲立項修復。修復工程嚴格遵守“修舊復舊”,“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該塔在民間有“河源塔無頂”的傳説,但據有關專家考證,龜峯塔原有塔頂,只是因為“咸豐二年壬子,龜峯塔崩第一級”(見《河源縣誌》)所造成的。縣誌所記的“崩第一級”即是原來的塔頂。且修復前在塔腔第六層發現的一條大橫樑,就是建塔時用來承託塔頂的實物見證。從首層塔身外面的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圍出土的柱礎石可以證實,該塔原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伸出四米木樑塔檐,俗稱“塔裙”,這次按宋式復原。在維修復原過程中,先後發現幾塊紀年磚。其中一塊上刻“紹興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磚”;另一塊上刻“萬曆三十年修”。這兩塊銘文磚不但解開了該塔始建實際年代的千古之謎,而且還證實了明代萬曆年間重修過一次的史實。修復後的龜峯塔更顯得莊嚴雄偉,瑰麗拔秀。登上該塔憑欄四眺,新老市區一覽無遺。現已開放為旅遊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

鑑於龜峯塔歷史悠久,塔式典型,為東江著名古蹟,有較好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重修龜峯塔對保護文物和發揮古塔的旅遊參觀作用,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龜峯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6

歡迎各位遊覽世界自然遺產地(20__年7月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20__年9月21日凌晨2點,在葡萄牙阿洛卡召開的第11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作為我國20__年度唯一的申報單位,三清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成為我國第27處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20__年9月6日)三清山!

三清山具體詳盡的位置是,位於上饒市玉山縣紫湖鎮、懷玉鄉、南山鄉和德興市阪大鄉範圍內。三清山金沙索道位於玉山縣紫湖鎮以北三清山金沙村(即東部服務區),三清山南山索道位於玉山縣南山鄉東坳村外雙溪(即南部服務區)。三清山東距浙江衢州90公里,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饒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黃山市263公里。景區總面積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1平方公里。

為什麼稱之為三清山呢?“三清”是中國道教尊奉的三位最高神王——玉清、上清、太清。道書上説:“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也就是説玉京是他們住在的地方。三清山的主峯就是玉京,海拔1816.9米。玉京、玉虛、玉華三峯鼎立,就象是道教的三位鼻祖,三清山因此而得名。自從1600多年前葛洪首先在三清山結廬煉丹以來,它就成為道教名山。三清宮有副對聯:“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峯”,説的就是三清山在道教中的特殊地位。

三清山縱橫229平方公里,東險西奇,北秀南絕。目前已開發的景觀有500多處,奇峯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雲海霧濤被稱為是三清山景觀的“四絕”

三清山又以其獨特的地理地質在20__年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它被國際專家稱為“世界花崗巖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館”。這種奇特而寶貴的地質地貌形成的歷史十分漫長,在過去的14億年中,三清山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先後經受過三次大海浸,並有兩次沉入海底達五、六億年。由於海底火山的作用和一億八千萬年前侏羅紀晚期以及以後發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山體不斷抬高,斷層密佈,呈垂直狀態的花崗巖體又長期受風化侵蝕,加上重力崩解作用,最終造就了今日三清山奇峯參天、幽谷千丈的山嶽奇觀。

三清山的花崗巖峯林微地貌形態類型完備,可以説它記錄了地貌的演化過程,比如宏觀的地貌演化系列是從“峯巒——峯牆——峯叢——石林——峯柱——石錐”,再加上“巖壁、峯谷和造型石”,這9種地貌,三清山都能看到。在核心景區就有奇峯48座,造型石89處,景物、景觀384處,其中,巨蟒出山和司春女神兩處,更是世所罕見,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保羅先生看到以後驚呼:三清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類的瑰寶。

三清山又是研究東亞、北美的古地質、古地理和古生物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根據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板塊構造的理論,在三疊紀時期,世界大陸曾是統一的古陸,在650萬年前,通過漂移形成了現在的形狀,而原來在古陸上的種子植物也隨着古陸的漂移而遷移。在對三清山的植物區系進行分析發現,三清山的鵝掌楸和北美(美國)的鵝掌楸形成對應關係,而且是對應成分突出的代表。又如三清山的華東黃杉是美國花旗杉也形成對應關係。這些都可以證明三清山與北美大陸原來都聯結在一起。

三清山又被稱為第四紀冰期時東亞對重要的“生物避難所”。在第四紀冰期時期,由於全球氣温普遍下降,很多植物遭到了毀滅性的摧殘,但是因為三清山的温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加上覆雜的地形環境,成了許多古老植物的避難所。現在三清山的已查明的高等植物種類達2373種,其中很多都是珍稀的物種。象紅豆杉、白豆杉、銀杏、天女花等等,三清山還是南方鐵杉的分佈中心。尤其是到了春暖季節,數千畝的高山杜鵑樹,花開時,奼紫嫣紅。令人心醉。20__年9月26日,三清山的珍稀植物物種就隨“神七”的實驗艙升上太空。此次搭載的植物物種有25種計200克,包括珍稀瀕危種長柄雙花木和秀麗槭,中國特有種青錢柳、木姜葉冬青、迎春櫻桃等,東亞——北美間隔分佈種野鴨椿,國家重點保護種張氏紅山茶,優勢種有水絲梨、香楠、雷公鵝耳櫪等等。遨遊過太空的三清山瀕危植物種子現在已經被送到中山大學進行培育,培育成功後將移栽到三清山瀕危植物園。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有着豐富的植物物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33種。目前,三清山管委會已在嶺頭山徵地1000畝用於建立瀕危植物園,計劃引種北美同屬植物、珍稀瀕危植物和觀賞性植物及花卉。大家在遊覽的過程中,會看到這些植物都掛有標誌牌,可以一瞻它們的風采。

三清山還是國家動物保護基地。已經查明的野生動物有1728種,其中有5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比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麂、雲豹、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中華秋沙鴨、金斑喙鳳蝶等七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7種。

各位遊客:歡迎到三清山欣賞美景的同時,進行引人入勝的地質學、植物學、動物學的科學考察。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遊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説得好“石門澗是廬山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後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峯對峙如門,內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5000餘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遊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經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內涵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於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着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峯。並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峯的水、上霄峯的水、大林峯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潭的水......最後都彙集於石門澗,所以説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致“處處掛飛泉”的景緻。是廬山西部一條最長、最寬、氣勢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築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電,瀑布優勢相對減弱。但由於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佔55%,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常可觀。而這種特定的環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裏的“三石”的生長。説起這“三石”,大夥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麼?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説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廬山的特產。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裏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的生態環境也非常優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域內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佈。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後個個都爭奇鬥豔。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遊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遊於此,遊覽風光,輪道吟詩,寫下了《遊石門詩並序》,成為千古絕唱。為我國山水遊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台階,現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台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着“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麼一看大家會説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這種説法可對可不對,為什麼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説,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着許許多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温急驟下降,最後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着,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唯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説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裏主持叫曇詵,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着,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後來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裏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裏、廟前或廟後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在下面柳杉樹高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麼樹就是樹,為什麼稱為寶樹呢?有人説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説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説法,比如明萬曆年間,神宗天子駕遊此處發現這棵銀杏木質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麼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跑到樹下哭着説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全家將會被殺啊,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説“孩兒們,我很同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着多少樹,它們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説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後一口氣説,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為百姓着想,此樹乃寶樹也,應當加以保護。當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温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風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説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曆母親慈聖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曆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説“樹能鎮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洪福齊天,今後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枝繁葉茂,直到現在都長得這麼吸引人。

民國初年,愛國人士陳三立遊玩三棵樹曾題詩一首説: 山山鑿徑帶痕圍,躡步青雲接隼飛; 磬吐草根成薄碎,影生木未斂餘輝; 誰移赤水三棵樹,只伴殘僧百衲衣; 直幹瑰枝保今古,斧斤所赦與欷噓。 好啦,三寶樹介紹到此,我們大家休息一下,等一會再給大家介紹廬山的其他名景。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有廬山“的瀑布羣”“最神祕的大峽谷”之稱的剪刀峽景區。它坐落在廬山北部的深山之中,距離九江市區11公里,行車時間大概在30分鐘左右,請大家放鬆身體,隨着汽車緩慢的顛簸,給大家做免費的按摩。在大家享受的過程中,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剪刀峽的情況。

廬山最縹緲的是雲霧,最悠久的是人文,最莫測的是政治,而最壯觀的就是瀑布了。在剪刀峽中就有廬山的瀑布羣。剪刀峽,除了站在廬山牯嶺往下看山巒象被剪刀剪開而得名之外,更是因為在剪刀峽內,有一條瀑布像一把流動的巨型剪刀。其實在剪刀峽長約3500米、寬約250米的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加起來有近百個。加上地形複雜,雨水充沛,使得每條瀑布的姿態各不相同,除了剛才説的剪刀峽雙瀑之外,還有上下三疊,潭深水急的烏龍潭瀑布;寒玉森森,泄水如簾的水簾泉瀑布;輕舞飛揚,飄灑婀娜的龍鬚泉瀑布;石如太師椅,色如白龍身的龍椅石瀑布;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隱瀑……千姿百態,變幻莫測。除了千奇百怪的瀑布羣之外,更為奇特的是舉目成趣的嶙峋怪石,牯牛石,神龜石,天寶石,卧雲石,雞冠石,羅漢石,九龍石,飛龍石,石蛙……這些巨石有的在澗旁靜坐,有的掩映在密林之中,有的在山頂眺望,或立、或卧、或懶洋洋、或欲騰空而去,不一而足,形神兼備,活靈活現,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進剪刀峽,你會發覺天突然的暗了,就算是在正午,你也很難讓陽光直射在身上,彷彿你走進了原始森林,這就是剪刀峽的另一個特點-----幽。走進剪刀峽,舉目四望,除了綠色還是綠色,除了樹木還是樹木。這裏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是廬山景區之冠,“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這並不是古人所獨有的享受和意境,你在剪刀峽也能親身體會到。廬山櫻花林,杜鵑谷,野葡萄園,紫藤,香果,等等等等,多達近3000種的植物會讓你目不暇接,藤纏樹,樹纏藤,藤藤相纏,樹樹相連。最讓人叫絕的,是在桂花潭邊的一株桂花樹,樹圍56釐米,別看它不高,可是卻有着千年的歷史。他之所以千年還長得不粗壯,那是因為它生長在石頭上。儘管他先天條件不好,可是在這峽谷中充沛的雨水,濕潤的氣候,竟然也生長得有聲有色了,因其枝幹婆娑如鳳凰展翅,又被譽為鳳凰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特地為他寫下一首詩《廬山桂》:偃蹇月中桂,結根青倚天。天風饒月起,吹子下人間。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枝幹日長大,根基日牢堅。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無人為移植,得如上林園。不及紅花樹,常栽温室前。

大家也許都知道,廬山自古宗教繁盛,特別是佛道儒三教,在廬山紮根最深,歷史也最久遠。作為谷深景幽,飛瀑流泉的剪刀峽,自然也就成為方外人士的的修行之處,淨土宗的始祖----慧遠大師和他的十八高賢曾在剪刀峽講經參佛,潯陽三隱之一的劉程之曾在此隱居修身,陶淵明沒有在沙河隱居前,也在此和劉程之,慧遠作伴,他們去世之後。陶淵明才鬱鬱寡歡的遷到沙河縣。道家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也曾經因道行不深來此修煉,最終悟道成仙。匡俗就是在此修煉,成仙而去,留有廬存。廬山就因此得名。佛道儒三教在此相處和諧融洽,大家各自修煉又互相融會,形成了中國宗教歷少有的大融合。在剪刀峽的密林深處,有一處近百畝的寺廟道關遺址。從前宗教的興盛由此可見一斑。只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個號稱道教第三十六福地的地方竟然沒落了,廟觀頹敗,人跡全無,只剩下今日的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淒涼,讓人不由得唏噓感歎。為什麼會這樣呢?那些修行的高僧道長呢?那些飽學的儒士呢?真的意境肉身飛昇了嗎?這個至今還沒有解開的謎團,為剪刀峽迷上了一層生米的面紗,這就是為什麼説,剪刀峽是廬山最神祕的大峽谷了。

介紹了剪刀峽的奇,剪刀峽的幽,剪刀峽的綠,剪刀峽的神祕,再剪刀峽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呢?1、 絕對禁止吸煙。這是首要的。 2、其次要注意安全,很多石頭上由於濕潤的氣候,長滿了青苔,很薄的一層,有的地方肉眼很難看得出來,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溪流縱橫,瀑布飛下感到很興奮,但是千萬要記住。安全才能開心。 3、由於這裏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會給我們的一些活動造成不便,吃住不是很方便,但是就算這樣,坐在山中吃上一些山野之味,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4、這麼青的山,這麼綠的水,這麼美的景,你忍心看到他們被垃圾淹沒嗎?

所以,建議大家把垃圾裝在塑料袋裏,不要隨地扔果皮紙屑,更不要隨意攀折那些自幼生長的野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吧。 各位朋友,還有幾分鐘就到了剪刀峽景區了,進景區之前,我們還會看到千年古塔----西林塔和淨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到時候我在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大家可以開始準備了,換上登山鞋,去掉不必要的裝備,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其他地放在車上,然後讓我們輕裝上路。探尋剪刀峽的神祕吧。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8

從龍虎山山麓沿瀘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裏之內有一百多座山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仙水巖”的24座山峯。仙水巖是仙巖和水巖的總稱。水巖以其碧水丹山而聞名遐邇。這裏怪石遍佈,山水相映成趣,景點最為集中,有仙女巖、仙桃石、僧尼峯等十大美景,當地稱之為“十不得”。一景:男女相依的僧尼峯,又稱 “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二景:含風不動水中游,又稱“蓮花戴不得”。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又稱“仙桃吃不得”。四景:橫溪枕流的玉梳石,又稱“玉梳梳不得”。五景:天師丹勺巖,又稱“丹勺盛不得”。六景:惟妙惟肖的蘑菇雲,又稱“仙菇採不得”。七景:孤峯獨秀的石鼓峯,又稱“石鼓敲不得”。八景:漩渦翻滾的道堂巖,又稱“道堂坐不得”。九景:紅紫斑斕的雲錦山,又稱“雲錦披不得”。十景:華夏唯一的仙女峯,又稱“仙女配不得”。這裏的清溪繞山蜿蜒、奇峯橫卧碧波,四野景色美不勝收,有“小灕江”之稱。兩岸的巖石千奇百怪、氣象萬千,特別是著名的“十不得”巖石景觀,大都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江西井岡山導遊詞 ·南昌市導遊詞 ·九江市導遊詞

從上清碼頭可以乘到竹筏,一路上不僅可以看到“十不得”景點,還能看古代懸棺表演。在二十四巖的盡頭有水巖,這是一個臨溪的大巖洞,裏面可容納數百人。洞前江水澄清、洞頂懸空伸出江面,人站在洞口頗有些驚險之感。

廬山景區導遊詞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風光秀麗、景色怡人的廬山,我是大家的導遊小白,接下來的時間呢就由我帶着大家領略廬山的風光,希望我的導遊詞能讓大家滿意。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具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以及旅遊觀賞價值,是我國的優秀的自然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我國的避暑勝地。

遊廬山一個必須具備的工具就是雨具,因為廬山的天氣變化無常,偉大的詩人蘇東坡在遊覽廬山的時候,就恰好趕上了雨霧天氣,於是在朦朧中感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廬山的天氣就是小孩的臉,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大雨瓢潑,所以大家一定要準備好哦。

下面是導遊詞的第一個景點,廬山秀峯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這個瀑布最好的形容了,看完了瀑布,我們會來到含鄱口,這裏有非常壯觀的雲海,真可以説是氣吞江湖呢,過了含鄱口,會經過風光秀麗的錦繡谷,它的得名源於一年四季的花開燦爛,就好像一塊五彩斑斕的錦繡,因此大家就叫它錦繡谷了,在這裏呢,大家可以盡情的和大自然的美景合影留念哦,離開錦繡谷,我們就來到了仙人洞,仙人洞裏面有個專供遊人拍照的懸空大石板,可以説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不過大家拍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就曾有過女孩不小心從石板上掉下懸崖的慘劇發生,同時提醒大家,我們沿路都有設計精美的垃圾箱,大家一定注意把手中的垃圾放到那裏面去哦!

好了,我的導遊詞就説到這了,剩下的時間交給大家自由活動,不過記得我們的集合時間哈,晚飯後我們還有好玩的互動遊戲等着大家!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9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説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佈,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祕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峯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着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説,又點綴着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裏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户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鉅著《天工開物》為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先後新建了現代化旅遊公路和國內一流的旅遊新碼頭。現已開發了20餘處風光景點和人文勝蹟,是遊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絕好去處。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0

神奇龜峯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標誌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巖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奇蹟。説到龜峯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峯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隻龜經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為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峯山,從此神龜就在這裏日日夜夜守護着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説為龜峯山塗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裏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等以龜為文化核心的長壽文化。

龜峯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峯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為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徵;三是龜峯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森林覆蓋率95%,生態環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遊客來這裏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遊,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悦,延年益壽;四是龜峯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這裏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鍊當地還流傳一句順口溜:“經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户户,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峯長壽的奧祕吧!

我們賞完龜峯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於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於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並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峯名勝境,古寺古人古聖當時古蹟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既讚美了龜峯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聖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中原,也曾遊幸龜峯山,並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眾達千餘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禪師、虛應禪師、靈應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後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xx年4月動工興建,採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築。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眾唸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淨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為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華中地區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徵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重!在殿內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徵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 或者家裏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釋迦牟尼佛神態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為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1

五指峯鄉 距縣城70公里。因其境內有五座相依相連、狀如五指的山峯而得名。五指峯天造地就,五指矗立,直插雲霄,最高峯海拔1607米,遠看五指峯,儀態萬千,形象生動。

1994年闢為旅遊探祕景區。景區方園40裏。有被稱之為“贛南屋脊”的齊雲山,海拔2061米,山勢巍峨,直頂雲霄;有數千公傾的原始森林“光菇山”-,松濤憾地;五指峯自然風景諸多,分佈較廣,山內奇峯異石,峭壁崢嶸,溝谷縱橫,溪流密佈,深澗秀瀑,竹木茂密,古木參天,巨藤攀崖倒墜,各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生息繁衍。五指峯風景有奇特的石、崖、瀑、樹、泉、霧,曲徑通幽,步步得景。登山入林,彷彿如臨仙境,大有“入目高山生翠靄,穿雲下瀑瀉銀河”之感,神祕而又風光絕綸,是探幽觀光的最佳勝地。五指峯如五指矗立,直插雲霄,最高指峯海拔1607米,遠觀五指峯儀態萬千。它的雄姿,比井崗山的五指峯、海南省的五指山,更為形象、更為生動,而更富有美麗動人的傳説......;鷹盤山石筍如林,黃山鬆傲立石壁,笑看蒼山;迎客鬆亭亭秀立,禮待彩雲。時有珍禽異獸玩耍於石筍之間;睡女峯如少女仰卧,安祥平靜,神形倩影,彷彿在等待“牛郎”下界;盤古飛石、仙人劈柴石、棉羊石、仙鴨石、將軍石,哈蟆王石……等山石景觀形神兼備,維妙逼真;熱水温泉420C可以沐浴保健,令人温馨又暇意……;蕉坑、馬尾水多級瀑布,瀑水落差近百米,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盤古仙寺位於三家村西面山頂,有一狀如雞蛋的巨石,恍若天外飛來,傳説是開天劈地的“盤古仙”所為,故名“盤古飛石”。石下有一大山洞,建有寺廟,傳説為北宋始建,洞中廟內有18座浮雕佛像,面孔神態各異,至今保存完好。.

五指峯國家森林公園

五指峯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峯森林植被、山勢景觀多彩多姿,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擁有廣闊的次生林區、原生森林區和竹林山地。放眼眺望,-茫茫,鬱鬱葱葱,構成了一幅幅森林畫卷,使人神怡、痴迷。除森林、竹景外,五指峯區地有眾多奇峯異石,山間雲霧飄移,壑谷深幽,如天造地就狀為人之五指形如天際神柱的五指峯,比海南的五指……

五指峯峽谷漂流

五指峯峽谷漂流地處贛州市上猶縣五指峯風景區,距章貢區99公里,是我國第一個無槳式漂流。漂流河道全長5公里,自然風光旖旎,共有36個險灘,全程激流勇進、目不暇接、有驚無險。參與其中,既可體驗闖灘直下的刺激又可感受擁抱自然的樂趣。五指峯峽谷漂流是全國唯一無需槳劃又無排工的雙人皮筏漂流點,任你自由自在、隨……

五指峯鷹盤山

鷹盤山位於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峯景區內,是老鷹駐巢的地方,海拔1530米。這裏有華山的險境,黃山的秀色,還有石林的奇特。鷹盤山的蒼鷹與河水中的石斑魚,是五指峯“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獨特一景。……

千古鳥道

千古鳥道位於五指峯鄉與遂川縣高坪鄉交界處的鳥嶺。每逢秋分時節,都會出現壯觀的侯鳥南飛停歇的景象,而清明時節,鳥嶺又有大量的侯鳥北飛。千古鳥道與雲南的大理和廣西的桂林並稱為我國鳥類遷徒的三條重要通道,也是長江中下游侯鳥遷徒的重要停歇地。……

盤古仙寺

盤古仙寺位於五指峯鄉雙霄村,佔地約600平方米,從山下往上依次為三聖殿(原名“極樂寺”)、三母宮和盤古巖。三聖殿(經堂):在重修第四次改名,原名極樂寺。對聯:“極善駕慈航袛願眾生昭正道,樂於興佛教堪顯盛世享清平。”三母宮:左右各有老蟹石(螃蟹石),中坤母元君,左觀音,右女媧,主要是百姓求子還願。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2

宜春別名袁州。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經113°54′-116°27′、北緯27°33′-29°06′之間。宜春市現轄1個市轄區(袁州區)、3個縣級市(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6個縣(靖安縣、奉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 總人口550萬,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積48.22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09公頃,耕地中有效灌溉水田地32.17萬公頃。水域面積6.3944萬公頃,其中河流水面2.04萬公頃,湖泊水面0.06萬公頃,水庫水面2.28萬公頃,坑塘水面2.76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01萬公頃。

全市土壤種類、成土母質類型多樣,有10個土類,16個亞類,64個土屬,162個土種。其中,水稻土類面積為48.72萬公頃(包括田埂),佔土地總面積27.33%。10個土類中,面積最大為紅壤,有118.13萬公頃,佔全市總土地面積64.24%。其餘土類有:黑色石灰土、黃壤、黃棕壤、潮土、新積土、紅粘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

紅壤是市內分佈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地帶性土壤。江西紅壤約佔全省面積的55.8%,全市紅壤面積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發育在第四紀的紅色粘土的紅壤,是市內最重要的土地資源。

全市耕作土壤肥力狀況較好。耕作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豐富級佔44.7%,中量級佔50.8%,低量級佔4.5%。此外,土壤多呈酸性反應,據統計,微酸和酸性土壤約佔全市耕地面積的77.8%。

看過江西宜春導遊詞的人還看了:

2.最全江西省導遊詞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3

今天,我們去的旅遊點是李坑古村落。這裏,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給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李坑,是個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個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為什麼叫理田呢?村裏的老人説:他們現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為遠祖在帝堯時為部落首領時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職為姓。同時因先祖唐未由北方遷江南時,曾“佔地從田之籤”,李洞建村時數典不忘祖,取村名為“理田”。到了近代,人們漸漸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稱“坑”)兩岸,便俗稱李坑了。

李洞是個曾任從五品朝散大夫的隱士

他來此建村後注重教育,培育人才。據村譜記載,李洞的兒子李仁曾遵父命創建“盤谷書院”。此後,自宋至清幾百年間,全村出了18名進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還出了一位狀元,叫李知誠,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達32人,並有1名飽讀詩書,能文善詩的文士留下傳世佳著29部。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還是明清時外出經營的商人,他們的木材、茶葉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蘇、上海、廣州等地,他們積攢了錢財回來,除了建造住宅處,也修宗祠、橋、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這個不傍大河通道,農業生產條件較差的山村,慢慢以展成為一個建築類型很發達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廟宇觀閣17座,橋亭路亭17座,還有書院、私塾、文峯塔、公共園林等,當年號稱“婺東第一村”。下面,請大家隨我進村參觀。

[車至李坑路口]

遊客們,請下車。步至中書橋]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中書橋”,它是婺源現存最古的橋之一,建於北宋未年,是座單孔磚拱橋,長4米,寬2。5米,高3米,磚拱上鋪青石板。為何取名“中書橋”呢?據史書記載:宋大觀三年(公元1120xx年),村人李侃中進士後,官至中書舍人。他在京城為官多年回鄉省親,一日漫步村邊,見這裏行人挑擔來往於溪上的木橋時,有搖搖欲墜之感,孩童嬉戲奔走過橋時更令人感到害怕,於是捐資建造了這座穩重大方的磚拱橋,橋落成後,村人為感謝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職定名為“中書橋”。

[步至李坑村口]

這裏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稱為“水口”,原因是這裏的村落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從這裏流出村子。水口是婺源村落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於是修築水口碣攔截財氣,培植水口林,有的還建起水口橋以鎖住靈氣。古時候,水口往往成為一個村莊的標誌,村中有人出遠門,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萬囑,揮淚灑別;在外多年的遊子重返家鄉,走着走着,一望見水口,便會激動不已,分外親切。

[引遊客進村]

各位遊客,有人説,步入李坑時,彷彿走進“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裏,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這條穿村而過的小溪,由東向西緩緩而流。現李高村260多户1000餘人口,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這種建築佈局説明,李坑村過去很講究風水,因為堪輿術説:水向西流必富。古時候李坑人選擇在水由東向西流的溪畔構築房屋,這就把他們所希翼的美好願望,從村落佈局的形態中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下面,讓我們來觀賞一下李坑的古民居吧。從表面上看,李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它村落的古民居一樣。大多是粉牆、青瓦(時間一長變成黛色)。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一種樸素淡雅的美感,屋頂採用馬頭牆的建築造型,即房屋的左右兩側築起風火山牆,高出於屋頂。同時為避免山牆檐距雙向坡頂的屋面高差過大。採用了隨屋面坡度層層跌落的形式,因為它形似馬頭,故俗稱為“馬頭牆”。馬頭牆檐角飛翹,在蔚藍的天際間勾畫出民居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走向李翼高故居],我們去叩開這幢古屋。這幛古民居建於清初,是一個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的居所。因為有錢財,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裝飾房屋,讓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進入雕刻的藝術畫廊。請看,要房子翹角飛檐的門罩下,垂花柱式門枋上的磚雕十分精湛,下枋上精雕細刻着古戲文圖幅、人物圖案各異,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徵純潔和吉祥,這邊的蓮蓬,則期望多子多孫。

[步入大門後]

為進一步向外人顯示1、李翼高故居:這幢古名居建於清初,是一個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為有錢財,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磚雕、石雕和木雕)裝飾房屋,讓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進入雕刻的藝術畫廊。在房子翹角飛檐的門罩下,垂花柱式門枋上的磚雕十分精細,下枋上精雕細刻着古戲文圖幅、人物圖案各異,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徵純潔和吉祥,這邊的蓮蓬,則是期望多子多孫。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正門兩邊各有一個石墩。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兩個石墩的作用是什麼?——那是主人的下馬石。我們再來看看屋子裏的構造。由於主人的富裕,左右廂房的隔扇門窗上,木雕精緻、完善。,充分體現了婺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能和技藝。整幢宅子上、下兩層,每層分為三部分:前面的這間稱前堂,是小姐的房間。因為小姐是不能隨便出閨房的,所以門窗上是鏤空的雕刻圖案,方便小姐從屋內往外看。正中間的這兩間稱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後面兩間稱後堂,那是兒子們的房間。當兒子長大成人後,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則搬入後堂,所以後堂又稱為高堂。

2、大夫第:這座“大夫第”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李文進的大夫官銜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後,清朝政府的正規軍根本沒有作戰能力,完全靠曾國藩的湘軍,國庫又沒有大量的錢財做軍餉,當時的徽州同知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捐得多就封官,李文進的官銜就是那時侯捐來的。從這幢房子的門面上來看,沿襲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點。大門為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大門上方砌築門罩。門罩上黛瓦鋪蓋,戧角飛檐,不僅能遮擋雨水,還能起美化的作用。飛檐下方,門枋上磚雕圖案細膩精美,極富裝飾趣味。石庫門柱礎上的石雕,是民間較為常見的“獅子滾繡球”圖案,表達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滿歡樂的心態。我們再仔細看看這石雕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橫着雕刻的繁體“書”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屋子的上方有一個天井,這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採光、通風。同時它還有一層含義,既是把人和天銜接起來——“天人合一“,也就是説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離大自然而獨立存在。同時,在徽州人的眼裏,水源就是財源,雨天,水不停地從天井向家裏流,四水歸堂,藴涵着“財源滾滾而來”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鑿成銅錢樣式,古時候人們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麼辦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養一隻千年烏龜。烏龜在下水道里爬來爬去,下水道就永遠暢通無阻。這座大夫第取名“春藹堂”,一則體現出家庭融樂的氣氛,二則飽含長輩對子孫後代的關愛之情。屋內的木構件上,同樣雕似着精美圖案,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內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主人對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憑藉自己的真憑實學考取功名的美好心願。

各位遊客,房屋右側的這間跨院當地稱做“小姐繡樓”。看,樓上這座向河街挑出許多的亭閣式建築,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原本用於觀景,但傳説也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這裏有一扇古代百葉窗,向上翻可以採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窺視樓底的過往人羣。小姐拋繡球的故事,在小説和戲劇情節中常有記載,因為有些待字閨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權貴,如何選擇左右為難,或者因小姐的擇婚主張與父母意見不合,愛女也許早有意中人,於是便出現了拋繡球選女婿這種戲劇性的做法。小姐的繡球拋給誰,,一般是有目標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經選定了一個意中人,而不是隨隨便便亂拋的

3、申明亭:各位遊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剛剛經過的這個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見證,取名“申明亭”,建於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書上記載得非常詳細:如果村中有人為非作歹,就把他的惡行書寫出來,張貼在亭子中,以達到懲戒的效果。古時候村中的建設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負責,因李坑過去的村規民約頗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覺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難免有爭議,家庭有糾紛,遇到這種情況,宗祠就鳴鑼在申明亭聚眾,村人均可參加評議,對誰是誰非進行公斷,排解糾紛,批評和懲辦違反村規民約的人。

4、通濟橋: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看看旁邊的這兩條溪流。這是李坑過去“十二景”之一的“兩澗流清”。其中一條溪流前方有兩個小石墩,這條就是公龍,石墩為龍角。這邊沒有石墩的是母龍,兩條龍在此橋處匯為一條溪流,構成“雙龍戲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時候風水村中兩水相激本來不利,但這裏用通濟橋鎖住,用申明亭鎮住,也就化解了。通濟橋跨度約5米,始建的年代已難以查考,不過最後一次維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石拱橋。

5、銅綠坊:“銅綠坊”建於清代中葉,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蕪湖經營銅綠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稱他的故居為“銅綠坊”。銅綠坊仿官廳建築風格,在大門後另外設置了一座儀門,當地稱“中堂門”,平時中堂門關閉不開,常人一般從兩側出入,如有達官貴人光臨,則打開中堂門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銅綠”。“銅綠”的化學名稱叫“緘式碳酸銅”,是一種有毒的綠色晶體,可做殺蟲劑。古代製取銅綠的方法很特別,用糯米蒸成飯,裹在銅上,時間一長,飯黴爛,剝下來銅的表面上就生成銅綠,然後刮下來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學元素製成。

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着這座宅子的內部擺設,在婺源屋內的擺設是很有講究的。我們看這中間是一個高高的馬頭座鐘,左右兩邊,一邊是花瓶,一邊是鏡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靜,終身平靜”

6、李書麟故居:這幢民居是“八字門”,別具一格,並正對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門前這扇牆壁,又稱為蕭牆。,一般是建在院子裏的。但在婺源,蕭牆都建在門外,因為本地人以天為院子,以門前山水為院子,所以把蕭牆建於大門口。蕭牆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擋風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書寫着‘福’字意味着“開門見福”。這幢民居建於清朝同治年間,門樓上的雕刻也很精細,進入房子內部後,大家可以發現這個條案與眾不同,特別長,有4米多長,這在婺源現有的古建築中可算是罕見的,此外,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個戧角,四個天井,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魚塘屋:這是一所不知名的書齋,村子裏的人都叫它魚塘屋。從風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磚鋪成,當地稱‘金磚鋪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鋪地;二是採用木柱礎,不象後來的房屋一律採用石礎;三是隔扇很樸素,格心用橫直櫺子,沒有雕似。連着它的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故居的後花園,園內有一個石砌的魚池,用青石板將周圍圍住,繞池的小徑以塊石鋪墊。池內的魚就是婺源的四大特產之一的荷包紅鯉魚,池水與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這邊是花壇,花壇中的這棵紫薇樹,相傳是李知誠親手栽種,算起來樹齡已有800多年了,當年茂盛是樹幹胸徑有0、4米,經一次雷擊後現雖只殘存半邊,但每年都回新枝萌發,紅花滿樹。旁邊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樹,樹幹上長滿靈芝,使人覺得這裏充滿了靈氣。

8、蕉泉:各位遊客,我們眼前的這眼泉水叫“蕉泉”。這眼泉水雖然流量不大,卻一年四季不會乾涸,泉水清澈涼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斷流,蕉泉供應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裏這是他們的救命泉。這眼泉水是從石縫中流出來的,在這有帶還流傳一個神化故事。傳説,李坑村曾有一個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張天師的弟子,天性聰悟卻心術不正。相傳張天師養着幾條小龍,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條,回家養在墨盒裏。張天師聞訊趕來索要,李祈福反問他龍是什麼顏色,張天師説是黃色的,李祈福説:我這裏有條黑龍,沒有你的黃龍。張天師無奈,就把這條龍送給了他。龍養在墨盒裏越來越大,終不是辦法,李祈福就想為它找個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來到這裏見這石壁上有水滲出,便拔劍直插進去,頓時縫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興奮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個洞,他趁勢往地上一坐,坐出一個大陷坑,水不斷流入坑中,形成這個水池。李祈福把龍養在池中,張大以後不斷興風作浪,騰雲是尾巴一掃把附近的這些房子的馬頭牆全剷平了。大家看,這一帶房子都沒有馬頭牆。李祈福聽到村民怨聲連連,於是把龍帶走了,最後把它放入浙江開化的一條江中,至今這條江仍叫烏龍江,而蕉泉也因為曾養過龍,成為古時候人們求雨必拜的地方。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南昌旅遊,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是,她位於南昌南郊8公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雲譜。是一紀念,紀念一位在中國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大書畫家―八大山人。那裏的陳列室內有系統的展示了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和生平史料,並時常展出歷代畫壇高手的佳作。在園林裏,有以碑刻方式展示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我們將置身於古色古香,人文氣息濃郁,曲徑幽幽,機具逸趣的,我想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遊,將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現在我們來到了八大山人紀念館,這是一處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築。院內有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櫧樹,羅漢松,青葉蒼幹,繁陰廣被,覆護着青磚灰瓦白牆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清靜。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灣荷池倒映着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微波盪漾,溪畔農田,農舍炊煙縷縷,環境非常優雅。八大山人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10月,是國內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她的前身是青雲譜道院。現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青雲譜的概況。青雲譜道院的創立有着久遠的歷史文化背景。相傳早在2500年前,周靈王之子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郡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後人為了紀念他建了“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淨明派,在此建“太極觀”。唐代時易名“太乙觀”,宋朝時為“天寧觀”;直至清代時定名為“青雲圃”,這時的“圃”為苗圃的.“圃”,而現在的“譜”是家譜的“譜”。

遺址現存大門、二門建築,大門石額刻有“青雲圃”三個大字。

二門前後額分別刻有“淨明真境”,“眾秒之門”字樣,整個建築於1957年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昌積澱深厚,淨明道教產生形成於此。現在我們所見的建築基本上是明清建築。主要三大殿依次是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現已經改為陳列室)。三殿前後之間有天井內院,種植古樹,形成前後四合院佈局,古樸幽雅,整個紀念館佔地約11000平方米。建築與園林透露出蒼莽野逸的情趣,不同於各地達觀顯貴的私家園林,在文史價值方面,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義。

現在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這裏陳列着八大山人生平事蹟和他的繪畫、書法作品,在欣賞他的書畫作品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國粹之一,中國畫,又簡稱國畫。它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國畫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八大山人擅長水墨大寫意,是中國畫壇三百餘年來很有影響的人物。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da),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歲。是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世居南昌。他幼時,承襲儒學,受過良好的藝術薰陶,過着王孫貴族生活.(1644年),明朝滅亡,清政權建立,使當時只有19歲的八大山人承受着國破家亡的沉重打擊。擁有特權的貴族家庭破落了,美好理想破滅了,他從赫赫皇族論為逃避殺身之禍的遺民一員,先是躲進深山老林,後剃髮為僧,?依佛門,苦心修煉,成為禪門之中的佼佼者.50多歲還俗.他一生隱於書畫,並將儒、釋道思想融通在其書畫藝術當中。集遺民、禪師、畫家於一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於藝術之林,成為一位承前啟後的藝術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宏遠,寧靜純潔,超凡脱俗,渾然天成,形成了“八大”獨特風格。大家看,他畫的鳥,鼓腹聳背,白眼向人,寥寥數筆勾勒出的花草樹石,清新、自然,以最簡省的筆墨,表現大千世界豐富的氣象。再來看看他的題款,他將自己的身世遭遇,玩世不恭的態度表現在“八大山人”這四個字的連草書寫中,酷像“哭之”,“笑之”,寓意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後人評八大畫“鬆、蓮、石”最佳,我們看他畫的荷花,長長的荷柄頂着片片荷葉,迎風搖曳,喻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風範。再來看所畫松樹,虯枝蒼幹一氣呵成,筆簡意賅,筆墨無多,氣勢磅礴,姿態非凡。他的畫面中常常只有,一隻鳥,一拳石,一尾魚,簡潔凝鍊,留出許多空白,使其餘意豐富,供人們有開闊的想象空間。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也很高,他徹底摒棄了一切世俗功利觀念,而進入忘我之境。

他的字氣舒神斂八大山人為清代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一,其人品、畫品啟迪着三百年來畫壇上、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一代又一代畫家,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

走出陳列室,我們來到園林中,這裏有一座銅像―八大山人像。於1986年為紀念他誕辰360週年而立,八大山人面目清秀卻又十分倔強,微笑着迎接大家的到來。兩棵古樟守護在他的身邊,與他朝夕相伴。在園林的東面建有一座八大山人書畫碑廊,將八大山人部分精美作品篆刻在石碑上,供大家欣賞、學習。

八大山人紀念館自1959年開館以來,受到各級人民政府的支持,國內外賓客參觀後都讚不絕口。今天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遊就要結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一個較完整地認識。目前八大山人紀念館成了我市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所以説八大山人藝術,不光屬於江西,中國,也正逐步走向世界。

最後,請大家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也祝大家在我們南昌玩得愉快、盡興!謝謝大家!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5

茨坪是井岡山市政府所在地,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麗的公園式山城,高樓林立,古木參天,賓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 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旅遊車可通往各大景點。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台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台氣勢磅礴,北端為雕塑園,有全國着名的雕塑家用青銅、漢白玉、花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當年的形象,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於捐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羣隔湖相望。該館始建於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建築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格。館舍建築面積達3065平方米,陳列面積20xx餘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這些文物、圖片再現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1920xx年10月下旬,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到達茨坪,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茨坪就是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中心,也是整個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後方單位的所在地。湘贛邊界黨的前敵委員會、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務委員會、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區工農兵政府、公賣處都先後遷來這裏。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裏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着作。這裏的革命遺址都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茨坪景區主要景物景觀有:革命舊居舊址羣、革命博物館、北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墓革命先烈紀念塔、南山公園、挹翠湖公園、蘭花坪(花果山)、五馬朝天景區等。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遊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説得好“石門澗是廬山 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後 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峯對峙如門,內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 5000餘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遊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尚是一片汪 洋大海,後經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 “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於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着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 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峯。並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峯的水、上霄峯的水、大林峯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潭的 水......最後都彙集於石門澗,所以説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致“處處掛飛泉”的景緻。是廬山西部一條最長、最寬、氣勢最大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築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電,瀑布優勢相對減弱。但由於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佔55%, 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常 可觀。而這種特定的環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裏的“三石”的生長。説起這“三石”,大夥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麼?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説就是:三石成一桌 菜,是廬山的特產。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裏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 的生態環境也非常優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域內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佈。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後個個都爭奇 鬥豔。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遊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遊於此,遊覽風光,輪道吟詩,寫下了《遊石門詩並序》,成為千 古絕唱。為我國山水遊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台階,現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台 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着“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麼一看大家會説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 啦,這種説法可對可不對,為什麼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 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説,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着許許多 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温急驟下降,最後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着,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 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唯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 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説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裏主持叫曇詵, 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 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着,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後來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裏 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裏、廟前或廟後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在下面柳杉樹高 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麼樹就是樹,為什麼稱為寶樹呢?有人説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説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説法,比如明萬曆年間,神宗天子駕遊此處發現這棵銀杏木質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 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麼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 跑到樹下哭着説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全家將會被殺啊,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説“孩兒們,我很同 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着多少樹,它們 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説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後一口氣説,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為百姓着想, 此樹乃寶樹也,應當加以保護。當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温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 雨,風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説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 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 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曆母親慈聖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曆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説“樹能鎮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 洪福齊天,今後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 枝繁葉茂,直到現在都長得這麼吸引人。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7

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臨水,洋溢着濃郁的南國風情,古有“富麗江城”之稱。贛州市總面積479平方公里,人口40多萬,居住有漢、回、壯、舍等16個民族。它扼守贛、湘、閩、粵四省要衝,秦漢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現為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贛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縣至今,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古時曾名虔州,又稱虎人城。歷史上贛州曾是溝通贛、湘、粵、閩的南方重鎮,素稱“閩粵咽喉”,歷來與廣東及東南亞有着緊密的貿易往來。當年藉着贛江黃金水道和嶺南古驛道之便,這裏“商賈雲集,貨物如雨”,留下了“南方絲綢之路”的美名。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彷彿看到一隊隊馬幫馱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產,過贛州、越梅嶺、源源不斷運往廣州以至南洋。

贛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東門到西門的宋代古城牆,沿江而築,婉蜒三千六百多米,歷盡宋、元、明、清、民國多代,垛牆、炮城、馬面、城門保存依舊,宋城的雄姿依舊,古韻猶存,被專家們譽為宋城博物館。聳立在章貢兩江合流處的勝景八境台始建於北宋,現為三層,飛檐斗拱,畫樑朱柱,雄偉挺拔,巍然壯觀。位於賀蘭山上的鬱孤台是最引人景仰的去處,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這裏留下了千古絕唱:“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一曲《菩薩蠻》使贛州名聞遐邇。還有巍峨的慈雲塔,形若游龍的古浮橋,規模宏大的七裏鎮古瓷窯,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廟,蘇陽長談的夜話亭,客家風情濃郁的民居建築羣,一處處古蹟,一座座名勝,猶如羣星,把贛州裝點得絢麗璀燦。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8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曉起村始建公元787年,始居人為汪萬武,據曉川《汪氏宗譜》載:唐乾年間(公元877-879年)歙縣篁墩汪萬武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只見青山環繞,綠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 搭草棚、起炊煙,而將此取名“曉起”,亦稱曉川,後汪姓在小溪上游一公里處建村,也稱曉起兩溪匯合處的下曉起,村邊水口十幾棵數百年老樹和村國小後成片的古樟樹林,即使在古樹遍佈的婺源也不不多見。羣山環繞、一水橫亙的上曉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

其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官宅氣派堂皇,前後天井,廳堂寬敞深進,炫耀着主人高貴的身份。繁華。曉起村中保持600餘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鍾靈毓秀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江上青希望國小就建在曉起,江上青是江石溪第六子江養父,祖籍婺源,1920xx年---1939年,中共黨員,革命烈士。為繼承和發揚江上青烈士崇高的精神,原上海市市委書記胡立教同志和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引薦,共青團上海市電力工業公司委員會決定在江灣曉起村建“江上青希望國小”,謹此讓家鄉人民緬懷先烈,激勵青少年秉承烈士遺志,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曉起村位於婺源縣江灣鎮,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皖、浙交界處。面積2947.51平方千米。總人口3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萬人。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19

龜峯塔位於東江邊的龜峯山上。傳説神仙因同情終年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隻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後建一座塔以鎮水妖。故此山稱為龜峯山,塔名曰龜峯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傳説從前河源人民年年為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雲遊於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了惻隱之心,遂在新豐江與東江的匯合處投下巨龜,化為龜峯山,上置龜峯塔,以鎮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

龜峯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屬佛塔,歷來被列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東江第一塔”美譽,為廣東省首批公佈重點保護文物之一。龜峯塔平面為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為四點八米,內邊長為一點六米,牆體厚為三點三米,通高四十二點六米。塔正門向東,塔外觀為七層,內為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節上升,層層收分。各層設有杉木樓板加鋪方磚,其中暗層有穿牆上下兩個門,四個佛龕。明層有一門上通另一層平台和五個門孔通外邊平座欄杆,沿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平塔屬青磚結構,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層狗牙磚疊墊出挑,出檐較其它塔寬厚。平座設有木欄杆,每層六角均有角柱,柱間飾橫架欄額相連,為典型宋代仿木樓閣式磚塔。每層塔檐現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當滴水,角樑下懸掛銅鐘。龜峯塔經八百五十七年的風雨侵蝕,原塔頂已失,台基被堆積塵土埋沒,塔檐與平座崩塌,瓦面無存,塔內各層原有木樓板亦已毀壞殆盡。

龜峯塔外觀為七層,內為十四層,屬磚仿樓閣式塔。塔呈六角型,底邊長為5米,內空心,塔底壁厚為3米,有穿壁磚級直上各層樓板,繞塔外平層座逐級可登上頂層。修復前,塔頂已毀,殘高為32米。龜峯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見有傾斜與裂縫。原塔為黃泥砂漿砌結,磚有青、紅兩種,尺寸不一,規格有30餘種。塔頂台基已被堆積土埋沒,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 從首層塔身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證,原應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樑斗拱瓦面。塔身每層遞減,各層均有菱角牙磚疊澀挑出的檐口與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檐與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脱落,特別是二層東南角尤為嚴重。各層瓦面無存並遍生雜草飛榕,塔身內腔原有的木樓板,亦已毀盡無存。

民間流傳有“龍川塔無影,河源塔無頂”的傳説。其實,龜峯塔原是有頂的,其一:河源塔無頂只不過是一百多年來的事。因為《河源縣誌》記載:“咸豐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龜峯塔崩第一級”。這裏所指的第一級,其實就是塔頂。估計塔頂從此後就未有復原,現塔頂所堆積的較少青磚,可能是後來臨時用大鐵鍋封頂時而砌的。其二:修復前塔身內腔第六層保存有一條40×40釐米的硬質託樑,這是龜峯塔原有塔頂的實物依據,現在恢復塔頂也照原用這條託樑。其三:據專家考證,凡宋代磚砌的密檐式樓閣塔都是有頂的。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後,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龜峯塔獲立項修復。修復工程嚴格遵守“修舊復舊”,“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該塔在民間有“河源塔無頂”的傳説,但據有關專家考證,龜峯塔原有塔頂,只是因為“咸豐二年壬子,龜峯塔崩第一級”(見《河源縣誌》)所造成的。縣誌所記的“崩第一級”即是原來的塔頂。且修復前在塔腔第六層發現的一條大橫樑,就是建塔時用來承託塔頂的實物見證。從首層塔身外面的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圍出土的柱礎石可以證實,該塔原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伸出四米木樑塔檐,俗稱“塔裙”,這次按宋式復原。在維修復原過程中,先後發現幾塊紀年磚。其中一塊上刻“紹興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磚”;另一塊上刻“萬曆三十年修”。這兩塊銘文磚不但解開了該塔始建實際年代的千古之謎,而且還證實了明代萬曆年間重修過一次的史實。修復後的龜峯塔更顯得莊嚴雄偉,瑰麗拔秀。登上該塔憑欄四眺,新老市區一覽無遺。現已開放為旅遊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

鑑於龜峯塔歷史悠久,塔式典型,為東江著名古蹟,有較好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重修龜峯塔對保護文物和發揮古塔的旅遊參觀作用,豐富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龜峯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江西水觀音亭導遊詞 篇20

大家好!我是龜峯景區的導遊小張!歡迎大家來到龜峯景區遊玩。我們龜峯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六峯八大景之説哩”!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進入龜峯詳細瞭解一下吧。

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就是老人峯!老人峯可謂是龜峯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從不同德角度來看,有四種不同的風韻哩!大家朝正前方看,老人峯是不是酷似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呵呵!我們再從左側看看吧!這時的老人峯多像一個身披盔甲,高昂着頭準備出征的將軍啊。我們再從右邊看看吧,是不是像一個揹着竹簍的村姑啊,可仔細看看又像我國的珍惜動物——“大熊貓”!

朋友們現在我們進入到下個景點。你們看看對面的三塊大石頭像什麼啊?是不是很像三隻重疊的龜啊?哈哈,這就是龜峯最有名的景點“三疊龜”了。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三疊龜”的來歷。最上面的那隻膘肥體壯,異常的可愛,所以稱它為“肥胖龜”。中間那隻穿上了大自然為它編織的綠毛衣,故名為“綠毛龜”。最下面的那隻龜因為要承受上面兩隻龜的體重,因此稱它為“大力神龜”。傳説這三隻小龜的媽媽出門很久都還沒回來。俗話説“站的高看的遠”嘛,三隻小龜想早日看到媽媽,就爬上最高的山峯,重疊起來,希望能早日看到媽媽回來。

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當年拍《西遊記》的一個景點——天女散花。從60米的懸崖上落下來的水花就像一位仙女在空中散花,很漂亮吧。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時間是屬於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去遊覽其他景點。我相信龜峯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朋友們再見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xi/k8dd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