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貴州導遊詞 >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19篇)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19篇)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19篇)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峯,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彙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xx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佈;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併為黔金絲猴的唯一分佈區。梵淨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蹟保存較多,為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

開陽南江大峽谷,距貴陽市六十餘公里,以氣勢宏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和類型多樣、姿態萬千的瀑布羣落為特色,是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都很高的風景區。

峽谷全長四十多公里,最深處達三百九十八米,經科學考察結果顯示:南江峽谷地層古老,河谷深切,為典型的低中山峽谷地貌景觀,十分壯麗優美。峽谷內有自然景觀八十餘處,各種姿態瀑布四十多條,最高落差達二百五十餘米。

景區現已開發十八點四公里,旅遊者可順江在碧玉般的江水中進行驚險刺激的漂流,也可漫步於峭壁棧道,還可穿越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峭壁上有藏酋猴、獼猴,河中鴛鴦、野鴨暢遊,魚兒成羣可見,江上魚鷹白鷺小鳥飛翔,野趣盎然。

南江大峽谷已具備了建立生態旅遊示範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每晚的民族歌舞讓你流連忘返,天然泉水游泳池、惟妙惟肖的釋伽牟尼佛彌勒佛以及忽隱忽現眾多佛像構成的萬佛山,户外燒烤,跨江溜索更讓您心曠神怡,開心盡興.

南江大峽谷,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不僅造就了石上森林、樹抱石等景觀,也使景區落目皆綠、空氣清新,兩岸瀑布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為大峽谷錦上添花。陡峭的大峽谷更讓南江陡添一份豪氣。峽谷深處的千米棧道可謂全國之最,人行其中可謂觀潤眼景,飲山泉水、吸清新氣、沐森林浴、登健身山、聽蟲鳥鳴,心曠神怡,疑是仙人。難怪著名的地理環保專家香港大學吳祖南教授遊後稱之為“貴州的香格里拉”。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3

俗語説:“江南園林甲全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從總體上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園圖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緻,沿阜壘山,窪地建池,巧建亭榭,點綴樹木,講求詩情畫意。二是造園注重淡雅幽靜:造園圖景小中見大,內外借景,畫中有畫,佈局自然,秀麗莊重。三是建園突出民族風格:園中的古代建築用繪畫、書法、詩文等藝術手法將其綜合在一起,景中有詩,詩中有畫,為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結晶。蘇州園林是中國南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園林中以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為著名,被譽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

拙政園,在蘇州城區東北隅婁門內,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之一。拙政園最初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在元代時將其改建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辭職還鄉,買下大宏寺遺址並改建成宅園,取名為“拙政園”。初建時規模較大,園內景物很多,除正宅外,還包括現在的東花園(歸田園)和西花園等景物30餘處。拙政園園內面積現有60餘畝,以水面為主,建築羣多臨水而建,全園景物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入園處是解放後,在歸田園(東花園)廢址上重新擴建而成的,主要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館等。

拙政園中部正中央為水池,山石、樹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遠香堂位於園部的正中,南北有門,東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別緻的四面廳,聳立於低平的青石台基上。前堂有假山,後堂平台臨水而建,台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兩座小島,島上建有亭閣,並恰與廳堂成對景;山上林木葱鬱,有雪香雲蔚亭,高踞一園之上;沿湖植柳,周圍有梅,冬春花開,冷香四溢。還有岸邊遠香堂東面的枇杷園,島上的侍霜亭,北牆邊的綠綺亭等,都各有獨道之處;亭閣翼然,環以迴廊,相互借映,彼此互應。長廊北面的見山樓立於荷花池中,為兩層低矮的水閣,三面環水,一側為假山,在靜水襯托下產生一種山水樓亭、和協幽靜的藝術效果。最值得説的是遠香堂西南面的小滄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間水閣,南邊窗外是幽靜的水庭,可靜觀穿閣而過的綠水和南壁牆前的竹石;北邊可掠過荷花池四面亭,遠望弄影荷池的見山樓,景色優美。

拙政園的西部是風格獨特的鴛鴦廳,它是一個在屋頂下面分為南北兩部分方形的、獨特的建築廳;廳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鴛鴦館”,南半部稱為“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館臨水池,適宜夏居,南館靠花院,適宜冬住;在大廳四角各有一小間耳房,形成了一個大廳帶四隻小耳的格局,為我國古建築中奇特的一例。拙政園中還有聽雨軒、枇杷園、留聽閣等各式景物,都為園林增添不少的藝術華彩。園內水池面積很大,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樹敝日,花香濃郁,富有自然色彩。這種運用分割空間,利用自然,對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為具有江南園林特色和古代園林風格的典範。

滄浪亭,在蘇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現存的歷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園林之一。它原是五代末年吳軍節度使的別墅,後幾經興衰,到南宋初年闢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宅,並加以擴建,到了明清兩代又加以修整,成為現在滄浪亭的主要基礎和規模,全園面積約16畝。滄浪亭最大的特點是未入園先見景,一條清清溪水繞園而過,隔河相望,亭閣起伏,波光倒影。走過小橋後方能步入滄浪亭園內,園內的結構以假山為勝,建築物均環繞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彎彎,迂迴盤上,道路兩帝翠竹叢生,山上林木葱鬱,滄浪亭就屹立於山頂林木之中,景色自然。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等;園內有藕香榭、聞妙香室、瑤華境界等處,各自組成院落,風格獨特。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4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為外湖、裏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峯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峯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雲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雲、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為東方的瑞士。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5

遊客們,我們現在看見的萬里長城。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

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地方的人民為了防禦敵人來侵略自己的領土就建築了一段段長城,只有到了秦始皇統領中國的時候才把一段段的長城連接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我們站的這段長城是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着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長城還有個動人的傳説《孟姜女哭長城》據説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被秦始皇派去修築長城,但是很久的時候沒有回去,孟姜女決定去找她的丈夫範喜良,到長城腳下卻沒有看見丈夫就問那些工人,工人卻説範喜良死了,被埋在了長城下,孟姜女傷透了心就在長城腳下哭的天昏地暗,連長城都被感動了,最後她哭了三天三夜把長城都給哭倒了,她的丈夫範喜良的屍體現出來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出來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是多麼的辛苦。遊客們,請你們細細遊賞,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亂塗亂畫,隨便仍紙吐唾沫。要珍惜古代勞動人民的成果。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6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羣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佈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代風水精鑑》),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

20世紀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縣、龍巖市永定縣的土樓被美國人誤以為是蘑菇狀的核武設備,殊不知這獨一無二、從宋元時期就已經產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早在第一枚原子彈蘑菇雲騰雲駕霧之前,就已經在閩西南一塊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數個世紀了。中國“福建土樓”20xx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7

來到蓬萊的客人,常常為見不到海市奇觀而感到遺憾。而在八仙渡,卻可以從望瀛樓上觀看到綽約迷離的瀛樓海市,領略到虛幻飄渺的奇異景象,得到感觀上的滿足。從這小小的觀景台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通過光的折射而映現在樓窗玻璃上的海天景象。丹崖仙閣和田橫山的虛景與長山列島實景連在一起,綿延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海上仙山圖。蓬萊仙城的樓台,觀光大道上的車流,還有八仙渡環海西長廊的倩影,都映現在這方透明的屏幕上。其實,這裏的景象和真實的海市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種光學折射的作用,只不過真實的海市是出現在海天之間的,這裏卻是窗前之觀,實際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前面的仙姑間和其他幾個地方我們都可以通過窗口見到這種生動神奇的景象。

望瀛樓最頂端是海風堂藝術館。大家請上樓。這裏珍藏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畫,古代的有揚州八怪、張路、查士標、何紹基、劉墉、董其昌、鐵保等的真跡,當代的有國學大師季羨林、紅學泰斗馮其庸、書界大家啟功、沈鵬、歐陽中石等,以及各類珍貴古籍畫作。

八仙祠:眼前這座建築便是八仙祠。大門口這位手持托盤的孩童便是善財童子,專門為樂善好施的人們降財賜福。

正對大門的是八仙祠正殿,八仙祠匾額是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題寫的,楹聯“九天閶闔開宮闕,八仙過海在蓬萊”是由國家功勛藝術家、著名學者楊仁愷先生題寫。八仙祠裏面供奉的便是八仙了。西配殿是財神殿,裏面供奉的是文武財神、月老和文曲星;東配殿是祈福殿,裏面供奉的是福、祿、壽、禧四位神仙。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八仙祠。

關於八仙的傳説,在我國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詩詞、雜記中都有八仙之説。《太平廣記》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記載。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並非後人所傳的八位仙人。到元明時期的雜劇中,才認定了我們今天所説的“過海八仙”。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八位仙人形象,實際上並不甘願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之祖老子調遣,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個小小的流派,即所謂的“散仙”。

八仙祠正中供奉着漂洋過海的八仙,在他們的東面是東西南北四方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位神仙受太上老君調遣,掌管天上二十八星宿,為人間排憂解難,保佑人間平安。西面是風婆雨神雷公電母四位神仙,掌管風雨雷電。中間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長相最英俊的韓湘子,據説他是唐朝大詩人韓愈的侄孫,生性狂放,寶器是手中的洞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漢鍾離,原名鍾離權,漢朝人,他的寶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長相最醜但道行最高的鐵枴李,據説他的大葫蘆裏有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因此又被稱為藥仙。在我們的後景區有一個漢白玉的大葫蘆,就是根據傳説所設計的。第四位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他為什麼要倒騎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做解釋“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這位老人處事小心謹慎,凡事回頭看,便於總結經驗。他的法器是手中的漁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兩舉進士不第,後隱居終南山修道。傳説他可以點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後的陰陽寶劍。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荷仙姑,廣東增城人,少時家貧,常在山中採野果奉母,自己卻以礦石雲母粉充飢,孝心至誠,感動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開的荷花。第七位是年紀最小的藍采和,成仙時年僅十四歲,寶器是手中的花籃。最後一位是成仙最晚的皇親國戚曹國舅,宋代人,原名曹權,對其弟仗勢作惡深為不滿,看破紅塵,散財濟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雲笏板。

我們一般習慣於把“神仙”連在一起稱謂,其實“神”和“仙”是有區別的。神話中的“神”是天生的,而仙話中的“仙”卻是修煉而成的。這既符合了宗教的勸世之宗旨,又迎合了人們樂於長生的心理,因此能較長時間適應歷史變化,在千百年中盛傳不衰。羣仙形象體現了民族文化心態,成為我國文化史上的獨特創造,也大量進入古代文學創作,在形成文學的民族風貌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八仙故事的豐富想象力,至今仍然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八仙被譽為平安神。平安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各位來到這塊神仙寶地,不妨入鄉隨俗拜拜八仙,保佑您和家人平安健康。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8

煙台市是中國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煙台市轄5區、1縣、7個縣級市,總面積1.37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O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5O多萬。

煙台是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裏年平均氣温在12度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900多公里海岸線上,有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遺址養馬島等眾多的名勝古蹟,每年吸引數百萬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煙台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漁業基地、水果之鄉,是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

煙台市海岸海島曲線長909公里,可開發的淺海灘塗900多萬畝,水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經濟魚蝦有帶魚、小黃魚、鮁魚、鮑魚、鮐魚、黃姑魚、真鯛、鱸魚、鰩魚、梭魚、對蝦、鷹爪蝦、梭子蟹、海蔘等30多種,主要貝藻類有牡蠣、泥蚶、文蛤、扇貝、鮑魚、海帶、裙帶菜、紫菜等20餘種。其中扇貝產量佔全國總產量以上。煙台的海珍品中,渤海灣對蝦在國際市場上稱東方大對蝦,個大體肥,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煙台海蔘屬刺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中國20多種食用海蔘中的最佳品。鮑魚自古以來被視為海味之冠,其主要產區在長山列島海域,鮑魚除肉質細嫩、食味鮮美外,其貝殼是平肝明目的中藥石決明。另外天鵝蛋、紫石房蛤、鷹爪蝦等都鮮美至極,是海產品中的珍奇。

煙台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有便捷的交通、通訊,已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優城市行列。8O年代以來,煙台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沿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到199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8位。煙台市的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也比較發達,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個教育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1984年,煙台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開放10多年來,煙台市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資環境,成為連接內陸與東亞國家和地區、中國華北與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之一。煙台市先後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各種方式的經濟貿易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批准利用外資項目4900多個,總投資95億多美元。其中批准成立三資企業3800多個,已投產企業1800多個。國際上著名的日本電裝、豐田、三菱、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韓國的大宇以及德國格羅茨拜格特,美國多納勒、鐵姆肯、羅斯敦普瑞納等多家大商社和跨國公司相繼來煙台投資。亞太經台組織有15個成員在煙台有投資,投資項目達4424項。香港、韓國、美國、中國台北、日本、新加坡在煙台市的投資排在前6位。在煙台投資的外商企業成功率高,贏利面高達90%,並有400多家三資企業的外方追加了投資。

位於煙台市福來山一帶的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首批成立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開發區投資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都在1.5億元以上。全區道路框架已擴大到3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面積16平方公里,鋪設水、電、暖等基礎設施管網近百公里。與經濟發展相配套的通訊體系、教育體系、金融體系、醫療衞生體系和商貿旅遊體系也相繼建成。已有2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開發區投資。一大批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大的項目在開發區落户。一個國際性、現代化、外向型的工業城區在黃海之濱初步形成。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煙台市的對外交往活動進一步活躍,已從以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擴展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台市先後同美國的聖迭戈市、日本的別府市、新西蘭的陶朗加市、韓國的羣山市、泰國的普吉府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還同日本宮古市、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關係,拓展了對外交往活動的領域,增進了煙台同國際社會的相互瞭解,促進了全市的對外開放。

1997年6月6日至6月10日,第二屆亞太地區經合組織(APEC)國際貿易博覽會在煙台國際商城隆重舉行,煙台市成為繼日本大阪市之後,第二個成功地舉辦此項國際貿易博覽會的城市。亞太經合組織18個成員全部參加此次貿易盛會,這是國際社會對煙台成為亞太地區國際經貿城市的.肯定。亞太經合組織祕書處執行主任傑克惠特爾頓、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等,對煙台成功承辦此次盛會給予了高度評價。煙台是一

個發展前景廣闊的城市,將立足煙台特有的區位開放優勢,面向21世紀,順應世界發展大趨勢,把煙台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

煙台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及港澳同胞達18萬人之多,佔全省的l/3,分佈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相對集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僑胞回鄉探親觀光、投資辦廠,廣大海外僑胞已成為煙台市對外交往的重要橋樑。

在煙台市沿海有9個港口,年吞吐量達2300萬噸。其中,煙台港和龍口港、蓬萊港、萊州港是國家批准的對外開放一類口岸。煙台港年吞吐量1250萬噸,是全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通航,成為中國北方的樞紐港。煙台與大連、天津闢有客班輪航線,與韓國釜山等地有紫玉蘭輪往來。龍口港是中國最大的地方港口,年吞吐量達850萬噸。最近山東省確定在龍口修建鐵路,龍口將成為港口、鐵路和公路交通的集結點和中轉站。

煙台已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民航已開通了煙台至釜山等國際航線,國內客運已開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瀋陽、西安、香港等21條航線,每週航班90多個。藍煙鐵路橫貫全市東西,火車直達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大中城市。正在規劃建設的德煙鐵路、藍煙鐵路複線和煙台至大連的火車輪渡,將使煙台的鐵路運輸有大的飛躍。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5000多公里,溝通所有鄉鎮和村莊。煙台快速立體的交通網絡,完善了現代城市的功能。

煙台市城市建設已走上佈局求科學,造型講藝術,功能求齊全,質量爭一流的發展之路。城市建設不斷髮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功能齊全的住宅小區,構成新型的沿海城市面貌1991年,煙台被評為全國環境綠化城市、全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1993年.又被評為全國環境綜台整治優秀城市。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9

各位師哥師姐:

大家好!很高興能擔當此次環煙行活動的導遊。我是可能作為非專業性導遊在過程中會有做的不足之處,忘大家諒解。首先感謝院領導及我們的教研室老師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工程學子能夠聚在一起感受煙台文化,體會專業優勢。工程齊心,其利斷金。希望大家在此次遊覽中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願各位師哥師姐們旅途愉快!

冰心老人説,這片海、這個城、這些人,給了她一個靈魂的故鄉。是少女時代最單純美好的夢想,一點點,變得充盈的地方。這個地方叫"煙台"。它曾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是秦始皇東巡的目的地,全真教的發源地,中國葡萄酒的重要產地,北方水果之鄉;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里,電影《地雷戰》中原形們生活、戰鬥的地方;是1984年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看不盡的青山秀水和講不完的動人傳説。煙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很久,迄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煙台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是從明朝開始。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入侵,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禦千户所城的同時,在北山(今煙台山)設熨斗墩,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的時候晝則生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簡稱"煙台"。到1861年,煙台因《北京條約》增補條約而開埠,成為清政府喪權辱國條約下的通商口岸。先後十七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至今,這些飽含着異域風味的建築還屹立在煙台海邊,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革命戰爭時期,煙台人民在膠東特委的領導下積極展開鬥爭,以鮮血作代價換取尊嚴與自由。最終在1948年成為經濟較發達地區中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而膠東特委的領導人理琪等同志卻也從此長眠於這裏的青山翠谷中。

煙台體育公園因此成為山東省第一個集體育競技與旅遊、健身、娛樂、商貿為一體,具有體育旅遊特點的景區。她承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現代五項(10月23日-27日)和女子籃球小組賽(10月10日-14日)。

煙台國際博覽中心,由南山集團開發建設,是煙台市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展覽、會議、餐飲場所。每年都會有很多大型展覽會在此舉辦,比如説煙台國際葡萄酒節,中日韓食品博覽會,綠色食品博覽會等等。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你們的導遊——廖璐瑤。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解放碑。解放碑是重慶的標誌。解放碑雖然面積不廣,但是它是重慶最繁華的地方:商品琳琅滿目、小吃樣樣俱全、樓房高聳入雲……至於人呢,大街上、商場裏、書店裏、廣場上、小吃屋裏……到處都是人,成千上萬、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若你站在“摩天大樓”向下望:無論是人還是車,都像是小螞蟻!但還是川流不息……

逛了繁華的解放碑,我們再去看看朝天門。朝天門是兩江交匯的地方,兩江是指——嘉陵江和長江,一座大城市裏有兩江交匯的地方是特別稀少的喲!黃、藍色的江水交匯在一起,可真壯觀啊!在江上架着一座座雄偉的大橋,因此,重慶也好稱橋都。

重慶的夜景是公認的,比上海和香港還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兩江夜景,也可以遊江觀夜景。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登上著名的“一棵樹”觀景台,或者乘坐重慶著名的滿江紅遊船,環遊重慶市區,都別有一番風味……夜幕中的重慶,江中點點燈光,猶如閃爍的星星掉在水裏,亦真亦幻!

重慶,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重慶的山、重慶的火鍋、重慶的人,重慶的美女等等,來了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1

下面我們要出發前往照例腦公園觀賞冰燈,大約二十一點返回九點,在路上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兆麟公園是哈爾濱冰雪節中心會場,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該公園建於二十世紀初,曾是紅十字董事花園,是哈爾濱市歷史最久地公園。三十年代改名為道里公園,後因李兆麟將軍被害後葬於園內,為紀念這位抗日民族英雄,於1946月8月15日命名為兆麟公園,它是一座綜合性的公園,以花草樹木為主,每年冬季12月都在這裏舉行冰燈遊園會,自從1963年第一屆至今20__年已經舉辦了28屆,冰燈市流傳在我國北方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就地取材於松花江心地天然巨大地冰塊,動用鋸,鑿,烙鐵等工具將天然地冰也彩色地燈光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雕塑,建築和造景,使園林形成一個冰雪藝術整體,成為哈爾濱冬季特有的冰景奇觀,為什麼哈爾濱的冰燈這樣出名呢?是因為它是取自松花江裏的天然冰,冰塊晶瑩透明,所以作出的冰燈是特別漂亮,所以文明國內外。

那麼哈爾濱人們為什麼會做冰燈呢?在最原始的時候,冰燈是漁民們在捕魚的時候發明的,每到冬季,松花江上都要結一層厚厚的冰,如同罩上一個嚴嚴實實的大蓋兒,這時恰好事捕魚的最佳季節,因為只要你在冰面上鑿一個洞,洞會透進光亮和新鮮空氣,這時趨光性很強的魚為了呼吸新鮮的空氣就會聚攏過來,就會鑽進你下在冰窟窿裏的網中無法逃脱,這種捕魚方法如果到了晚上能在早開的洞口點上一盞燈,效果會更好。但在那時還沒有任何的防風的工具,由於天氣寒冷風又大,這就需要一個高度透明的反封燈罩,但那時還沒有玻璃,於是勤勞智慧的漁民們苦心鑽研,奮力攻關,終於研製成功了冰制的燈罩,這種冰燈罩可不是天然的冰雕成的,而是用水桶壁結了2釐米厚左右的冰以後,在上面的薄冰上鑿一個洞,把中間剩餘的水倒淨,然後用火沿着水桶上壁四周一烤,使桶和冰分離,於是一個晶瑩透明的冰制燈罩就製成了,把它往蠟燭上一罩,九成了最原始的冰燈,這就是今天您所看到的冰燈的雛形和起源。

在院內參觀的時候,大家肯定要照相,下面我提幾點建議和要求,供您參考。

首先,為防止意外發生,要集體行動,南門進南門出,按逆時針方向繞園內一週,可通過全部景區,時間一小時左右,我們車子停在正門前面不動,如果哪位凍得受不了可以提前退場,返回車內取暖,只是再入園時得重新買票。

其次,注意安全,留神腳下,免得摔傷或摔壞相機燈貴重物品。

再次,攝影方面,如果您使用得時電子快門相機和乾電池電源電子閃光燈,就一定要準備好新電池,以便及時更換,因為氣温低得舊電池無法充電,會影響相機和栓光燈得正常啟動,同時相機要儘可能得不要一直裸露在嚴寒中,放在衣服裏,拍照時再拿出來,拍完馬上放回,以免損傷相機得使用壽命,更換膠捲時,應儘量再室內,撥卷時也要注意嚴寒之下膠捲變得十分脆,用力過猛會拉斷或撕裂。以冰燈,冰雕等各種景物為北京拍攝人物紀念照時應該使用閃光燈。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2

大家看,我們已經到長城腳下了,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登上長城做好漢!

八達嶺長城如同一條沉睡的金色巨龍,靜卧在崇山峻嶺之間,保護着祖國一片大好江山。這一塊塊古老的城磚,就是龍身上一片片鱗甲;這一個個巨大的堡壘,就是龍身上的龍鰭……。我們現在攀登的八達嶺長城在各段長城中保存較完好,因此它最受人青睞。古代,總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發動一百八十萬民工,將各國長城連接成萬里長城。中間還有個故事:早時候是用泥和熱水來粘城磚,築長城的。一年冬天,燕國民工用來燒水的大鍋漏了,架鍋的石頭一碰熱水就炸出許多白粉,碰到水有漲成一團團白麪面兒。大家覺得白麪面兒比泥還粘,就用它來粘城磚,築長城,效果很好。後來,秦始皇知道了,便騰出一座城讓燕國民工住,讓他們為自己燒白粉,並把那座城命名為燕京。白粉就是現在的石灰,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而燕國人民燒石頭的山,叫燕京山脈。

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好漢坡,登上它我們就是一個好漢了,扶好鐵扶手,我們GO!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3

哈爾濱作為一個近代城市,其城市歷史與中華民族的歷史相比,談不上悠久。但也就是這不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哈爾濱所特有的文化,這文化已溶入了我們的血液,我們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受其影響。哈爾濱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個世紀初,隨着中東鐵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建有300多家國際商社,外國移民大量湧入,最多時達到17萬人,而當時的哈爾濱僅有人口30多萬,也就是説在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僑,哈爾濱一時間成為以沙俄統治為首的國際城市.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慘敗而告終。失敗的結果是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並賠償白銀2億兩,面對如此局面,清政府急於尋找一位“國際盟友”以聯合抗日。此時的哈爾濱只不過是在花江旁,由少數、藝人、農民組成的小魚村。他們捕魚貢鮮、耕種土地、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不過以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改變了這個漁村今後的命運。1896年,對我國東北地區凱覦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和《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據合同第六條規定,鐵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鐵路全線建成時,俄方共佔鐵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稱為鐵路附屬地。俄國在1898年將中東鐵路工程局遷至哈爾濱,並把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中心。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哈爾濱也成為沙俄控制下的"國中之國"。日俄戰爭期間,哈爾濱成為俄國的後方基地。俄戰敗將勢力退出南滿後更把哈爾濱作為其向中國經濟掠奪的前沿。二世紀初,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本家、險家紛紛來哈投資、投機和淘金。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事館,20餘個國家在此居住。8"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火阻隔,哈爾濱經濟得以幾何級迅速發展,被稱為“東方莫斯科”、“中國巴黎”,哈爾濱成為外國、富商的樂園。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了哈爾濱,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爾濱人的境況是悲慘的,電視劇《"黑太陽731》就是歷史再現。當然,我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抗。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講的《8"夜幕下的哈爾濱》吧,那裏描寫的就是哈爾濱人頑強與侵略者作鬥爭的故事。《尚志》、《一曼》等電影、電視劇反映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寫照。

值得慶幸的是,作為在中國率先進入近代國際都市行列的哈爾濱,雖然從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國列強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個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在此後三年多的時間裏,作為解放戰爭的後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哈投巨資,將其建成了工業基地和科技城。蘇聯援建的156大項目中有13項在這裏,各種大學大所也紛紛落户哈爾濱,如赫赫有名的軍工、哈工大、黑大、哈師大、哈醫大、商大、東北林大、東北農大等,在哈爾濱的歷史上出現了二次輝煌。但在改革開放後,相對來講,哈爾濱有些落後了,老工業基地、"國有大型企業在改革中船大掉頭難,再加上政策傾向沿海地區,這些都使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只要耕耘就有收穫,我可以高興地告訴大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們又站起來了。現在經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及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爾濱國有工業已出現強勁的增長勢頭,並於兩年前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的良好態勢。如大家熟知的哈藥集團、三大動力廠等都實現了再次騰飛的目標。權威人士判斷新世紀裏,哈爾濱將在中國率先進入現代化。“漫漫,其兮,吾將上下求索”,儘管前面的路很長,但我們充滿了信心。

今天的哈爾濱已不再是當年的漁村,她作為黑龍江省的省會,總面積5.32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75平方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是面積最大的一個城市。人口近千萬,其中市區人口三百多萬,下轄8區11市縣。

關於“哈爾濱”的名稱由來,眾説不一。一説古語“平地”;一説“曬網場”;一説真語“阿

勒錦”,是“榮譽”、“聲望”的意思。

哈爾濱機場是中國東北北部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哈爾濱火車站是中國東北北部鐵路幹線的樞紐,花江是中國內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爾濱港是這條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爾濱的夏天氣候宜人,絢麗多姿,別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麗的花江宛如一條綵帶,給城市增添了無限風光。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引得中外著名藝術家紛紛前來獻藝,使哈爾濱贏得了"北方音樂名城"的美譽。

哈爾濱還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舉辦的"f8"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藝術博覽會"彙集了冰雪藝術精華,吸引了海內外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參加經濟貿易交流。

哈爾濱的城市建築別具,蜚聲中外,不僅有林林總總的歐式建築,也有傳統的"中國古典建築,近年來又建設了許多現代建築,使這個城市呈現出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

我們馬上就要到達中央大街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目的地,中央大街。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們現在來到了哈爾濱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央大街步行街。到哈爾濱,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樣。現在我們就站在這條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寬10.8米,全街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其中保護性建築13棟。

1997年6月1日正式開通步行街,全長860米。

早在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名為“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當時: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街兩旁的俄人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營雜貨、修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築,商業也多為外國人經營,猶如外國城市一樣。到了1924年,剛收回行政權利的中國地方政府,急於顯示自己管轄的能力,決心更進一步整頓這條已聲名遠揚的大街,特地請著名的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花了整整3年時間,鋪成了一條方石路,就是大家腳下踩着的這些方石頭。現在看起來,似乎再平常不過了,但在當時,運輸業極不發達,這些由外興安嶺、張廣才嶺開鑿運來的花崗巖的方石,每塊成本約合一枚銀元,在當時這一個銀元,能買回40斤小米,那是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口糧啊。這方石長18釐米,寬12釐米,大街用方石約70多萬塊,全部耗銀可買2800多萬斤小米,是多少中國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貴的道路呀!故又稱“黃金大道”。難怪中央大街被人們稱為“金子”鋪成的路。據專家測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還能磨上一百年。其實方石路當年是哈爾濱的象徵,1931年旅歐途徑哈爾濱的著名詩人朱自清在其日記中寫到:”石頭路倒是哈爾濱的一大特點,很潔淨,塵土少,“,所以物以稀為貴,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自然令人倍受寵愛。

在大家的右手邊,就是這條大街上最著名的馬迭爾賓館。當年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主要來自俄國,當時常常能看到一些頭戴黑禮帽,身穿黑大衣,鬢角蓬鬆,蓄着鬍鬚的猶太人。猶太人那時尚無自己的祖國,而是持他國護照,抱着到遠東處女地淘金的熱情來到哈爾濱,猶太人具有非凡的商業才能,加之人們流浪於世界各地,無論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都能適應,他們很快的發展起來。到1922年,猶太人移民哈爾濱達到鼎盛時期,約有1萬餘人。1901年,中東鐵路臨時通車,俄國籍猶太人約瑟開斯普來到哈爾濱,他開過修錶店、銀器店、珠寶店,他以猶太人獨有的精明和眼光,預料到日後哈爾濱必將成為遠東最大的國際都市,旅店業極有前途,於是,他聘請他的俄國摯友尤金諾夫設計,選購歐美各國上等建材,在1906年建成了遠東最豪華的馬迭爾賓館,也是中國第一家涉外賓館,是新藝術運動式建築。馬迭爾賓館作為中央大街最早的建築,佔據了最佳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大街中段。這座路易十四風格的三層建築,典雅豪華,步入內部是濃郁的法國情調,彷彿進入法王路易十四的宮殿,極盡豪華的壁飾、掛毯、銅器及各種規格的鏡子,鑲嵌金邊,不愧為”東方的凡爾賽宮“。

當時,還開設了馬迭爾電影院、戲園,每日放映外國電影,演出中外戲劇。那時的馬迭爾真可謂是日日弦管聞客醉,夜夜酒色入燈紅。門前轎車迎來送往,樓內頻傳骨牌聲聲。解放後,馬迭爾賓館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過許多軍政要員,如末代皇帝溥儀、國母宋慶齡、歷史學家郭沫若、大畫家徐悲鴻。

好店須有好名字,約瑟?開斯普對此雄心勃勃,名字來自英文”modern“,表示摩登、時髦的意思。

在馬迭爾賓館的對面,就是華梅西餐廳,已經有80年的歷史。1925年時,原名馬爾斯餐廳,1931年正式做俄式大菜,成了西餐名店。1937年全市西餐廳260多家,中央大街100多家,它是哈爾濱最正宗的西餐廳。這裏每天午夜才閉店,有漢、俄、日、猶太服務員40多人,均衣着講究,夏天白衫一天兩換,保持潔白。1957年改名為華梅西餐廳。正宗俄式大菜享譽海外,它突出歐洲園林式酒吧風格,服務員一律黑西服、紅領帶,敬菜、擺台有理有序,上菜高拿輕放。它經營的俄式大菜,也是隨着中東鐵路來到哈爾濱的。當時的特色是紙包小牛肉、紙包大蝦、悶罐牛尾。幾十年來,它綜合了已經消失的西餐廳的特色,增加了基輔烤鴨、莫斯科烤乳豬、高加索羊肉串、海參崴的奶汁桂魚、蘇波湯、大馬哈魚和俄式麪包”沙艾克“。

再往前,就是哈爾濱市最大的一處巴洛克建築――教育書店,原名松浦洋行,入口處有兩尊人體塑像,他們是古希臘神話中兩個擎天神,男的亞特拉斯,女的加利亞切德。

在教育書店的對面,就是哈爾濱著名的啤酒廣場,每到夏季,這裏就會搭起涼亭,擺上藤椅,是哈爾濱市民夏季消暑、喝啤酒的好地方。廣場上還有一個1999年從大連運來的銅製的馬車雕塑,名為”老街神韻“,這幅雕塑就是當年中央大街的真實寫照。

當時這條石頭路都是高檔馬車,純種大洋馬,馬蹄奏着清脆的聲響,穿行在綠茵石頭路上,滿大街上飄着香水味,滿眼見到的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是不是有一種異國他鄉的感覺呢!

中央大街,樓高與道路的寬1:1,沿街建築多為二層樓建築,沒有太高大的,也沒有太矮小的,地面和屋頂呈53度視角,令人很舒服,稍抬頭就能看清建築細部結構。

近年來,各商家紛紛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綵,把中央大街打扮的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業一條街。今天,走在中央大街,便會發現臨街兩側風格各異而又統一和諧的建築,與方形石鋪成的大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組成了中外城建史上獨特的長街。而這些建築,各式各樣,既無中國古典建築的飛檐斗拱,紅牆綠瓦,也沒有古園林的曲徑通幽,九曲流觴。但漫步長街,每邁一步,都有一番風景。現在就請大家漫步在這條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央大街上,來細細體會這別樣的情懷吧!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4

德慶悦城龍母祖廟

龍母祖廟位於德慶縣悦城鎮五龍山下,悦城河與西江交匯處,秦漢期間興建。因歷代相傳悦城龍母樂善好施,能消災解難,一千多年來香火不斷,尤其是每年的農曆五月七年級到初八的龍母誕期,來朝拜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數以萬計,香港來的人也不在少數,成為一大奇觀。

龍母曾得到歷代皇帝的冊封,現在廟中還完整地保存着明代開國皇帝的洪武詔書碑。一千多年來龍母祖廟重修了13次。在公元1905年(清光緒31年)曾集中兩廣的能工巧匠,耗費巨資,花了七年的時間重建了這座龍母祖廟。1985年,社會公眾和港澳同胞集資300多萬元,又進行了全面的整修。龍母祖廟是一座磚木石結構的建築羣,也是一座凝聚了歷代建築和造型藝術的殿堂。整個建築羣與周圍的山水和諧相契,渾然一體。龍母祖廟建築羣具有良好的防洪、防火、防蟲、防雷性能,雖經百年風雨雷電,至今瓦不漏,牆不裂,柱不彎,地不陷,令專家驚歎不已,稱為南方低水地區古建築的典範。特別是它完整的地下排洪渠道設計非常巧妙,溢流通暢快捷。每逢洪水侵浸,廟宇內外清潔如故,絕無淤泥。廟內樑、柱、桁、檐,幾乎全是木雕、磚雕、石雕、灰雕、陶雕,精妙絕倫的藝術品目不暇接,令人歎為觀止。它與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合稱為南方古建築“三瑰寶”,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5

神龍峽位於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為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峯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遊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聖境裏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為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峯豹子嶺為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裏隱壩。從裏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為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為金佛山的第一台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温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為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為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為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為10米。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6

在碧波萬頃的渤海之濱,綿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臨海,景色十分壯麗,這就是歷史名關,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裏“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衞。“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裏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裏外又築威遠城、烽火台、敵台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捧月般拱衞着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xx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台高聳,台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着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台,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為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7

西遞位於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里處,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宏村位於黟縣城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築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

西遞的明清古建築羣是我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羣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於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誌。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鉅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户,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8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裏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説;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户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説。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着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説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説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説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説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説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説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台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歎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餘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並稱名樓題詠三傑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雲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裏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築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0xx年)黃鵠磯頭築軍事瞭望台以降,千餘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為登臨遊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製,故屢造屢毀,最後一座木結構古樓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後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為今人交相讚歎的“黃鶴百年歸”。

貴州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9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説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0、安詳、温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説,盧舍那意即光明普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説,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温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額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__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izhou/ypd0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