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貴州導遊詞 >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通用17篇)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通用17篇)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們要去的旅遊目的地荔波樟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20--年與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景區位於貴州省南部的荔波縣境內,地處桂林—貴陽—昆明三角旅遊區內。整個景區以喀斯特地貌和樟江水系的水景、浩瀚蒼茫的森林為主體,集瀑布、激流、暗河、湖泊、峽谷、溶洞、森林為一體,融奇、幽、險、峻、雄、秀為一爐,包括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及樟江田園風光帶等構成。此外,除了秀麗的自然風景之外,這裏還有着古樸濃郁、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融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為一體。

今天我們主要要帶大家前往的是著名的小七孔景區以及樟江風光最為秀麗的水春河景區。讓我們開始我們愉快的旅行吧!

小七孔景區融山、水、林、洞、湖為一體,以精巧、秀美、古樸、幽靜著稱。我們現在到達的就是小七孔景區的首站響水河。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這條河就是響水河,為什麼它被稱為“響水河”呢,大家可以停下腳步靜靜地聽一下......大家是否聽到了響水河水聲隆隆?這是因為小七孔景區內的喀斯特暗河明流,河牀為層層巖石疊積,沿着山腳的公路朔流而上,響水河出現層層疊疊的落差,這段河牀全長1.6千米,落差就達110米,而跌水瀑布就多達68級,所以你們就能在數裏之外聽到響水河的聲音,這也就是“響水河”名稱的由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坐橫跨在響水河上由條石砌成的七孔拱橋,就是我們著名的小七孔橋,又稱響水河橋。這座橋高5.5米,長40米,寬2.5米,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這座橋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可是荔波通往廣西南丹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橋畔原有一塊“萬古興橋”碑,刻有“羣山巖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的詩句,可見這座七孔拱橋在當時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大家現在從古橋俯瞰水面,大家看見的水面清澈見底,猶如照鏡,大家可知小七孔橋下的這碧水就是奇特的“涵碧潭”,又稱“七孔塘”。之所以説它奇特,是因為涵碧潭是響水河和樟江河交匯前一壩堵水而成,樟江水清,響水河更潔,大雨過後,樟江水變渾濁,可是響水河依然清澈如常,在兩河匯合處依舊涇渭分明,這可是喀斯特森林的特殊水文效應所形成的奇觀,這也是其最為奇特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小七孔橋恰橫跨在這涵碧潭上,如玉帶纏身。清澈如鏡的潭水把羣山、古樹、橋景、綠蔭一併印入水中,倒影粼粼,波光爍爍,山水潭景,分外迷人,這也是令遊客留戀忘返的絕佳景緻,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到達的是龜背山原始森林,龜背山腳下就是響水河伏流出口所在。龜背山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奇觀的縮景。森林密藏,古樹參天,林中有許多珍惜樹種和奇花異草。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喀斯特奇特的森林奇觀,喀斯特水上森林。大家看到在這巖縫中盤結的樹根,不少樹根因為激流的沖刷,裸露水面,奇形怪狀,而這種林水交融,互為依存的奇景也是這裏之所以能夠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原因之一。這裏的喀斯特窪地森林,溪水潺潺,終年不涸。居住在附近的瑤族人,從這裏引清泉經4千米的路程,到瑤山鄉供人畜飲用,所以這裏的水源又被人們稱做“瑤池”。

我們現在要到的地方是鴛鴦湖,之所以叫“鴛鴦湖”是因為這裏有兩個水面相連的喀斯特盲谷湖,其中一顆布依語稱叫“王盤”,一顆叫“王瑪”,因為兩湖並聯相依,如同鴛鴦雙棲,所以現在就稱其為鴛鴦湖。湖面積約20公頃,水深處達30米,大家可以到鴛鴦湖乘船遊覽,去體驗樹影波光交織,山風、水聲、林嘯、鳥鳴相融的神奇景緻。

現在,我們要去的是樟江風景最為秀麗的一段——水春河,樟江是珠江上游源頭河流之一,從荔波縣城的時來大壩頂端入口,上朔水春河谷唯一的布依古寨長達6前面的河段,就是水春河。水春河段首至段尾,落差約100餘米,河兩岸絕壁夾峙,怪石突兀。大家往崖壁上看,是否看見崖壁上天然形成的奔馬和前方的綠毛龜?這象是凝固的浮雕,是喀斯特神奇

景緻。我們乘船遊覽水春河而下,將看到兩個少數民族村寨,一個是水扒水族村,一個是水春布依村。水族村寨民風古樸,他們的居所依山傍水,而他們的酒文化、魚文化、木雕石刻更是別有風采,大家到時可以親自去體驗一下。布依村寨是水春河10裏峽谷裏唯一的布依族村寨。寨子裏有500多村民,房屋是杆欄式建築,那裏自然條件很好,就象一個自己自足的“小桃花源”。另外,大家還可以在水春河漂流,水春河的漂流被稱為“黔桂第一漂”,大家去體驗一下水春河漂流帶來的驚險和刺激吧!......

這次的旅行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夠再來這美麗迷人的喀斯特旅遊勝地!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2

天河潭山水相連,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除了欣賞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和神奇的溶洞景觀,還可領略景色景物藴藏的文化內涵,實為奇特的旅遊勝地。至景區,一彎天生石橋雄跨壁立的兩山之間,氣勢恢宏。過橋洞,河水似自天而降,濤聲轟鳴,飛珠濺玉,形成一泓深潭,以此得名“天河潭”。穿瀑布、鑽彎洞、過小橋、看水車、訪農家,觀賞苗家姑娘親手織的精美刺繡;或去參觀離潭不遠的石砌圓形屯堡,一座座古代戰爭中防禦工事,在那兒,可以引起您的懷古遐思。

景區內的山之顛,架着一條鋼索,遊人可乘溜索穿梭於藍天之間,既可俯視景區全貌,又可領略懸空飛馳之感。景區附近民族村寨的石板建築,一番農家異境,頗具情趣。沿着香粑溝走去,可以尋覓到古老的民族文化足跡——香粑車、水車、水碾、水磨等代表物。景區內的龍潭洞由水洞和旱洞組成水洞乘船遊覽洞內奇觀,有如置身仙境。該洞全長約1000米,最寬處80餘米,最窄處僅為20米,洞頂最高處50餘米,洞內暗河水深處21米。洞內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等KARST景觀。旱洞為三層,曲長200餘米,洞中有一天然石橋——奈何橋,它連續在洞裏兩座懸崖之間,橋下是深不可測的陰潭,堪稱鬼斧神工,令人叫絕。洞內滿布玲瓏剔透,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千姿百態。

天河潭原名天生橋,以蘆荻河經暗湖形成豎井深潭,穿天生石橋流出而得名。一九九0年初,花溪區委、區人民政府決定開發天河潭為風景旅遊區。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和建設,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層碳酸巖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節理髮育和巖溶作用十分明顯。因而形成了這一帶河谷拐曲,溝壑縱橫,整個景區分為鈣化灘的瀑布觀賞、香粑溝水文化、水洞遊船和旱洞遊覽四大遊覽系統

天河潭風景區自開放以來,十多年來,共接待中外遊客170多萬人次。中央領導田紀雲、鄒家華、谷牧、姜春雲、萬國全、秦基偉等曾到天河潭觀光遊覽,亦有張汀、謝孝思等各類知名人士到過天河潭,並留下了不少墨寶。最早發現和讚美天河潭的是著名詩人吳中蕃,曾留下天河潭八景詩,現已整理編印成書的有《名人頌天河潭》、《洞橋天生----天河潭》和《吳中蕃詩萃詳釋》。尤以谷牧題寫的“黔中一絕”最為高度讚美天河潭之美景。現天河潭景區開發了中心區4.5平方公里範圍,隨着景區的不斷開發壯大和品位提升,全體幹部職工的素質也不斷提高,其知名度、美譽逐步擴大,天河潭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天河潭風景區,自古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曾經是明末清初吳中蕃隱居之地,並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但由於水患問題,一直沒能很好的開發利用。“最怕烏龍吹海螺,洪水灌滿木魚殼;牛馬衝進陰潭河,狗哭狼嚎鬼鬧坡。”這首民謠似乎已經慢慢遠去,但作為天河潭附近的村民對它仍然心有餘悸,它是天河潭1990年水利改造以前的真實寫照。

1990年起,花溪人民政府建立了天河潭開發工程指揮部,大力植樹造林,打通暗河通道,解決水患問題。

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和建設,於1992年3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天河潭從此成為了大家旅遊的好去處。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3

一路辛勞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

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天然寨。“肇”在侗語中是開端、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含辛茹苦,最後假寓肇興。當時這裏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處所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步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展,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寓居,肇興為“六洞之根” 什麼叫寨門呢?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疇。寨門的造型非常講究,若建在比擬平坦的途徑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碰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必一釘一鉚。奢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瀾等。四周配以多少何圖案的花紋,精緻雅觀。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現歡送;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別離別。咱們當初看到的是侗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氣習慣。侗族地域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羣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跟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風俗。如兩寨之間有這些運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遇,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置板凳、竹竿、樹枝、繩子等阻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個“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整拆除清潔,客剛才得進寨。兩個寨子的人,通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生疏到相識,有的由個別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懂得。爾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來往了。有一個有名詩人説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裏,情在路中的草結上。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盼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友人。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附近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方才我説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觀般構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路順風,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裏土地肥饒,氣象平和,年均勻温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出產和生涯。因此,人們紛紜從五湖四海遷來,和氣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差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修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呈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異景,這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肇興鼓樓羣。下面,我們接着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構造,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處舒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硬朗堅固,扣合無隙。

{ ? 鼓樓外形不一,有的呈四周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樓的檔次都為奇數,有三五層甚至十五層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層地面普通寬約二、三平住持,有的圍以欄杆,有的空敞,旁邊置“火塘”,周圍圍以長凳,供人休息。樓檐籠罩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龍鳳,花鳥泥塑。樓頂多呈傘形,上豎桅杆或壘疊陶瓷“金瓜”、“葫蘆”。頂蓋下層,有的圍以木格或累積角形木花,“若蜂窩一樣千孔萬眼”,“象燕窩一樣壘泥點點”。 請大家往外看,橫枋、四壁和門上彩繪龍鳳麒麟,鳥獸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觀,栩栩如生。從鼓樓外貌我們能夠看出,宏偉絢麗,既有寶塔之雄姿,又有樓閣之精美,巍峨肅穆,蔚為壯觀。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造藝術,是侗族國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侗族一個主要標誌,今後大家只有見到鼓樓,就曉得這裏確定是侗寨。有先生問,侗寨裏這種精巧造型奇特適用美觀的鼓樓是什麼人建造的呢?我要告知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本人的能工巧匠,全部修建都是在他們腦筋中刻畫而成,素來不用圖紙,幾百根樑、枋、柱頭的尺寸,也憑他們心中默算。固然不圖紙,但層層疊樓樑枋柱頭的連接,卻完全吻合,從不產生錯誤。從這裏可以看出,侗寨鼓樓的建造者,真是鬼斧神工、技能不凡。這種能工細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負盛名的仍是多在肇興、紀堂這一帶。還有先生問,建鼓樓誰出錢呢?侗寨中的鼓樓,是吉利的象徵,旺盛的標記,世人心齊的表示,因而,在寨上建築鼓樓就成了全寨人們的獨特聲譽和志願,全寨把它當作一件喜慶大事對待,家家為此集資、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樓後,還把集資者的姓名、募捐銀錢的數量,逐一刻在石碑上,破於鼓樓旁,以昭後代。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4

十丈洞景區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王牌景區,距赤水城區39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以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為特色景觀,擁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轉石奇觀、香溪湖、百畝茶花、石筍峯、億年靈芝、會水寺摩巖造像、紅軍標語等自然人文景觀。

十丈洞大瀑布堪與黃果樹大瀑布媲美,瀑布高76米,寬80米,比黃果樹瀑布高8米,僅窄1米,是我國最佳瀑布奇觀之一。

四洞溝:

四洞溝景區,位於大同河支流,距市區15公里,主體景區以四個梯級瀑布為主;其附近的景點有天生橋、渡仙橋、鄭氏節孝石牌坊,以及兩岔河秀色風光,華平瀑布羣,大水溝瀑布,石鼎山奇石、方碑雲海、大同竹溪、千鶴島和千年古鎮大同場等。四洞溝內峽谷幽深,滿山滴翠、飛泉成瀑……萬般景色,千古奇觀,百樣風情,濃縮成一幅沒有敗筆的景區。

神祕古堡丙安:

丙安景區位於赤水市西南,距城區24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以丙安古城堡,月台楠竹林海為主體景觀,兼有瀑布飛泉、丹霞奇峯異石、高峽平湖、歷史文化勝蹟、紅軍長征遺址等特色景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仙景瑤池月亮湖:

月亮湖景區海拔900多米,距赤水城區94公里,是以七裏壩(月亮湖)、大閃坪、水茶溪三個景點為核心的人工湖泊羣景區。景區以湖光山色為主體景觀,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紅軍長征遺址等自然人文景觀。

山顛澤園九曲湖:

九曲湖距城區54公里,面積30多平方公里,以九曲湖、蕨基壩、二郎壩、黑串孔等四個大型人工湖泊及配套水利設施為主體景點,兼有山顛湖泊羣、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紅軍長征遺址、古樸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觀。

中國侏羅紀公園

中國侏羅紀公園距城區4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羅紀地球史蹟自然生態園林。園內開闢了甘溝、大水溝、兩岔河三個景段供遊人觀光遊覽,面積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羅為主體景觀。

竹海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距城區40公里,佔地面積10666公頃,其中楠竹面積3200公頃,內分3個景段,中心景區為野竹坪觀光休閒區。這是一處以竹海風光、瀑布羣、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和丹霞奇觀綜合購成的秀美景段。

燕子巖森林公園:

燕子巖森林公園距城區25公里,總面積16萬畝,分別由燕子巖、皇水溝、石閃坪、恆山林海等四大景點構成。景區環境封閉、森林原始、生態系統完整、地勢險峻,風景旅遊資源獨具魅力,氣勢恢宏,集科考、旅遊、觀光、休閒於一體。是觀賞自然生態風光的理想勝地,也是科普考察的重要基地。

丹霞第一園五柱峯:

五柱峯景區西南距城區44公里,東南距元厚紅軍渡8公里,正北隔赤水河與九角洞景區相望,東南西三面與金沙溝桫羅國家級保護區相連。景區地處大婁山與北麓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劇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縱橫、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間,山峯多在1200米以上,斷巖嶂谷,高度懸殊。出露地層全是侏羅紀、白堊紀河湖相紅色沉積巖。形成無數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是丹霞地貌發育得最好,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之一。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張琴,“張揚個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着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裏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於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裏的建築以木質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層層吊腳樓依山勢而建。吊腳樓一般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圈養牲畜和家禽;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側建有一個很特別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於觀景、乘涼,有這樣的説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層用來存放糧食和雜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節日,其中“過苗年”,“牯髒節”尤為隆重。“長桌宴”是苗族過苗年的喜慶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禮儀,家家户户都會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龍似的一長條,排上數百米,桌上擺着臘肉、酸菜、酸湯魚等苗家特色菜餚,一會大家就能親身體驗了。“牯髒節”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着盛裝,跳蘆笙舞等,並邀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個“以歌養心,以舞養身,以酒養神”的民族。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蘆笙場,也是苗族同胞們展現歌舞才藝的地方。蘆笙舞是苗族一種流行最廣的舞蹈,集舞蹈、雜技、體育、音樂為一體。説到舞蹈,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熱情奔放了。我們現在聽到的是苗族飛歌,其音調高昂,氣勢雄渾,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話可以常來西江苗寨學習苗家人的才藝,苗族還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這塊石碑刻着的“以美麗回答一切”7個字,是文學大師餘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時情感誘發題寫的。這條街叫“遊方街”,大家猜猜“遊方”是什麼意思?“遊方”是苗語談戀愛的意思。每逢農閒時節晚上8—9點,這裏聚滿了水靈的苗族姑娘和健壯的苗族小夥,他們山歌對唱讓遊方街熱鬧非凡。

歷史上,西江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清政府在苗疆實行“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轄,一些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的牯藏頭和負責安排農業生產的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在觀景台上觀望整個西江苗寨,像一個巨型的牛角,又像一隻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飾多種多樣,色彩豔麗,素有“無字之史書”,“繡在衣服上的歷史”之美譽。

現在我們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後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館,其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學術研究、參觀與表演為一體的中型苗族博物館。內設有服飾、醫藥、歷史和生活等11個展館,館內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參觀。

各位遊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賓攔路酒,踏着苗族的飛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滿喜和樂,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都包括,歡迎大家下次再來苗寨做客!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們要去的旅遊目的地荔波樟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20xx年與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景區位於貴州省南部的荔波縣境內,地處桂林—貴陽—昆明三角旅遊區內。整個景區以喀斯特地貌和樟江水系的水景、浩瀚蒼茫的森林為主體,集瀑布、激流、暗河、湖泊、峽谷、溶洞、森林為一體,融奇、幽、險、峻、雄、秀為一爐,包括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及樟江田園風光帶等構成。此外,除了秀麗的自然風景之外,這裏還有着古樸濃郁、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融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為一體。

今天我們主要要帶大家前往的是著名的小七孔景區以及樟江風光最為秀麗的水春河景區。讓我們開始我們愉快的旅行吧!

小七孔景區融山、水、林、洞、湖為一體,以精巧、秀美、古樸、幽靜著稱。我們現在到達的就是小七孔景區的首站響水河。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這條河就是響水河,為什麼它被稱為“響水河”呢,大家可以停下腳步靜靜地聽一下......大家是否聽到了響水河水聲隆隆?這是因為小七孔景區內的喀斯特暗河明流,河牀為層層巖石疊積,沿着山腳的公路朔流而上,響水河出現層層疊疊的落差,這段河牀全長1.6千米,落差就達110米,而跌水瀑布就多達68級,所以你們就能在數裏之外聽到響水河的聲音,這也就是“響水河”名稱的由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坐橫跨在響水河上由條石砌成的七孔拱橋,就是我們著名的小七孔橋,又稱響水河橋。這座橋高5.5米,長40米,寬2.5米,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這座橋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可是荔波通往廣西南丹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橋畔原有一塊“萬古興橋”碑,刻有“羣山巖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的詩句,可見這座七孔拱橋在當時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大家現在從古橋俯瞰水面,大家看見的水面清澈見底,猶如照鏡,大家可知小七孔橋下的這碧水就是奇特的“涵碧潭”,又稱“七孔塘”。之所以説它奇特,是因為涵碧潭是響水河和樟江河交匯前一壩堵水而成,樟江水清,響水河更潔,大雨過後,樟江水變渾濁,可是響水河依然清澈如常,在兩河匯合處依舊涇渭分明,這可是喀斯特森林的特殊水文效應所形成的奇觀,這也是其最為奇特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小七孔橋恰橫跨在這涵碧潭上,如玉帶纏身。清澈如鏡的潭水把羣山、古樹、橋景、綠蔭一併印入水中,倒影粼粼,波光爍爍,山水潭景,分外迷人,這也是令遊客留戀忘返的絕佳景緻,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到達的是龜背山原始森林,龜背山腳下就是響水河伏流出口所在。龜背山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奇觀的縮景。森林密藏,古樹參天,林中有許多珍惜樹種和奇花異草。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喀斯特奇特的森林奇觀,喀斯特水上森林。大家看到在這巖縫中盤結的樹根,不少樹根因為激流的沖刷,裸露水面,奇形怪狀,而這種林水交融,互為依存的奇景也是這裏之所以能夠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原因之一。這裏的喀斯特窪地森林,溪水潺潺,終年不涸。居住在附近的瑤族人,從這裏引清泉經4千米的路程,到瑤山鄉供人畜飲用,所以這裏的水源又被人們稱做“瑤池”。

我們現在要到的地方是鴛鴦湖,之所以叫“鴛鴦湖”是因為這裏有兩個水面相連的喀斯特盲谷湖,其中一顆布依語稱叫“王盤”,一顆叫“王瑪”,因為兩湖並聯相依,如同鴛鴦雙棲,所以現在就稱其為鴛鴦湖。湖面積約20公頃,水深處達30米,大家可以到鴛鴦湖乘船遊覽,去體驗樹影波光交織,山風、水聲、林嘯、鳥鳴相融的神奇景緻。

現在,我們要去的是樟江風景最為秀麗的一段——水春河,樟江是珠江上游源頭河流之一,從荔波縣城的時來大壩頂端入口,上朔水春河谷唯一的布依古寨長達6前面的河段,就是水春河。水春河段首至段尾,落差約100餘米,河兩岸絕壁夾峙,怪石突兀。大家往崖壁上看,是否看見崖壁上天然形成的奔馬和前方的綠毛龜?這象是凝固的浮雕,是喀斯特神奇

景緻。我們乘船遊覽水春河而下,將看到兩個少數民族村寨,一個是水扒水族村,一個是水春布依村。水族村寨民風古樸,他們的居所依山傍水,而他們的酒文化、魚文化、木雕石刻更是別有風采,大家到時可以親自去體驗一下。布依村寨是水春河10裏峽谷裏唯一的布依族村寨。寨子裏有500多村民,房屋是杆欄式建築,那裏自然條件很好,就象一個自己自足的“小桃花源”。另外,大家還可以在水春河漂流,水春河的漂流被稱為“黔桂第一漂”,大家去體驗一下水春河漂流帶來的驚險和刺激吧!......

這次的旅行就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夠再來這美麗迷人的喀斯特旅遊勝地!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7

尊敬的遊客:

大家好!咱們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人的圖騰,那麼,大家知道龍住在哪裏嗎?對,你們今天已經來到了龍的家園——龍宮。咱們今天遊的龍宮風景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南郊,與聞名中外的黃果樹風景區毗鄰,這裏交通便利,距省會貴陽市116公里。龍宮是全貴州接待條件最成熟、景觀最精華的黃金旅遊點,也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俗話説來到貴州要三看:看山看水看溶洞,而龍宮則是以美麗的溶洞著稱,這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有着中國的五個最:分別是中國最長的水溶洞,中國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國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輻射劑量率、全世界最多最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這五個最,使龍宮聞名全世界,所以大家今天有幸來到龍宮,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啦。

現在,讓我們走進龍門飛瀑,它高50餘米,寬26米,為洞中瀑布,是天池水傾瀉而成。流水以噴瀉之勢鑽山劈石,氣勢磅礴,大氣恢宏,特別壯觀,猶如萬馬奔騰,走近龍門飛瀑,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會為之震撼,你看水流在陽光的照射下,所形成的彩虹,宛如仙界,非常地美麗。這條瀑布順流而下,再行30公里,就是聞名中外的黃果樹大瀑布。

大家慢慢地欣賞美麗的景觀,我來給大家把龍宮的整體情況做一下介紹,龍宮的總體面積達60平方公里,分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區。龍宮非常美麗壯觀,呈現出四大特色,一是被遊客稱為“中國惟美水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龍宮水溶洞長達15公里,為國內之冠。目前景區對外開放了二段,長1260米,洞內鍾乳千姿百態,與北方溶洞相比更顯細緻與精巧,與南方溶洞相比更顯神祕與奇特,其洞廳構造宛如神話中的龍王宮殿,這也就是為什麼此處被稱為龍宮啦。當然,隨着時代的發展,相信以後全部開放的時間不會太久,到時歡迎大家再來瀏覽。再者,這裏也是佛信徒的天堂,因為這裏有中國最大的洞中寺院——龍宮觀音洞,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觀音像高達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觀音的鐘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渾為一體,在咱們國家,名山上的寺院很多,但在溶洞裏的寺院,這裏無論就規模還是知名度,都可以稱得上是全國之冠。第三個特點就是洞內瀑布,剛才咱們已經瀏覽過了,相信大家肯定已經有了自己的感受,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山不轉水轉的旋水奇觀——龍宮漩塘,這是一個萬餘平方米的圓塘,池水不借風力,永不停歇地沿着順時針方向旋轉着,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手錶,對比着看一下漩塘,也是一個不錯的感覺,這種奇特的現象,就連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走進科學》欄目,也就此進行過探密和報道,所以,大家來到漩塘,也算是非常地幸運啦。

各位遊客,玩了一天,相信大家都累了,來到龍宮,大家可以去吃些好的,咱們這裏因為是龍宮,所以知名的魚蝦菜品不多,比較有名的有花江狗肉、蕎涼粉,腸旺面和油炸雞蛋糕,相信大家在飽覽了美麗的景色後,一定會有更好的胃口,來品嚐龍宮的美食。

好的,尊貴的客人,本次龍宮遊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下次還來做客,也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批評意見。祝大家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8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有着“多彩貴州,齡桂鎖鑰”美譽的義興,在前往景區的途中,我給大家介紹下義興萬峯林概況。興義是貴州省所轄縣級市,位於貴州省西南部,是黔、滇、桂三省接合部的一箇中心地帶,也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興義環境十分優美,是一座花園城市,自古就有“山水長卷,水墨金州”的美名,我們今天要去參觀遊覽的萬靈峯景區就是義興這一幅山水畫城南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萬峯林位於興義馬嶺河谷中下游的西岸,距離興義市區大約4.5千米。萬峯林由市區東南部成千上萬座奇峯組成,從海拔20xx多米的七梆高原邊沿萬峯湖北岸,黃泥河東岸成扇形展開,連綿到安龍、貞豐各個地方。萬峯林的總面積約20xx平方千米,佔據了整個興義市面積三分之二,可以説在興義市的地圖裏看到的絕大部分是萬峯林。萬峯林是國內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峯林,有着“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之稱,被譽為“天下奇觀”。萬峯林被劃分成東西兩個峯林。其中東峯林主要以巍峨的喀斯特峯叢為主,是太自然的水畫;西峯林則呈現美麗的高原喀斯特景觀,是天然的大盆景。萬峯林的峯林景觀被劃分為列陣、寶劍、羣龍、羅漢、疊帽五大類型,每一類都各具特色,它們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組成了這裏雄奇的嘻斯特地貌景觀。

遊客朋友們,我們的萬峯林可是曾經參加過選美大賽的,萬峯林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了“中國最美五大峯林第三名”。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一起步入萬峯林景區進行觀賞吧!

各位朋友,中國人講究“自西向東”,所以今天我們在景區的遊覽就從西峯林開始吧!西峯林總面積大約55平方千米,一共被分為三重景觀,分別是遠景、中景和近景。我們現在所欣賞的就是遠景景觀,它主要是峯叢地貌景觀。我們可以看到這裏的巖溶錐峯拔地而起,密集地展開在綿延15千米的山地上面,是不是就像是一幅氣勢恢宏的峯叢屏障呢?那麼我們再走進去看看,現在看到的又是奇特的峯林盆地景觀,在寬闊平坦的盆地中台立着許多造型奇特的孤峯。

請看我們眼前的這座山峯,它像不像一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將軍呢?所以當地人就把這座山峯稱為將軍峯。將軍目光炯炯,威嚴挺立於萬峯之首,萬座山峯都列隊於他身後,好像是在聆聽他的命令和指揮。或許黔西南這片土地之所以美麗富饒,就是因為有了這千軍萬馬的庇佑吧!

各位遊客朋友,人們都説西峯林的山是温柔體貼的萌妹子,那麼東峯林的山則是人高馬大的陽剛壯漢。各位請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壯漢東峯林了。東峯林總面積大約70多平方千米,景區內有獨特的峯林峯叢和地下溶洞,山峯密集奇特,溶洞峯林此起彼伏,有着鬼斧神工、人間仙境的韻味。

東峯林景區最有名的當數天坑了。天坑好似喇叭花的形狀,它的底部平坦,高低差大約600米左右。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天坑下面可是藏着一個石頭王國呢!天坑的坑底周圍居住有126户人家,他們的房屋和生產生活工具都是用石頭製造的,所以在這裏處處可以看到的是石基、石牆、石凳、石路、石具。那麼接下來就請各位遊客來這裏體會石頭人家的迷人風貌吧!

各位遊客朋友,萬峯林的美不僅是這裏神奇的自然景觀,還美在這裏獨特的布依風情。萬峯林景區內分佈着幾個布依族村寨,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我們就可以到興仁縣潘家莊大興,參加當地有名的火箭節。相傳古代布依族的先人,在這一帶遭到敵人的侵略,因征戰不力,屢次戰敗。為了保衞家園,布依人的傑出領袖王民決定於七月十五日奮起反擊,他們在組織對敵人的進攻時,將易燃的引燃物包裹於箭頭之上,浸油點燃(時稱“火箭”),萬箭齊發,劃破長空,猶如火龍飛向敵營。頓時,敵營起火燃燒,很快化為灰燼。後來,人們把此日定為勝利紀念日,並稱之為“火箭節”。夜幕來臨,方圓百里的布依族羣眾趕到大興寨空曠的甩箭場地。在鑼聲、吶喊聲中,人們競相“放箭”。一時間道道拖着火光的“火箭”好似一顆顆流星,在夜空中飛舞,遠近圍觀的人羣不斷歡呼喝彩,熱鬧非常。白天,也是布依族青年“趕表”的好機會。他們在山前山後,林間草坡,花前樹下,吹木葉、笛子,對唱山歌,互表衷情。在悠揚婉轉、意蓄情深的對歌中,不少適齡的男女青年找到了稱心如意的知音。

各位遊客朋友,這裏綺麗的山水風光,淳樸的民族風景,自古就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來到萬峯林後,就發出了:“天下山峯何其多,唯有此處峯成林”的絕美讚歎。現在就請大家好好欣賞這神奇的自然美景吧!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9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龍洞位於城東17公里的漾頭鎮、六龍山脈北端、錦江南岸大峽谷之中,風景區內山峯林立,重巒疊嶂,溪谷幽深,竹木蒼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崢嶸的巖溶洞羣,雄奇險秀的錦江峽谷,逶迤秀麗的錦江(漾頭)庫區,華中地區,還有考古價值較高的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遺址,是一個集觀賞和科研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龍洞是該風景區的主體景點,位於風景區中部,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

景點概述

九龍洞風景區主要包括九龍洞、錦江峽谷、錦江庫區等景點,現分述如下:

(1)九龍洞

九龍洞是該風景區的主體景點,位於風景區中部,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和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上下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有比真物大幾倍的青龍、龍蝦、海螺、海龜、開屏孔雀、獅子、駝隊、猴羣、古剎、神佛、仙女以及簇擁依偎的童翁人羣等等,惟妙惟肖;洞內遍佈鐘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湧,有的似飛禽走獸,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神奇瑰麗。第三廳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龍盤柱”,高達39.9米,周長13.5米,柱身有九條石龍纏繞,形體遒勁,栩栩如生。

相傳,六龍山有六條青龍與錦江三條黃龍相約聚於此,見此洞勝似天宮仙境,都想據為已有,互相爭奪,不願離去,等到雞鳴天亮時,已經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條石龍盤於洞中石柱之上,九龍洞因此得名。九龍洞左側一公里處,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冷熱二風洞,一洞涼風徐徐,寒氣襲人;一洞暖氣融融,如沐春風,令人驚讚不已,回味無窮。

(2)錦江峽谷

位於九龍洞風景區內,連綿十里,孤峯林立,洞洞相聯,甚為壯觀,這裏主要介紹峽谷內的集旅遊和佛教於一體的觀音山和蓮台峯。觀音山,位於九龍洞右側,巍峨雄壯,總面積2平方公里,曾建有蓮花寺、觀音殿、 求子祠等古建築,皆畫棟雕樑,憑欄眺望,錦江如帶,峽谷流翠,煙波浩渺,雲江共舞,景象極為壯麗;蓮台峯乃觀音山主峯,近可鳥瞰清澈光燦的江水,遠能眺望層層羣山,及至梵淨山金頂。在雨後睛天成霧的早晨,還可遇上浩瀚無垠的霧海和絢麗多彩的“佛光”。

(3)錦江(漾頭)庫區

從蘆家洞水電站順江而下,至漾頭水電站,流程24公里,面積417公頃,兩岸翠竹葱籠,湖水晶瑩剔透, 是一個山水林木交相輝映的人工湖泊。

(4)黃臘洞、青明洞、天鵝洞、魷魚洞(已被淹沒) 等位於九龍洞附近。另一個黃臘洞位於城西南大坪鄉內。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0

遵義會議會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上蓋小灰瓦,歇山式屋頂上開一“老虎 窗”,有抱廈。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部分。

主樓樓屋四周有迴廊,樓房的檐下柱間有十個券拱支撐,東西兩端各有一轉角樓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柵欄。主樓和跨院之間伸出一船形的樓房。會址大門臨街,門兩側原是八間鋪面,是柏輝章家的商店。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會址大門臨街)。

廳後是一座磚徹牌坊,前為“慰廬”,後為“慎篤”。牌坊後是天井,天井南側有小門通柏家的內四合院。

遵義會議會議室在二樓(一樓作戰室的樓上),是一間長方形的房間,面積27平方米。

跨院是黔北民居四合院風格建築,坐東向西,由東屋、北屋、南屋、西屋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334平方米。

東屋是跨院的主屋,面闊五間,深四間遵義會議期間,總司令部機要科辦公室和科長毛庭芳住室在這裏。

北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二屋,小明間與主樓(會址)天井相通。南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二屋。遵義會議期間,機要科工作人員住此屋。

西屋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單屋。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1

今天,我們一家人去盧氏縣雙槐樹鄉的九龍洞遊玩。一路上,我們又説又笑,沿途,我看見了外面山峯起伏,河流蜿蜒,樹木青鬱......,車子停到了一個環山抱水,景色優美的地方,原來,正是我們要去的九龍洞景區。

相傳,豫西地區連年乾旱,百姓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天上的王母娘娘動了惻隱之心,將一個藏有九條小龍的桃子躺雙槐樹鄉一個未出嫁的姑娘吃下,姑娘有了身孕被家人趕了出來。鄰居將她藏在一個山洞中,輪流給她送飯吃,十個月後,姑娘生下了九條小蛇,從此,盧氏一放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大家都説是得到了就小小蛇的庇佑,姑娘藏身生蛇的地方因此得名九龍洞。

沿着石階往上走,左邊的峭壁上寫着九龍洞三個紅色大字,右邊一個很大的山洞在眼前,我們沿洞而入,水聲連綿,好象在腳下,又好象在頭頂,十分奇妙。洞內的石頭奇石異峯遍佈,石壁上有細水滲出,腳睬在石頭上十分光滑。到了洞的盡頭,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汩汩而出,彙集成了一個的小水潭,潭底石頭清晰可見,潭水順勢下流,嘩嘩的水聲在洞中迴響,彷彿千軍萬馬走過一般,氣勢壯觀,一直到我們走在景區外,那種聲音還在耳邊迴響。

湖在山中,山在湖裏,羣山環抱中的九龍湖可與張家界的寶丰湖媲美。連綿的羣山紅影點點,杜甫的“霜葉紅於二月花”是九龍洞景區的又一大美景。

九龍洞是經過地下水的常年沖刷自然天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明白了水落石出,水滴石穿更深的涵義。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2

還沒到暑假,我們一家就開始計劃暑假去哪裏玩了。最終我們決定去美麗的貴州,而貴州之行給我留下美好回憶的就是着名的黃果樹景區中一個名氣不大的景區——天星橋。

經過一番周折,我們終於來到了景區大門。這裏裏雖然名氣不大,但景區裏裏外外還是人山人海,這是為什麼呢?我滿腹狐疑走進了大門。進入景區,我看見了許多六、七米高的巖石,個個有它的姿態,氣象萬千。再往上看,巖石上長了許多奇形怪狀的仙人掌,看樣子有兩三米高呢!我還看到了仙人掌的果實——仙桃,也像仙人掌一樣,穿着翠綠色的帶刺的衣裳。

景區小道上有許多當地人在叫賣特產,有些老婆婆在賣花環,她們編的花環用了很多花,很有規律地編在木條上,我看得入神,真想學一學。她們還賣仙桃和夜光小豬,聽大伯説仙桃很好吃,而且仙桃來之不易。我很想嚐嚐鮮,於是媽媽就給我買了幾個。我又看上夜光小豬,就在一個和我同齡的小孩那買了幾個。

我們很快走到下一個景點——美女榕。第一眼看去,感覺很一般,沒什麼特別;我又仔細觀察了,才才發現它很像婀娜多姿的美女,我不由得對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感到驚歎。

到了天星洞,這是個美麗又寬大的溶洞,有許多的鐘乳石,有的像一隻烏龜,有的像一個寶座,每一個都神奇無比。千姿百態的形象再加上五彩燈光的襯托,顯得美不勝收。

從天星洞出來,順着下去就是瀑布。雖然它沒有赤水瀑布的高,也沒有黃果樹瀑布的大,但我卻看到一種別樣的美:瀑布的水一瀉千里,洶湧澎湃的水指引我們來到了水上森林。你相信水上有森林嗎?我本也不相信,但看到這個景象,我驚呆了!亂石之間水快速流動,亂石上各種植物頑強生長,水在森林中穿流,植物在水流中生長。這樣的景觀既有水又有樹,真是漂亮!

出了景區大門,我們感覺腳走得很累,但是我們的心沒有累,我們的眼沒有累。這裏真是美不勝收,讓我飽覽了美麗的貴州山水!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3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70平方公里,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構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畫,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園。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自然遺產。

這裏,既有世界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又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絕景--燕王宮,也有古樸的民族文化之景懸棺洞葬;有巨大幽深、氣勢恢弘世界第二洞穴廳室--苗廳,又有景觀壯麗的星星峽谷;有堪稱一絕的世界最高古河道遺蹟--盲谷,也有國內最深的豎井--通天洞,還有地球上人類最後穴居部落--洞中苗寨;抑有明媚多姿的格凸鷹燕以及眾多珍奇動植物,又有濃郁獨特的民風民情。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法國科學院博士、地理學教授理查德.邁椰、歐貝.貝昂一行第三次到紫雲考察。理查德.邁椰介紹説:"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紫雲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格凸河風景名勝分為大穿洞景區、黃家灣景區,小穿洞景區。有4個國家級景點,12個省級景點。今天你們看到的也只不過是穿洞景區,大河景區部分景點。

"格凸"一詞為苗語,意譯為跳花聖地。

來到格凸,攀登盲谷,穿行溶洞,留連苗廳,漫步青山,泛舟峽谷,乘興漂流,深潭探入,淺灘戲水,懸棺遐思,中洞尋古,藍天賞燕,坐井觀天,閒亭稍憩,瀏覽湖光山色,陶醉於大自然之中,遠離鬧市喧囂,有修煉千年一明朝得道之快感,使你進入置身物外的崇高境界。

讓我們一起感受上蒼賜給我們的這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吧!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源品位高,全景區面積70平方公里,主要有黃家灣、大穿洞、大河、小穿洞四個大景區,其中各大景區又有無數小景區供遊人一一遊覽,其中有一級景觀3個,二級景觀9個,三級景觀12個,極富神祕感,非常具有探險、旅遊、科考價值,已評定為省級風景區。

一、 大穿洞景區

1、 燕子洞:伏流入口第一廳,高116米寬25米的天然拱門之下,是270米長的湖。洞內棲息着數十萬只燕子,早晚在洞口翻飛,雄奇壯觀。

2、 穿上洞:是一段古地下河的遺址。由一處懸掛巖洞地道進入,地道長137米,70米寬,50米高,飛機可從中穿過,它與河流入口處(燕王宮)相比高226米,地底長滿了各種珍奇小灌木及藤本植物。

3、 盲谷:是一個槽型凹地,長約1公里,寬30--150米,四周為峭壁陡巖所圍,高200--400米不等。可通過約20米高的豎井洞進入。

4、 通天洞:是一個穿過碳酸鹽巖地的巨大豎井,深370米,寬200米,好象開了一道天窗,又稱通天洞。

二、 大河景區

1、 夾山:地處大河村與大穿洞之間,兩岸層巒疊嶂,忽見兩山夾峙,孤峯挺立,取名"夾山"。

2、 大河:大河村所處的自然環境可謂得天獨厚,周圍羣山環繞,格凸河從村前流過,中有田疇百畝,村舍依腳而生,疑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3、 天星洞:位於紫雲縣和長順縣交界的關口寨附近,高約110米,寬40米,洞口呈長方形,洞口巨口橫跨,洞壁石幔懸掛,遊客可乘船進洞約200米深,洞中景色與洞外相互輝映,格外迷人。

4、 天星洞葬:位於天星洞入口左邊附近的旱洞內,洞內有3層自然台階,每個台階高約2米,洞內有懸棺,懸棺自上而下先後放置。懸棺多為櫸木製成,頭裏腳外。洞內共有棺木104口,其中基本完好的有40餘口。

5、 天賜湖:是喀斯特地貌天然湖泊,猶如一面鏡子映在萬綠叢中,湖長350米,寬約100米,海拔980米,湖中有三個泉眼,水質環境極好。

三、 小穿洞景區

1、 苗廳:有伏流入口進入,有一巨大的溶洞廳,面積達15公頃,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洞廳。洞中鍾乳高大而怪誕,擬物逼真。

2、 中洞人家:在小穿洞出口的上方,有上、中、下三個溶洞,上洞右側300米處是中洞,有稱"棕洞",洞口高50米,寬100米。深200米,這裏居住着18户苗族人家,房屋建築為無頂木柱竹籬。中部一間石屋就是國小,往後是球場,旁邊是約3米的蛙形鐘乳石,從中流出清泉供人畜享用,是穴居文化的經典之作。

3、 竹林寨:位於格凸河伏流中段的山上,居住的是高山苗族,以吊角樓著稱。周圍是高大茂密的古樹林,翠竹叢生,紫藤纏繞。

4、 小穿洞:又名"冒鼓天",該洞口高50米,寬40米,海拔790米,格凸河加上長順的擺河匯流後從小穿洞口流出,景色秀美。

四、 黃家灣景區

1、 古坳平湖:黃家灣水庫建成後講是一個大型的人工湖泊,面積為31平方公里,容量2.7億立方米,主航道長28公里,其中有孤島23個。湖面開闊,分為南湖和北湖兩片,青山環繞碧波盪漾,水天一色。

2、 星星峽:位於坐馬河下游的妖巖,是兩山對峙的長谷,谷中清溪石澗曲折蜿蜒,景色秀美,兩旁奇峯疊翠呈現峽谷套嶂谷的景觀。

3、 塔山石塔:位於縣城東南一高山之顛。建成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4

萬峯林包括東峯林和西峯林景區,目前對外開放的主要是西峯林。西峯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巒,與碧綠的田野、彎曲的河流、古樸的村寨、葱鬱的樹林融為一體,構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態環境,形成天底下罕見的峯林田園風光。根據峯林的形態,分為列陣峯林、寶劍峯林、羣龍峯林、羅漢峯林、疊帽峯林等五大類型,是中國喀斯特地質地貌中發育最成熟的錐狀峯林典型代表,每一類都各具特色,既獨立成趣,又與其他類型的峯林相輔相成,組成雄奇浩瀚的巖溶景觀。

興義萬峯林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納灰寨農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離,如神匠打造,層疊有序。八卦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這些納灰漏斗羣為寬而淺的碟型漏斗。農田耕地以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構成了奇異的“八卦”圖案。據説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還有一條納灰河在田中穿過,卻又消失在田野中。據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里外有重見天日,並匯入珠江。這種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的,納灰漏斗羣呈有序的帶狀分佈,揭示其下部為一條地下暗河。

萬峯林天坑:在興義的萬峯林中有非常多的天坑,而在這些天坑最著名的就要數雨古魯了,它至今都被稱為是華夏之最。這個天坑整體呈一個喇叭花的形狀,而高差大約擁有600米,換算成比較直觀的樓房來説的話,大概是要把一棟200層高的樓扔到天空中,才可以將它填滿。而在這個天坑的周圍,至今還生活着非常多的住户,他們使用的日常生活工具以及所建造的房屋都是由天坑旁的石頭所搭建而成的,因為有這個天坑在,所以大家從來都不用擔心喝水的問題。

萬畝油菜花:萬畝油菜花盛開在烈烈暖陽下,在層疊的峯林間,一座座峯林在初春的日光下延伸到天邊。山下是燦爛明黃的大海般的油菜花田,不知名的村寨掩映其中若隱若現。遠處青山如黛,近處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開得熱烈燦爛。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5

紅楓湖上有大大小小178個島嶼,這些島嶼有的似巨礁,有的像屏障,有的如淺渚。湖中有山,山中有洞,登高遠望,只見湖面上星星點點,浩浩渺渺,美不勝收。

紅楓湖最深處達數十米。兩岸或高聳天際的石山,可望而不可及;或茂林綿延,望無盡頭。湖面碧波盪漾,四周青山隱隱。泛舟遊弋於危崖幽谷,羣鳧亂飛的汊灣,或換乘小像皮船駛入湖邊的桃湖洞尋幽探奇,別有一番情趣。

紅楓湖分北湖、南湖、中湖、後湖四個區域,四個湖區各具特色:北湖的島、南湖的洞、中湖的水、後湖的灣並稱“紅楓四絕”,使紅楓湖水面開闊而不單調,湖灣狹窄而不俗氣。更有侗寨、鼓樓、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寨石板房等新景點點綴其中,給本來優美的紅楓湖又添了幾分秀色。

南湖與後湖一脈奇山相隔,這山如螺髻玉簪,如翠屏錦幛。奇峯下有一天生通道,名叫“下洞”,可容輕舟穿行。洞中潛行雖然隈隩,出洞後卻是景象一新,很有點“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王維《桃源行》詩句)的意韻,讓人不辨人間還是仙源。

幽深寧靜的湖面,水色湛藍,空氣清爽,不染塵埃。湖岸上林木煙籠,野花罩地,籬舍星散,雀鳥爭鳴。每一道湖灣都是一幅別緻的風景畫,有的閒適恬淡,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幽雅清冷。

若是晴天,湖面澄碧透亮,夕照下水天一片輝煌,棲息在島上的白鷺尋着夕陽飛去,真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雨天更顯嬌媚,近島、遠山,迷迷濛濛,各有層次,濃淡分明,猶如一卷意趣高雅的水墨畫。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6

過去,鎮遠有“六牌十巷”的説法。現在古城中還保留着9條古巷道,這裏叫衝子口巷,宋元時期因鎮遠設州、建府成為古黔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逐步被人們開發出來。由這裏開始,我們將隨處看見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築和許多深宅大院,以及著名的“歪門斜(邪)道”和迷宮般的巷道網絡。來到這裏會有人問,為什麼巷道名稱叫衝子口?問得很好,相傳很久以前,有個漁民的兒子,是從上游衝下來的。漁民撿得後,取名水生並精心把他撫養成人。後來,水生長大成人,考取進士當了大官。他沒有忘記養父母的撫育之恩,不僅為他們養老送終,還出錢修建碼頭和巷道,就是為了紀念他的養父母。所以,人們就取名為“衝子口”。

譚鈞培老宅

這個四合院曾經一度叫“兩湖國小”,原是兩湖會館的子弟讀書的地方。然而,在此之前呢,這個四合院早年是一個姓譚的人家修建起來的。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石刻,很有寓意。從下面看,這像茶几的是寶鼎,意為四平八穩,上面的花瓶代表平安,瓶上蓮花盛開,瓶中插着三種兵器,寓意連升三級,最上面是蝙蝠,蝠、福諧音相通,意思是有福氣。整個造型,代表榮華富貴。這種石刻,在黔東地區的古民居中找不出第二處。後來,譚家果真出了一個大官名叫譚均培,曾任翰林編修,鄉試同考官,江西道監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漕運總督、江蘇織造,巴西國換約大臣,雲南巡撫兼署雲貴總督等職。譚鈞培很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賞識,除賜一品冠服進京陛見外,還下詔賜宅。在今天的大菜園修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光緒皇帝為其親筆題寫“中丞第”三字匾額。於是舉家遷往新居,才將老宅賣給兩湖會館。後來到雲南任巡撫兼雲貴總督,為官清廉死於任上。除此而外,譚鈞培一家還有“一門三翰林”的美譽,即他與兒子、侄兒三人都進過翰林院。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系明代建築。位於衝子口古巷道內,佔地面積94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前後兩個院落,相傳為明初鎮遠蠻夷長官司長官何惠的私宅。該院背依石屏山,座北面南,大門卻開設在西南角上,大門處有單檐門罩,下有青石條門框(俗稱石庫門),為典型的高封火牆四合院。 據乾隆《鎮遠府志》載:“何惠,由宣慰田大雅保授任鎮遠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長官。洪武年間,奏請修建氵舞溪橋(即今祝聖橋),以利往來,詔從之。”由此可見,何惠奏請修建氵舞溪橋,是得到朱元璋的批准的。從而見證了鎮遠是古代“滇楚鎖鑰、湘黔咽喉”的重要戰略地位。

由於當時建橋設備差,加上山洪肆虐,永樂初何惠再請修建,同樣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批准。後來,在整個大明王朝中有屢修屢圮的記錄,反反覆覆修了200多年,幾乎與明朝同呼吸、共命運。清代也反覆修建過幾次,直到清雍正元年(1720__年)建成後,完好至今。清光緒二年(1876年),鎮遠知府汪炳璈在橋上建魁星樓,題寫對聯三副。其中一幅:掃淨氵舞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不難看出,鎮遠歷史上是“西南絲綢之路”,無愧“西南一大都會”之稱。不管怎樣説,何惠是古代鎮遠修氵舞溪橋的第一人,功不可沒。

何氏祖先與古思州蠻酋田氏家族有極深的淵源,得到田氏的器重。何氏家族的興衰成敗,在於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其後人何濟、何瑄曾擔任過鎮遠土知州。明正統四年(1439年)改州設府,何瑄任土同知,奉旨世襲。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為鎮遠縣,設流官後,何氏基本上沒有實權了。

經歷到民國時期,何氏民居曾一度改為江姓。被一個曾經當過國民黨軍隊旅長,名叫江榮華的人佔有。

江榮華見舒萬齡的舒祥泰醬油廠生意紅火,非常眼熱,並且產生嫉妒心理。江榮華於1942年9月18日,在後院開辦了“華陽”醬油廠。為了收買人心,拉攏社會力量,意圖搞垮舒祥泰醬油廠。便在開業那天,設了十幾桌海蔘魚翅席,宴請當地政要、鄉紳、奸商、地痞、惡霸等。在酒席上提出:“此次開獵(業),意在一翎(指舒萬齡),望在座諸位多多關照。”還於門前貼出“優惠三日”的告示,以此吸引鄉民。

儘管如此,江榮華始終不懂技術,不善經營,使華陽醬油廠生意蕭條。他見舒祥泰醬油廠依然紅紅火火,產品遠銷貴陽、湖南洪江等地。便心生歹意,串通當局將舒萬齡的兩個幫手(舒的外甥)抓進師管區當壯丁。幸得親朋好友奔走説情,舒萬齡花了200塊大洋方才了事。

江榮華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於1944年5月4日,勾結鎮遠專署稽查所誣陷舒氏以“囤積私鹽,擾亂經濟,破壞抗戰”的罪名為由,抄沒舒祥泰醬油廠巖鹽7926市斤,罰款4萬大洋,還將舒萬齡抓進大牢。這種做法有悖常理,頓時輿論譁然。重慶當局又怕再次爆發類似“黔東事變”之類的事件,便密令鎮遠專員劉時範“善後其事,發還抄罰財物”。鎮遠當局卻陽奉陰違,久拖不兑現。有知情人勸告舒萬齡,不如將捐款拿來做善事,總比落入黑手強。於是,舒萬齡向鎮遠當局提出捐款修橋之事,鎮遠當局迫於無奈,只好把抄沒舒萬齡的財物如數拿出來修橋。適逢蔣介石60大壽之期,便取名“介壽橋”。橋並沒有修好,工程款就沒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繼續把橋修好,即現在的新大橋。

何氏民居,曾經作為鎮遠縣中醫院。現在作為民居賓館對外開放,環境優雅,適宜文藝界人士創作、寫生的棲息地。當然,各種層次的遊客也可以體驗一下過去的豪門大户的生活方式,在此休閒、度假。

傅家民居。

傅家民居是座很典型的四合院,院中保存得比較好,兩百多年來,一直由傅家的傳人居住着。

現在,我們看這階梯和大門,這就是著名的歪門斜道了,本來,這種座北朝南的房屋,應以中軸線開設正門的。但是,在鎮遠像這種四合院很難看見開正門的地方。這是什麼原因呢?據説與風水學有關。鎮遠的民居屬於山地建築,那麼,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一帶的房屋正好是位於山之南,陽剛之氣很旺盛,若無陰氣調和,必然有虧損。所以開大門很有講究。地理先生根據這個原理,選擇朝東南,或西南方向開大門。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財不露白啦。試想,這大門敞開着,如果你只在過道上往裏看,能看見什麼呢?只能看見很少一部分東西吧。這種情況與北方的四合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北方的四合院中規中矩,以中軸線開設大門。但是,為了讓外面的人無法窺視裏面的情形,便在離大門不遠的地方,修上一大堵牆來遮掩,這牆叫作影壁或照壁,其原理跟開歪門是一樣的。

進了大門之後,在這個不大的天井中,有兩道階梯,一道是隨着廊下通往客院,一道是直進中堂。這裏面不僅隱藏學問,而且反映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首先,我們仰頭看見“良弼名家”四個金鉑大字。從字意思來看,就非同等閒。良弼是良相的意思,弼有輔佐的含意,是朝中大臣才能稱弼。用輔佐二字解釋,則是宰相之類的大臣才能擔當得起輔佐的重任的。而“名家”兩字就不難理解了。那麼我們看,正房是六扇精雕細刻的門窗,前面有幾步階梯,如果是沒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能走廊下通往側院客房。但如果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就可以從這裏往上進客廳裏面,主人只開兩扇門即可。假如是極其尊貴的客人,則另當別論。六扇門就會全開,尊貴的客人由主人陪同從正中的兩扇門中進入客廳,其他隨行人員從兩邊進到客廳裏。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雕花,粗看時它們彷彿是一樣的。但若細看則有所變化和不同,雕花多以寓意吉祥的種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室內擺設的傢俱,都是明清時期的東西。另外有一些藏品或工藝品,不僅讓人能觀賞,而且也可以讓遊客購買。別看這是個不大的天井,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個鏡框的話,我們看到裏面裝進了什麼?是不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呀?這就是古人聰明之處,不僅能通風采光,還能借景供人觀賞。

由此可見,傅家的起點是很高的。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顯示着傅家的興衰史。最初,傅家由棄官經商起步,曾經風光一時,雲南及湖南省都設有分號,就連雲貴鏢局的籌建都得經過傅家老爺定奪,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直到晚清及明國時期,傅家連年遭到不測,才開始衰敗下來,最後能保住半壁江山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一帶很能讓人迷失方向,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大街上去了。有人説鎮遠的古巷道猶如迷宮,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築叫“水星祠”,以前是供祀龍王爺的地方。每當乾旱之年,城裏的鄉紳,百姓都要彙集在這裏,祭祀龍王爺,祈求降下甘霖,讓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當然,不是乾旱之年也要來祭祀的。在農曆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要殺三牲,做道場,那道場也是夠熱鬧的。遇上好年頭,得請戲班唱戲,演戲的地方是在河灘上,搭上台子,唱他兩三天是常有的事情

這裏有一個豆腐作坊,保持着原生態工序,當地人稱的“嫩豆腐,”也叫豆花。大家不妨品嚐品嚐。也許喝了這裏的豆花,會給你帶來好運。

全家大院

全家大院,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位於復興巷著名的三十二僜坎上部。每當人們一走進巷道中的平地,首先就看見充滿滄桑的石庫門門楣上的“西台世系”四個大字,它默默地訴説着這户人家高貴的家聲或名望。

所謂“西台,”在古代是一種官職,指中書省,是專門負責發佈皇帝詔令的地方。

説起西台,那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夠享受得到的榮耀。因此,我們就來看看被稱為“西台”的主人究竟是誰?

話得從唐朝初期説起,在唐太宗貞觀元年(620__年),李世民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不久。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人名叫上官儀,憑着才學順利考中進士。由於他的文章寫得好,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很快成為唐朝宮廷的侍臣。他先後分別擔任弘文館直學士、祕書郎,並參與編修《晉書》。上官儀的宮廷詩寫得很好,時人稱為“上官體”。在唐高宗時期,提任祕書少監,西台侍郎,最後成為分管東西台的宰相。因建議唐高宗李治廢除皇后武則天,武則天知道後便懷恨在心。當武則天專權之後,便將上官儀及其兒子上官庭芝以莫須有的罪名一同處死。

上官儀有一個孫女叫上官婉兒,14歲就成為武則天掌管文誥的女官,被後世譽為“巾幗首相。”本來,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有不共戴天的滅祖殺父的仇恨,但聰明伶俐的上官婉兒看到武則天執政後,是一個英明的政治家,好皇帝,便拋棄家仇,竭盡全力輔助武則天,體現了上官婉兒的心胸是何等的高尚。從上官儀到上官婉兒,祖孫兩人都是代行唐朝皇宮發佈詔令的官員,又都是詩人。特別是上官儀的 “上官體”,在上官婉兒的推動下,奠定了唐詩發展、昌盛的基礎。其子孫稱“西台世系”,應該當之無愧。

古人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儘管上官婉兒極力輔佐武則天,最終還是死於非命。上官儀祖孫三代都死於武則天之手,使得顯赫一時的上官家族,被迫流落他鄉。隨着時間的推移,在若干年之後,上官家族的一支,於清嘉慶初期輾轉來到鎮遠落户。他們畢竟是官宦之後,有良好的遺傳基因。固然頭腦精明,經營有方,看中了在鎮遠發展的商機。在經過幾年的打點拼搏,很快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於是,便在三牌坡一帶修建了多處豪宅,這裏就是其中的一處了。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百餘年之後的晚清,居住在這裏的兄弟兩人,兄長到京城當了個四品京官,弟弟則到山西去做生意。哪知好景不長,做生意的弟弟不僅染上惡習,而且還違反朝廷的禁令。因此,牽連到做官的哥哥。兄長只好託人變賣各處全部家產,四處奔走,經過上下打點,好不容易才保全了兩兄弟的性命。

至此,大院幾經週轉,最後為全姓購得。全家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算得上一户殷實人家。所以,在購得該院之後,不願抹去“西台世系”的招牌,是有一定用意的。因此,得以保存下來。不管怎麼説,它畢竟最後屬於全姓人家是不爭的事實。

全家大院,佔地面積約42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6棟,建築面積約740多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其實,説是大院,若與平原、丘陵地帶、或者地勢開闊的大院相比較,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不過,在山區,這種房屋確實可以稱得上大院的。貴州素來地瘠民貧,居住條件較差,多為茅屋、低矮木屋。像這樣高牆大院的房屋,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了。因為,沒有一定的財力、物力、勢力,是無法修建這樣的大院的。

西院不以中軸線開設大門,而是開在東南角上,故有“歪門斜道”之稱。其大門外延牆體,細看為八字形,外大內小,取聚財之意。石庫門上方有陰陽八卦圖,作鎮邪之用。進到前院裏,有房屋兩間,一作伙房,一作飯廳兼客廳接待。二進院有明次三間正房,正房前東西各有一間一樓一底廂房,古稱“閨房”或者“繡樓”,明顯地表露出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女孩子是不能與父母居住在正房裏面的,只有男孩子才能有此殊榮。常言道: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女孩子遲早是要嫁人的。儘管有的家庭讓女孩子讀書識字,調教得知書達理,甚至琴棋書畫都能精通。但其父母灌輸的就是三從四德、貞女節婦、相夫教子等等思想。

東院房屋與西院略有不同,大門也開在東南角上,一進院是一個大院壩,東牆靠門處有一樓一底廂房一間。正南牆體有一個福字,對着正堂。西牆有一圓洞門,頗具江南園林風格。正房為五開間一樓一底房屋,二進院有一小天井,後房前東西各有一樓一底廂房連通,二層形成迴廊轉角式樓房的格局。因此,一層正房中堂成為敞開式通道,讓前後兩院連成一個完美的整體。20__年8月9日,著名相聲演員牛羣來到全家大院,用手摸撫着牆上的福字,還用臉貼着字道:“多麼想粘一粘這裏的福氣啊!”只可惜他那天匆匆地來,又忙忙地離去。他很是惋惜:“沒能住宿一晚,讓我丟失多少靈感。有機會,一定要在這裏住一住”。

全家大院,既有江南園林式的風格,又有山地建築的特點,還有苗侗少數民族幹欄式吊腳樓的特徵。其老門窗木雕精細,手法嫻熟,圖案精美。加上新舊傳奇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院落。能夠讓人感到新奇,產生遐想大院往事。更能讓人棲息,使疲憊的心靈得以安寧、慰藉。

三十二蹬坎

這裏叫三十二蹬坎,也就是三十二級台階。這一帶在過去很有名。因為前面這個圍牆是“將軍第”,將軍第又叫蘇光欲堂,是光緒年間抗法名將蘇元春的官氐。加上西薹世系和水晶祠,以及後面的傅家和楊茂興大院,都是大户人家的所在地,三十二蹬坎不出名才怪?直到現在,你打聽復興巷在什麼地方?可能有些當地人都難以回答得上。如果你問三十二蹬坎在哪裏,人們就會很快給你指明方向的。

楊茂興大院

這裏叫楊茂興大院,是典型的山地建築。它與傅家民居以及其他民居有所不同,它雖也是以因地制宜,依山就勢而見長,但都是轉彎抹角延至山下。共有四個院落,分客院、主院、饍房、書室兼花園四個部分。

這匾額上是“瑞潔銜環”,主院是“清白家聲”,是指楊姓的家風。當然,不是所有楊姓都有這種殊榮的。它單但指楊再思的後裔,楊再思本是漢人,宋代到湘西一帶做官,深得苗侗人民擁戴,死後被朝廷追封為“威遠候、惠英侯。”湘西及貴州東部均建有“飛山廟、飛山宮、威遠侯廟、英惠侯祠、威遠廣惠王”等等。可見楊再思是個深得人心的好官。

楊茂興是楊再思的後人,也是一個多行善事的商人,有“楊善人”之美稱。他幾乎每逢荒年代,都要向災民佈施,或贈衣或贈糧,或送錢,或者施粥等。有童謠道:“早四兩,晚半斤,死了自有楊茂興”。意思是説,窮苦人只要找到他,早上給吃你四兩,下午還給半斤。客死鎮遠的、無依無靠的窮苦人,楊茂興就會買棺材安葬。像這種商人現在並不多,不求名,不求利的就更少了。

四方井

在古巷道中,像這樣的古泉井還有幾處,如豬槽井、雲泉、雷家井、陳家井等。

這口古井呈現四方形狀,所以叫“四方井”,泉水是從石屏山的山體中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污染源,泉水水質很好,冬暖夏涼,口感也好,用這裏的泉水燒水泡茶,茶色晶瑩,茶味濃郁,煮飯也特別香。儘管現在家家都安裝了自來水,但附近一帶的人家,燒水、煮飯用的水,還是來這裏挑,自來水多用於洗衣洗菜等方面。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井壁凹下去這麼深,知道是被什麼所為嗎?是自宋、|元、明、清以來,到這裏擔水的人很多,井壁因繩子的摩擦,長年累月的這樣磨,就形成了這種現狀了。原先,這井的旁邊還有另一口井,與其形成姊妹井。後來,建立官衙後那口井就被官家佔去了,就在牆的那一邊。當時為那口井,還經常扯皮。因為人們都集中在一起,不是閒談,就是搗衣,弄得吵吵鬧鬧的。官府只好用牆隔離開來,倒也清靜不少。慢慢地人們也習慣只用一口井了。

大家看見井裏的魚兒沒有?知道井裏為什麼有魚呀?那魚兒可有講究啦。人們在井中養魚,是為了防止壞人投毒。魚兒活着,井水安全可靠。魚兒死了,井水就不能飲用啦,必須淘洗再用。説明古人的防患意識很強啊。

鄒公詞

這裏是鄒公詞,現在作為鎮遠名勝古蹟風貌展覽的地方。原先打算用作博物館,由於場地小,實物也不多。所以,作為風貌展覽較恰當些。鄒公祠是為了紀念鄒泗鍾而修建的,它建於光緒十七年(1892),該建築在鎮遠較有特殊性,其藝術價值很高,它是典型的南北結合的建築,它比一般的祠堂建築高大。更難能可貴的是一改南方穿鬥式的風格,配以北方抬樑的手法。所以説,它是南北結合的建築。大家抬頭往上看,在抬樑中,有精美的雕刻圖案。這是因為南方氣候潮潤的緣故,而北方的氣候乾燥,適宜彩繪。南方則便於雕刻,不但可減少許多麻煩,而且還可成為永久不改變的藝術品。鄒公祠有許多圖片和文字,幾乎全面介紹了鎮遠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民俗節日。大家到這裏面走了一遭,對於鎮遠的概貌就會有所瞭解。當然,每一個景點的詳細內容,還是到實地去了解才行。

文廟遺址

這裏是文廟遺址,也就是孔廟了。在封建社會裏,歷朝歷代都非常尊重孔子。因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論至今都還適用,如今提倡的和諧社會,就是由他的理論演化而來的。

鎮遠府文廟,據《元史·地理》載,應始建年代應在元朝。元成宗二年(1296年),曾經下令全國郡縣通祀三皇廟、孔廟。這是因為,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在忽必烈統一中國後,許多民族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為了平息民族矛盾,籠絡人心,以尊孔尚禮的方式,讓漢族歸順朝廷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鎮遠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就已設府,必然要遵從皇帝的旨意,修文廟是必然的結果。當時修文廟是很講究等級的,鎮遠作為府(郡),其規格很高,佔地面積也大,按照實際面積,它比安順文廟還大,只可惜毀於wenge後期,只剩下這前面的宮牆了。我們看到的“禮門”、“義路”是指文武官員出進之門。禮門是文官出入之門:義路是武將出入之門,在封建社會裏,是不能亂了規矩的。

大河關碼頭

這裏是大河關碼頭,是明清時期徵收關税的碼頭。這個碼頭原設有厘金局,即相當於現在的海關和税務部門合署辦公的機關,不僅收税,還發放關防通牒,以便過關通行。過去,在明清時期,這裏所收的税款在貴州省佔前五位。

大家到這裏可以看見對面的瓊樓玉宇了,它就是青龍洞貼崖古建築羣。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在這裏合個影,留下美好的記憶。帶回去讓親朋好友們欣賞一下鎮遠的風光,讓他們羨慕、羨慕。

怎樣介紹貴州樟江 篇17

侗寨鼓樓羣分多柱和獨柱兩類: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襯柱;獨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撐,直立於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底層四根襯柱。不論何種建築 形式,其頂層均置放齊心鼓,故人們稱之為鼓樓。鼓樓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設計,沒有圖紙,數百根樑、柱、仿的盡寸全憑心中黔算。整體全系木質結構,以杉木鑿榷銜接,不用一釘一鉚,上下吻合,採用柱杆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鼓樓造形 有三層、五層、七層、九層乃至十餘層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個 部分。上部為頂尖部,由一根鐵柱立於頂蓋中央,套上陶瓷寶珠,呈葫蘆型,猶如落尖,凌空而立。頂蓋多為傘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狀。

中部為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為翹角,並雕塑禽獸,神形兼備,校期如生。翹角層層疊疊,重棺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極為壯觀。植板上繪有龍鳳鳥獸、古今人物、花草魚蟲以及侗族生活風俗畫,玲攏雅緻,五彩絞紛。底部多為正方形,樓四周設有木質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圓形大火塘。鼓樓建築獨特,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聯合國機構一官員稱讚説:“別具一格的侗族鼓樓建築藝術,不僅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瑰寶,而且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鼓樓是侗寨團結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齊心的表現。

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樓,或以房族修建,或幾個姓氏合建。全縣共有鼓樓321座。肇興侗寨的五座鼓樓,最為集中,人們稱之為“侗寨 鼓樓羣”;壩寨鄉青寨鼓樓是縣境內現存歷史最久的鼓樓:巖洞鄉述洞村的獨柱鼓樓,是目前僅發現且保存較完整的奇特鼓樓;肇興鄉紀堂村兩座鼓樓,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且紀堂建樓高師最負盛名,凱里金泉湖八據、八 角、十七層、高三十三米的鼓樓和北京中華民族園、上海中華民族大觀園的鼓樓,都出自陸文禮等建樓高師之手。

鼓樓多建在寨中央,與戲台、歌坪相結合,是集會、議事、文化娛樂的好場所。鼓樓雄偉壯觀,裴聲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黎平 侗鄉風景名勝旅遊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個民族,屹立在錦秀中華的大地之上

標籤: 樟江 貴州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guizhou/pj4o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