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通用16篇)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通用16篇)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

經過兩個小時的候機時間和一個半小時的機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福建省的旅遊城市——廈門。

廈門有6個區,今天我們先參觀集美區的集美學村。集美學村是陳嘉庚先生傾資建造,一手創辦的,裏面從幼稚園到大學,一應俱全。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鰲園。

鰲園,因為原來是個像鰲的小島,所以稱為鰲園。鰲園分為三部分,先是門廊,只見它長約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國時期的,有解放時期的……各個栩栩如生,而這些都是能工巧匠們用高超的技藝一錘一錘鑿刻出來的。

接下來參觀的就是解放紀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國共產黨經過了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了勝利。紀念碑底階為13層,表示陳嘉庚先生的事業正在鼎峯。第二層石階為10層,意思是陳嘉庚先生的事業遇到了困難。而第三,四層石階分別為8層,3層,分別表示8年的抗戰時間和3年的解放戰爭。沒有想到,只是一層層的石階,竟然有着深刻的含義。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陳嘉庚先生去世後,將自己的骨灰運回集美,葬在鰲園。墓前有一拜亭,每當清明、集美學校校慶日時,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的師生們都要來祭奠,表示深切的關懷。

參觀了鰲園,我看到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凡業績,感受到了陳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課。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2

經過兩個小時的候機時間和一個半小時的機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福建省的旅遊城市——廈門。

廈門有6個區,今天我們先參觀集美區的集美學村。集美學村是陳嘉庚先生傾資建造,一手創辦的,裏面從幼稚園到大學,一應俱全。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鰲園。

鰲園,因為原來是個像鰲的小島,所以稱為鰲園。鰲園分為三部分,先是門廊,只見它長約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國時期的,有解放時期的……各個栩栩如生,而這些都是能工巧匠們用高超的技藝一錘一錘鑿刻出來的。

接下來參觀的就是解放紀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國共產黨經過了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了勝利。紀念碑底階為13層,表示陳嘉庚先生的事業正在鼎峯。第二層石階為10層,意思是陳嘉庚先生的事業遇到了困難。而第三,四層石階分別為8層,3層,分別表示8年的抗戰時間和3年的解放戰爭。沒有想到,只是一層層的石階,竟然有着深刻的含義。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陳嘉庚先生去世後,將自己的骨灰運回集美,葬在鰲園。墓前有一拜亭,每當清明、集美學校校慶日時,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的師生們都要來祭奠,表示深切的關懷。

參觀了鰲園,我看到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凡業績,感受到了陳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課。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3

鰲園,坐落在集美東南隅,總面積達8990平方米。鰲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鰲園”。嘉庚先生花20xx年時間、耗資65萬元,親自設計、督建而成的。園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他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書法繪畫、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等諸多方面,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鰲園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三個部分組成。門廊的設計精巧灑脱,兩廂牆上鏤刻着連環組雕。園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紀念碑”,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的題詞,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自撰寫的碑文。整個紀念碑高28.6米,通體以花崗巖建成,基座兩層,台階下層八級,上層三級,象徵着八年抗戰及三年解放戰爭,四周繞以青石雕欄。

鰲園裏短牆、欄杆、亭柱等處,鐫刻着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名流題贈詩詞和對聯,盛讚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彙集閩南石刻精華,表現了我國高超的石雕藝術水平,故有閩南“石雕博物館”之美稱。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4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5

各位團友,早上好。今天我們去福建風景“十佳”之一的集美遊覽,集美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首先,讓我向各位介紹集美區。

集美區,位於廈門島的西北,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2萬,是著名的僑鄉和旅遊風景區。現在我們進入集美學村,集美,俗名“盡尾”,即大陸盡處;又名 “潯尾”,即潯江之尾。明末集美進士陳文瑞嫌“潯尾”不雅,改稱“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陳嘉庚先生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1920xx年辦集美國小,1920xx年辦女子國小,1920xx年辦師範和中學,1920xx年辦幼稚園,1920xx年辦水產科和商科,1920xx年辦女師以後,於1920xx年2月將這些學校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學校”總校名。因軍閥混戰,給學校帶來嚴重滋擾,經陳嘉庚先生和校長向南北軍政府呼籲保證學校的安全和寧靜,要求規定為“永久和平學村”。得到南北雙方承諾。1920xx年10月由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准“承認集美學校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並電令閩粵省長及統兵長官“特別保護”, “集美學村”才由此得名。陳嘉庚傾資興學舉世無雙,他為保證學校費用,把國外所有不動產7000畝橡膠園和店屋貨棧以及5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為集美學校的基金,他在廈門大學發起人會議上慷慨陳詞:“民心不死,國脈尚存,四萬萬人民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衞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農業部、交通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籌辦集美大學,以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政專科學校、集美師專為基礎,同時成立工商管理學院。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鰲園參觀。鰲園是陳嘉庚先生年回鄉定居後花20xx年時間親自督建而成的,耗資65萬元,佔地近9000平方米。鰲園原為海邊的一個小島,形如蟄伏的大鰲,護衞着集美。1951年,陳嘉庚“不侵民田,闢置公園”,“於中立碑,紀念解放,名曰鰲園”。國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陳先生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科技文化等,無所不有,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也是新評的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鰲園春暉”。鰲園分為三部分,即門廊、解放紀念碑、陵墓。走進園門,就是50米的長廊,長廊兩側廂壁上鑲嵌着58幅歷史故事人物內容的青石鏤雕,這是鰲園 653幅石雕的精華部分。左邊主要是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的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澤東的信賴和熱愛。這些圍牆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損壞嚴重,1991年春,集美學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藝術系的教師繪圖,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換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塊、沉雕42塊、影雕20塊。影雕是石雕藝術的新發明,使世界歎服。法國等國家專門請惠安影雕師前去表演,傾倒了歐洲許多藝術家。

各位團友,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築,是陳嘉庚先生親自精心設計的。紀念碑高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經過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勝利;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毛主席為一個鎮題寫解放紀念碑是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陳嘉庚先生撰寫並手書的碑文。紀念碑台基的底層為13級,象徵陳嘉庚事業順利發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層為10級,寓他的事業遇到困難,企業收盤的年月;再上面是8級和3級,象徵8年抗戰、3年解放戰爭。碑座還刻滿了反映新中國建立的石雕。

紀念碑前有一高7米,寬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觀”三字,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是地圖,特別突出了台灣省地圖,反映了閩台密切關係和陳先生盼望祖國統一的願望,其下為託兒所到大學的類型和行為規範圖。

轉過屏壁就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壽龜形,墓蓋為13塊六角形青鬥石鑲成,墓碑上刻有陳先生生卒年月和擔任過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僑聯主席等職務。墓壙為“鳳”字殼,周邊用15塊青鬥石浮雕介紹陳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經歷。墓壙四周的石雕,記錄着他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光輝一生,可以説是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蹟展覽。陳嘉庚先生於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歲。他身後備極哀榮,北京舉行了公祭,並由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領頭執紼,覆蓋國旗的靈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舉行了國葬,最後安葬在鰲園。1988年,國務院將陳嘉庚陵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節、集美學校校慶日,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師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懷念。

各位團友,參觀鰲園,看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平凡業績,我們應該能夠感到陳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陳嘉庚生前曾經説過,鰲園完工後,在其西北測要造一個公園。為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經過努力,於1992年9露工建設“嘉庚公園”,?994年10 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xx年之際全部竣工

好了,現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動,我們一個小時後在園口集合吧,謝謝合作!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6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遊,姓吳,名x x!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的導遊,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我們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我們所遊覽的時間將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請看,鰲園門口設置了一個大圓盤,這兒每逢農曆九月天文大潮時,海水便會從洞中灌入,迅速漲滿圓盤四周,此時觀鰲園猶如大鰲戲珠,而整個鰲園就像一朵潔白的睡蓮靜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這一含蓄的設計足見陳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鰲載定教山盡峙,園居寧世與相忘”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步入園門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位來賓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集美人民和陳嘉庚先生的族親用泥巴將其封閉,這樣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來!這圍牆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後損壞嚴重,後於1991年集美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來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與廈門大學藝術系的老師繪圖,請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換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來賓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石雕――影雕,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各位來賓,要登上紀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須經34級台階,你們有沒有發現這34級台階都有一些不同?陳嘉庚先生把自己事業的興衰與祖國榮辱深深地記載入每一級石階之間,我們看這下面較寬的13級台階,這象徵着陳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間實業和辦學順利發展的最佳時間,第二部分比較窄的10級台階,表示從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間陳嘉庚先生的實業由於遭受多種因素的衝擊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級台階,象徵着八年的抗日戰爭,而最後的三級台階則象徵着三年解放戰爭。

各位來賓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別記載了陳嘉庚先生參加國事活動的珍貴畫面,中間這幅浮雕,是陳嘉庚先生與人民政協籌委會全體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兩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上的閲兵式和升國旗儀式,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新中國從此誕生,這一天陳嘉庚先生應毛澤東的熱情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榮幸地參加了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天,使陳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個真正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各位來賓,大家請看,這紀念碑正對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觀”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有五幅地圖,其中有一幅是《台灣省全圖》這種雕塑形式稱平雕或線雕,它傾注了陳嘉庚先生為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美好願望,我們堅信,隨着香港、澳門的迴歸,“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台灣的實施不會遙遠,炎黃子孫大團聚的一天終會到來,這是陳嘉庚先生的願望,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願望!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終年88歲,周恩來總理親自為其主持追悼會,1961年8月20日陳嘉庚先生的靈柩從北京抵達集美,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在其身體上覆蓋着鮮紅的國旗!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陳嘉庚生前曾説過,等鰲園完工後,要在其西北側造一個公園,為了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於1992年9月動工建“嘉庚公園”,於1994年在陳嘉庚誕辰120xx年之際向遊客開放,其公園中還有與鰲園同時期完工的鰲亭與命世亭。

各位來賓,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你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那麼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謝謝!再見。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7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8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集美鰲園景區。鰲園是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

庚先生親自主持興建的。如果團友您是福建人,那您一定對陳嘉庚先生的事蹟有所耳聞吧。如果不是,那也沒有關係,在到達景點時,小林想先簡單介紹下陳嘉庚先生的生平,這樣遊覽起來會更有意義。 陳嘉庚先生於1874年10月21日誕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漁村一個僑商家庭。十七歲時,奉父命去新加坡,在其父自營的“順安”米店學商。先生經商四十餘年,是東南亞大規模種植橡膠最早之一人,被譽為樹膠王國四功臣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經營實業,不謀私利,而是以振興祖國,服務社會為職志。庚先生身羈異邦,心懷鄉國。1920xx年(民國元年)先生回國,翌年2月即在家鄉創辦集美國小校。此後陸續增辦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設有圖書館、體育館、醫院等公用機構,統稱集美學校。 1920xx年11月30日在籌辦廈門大學的會上,他慷慨陳辭:願盡出所有家財,以辦教育,並親自回國經營,以冀將來事或成功,使海外富僑有所感動。 1961年3月陳老在北京彌留之際遺囑:“集美學校要繼續辦下去”、“台灣必須迴歸中國”。8月12日病逝,享年88歲。15日舉行公祭,廖承志致悼詞。公祭後起靈,由周恩來、朱德領先執紼,護送靈樞上靈車,用專列火車運載回集美。20日安葬在鰲園。

位於我們面前的鰲園,於1951年動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歷時十年之長,佔地面積約為9000平方米,耗資65萬元,主要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墓和四周圍牆石雕羣組成,鰲園原是一小島,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因形狀似大鰲,鰲在閩南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所以稱此園為鰲園。那現在我們就去遊覽一下陳嘉庚先生耗盡十年時間完成的鰲園是什麼樣子的吧!

在進入大門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門上有一幅楹聯,寫着“鰲載定教山盡

峙,園居寧世與相忘”, 上下聯首兩字相結合便正是“鰲園”, 步入園門 便是50米的長廊,左右兩邊鑲着青石鏤雕,分別刻有中國古代史和現代史,這是整個鰲園石雕羣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可謂是上乘之作。各 位團友請看,左邊的這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主席的信賴和熱愛。

團友們請隨我前行,走到長廊的盡頭,可以看到頗具特色的―影雕。這些―影雕是福建省惠安縣近年來新開發的石雕新工藝,由於造型細膩、逼真,有如攝影圖片,故名影雕。請各位來賓往上看,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紀念碑,這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陳嘉庚先生獨具匠心,將碑高設計為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從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所走過的20xx年曆程,展現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赤子情懷。

各位團友請看這“集美解放紀念碑”這幾個蒼勁有力、飄逸豪放的文字,誰能猜出這是哪位領袖所題嗎?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所書的,再看這碑文,由284個文字組成,它是陳嘉庚先生於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書。 轉過屏壁右側向前走,前面就是陳嘉庚墓,整個墓呈龜形,龜在中國民間是吉祥、長壽的象徵。當年在陳嘉庚設計鰲園時並沒有設計自己的墓,到1955年時,一位參加建設鰲園的雕刻家認真地向陳嘉庚建議,這塊大石頭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臵,後來陳嘉庚先生經過多次勘察,認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視野開闊,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覺得,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息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還認為,他逝世後骨肉融入故鄉的大地,與父老鄉親朝夕相伴,實現了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鄉”的夙願。墓周圍的石雕,描繪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鰲園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化、教育、藝術為一體,也是我們陳嘉庚先生用最後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強烈愛國情懷的豐碑,這一切不知給您們留下些什麼印象呢?不知小林今天的講解是否讓您們滿意呢?如果有機會,小林希望您們下次再帶上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最後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9

鰲園,坐落在集美東南隅,總面積達8990平方米。鰲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鰲園”。嘉庚先生花20xx年時間、耗資65萬元,親自設計、督建而成的。園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他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書法繪畫、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等諸多方面,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鰲園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三個部分組成。門廊的設計精巧灑脱,兩廂牆上鏤刻着連環組雕。園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紀念碑”,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的題詞,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自撰寫的碑文。整個紀念碑高28.6米,通體以花崗巖建成,基座兩層,台階下層八級,上層三級,象徵着八年抗戰及三年解放戰爭,四周繞以青石雕欄。

鰲園裏短牆、欄杆、亭柱等處,鐫刻着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名流題贈詩詞和對聯,盛讚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彙集閩南石刻精華,表現了我國高超的石雕藝術水平,故有閩南“石雕博物館”之美稱。

離鰲園不遠處建有“歸來堂”,堂前樹有陳嘉庚先生銅像。還建有陳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蹟陳列館,構成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鰲園石刻精粹,琳琅滿目,遍佈全園。分浮雕、沉雕、圓雕、鏤雕、影雕等種類,彙集閩南石刻精華。

1992年,為完成陳先生的遺願,在鰲園前的海灘上建設“嘉庚公園”。公園佔地3萬平方米,周邊建了一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樓閣建築羣,總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與鰲園融成一體,更是秀美,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週年竣工,向遊人開放。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團友,早上好。今天我們去福建風景“十佳”之一的集美遊覽,集美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首先,讓我向各位介紹集美區。

集美區,位於廈門島的西北,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2萬,是著名的僑鄉和旅遊風景區。現在我們進入集美學村,集美,俗名“盡尾”,即大陸盡處;又名 “潯尾”,即潯江之尾。明末集美進士陳文瑞嫌“潯尾”不雅,改稱“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陳嘉庚先生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1920xx年辦集美國小,1920xx年辦女子國小,1920xx年辦師範和中學,1920xx年辦幼稚園,1920xx年辦水產科和商科,1920xx年辦女師以後,於1920xx年2月將這些學校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學校”總校名。因軍閥混戰,給學校帶來嚴重滋擾,經陳嘉庚先生和校長向南北軍政府呼籲保證學校的安全和寧靜,要求規定為“永久和平學村”。得到南北雙方承諾。1920xx年10月由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准“承認集美學校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並電令閩粵省長及統兵長官“特別保護”, “集美學村”才由此得名。陳嘉庚傾資興學舉世無雙,他為保證學校費用,把國外所有不動產7000畝橡膠園和店屋貨棧以及5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為集美學校的基金,他在廈門大學發起人會議上慷慨陳詞:“民心不死,國脈尚存,四萬萬人民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衞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農業部、交通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籌辦集美大學,以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政專科學校、集美師專為基礎,同時成立工商管理學院。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鰲園參觀。鰲園是陳嘉庚先生年回鄉定居後花20xx年時間親自督建而成的,耗資65萬元,佔地近9000平方米。鰲園原為海邊的一個小島,形如蟄伏的大鰲,護衞着集美。1951年,陳嘉庚“不侵民田,闢置公園”,“於中立碑,紀念解放,名曰鰲園”。國中建築和雕刻均體現陳先生寓教於遊、寓教於樂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工農業生產、科技文化等,無所不有,博大精深,是個博物大觀。也是新評的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鰲園春暉”。鰲園分為三部分,即門廊、解放紀念碑、陵墓。走進園門,就是50米的長廊,長廊兩側廂壁上鑲嵌着58幅歷史故事人物內容的青石鏤雕,這是鰲園 653幅石雕的精華部分。左邊主要是24幅諸葛亮馬前課,據陳嘉庚先生的解釋,這是諸葛亮早就對清代政府、民國成立、抗日戰爭以及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的預卜,他相信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達了他對共產黨、毛澤東的信賴和熱愛。這些圍牆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時是用水泥塑制的,幾十年風雨侵蝕,損壞嚴重,1991年春,集美學校委員會籌款百餘萬元,以原水泥雕內容為參考,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藝術系的教師繪圖,惠安藝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換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塊、沉雕42塊、影雕20塊。影雕是石雕藝術的新發明,使世界歎服。法國等國家專門請惠安影雕師前去表演,傾倒了歐洲許多藝術家。

各位團友,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築,是陳嘉庚先生親自精心設計的。紀念碑高28米,象徵中國共產黨經過20xx年的奮鬥,終於取得勝利;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集美解放紀念碑”,毛主席為一個鎮題寫解放紀念碑是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陳嘉庚先生撰寫並手書的碑文。紀念碑台基的底層為13級,象徵陳嘉庚事業順利發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層為10級,寓他的事業遇到困難,企業收盤的年月;再上面是8級和3級,象徵8年抗戰、3年解放戰爭。碑座還刻滿了反映新中國建立的石雕。

紀念碑前有一高7米,寬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觀”三字,左右各12塊浮雕,內容大多為公共衞生、體育運動;中間是地圖,特別突出了台灣省地圖,反映了閩台密切關係和陳先生盼望祖國統一的願望,其下為託兒所到大學的類型和行為規範圖。

轉過屏壁就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壽龜形,墓蓋為13塊六角形青鬥石鑲成,墓碑上刻有陳先生生卒年月和擔任過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僑聯主席等職務。墓壙為“鳳”字殼,周邊用15塊青鬥石浮雕介紹陳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經歷。墓壙四周的石雕,記錄着他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光輝一生,可以説是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蹟展覽。陳嘉庚先生於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歲。他身後備極哀榮,北京舉行了公祭,並由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領頭執紼,覆蓋國旗的靈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舉行了國葬,最後安葬在鰲園。1988年,國務院將陳嘉庚陵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節、集美學校校慶日,廈門各界和集美學校師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懷念。

各位團友,參觀鰲園,看了陳嘉庚先生的不平凡業績,我們應該能夠感到陳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陳嘉庚生前曾經説過,鰲園完工後,在其西北測要造一個公園。為完成他的遺願,集美學校委員會經過努力,1994年10 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xx年之際全部竣工。

好了,現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動,我們一個小時後在園口集合吧,謝謝合作!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1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峯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峯巒起伏,巖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台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台,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着“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説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峯,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峯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裏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並排結咖跌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着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着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台巖。位於清源洞東南。《閩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週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雲亭”及3座石塔。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為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峯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明代石室,矗立在天柱峯上的瑞像巖石室,創建於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為木構,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為仿木石構建築。石室內的宋代石雕釋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鑿而成,高4。62米,寬2米,作立狀。佛像莊嚴大方,端莊慈祥,雕工精湛。穿過石室左側的崖洞,豁然開闊,只見三塊巨石恰似三條大蟒蛇,伸頭出洞,故謂“三蟒出洞”。古時在山崖的平台處,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勝景。崖璧上顯眼的“忘歸”石刻二字,道出瞭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人流連忘返。

靈山聖墓,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蹟,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靈山景區內。唐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傳教泉州,卒葬靈山。葬後是山夜光顯發,人異其靈聖,故名曰聖墓,山曰靈山。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2

南普陀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物之一,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説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説寺廟在唐朝就有了,距今也有1200多年;寺廟對着南太武山,真是風水寶地。據説該寺是唐代首先到島上開發的陳氏族人所建,五代時,稱泗洲院,宋初叫無盡巖,後該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毀,明洪武時重建,明末又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統一台灣的施琅將軍重建。因與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同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是目前國內僧人較多的寺廟。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軸線遞次向上,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向左右對稱展開,依次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二側依次升高的廡廊,迴護着三殿,形成一個整體,雄偉壯觀。南普陀寺原為"臨濟宗"一派世襲主持,1920xx年起,該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撥賢者為方丈。自那時到至今已選任了11任方丈。

南普陀寺改革開放後增加了活力,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也得到了十方信善的捐贈。80年代以來,所有堂院都翻修一新,還新建了一批設施,主要有:海會樓. 普照樓. 方丈樓. 太虛圖書館,兩座山門以及閩南佛學院的教學樓. 僧舍樓,還有佛教協會的辦公室. 上客堂,會客樓。1992年在般若池畔,新建了一座氣勢宏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八角重檐飛脊,圍以白石雕欄,精巧嚴密,富貴堂皇。現在的南普陀寺是建寺以來最為昌盛的時期,是閩南乃至福建最為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的寺院!南普陀寺院內以及後山五老峯前,都留下歷代許多摩崖石刻和多塊碑記,主要有明太常寺卿林宗載的"飛泉",清施琅將軍的"為善最樂",以及抗荷將軍沈有容等的題刻和光緒三十四年美國艦隊訪問廈門的刻石,都提供了歷史的見證。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觀臨本地,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你們可以叫我X導,在我身邊的是王師傅,他的駕齡豐富,請大家放心乘坐,今天就由我和王師傅為大家服務,各位有什麼建議和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大家在以後的遊覽中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來找我,全心全意為您服務是我社宗旨]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夠在本次遊覽中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後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

首先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的地理位置和古田會議會址的基本情況。

古田鎮位於上杭縣的西北部,與新羅、連城兩縣交界,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軍事有利防守,當年龍巖同往古田,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上下個二十里,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會址的情況。古田會議會址初建於1848年,紅軍第一次挺進閩西,根據《少年先鋒隊隊歌》又將和聲國小改為曙光國小,而聞名中外的古田會議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各位,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我們的遊覽時間為2小時,現在是9點,11點我們將在這裏集中乘車參觀下一個景點,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車是一輛藍百相間的旅遊中巴。

各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我們將要參觀遊覽的地方,你們看,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上,座落着一幢,莊嚴肅穆的祠堂,後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樹參天。“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在綠蔭的襯托下,閃閃發光,那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

在古田會議廣場,左側就是當年紅軍的閲兵場,場上設有司令台,1930年元旦,在此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演出結束後,朱德軍長還給了每位演員兩個銅板的壓歲錢,在往右看,那有一口飲水井和荷花池,這是當年毛澤東散步、休息、思考問題的地方。古田會址大門橫匾上書寫着“北郭風清”四個大字,大門兩側,刻着一幅對聯:“學術放西歐開笛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字裏行間透視出祠堂主人,學習,開放,振興的意識,體現了古田人民既學習西洋文明又不放棄傳統文化的辦學思想。

進入紅漆木門,就是當年古田會議會場舊址,你們看4跟圓柱上張貼着字紙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逃跑主義”。大廳6列學生桌椅陳舊而整潔,左邊主席台上擺着兩張四方桌和一排長凳,牆上架着一塊黑板。黑板上方中央掛着石印的馬克思和列寧像,再上方掛着紅色會標“中國共產黨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場下廳的三合地板有好幾處斑斑黑跡,這是當年古田會議召開期間,天氣寒冷,紅軍代表們衣裳單薄,代表們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跡.從這裏可以看到革命前輩沒當年創業的艱苦,我們再看左右兩邊的廂房,右側的第一間是毛澤東的臨時辦公室,房間陳設極為簡陋,只有一桌兩凳。當年毛澤東同志就在這裏批閲文件,接見與會代表。左側廂房第二間是朱德同志的臨時辦公室。

下面,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田會議召開的情況和主要功績:

1920xx年12月28日至29日,這是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次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曙光國小召開。120多位紅軍黨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幹部代表和婦女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毛澤東同志作了報告,並多次講話,朱德同志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同志傳遞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它是我建黨建軍偉大的歷史進程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了中央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

話。代表們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通過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

那麼古田會議的主要功績就在於總結了中國紅軍建立兩年多的豐富經驗,糾正了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從而奠定了我軍的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劃清界限而開始成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它是我建黨建軍的一個里程碑。可以説古田會議鑄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魂。

在即將結束這次參觀遊覽的時候我們熱忱的歡迎遊客們再次踏上這塊紅色的土地,再來沐浴古田會議決議所放射出的燦爛光芒,再來領略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的濃濃深情!

謝謝各位遊客!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4

海月巖位於漳浦縣沙西鎮境內,距縣城綏安鎮約45公里,驅車可直達巖下。

海月巖具有悠久歷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詳,無從考證。它重建於宋鹹淳年間(公元1265年至1274年),明代經再修繕,保存較好。

海月巖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於所處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時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巖寺寶殿中釋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稱為“月照禪心”、“月升朗佛”,其餘時間則不可見,堪謂奇觀,海月巖也因此得名。

海月巖的山門別具一格,由兩塊長形石條斜立互倚構成三角形的山門,名曰:“不二門”。因四周巨石重疊,遊人上山入寺,必經此門,沒有第二條通道。山門兩側刻有楹聯:“青蓮布地開三島,巨藕通天只一門”。遊人過了山門,一眼便望見修建於天然大石洞中的海月巖寺。

“海月巖好風景,石頭蓋屋頂”這是當地人傳頌的俗語,也形象地概述了海月巖寺廟內建築的特點,它們的屋頂大都由一塊石頭直接蓋成,真是渾然天成。海月巖寺又名海月庵,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及十八羅漢。寺殿規模雖不大,卻構築精巧,裝飾美觀,其殿頂是一整塊花崗巖大石板,據介紹長約50米、寬約20米、厚3至5米,重達數百噸。大石板下兩側,有石壁支撐,寺門石柱上有副以“海月”藏頭的聯語:“海氣凝云云氣結成羅漢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生動描述海月巖的奇觀勝景。

寺前有塊巨石,巍然兀立,上刻有“落伽境”3個大字,下雕觀音菩薩浮像,旁有題詩:“峯外長江不盡流,巍巍片石几春秋;自從題刻觀音石,萬古清風應祈求。”成了海月巖十景之一。民間傳説觀音下凡現身於此,經常有善男信女在此祈求平安幸福。海月巖背靠金剛山,面朝東山灣,怪石嶙峋,洞穴密佈,芳草悽悽,綠樹蒼蒼,是個可觀山望海賞石探洞的旅遊勝地。

海月巖有摩崖石刻60多處,大都為宋朝文人墨客所題,有的雄渾有力,有的清秀雋永,給人以深刻印象。過寺殿,繞巖障,鑽洞穴,登陡嶺,趣味盎然。上到涼亭,極目遠眺,一覽秀色。沙西鎮縱橫交錯的道路、星羅棋佈的田園房舍、煙波浩渺的大海以及屹立於江流中著名的石礬塔,盡收眼底,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5

歡迎各位朋友光臨清淨寺。

泉州清淨寺是我國現在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築,為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泉州清淨寺,又稱“艾蘇哈卜清真寺”,創建於伊斯蘭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敍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建造的,佔地面積約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主要建築分為大門、奉天壇、明善堂等部分。

現在請各位看這座門樓,它高達20米,寬4.5米,全系青、白崗石砌疊而成的,是一個三層穹形頂的尖拱門,分外中、內三層,在外中兩層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圓形穹頂,有着和我國古建築的“藻井”相類似的石構圖案,頂蓋採用中國傳統的蓮花圖案,表示伊斯蘭教崇尚聖潔清淨,門樓正額橫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寫道:

“真主秉公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眾天神和一般學者,也這樣作證,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萬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確是伊斯蘭教。”現在請各位看門樓後牆上這兩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記載着清淨寺的創建年代重修時間以及最早的名稱,門樓頂層是望月台,是伊斯蘭教“齋月”用以

望月,決定起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圍三面建築“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樣,別有回教的風致,平台上原來還有望月樓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請看這裏是清淨寺的宣禮塔的塔址,當年,宣禮塔塔形如柱,高聳奇偉,可與廣州懷聖寺的光塔媲美,均屬於伊斯蘭式的建築風格,十六世紀的中文文獻讚美其:“一柱千雲,並紫帽峯而作對,七級凌日,參開元塔以為三”。古時,穆斯林宣禮員登上塔尖,-呼百應,夜間塔頂舉火,為商舶導航,方圓百里,一目瞭然,每屆秋冬,滿戴絲、瓷、茶的商船揚帆離去,或值春秋,裝運香料、藥村的海舶駛來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齊聚寺內、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誦讀《古蘭經》,祈求並贊感萬能的阿拉賜福穆斯林船隊一路平安,寺宣禮塔初建為石砌,後記,十六世紀初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颶風摧塌。

請各位繼續參觀寺的禮拜大殿,這座大殿,又稱奉天壇,佔地面積約六百平方米,請看殿的門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蘭經》,大殿四壁都是花崗巖石砌成,巨大的窗户遍佈各牆,增加殿內採光效果。這個大殿上面原來罩着巨大的圓頂,它使清淨寺格外宏偉壯觀,十六世紀末的一份中文記載,描述泉州清淨寺大殿:“堂以西為尊,疊疊重重,規制異人間之廟字,昂昂噲噲,翬天上之樓台。”生動地表現出阿拉伯伊斯蘭式的異域建築風格,不幸的是大殿圓頂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級大地震中坍記,迄今未能恢復,殿內的設施和圓頂遺物仍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現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這牆中凹入部分是當年禮拜大殿的講經台,牆壁上這些典雅方樸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蘭經》經句,這是公元十世紀以前阿拉伯伊斯蘭禮拜大殿的流行建築模式,如今即使在中東阿拉伯地區也很少見。

*廈門火燒嶼導遊詞 ·日光巖導遊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遊詞 ·永定土樓導遊詞-

由於無法復建主禮拜大殿的圓頂,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內增建一間小禮拜殿,現在,請各位隨我到小禮拜殿參觀。

這座小禮拜殿,取名“明善堂”,是中國四合院式的建築,因為殿屋狹小,只能容納三十人祈禱,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內舉行主瑪禮拜,伊斯蘭崇簡清淨,崇拜西天,不設偶像,遵照伊斯蘭教義,至高無上的安拉無所不在,不論在什麼位置,教徒只要面向聖地麥加克爾白的方向祈禱,都是同樣能獲得安拉的喜悦(目前,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後裔有3萬多人)。泉州的阿拉伯後裔並非不懂的這一點,但是,他們卻寧願頭頂烈日,披風戴雨,為能在那千年古大殿內祈禱而感到滿足,堂前這個精雕的古代石香爐,原是奉天壇的舊物,後來奉天壇無法蔽風雨,教徒們便移到明善堂作禮拜,香爐也移置於此,香爐只是為淨化環境衞生而設。

這裏是“泉州伊斯蘭史蹟陳列室”,雖説地方小了一點,卻是泉州伊斯蘭宗教文化的歷史縮影。國內外史學家對泉州考察伊斯蘭史蹟極為重視,近幾年專程來泉州考察伊斯蘭史蹟的阿拉伯國家友好人士和學者、專家絡繹不絕,我們國家領導人也多次親臨泉州視察,並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有關方面正在計劃重修伊斯蘭汪寺,使它恢復歷史原貌,更加光彩奪目。

清淨寺自創建以來,歷代穆斯林相繼集資修葺,並勒碑為紀,保存寺內。現寺中還有值得重視的附屬文物,如歷年遺留下來的漢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為珍貴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頒發的保護穆斯林和清淨寺的《敕諭》碑刻,至今完好無損也嵌置於寺北的牆壁上,現在請各位觀看《敕諭》碑刻。

明成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為保護泉州清淨寺,保護泉州伊斯蘭教,明成祖朱埭特地頒發諭令:“所在官員軍民一應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違……以罪罪之“。明代的最高統治者,為什麼要保護清淨寺?當然有着利用宗教麻痺人民的企圖,但另一方面,也可作為我國對外國僑民的風俗習慣宗教活動的尊重的説明,對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團結的反映。

泉州清淨寺,從建造到現在,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人民政府十分珍惜這一千年古蹟,解放後曾經三度重修。1961年,清淨寺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在歷史上長期友好的和平往來,有着分不開的密切關係,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友好與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蹟之一。就其建築藝術來説,它的壯麗雄偉,也充分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2022年福建鰲園的導遊詞 篇16

海月巖位於漳浦縣沙西鎮境內,距縣城綏安鎮約45公里,驅車可直達巖下。

海月巖具有悠久歷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詳,無從考證。它重建於宋鹹淳年間(公元1265年至1274年),明代經再修繕,保存較好。

海月巖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於所處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時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巖寺寶殿中釋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稱為“月照禪心”、“月升朗佛”,其餘時間則不可見,堪謂奇觀,海月巖也因此得名。

海月巖的山門別具一格,由兩塊長形石條斜立互倚構成三角形的山門,名曰:“不二門”。因四周巨石重疊,遊人上山入寺,必經此門,沒有第二條通道。山門兩側刻有楹聯:“青蓮布地開三島,巨藕通天只一門”。遊人過了山門,一眼便望見修建於天然大石洞中的海月巖寺。

“海月巖好風景,石頭蓋屋頂”這是當地人傳頌的俗語,也形象地概述了海月巖寺廟內建築的特點,它們的屋頂大都由一塊石頭直接蓋成,真是渾然天成。海月巖寺又名海月庵,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及十八羅漢。寺殿規模雖不大,卻構築精巧,裝飾美觀,其殿頂是一整塊花崗巖大石板,據介紹長約50米、寬約20米、厚3至5米,重達數百噸。大石板下兩側,有石壁支撐,寺門石柱上有副以“海月”藏頭的聯語:“海氣凝云云氣結成羅漢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生動描述海月巖的奇觀勝景。

寺前有塊巨石,巍然兀立,上刻有“落伽境”3個大字,下雕觀音菩薩浮像,旁有題詩:“峯外長江不盡流,巍巍片石几春秋;自從題刻觀音石,萬古清風應祈求。”成了海月巖十景之一。民間傳説觀音下凡現身於此,經常有善男信女在此祈求平安幸福。海月巖背靠金剛山,面朝東山灣,怪石嶙峋,洞穴密佈,芳草悽悽,綠樹蒼蒼,是個可觀山望海賞石探洞的旅遊勝地。

海月巖有摩崖石刻60多處,大都為宋朝文人墨客所題,有的雄渾有力,有的清秀雋永,給人以深刻印象。過寺殿,繞巖障,鑽洞穴,登陡嶺,趣味盎然。上到涼亭,極目遠眺,一覽秀色。沙西鎮縱橫交錯的道路、星羅棋佈的田園房舍、煙波浩渺的大海以及屹立於江流中著名的石礬塔,盡收眼底,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xn79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