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4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5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6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於唐朝,但由於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築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後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於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0xx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聖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築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遊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於印度,後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後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説法,以其代釋迦佛説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裏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雲遊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後來他在嶽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唸唸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後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説,如果寺廟中韋馱着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雲遊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雲遊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雲遊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着地,後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雲遊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鍾、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築,綠瓦石柱,雕樑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於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着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説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衞國淨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於四門出遊,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於是決心出家,以擺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後面供奉着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後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着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餘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隻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遊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於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築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台。這裏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0xx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聖輝師。

*廈門火燒嶼導遊詞 ·日光巖導遊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遊詞 ·永定土樓導遊詞-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嚐素菜,他看過菜單後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麪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於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7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_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_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9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於飛雲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峯險壑之中。登艇遊覽,山環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0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於唐朝,但由於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築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後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於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0xx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聖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築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遊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於印度,後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後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説法,以其代釋迦佛説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裏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雲遊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後來他在嶽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唸唸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後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説,如果寺廟中韋馱着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雲遊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雲遊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雲遊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着地,後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雲遊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鍾、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築,綠瓦石柱,雕樑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於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着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説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衞國淨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於四門出遊,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於是決心出家,以擺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後面供奉着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後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着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餘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隻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遊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於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築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台。這裏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0xx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聖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嚐素菜,他看過菜單後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麪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於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2

尊敬的各位朋友:

我們美麗的冠豸山不僅自然景觀神奇獨特,人文景觀也同樣精彩動人,擁有“客家神山”的美譽,這其中就包含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傳説。古時民間説“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九子是什麼,説法不盡相同。那麼,冠豸山景區龍之九子是哪九子呢,與這座名山又是什麼淵源呢?我給大家作個簡介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福建沿海經常受到颱風襲擊,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氣沖天。久而久之,驚動上蒼。玉帝忙召來太白金星商量對策。太白金星説:“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從內地移幾座山峯,在台風經常登陸之處立為屏障,便可削其鋒,弱其勢,減其害,乃至化害為利。老臣聽説老君門下有不少弟子,本領高強,移山之事若由他交給弟子去辦,應該比較穩妥。”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任務落到太上老君門下一個名叫呂純陽的弟子身上。

話説這個姓呂名純陽又稱呂洞賓的人,隨身帶着老君送給他的一條神鞭,日夜兼程,四處考察。不幾日,他來到了一個所在,只見方圓數十里地面有幾座山峯,巍然屹立於莽莽羣山之中,氣勢非凡。他想,颱風再厲害,也無法穿越這些屏障呀!於是,他用力揮起了神鞭,這方圓數十里的羣峯,好像輕得像一卷水墨畫,朝東南沿海飄了過去……

一天,呂純陽剛剛把羣峯趕到連城地界,就覺得口乾舌燥,有些體力不支了。他於是在這裏收鞭歇息,那正在飄動的山峯便一下從雲頭落了下來。呂洞賓舉目四顧,發現不遠處有幾間地板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竹籬茅舍,舍內有一美麗的妙齡村姑正在釀酒。他來到村姑門前,向村姑討水解渴。這位客家村姑見有來客求助,非常爽快,馬上從酒缸中舀了滿滿一大瓢香甜可口的客家酒娘送到他手中。這酒實在太好喝了,他喝了一瓢又一瓢,不知不覺就醉倒睡熟了。待他一覺醒來,神鞭早已失去了威力,無論他怎麼用力揮鞭,眼前的幾座山峯硬是紋絲不動!怎麼辦呢,任務沒有完成,他回去如何交代?於是,他想起了老朋友東海龍王。龍王採納龜丞相的建議,派出了九個本領高強的兒子前去暗中幫忙呂洞賓。龍王派出的九個龍子分別是:螭(音chī)吻,麒麟,贔屓(音bì xǐ),椒(音jiāo)圖, 囚牛,鰲,狻猊(音suān ní), 貔貅(音pí xiū), 獬豸。

這九位龍子跟隨呂純陽,一路跋涉到了連城後,立即就被這裏的如畫風光和香醇的美酒吸引了,它們覺得這裏的風景比龍宮的更美麗,這裏的飲食比龍宮的更可口,這裏的客家百姓更需要它們,尤其是其間九條清流匯成一湖碧波,比龍宮更適合它們的脾性。它們更樂於在此間安居。於是,事情出現了逆轉,它們再也不想幫父親的老朋友出力把這幾座山峯移往它處了。為了在這裏立足,它們還各自拿出看家本領,為當地做了許許多多好事。從此,連城便一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宛如一處“世外桃源”。此事傳到玉帝耳中,他想這個結果也是出自天意,便將這件事“任其自然”了,就這樣,冠豸山永遠地留在了連城。連城人民感謝龍之九子造福一方的功績,也將它們永遠地留在了冠豸山景區,供後人景仰。

這就是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由來。下面,我按先水後山安放九子的順序,將龍之九子的情況逐一作個介紹:

在石門湖畔映山亭前面的是龍子螭吻。高度2.36米。螭吻屬水性,開大口,口潤嗓粗喜歡吞火,是消災之神,專司救火滅災。又傳它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常安放在古建築檐角的前面,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人們摸一摸它,或恭敬地朝它三鞠躬,就能保宅第平安、災星遠離、吉利永隨。朋友們,請吧!

這是龍子麒麟。高度2.16米。“麒麟”以“鹿”為偏旁,説明是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是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魚鱗皮,頭上一角,角端有肉。麒麟是幸運神,專司祥瑞吉慶。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着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光明、福祿與美好。

相傳麒麟能送子嗣。據説孔子將要出生的夜晚,有麒麟吐玉書到他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思説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冠豸山麒麟和 “觀音送子”峯相鄰,一定能給大家送來好運,庇護各位萬代興隆!

這是龍子贔屓。高度3.6米。贔屓又稱霸下、龜趺(fū),在龍子的各類説法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説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它馱着,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拼命地撐着,掙扎着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

贔屓是長壽神,安放在長壽亭下方,往東可見羅丹“人長壽”題字,往南可見一長壽老翁,往西可見“鱷魚上岸”景點,朝南朝下可見一龜形山峯和“生命之根”。大家摸一摸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和長壽神,便可長壽安康、力大無窮哦!

這是龍子椒圖。高度2.16米。它的形狀像螺蚌,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閉合,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以求安全。椒圖是平安神,專司一方安寧。它庇護着冠豸山下的連城人民平安吉祥,也護佑着各位遊客朋友幸福安寧。我們一起祈禱吧!

這是快樂神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高度2.16米。囚牛是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長大後精通宮商角徵羽,擅長五音和諧之術,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囚牛奏起天籟之音便風調雨順、百姓安樂,令天下太平、人心向善。

這是龍子鰲。高度2.82米。據説鰲是烏龜頭和鯉魚尾的合體魚龍,為指路神,熟悉天下道路,從不迷途,專司世人前程。我們經常説的鰲頭,是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佔鰲頭”比喻佔首位或取得第一名。鰲在東山草堂與修竹書院之間的這塊開闊地,激勵着連城兒女勤學勵志,人才輩出。讀書人來此叩拜,加上勤奮努力,便能金榜題名,屢試屢中。

這是龍子狻猊。高度2.36米。狻猊形狀像獅子,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它是賜福神,專司人間福祉,能令人一生萬事如意、百福齊至。狻猊立於仰雲亭北側這一片開闊地,將整個連城城關地區一覽無遺,這正是送福一方的意思吧!

這是龍子貔貅,口大,腹大,無肛門。高度2.16米。據説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吃啥補啥,它變得渾身也是珠光寶氣的,因此深得玉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帝生氣了,一巴掌打到屁股,屁股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間傳説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 , 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

古賢認為,命是註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 那麼,朋友們,上前摸三次吧!

雄踞於冠豸山正面廣場的是龍子獬豸。獬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養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全由獬豸裁決,都準確無誤。正是由於獬豸象徵着正直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與正義的化身,御史等執法官員所戴的帽子被稱為獬豸冠,有些朝代執法官員的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冠豸山因山形主體像極了獬豸帽,又加上得力於龍子獬豸的長年守護,由此而得名“冠豸山”,成了正義之山的象徵。

各位朋友,到了冠豸山,一定要和龍子獬豸、和啟功先生題寫的山名合個影,以留作永久的記念。願美好的冠豸風景陪伴着你,帶上龍之九子的祝福,給你送去安康、吉祥和幸福!謝謝各位!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3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4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5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6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7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x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8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19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最新的福建冠豸山導遊詞範文 篇20

冠豸山屬丹霞地貌,景點一個連着一個。在一個叫“竹安寨”的石峯之頂,有一個面積有幾十平方米的天然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四季不枯,人們稱之為天池。天池西面有一道長百餘米,高几十米的天然石牆,人們稱之為天牆。北面有一個酷似老人的石峯,人們稱之為壽星巖,東面是一狀如馬頭的石山,人們稱之為馬頭山,對於天池及旁邊這些緊緊相連的景點,當地有一個神奇的傳説。相傳,王母娘娘有七個女兒,俗稱七仙女。七仙女中最小的名叫紫霜,長得異常白淨漂亮,被王母娘娘視為掌上明珠。平時,王母娘娘喜歡帶着七仙女到北方天池游泳消暑,讓女兒們在凡塵中盡情歡樂地玩耍。有一次,紫霜游泳遊累了,便獨自到岸邊休憩,剛好看見趕山神正在趕山。紫霜禮貌地問趕山神:“趕山伯,您這回要把這些石頭趕去哪裏呢?”趕山神説:“南方泥多石少,大地上雖長滿香桂杜鵑,遺憾的是沒有石頭襯托,我現要把這些石頭趕到南方去,讓南方的風景更漂亮。”紫霜又問:“趕山伯,我能跟您去看看嗎?”趕山神説:“如果你媽媽同意,我當然可以帶你去。”王母娘娘原本是不想答應紫霜跟一個老頭去趕山的,但想想紫霜日漸長大,世面所見也少,是該學學本事了,於是點頭答應了紫霜。又怕紫霜一路辛苦,便命令時任弼馬温的孫悟空派了一頭最壯實的天馬來,讓紫霜騎去。馱着紫霜的天馬行空而去,很快就和趕山神一起到了南方冠豸山地界。紫霜往下一看,此地果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不足之處就是少了一些石山石峯,就對趕山神説:“趕山伯,這裏太美了,您就把石山放在這裏吧。”趕山神説:“行啊,太陽剛好落山,恰巧是我施展法術的時候,你看我的吧。”一陣飛沙走石後,只見各式各樣的石山石峯點縱于山水花木之間,冠豸山漂亮極了。紫霜非常高興,心想以後若能到這裏游泳洗漱,豈不比在北方天池更有趣味?於是請求趕山神為她造一個游泳池。趕山神是個慈祥的老頭,得到美女的讚許心裏很是舒服,聽到美女的請求自然爽快答應。於是又一陣揮鞭唸咒,一個天池即刻就造在石峯頂上。趕山神還對紫霜説:“你到這裏洗漱,是不可以讓別人看見的,我再幫你改造改造。”於是鞭出一道石牆擋住西邊的道路,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天牆”,削去連綿的山巖,把天池四周削得絕壁難攀。一切感到滿意後,便對紫霜説:“仙女你現在儘可放心享用天池了。”紫霜説:“好是好,可惜天池裏沒有水,叫我怎麼享用啊。”趕山神這才想起自己沒有造水的神力,一下子變得不知所措,直叫道:“真是老糊塗,真是老糊塗。”站在一旁的天馬提醒趕山神:“這裏靠近東海,能不能請龍王來幫幫忙?”趕山神説:“東海龍王一向小氣,上次趕山時我不小心把一塊大石頭掉到東海里,他説是我故意要佔他的地盤,對我一起懷恨在心,現去求他,恐怕不會同意。”天馬問:“那是什麼地盤?”趕山神説:“就是對面那個中國台灣島。”紫霜説:“中國台灣本身就是內陸不可分割的部分,東海龍王他何必斤斤計較,我去找他看看。”東海龍王見了紫霜,聽説要與趕山神合作造一個天池,便毫不客氣地拒絕。龍王説:“過去哪吒來欺負我的兒子,前些日子孫悟空又來強行借走定海神針,今天一個小小的趕山神又想如何捉弄我?他故意把這麼大一塊石頭掉到我這裏,佔了我這麼大地盤,我還沒找他算帳呢。”紫霜説:“趕山神一天到晚很辛苦,這塊石頭是不小心掉在這裏的,您不能想別的地方去。”龍王説:“他想算計我,我還把他給算計了。我龍宮裏的人才多的是,你看,我把這塊廢石雕琢成了大石宮,在裏面住着冬暖夏涼,舒服極了,這叫變廢為寶啊!他趕山神想不到吧!”紫霜平日雖養在天宮,年紀也還小,卻天生聰慧。她對龍王説:“王母娘娘同意我在南方做了天池,天南地北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塊大石頭説不定哪天又要被趕到什麼地方去,你這麼舒服的石宮不就前功盡棄變別人的了?”龍王一想這話有道理,心想還是去天池造水更為划算,於是和紫霜一起來到冠豸山。龍王用眼睛看了一下趕山神,卻覺得趕山神正在搖鞭子暗笑他,譏諷他,心裏越想越不舒服,越想越氣,那水注就越下越大,頓時變成了暴雨,雨水溢出天池變成了洪水,直往冠豸山下的農田房舍衝去。趕山神立即把紫霜的腰帶和趕山鞭纏在一起,讓趕山鞭鞭力大增,一口氣在山下來回鞭了九下,鞭出一條漂亮如玉帶的九曲河,把天池溢出來的洪水全都引起,洪水沒有傷及老百姓的田地房屋,這條河現在就叫九曲文川河。紫霜見龍王如此陰險惡毒,竟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而大發淫威,一下子變得義憤填膺,搶過趕山神手中的趕山鞭,騎上天馬,追上龍王一陣猛抽,把龍王抽得為遍體麟傷,所以龍的身上至今還長滿麟片,其實那就是被紫霜抽打的傷疤。

冠豸山(8張)

龍王是天庭高官(相當於凡塵中的省部級),卻被紫霜打成重傷,心裏很不服氣,就跑到王母娘娘那裏去告狀。王母娘娘帶着龍王和天兵天將來到冠豸山,對紫霜、趕山神和天馬進行審問。紫霜説:“龍王是我打的,要罰就罰我。”天馬説:“紫霜是我馱着去的,要罰就罰我。”趕山神心想,自己已經年老體衰,正想退休,何不把這事一個人攬下來,就説:“真正打傷龍王的是我和我的趕山鞭,趕山鞭是我的器物,沒有我的神力,誰能用它打龍王呢?請王母娘娘放了紫霜和天馬,要罰就罰我。”王母娘娘問龍王:“到底是誰傷害了你?”龍王心想,得罪紫霜肯定沒有好處,趕山神和天馬又都肯承擔責任,何不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便説:“是趕山神騎着天馬用趕山鞭把我打傷,與紫霜無關。”王母娘娘遂不問青紅皂白把趕山神點化成石峯,在原地禁閉1020xx年,天馬也要點化成石山在原地禁閉1020xx年,但孫悟空不同意,請求王母娘娘看在他的薄薄的猴面上最少也要少520xx年。王母娘娘怕孫悟空再來個大鬧天宮,就同意只禁閉天馬520xx年。於是天池旁就有了一個象人一個象馬的石峯。象人的石峯應該叫趕山神巖,因 為趕山神長得像壽星,象馬的石山當地人就叫馬頭山。 龍王雖然在王母娘娘面前打贏了官司,但對趕山神和天馬的嚴重處罰卻心存愧疚,到天庭開會遇見紫霜更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為了巴結紫霜,龍王對紫霜造的冠豸山天池格外呵護,只要水少了一點就立即補上,不敢讓天池乾涸,因此,冠豸山天池的水不管春夏秋冬還是寒暑陰陽,其水位總是保持在一個特定位置,不枯不溢,實為奇觀。冠豸山下的人們發現一夜之間多了壽星巖、馬頭山、天牆、天池和九曲河,就知道昨夜有神仙光臨此地,趕忙燒香擺燭放鞭炮向神仙求願。因此,冠豸山下的連城人特喜歡燒香擺燭放鞭炮,有俗語云:“可以吃不飽,可以穿不好,早晨傍晚不可以不放炮。”此習俗亦可稱作世界奇聞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7wg9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