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通用18篇)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通用18篇)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通用18篇)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2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3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4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5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x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於飛雲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峯險壑之中。登艇遊覽,山環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6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_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_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7

鴛鴦溪位於周寧鄰縣屏南雙溪鎮宜洋村境內,距城區約30公里,這裏海拔800米,林深谷幽,溪淨泉碧,環境十分寧靜,是鴛鴦棲息之地。

鴛鴦溪為白巖溪中的一段溪流,長約14公里,溪流平緩,有直餘個形狀各異、水碧鏡的深潭,供鴛鴦棲息戲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鴛鴦覓食,而山林中棲息着婁百隻獼猴,當鴛鴦的天敵——老鷹出現時,羣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鴛鴦飛避密林巖洞或潛入水中,成為鴛鴦天然的“衞士”。因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成為鴛鴦棲息的樂園。第年秋季有婁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平這裏越冬,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自然保護區。

鴛鴦溪的主要遊覽景點有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鴛鴦溪。白水洋一帶林木葱鬱,環境清幽,溪中三塊巨石平鋪水底,最在的塊面積竟達4萬平方米。水漫其石,僅深寸餘,溪水清悠,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亦稱“水上廣場”或“十里水街”。鴛鴦溪兩岸峯巒疊嶂,古木參天,奇花異草,遍佈山野。碧水潭中戲水的五彩鴛鴦,密林中嬉戲跳躍的獼猴,給這幽靜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機,是一外奇絕的大自然旅遊觀賞點。鴛鴦溪一帶還有一處為“漈水成煙”的百丈漈水簾洞,洞深穴祕,瀑簾掛壁,為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其景色之奇麗,令人嘖嘖讚歎。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鴛鴦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水鳥。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5個遊覽區。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為鴛鴦溪四大景觀之一,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巖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

鴛鴦溪遊覽區,該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峯、巖、洞、潭、霧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舉張朝升稱之為“祭水成煙”,它的特點是落差大、瀑面寬、水量足且不枯竭,並可進洞仰看水濂。

*廈門火燒嶼導遊詞 ·日光巖導遊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遊詞 ·永定土樓導遊詞-

叉溪遊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它以數千畝原始次森林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河谷景觀,主要景點是可與“百丈祭水濂洞”相媲美的“百丈祭”。

水竹洋——考溪遊覽區位於叉溪遊覽區西面,它以險峯、幽谷和黃山鬆為主要特色。

鴛鴦湖遊覽區位於雙溪鎮,以湖光、小島、鴛鴦、野鴨羣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

遊客可乘汽車抵達屏南縣城後轉乘旅遊車直達景區,景區內“風景區管理站”設有賓館可供遊客食宿。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8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 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xx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x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9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0

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合“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厚文化氣息的山。山名由“東田石”、“蓮峯山”到後被邑人以“冠豸”兩字取代,就賦予了山的文化色彩。獬豸,是古代傳説中的一種神獸,似羊而獨角,“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即以角觸不直者” ,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因而法官的帽子稱為“冠豸”,以示公正不阿、除邪扶正之意。山名 “冠豸”,可見其寓意深遠。 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紛紛在山上結廬倡學,建有眾多的書院,石刻,包括南宋大儒、福建四大理學家之一羅從彥手書的“壁立千仞”、明代名儒黃公甫所題“冠豸”、現代著名書法家羅丹的“人長壽”、趙樸初的“造化鍾神秀”等書法珍品。早有人言,冠豸山水,雄齊、清秀,景觀奇特,有“三絕”:一是竹安寨景區的“壽星石”,栩栩如生;二是竹安寨景區的“水門牆”,氣勢恢宏;三是冠豸山景區的“照天燭”,拔地而起五十餘米,直插雲天。實際上,隨着景區的開發,新的景緻不斷現身,冠豸山風景區之絕景妙色已遠非“三絕” 。“生命之根”、“生命之門”,並存於風景區,陰陽稱雙絕,就令遊人驚歎不已,“客家神山”、“生命神山”、“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讚譽如潮而來。縱覽天下名山勝景,有陰或有陽,並不少見,然陰陽相對同一處,實屬罕見。所謂“生命神山”,實不為過 。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1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2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3

冠豸山屬丹霞地貌,景點一個連着一個。在一個叫“竹安寨”的石峯之頂,有一個面積有幾十平方米的天然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四季不枯,人們稱之為天池。天池西面有一道長百餘米,高几十米的天然石牆,人們稱之為天牆。北面有一個酷似老人的石峯,人們稱之為壽星巖,東面是一狀如馬頭的石山,人們稱之為馬頭山,對於天池及旁邊這些緊緊相連的景點,當地有一個神奇的傳説。相傳,王母娘娘有七個女兒,俗稱七仙女。七仙女中最小的名叫紫霜,長得異常白淨漂亮,被王母娘娘視為掌上明珠。平時,王母娘娘喜歡帶着七仙女到北方天池游泳消暑,讓女兒們在凡塵中盡情歡樂地玩耍。有一次,紫霜游泳遊累了,便獨自到岸邊休憩,剛好看見趕山神正在趕山。紫霜禮貌地問趕山神:“趕山伯,您這回要把這些石頭趕去哪裏呢?”趕山神説:“南方泥多石少,大地上雖長滿香桂杜鵑,遺憾的是沒有石頭襯托,我現要把這些石頭趕到南方去,讓南方的風景更漂亮。”紫霜又問:“趕山伯,我能跟您去看看嗎?”趕山神説:“如果你媽媽同意,我當然可以帶你去。”王母娘娘原本是不想答應紫霜跟一個老頭去趕山的,但想想紫霜日漸長大,世面所見也少,是該學學本事了,於是點頭答應了紫霜。又怕紫霜一路辛苦,便命令時任弼馬温的孫悟空派了一頭最壯實的天馬來,讓紫霜騎去。馱着紫霜的天馬行空而去,很快就和趕山神一起到了南方冠豸山地界。紫霜往下一看,此地果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不足之處就是少了一些石山石峯,就對趕山神説:“趕山伯,這裏太美了,您就把石山放在這裏吧。”趕山神説:“行啊,太陽剛好落山,恰巧是我施展法術的時候,你看我的吧。”一陣飛沙走石後,只見各式各樣的石山石峯點縱于山水花木之間,冠豸山漂亮極了。紫霜非常高興,心想以後若能到這裏游泳洗漱,豈不比在北方天池更有趣味?於是請求趕山神為她造一個游泳池。趕山神是個慈祥的老頭,得到美女的讚許心裏很是舒服,聽到美女的請求自然爽快答應。於是又一陣揮鞭唸咒,一個天池即刻就造在石峯頂上。趕山神還對紫霜説:“你到這裏洗漱,是不可以讓別人看見的,我再幫你改造改造。”於是鞭出一道石牆擋住西邊的道路,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天牆”,削去連綿的山巖,把天池四周削得絕壁難攀。一切感到滿意後,便對紫霜説:“仙女你現在儘可放心享用天池了。”紫霜説:“好是好,可惜天池裏沒有水,叫我怎麼享用啊。”趕山神這才想起自己沒有造水的神力,一下子變得不知所措,直叫道:“真是老糊塗,真是老糊塗。”站在一旁的天馬提醒趕山神:“這裏靠近東海,能不能請龍王來幫幫忙?”趕山神説:“東海龍王一向小氣,上次趕山時我不小心把一塊大石頭掉到東海里,他説是我故意要佔他的地盤,對我一起懷恨在心,現去求他,恐怕不會同意。”天馬問:“那是什麼地盤?”趕山神説:“就是對面那個中國台灣島。”紫霜説:“中國台灣本身就是內陸不可分割的部分,東海龍王他何必斤斤計較,我去找他看看。”東海龍王見了紫霜,聽説要與趕山神合作造一個天池,便毫不客氣地拒絕。龍王説:“過去哪吒來欺負我的兒子,前些日子孫悟空又來強行借走定海神針,今天一個小小的趕山神又想如何捉弄我?他故意把這麼大一塊石頭掉到我這裏,佔了我這麼大地盤,我還沒找他算帳呢。”紫霜説:“趕山神一天到晚很辛苦,這塊石頭是不小心掉在這裏的,您不能想別的地方去。”龍王説:“他想算計我,我還把他給算計了。我龍宮裏的人才多的是,你看,我把這塊廢石雕琢成了大石宮,在裏面住着冬暖夏涼,舒服極了,這叫變廢為寶啊!他趕山神想不到吧!”紫霜平日雖養在天宮,年紀也還小,卻天生聰慧。她對龍王説:“王母娘娘同意我在南方做了天池,天南地北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塊大石頭説不定哪天又要被趕到什麼地方去,你這麼舒服的石宮不就前功盡棄變別人的了?”龍王一想這話有道理,心想還是去天池造水更為划算,於是和紫霜一起來到冠豸山。龍王用眼睛看了一下趕山神,卻覺得趕山神正在搖鞭子暗笑他,譏諷他,心裏越想越不舒服,越想越氣,那水注就越下越大,頓時變成了暴雨,雨水溢出天池變成了洪水,直往冠豸山下的農田房舍衝去。趕山神立即把紫霜的腰帶和趕山鞭纏在一起,讓趕山鞭鞭力大增,一口氣在山下來回鞭了九下,鞭出一條漂亮如玉帶的九曲河,把天池溢出來的洪水全都引起,洪水沒有傷及老百姓的田地房屋,這條河現在就叫九曲文川河。紫霜見龍王如此陰險惡毒,竟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而大發淫威,一下子變得義憤填膺,搶過趕山神手中的趕山鞭,騎上天馬,追上龍王一陣猛抽,把龍王抽得為遍體麟傷,所以龍的身上至今還長滿麟片,其實那就是被紫霜抽打的傷疤。

冠豸山(8張)

龍王是天庭高官(相當於凡塵中的省部級),卻被紫霜打成重傷,心裏很不服氣,就跑到王母娘娘那裏去告狀。王母娘娘帶着龍王和天兵天將來到冠豸山,對紫霜、趕山神和天馬進行審問。紫霜説:“龍王是我打的,要罰就罰我。”天馬説:“紫霜是我馱着去的,要罰就罰我。”趕山神心想,自己已經年老體衰,正想退休,何不把這事一個人攬下來,就説:“真正打傷龍王的是我和我的趕山鞭,趕山鞭是我的器物,沒有我的神力,誰能用它打龍王呢?請王母娘娘放了紫霜和天馬,要罰就罰我。”王母娘娘問龍王:“到底是誰傷害了你?”龍王心想,得罪紫霜肯定沒有好處,趕山神和天馬又都肯承擔責任,何不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便説:“是趕山神騎着天馬用趕山鞭把我打傷,與紫霜無關。”王母娘娘遂不問青紅皂白把趕山神點化成石峯,在原地禁閉1020xx年,天馬也要點化成石山在原地禁閉1020xx年,但孫悟空不同意,請求王母娘娘看在他的薄薄的猴面上最少也要少520xx年。王母娘娘怕孫悟空再來個大鬧天宮,就同意只禁閉天馬520xx年。於是天池旁就有了一個象人一個象馬的石峯。象人的石峯應該叫趕山神巖,因 為趕山神長得像壽星,象馬的石山當地人就叫馬頭山。 龍王雖然在王母娘娘面前打贏了官司,但對趕山神和天馬的嚴重處罰卻心存愧疚,到天庭開會遇見紫霜更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為了巴結紫霜,龍王對紫霜造的冠豸山天池格外呵護,只要水少了一點就立即補上,不敢讓天池乾涸,因此,冠豸山天池的水不管春夏秋冬還是寒暑陰陽,其水位總是保持在一個特定位置,不枯不溢,實為奇觀。冠豸山下的人們發現一夜之間多了壽星巖、馬頭山、天牆、天池和九曲河,就知道昨夜有神仙光臨此地,趕忙燒香擺燭放鞭炮向神仙求願。因此,冠豸山下的連城人特喜歡燒香擺燭放鞭炮,有俗語云:“可以吃不飽,可以穿不好,早晨傍晚不可以不放炮。”此習俗亦可稱作世界奇聞 。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4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5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6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 “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7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篇18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 ,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ro3e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