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安徽導遊詞 >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精選16篇)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精選16篇)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於北宋仁慶曆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智仙專門為歐陽修而建。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後,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特為他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築,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 。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精選16篇)

從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許,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國東南名剎,建於唐代大曆年間,唐代賜名“寶應寺”,宋代易名“開化禪寺”。後因山名相沿,稱“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潺潺泉水繞寺而過,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正如宋人詩云:“踏石披雲一徑通,翠微環合見禪宮。峯巒密鬱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要建築,雄偉壯觀,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橋曰明月橋,池北有一舍為明月觀。大雄寶殿後有藏經樓,相傳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回來,有一部藏在這裏。從樓右側下,可抵園,園中翠微亭尤為別緻。明月觀後有三友亭,因亭旁有鬆、梅、竹“歲寒三友”而得名。

由琅琊寺東南偏門出便見南天門與無樑殿。無樑殿建在山腰,背*大山,面對南天門,它無一木樑,全系磚石結構,故以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著稱。登上山頂南天門,這裏可遠眺長江和江南諸峯的雄姿,近瞰綠蔭如蓋,雲霧繚繞,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風光,令人陶醉。從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這裏有歸雲洞和石上鬆等景點。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2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曆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 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3

親愛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小宋。今天我作為大家進行,我感到十分榮幸。正值五一黃金週,藉着假期出來遊玩,放鬆身心,飽覽美景,愉悦身心,能夠一睹千古明樓醉翁亭,覽湖光山色,大夥兒肯定會不虛此行。

環繞滁州四周全是高山,西南方的山峯、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樹木鬱鬱葱葱,景色幽深秀麗的事琅琊山。沿着山我們現在大概上了六七裏,前面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前面兩峯之間飛瀉而下的水流就是釀泉。前面山崎嶇,因此要多走幾個之字形的回,雖然多走幾步也是值得的。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就是著名的醉翁亭。大家想知道誰設計了這個亭子,又是誰命名的?是山上的廟裏的一個設計並建造了這個亭子。

這個醉翁就有點意思。醉翁是誰呢?就是鼎鼎大名的歐陽修先生。他當時任太守期間,與客人一起來這裏設宴,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年紀最大,因此,大家都稱呼他“醉翁”,這個亭子也就叫“醉翁亭”了。大家看,這個醉翁亭子,全是用木頭精雕而成。看,太守這把椅子用了好多年了,但還完好如新。整個亭子看上去古香古色,你一定要坐在當年太守常坐的椅子上,閉上眼睛,輕輕觸摸這木椅,一定能體味到當年太守賞盡美景、而飲那種愜意吧!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4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環山的亭園卻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裏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佈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的歐陽修立像,神態安詳。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離亭不遠,有泉水從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後匯入山溪。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立的“讓泉”二字碑刻。讓泉水温度終年變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二賢堂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間劈山而築的瓦房,隱在綠樹之中,肅穆典雅,這就是“二賢堂”。在二賢堂我們見到的對聯是:駐節淮南關心民癀;留芳江表濟世文章。二賢者,歐陽修和王元之是也。歐陽修自不待言,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學家,一生剛直敢言。滁州在宋代屬於淮南路,歐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過太守,歐是江南西路人(江南又被稱為江表),故有此名句。“癀”,疾苦之意。

二賢堂,初建於北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系當地人士為紀念滁州前後兩任太守王禹偁和歐陽修所建。原堂已毀,現堂為建國後重建。堂內有二聯,一曰:“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乎,貶來滁上闢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二曰:“醒來欲少胸無累,醉後心閒夢亦清”對兩任太守皆因關心國事而貶謫滁州憤憤不平,又為兩位太守詩文教化與民同樂深表欽敬。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貧寒,資性敏悟,勤奮苦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曾任諫官,又任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曆革新”而遭貶,當過滁州太守。在文學上歐陽修以韓愈為宗,力掃晚唐五代文學的奢靡之風,提掖了王安石、蘇軾等一大批精英。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北宋就佔了六家。且除歐陽修本人以外,其餘五家都出自歐門。歐陽修不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輩景仰不已。

寶宋齋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寶宋齋,是專門收藏宋代珍寶的地方,齋內的石碑上就鐫刻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字為蘇東坡手書,歐文蘇字,相得益彰。此齋為明代南京太僕寺少卿馮若愚所建。後人為紀念他的善行又在寶宋齋附近建了一座馮公祠。

寶宋齋,建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為保護蘇軾手書《醉翁亭記》而建。齋內有兩塊石碑,正反兩面鐫刻着蘇東坡所書《醉翁亭記》全文,《醉翁亭記》初刻於慶曆八年,因其字小刻淺難以久傳,又於元祐六年(1091年)由歐陽修門生、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改書大字重刻,文章與書法相當益彰,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視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與琅琊寺中吳道子所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同為難得的古代文化瑰寶。

寶宋齋南面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庭院,院內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築。泉水從牆外流入,曲折蜿蜒,如迴腸九轉。傳説當年歐陽修常在這裏與友人共飲,曾仿晉人作“曲水流觴”,為後世引為趣談。後人在“九曲流觴“處建意在亭,並仿歐陽修戲水飲酒作樂,亭似蘇州園林建築,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稱賞梅亭。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5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環山的亭園卻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裏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佈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的歐陽修立像,神態安詳。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離亭不遠,有泉水從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後匯入山溪。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立的“讓泉”二字碑刻。讓泉水温度終年變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二賢堂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間劈山而築的瓦房,隱在綠樹之中,肅穆典雅,這就是“二賢堂”。在二賢堂我們見到的對聯是:駐節淮南關心民癀;留芳江表濟世文章。二賢者,歐陽修和王元之是也。歐陽修自不待言,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學家,一生剛直敢言。滁州在宋代屬於淮南路,歐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過太守,歐是江南西路人(江南又被稱為江表),故有此名句。“癀”,疾苦之意。

二賢堂,初建於北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系當地人士為紀念滁州前後兩任太守王禹偁和歐陽修所建。原堂已毀,現堂為建國後重建。堂內有二聯,一曰:“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乎,貶來滁上闢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二曰:“醒來欲少胸無累,醉後心閒夢亦清 ”對兩任太守皆因關心國事而貶謫滁州憤憤不平,又為兩位太守詩文教化與民同樂深表欽敬。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貧寒,資性敏悟,勤奮苦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曾任諫官,又任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曆革新”而遭貶,當過滁州太守。在文學上歐陽修以韓愈為宗,力掃晚唐五代文學的奢靡之風,提掖了王安石、蘇軾等一大批精英。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北宋就佔了六家。且除歐陽修本人以外,其餘五家都出自歐門。歐陽修不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輩景仰不已。

寶宋齋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寶宋齋,是專門收藏宋代珍寶的地方,齋內的石碑上就鐫刻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字為蘇東坡手書,歐文蘇字,相得益彰。此齋為明代南京太僕寺少卿馮若愚所建。後人為紀念他的善行又在寶宋齋附近建了一座馮公祠。

寶宋齋,建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0xx年),是明人為保護蘇軾手書《醉翁亭記》而建。齋內有兩塊石碑,正反兩面鐫刻着蘇東坡所書《醉翁亭記》全文,《醉翁亭記》初刻於慶曆八年,因其字小刻淺難以久傳,又於元祐六年(1091年)由歐陽修門生、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改書大字重刻,文章與書法相當益彰,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視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與琅琊寺中吳道子所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同為難得的古代文化瑰寶。

寶宋齋南面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庭院,院內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築。泉水從牆外流入,曲折蜿蜒,如迴腸九轉。傳説當年歐陽修常在這裏與友人共飲,曾仿晉人作“曲水流觴”,為後世引為趣談。後人在“九曲流觴“處建意在亭,並仿歐陽修戲水飲酒作樂,亭似蘇州園林建築,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稱賞梅亭。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6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為有了醉翁亭,使得這座原本普通的山聞名於世。從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爺爺這千古名句,成為一個傳奇的旅遊勝地。

今年秋季的一個雙休日上午,媽媽帶我去了一趟琅琊山遊玩。清晨,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好像被清水洗過一樣。在駛往琅琊山的旅遊大巴上,我和媽媽有説有笑,加上導遊阿姨風趣幽默的話語,更增添車內明熱鬧氣氛。從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並不遠,汽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便到達琅琊山下。下車後,導遊阿姨領着我們走過古樸的山門牌時,我看見“琅琊山”三個大字蒼勁而飄逸,從導遊阿姨嘴中得知,這三個字和醉翁亭三個字,,都是大文豪蘇軾爺爺的真跡,這字真漂亮,蘇爺爺不僅寫了一手好文章,也寫得一手好字。

我們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兩旁是挺拔的參天大樹,一棵棵大樹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守護着濃蔭蒼翠的琅琊山,這些大樹像披了件綠色大衣,一片連着一片的綠,彷彿把四周的空氣都給染綠似的。走了沒一會兒,我終於看到了嚮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佔地1000平方米,整個亭子像一隻即將騰飛的白鶴,亭子依山傍水,亭台小巧別緻,清澈的溪水聲,樹上烏兒的鳴叫聲,給醉翁亭一種幽靜的韻味。

導遊阿姨告溯我,當年,歐陽修被朝延貶到滁州時,他特別喜愛琅琊山的靈氣。經常在辦完公務後,他便到山上來遊玩。一天,歐陽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邊觀看下棋的人,被這場大雨澆成落湯雞。於是,有人提議在這裏興修一個亭子,這樣即可以避雨,也前來該處遊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不久,當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後,取個什麼好名字讓當地人犯了難。一天,歐陽修喝醉灑後來到這裏,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會後,為這座亭子取名為‘醉翁亭‘,並寫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我站在亭子西側的寶宋齋,望着室內兩塊石碑上,鐫刻的《醉翁亭記》全文。此時,我心中有種想喝酒的衝動,想知道當初歐爺爺是如何在醉酒下,寫出這篇傳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琅琊山上古樹,小橋,溪水,亭閣和寺廟等,構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畫卷,留在我的記憶裏。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7

親愛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小宋。今天我作為大家進行,我感到十分榮幸。正值五一黃金週,藉着假期出來遊玩,放鬆身心,飽覽美景,愉悦身心,能夠一睹千古明樓醉翁亭,覽湖光山色,大夥兒肯定會不虛此行。

環繞滁州四周全是高山,西南方的山峯、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樹木鬱鬱葱葱,景色幽深秀麗的事琅琊山。沿着山我們現在大概上了六七裏,前面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前面兩峯之間飛瀉而下的水流就是釀泉。前面山崎嶇,因此要多走幾個之字形的回,雖然多走幾步也是值得的。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就是著名的醉翁亭。大家想知道誰設計了這個亭子,又是誰命名的?是山上的廟裏的一個設計並建造了這個亭子。

這個醉翁就有點意思。醉翁是誰呢?就是鼎鼎大名的歐陽修先生。他當時任太守期間,與客人一起來這裏設宴,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年紀最大,因此,大家都稱呼他“醉翁”,這個亭子也就叫“醉翁亭”了。大家看,這個醉翁亭子,全是用木頭精雕而成。看,太守這把椅子用了好多年了,但還完好如新。整個亭子看上去古香古色,你一定要坐在當年太守常坐的椅子上,閉上眼睛,輕輕觸摸這木椅,一定能體味到當年太守賞盡美景、而飲那種愜意吧!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8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曆年間,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曆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説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遊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佈局緊湊別緻,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餘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羣山湧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9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為有了醉翁亭,使得這座原本普通的山聞名於世。從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爺爺這千古名句,成為一個傳奇的旅遊勝地。

今年秋季的一個雙休日上午,媽媽帶我去了一趟琅琊山遊玩。清晨,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好像被清水洗過一樣。在駛往琅琊山的旅遊大巴上,我和媽媽有説有笑,加上導遊阿姨風趣幽默的話語,更增添車內明熱鬧氣氛。從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並不遠,汽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便到達琅琊山下。下車後,導遊阿姨領着我們走過古樸的山門牌時,我看見“琅琊山”三個大字蒼勁而飄逸,從導遊阿姨嘴中得知,這三個字和醉翁亭三個字,,都是大文豪蘇軾爺爺的真跡,這字真漂亮,蘇爺爺不僅寫了一手好文章,也寫得一手好字。

我們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兩旁是挺拔的參天大樹,一棵棵大樹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守護着濃蔭蒼翠的琅琊山,這些大樹像披了件綠色大衣,一片連着一片的綠,彷彿把四周的空氣都給染綠似的。走了沒一會兒,我終於看到了嚮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佔地1000平方米,整個亭子像一隻即將騰飛的白鶴,亭子依山傍水,亭台小巧別緻,清澈的溪水聲,樹上烏兒的鳴叫聲,給醉翁亭一種幽靜的韻味。

導遊阿姨告溯我,當年,歐陽修被朝延貶到滁州時,他特別喜愛琅琊山的靈氣。經常在辦完公務後,他便到山上來遊玩。一天,歐陽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邊觀看下棋的人,被這場大雨澆成落湯雞。於是,有人提議在這裏興修一個亭子,這樣即可以避雨,也前來該處遊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不久,當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後,取個什麼好名字讓當地人犯了難。一天,歐陽修喝醉灑後來到這裏,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會後,為這座亭子取名為‘醉翁亭‘,並寫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我站在亭子西側的寶宋齋,望着室內兩塊石碑上,鐫刻的《醉翁亭記》全文。此時,我心中有種想喝酒的衝動,想知道當初歐爺爺是如何在醉酒下,寫出這篇傳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琅琊山上古樹,小橋,溪水,亭閣和寺廟等,構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畫卷,留在我的記憶裏。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0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建。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後,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特為他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築,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

從醉翁亭西南方上行1公里許,便是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國東南名剎,建於唐代大曆年間,唐代宗賜名“寶應寺”,宋代易名“開化禪寺”。後因山名相沿,稱“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潺潺泉水繞寺而過,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正如宋人詩云:“踏石披雲一徑通,翠微環合見禪宮。峯巒密鬱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要建築,雄偉壯觀,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橋曰明月橋,池北有一舍為明月觀。大雄寶殿後有藏經樓,相傳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回來,有一部經書藏在這裏。從樓右側下,可抵園,園中翠微亭尤為別緻。明月觀後有三友亭,因亭旁有鬆、梅、竹“歲寒三友”而得名。

由琅琊寺東南偏門出便見南天門與無樑殿。無樑殿建在山腰,背*大山,面對南天門,它無一木樑,全系磚石結構,故以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著稱。登上山頂南天門,這裏可遠眺長江和江南諸峯的雄姿,近瞰綠蔭如蓋,雲霧繚繞,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風光,令人陶醉。從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這裏有歸雲洞和石上鬆等景點。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1

辛卯歲末,應常州好友增紅兄之約,兩個語文人自駕赴皖,至滁州醉翁亭小遊。

我們由蘇入皖,從寧到滁,漸近琅琊景區,便不由自主地欣然背起《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車子經琅琊古道,直至山門。只見山門樓牌高聳,飛檐鬥角,門楣處有蘇軾題寫的“琅耶山”三字,遒勁有力,顏色斑駁,蒼古深邃,遠處琅琊逶迤,層巒疊嶂,寒樹叢立,讓我油然而添幾份肅穆之感。

是日天不晴朗,滿目灰暗。走進山門,不見很多遊客,少熙攘,少喧譁,偶聞幾處鳥鳴,感覺很靜。我們很喜歡這樣幽靜的氛圍。

首景即琅琊墨苑。琅琊墨苑建築為蘇州園林風格,亭堂飛檐翹角,色彩淡雅和諧,山上峯巒疊翠,山下亭、台、軒、廊、小橋、假山曲徑相通,景色宜人。特別吸引我們的是墨苑碑廊的黑白碑刻,這裏有很多關於琅琊山、醉翁亭的墨寶鑲刻於此。我與增紅選擇在文徵明書《醉翁亭記》的巨型橫式碑刻下以及蔡元培書的“山水清音”碑刻前留影。

離開琅琊墨苑,經醉翁潭,我們到了醉翁亭。只見醉翁亭前橫卧一條淺淺的山澗,業已水落石出,一座窄窄的小石橋跨越山澗,聯接琅琊古道與醉翁亭。一塊巨石上勒刻“千古醉翁亭”五個大字,系李瑞環在醉翁亭千年之慶時所書。跨越石橋,踏四五級石階,過一道門楣上刻有“醉翁亭”三字的窄窄方門,連過兩道砌有三兩級石階的門檻,眼前便是醉翁亭。千年醉翁亭,赫然在眼前。站立在醉翁亭裏,四柱之外是粉牆黛瓦的鏤空圍牆,透過由古圖案鏤空的牆窗,我看到遠山邈邈,古道盤旋,古木幽森,山澗蜿蜒,我忽然有思接千古的感覺,千年之前,歐公就是在此寫“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的吧?醉翁亭正是如歐公文章所言“有亭翼然”,我還想,千年前的歐公就是於此亭之上享用“宴酣之樂”“眾賓歡也”“太守醉也”的吧? 駐足小坐,忽見幾枝臘梅已開出黃燦燦的花來,且香氣盈盈,我又在遐想,這香氣一定發自千年之前,歐公當年就是在此聞香把盞、作文寫詩的。想到此,我不由感動,我與歐公已經有了一回晤面了,我彷彿看到當年“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的情景了。逗留醉翁亭,見亭柱上有兩副對聯,我很是喜歡,一幅是,“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另一幅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可謂妙絕。環繞醉翁亭的亭閣不少,比如,二賢堂,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與醉翁亭相映生輝,構成了一組古亭堂齋羣,或粉牆相隔,或曲徑通聯,或拱門相望,別有一番風景。世稱醉翁亭為“天下第一亭”,這不僅有史為證,更是以物為證的。

醉翁亭屬於千年遺址,歐陽公館則屬於現代建築。它位於醉翁亭西400米處,分東西兩院,以亭廊相連,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祝枝山、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人歎為觀止。歐陽公館即歐陽修紀念館,由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館內正中懸有“一代文宗”巨匾,且塑有歐陽修塑像和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畫,充分展示了歐陽修的為人、為政、為學、為文,以歷史本來面貌,將歐陽修的形象再現於廣大遊人面前。

館內還陳列着歷代收有歐陽修詩文的書籍。館內沒有他人,只有我與增紅兩人。我們細細閲讀三十幅壁畫,並站在歐陽修的塑像前,大聲誦讀由蘇軾親書的《醉翁亭記》,感覺到幽古豪放之氣充盈我身。我特別喜歡歐公塑像兩側柱子上的一副對聯:“一代文宗建名亭撰名文流芳百世,雨番宰輔樹正氣立正義曠典千秋”。斷句誦讀了好幾遍以致成誦。一個語文教師,在醉翁亭下,置身歐陽公館,立於歐公面前,大聲誦讀由蘇軾書寫的《醉翁亭記》,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於是,我想起了1997年的春天,我在武漢黃鶴樓上面對長江默唸《黃鶴樓》,20xx年的夏天,我在岳陽樓上,面對浩浩湯湯的洞庭湖朗誦《岳陽樓記》的情景。現代與歷史一次次地交匯,我與古人一次次地面晤。穿越時空,總會有偶然的相遇。

從歐陽公館到深秀湖還是有段距離的。用《醉翁亭記》裏的句子來説,“峯迴路轉”,我們“山行六七裏”,過“蔚然深秀”門,眼前忽見一泓湖面,四面環山,一湖如鏡。深秀湖因“蔚然而深秀”而得名,湖水源自琅琊溪,清澈透底,九曲橋、湖心亭、玉帶橋與四周山色相映成趣。我禁不住快步來到湖邊,俯首蹲身,用手撩撥湖水,清涼透心,水花飛濺,湖面頓時展開漣漪。

我們到深秀湖已是午後,無奈飢腸轆轆,但是,因為時至歲末,飯館已都休業,我們只好在湖邊一家小店裏泡了盒快餐面充飢,然而,儘管如此,我們也覺得心滿意足,且與增紅戲言:面客之意不在面,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面也。臨別時,我還買了一把書有《醉翁亭記》的扇面以作紀念。

離開深秀湖,我們又是一路照相,把不少石刻攝進相機,有喬石書的“琅琊山”,沈鵬書的“與民同樂”,歐陽中石書的“千年醉翁”等。

我與增紅一路下山一路聊天,慨歎此行無悔,收穫頗豐。增紅説:“何處無亭?何處無湖?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我連聲稱好。晚上,我們在南京與朋友聚,席間觥籌交錯,言談甚歡,其間我自然少不了講述小遊醉翁亭所見所感,不知不覺酒多興濃,便隨口而出:“蒼然白髮,頹乎其中者,樵夫醉也,樵夫謂誰?崑山老劉也。”

歐公從前建亭撰文雅乎千載,樵夫如今遊山抒懷快哉一日。滁州歸來,遂寫《醉翁亭遊記》以述感並備忘。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2

辛卯歲末,應常州好友增紅兄之約,兩個語文人自駕赴皖,至滁州醉翁亭小遊。

我們由蘇入皖,從寧到滁,漸近琅琊景區,便不由自主地欣然背起《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

車子經琅琊古道,直至山門。只見山門樓牌高聳,飛檐鬥角,門楣處有蘇軾題寫的“琅耶山”三字,遒勁有力,顏色斑駁,蒼古深邃,遠處琅琊逶迤,層巒疊嶂,寒樹叢立,讓我油然而添幾份肅穆之感。

是日天不晴朗,滿目灰暗。走進山門,不見很多遊客,少熙攘,少喧譁,偶聞幾處鳥鳴,感覺很靜。我們很喜歡這樣幽靜的氛圍。

首景即琅琊墨苑。琅琊墨苑建築為蘇州園林風格,亭堂飛檐翹角,色彩淡雅和諧,山上峯巒疊翠,山下亭、台、軒、廊、小橋、假山曲徑相通,景色宜人。特別吸引我們的是墨苑碑廊的黑白碑刻,這裏有很多關於琅琊山、醉翁亭的墨寶鑲刻於此。我與增紅選擇在文徵明書《醉翁亭記》的巨型橫式碑刻下以及蔡元培書的“山水清音”碑刻前留影。

離開琅琊墨苑,經醉翁潭,我們到了醉翁亭。只見醉翁亭前橫卧一條淺淺的山澗,業已水落石出,一座窄窄的小石橋跨越山澗,聯接琅琊古道與醉翁亭。一塊巨石上勒刻“千古醉翁亭”五個大字,系李瑞環在醉翁亭千年之慶時所書。跨越石橋,踏四五級石階,過一道門楣上刻有“醉翁亭”三字的窄窄方門,連過兩道砌有三兩級石階的門檻,眼前便是醉翁亭。千年醉翁亭,赫然在眼前。站立在醉翁亭裏,四柱之外是粉牆黛瓦的鏤空圍牆,透過由古圖案鏤空的牆窗,我看到遠山邈邈,古道盤旋,古木幽森,山澗蜿蜒,我忽然有思接千古的感覺,千年之前,歐公就是在此寫“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3

山環滁州以競秀態,琅琊深秀漸聞水聲,一片碧波環繞的醉翁亭已化作樂趣的統一,已留下雨打風吹的痕跡,深深地刻下了當年醉翁的足跡。

與民同樂,樂在山水,領會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將綠水與青山環繞。樹的綠是沒有邊緣的,彷彿在向四周擴散,連空氣中都瀰漫着綠的氣息。水的秀不在於是怎樣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與山的影子,這綠色與藍色調和,勾勒出另一片天地。釀泉水在山間傾瀉,瀰漫着酒香的詩情在釀泉水中流淌,與水一道迎面傾瀉而來。人醉在景中,彷彿是人正在水汽中瀰漫。

與民同樂,樂在宴酣,暢爽在酒。在溪水中捕魚,用泉水釀酒,這是生活中最真、最醇、最清新的滋味。野味山珍,雜亂擺開,美酒前陳,遊戲歡樂,沒有拘束,撇開身份,這就是太守的酒宴。沒有名貴的酒菜,沒有拘束人的禮節,有的僅僅是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一片熱鬧輕鬆的氣氛。於是,連滁州的人民都這樣輕鬆地生活,快樂地遊玩,酒氣瀰漫了整座城市。

與民同樂,樂在其樂,以人為樂。朝暮變換之美,樹林禽鳥和鳴,在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與遊人共同歡樂。人民因視與太守同遊為榮幸而快樂,而太守卻以人樂而樂,將醉與樂統一,從中便得到了精神的昇華,於是便練就了醉翁與民同樂的曠達。

四季更迭,朝暮變換,伴隨着日升日落,雲歸雲散;花開花落,水落石出,無窮盡的變化,變化着的角度,一同演繹着無窮的樂趣,將山水之秀麗發揮到極致。

三樂歸一,便是與民同樂。

樂到極致,終歸還與山水。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4

醉翁亭,位於滁州琅琊山。

北宋仁宗慶曆六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為太守。時心情之壞,可想而知。於是寄情山水,借酒抒懷。常約賓朋飲酒於琅琊寺。導遊説是和尚智仙同情、敬愛歐陽修,特在半山腰為其造亭歇腳飲酒。對此,我不敢苟同,遂以小人之心度之,概因這位太守常帶三朋四友到寺裏喝酒,眾僧怎能清修?其又是滁州最高長官,和尚可能是無奈之下,只好出此送神之策。

歐陽修自號“醉翁”,這亭子便題名為“醉翁亭”了。這位風流太守不但在亭中喝酒,連公事也常常了於亭中。導遊説這是天下第一亭,現在稱天下第一的太多,姑且聽之吧。

讀歐陽修《醉翁亭記》,起句“環滁皆山也”,區區五個字,以其老辣超凡筆力,寫盡滁州形勢,令我敬服得五體投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因我是“釣徒之意非為魚,是為陶情怡性也。”

醉翁亭高、徑皆兩丈餘,並無特殊之處,只是亭子東側坐位上有兩快桌子樣的小木板,是歐陽修辦公用的。

登亭四顧,但見遠山環亭,飛檐古樸。舉首沉思,若前賢就在身邊,懷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心裏一片空明。

醉翁亭西側,有羣建築,皆明清所建。小巧獨特,風格各異,曰“醉翁九景”。令我吒異的竟有叫解酲閣,醒園的。

想來歐陽修本意是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要的就是一個樂字,一個醉字。雖在《醉翁亭記》説是“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歐陽修酒量甚佳,時年未逾四十,這明明帶有調侃戲謔之成份。可歎後人卻在此建什麼解酲閣,醒園。附庸如是,煞風景大也,可供一笑。

萬幸是,當時尚無今人酒後常往的洗頭房、腳浴、桑拿等,若不,“醉翁九景”壯大為“醉翁十二景”,卻也非不能之事。

遊琅琊山時,正值農曆二月初,卻聽得清脆蟬鳴,以為奇。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5

醉翁亭,位於滁州琅琊山。

北宋仁宗慶曆六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為太守。時心情之壞,可想而知。於是寄情山水,借酒抒懷。常約賓朋飲酒於琅琊寺。導遊説是和尚智仙同情、敬愛歐陽修,特在半山腰為其造亭歇腳飲酒。對此,我不敢苟同,遂以小人之心度之,概因這位太守常帶三朋四友到寺裏喝酒,眾僧怎能清修?其又是滁州最高長官,和尚可能是無奈之下,只好出此送神之策。

歐陽修自號“醉翁”,這亭子便題名為“醉翁亭”了。這位風流太守不但在亭中喝酒,連公事也常常了於亭中。導遊説這是天下第一亭,現在稱天下第一的太多,姑且聽之吧。

讀歐陽修《醉翁亭記》,起句“環滁皆山也”,區區五個字,以其老辣超凡筆力,寫盡滁州形勢,令我敬服得五體投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因我是“釣徒之意非為魚,是為陶情怡性也。”

醉翁亭高、徑皆兩丈餘,並無特殊之處,只是亭子東側坐位上有兩快桌子樣的小木板,是歐陽修辦公用的。

登亭四顧,但見遠山環亭,飛檐古樸。舉首沉思,若前賢就在身邊,懷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心裏一片空明。

醉翁亭西側,有羣建築,皆明清所建。小巧獨特,風格各異,曰“醉翁九景”。令我吒異的竟有叫解酲閣,醒園的。

想來歐陽修本意是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要的就是一個樂字,一個醉字。雖在《醉翁亭記》説是“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歐陽修酒量甚佳,時年未逾四十,這明明帶有調侃戲謔之成份。可歎後人卻在此建什麼解酲閣,醒園。附庸如是,煞風景大也,可供一笑。

萬幸是,當時尚無今人酒後常往的洗頭房、腳浴、桑拿等,若不,“醉翁九景”壯大為“醉翁十二景”,卻也非不能之事。

遊琅琊山時,正值農曆二月初,卻聽得清脆蟬鳴,以為奇。

安徽醉翁亭的導遊詞 篇16

親愛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的導遊小宋。今天我作為大家進行,我感到十分榮幸。正值五一黃金週,藉着假期出來遊玩,放鬆身心,飽覽美景,愉悦身心,能夠一睹千古明樓醉翁亭,覽湖光山色,大夥兒肯定會不虛此行。

環繞滁州四周全是高山,西南方的山峯、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樹木鬱鬱葱葱,景色幽深秀麗的事琅琊山。沿着山我們現在大概上了六七裏,前面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前面兩峯之間飛瀉而下的水流就是釀泉。前面山崎嶇,因此要多走幾個之字形的回,雖然多走幾步也是值得的。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就是著名的醉翁亭。大家想知道誰設計了這個亭子,又是誰命名的?是山上的廟裏的一個設計並建造了這個亭子。

這個醉翁就有點意思。醉翁是誰呢?就是鼎鼎大名的歐陽修先生。他當時任太守期間,與客人一起來這裏設宴,酒不醉人人自醉,太守年紀最大,因此,大家都稱呼他“醉翁”,這個亭子也就叫“醉翁亭”了。大家看,這個醉翁亭子,全是用木頭精雕而成。看,太守這把椅子用了好多年了,但還完好如新。整個亭子看上去古香古色,你一定要坐在當年太守常坐的椅子上,閉上眼睛,輕輕觸摸這木椅,一定能體味到當年太守賞盡美景、而飲那種愜意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anhui/noj0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