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基於建構理論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論文

基於建構理論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論文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差異、學生學習的惰性以及習慣的傳統教學模式構成了當前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的主要困境, 以下就是基於建構理論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

基於建構理論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論文

(一)課程內容前瞻性與基礎性之間的矛盾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對於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處理技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課程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極富創造性且具有明顯時代發展性等特點,決定了該課程具有必要的前瞻性,然而由於課時的限制以及該課程本身的屬性——“基礎”,導致了本課程不可能也不應該脱離基本的基礎內容的講授,這就構成了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育的難點以及矛盾。從學生的角度來講,由於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偏重前瞻性的內容,則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接受;偏重基礎性的內容,則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惰性以及煩躁厭學的態度;如若課時平均分配則會由於課時的限制導致“兩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二)教學模式傳統性與多元性之間的矛盾

雖然目前大多高校在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中,提出了“項目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分層次”教學等方法,但是從目前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依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以其他的教學手段為輔且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第一,“多元”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一種應付教學改革的口號與手段。第二,在實際的實行過程中,“多元”的教學模式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熱情。

基於目前出現的問題,本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探討其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以及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以及構成要素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 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教學以及學習環境、設定的具體的場景以及教學、學習內容。協作: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會話: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計劃過程。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由書本內容、課程內容轉化為學生自己知識的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學生為主體、中心,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引導者、組織者以及策劃者,起輔助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達到使學生有效實現意義建構的目的;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知識在大腦中重新構建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主動的、積極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8ynon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