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公共管理碩士MPA開題報告

公共管理碩士MPA開題報告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論文 開題報告範文

公共管理碩士MPA開題報告

開 題 報 告

學 號: xxxx

姓 名: xxxxx

類 別: 在 職

導 師: xxxxx

選題類型:

選題方向: 政府治理與領導

擬定題目:

入學時間: 20xx年7月

開題時間: 20xxx年11月

專業學位教育學院製表

年 月 日

填 表 説 明

一、本表封面“類別”一欄,填寫“在職”。

二、本表封面“選題類型”一欄,分別填寫“專題研究論文”、“調研報告”或者“案例研究”。

三、本表封面“選題方向”一欄,分別填寫“政府治理與領導”、“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交通行政管理”、“海事管理”。

四、開題報告中由學生填寫的內容部分必須用計算機輸入和打印。輸入一律用宋體小四號字1.5倍行距。

五、開題報告格式可在大連海事大學專業學位教育學院網站下載,網址:。

六、開題報告一律用A4紙打印,於左側裝訂成冊。各欄空格不夠時,請自行加頁。

七、開題報告一式兩份,通過後由學生、專業學位教育學院各存檔一份。

學位論文選題 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研究(以此論文為例)

開題報告內容(以下八項分別在題目下填寫,總字數不少於3000字)

一、選題形式和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一)選題形式

專題研究論文/調研報告/案例研究(三者選其一)

(二)選題目的

本文將在大量閲讀文獻的基礎之上,選取伊春地區國有林權改革為研究對象,運用產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通過對大量的數據分析,對於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對職工在改革前後收入結構,生活水平,固定資產等方面的變化,以量化的方法對改革的有效性進行客觀的評價。

2.認真的分析林權改革對林業生產的影響,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況,及土地狀況的變化是否合理,併為以後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對政府的政策實施進行分析,並對改革的目標,內容,範圍,方式,任務等進行重新回顧,對政策的制定提出演進行科學性的要求。

4.在森林資源領域真正建立起“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實現生態的和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企業、職工的互贏互利。

(三)選題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本文研究的理論意義如下:

(1)在我國國有林業這個特定的領域,研究現代產權理論體系的新發展以及林業產權改革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從而豐富現代產權理論。

(2)嘗試性地探索在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實現林業的生態安全、經濟發展和林區職工緻富有效結合的新模式,從而豐富和發展林業產權理論、生態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理論。

(3)積極探索國有林業資源如何實現保值與增值、改革與發展,從而豐富國有資產改革理論。

(4)嘗試從林權制度改革的層面推動國有林區作為資源型地區實現經濟的轉型和轉軌,從而豐富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理論。

(5)積極的對政府的政策制定過程、實施過程以及事後評估提出建議,並提出了規範性和程序性及監督性到位的建議 ,從而豐富了公共政策分析理論。

2.實踐意義

總結我國國有林權改革的經驗,對伊春市林權改革進行重點研究,並結合國外的成功經驗,運用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對這次改革的成果與不足進行分析,明確了改革要依法進行,嚴厲打擊改革中的尋租問題,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落實責任;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逐步擴大四有林的比重,並對其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對中國的國有林權改革發展戰略進行創新,有利於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林權改革政策。

二、選題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及個人的新見解

(一)國外研究綜述

(此部分主要介紹:此類研究目前在國內外形成了哪些成果?包括著作、文章等,這些成果各自提出了什麼觀點?以及還存在哪些研究欠缺?而“欠缺部分”正是你所撰寫論文將要完成的重點部分。)

1.國外產權理論

1960年10月,科斯在美國《法學與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社會成本問題》。這表明產權經濟理論已從一種思想或觀點,發展為一門新的經濟學科—產權經濟學。

西方產權理論的主要觀點:

(1)科斯的觀點:產權主要指財產的使用權,即實際營運和操作的財產權利。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況下,人們在怎樣的產權組織制度下交易,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有重要影響。

(2)德姆塞茨的觀點:德姆塞茨説:“所謂產權,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損的權利。”產權不僅是通常理解的是主體對物的所有權,它還包括一系列與物或勞務相關的權利。支配資源重新配置的根本原則是產權所有制,一是產權公共所有制,二是產權私人所有制;三是產權國家所有制。

(3)阿坎納和張五常的觀點:阿坎納把產權定義為資源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資源或產品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愈多愈高,價格也就愈高。

張五常認為產權界定的具體形式選擇(公有或私有),決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進而決定了整個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的運行機理。而且產權界定過程中也產生交易成本,這樣他將狹義的交易成本概念推廣到廣義的制度成本概念。

(4)布坎南的觀點:最初的財產權是一種自然的分配。對各自財產權的認可被國家以法規形式加以確定,形成社會產權制度;產權制度的建立,有利於激勵達成交換協議; 經濟學的任務是研究產權制度和規則的變化,即探索從交易中確保相互受益的規則變化。對無效率的規則制度就要審查修改,尋找最優的產權結構。

2.國外林業產權研究

國外林業產權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對森林資源所有制的研究及評價上。所有制是要解決森林資源產權的主體問題,回答誰將擁有對森林資源的實際控制能力。討論所有制問題的目的在於研究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利弊,尋求最佳的制度安排。各國對所有制形式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私人產權、國家產權、共同產權、。

西方學者總體上對私人產權持肯定和鼓勵的態度。根據完全競爭理論,私人產權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由於生產要素的私人所有,所有者不受任何干擾和限制,他可以任意處置其資產,受利益機制驅動,所有者總是將資源用於最高、最有價值的用途,從而對社會利益做出最大貢獻。但也有個別人對林業這個特定領域的私人產權安排的效率產生異議。Bromley 專門撰文指出,在私人產權形式下,存在着能否保障足夠的公共物品和無價格產品供應問題;此外,林業投資的長期性對私人投資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私人在造林、護林方面的積極性不足,存在利用過度和投資不足傾向。

專家們對共同產權制度也褒貶不一。共同產權悲劇理論、鄉村林地謬誤理論認為,集體勞動有着致命的缺陷,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績效衡量,在共同產權安排下的成員有偷閒、搭便車的傾向。同時,在這種產權形式下的森林不可避免地會退化,會遭到破壞。解決的辦法是向私人產權形式轉移。但贊成共同產權安排的學者認為,共同產權可將資源作為一個整體來經營,以消除為數眾多的個人經營戰略帶來的不利影響;可形成集體力量與外界對抗,排除團體以外他人的干擾等等。

總之,西方產權理論對森林資源的國有化和集中統一控制多持懷疑和批評態度。普遍認為,作為國家代理機構的政府部門並不受利潤最大化激勵機制驅動,計劃並不根據收益狀況來制定,因而不會追求從資源中創造最大價值,往往忽略資源發展的投資機會;大量的森林資源國有化常常超出政府實施有效管理的能力,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現實中並不存在一種能盡善盡美地解決所有問題的產權制度安排,那種認為只有某種產權制度是最理想狀態的看法正在被拋棄。Peter 認為,現實只能是包括一切產權形式的共存或混合狀態。

目前,各國實行森林資源多種所有制,而且林權穩定,私有林所佔比重大都在50%以上。德國規定,國家建設佔用私有林,從國有林劃給林份質量相近的同等面積的國有林,或作價補償。日本為鼓勵私人造林,其造林、育林費用由國家補助70%,地方政府補助20%,森林法明確規定法律保障法定的私有林木所有權不受侵犯。其他國家也都對類似情況有相同或相似的規定。

隨着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日益認識到所有權的穩定與轉換是影響森林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內在因素。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主要林業國家開始重新考慮改革森林所有權政策。Andy White等對佔世界森林總面積93%的主要林業國家的森林所有權進行了回顧後指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森林的管理和保護是與權屬安全和獲取森林經濟潛力的收益權緊密相連的,政府今後將逐步把經營公有林的責任和權利下放給當地社區。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的《世界森林狀況(2019)》對森林公共管理的權利下放問題進行了專門闡述。截止到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有成效的努力已經加強了當地的參與,提高了當地分享森林收入的比例,從而促使更好地提供森林產品與服務以及提高森林的可持續性。然而,也帶來了一些風險與新的問題:(1)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責任心以及機構能力不足可能導致濫用職權;(2)財政資源的緊迫需求可能加快毀林的速度;(3)外部性成本可能落在某個特定區域或社區羣體上,而不是落在作為整體的社會上;(4)新法律可能阻礙資源管理的習慣做法和當地模式;(5)決策可能沒有有效地傳達到地方層面;(6)有些羣體特別是弱勢羣體的利益可能沒有得到充分考慮。

(二)國內研究綜述

1.國內產權理論

我國主要存在着以下幾種產權理論:

(1)產權是所有權與經營權之差。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企業法》規定,企業經營權是指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產權的法律含義是指所有權權能與經營權權能重疊部分之外的那部分權能。即完全的收益權和部分(受限制)的處分權。

(2)產權涵蓋所有權、經營權和管轄權,及其三者相互組合後發生的法律關係。即當產權概念適用於不同所有制經濟成分之間的財產歸屬問題時,它指的是所有權;當產權概念適用於國有企業內部各經濟主體之間的財產實際控制範圍時,它指的是經營權。由於公有制國家的財產採取了全民,即國有的形式,所有權必須藉助委託管轄才能實現。又由於當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概念及其主體在法律上都已界定的前提下,委託管轄權就成為產權界定的重點。

(3)產權包括財產所有權各項權能及其組合。認為產權是指私有財產基礎上派生的各種權能。每一項權都可以帶來了一定收益的經濟權利,如果每個財產所有者都毫無限制地行使憲法賦予財產所有權的全部權能,則會造成屬於不同所有者的產權重疊,致使不同所有者之間在行使自己的產權時發生衝突或摩擦,從而影響資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魏傑、韓小名、楊瑞龍等認為,產權就是對物品和勞務根據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處置後,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權。產權是依法佔有財產的權利,產權的行使並非是無限制的,產權使行為人在交換中形成明確的預期,有助於外部效應內部化。

肖耿建立一個產權分析法的簡單框架,並從中發展出轉軌經濟的產權殘缺理論,他指出,轉軌經濟中的許多產權是殘缺的(truncated),即控制權和收益權分離並分配給不同羣體。殘缺的產權結構導致了轉軌經濟中的許多次優行為(second-best behaviors)。他認為,產權應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資源的收益權,另一個是對資源的控制權。如果兩種權力相互分離,那麼無論何時、何地、何人,由於自利行為的出現都會導致效率的損失。

中國的產權理論強調資產擁有者對他的資產擁有排他的使用權,獨享的收益權,自由的轉讓權。由於其在中國的重要性,所有權對其他諸權的限制深刻地影響了產權管理的實踐。西方產權理論對所有權的關注因“分離”而淡化,並迫使所有權超脱產權管理的實踐而成為一種“法定”的形態。

2.國內林業產權問題的研究

國有林業產權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國有林權的研究:

國有林權制度存在着如下問題:對國有森林資源所有權歸屬的界定缺乏激勵機制;國有林所有權主體不明確;未建立起有效的國有林產權交易市場。

(2)關於林業集體所有制的研究

福建林學院張春霞認為,集體林業的所有權主體模糊,權能不清;經營主體缺位,權利受限;集體林業產權的各權能主體之間缺乏制度的聯繫和機制的約束。由於這些缺陷,林業的所有者、代理人及經營者對林業財產運營和林業發展的積極性受到較大的衝擊。這種低效率的產權制度正是集體林業發展與改革滯後的深層次原因,也是鄉村林業亂砍濫伐之風屢禁不止的深層次原因。

(3)關於林業股份合作制的研究

據曹遺生等人的研究,股份合作制是屬於行政區域性的封閉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以行政區域為界,要素流動滯緩甚至不流動,嚴重製約了資產的變現與升值;其產生的過程不是經濟發展的合理結果,而是行政命令與意願的產物,缺乏羣眾的主動參與,缺乏經濟要素的積極介入;各當事人的所擁有的原始股份更多地屬於無償分配,因而缺乏對利潤與效益的強烈衝動。他們認為,突破這種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進行林業產權重組,並在重組過程中強化各要素的流動性。

(三)研究綜述分析

1.現有研究對本文的借鑑

現有的研究對本文的借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國有林業如何突破封閉、單一的產權機制,形成市場調節為主、多元主體並存的新型產權制度提供了積極的借鑑。

(2)從現有研究中可以看出,林業經濟開始出現多種所有制成分並存,經營形式也日趨多樣化,這對本研究進行制度設計提供了直接借鑑。在國有林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只要有利於提高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完全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經營形式,個體經營(個體工商業主投身林業、獨資經營)、家庭經營(兼營户、專業户、重點户以及經營家庭林場)、農户聯合經營、股份制合作經營以及外商投資經營等都是可以借鑑的。

(3)對國有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中面臨的問題提供瞭解決途徑和辦法。比如非公有制林業宜儘早進行法律地位確定,經營業主合法權益要得到有效保護,現行林木採伐管理機制要給予改進,林業税費政策要根據林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調整等等。

2.現有研究的侷限

既有的研究存在的侷限性如下:

(1)對非公有制林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或者是非公有制林業對整個林業產業及生態建設的作用和影響,研究不夠深入。

(2)研究對象的侷限性,對於政府、企業、林業職工等林區中的重要組成要素,缺乏必要的研究。政府在林業發展中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森工企業如何轉型,林業職工如何脱困,這些問題都對林業的發展與改革有相當程度的制約作用。

(3)缺少量化的研究,以前的研究往往只注重理論,缺乏比較分析,對於改革前後職工收入的變化,林地產品改良很少有數據對比。

(4)運用的理論知識也很狹窄,缺少產權經濟學、公共政策分析、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框架結合下的分析。

三、論文的結構和基本框架

1 緒論(此章為固定模式,不需修改)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2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2.1.1

2.1.3

2.2 理論基礎

2.2.1

2.2.2

3 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的現狀

3.1 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3.1.1

3.1.2

3.1.3

3.1.4

3.2 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3.2.1存在的不足

3.2.2 造成不足的原因

4 國內外林權制度改革的經驗借鑑

(如果論文的議題是涉及全國層面的,此部分標題應為“國外發達國家某某議題的經驗借鑑”)

4.1國內外林權制度改革的概況

4.1.1國內其他地區林權制度改革的狀況

4.1.2國外發達國家林權制度改革的狀況

4.2國內外林權制度改革的經驗啟示

4.2.1

4.2.2

4.2.3

5 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對策建議

(此部分要結合“3.2 不足與成因”及“4國內外經驗借鑑”來寫)

5. 1

5.1.1

5.1.2

5.1.3

5. 2

5.2.1

5.2.2

5.2.3

5. 3

5.3.1

5.3.2

5.3.3

……

6 結語(總結全文,對研究議題的發展作展望)

四、主要論點、論據和研究方法

(1)注重實地調查,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研究,根據林地產權改革的實際和制度形成的特點,運用相關經濟學和數學的方法進行定量的研究,對改革前後的林地收入,職工收入的變化等進行定量的分析,並加以比較研究,為科學的決策提供更有説服力的依據。

(2)結合產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尤其是產權殘缺理論,對在產權制度的形成過程中,最終影響產權安排的因素進行效果分析和評價,研究不同的產權制度對林區各方面的影響和貢獻。

(3)加強對改革中參與者角色的研究,包括政府、企業、職工等,分析他們在產權形成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方的博弈行為,並運用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知識,對不同主體選擇制度的驅動因素加以重點分析;對特有的政府失靈現象進行研究,解釋了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

(4)一般和個別與抽象到具體的研究方法,結合國內外林權改革的相關經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中國產權改革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最終提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國有林權改革方案。

2.本文的技術路線

本文采取以下的技術路線:

五、研究目標、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文將在大量閲讀文獻的基礎之上,選取伊春地區國有林權改革為研究對象,運用產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通過對大量的數據分析,對於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對職工在改革前後收入結構,生活水平,固定資產等方面的變化,以量化的方法對改革的有效性進行客觀的評價。

2.認真的分析林權改革對林業生產的影響,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況,及土地狀況的變化是否合理,併為以後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對政府的政策實施進行分析,並對改革的目標,內容,範圍,方式,任務等進行重新回顧,對政策的制定提出演進行科學性的要求。

4.在森林資源領域真正建立起“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實現生態的和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企業、職工的互贏互利。

六、需要特別向開題專家組請教或説明的問題

研究過程中,預計將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措施如下:

1.指導我國國有林權改革的理論成果比較鮮見,現有研究中對於產業經濟學理論的運用很少。而且,目前關於林地產權的制度並不健全,實證研究也較少,導致本文借鑑經驗上也存在困難。因此,我將閲讀大量書籍和期刊來彌補研究過程中的缺漏,並進行實地調研加以補充。

2.在探討伊春地區林權改革成效過程中,需要進行分層面的、深度的研究,在這方面,我的研究能力尚淺,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多讀文獻,深入研究,虛心的學習並與同學認真討論。尤其是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最後的分析需要我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因此我要端正態度,認真負責地完成論文。

3.本文需要運用產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公共政策分析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其中的產權制度中的林權問題,涉及的範圍非常專業,對我的個人能力和知識面的擴展也是一種挑戰。

雖然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但是我相信,在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和我個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夠按期、高質量地完成論文。

七、參考資料(書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來源

(參考文獻不等於註釋,註釋需標註到具體頁碼,而參考文獻不必到具體頁碼,從數量來看,參考文獻不但包含註釋所標註的文獻,而且還要包含所參考的但不體現在註釋中的文獻。)

1、期刊論文格式: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期).

[1]李樹山.“林下經濟”的法律規範探究[J].中國林業,2019(7).

[2]李周.關於國與林業改革的幾點思考[J].林業經濟,1999(5).

[3]Heider, E.R.&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2、著作格式: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號]原著作者.書名[M].譯者,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1]孫英威,呼濤.國有林權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2]劉國成,任迎新,包卓.東北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初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9.

[3]詹姆斯•沃克.林業管理[M].張林,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 Gill•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on:Macmillan,1985.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鍾文發.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4、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1]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2]French•een Silences:A Voice from China[N]ntic Weekly,1987-8-15(33).

5.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

[1]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1983.

6.研究報告

[序號]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1] 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

7.條例

[序號]頒佈單位.條例名稱.發佈日期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Z].1991-06-05.

8.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王明亮.關於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據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

[2]萬錦坤.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

八、論文進度安排、步驟方式

時間安排

(調整時間) 工作內容

2019.6-2019.7 (1)廣泛閲讀資料,尋找研究課題。

(2)認真聽取導師意見,確定題目。

(3)確定研究範圍,形成寫作大綱。

2019.7 完成開題報告

2019.8-2019.11 撰寫論文,深入的調查研究

2019.12 中期報告及論文初稿的提交

2019.1-2019.2 論文的修改及定稿、預答辯

2019.3 論文的修改、提交及答辯

導師簽名:

年 月 日

開題專家組對學位論文選題提出的主要建議或意見

祕書籤字:

年 月 日

論文選題評價結果(請評審專家在相應等級後的“( )”內打“√”,並給出評語)

評價結果: 通過( ); 修改後通過( ); 不通過( )

評審專家小組簽名:組長

成員

年 月 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m4mr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