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自查報告 >

嘉定區蘇民學校綜合督導自查報告

嘉定區蘇民學校綜合督導自查報告

嘉定區蘇民學校綜合督導自查報告

嘉定區蘇民學校綜合督導自查報告

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促進師生的個性發展

嘉定區蘇民學校綜合督導自查報告

嘉定區蘇民學校座落於古鎮南翔,擁有七十多年的辦學興教歷史。2001年學校由原來的公辦初級中學轉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校舍設備陳舊、師資隊伍老化、生源質量下降等困難,曾一度延緩了學校的發展步伐。但是我們蘇民師生沒有彷徨滯步,而是大力推進二期課改、強化課堂教學,合理調配師資,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從而順利度過了拆並改制的陣痛期。2003年學校融入教育改革發展大潮,確立了“文化立校、環境育人、優化個性、發展特長”的三年行動方案,從此踏上了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實驗研究,大力推進二期課改的征程道路。

三年來,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蘇民師生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先後被評為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嘉定區文明單位標兵,嘉定區辦學先進單位,嘉定區“學理論、促教改、創特色”先進集體,國家級課題《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研究》基地學校,少先隊被評為“上海市紅旗大隊”,管樂隊被評為嘉定區藝術教育特色項目,爵士樂隊榮獲上海市百花獎,在區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學生達500多人次,尤其在2005年會考中我校九年級學生的平均分為401.35分,超市平均15.94分,錄取重點學校59人,上重點線比例為35.1%……取得成績固然可喜,突破壁壘爭取新一輪發展的渴望則更為真實和迫切。為此,我們對照“嘉定區中國小辦學水平基礎性和發展性評價指標”,剖析過去三年的辦學歷程,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謀劃全新發展。具體如下:

一、依法辦學、規範管理,構建和諧校園。

科學規範、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保障,因此構建現代學校制度是我校現在乃至今後都將持續努力的奮鬥目標。

1、完善了“九年四段式”分層管理制度。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把一~九年級分為四個年級段(一、二年級段;三、四、五年級段;六、七年級段;八、九年級段),並通過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教師和班主任四個層面落實管理工作。我們把每位行政人員安排到相應的年級組、教研組蹲點,逐步建立並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和考評體系,包括《蘇民學校教職工年度考核實施意見》、《蘇民學校教職工崗位職責承諾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實施意見》等三十多項,從而加強了工作目標制定、實施、檢查、考核的全程管理,達到了管理重心下移,“責、權、利”統一到位,促進良性競爭的目的。

2、構建網絡管理平台,推進教育信息化。

雖然蘇民是“窮校”辦“大教育”,但我們的校園網卻是嘉定區開發最早的。經過多年實踐、優化,一個功能強大、易操作,具有良好拓展性的網絡系統已建設完成,並逐步凸現其管理功效。“學校工作、校園動態、教學園地、德育縱橫、學校特色、教育科研、黨建園地、網絡學校、蘇民論壇”等九大模塊構成了網絡管理平台,學校日常工作安排、管理制度、公告通知、計劃總結、內涵發展、科研信息、各類考評等一目瞭然。同時,我們利用FTP進行日常辦公事務的電子化管理(電子備課,教育資源共享、部門信息傳遞),提高工作效率。本學期,我們正在努力開發學生成長手冊電子版本,以記錄學生在校九年的成長經歷。

3、實施人文管理,提升職業幸福感。

我們堅持在政治上引導人,思想上教育人、業務上錘鍊人、體制上激活人、生活上關心人,努力將教師的成長需求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具體做法:一是學校班子成員主動走近教師,多渠道、多層次地真誠交流,例如網絡交心、短信傳情、卡片寄意、喝茶談心……從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握手做起,努力凝聚人心,從而形成“心往一處想、話往一處説、勁往一處使”的事業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教代會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功能,學校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經過教代會討論表決,深化校務公開,鼓勵教師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堅持校領導一年兩次述職、教代會民主評議制度,虛心接受教代會的意見與建議,逐步形成了寬鬆、和諧、積極進取的人文氛圍。

4、依法辦學勤政廉潔。

首先是規範校產管理:採用包乾責任制,落實到班,責任到人;平時加強檢查、督促,期末驗收,做到校產檔案完備;切實做好教學設備、器材的護養工作,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輔教功能;安排專人對校產設備進行清點,詳細歸類記錄上網,實施數字化管理。其次是嚴肅財經紀律:加強招生與收費管理,認真執行“一費制”,嚴格實行“收費公示制度”;管好用好學校的教育經費,各項支出均由學校行政集體討論決定,學校黨政班子能自覺遵守及維護財經制度.

二、以德立校、美育浸潤,強化樹魂立根。

三年來,我校貫徹《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指導綱要》和《上海市學生生命教育綱要》,從重視校園安全、紮實德育常規、優化團隊建設等方面入手,堅持全員、全程、全方育人,強化樹魂立根,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重視校園安全。

學校要求蘇民的每一位教師都確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以高度工作責任心確保師生在校學習、活動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學校成立了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各項應急預案,以班主任為核心,全體教師齊抓共管,從營造文明有序的校園環境入手,狠抓“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強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總務部門嚴格管理,規範操作,確保師生飲食衞生和安全,定期對教學樓、體育場地等教育設施進行檢修和維護,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並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我們還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消防知識、法制講座等專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例如:結合校園科技節,組織學生開展網絡擂台、網絡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網絡安全。2005年,我校與麥當勞聯合舉辦了“校園直通車”交通安全主題活動,一、二年級的苗苗們在和麥當勞叔叔唱歌、跳舞、小品互動中學習交通知識。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電教片,如《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籃球女孩》等。

2、狠抓師德師風。

學校成立德育領導小組,形成了黨政牽頭、政教主管、團隊輔助、年級組協調、班主任負責、任課老師參與的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利用教職工大會,校長、書記大力宣傳《蘇民學校教職工德育崗位職責》,強調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政教處為班主任訂閲了《少先隊研究》、《輔導員》、《上海市學生生命教育綱要》、《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指導綱要》等雜誌。書籍供其學習借鑑。結合每週一次德育例會,學校政教處組織班主任、年級組長、任課教師開展校本培訓,幫助其明確德育職責。例如,學校組織全體年級組長和班主任觀看電教片《走近於漪》和《上海市首屆師德標兵先進事蹟專長報告會實況錄像》,組織師生觀看電影《深山裏的保爾》……師生們在感動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師德洗禮。同時,學校積極開展“文明中隊”、“行為規範示範員”、“優秀班主任”等評比活動。2004年我校王麗琴老師被評為“嘉定區師德標兵”,金鶯老師被評為“嘉定區優秀班主任”;2005年楊偉霞老師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輔導員”。

3、全員、全程、全方位實施德育。

學校從用好德育課程、抓好德育主渠道,強化行規訓練、優化情感體驗等方面入手,努力追求德育實效。一是抓好德育中的認知途徑,用好“思品與社會”、“青春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課堂教育主渠道,落實學科德育滲透。二是實施紀律約束。堅持行為規範“每週一練”強化鞏固,完善“每日抽查、每週評優、每月評優上榜”的檢查監督機制,努力做到要求明、反覆練、檢查細、考核嚴、獎罰清,並與班主任月考核、年中、年度考核掛鈎。三是分層德育。針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規範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差異,政教處結合共青團志願者活動,積極開展夥伴一幫一、青年教師愛心助學等教育活動。四是結合傳統節日,積極開展實踐體驗活動,自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例如:去年中秋節適逢“九·一八”紀念日,學校邀請武警駐軍部隊的戰士們來校與隊員們一起“敍同窗情,憶歷史情”,度過了一個特殊的中秋佳節。

4、優化團隊建設

學校優化團隊組織建設,發揮組織保障、活動幫教等功能,服務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共青團堅持黨建帶團建,三年中先後吸收顧秀君、陸志剛、胡梅芳等同志為共產黨員。目前,學校黨支部已把餘珂、李百勉等青年教師確定為發展對象。結合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我校共青團立足學生社團建設,努力營造團的主題文化。每年五月和十月,共青團都會積極開辦少年團校,做好推優入團工作。為了更好地發揮共青團員的先進示範作用,2005年,學校團支部開展了“重温入團誓詞、再現團員風采”、“團員民主測評”、“評選明星團員”等主題活動,其中“書適生活”和“歷史的天空”榮獲嘉定區主題團日評選二等獎。

我校少先隊以“快樂隊建”為核心,全力優化大、中、小隊建設。2003年我校八<1>“足跡”中隊和七<1>DIY中隊分別被評為“上海市百佳快樂中隊”、“嘉定區快樂中隊標兵”和“嘉定區50佳快樂中隊”,足跡中隊還在嘉定區少工委舉辦的《快樂七巧板,彩繪你我他》快樂隊建推進會上作了精彩展示。在2005年上海市第五屆少代會上,足跡中隊的瞿靜宇同學作為上海市百佳快樂中隊的代表受到了市委龔學平、楊曉渡等領導的親切接見。足跡中隊的事蹟和大隊輔導員楊偉霞老師撰寫的論文《學會快樂生活——快樂中隊創建活動的實踐與思考》被刊登在2004年第3期的《少先隊研究》雜事上,同年5月我校少先隊大隊部被評為“上海市紅旗大隊”。去年,我校少先隊依託校園網絡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創建基地,目前我校三~九年級各班都擁有了各具特色的中隊網頁。瀏覽各班主頁,我們看到孩子們在“心情樹”上説着悄悄話,在“中隊小家務”裏自主管理,在“文學園地”中勤煉文筆,在“圖庫”中畫出生活的色彩,在“留言版”上向老師提出建議……,更有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十歲集體生日”、“我們在十四歲長大”、“親親老師、親親媽咪”、“精彩嘉年華”、“難忘F1”……

5、藝術浸潤、以美輔德。

2005年3月“蘇民少兒藝術院”成立了,從中我們敏鋭地察覺到了“以美輔德”的結合點,並嘗試實踐。我們的做法:一是通過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學生的道德情操。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高尚師德來促進學生行規,以美好的教師形象感動、感染學生。三是依託管樂隊、爵士樂隊、文學社、書畫社、戲劇社、舞蹈團、合唱團等學生社團,鼓勵學生自治管理、團結合作、攜手並進。四是積極開展校園藝術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藝術文化。05年9月,確立了德育課題《“蘇民少兒藝術院”以美輔德功能拓展的研究與實踐》,得到了教育局和進修學院的大力支持。06年1月,謝貽範教授、進修學院張偉羣副院長、教育局李敏老師、德育科陸詠梅老師、德研室練素芬老師等專家、領導來校指導課題研究。最近,我校已被推薦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試點學校”,我們將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索校本藝術拓展型課程的構建,努力形成“年級有項目,生生學技藝”的格局,追求在藝術薰陶中實現德育內化,弘揚民族精神。</P><P>三、紮實教學、着力改革,提升辦學質量。

教學質量依舊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努力優化教學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創新課堂模式,追求教學質量穩步攀升。

1、規範管理嚴格監控

學校教導部門狠抓教學質量監控,每學期都分年級組織學生、家長問卷、座談,瞭解每位教師的教學動態。同時,建立了年級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通過階段性檢測(月考、期中、期末)、質量分析,瞭解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通過行政調控,落實教研組、備課組進行幫教整改。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加強教研組建設。我們打破排資論輩,選派能力強、敢創新的中青年教師擔任教研組長,並嚴格實施考評,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學校向各教研組明確提出工作任務:要求各教研組列出讀書學習方案,制定好教研活動計劃,每學期出兩份優質模擬卷、積累兩個優秀案例、上好兩堂優質課(研究課)。同時,改革了傳統的教研活動模式,嘗試了一些新的做法,例如實行《課堂教學改進計劃》,要求每位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制定“實施對策”,並由教研組定期檢測和反饋等。

二是發揮備課組功能。每週一下午開展備課組活動,教師們交流新單元教學思路,反饋前一週的教學效果,並以學科年級組為單位,加強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做好“優秀教案”的整理彙編工作。備課組針對教材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優化作業和練習,體現“減負增效”。備課組充分依託校園網絡,實現無紙化備課和資源共享,備課組長負責全程管理,做好活動記錄、效果反饋。

三是重視畢業班工作。學校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和考試頻率,關注畢業班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好考前疏導減壓工作。此外,我們結合畢業班學生的特點,從教師備課、提問、作業、練習、輔導等方面嘗試分層遞進教育教學的研究,讓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呈階梯狀逐步提高,具體成效顯現為:2005年,我校九年級在期中教學質量監控中,“語、數、英、物、化”五門學科總分排名全區第三;期終區級聯考中,九年級語、數、英三門學科平均總分超區6.75分,五門學科總分排名第五。

2、積極探索課改實踐

遵循二期課改的精神指示,我校着力開發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性學力。

一是嘗試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自2003年起,我校依託網絡平台嘗試把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我們建立了教、學信息庫,主要為優秀教案庫,優秀課件庫、教師論文庫,優秀習題庫、學生作品庫等,實現了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交流。其次,展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實踐,如信息獲取和分析加工的能力、協作探索和創新的能力……目前,許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例如:數學課上,老師選擇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專題,如“證明不等式的幾種特殊方法”、“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問題”等,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語文課上,老師把課堂搬到了計算機房,讓學生和網絡文學親密接觸。英語課上,老師用電腦遊戲來檢測學生的拼讀。美術課上,老師利用網絡,讓學生走近了梵高、畢加索……

二是豐富多彩的教改實踐活動。學校通過舉辦教學論壇、教學比武等活動開展課堂教學的實踐和探索,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改善育人行為,例如:邀請了汪衞平副局長來校作“二期課改”專題講座;邀請蔣鳴和教授來校作“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專題講座;邀請研訓室的教研員來校給教師們上示範課……。在專家引領下,積極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中青年教師教學評優等活動。2004年,區組織中青年教師教學評優,我校顧秀君老師榮獲中學英語組一等獎,餘珂老師榮獲中學音樂組二等獎,王麗琴老師榮獲中學語文組三等獎,李琰老師榮獲信息技術組三等獎,許海霞老師榮獲國小自然組二等獎,陸志剛老師榮獲國小數學組三等獎。</P><P>四、追求人本、提升師資,落實人才強教。

近幾年,隨着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相繼離退,以及九年一貫的合併建制,我校師資隊伍現狀不容樂觀。面對現狀,我們沒有“等、靠、拖、迴避”,而是利用現有學校資源,積極開展校本培訓,通過“學習實踐提高”的模式,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基本素養,優化教師的工作方法、教學手段,來推動學校的發展。

1、優化機制,實施人才強教,激發教師的內驅動力

學校堅持“人才強教”戰略,開發人力資源、促進整體優化,主要抓好乾部隊伍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幹部隊伍建設。結合每週一次的行政例會,組織中層以上幹部進行政治學習,例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等。學校還給班子成員訂閲了《上海教育》、《教育科研》、《文匯報》等報刊雜誌,並定期選購《細節決定成敗》、《現代學校管理變革》、《中國新教育風暴》、《讓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書籍供其學習參考。學校積極選送幹部外出學習鍛鍊,鼓勵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管理藝術,提高管理能力,例如:學校黨政帶頭參加在線學習;支持校級領導出國考察、借調鎮教委工作等;選派優秀青年掛職輪崗鍛鍊,目前已有多人走上中層、校級領導崗位。同時,學校班子成員深入羣眾訪談,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強化了“一個黨員一面旗”的先鋒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①揚長避短,幫助教職員工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各部門制定《發展項目》、組室制定《發展計劃》。②組建學習型團體,重點放在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上。③根據教職員工的個人優長,重新設崗定位,努力讓每個教師在合適的崗位上獲得成功和發展。④愛護使用,盡全力幫助教師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並努力創造條件讓教師實現自身的價值,力求形成“教師依靠學校成才,學校依靠教師出名”的良性循環。

2、系統培養,骨幹引領輻射,縮短教師的成長週期

嚴把新教師進口關,強化教師的在職培訓。對於剛剛分配到教育崗位上的應屆畢業生,採用師徒帶教的方式不斷深化鞏固其專業道德和行為。對於工作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師,鼓勵其參加高層次的學歷進修和業務進修,使其在領導關心、同行幫助、理論學習、專家指導中不斷走向成熟、成功。對於已經形成自身教育風格,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學校則委以重任。對於臨近退休的老教師,學校着力挖掘他們傳經帶教等方面的作用。

學校形成區、鎮、校骨幹教師梯隊,鼓勵更多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教師在實踐、磨練中脱穎而出。我校現有區級骨幹教師3名,鎮學科帶頭人4名。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學校在給予其獎勵的同時也明確了相應的義務,要求每位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都要帶教出1~2名徒弟,每學期都要開展專題講座,並上好示範課。最近,我校成功舉辦了第二輪“示範課”活動,這些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很好地詮釋了二期課改新理念,真正起到了引領作用。

3、校本培訓,鼓勵學習進修,改善教師的育人行為

學校編撰了《打造數字蘇民的基本框架》、《理解教育》、《分層遞進教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校本培訓教材,目的是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習,促使教師把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去。

作為全國教育科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子課題學校,從04年起我們組織40歲以下的在職教師先後完成了“信息技術應用”、“PowerPoint”、“辦公自動化”、“英特爾未來教育”等培訓。目前,信息技術日漸成為我們教師實施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數字化的文化氛圍成為蘇民特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鼓勵教師學歷進修,支持教師出國培訓。目前在職教師中本科學歷51人、專科學歷22人,中學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50人,初級職稱29人,更有18位中青年教師分別赴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烏克蘭進修,完成了教育管理和英語會話的學習訓練。

4、科研引領,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校堅持教研與教改相結合的原則,以教育教學來帶動科研,以科研來促進教育教學。我校有兩個國家級課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已結題)、《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一個市級課題:《數字化教學和管理的實踐與研究》,另有區級重點課題八個,校級重點課題若干。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制定《蘇民學校教科研管理實施意見》,規範課題的申報、論證、立項、實施、結題、考核、評獎等。二是發揮科研室龍頭作用,帶動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建設一支科研骨幹隊伍。三是把握主攻方向,鼓勵教師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特別鼓勵教師圍繞學校重點課題開展子課題的研究工作),並適時提供關注、幫助、輔導等,以增強他們的研究興趣和信心,從而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本學期,我校把《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和《“蘇民少兒藝術院”以美輔德功能拓展的研究與實踐》列為主攻課題,準備邀請教育局的德育科、進修學院德研室的專家、領導來校指導實踐,引領教師們結合工作實際展開研究。四是創辦《蘇民學報》、《品味教育細節》、《鶴音》等校報校刊,鼓勵教師大膽爭鳴,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學校在教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目前有近八成的在校教師參加了課題研究。

三年來,我校教師撰寫的論文多次榮獲市、區級各類獎項,例如在嘉定區一至四屆教育科研成果評獎中,我校胡健等7位教師先後獲獎。在“愛滿天下杯”論文評選中楊偉霞老師的《國中少先隊創建活動的實踐與思考》、吳金花老師的《芻議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趙耿銘的《讓每個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獲得三等獎;在“黃浦杯”長三角教育發展研究論文大賽中,龔志萍的論文《如何追尋教師幸福感?》獲得三等獎……

五、真誠待師、誠信育人,推進公信教育。

我們深深領悟到:學校只有成就了教師,教師才能全力以赴地去成就學生,去滿足家長對教育的需求,其結果就是成就了一所學校。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我們把“公信教育”明確為這樣一條循環鏈:</P><P></P><P></P><P></P><P></P><P>1、文化立校、真誠待師。

實施“關愛教師”工程,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樑紐帶作用,為教職工謀福利:做好教職工住院、大病保險等互助保障工作;組織教職工開展書畫大賽、歌舞會友、運動健身等活動,豐富教師的校園生活;推進“現代教工之家、文明班組、文明職工”的創建,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改善辦公條件,為教師辦公室安裝空調,每天提供温馨早餐和貼心水果,積極開展生日祝福、節日慰問、走訪幫困、旅遊療養等工作。為了更好的服務教師、服務教育,學校還為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青年班主任等配備了筆記本電腦。

2、涓涓師愛、誠信育人

我校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文件精神,倡導涓涓師愛、誠信育生。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關心學習困難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暫時性(基礎差)困難學生,我們重在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動力型(缺乏目標)困難學生,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等,我們重在增強情感因素的教育,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輕度智障學生(隨班就讀生),我們要求任課老師為他們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在教案中體現對這部分學生的關心,在社會實踐活動、假日小隊、入隊入團等活動中做到一視同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

二是關心經濟困難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就讀。自實行“教育券”制度以來,我校共有78名學生減免了學雜費,學校還為他們提供了免費午餐。學校政教處成立“蘇民互助基金”號召全體師生積極行動:每人每月省下五毛錢,每班每學期資助兩名身邊的小夥伴。三年來,此項互助基金資助學生已達400多人次。此外,學校黨支部堅持開展“愛心牽手一幫一”活動,通過經濟資助、送教上門等形式,關心在校的困難學生。今年年初,我校舉辦了“愛心大放送”圖書義賣活動。1月15日早晨,蘇民志願者把募集到的627本圖書整齊地擺到了大街上,師生們熱情地叫賣,並把親手製作的“心願卡”隨書贈送給顧客。本次義賣共收穫了468元人民幣,資助了兩名在校學生。

三是關心行為偏差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針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規範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差異,我們開展了“夥伴互助”、“集體羣治”、“紀律約束”、“政教懲戒”等教育活動。

四是關心外來借讀學生,在平等教育中體現學校誠信。近年來,隨着南翔鎮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劇增,我校外省市借讀生比例也從三年前的7%快速增長為現在的33%。對於借讀生,我們同樣關心,平等對待,追求在平等教育中體現學校誠信。例如:組織班主任開展“針線包活動”,從細微處體現對學生的關愛。

3、家校共建、合力教育。

一是引導家委會正常運轉:①結合家長委員會章程,明確家委會的工作職責,引導家長合理參與學校管理的“四權”。②實行每月一次的家長開放日製度,加深家校間的理解和信任。③利用學校計算機房,免費為家長開展電腦培訓。④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各類主題活動,鼓勵家委會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例如:我們邀請家委會參加70週年校慶活動;邀請一年級的家長代表參加兒童團入團儀式和親子活動等。⑤開設“校長熱線”,熱情接待家長來電,耐心解答家長的問題。

二是加強家校間的溝通互動:①要求每學期班主任家訪率不少於90%,任課老師家訪不少於40%,並通過家長問卷、學生座談來提高家訪工作的實效性。②分年級召開家長會,通過班主任、任課老師有針對性地給家長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幫助指導家教,逐漸提高家長的素質。③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活動,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區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邀請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參與對學校的監督和評議:每學期學校都要分年級召開學生、家長代表會議,發放評議問卷,及時掌握學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並積極整改。如今年的“三好生”推選工作,我們讓家長委員會參與制定推選方案、候選人的推薦與自薦、德育認知測試、體育測試、公示等每一個環節,真正做到公正合理,家長、學生知情明白。</P><P>六、牽手協作、取長補短,攜手共贏發展。

2005年3月,我校貫徹落實區教育局“關於開展校際牽手行動若干意見”的指示精神,與南翔中學、懷少學校積極開展學習交流、協作研討、資源共享等牽手活動。

1、與兄弟學校牽手合作

一是我校的銅管樂隊創建於1997年9月,共有150多名學生,是學校藝術社團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編制最齊全的藝術團體。懷少學校的絃樂隊創建於2002年,訓練至今基礎紮實、表現不俗。實施牽手行動以來,兩校定期聯合排練,實現了“管樂隊+絃樂隊=交響樂隊”的成功飛躍。就此,不管是學校的藝術節,還是南翔鎮“魅力南翔、十年輝煌”的系列演出……,蘇民和懷少的交響樂隊演奏出了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旋律,成為了南翔鎮文藝舞台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二是南翔中學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建美術教學實驗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借鑑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創建模式,我校於05年3月成立了“毅然書畫工作室”——即少兒書畫沙龍。在一些聯合教研活動中,兩校的美術教師積極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三是2005年7月,三所學校的行政幹部、年級組長、全體班主任齊集一堂,共同研討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革發展。會議由南翔鎮教委常務副主任陸守榮同志主持,並有幸邀請到了嘉定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顧惠清同志、南翔鎮副鎮長張劍銘同志以及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和德育科的領導。會上,三校各自介紹了德育工作中新舉措和新成績,一個個生動真實的典型案例所凝聚的教育智慧,讓教師們深受感悟和感動。

五是懷少學校、南翔中學和蘇民學校都是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總課題的子課題學校。俗話説:“一個好漢三個幫”,在推進校園信息化進程中,三校在技術支持方面實現了互助合作,不僅優化了人才資源,更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與洛川學校的牽手展望

去年12月,我校擬定了與普陀區洛川學校的牽手方案,目前正在全力實施:

首先是教育信息化。借鑑洛川學校的網絡管理模式,結合我校師生的實際需求,我們確定了五大項目:一是加大軟件開發力度,構建蘇民學校教育教學網絡管理平台;二是大力開發教學信息庫,積極開展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的研究,拓寬課堂的外延和內涵;三是立足校本培訓,加強信息技術管理應用的教師專業團隊建設;四是配合“蘇民少兒藝術院”,構建藝術教育專題學習網站。五是探索“九年一貫制”分層德育模式,積極開展藝術教育以美輔德的研究與實踐。</P><P>七、資源整合、拓展藝教,凸現蘇民特色。

有生命力的教育有兩個支點,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結合校本實際,我們選擇藝術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2005年3月,在嘉定區教育局、南翔鎮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立了“蘇民少兒藝術院”,並着力構建藝術教育系列拓展型課程。

1、構建藝術教育拓展型課程

一是“毅然書畫工作室”——即少兒書畫沙龍。2005年學校成立了“毅然書畫工作室”。學校聘請了知名畫家擔任指導老師:成本毅(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增(政協嘉定聯誼會會員)、徐穎(上海協同書畫院院長助理)。

二是舞蹈。學校舞蹈隊由“肖邦藝校”的專業教師指導培養,隊員從一至四年級學生中選拔產生,每週訓練二次。

三是合唱。學校在每屆四年級中挑選學生組建合唱團,目前共有隊員65名,由本校音樂教師擔任指導工作。

四是戲劇。以滬劇學唱為主,由本校音樂教師擔任指導,現有學生12名,每週活動二次。每年戲劇社都會選編節目參加區藝術節的比賽。

五是銅管樂。學校遵循“自願+推薦”的原則,從三四年級中挑選50名學生進行管樂訓練,兩年後擇優組建管樂班。目前我校從六年級開始,共有三個管樂班,日常訓練使用自編的校本教材《蘇民銅管樂》。為了確保訓練質量,學校長期聘請上海廣播交響樂團的優秀教師來校指導。每週訓練分三類:週一由專業輔導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傳授樂器的吹奏知識;週二至週五由學校音樂教師負責各班輪次訓練,週六進行合奏練習。

六是爵士樂。學校堅持邀請藝術家來校作專業輔導,併成功編撰了校本培訓教材《爵士樂》。近兩年來,爵士樂隊聲名鵲起,曾在上海藝海劇場與美國專業樂隊同台演出,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被《文匯報》等媒體譽為全國第一支中學生爵士樂隊。

我校學生從一、二年級開始就可以選修以上這些藝術課程。自五年級起,學生即可進入相應的藝術團隊進行專業訓練,在此期間,學生還將完成相應的社會藝術考級。上學期我校把少兒中國畫納入三、四年級課程,確保每週一節訓練課時,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的還有鍵盤訓練(納入一、二年級課程),電腦繪畫(納入六、七年級課程),素描(納入八年級課程)。

2、藝術教育跨學科整合的實踐與研究

經心理學家研究證明,音樂和美術有微調大腦的能力,能協助大腦更加專注。定期接觸音樂和美術訓練後,閲讀和數學能力將獲得改善。為此,我們確立了課題《藝術教育跨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2005年5月13日,我校聯合嘉定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功舉辦了“藝術教育跨學科整合研討會”。國家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滿生先生、上海市教委老領導凌同光先生、嘉定區教育局黨委委員金惠萍女士及上海市、嘉定區的一些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研討會。研討會上,我們介紹了學校藝術教育跨學科整合的研究設想,播放了“藝術作品中的數學”課堂教學實錄,並以“數學與藝術整合”為例,介紹了課程拓展的定位、設置、目標、內容、評價等,受到了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

3、藝術教育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

自2003年起,我校着手構建藝術教育專題學習網站,目前已基本完成管理框架和內容分類。“八面來風”、“名曲欣賞”、“教學研究”、“蘇民樂隊”、“蘇民藝苑”、“藝教課堂”等六個欄目構建了瀏覽區。網站用新穎的表現形式為學生呈現出嶄新、獨特的文化視野,實現了信息收集、交流互動、加工製作、寫作學習、發佈展示,形成最終的專題評估。藝術教育專題學習網站的構建,滿足了學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切入的雙重需求。

4、“以美輔德”功能拓展

一是器樂訓練。雙手協調的器樂彈奏,能增強小腦的發展,有助於學生IQ和EQ的協同發展。德育生成基點為:通過銅管樂、爵士樂、合唱、鍵盤等訓練,幫助學生建立情緒技巧、學會調節心理,並在集體主義、團隊協作、和諧共處、毅力恆心等教育中,幫助學生髮現自我、發揮自我、發展自我。

二是繪畫訓練。美術通過線條、色彩、明暗等藝術手段,使學生直接感受到視覺和空間形象,幫助其在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自信力上得到發展和提高。德育生成基點為:通過兒童畫、中國畫、書法等課程,讓學生領略祖國文化藝術的魅力,自覺弘揚民族精神。

三是禮儀訓練。訓練目的是通過禮儀、形體和舞蹈等訓練,規範學生站、坐、走的姿態,增強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德育生成基點為:讓學生了解語言美、行為美,從國小會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通過角色練習,社會實踐,增強處事和交往能力。</P><P>八、反思不足、謀劃變革,促進內涵發展。

三年來,我們蘇民學校在教育改革的漫漫征程上執着前進,經歷了眾多的失敗、困苦、成功和喜悦。作為蘇民人,我們擁有團結、堅持和改革創新的勇氣,對學校的發展更是滿懷着激情、朝氣和希望。但是我們也很冷靜,因為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坎坷、許多荊棘。為了新一輪的發展,我們深刻反思、謀劃變革:

1、學校的發展“瓶頸”

一是現有的管理制度還不完善,與現代學校制度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打算花兩年時間優化制度建設,以實現“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人盡其才,讓每一位教師均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獲得成功,有利於評價制度的完善,有利於辦學質量的提高,讓教師舒心,家長放心,上級滿意,社會好評。

二是校本課程的開發、使用是構建現代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一批專業知識過硬、教學基本功紮實、教育理念先進、樂於奉獻的骨幹教師隊伍。因此,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師資結構,通過校本培訓和人才引進充實我們的教師隊伍,這需要兩級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

三是我校的操場還是煤渣跑道;教學樓廁所陳舊,走廊灰暗;專用教室、實驗室根本不足30個教學班使用;每次公開課,教學樓只能同時使用兩台多媒體,否則便會跳閘短路……

我們相信,在上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這些“瓶頸”問題一定會逐步得到解決,蘇民學校也一定能更好的回報社會、服務於民。

2、新一輪發展方向

確立三個辦學理念:

u為人師表,以德為先,“德”——師德。

u學校發展,以人為本,“人”——學生、教師。

u校園文化,以和為根,“和”——和諧。

確定三個奮鬥目標:

u完成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u實現“優質學校”理想,爭創“示範校”。

u發展“蘇民少兒藝術院”,爭取成為上海市藝術特色學校。

明確三個基本任務:

u用2年時間完成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u加強教、科、研、訓協同作戰能力,加強校本藝術系列課程的建設,深化新課程改革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質量穩定,居同類學校中等偏上水平。

u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民主和諧的校園環境,推進學校德育教育。</P><P>“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們蘇民人會一如既往地破浪前進!</P><P>2006-3-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zicha/rxxm6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