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用13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用13篇)

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

目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用13篇)

形式:深入農村,入住農家,下地幫農户幹農活,與村民攀談,搞農村調查。

時間:20xx年7月17日--7月23日

地點: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雒容鎮南慶村涼水塘屯

組織者: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

1.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20xx

2.20xx“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總結報告推薦

3.20xx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報告

4.20x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報告

5.20xx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6.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範文2篇

7.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8.暑期實踐總結報告

9.暑期三下鄉調研報告

10.有關20xx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的範文

一、數據調查

服務點概況:

南慶村共有12個屯,其中涼水塘屯共有60多户,約391口人,該屯1995年已達小康水平,1999年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現是鹿寨縣規劃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屯之一。該屯幾乎家家户户住“高樓”,家家用沼氣作燃料,已告別了“材草燃料時代”,樓房大多都是“柑桔”樓,據説是一個個碰柑“堆”起來的。

(一)經濟狀況

該屯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經濟作物為主,以養殖業為輔如養雞。農業經濟作物收入佔總收入的90,其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豆角、玉米、甘蔗、花生等。該屯現經濟收入較可觀的主要是西瓜、香瓜2個品種,每畝毛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豆角、玉米、甘蔗和花生收入也挺可觀,每年都為村民帶來較大收益。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受過初等教育的較少,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現村裏高中生也屈指可數。如今該屯兒童的上學年限均為7歲,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國小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只買一些油鹽、肉類食品及一些娛樂用品,生活相對寬裕,基本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有些家庭還裝了寬帶,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瞭解最新科技信息,把了解到的信息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車,有的還有自己的麪包車。

(四)文化生活

該屯有燈光籃球場、舞台,閒時村民喜歡打打球、跳跳舞,有時還請鎮上的專業人仕來做跳舞培訓,年輕人大多都喜歡玩電腦、打麻將、玩撲克牌等娛樂活動。村民的文化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大家有事沒事聚在一起閒聊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化氛圍更濃厚了,村裏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比賽,如籃球賽、健美操大賽,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

二、揮灑熱情

(一)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始終都是懷着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來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從和涼水塘屯的鄉親們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該屯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體會到該屯鄉親們的淳樸及該屯民風的淳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下鄉期間,剪瓜苗、噴農藥、拔草、鋤地、輔導中國小生等都是我們服務新農村的“必修課”。雖然天氣炎熱,烈日當空,在地裏幹活幹得汗流浹背,但我們卻感到很欣慰,難得有這個親身實踐、為農民服務的機會,因此倍感珍惜。我們與所入住的農户同吃、同住,並幫助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感到很高興。我們知道自己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社會價值也將在實踐中得到昇華。同時,我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是很有限的。

大清早,我們利用廣播向村民們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播放了中央的新聞。涼水塘屯的村民們在地裏邊幹活邊聽廣播,他們感受到了最新的時事要聞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我們在清晨給村民們“沐浴”了一縷祖國的“春風”。村民們還經常談起我們學院這羣熱情的志願者,他們説我們不怕酷暑下地和他們一起幹各種農活真的很難得。在閒暇的時候,我們還當上了“家庭修理工”。我們經常去走訪我們文化宣傳小分隊所住的農户家,幫他們修理壞的沼氣開關、風扇、收音機等家用電器。我們利用所學的知識給農民帶來了方便,並給一些農户介紹了些科學的使用電器的方法。

在傍晚,我們當起了涼水塘屯小朋友的籃球“教練”,教村裏熱愛籃球的小朋友們基本的籃球知識,運球、投籃等。晚上,我們時常教涼水塘屯熱愛舞蹈的村民跳慢三、恰恰、二十四步等時尚舞蹈,我們這些“舞蹈家”為村民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光彩。

我們還到鹿寨縣雒容鎮進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擺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八榮八恥的宣傳展板,掛出了大量的宣傳圖片,播出了有關宣傳主題的廣播稿及歌曲,帶去了幾千份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資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料、愛滋病防治手冊、“八榮八恥”宣傳小卡片等對農民、農業生產有實際意義的宣傳資料,在集市門口向市民贈送。前來觀看和諮詢的市民絡繹不絕,展板前站滿了前來閲讀的市民,我們熱情地把一份份資料配套裝好贈送給路過的市民。不少市民竟然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臉上洋溢着感激而幸福的笑容。我們還仔細地給老伯講了農村應注意的衞生知識及何為“八榮八恥”等。烈日下,我們忙地不亦樂乎,送資料、講解、幫不認識字的農民講解資料,我們的身影、我們的形象將會深深地“刻”在雒容鎮市民的心中。

我感到鄉下的環境很優美、生活很艱苦,但鄉下的人很純樸。給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宣傳和幫助生產勞動的同時,也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使我們更深切的體會生活。以前,我在舒適中生活慣了,這次“三下鄉”使我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我應該樹立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生活,自信面對人生。我深感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實在太多、太寶貴了,今後應好好珍惜。

我們在下鄉實踐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為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實踐並竭盡全力地服務村民,把熱情揮灑在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踐行我們的諾言。在服務期間,我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在平時勞動中總結的種植經驗,令我們收益頗多。這短短的七天,我和涼水塘屯結下了深深的情緣,或許就像大家所説的,在我們的學院搬到官塘校區以後,我們可以常過去那看看,不管怎樣在涼水塘屯這7天將成為我一生的最珍貴回憶。在鄉下的日子裏,我時常聽到遠山在呼喚,黑暗中眼睛一亮: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從眼前閃過,心中猛然醒悟,這世界還有什麼比愛和生命跟重要的呢?我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再跳動,在他們各自的天空下快樂的生活着,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着的理由。這也許也是我留戀涼水塘屯的緣故吧。

(二)榮辱觀深思

以何為榮?以何為恥?這樣的思考,中國共產黨從90年代初至今從沒停止過,並且必將隨着時代的發展而彌久彌新。我們此次下鄉就是要在農村宣傳“八榮八恥”,在和涼水塘屯村幹部溝通後,我們堅持每天7點通過廣播的形式向該屯農民朋友宣“傳八榮八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幹部還就這個主題定下了涼水塘的村規、民約,我們的廣播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使村民都瞭解了國家的最新政策。在鄉下我們都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以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藐展現在村民面前,樹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新形象。

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我們明白村民對我們的行為和道德價值所做出的社會客觀評價及我們主觀意向的具體表現,將給農村所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時刻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我們追崇集體主義,努力為人民服務為自身目標!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肩負着現代化建設的艱鉅任務,承載着民族興旺的光榮使命。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中,弘揚時代精神,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完善的人格,這是我們青年大學生的義務。踐行榮辱觀,我們更要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用無悔的青春創造閃亮的人生,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前行,爭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踐行者!這正是我們下鄉所要真正做到的東西。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深刻體會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去深刻地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提高對原衚衕志所提出的“八榮八恥”精神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是難以盡得於書本的;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能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眾的廣泛接觸、深入瞭解和親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隨之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我們在通過大學的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之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也是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四、農家生活感悟

1、農村是一個使人心情趨於平靜的地方;

2、與農民多溝通可以使我們打心底感覺到最淳樸的真誠,

3、安全問題應該是農村的一個隱患,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農活掌握時令非常的重要,應引導農民按時令進行生產;

5、一個村屯與另一個村屯雖近但農作物卻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農民富裕後,腦子裏想的是怎樣用農業收入來進行生意投資,相關部門應注意引導;

7、民風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大的改變。

8、要像農民那樣真誠待人事物、踏實做事。

9、不注意衞生是農民生活的最大問題,生活富裕了衞生卻沒“富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2

十天的三下鄉已經落下了帷幕,_縣_中學那些孩子們稚嫩的笑臉依然清晰地印在我腦海裏。回顧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子,從第一天見面的陌生到最後一天泣不成聲的難捨難分,每一天,我們的感情都在累加着。

每天早上7點10分,我都會準時出現在教室裏。第一天早上,我就跟大家強調早讀的重要性,一定要珍惜早晨讀書的時間,切不能早早來到教室坐在那裏發呆。我原本以為他們會自覺地讀書,但是每次讓他們自己讀的時候聲音就特別小,於是我開始了帶讀。每一天早讀時間,我都會親自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帶他們讀昨天學過各科的重點知識,可能是看到老師都那麼認真,他們也讀的很起勁,之後的每個早讀,教室裏都書聲琅琅。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不太好的方式,畢竟學習是應該主動的,我這樣帶讀似乎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許很多同學是不願意被我逼着讀書的。但後來閉幕式結束以後我翻看他們寫給我的信,心中有提到,“以後應該沒有一個老師像你一樣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帶我們早讀了……”。我才發覺,他們都懂的,都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

_月_日,第一天正式上課,我和我的搭檔班主任_出於不放心,就坐在教室後面旁聽,想了解一下同學們上課的表現。出乎我們的意料,那麼害羞的一個班在上課時居然如此積極配合任課老師,活躍地回答問題,主動上去玩遊戲,整齊有力的讀書聲甚至響徹了整幢教學樓,坐在四樓辦公室裏的老師都聽到了。下課期間,我就表揚了他們,鼓勵他們繼續加油,好好表現,讓每一個老師都喜歡上你們,那他們就會更用心地備課,把更多知識傳授給你們。守了整整三節課以後我和搭檔也比較放心地離開教室了。一回到辦公室,就收到了很多讚揚,上過課的老師紛紛表揚我們班的同學很乖,那一刻,真的覺得很自豪,很高興。

出於班主任這個身份,我要經常跟他們強調一些規章制度問題,所以我每次剛踏進教室門口,所有同學都會立即回到座位上坐好,不敢吭聲。這也導致了我授課的煩惱,因為我擔任的科目是綜合英語,有六天的課程,如果他們那麼恐懼我的話我的課堂可能會難以活躍起來。懷着這樣的擔憂,在_月_日,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授課。果然不出我所料,同學們面對我這個班主任的課,表現得很緊張,不敢多説一句話,只是單純地配合我上課所講的內容。第一次上課,備課的內容也沒有很好地落實,因為同學們的基礎比我估計的要弱。

上完一節課,心裏有很多不滿,回去之後,我便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五節課該如何設計才能讓同學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第二節課開始,我完成地越來越好了,除了把重點的基礎知識傳授完以後,大概還剩下十分鐘讓大家玩個簡單有趣的小遊戲,在遊戲中記憶單詞,鍛鍊膽量,活躍思維。這樣的效果的確不錯,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我對他們也越來越親和,班主任的威嚴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出現。

除了上課時間,放學後我們還會到學生家裏去調研。兩個隊員一組,負責3,4個同學。放學後就跟着他們回家,路上會跟他們聊很多,瞭解一下家裏的基本情況,有些同學可能很怕我們到了家裏會説壞話,半路都想逃跑,我們就跟他們解釋清楚。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了一些同學可愛背後的辛酸故事。有的是來自單親家庭,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或母親,在缺愛的環境下長大;有的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前面還有很多哥哥姐姐讀大專,讀技校,家裏的經濟負擔實在太重;有的是自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見面才幾次,在封建傳統的氛圍中成長……

瞭解到這些情況,我們也明白了那些孩子為什麼在學校那麼害羞緊張不敢多和其他同學交往。雖然家庭經濟都不是很好,但每次去到他們家裏,家長都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們,把家裏的花生,芒果,楊桃,黃皮,玉米都拿給我們帶回學校,他們非常尊重老師,也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多讀點書,不要像自己這樣一輩子窩在農村裏。作為班主任,除了親身去一些同學的家裏,如果知道哪些隊友有去我們班的同學家裏,我都會主動去跟進,希望除了看到學校裏的他們,更瞭解多一些在家裏的他們表現如何。

每天除了早讀,中午,還有自己上課的時間,在下課時我也會多到班上走動,看看孩子們,有一次發現有個男孩肚子痛,就馬上帶他到辦公室吃藥。在大型班活動上,我教他們學手語,學唱歌,玩遊戲,大家都玩的很開心。總的來説,這個班的同學都懂得講禮貌,守紀律,就算有事不能到校也會打電話,發短信或者寫請假條託同學轉交給我説明情況。農村的孩子畢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有時要幫家裏幹農活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我每次都會很和藹地叮囑他們自己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幹完活有時間再來學校上課。

日子一天一天過,我們的相處越來越多,之間的故事越來越豐富多彩,感情也就慢慢積澱在心中。在最後一節班會課上,我和搭檔把花了幾個晚上才完成的一封封信發給他們,還給每個人準備了一本日記本,一支筆,算是對他們的鼓勵吧。之後,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回信,他們都説我們是好老師,我們的教學方法很好,他們捨不得我們離開,明年還會不會再來教他們,真希望我們能一直在這裏教他們……看到那些稚嫩的字眼,心中充滿了感動,很多話,他們沒有親口對我們説出來,尤其是一些男孩,他們平時都是很調皮搗蛋的,但是在信中都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我們表示了深深的感謝。

終於到了閉幕式那一天,我是主持人,一直都很開心地在主持,欣賞隊員和同學們苦苦排練了很多天的精彩節目,但是到了全體夢飛翔隊員大合唱《愛,因為在心中》時,我卻忍不住哭了,一直以來在孩子們面前堅強的形象在那一刻都破滅了,我一直看着七(_)班同學們的位置,遠遠望着他們,淚水一滴滴滑落,泣不成聲。我們合唱完以後,就到了全體學生為老師唱那首最煽情的《祝你一路順風》了,我逼自己平靜下來,對他們説:“最後一次唱給我們聽,好麼?”他們大聲地回答:“好!”,一曲憂傷的歌就這樣久久迴盪在_中學的上空,隊員們再也忍不住,釋放自己的淚水,表達對孩子們深深的不捨,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閉幕式結束以後,我和搭檔回到班上,和每個孩子拍照,全班一起合影,未來,不知道還不會和你們見面,那就讓老師用照片記錄下我們在一起的時光吧,讓老師記住你們最燦爛的笑臉。

坐上車離開_中學時,一些孩子還在拼命追車,希望留下我們,看到他們一邊哭一邊拼命往前追的樣子,連男隊友都感到心酸,那些天真的孩子,擁有最純潔的心靈,世界在他們眼中是如此純潔無暇,只要是對他們好的人,他們都會記在心裏,加倍回報。很難再遇到這麼純真的孩子了吧,我們也會記住他們的,寫信,寄照片,寄禮物,期待日後聽到他們更多好消息。_中學的校長説,當老師不當班主任是最大的遺憾。我很榮幸地當了十天的班主任,體會到那份責任,未來我會更加努力,畢業以後一定要當一個稱職的,優秀的班主任。

這個夏天,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更堅定了我未來要走的路。第一次踏上講台,第一次當班主任,第一次到學生家裏調研,第一次經歷了十天清貧的生活,第一次備課到深夜才回宿舍洗冷水澡休息,第一次為了準備一個幕布跪在地上工作了一個晚上,第一次熬幾個晚上來寫信給班上的每個孩子,第一次收到學生寫的信,送給自己的禮物,最重要的是,第一次聽到那麼多學生稱讚自己是個好老師。我深知,未來的路,遠遠沒有想象中平坦,我還會經歷更多現實的困難,但,這是我的一個最重要的起點,從這裏,我知道了未來的路該如何前進,這裏,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3

我的世界因為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單調;我的生活因為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黑白;我的夢想因為有了三下鄉,從此不再模糊。

因為在六年前那個金色的七月讓我收穫了不少珍貴的果實,這些果實不僅僅包括學習知識的方法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從那些可愛的老師們中學到了認真負責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的激情深深地影響着我,讓我暗下決心也要當一名志願者,讓我的愛與力量孕育出更強悍的“樹苗”。

他們的激情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從沒有消失過,時刻鼓勵着我不要因為實現夢想的道路坎坷而放棄這個夢。為了感謝母校給予我的愛,我一直在計劃着如何在母校組織一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的師弟師妹們從中收穫書本之外的知識與人生的意義,也希望他們能把這種精神繼承併發揚光大。幸運,淚水沒有帶走我的夢,而是給予我機會,讓我也在這個金色的七月帶領着“青春之歌”社會實踐服務隊來到茂名電白二中組織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作為大學一年級的我們,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了不讓這些可愛的國小生失望,我要求“小老師們”抽課餘時間準備教學內容並試講,並要求他們儘量往“快樂中學習”的方向備課。

同學們備課的熱情令我很感動,我相信我們可以帶給學生一個精彩難忘的暑假。

滿滿的期待拉開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序幕。每個隊員都有了自己的職務,而我選擇了調研,放棄了支教,因為我依舊沒有勇氣站在講台,因為隊友們早已認定我是個不自信的人,把我熱衷的職務給了其他人,而我只能後退一步,但是我很想告訴他們,愛哭的我不是軟弱,我依然可以做得很出色。雖然不能支教,但是我會在調研組中好好鍛鍊,認真完成工作,收穫其它珍貴的果實------交際能力。

我們都知道調研是比較辛苦的,但我們樂在其中,因為我們不僅能好好完成工作,還可以與村民們交流心聲,體會到村民們的辛勤與快樂。令我們開心的是,他們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有時候還會為我們着想,也會為我們抱打不平,因為隊長沒有給我們發工資。當然,我們也會因為調研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而被誤會我們是推銷保險而被拒絕填寫問卷。然而令我們愧疚的是,不能為村民們向上級反映他們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看法,因為他們幾乎都把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希望政府能早點改善政策,真正做到為民着想。

雖然在調研中也學到不少知識,但是我依舊覺得不滿足,因為我少了一份與學生交流心聲的師生情,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班主任”一樣收到學生給他們的信,因為信中的內容很令我嫉妒,看到隊友們幸福的樣子,我就很羨慕。雖然如此,但我只能祝福他們,因為我相信以後我也會有機會的。

三下鄉是一段路,時而坎坷,時而沿途風景獨好。她告訴了我,沒有一個人的前進道路是平平穩穩的,即使是河中穿梭航行自如的船隻也難免顛簸,因此生活受傷難免,失敗跌倒錯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只要你沒有因此失去方向,你就會欣賞到獨特的風景。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4

“三下鄉”,一段美好的經歷完美謝幕,成為我青春中不可多得的一段經歷。從此,我的生命與靈石、廈門鎮、廈門敬老院有了交集。這裏的點點滴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也在慢慢的改變着我。

那是第一天,清脆的鬧鐘聲音準時響起,抬頭看了看窗外,陽光明媚,心情大好。出去晨跑,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也許是第一天的緣故,對這裏的一切充滿了好奇。走在敬老院的院子裏,看着那一張張蒼老的面孔,對着你充滿笑意,而你也對他們微笑問候,幸福的滋味一次次迴盪在心頭。在不經意間就觸到了我們心中最弱軟的部分,這是怎樣的一種甜蜜與幸福。

清早晨跑、早飯洗碗、上午畫畫廊、午後擦玻璃、空閒聊天……這便是我們一天的生活。雖然簡單,卻是一種經歷、一種成長。

這一天雖然忙碌,但是想要感到充實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始終牢記我們代表着理工大的形象,從各方面都力爭做到完美,來維護我們理工大的形象。艱苦的條件,讓我們更加意識到這是一次真正的社會實踐,而不是旅遊觀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天都做好自己,體驗一個完美的過程。

平平淡淡中,迎來了第二天。早晨微涼的風讓睡意朦朧的我們神清氣爽。每天的晨跑讓我們又以充沛的精力來迎接今天的任務。

這天是有分量的一天,起碼對於我來説是的。上午去採訪老人。他們經歷坎坷後的平淡,寬廣的胸懷讓我們如沐春風。歷經歲月洗滌後沉澱下的一切,讓我受到了震撼。對婦聯主任的採訪,讓我知道了何為父母對兒女的愛;對老教師的採訪,讓我明白了何為教師對學生的情懷,何為老一輩教育者對我們的期待;對抗美援朝老戰士的採訪,讓我終於切身體會到那一代人對祖國深深的熱愛,那一聲“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呼喊聲又響在了我的耳旁。從他激動的神情,不願被打斷的態度中,我又接受了一次洗禮。

下午,天氣轉晴,火辣的驕陽讓温度急劇上升,也點燃了我們的激情。我們負責採訪那位志願軍老戰士,聆聽那個年代的聲音,感受炮火連天的時刻。老人講到巨大犧牲、戰友離去時的深情,讓我們也不禁有一種眼淚衝出眼眶的衝動。老人對那時的記憶如此深刻,以致一個只經過一次的地方,都會清晰的的説出那個地名。老人對我們殷切的鼓勵,充滿期待的語氣,讓我們如何不努力,如何不為這個國家付出所有,“先有國,後有家”的境界讓我們都自歎不如。

或許,我們13個人與這裏、與這些老人們的交集只是在這裏的短短七天。但我們已經足夠幸運了,能夠出現在這些可愛可敬老人們的晚年生活中,為他們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將我們的愛送給他們。只願人間處處都有愛的影蹤,用我們的愛,換他們的幸福笑容……

圖片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迎來了看似平淡又充實興奮的第三天。那天,我們一行人去參觀了靈石縣的著名景點——王家大院,我明白了古人“以善為訓,為善最樂”的良苦用心。

“王家歸來不看院”有句話是這麼説的。由此可知其藴藏着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藴。一路走來,事實果真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雕刻,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的房屋,無一不讓我目瞪口呆。參觀考察的過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僅僅一個看似平凡的台階,就有左右逢源、平步青雲的説法。一個排水的入口便有“流水不流財”的內涵。我影響最深的還是一塊兒“為善最樂”的額匾,“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頻頻出現在古人對下一代的教育之中。這不也是我們暑期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嗎、與人為善,儘自己所能,為他們帶來歡樂、欣慰。從今天起,善成了我人生的又一大主題,我會奮然前行。

天氣晴朗,又是美好的一天。收拾明媚的心情,迎來了社會實踐的第四天。

今天的任務昨日已經知曉,整理資料。印象中,應該是比較輕鬆的一天,可事實並非如此。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投入工作,這也許就是團隊的力量吧。因為之前採訪了兩位四老,所以分成了兩組。分別整理,明確的分工,積極的態度,讓我們的工作得以快速進行,快速完成。這一天,我又收穫了許多。

重拾昨日的記憶,聆聽永存的錄音,感悟到了不一樣的內容,老人對賬目一輩子的保證,讓我們這些後輩在感歎之餘又多了一些望塵莫及。這樣的信心來源於什麼,是工作之時的一絲不苟,也有國家法制的嚴格約束。反觀今天,有多少建橋者可以做出一輩子的承諾。昨天,我忽略了太多細節。文革之時,涉及範圍那麼廣,影響那麼深,老人所在大隊卻未收絲毫影響。深思過後,才明白團結的力量多麼可怕。兒時就耳熟能詳的那句“一雙筷子輕輕被折斷,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團”,在今天才深深紮根在心底。看着老人的背影,我的心裏是滿滿的崇敬。

今天是最出乎意料,卻又碩果累累的一天。經過大家努力,一篇採訪稿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平淡卻充滿着意外,真實又值得品味,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充滿了期待。

對於山,我們總是情有獨鍾。爬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山總給人一種敬畏的心理。儘管山路崎嶇難行,但山林空氣卻使人感到清新怡人,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只有一切歸於平淡後的寧靜。

這天清晨,我們早早出發,來到靈石縣著名省級地質公園——石膏山。這是我第一次跟這麼多夥伴一起爬山,我們是一個團體,共同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互相鼓勵,並肩前行。對於前方,我們一無所知,只有齊心協力,邁出向前的一步又一步,這過程充滿着樂趣和相互鼓勵。爬山,我們憑着的是一往直前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執着。每到休息時,大家都拿出自己儲備的食物,分享給大家,其樂融融,很是愜意。

我們驚歎山峯的險峻嶙峋,仰慕其偉岸挺拔的雄姿。登山,帶給了我們這個團隊對人生的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儘管對前方一無所知,但我們仍然堅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往上爬,憑藉着積極的心態和渴望實現自我成就的這份動力,我們在最累的時候咬牙堅持。最終“一覽眾山小”從一句詩變成了我們的切身經歷。

今天有淚水也有喜悦,這一天的經歷引起了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為我們的團隊送來了一條更加牢固的情感紐帶。

轉瞬即逝間,暑期三下鄉已經接近尾聲,那天,充滿了太多的不捨,依然記得剛剛來的時候那種興奮,還有對於飯菜、住宿的諸多不滿與抱怨。而此刻,我們都滿含淚水,雖然才僅僅七天,在生命長河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這七天的日子裏,我們與另一羣人有了交集,這就是緣分吧。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最後為我們準備了歡送晚會,卻是在意料之外,而我們作為這裏的客人,也理所應當的準備着自己的節目。活動開始前,坐在觀眾席,心裏太不是滋味,想到明天一早就要離開這個在七天裏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一切與歡樂有關的心情都不見了蹤影。

這也許就是人生吧,我願意體驗,也願意經歷,祝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永遠不會忘了你們的教導。還有我可愛的小夥伴,願你們一切安好,明天永遠都是晴天,愛你們。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5

實踐目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踐形式:深入農村,入住農家,下地幫農户幹農活,與村民攀談,搞農村調查。

實踐時間: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實踐地點: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雒容鎮南慶村涼水塘屯 實踐組織者: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團總支

實踐參與者: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05級暑期“三下鄉”實踐文化宣傳小分隊

一、數據調查

服務點概況:

南慶村共有12個屯,其中涼水塘屯共有60多户,約391口人,該屯1995年已達小康水平,1999年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現是鹿寨縣規劃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屯之一。該屯幾乎家家户户住“高樓”,家家用沼氣作燃料,已告別了“材草燃料時代”,樓房大多都是“柑桔”樓,據説是一個個碰柑“堆”起來的。

(一)經濟狀況

該屯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經濟作物為主,以養殖業為輔如養雞。農業經濟作物收入佔總收入的90,其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豆角、玉米、甘蔗、花生等。該屯現經濟收入較可觀的主要是西瓜、香瓜2個品種,每畝毛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豆角、玉米、甘蔗和花生收入也挺可觀,每年都為村民帶來較大收益。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受過初等教育的較少,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現村裏高中生也屈指可數。如今該屯兒童的上學年限均為7歲,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國小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只買一些油鹽、肉類食品及一些娛樂用品,生活相對寬裕,基本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有些家庭還裝了寬帶,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瞭解最新科技信息,把了解到的信息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車,有的還有自己的麪包車。

(四)文化生活

該屯有燈光籃球場、舞台,閒時村民喜歡打打球、跳跳舞,有時還請鎮上的專業人仕來做跳舞培訓,年輕人大多都喜歡玩電腦、打麻將、玩撲克牌等娛樂活動。村民的文化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大家有事沒事聚在一起閒聊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化氛圍更濃厚了,村裏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比賽,如籃球賽、健美操大賽,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

二、揮灑熱情

(一)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始終都是懷着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來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從和涼水塘屯的鄉親們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該屯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體會到該屯鄉親們的淳樸及該屯民風的淳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下鄉期間,剪瓜苗、噴農藥、拔草、鋤地、輔導中國小生等都是我們服務新農村的“必修課”。雖然天氣炎熱,烈日當空,在地裏幹活幹得汗流浹背,但我們卻感到很欣慰,難得有這個親身實踐、為農民服務的機會,因此倍感珍惜。我們與所入住的農户同吃、同住,並幫助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感到很高興。我們知道自己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社會價值也將在實踐中得到昇華。同時,我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是很有限的。 大清早,我們利用廣播向村民們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播放了中央的新聞。涼水塘屯的村民們在地裏邊幹活邊聽廣播,他們感受到了最新的時事要聞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我們在清晨給村民們“沐浴”了一縷祖國的

“春風”。村民們還經常談起我們學院這羣熱情的志願者,他們説我們不怕酷暑下地和他們一起幹各種農活真的很難得。在閒暇的時候,我們還當上了“家庭修理工”。我們經常去走訪我們文化宣傳小分隊所住的農户家,幫他們修理壞的沼氣開關、風扇、收音機等家用電器。我們利用所學的知識給農民帶來了方便,並給一些農户介紹了些科學的使用電器的方法。

在傍晚,我們當起了涼水塘屯小朋友的籃球“教練”,教村裏熱愛籃球的小朋友們基本的籃球知識,運球、投籃等。晚上,我們時常教涼水塘屯熱愛舞蹈的村民跳慢三、恰恰、二十四步等時尚舞蹈,我們這些“舞蹈家”為村民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光彩。

我們還到鹿寨縣雒容鎮進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擺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八榮八恥的宣傳展板,掛出了大量的宣傳圖片,播出了有關宣傳主題的廣播稿及歌曲,帶去了幾千份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資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料、愛滋病防治手冊、“八榮八恥”宣傳小卡片等對農民、農業生產有實際意義的宣傳資料,在集市門口向市民贈送。前來觀看和諮詢的市民絡繹不絕,展板前站滿了前來閲讀的市民,我們熱情地把一份份資料配套裝好贈送給路過的市民。不少市民竟然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臉上洋溢着感激而幸福的笑容。我們還仔細地給老伯講了農村應注意的衞生知識及何為“八榮八恥”等。烈日下,我們忙地不亦樂乎,送資料、講解、幫不認識字的農民講解資料,我們的身影、我們的形象將會深深地“刻”在雒容鎮市民的心中。

我感到鄉下的環境很優美、生活很艱苦,但鄉下的人很純樸。給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宣傳和幫助生產勞動的同時,也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使我們更深切的體會生活。以前,我在舒適中生活慣了,這次“三下鄉”使我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我應該樹立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生活,自信面對人生。我深感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實在太多、太寶貴了,今後應好好珍惜。

我們在下鄉實踐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為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實踐並竭盡全力地服務村民,把熱情揮灑在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踐行我們的諾言。在服務期間,我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在平時勞動中總結的種植經驗,令我們收益頗多。這短短的七天,我和涼水塘屯結下了深深的情緣,或許就像大家所説的,在我們的學院搬到官塘校區以後,我們可以常過去那看看,不管怎樣在涼水塘屯這7天將成為我一生的最珍貴回憶。在鄉下的日子裏,我時常聽到遠山在呼喚,黑暗中眼睛一亮: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從眼前閃過,心中猛然醒悟,這世界還有什麼比愛和生命跟重要的呢?我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再跳動,在他們各自的天空下快樂的生活着,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着的理由。這也許也是我留戀涼水塘屯的緣故吧。

(二)榮辱觀深思

以何為榮?以何為恥?這樣的思考,中國共產黨從90年代初至今從沒停止過,並且必將隨着時代的發展而彌久彌新。我們此次下鄉就是要在農村宣傳“八榮八恥”,在和涼水塘屯村幹部溝通後,我們堅持每天7點通過廣播的形式向該屯農民朋友宣“傳八榮八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幹部還就這個主題定下了涼水塘的村規、民約,我們的廣播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使村民都瞭解了國家的最新政策。在鄉下我們都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以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藐展現在村民面前,樹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新形象。

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我們明白村民對我們的行為和道德價值所做出的社會客觀評價及我們主觀意向的具體表現,將給農村所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時刻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我們追崇集體主義,努力為人民服務為自身目標!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肩負着現代化建設的艱鉅任務,承載着民族興旺的光榮使命。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中,弘揚時代精神,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完善的人格,這是我們青年大學生的義務。踐行榮辱觀,我們更要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用無悔的青春創造閃亮的人生,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前行,爭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踐行者!這正是我們下鄉所要真正做到的東西。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深刻體會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去深刻地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提高對胡所提出的“八榮八恥”精神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是難以盡得於書本的;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能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眾的廣泛接觸、深入瞭解和親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隨之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我們在通過大學的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之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也是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四、農家生活感悟

1、農村是一個使人心情趨於平靜的地方;

2、與農民多溝通可以使我們打心底感覺到最淳樸的真誠,

3、安全問題應該是農村的一個隱患,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農活掌握時令非常的重要,應引導農民按時令進行生產;

5、一個村屯與另一個村屯雖近但農作物卻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農民富裕後,腦子裏想的是怎樣用農業收入來進行生意投資,相關部門應注意引導;

7、民風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大的改變。

8、要像農民那樣真誠待人事物、踏實做事。

9、不注意衞生是農民生活的最大問題,生活富裕了衞生卻沒“富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6

_月_日至_月_日,我隨_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_市鎮_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_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_村長自_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_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_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已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_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_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_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_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_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_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_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_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7

【引言】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工作,孩子所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輩或親友監護,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多半屬於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地打工的情況。有資料顯示,留守兒童監護類型主要有四種:隔代監護、父親或母親單親監護、親戚監護、同輩監護和自我監護。目前,與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相伴隨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已非常嚴重:據新華社報道,全國留守兒童多達20xx萬,按照全國3.6億兒童來計算,每18個孩子就有一人不能與父母共同生活;社會科學院報告也顯示,在x年,中國民工人數達1.4億人, 打工者數量還在以每年500萬人的速度遞增。校園是佔據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絕大部分時間的地方,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漸突出。

實踐目的:探討留守兒童所就讀的公立與私立國小的差別。

實踐形式:深入農村,入住學校,進行家庭走訪。

實踐時間:20xx年x月x日--7月5日

實踐地點:臨泉縣秦蘆國小;界首市磚集二小

實踐組織者:阜陽師範學院經濟與商業學院團總支

實踐參與者:經濟與商業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小分隊 實踐點概況:

位於臨泉縣韋寨鎮的秦蘆國小目前在校二百多名學生,以留守兒童為主,作為一所規模較小的地方公立國小,秦蘆國小教學硬件及軟件設備都較落後。在職特崗教師人數較少,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常年同社會團體和高校建立幫扶關係,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資助。

界首市磚集二小是一所封閉式、寄宿型的私立學校,學校設有幼兒部、國小部、國中部。學生多為留守兒童,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充足。

(一)經濟狀況

臨泉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國人口第一大縣。當地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每年有大批外出務工人員,留守老人及兒童狀況嚴重。許多老人獨自在家看管小孩,負擔特別沉重。

界首市為縣級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於臨泉縣較高。當地的外出務工人員不在少數,但仍有部分青壯年選擇在家工作或創業。

(二)受教育狀況

韋寨鎮由於有大�咳嗽毖≡褳獬鑫窆ぃ便導致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嚴重G羋國小在讀學生多為當地居民,其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均有家人在外務工,學生監護人多為年邁老人@先説慕逃觀念普遍落後,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關心較少,更有一定數量≡裨詡疑涎У暮⒆櫻已做好年齡足夠後跟隨父母外出打工掙錢的準備,並不打算繼續攻讀學業�

磚集鎮的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國小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甚至是到界首市的學校,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並已繼續升學為目標。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普遍處於“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的“三缺”狀態。父母出去務工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諸如心理關懷缺失,情感發育不良;脱離父母監護,安全隱患凸顯;智力發展滯後,學習成績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為不良等問題。”

(一)通過調查與走訪我們發現,秦蘆公立國小在讀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教育問題:

1、學生學習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有的上課時間溜出學校,學習成績較差比例之大令人擔憂。

2、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衞生、不換衣服;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説謊騙人,小偷小摸„„成為了“問題兒童”。

3、學生心理出現偏差。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4、監護管理不夠強。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裏,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於溺愛,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二)相比之下,作為私立封閉式學校的磚集二小存在以下幾個優勢及問題:

1、學校師資力量充足,教師在生活及學習方面給予學生充足的關心與愛護。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習慣較好,老師會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習作息規律。封閉式學校的管理嚴格,學生定期由學校專車送回家,在校能夠安心學習,成績普遍較好。

2、學校生活老師能夠關心到每個學生,對生活其各個方面給予幫助。學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健康中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課餘生活豐富,能夠較全面地發展。

(三)通過比較與分析,我們對教育狀況差異出現的原因進行了總結。

1、教學資源方面。臨泉縣下設的公立學校地處偏僻、經費匱乏,直接導致教學設施及教師的缺乏;磚集二小是一所由當地企業家所辦的私立學校,辦校經費相對充足,教學設施完善,在校工作人員較完備。

2、生源方面。秦蘆國小在校學生多為周圍老人無力看管的兒童,學生家庭環境較差,教育觀念落後;磚集二小生源範圍較廣,由於教學質量相對較高,許多家庭環境較好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全封閉的學校學習,節省時間和精力。

3、地區因素。臨泉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國人口第一大縣。當地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落後;界首市為縣級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於臨泉縣較高。當地的外出務工人員不在少數,但仍有部分青壯年選擇在家工作或創業。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教育領域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其產生的根源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安排,而這些制度的根本革新需要一個過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緊迫性要求相關部門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解決或緩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政府、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責任。只有不斷整合這四方力量,努力形成主要依靠這四支力量相互協作的教育管理機制,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與氛圍。

(一)切實落實政府責任

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採取措施,確保教育的公平、和諧發展,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

1、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並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要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及時將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納入政府整體規劃,加強對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調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義務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減少或取消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學校上學的借讀費,改善農民工子弟就學條件,使留守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與城市兒童共享城市文明。

2、加快經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速提高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創造就業崗位,讓農村羣眾就近務工,從而減少留守兒童。

3、是學校及教師的義務性勞動,沒有政府為之提供的保障措施,他們的義舉是很難持續進行下去的,所以政府的底線是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逐步實現全部免費,從受教育機會上確保留守兒童都要有學上。

4、要進一步落實有關法律、法規、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落實政府應擔負的責任。加強對農村中國小校及其教師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上的責任權利的監管,固定學校及其教師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上的責任權利以及經費作保障,經常性的績效考核,責任到人。

5、縮小城鄉差距,建立適應社會和諧發展的新體制。我國要逐漸改變現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應制定優惠政策,採取配套措施,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融入城市,幫助他們適應城市的生活環境,接受留守兒童在父母務工所在地入學。第六,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加大對農村中國小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起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盡最大努力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最後,從政府層面來説,要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各個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充分協作,有效解決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不能等問題非常嚴重時才採取補救性措施,而應提前做好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二)充分發揮學校教育

學校是培養人這一特殊使命的場所,學校理應承擔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責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所起的主導作用。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比較其他學生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學校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顯然沒有到位,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

1、學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從單純追求升學率轉向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上來。理念是行動的嚮導,只有在觀念上發生變化,才能有效地指導教育教學的實踐。

2、針對班級中關注“共性”多,而忽視留守兒童特殊羣體或個體的情況,我建議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給這些留守兒童以特殊的關愛,多接近他們,並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形成一個温暖、寬鬆的成長環境,讓留守兒童能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彌補由於親子關係的缺失而給他們帶來的傷害。

3、學校應逐步建立並切實執行留守兒童監測制度,建立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 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監護人、所在學校和校外教導員、代管人進行溝通),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根據情況進行分類教育管理,讓在留守兒童身上發生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完善社會教育

生命個體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社會教育是個體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僅依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力量很難徹底解決,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介入。由於受農村社會經濟、文化整體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地區的社會教育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專門扶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組織更是空白。留守兒童社會教育嚴重缺乏,削弱了社會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理想”教育功能化為烏有。

根據當前農村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社會可作為加強和完善農村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具體的做法可以考慮由基層學區、村委會以及學校,共同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相關部門應在城市民工集中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好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與子女教育之間輕重緩急的利弊關係,樹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同時在農村地區應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瞭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與子女之間保持有效溝通,關心孩子的全面成長。發揮社會化協調機制、法制服務機構的作用,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護教育,依法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重視家庭教育

儘管農村中國小校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學校教師對留守兒童也進行特殊照顧與關愛,但是家長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上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教師的關注僅僅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是出於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良知與責任意識,但是家庭是教育兒童、少年最重要的場所,家庭教育對子女將來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雙方都外出務工,將孩子交由單方照管或由“四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不能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且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代管人要麼年事已高,除照顧孩子的基本生活外,無力教育孩子,要麼是文化素質低下,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一個認識上的錯誤,僅關注掙錢給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質上的滿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強與孩子情感的溝通,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愛,鞏固親子關係,這種給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質滿足所遠遠不能比及的。

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導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發揮應該是包括父母雙方對孩子的影響,父母雙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而留守兒童家庭結構的變化必然會部分地消解這種教育的“合力”,從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體功能。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週交流一次,及時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談學習成績,其他方面也應該詢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除了與孩子保持經常的聯繫外,還應經常與子女的任課教師、班主任聯繫,瞭解他們各方面的表現。

積極推動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 提高留守兒童監護人和代理人的責任意識及教育能力,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目前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家長、代理家長、監護人對留守孩子的責任意識較差,有的只是滿足留守孩子物質需要,照顧留守孩子的生活起居。除了責任意識以外,他們監護、教育留守兒童的技術水平更是有待提高。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學校共同合作,致力於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的建設,保障經費,提供場所,保證師資,把留守兒童家長學校辦成培養監護人與代理人的教育責任與水平的重要基地。

總之,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定,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要充分協調和發動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並切實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和發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8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x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她給社會輸送的是建設祖國、富國強民的醫藥衞生類高技能專門人才。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運用專業技能的實踐能力培養,常年要求學生利用寒暑假和平時的課餘時間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摸索出了一套長期性與階段性,小型分散與大型集中,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的實踐活動模式和完整的運行機制,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暑假,我校團委積極響應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教委和市學聯《關於做好x年重慶市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精神,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認真積極組織本次以“服務新農村,建設新家園”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基本情況

今年暑期,我校團委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了大學生“赴災區實踐服務團”1支、“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團”4支,同時組織了39支服務小分隊,總共630餘名同學,奔赴重慶20餘個地區,開展各地區健康情況調查,健康教育,醫療衞生服務和農村傳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防治,以及夏季常見疾病防治知識宣傳和社區援助等活動。其他同學或者在家鄉開展不同形式的社會調查,瞭解重慶被確定為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後,城市和農村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瞭解我市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或者擔任各種臨時工作,鍛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x年暑期“三下鄉”志願者活動的開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暑期至今,全校共收到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和總結材料1500餘份,各地區志願者服務隊總結44份,並陸續收到墊江、榮昌、永川、銅梁、璧山、潼南等10多個區縣政府、團委、敬老院、車站、醫院等單位及個人感謝信100餘封;《忠州日報》報刊報道了我校暑期“三下鄉”志願者活動。受益單位和新聞媒體高度評價了我校暑期“三下鄉”志願者們不畏酷暑,奉獻自我,造福社會,造福家鄉,回報父老鄉親的行動。

二、幾點體會

我校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至今已圓滿結束,活動中,我們強烈感受到學校、政府和社會對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使得我校實踐活動達到了“服務社會、鍛鍊同學、擴大學校社會效益”目標。現將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和幾點體會做如下彙報:

首先,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各部門協調配合,各地政府、團委、衞生系統大力支持是本次志願者活動成功開展的重要保證。

學校黨政領導歷來重視學生在實踐中鍛鍊成才,因此對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十分重視。自1995年起,我校便成立了“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組長,團委、學生處、學生黨支部、組織宣傳部、教務處等部門負責人任組員,負責整個活動的指導,安排和協調工作。一直以來,各部門協調配合,對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專門在輔導員會議和學生動員大會上親自作動員,出席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併為各服務隊授旗,為他們鼓勁。今年以來,學校由於建設大學城二期工程,各部門經費十分緊張。即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黨政領導仍毅然決定劃撥36000餘元專項經費作為暑期志願者服務活動的活動費用,體現出學校黨政領導對“三下鄉”活動的高度重視。

此外,各地政府、團組織及衞生系統也對我校的志願者活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熱情接待我校志願者服務隊,為服務隊免費提供醫療器械等人力、物力的支援。

第二,活動的廣泛開展,衞生專業服務性較強,校友遍佈各地發揮了極好的作用,這也是本次活動開展成功的優勢。

一方面,我校志願者活動開展相當廣泛:與腫瘤醫院檢驗科開展了長達20xx年的共建活動;與404路隊開展了長達20xx年的共建活動;與渝碚路街道辦事處合搞“一助一”照顧孤寡老人活動長達20xx年,照顧老人數達4000餘人次;常年到敬老院、孤兒院、聾啞校開展義務勞動,以及每年暑期志願者服務隊開展的醫療衞生服務活動更是遍佈重慶等各區、縣、鎮、鄉。學生參與暑期實踐活動的人數累計已達上萬人,同學們都在活動中發揚不怕困難,勇挑重擔,樂於奉獻的精神,用自己所學知識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家鄉,造福於人民,在社會中樹立了“重慶醫藥高專青年志願者”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作為醫藥衞生類專科學校,充分發揮同學們的專業特長,直接服務於社會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到衞生條件相對較差的鄉鎮進行夏季常見疾病防治知識宣傳,提高農村防治夏季常見疾病的能力。

第三,學校團委組織實施志願者活動,安排緊湊,系統規範。

從1997年起,學校團委便將暑期志願者活動開展實施系統化,x年進一步保持和發揚了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籌備階段。學校團委負責人首先在團總支負責人會、學生幹部會上發起動員,要求學生積極投身於志願者活動;其次以地區為單位,本着志願原則,以學生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幹,組建志願者服務團(隊)。每支服務隊選出1-2名優秀的同學擔當隊長,這既是我校“三下鄉”活動的特色,也是“三下鄉”活動的難點和重點。雖然同學們擔當隊長非常艱辛,可事實證明我們選出的每一位隊長都經得起社會和羣眾的檢驗。再次,團委為各服務隊準備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衞生參考書籍,志願者活動服裝,服務隊隊旗和綬帶,並與各服務隊即將奔赴地政府和團委取得聯繫,以獲得支持。最後,在6月份召開出徵授旗儀式,由校領導為各服務隊授旗。

7月上旬到8月下旬為志願者活動行動階段。各服務隊到家鄉所在地開展醫療衞生服務和社區援助,其他同學到各地分散參加暑期實踐活動或開展社會調查。

9月上旬至10月為總結表彰階段。各服務隊回到學校總結活動情況,向校團委彙報;校團委收集各隊資料綜合整理,總結經驗體會,向上級部門彙報。同時,表彰一批表現突出、富有成效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樹立廣大青年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同學們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志願者活動。

第四,造福於社會,取得良好社會效應,學生思想素質提高,社會實踐等綜合能力增強,是x年暑期志願者活動的成果。

在整個暑期志願者活動中,除學校團委和各系團總支組織的5個重點服務團隊配備了指導老師,各服務分隊都由學生幹部帶隊,一切活動都靠服務隊隊長組織,大家發揚重慶醫藥高專青年志願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冒着酷暑,憑着學校開具的介紹信,到各地團委、衞生系統尋求支持和幫助,借取服務所需的醫療器械和桌椅。一部分服務隊比較順利,得到了多方支持;一部分服務隊卻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這對於服務隊的同學們來説都不是問題,同學們沒有選擇放棄。為了落實活動場地,為了借取醫療器材,為使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隊員們不畏酷暑,不辭辛勞,跑了一趟又一趟,硬是憑着自身的韌勁達到了圓滿完成活動的目的。因為志願者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服務社會,服務家鄉,服務於當地的父老鄉親是我們青年志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這些純樸的想法和青年學生特有的熱情,使同學們在服務地樹立了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青年志願者的良好形象,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得到社會的普遍讚譽。據不完全統計,x年暑期,同學們分發防治夏季常見疾病知識宣傳資料120xx餘份;到我校志願者服務點諮詢,接受衞生檢查和諮詢的人員近萬人。羣眾們在留言薄上寫下了真誠的話語:熱情大方,服務周到,宣傳到位,測量準確,醫專同學真不錯!

在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委、團市委、市學聯的號召下,在學校黨委和團市委的指導下,我校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取得較好的成績。在“服務新農村,建設新家園”的主題下,我校學子們奔赴重慶各區、縣、鎮(街道)、村(社區),開展疾病預防知識宣傳、健康情況調查、醫療諮詢服務和社區援助等活動,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家鄉父老,弘揚了醫藥衞生類學校青年學子的愛國主義精神,真正唱響了“服務新農村,建設新家園”的主旋律。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9

地處湖南省西部地區的懷化市辰溪縣,原是全國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推廣市縣之一,長期以來,這裏的人們一直籠罩在貧困的陰影之下。據統計,XX年年底,該縣農村人口平均年收入僅為670元,有7個自然村不通公路,平均每村約有30户特困家庭,1500多人生活用水困難。而如今辰溪縣農村,卻讓人刮目相看。標準化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寬闊平整的出村公路蜿蜒伸展,大棚蔬菜、優質超級雜交水稻、股份制養殖悄然落户,行路難、飲水難、脱貧致富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

辰溪縣何以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在今年七月上旬為期六天(7月5日—7月11日)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中,我們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在該縣潭灣鎮、孝坪鎮等地農村進行問卷調查、上門走訪,以及與村委會舉辦座談等方式,我們掌握了一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分析整理這些資料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該縣農村脱貧致富的一些主要的成功經驗:

第一,抓住機遇,充分把握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等有利條件。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歷來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為切實改善農村經濟狀況,緩解城鄉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黨和政府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國家經濟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先後頒佈實施了一系列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相關政策法規。例如XX年春季,國務院正式公佈了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推廣單位名單(共有592家,懷化市辰溪縣名列其中),並明確指出要對這些單位予以資金支持、科技扶持和政策保護。為將政策保障落到實處,今年年初,上任以後,黨中央又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見》的一號文件,號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增加農業投入、深化農村改革、繼續做好全國的扶貧開發工作,進一步解決貧困人口和受災羣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政策實施以來,湖南省省委、懷化市市委和辰溪縣縣委都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宣傳國家政策、下撥扶貧基金、開展科技下鄉等措施,對該縣經濟發展加以扶持,在該縣農村廣泛建立起各類扶貧開發重點項目,如大棚蔬菜種植、二元雜交豬養殖等為農民增收創收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切實保障。談到這些,潭灣鎮杉樹村村長歐建國深有感觸地説:“多虧黨的政策好哇,讓我們這個邊遠山區的貧困村也搭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走上了脱貧致富的光明路。”

第二,加強組織建設、實行責任到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深入辰溪農村,我們發現這其中活躍着一支支優秀的基層領導隊伍,他們都是由湖南省委組織部派專人下基層,深入各村黨支部,牽頭建立起掛靠於各村支部的黨小組,帶頭負擔起各村的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任務。潭灣鎮杉林村村支委就是各村當中湧現出的“領頭羊”班子的典型代表。自XX年年初開始,他們每年都組織村民開展頗具特色的民主評議選舉活動,讓村民自主評議上任領導班子的業績和表現,並對下任村支委人員進行提名和不計名投票選舉。這樣,能者上,不能者下,保證了幹部隊伍的年輕有為。工作中,他們還結合村情,每年挑選10名具備較強經濟實力和致富能力的黨員與村支部簽訂聯户責任狀,結對幫扶特困户,先富帶動後富,以更好地實現全村人民共同致富,縮小貧富差距。杉林村黨支部將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齊抓共管的做法,受到了《湖南日報》的發文表彰,並被作為表率在全縣範圍加以推廣。

第三,深化制度改革,使扶貧工作做到有理有據、公正公平。

扶貧的終極目的並非“輸血”,而是要幫助農村建立起自己的“造血”機制,因而,辰溪縣扶貧工作組在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還注重推進農村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扶貧制度體系。例如去年年底,該縣扶貧辦與縣信用合作社商定了一項規範農村信用貸款的協議,要求縣信用社在各鎮村中心區域廣泛建立分支機構,方便農民在家門口進行貸款;另一方面,在貸款資格認定方面,他們也配備了一套有效章程,指出扶貧範圍和對象的確定必須經過三個步驟:首先是農户自行申請,其次是村民大會表決通過,最後要經由扶貧辦和信用社審核確定。扶貧標準為每户信貸資金XX元,利率為每年7.43%,期限2年,若情況特殊,縣財政局還會給予適當的無償補助。在這些制度的規範下,兩年來,該村扶貧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村民也普遍感到滿意。

第四,實施科技扶貧戰略,確立因地制宜策略。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0

實踐目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踐形式:深入農村,入住農家,下地幫農户幹農活,與村民攀談,搞農村調查。

實踐時間: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實踐地點: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雒容鎮南慶村涼水塘屯 實踐組織者: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團總支

實踐參與者: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05級暑期“三下鄉”實踐文化宣傳小分隊

一、數據調查

服務點概況:

南慶村共有12個屯,其中涼水塘屯共有60多户,約391口人,該屯1995年已達小康水平,1999年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現是鹿寨縣規劃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屯之一。該屯幾乎家家户户住“高樓”,家家用沼氣作燃料,已告別了“材草燃料時代”,樓房大多都是“柑桔”樓,據説是一個個碰柑“堆”起來的。

(一)經濟狀況

該屯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經濟作物為主,以養殖業為輔如養雞。農業經濟作物收入佔總收入的90,其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豆角、玉米、甘蔗、花生等。該屯現經濟收入較可觀的主要是西瓜、香瓜2個品種,每畝毛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豆角、玉米、甘蔗和花生收入也挺可觀,每年都為村民帶來較大收益。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受過初等教育的較少,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現村裏高中生也屈指可數。如今該屯兒童的上學年限均為7歲,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國小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只買一些油鹽、肉類食品及一些娛樂用品,生活相對寬裕,基本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有些家庭還裝了寬帶,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瞭解最新科技信息,把了解到的信息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車,有的還有自己的麪包車。

(四)文化生活

該屯有燈光籃球場、舞台,閒時村民喜歡打打球、跳跳舞,有時還請鎮上的專業人仕來做跳舞培訓,年輕人大多都喜歡玩電腦、打麻將、玩撲克牌等娛樂活動。村民的文化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大家有事沒事聚在一起閒聊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化氛圍更濃厚了,村裏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比賽,如籃球賽、健美操大賽,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

二、揮灑熱情

(一)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始終都是懷着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來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從和涼水塘屯的鄉親們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該屯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體會到該屯鄉親們的淳樸及該屯民風的淳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下鄉期間,剪瓜苗、噴農藥、拔草、鋤地、輔導中國小生等都是我們服務新農村的“必修課”。雖然天氣炎熱,烈日當空,在地裏幹活幹得汗流浹背,但我們卻感到很欣慰,難得有這個親身實踐、為農民服務的機會,因此倍感珍惜。我們與所入住的農户同吃、同住,並幫助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感到很高興。我們知道自己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社會價值也將在實踐中得到昇華。同時,我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現在所能做到的事是很有限的。 大清早,我們利用廣播向村民們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播放了中央的新聞。涼水塘屯的村民們在地裏邊幹活邊聽廣播,他們感受到了最新的時事要聞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我們在清晨給村民們“沐浴”了一縷祖國的

“春風”。村民們還經常談起我們學院這羣熱情的志願者,他們説我們不怕酷暑下地和他們一起幹各種農活真的很難得。在閒暇的時候,我們還當上了“家庭修理工”。我們經常去走訪我們文化宣傳小分隊所住的農户家,幫他們修理壞的沼氣開關、風扇、收音機等家用電器。我們利用所學的知識給農民帶來了方便,並給一些農户介紹了些科學的使用電器的方法。

在傍晚,我們當起了涼水塘屯小朋友的籃球“教練”,教村裏熱愛籃球的小朋友們基本的籃球知識,運球、投籃等。晚上,我們時常教涼水塘屯熱愛舞蹈的村民跳慢三、恰恰、二十四步等時尚舞蹈,我們這些“舞蹈家”為村民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麗的光彩。

我們還到鹿寨縣雒容鎮進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宣傳,擺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八榮八恥的宣傳展板,掛出了大量的宣傳圖片,播出了有關宣傳主題的廣播稿及歌曲,帶去了幾千份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資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料、愛滋病防治手冊、“八榮八恥”宣傳小卡片等對農民、農業生產有實際意義的宣傳資料,在集市門口向市民贈送。前來觀看和諮詢的市民絡繹不絕,展板前站滿了前來閲讀的市民,我們熱情地把一份份資料配套裝好贈送給路過的市民。不少市民竟然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臉上洋溢着感激而幸福的笑容。我們還仔細地給老伯講了農村應注意的衞生知識及何為“八榮八恥”等。烈日下,我們忙地不亦樂乎,送資料、講解、幫不認識字的農民講解資料,我們的身影、我們的形象將會深深地“刻”在雒容鎮市民的心中。

我感到鄉下的環境很優美、生活很艱苦,但鄉下的人很純樸。給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宣傳和幫助生產勞動的同時,也給我們一個鍛鍊的機會,使我們更深切的體會生活。以前,我在舒適中生活慣了,這次“三下鄉”使我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我應該樹立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生活,自信面對人生。我深感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實在太多、太寶貴了,今後應好好珍惜。

我們在下鄉實踐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為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實踐並竭盡全力地服務村民,把熱情揮灑在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踐行我們的諾言。在服務期間,我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在平時勞動中總結的種植經驗,令我們收益頗多。這短短的七天,我和涼水塘屯結下了深深的情緣,或許就像大家所説的,在我們的學院搬到官塘校區以後,我們可以常過去那看看,不管怎樣在涼水塘屯這7天將成為我一生的最珍貴回憶。在鄉下的日子裏,我時常聽到遠山在呼喚,黑暗中眼睛一亮: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從眼前閃過,心中猛然醒悟,這世界還有什麼比愛和生命跟重要的呢?我彷彿看到無數的生命再跳動,在他們各自的天空下快樂的生活着,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着的理由。這也許也是我留戀涼水塘屯的緣故吧。

(二)榮辱觀深思

以何為榮?以何為恥?這樣的思考,中國共產黨從90年代初至今從沒停止過,並且必將隨着時代的發展而彌久彌新。我們此次下鄉就是要在農村宣傳“八榮八恥”,在和涼水塘屯村幹部溝通後,我們堅持每天7點通過廣播的形式向該屯農民朋友宣“傳八榮八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幹部還就這個主題定下了涼水塘的村規、民約,我們的廣播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使村民都瞭解了國家的最新政策。在鄉下我們都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以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藐展現在村民面前,樹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新形象。

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我們明白村民對我們的行為和道德價值所做出的社會客觀評價及我們主觀意向的具體表現,將給農村所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時刻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我們追崇集體主義,努力為人民服務為自身目標!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肩負着現代化建設的艱鉅任務,承載着民族興旺的光榮使命。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中,弘揚時代精神,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完善的人格,這是我們青年大學生的義務。踐行榮辱觀,我們更要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用無悔的青春創造閃亮的人生,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前行,爭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踐行者!這正是我們下鄉所要真正做到的東西。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深刻體會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去深刻地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提高對所提出的“八榮八恥”精神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是難以盡得於書本的;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能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眾的廣泛接觸、深入瞭解和親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隨之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我們在通過大學的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之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也是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四、農家生活感悟

1、農村是一個使人心情趨於平靜的地方;

2、與農民多溝通可以使我們打心底感覺到最淳樸的真誠,

3、安全問題應該是農村的一個隱患,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農活掌握時令非常的重要,應引導農民按時令進行生產;

5、一個村屯與另一個村屯雖近但農作物卻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農民富裕後,腦子裏想的是怎樣用農業收入來進行生意投資,相關部門應注意引導;

7、民風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大的改變。

8、要像農民那樣真誠待人事物、踏實做事。

9、不注意衞生是農民生活的最大問題,生活富裕了衞生卻沒“富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而中學生是祖國新一代的花朵,支持其健康充實地成長非常重要。同時,為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進一步擴大同學們社會實踐的參與面,使同學們充分發揮知識和智力優勢,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鍛鍊毅力、鍛鍊同學們的自主能力,團結互助的精神,充分展示華師學子的風采,特組織此次實踐活動。

實踐主題:

根據“傳承‘五四’報國志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指導精神,貫徹我們新長城華南師範大學自強社“傳遞社會關愛,鍛造自強之才”的宗旨,通過了解到的河源當地德育教育現狀和中學生的心理現狀,我們以“培養健康心理,彩繪美麗人生”作為此次三下鄉的基本理念和主題,集體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在實踐中認識自己,奉獻社會,提高自身素質。

實踐目的和意義:

1.支教宣傳調研齊並進,心理健康彩繪美麗人生。通過了解河源當地德育教育現狀並進行系統分析,向上坪中學提出建議,以幫助上坪中學在今後的心理教育中更好地發展。

2. 反映時事話題,愛家愛己齊建設。宣傳衞生保健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情操。

3.帶領新型教育走進新農村。運用專業知識對當地中學生進行義務支教,讓新型教育模式走進農村。

4.傳達志願心聲,傳遞志願精神。

5.引導自強社學子增強自強不息的精神,進一步擴大同學們社會實踐的參與面,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實踐總結與建議:

此次於河源市連平縣上坪中學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豐富了我們的暑期生活,使我在思想上產生更加深刻的體驗與感悟,擴大了我對社會實踐的參與面,讓我更深入地接觸到社會,對我的思想以及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將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為我指明方向。

1.收穫快樂。上坪中學的孩子們是純樸熱情、善良天真、懂事可愛的,生長在農村,他們從小就要幫家裏幹農活,他們身上有一種堅強勇敢的美,和他們在一起,每天和清澈的眼神,燦爛的笑臉相伴,快樂油然而生;與22名隊友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標奮鬥,我們辛苦並快樂着!

2.收穫感動。與學生們在一起,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身份出現,站在講台上,看着台下幾十雙渴望的眼睛,每一次批改日記,看到學生們像朋友一樣和我們説心裏話,課後和學生們聊天説笑,和學生們一起打球,看到原本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不斷地端正態度,不斷地進步,就會好欣慰,好感動!與隊友們一起,看到隊友廢寢忘食地工作,推遲吃飯時間、休息時間,甚至於犧牲休息的時間,就是想幫助這裏的孩子,為這裏的教育做點什麼。看着這些未來的老師現在拼命的付出,怎能不感動呢?

3.收穫友誼。儘管比學生們要大好幾歲,可我們之間完全沒有代溝,我們相互交流彼此的故事、經歷,我們在相互瞭解中突破陌生,成為朋友;與隊友們更是如此,我們是一個整體,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我們的友誼也不斷昇華。

4.收穫感悟。此次下鄉,我們親身去見識,親身去傾聽,親身去感受,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動,每天都有不同的收穫,無論是對人對事我們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我們的思想也跟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真誠待人,細心做事,愛能融化一切。

5.收穫經驗。此次下鄉,我們遇到了很多之前從沒遇到過的突發情況,然而我們沒有退縮,而是迎頭趕上,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的應變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們也瞭解到河源當地德育教育現狀以及當地中學生的心理現狀。通過我們自身的觀察和感受以及與學生們交談,我們瞭解到當地的中學生學習激情不夠熱漲,由於生長在農村,長期的封閉狀態,造成自信心不足、內向等問題。因此我建議:學校在以後的教育過程當中,能夠多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或者採取趣味性較強的授課方式,寓教於樂。另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希望學校能引起重視,多瞭解學生的心裏想法,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不能硬碰硬,應更多地給予鼓勵和支持。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2

體驗過,經歷過,歡樂過,煩惱過,才是青春。

“三下鄉”,一段美好的經歷完美謝幕,成為我青春中不可多得的一段經歷。從此,我的生命與靈石、廈門鎮、廈門敬老院有了交集。這裏的點點滴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也在慢慢的改變着我。

那是第一天,清脆的鬧鐘聲音準時響起,抬頭看了看窗外,陽光明媚,心情大好。出去晨跑,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也許是第一天的緣故,對這裏的一切充滿了好奇。走在敬老院的院子裏,看着那一張張蒼老的面孔,對着你充滿笑意,而你也對他們微笑問候,幸福的滋味一次次迴盪在心頭。在不經意間就觸到了我們心中最弱軟的部分,這是怎樣的一種甜蜜與幸福。

清早晨跑、早飯洗碗、上午畫畫廊、午後擦玻璃、空閒聊天……這便是我們一天的生活。雖然簡單,卻是一種經歷、一種成長。

這一天雖然忙碌,但是想要感到充實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始終牢記我們代表着理工大的形象,從各方面都力爭做到完美,來維護我們理工大的形象。艱苦的條件,讓我們更加意識到這是一次真正的社會實踐,而不是旅遊觀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天都做好自己,體驗一個完美的過程。

平平淡淡中,迎來了第二天。早晨微涼的風讓睡意朦朧的我們神清氣爽。每天的晨跑讓我們又以充沛的精力來迎接今天的任務。

這天是有分量的一天,起碼對於我來説是的。上午去採訪老人。他們經歷坎坷後的平淡,寬廣的胸懷讓我們如沐春風。歷經歲月洗滌後沉澱下的一切,讓我受到了震撼。對婦聯主任的採訪,讓我知道了何為父母對兒女的愛;對老教師的採訪,讓我明白了何為教師對學生的情懷,何為老一輩教育者對我們的期待;對抗美援朝老戰士的採訪,讓我終於切身體會到那一代人對祖國深深的熱愛,那一聲“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呼喊聲又響在了我的耳旁。從他激動的神情,不願被打斷的態度中,我又接受了一次洗禮。

下午,天氣轉晴,火辣的驕陽讓温度急劇上升,也點燃了我們的激情。我們負責採訪那位志願軍老戰士,聆聽那個年代的聲音,感受炮火連天的時刻。老人講到巨大犧牲、戰友離去時的深情,讓我們也不禁有一種眼淚衝出眼眶的衝動。老人對那時的記憶如此深刻,以致一個只經過一次的地方,都會清晰的的説出那個地名。老人對我們殷切的鼓勵,充滿期待的語氣,讓我們如何不努力,如何不為這個國家付出所有,“先有國,後有家”的境界讓我們都自歎不如。

或許,我們13個人與這裏、與這些老人們的交集只是在這裏的短短七天。但我們已經足夠幸運了,能夠出現在這些可愛可敬老人們的晚年生活中,為他們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將我們的愛送給他們。只願人間處處都有愛的影蹤,用我們的愛,換他們的幸福笑容……

圖片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迎來了看似平淡又充實興奮的第三天。那天,我們一行人去參觀了靈石縣的著名景點——王家大院,我明白了古人“以善為訓,為善最樂”的良苦用心。

“王家歸來不看院”有句話是這麼説的。由此可知其藴藏着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藴。一路走來,事實果真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雕刻,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的房屋,無一不讓我目瞪口呆。參觀考察的過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細節。僅僅一個看似平凡的台階,就有左右逢源、平步青雲的説法。一個排水的入口便有“流水不流財”的內涵。我影響最深的還是一塊兒“為善最樂”的額匾,“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頻頻出現在古人對下一代的教育之中。這不也是我們暑期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嗎、與人為善,儘自己所能,為他們帶來歡樂、欣慰。從今天起,善成了我人生的又一大主題,我會奮然前行。

天氣晴朗,又是美好的一天。收拾明媚的心情,迎來了社會實踐的第四天。

今天的任務昨日已經知曉,整理資料。印象中,應該是比較輕鬆的一天,可事實並非如此。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投入工作,這也許就是團隊的力量吧。因為之前採訪了兩位四老,所以分成了兩組。分別整理,明確的分工,積極的態度,讓我們的工作得以快速進行,快速完成。這一天,我又收穫了許多。

重拾昨日的記憶,聆聽永存的錄音,感悟到了不一樣的內容,老人對賬目一輩子的保證,讓我們這些後輩在感歎之餘又多了一些望塵莫及。這樣的信心來源於什麼,是工作之時的一絲不苟,也有國家法制的嚴格約束。反觀今天,有多少建橋者可以做出一輩子的承諾。昨天,我忽略了太多細節。文革之時,涉及範圍那麼廣,影響那麼深,老人所在大隊卻未收絲毫影響。深思過後,才明白團結的力量多麼可怕。兒時就耳熟能詳的那句“一雙筷子輕輕被折斷,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團”,在今天才深深紮根在心底。看着老人的背影,我的心裏是滿滿的崇敬。

今天是最出乎意料,卻又碩果累累的一天。經過大家努力,一篇採訪稿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平淡卻充滿着意外,真實又值得品味,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充滿了期待。

對於山,我們總是情有獨鍾。爬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山總給人一種敬畏的心理。儘管山路崎嶇難行,但山林空氣卻使人感到清新怡人,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只有一切歸於平淡後的寧靜。

這天清晨,我們早早出發,來到靈石縣著名省級地質公園——石膏山。這是我第一次跟這麼多夥伴一起爬山,我們是一個團體,共同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互相鼓勵,並肩前行。對於前方,我們一無所知,只有齊心協力,邁出向前的一步又一步,這過程充滿着樂趣和相互鼓勵。爬山,我們憑着的是一往直前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執着。每到休息時,大家都拿出自己儲備的食物,分享給大家,其樂融融,很是愜意。

我們驚歎山峯的險峻嶙峋,仰慕其偉岸挺拔的雄姿。登山,帶給了我們這個團隊對人生的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儘管對前方一無所知,但我們仍然堅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往上爬,憑藉着積極的心態和渴望實現自我成就的這份動力,我們在最累的時候咬牙堅持。最終“一覽眾山小”從一句詩變成了我們的切身經歷。

今天有淚水也有喜悦,這一天的經歷引起了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為我們的團隊送來了一條更加牢固的情感紐帶。

轉瞬即逝間,暑期三下鄉已經接近尾聲,那天,充滿了太多的不捨,依然記得剛剛來的時候那種興奮,還有對於飯菜、住宿的諸多不滿與抱怨。而此刻,我們都滿含淚水,雖然才僅僅七天,在生命長河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這七天的日子裏,我們與另一羣人有了交集,這就是緣分吧。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最後為我們準備了歡送晚會,卻是在意料之外,而我們作為這裏的客人,也理所應當的準備着自己的節目。活動開始前,坐在觀眾席,心裏太不是滋味,想到明天一早就要離開這個在七天裏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一切與歡樂有關的心情都不見了蹤影。

這也許就是人生吧,我願意體驗,也願意經歷,祝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永遠不會忘了你們的教導。還有我可愛的小夥伴,願你們一切安好,明天永遠都是晴天,愛你們。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篇13

9天的三下鄉如同煎熬一般,環境的惡劣,生活的不方便種種因素都讓我在活動期間急切盼望能夠早日結束,恢復正常的生活。然而暑假後階段的在家期間,晚上躺在牀上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回憶下鄉的事情,而且還滿含着懷戀,覺得下鄉時的那些人,那些事都顯得那麼可愛,此時此刻,它們在我心中都被我美化了,成為了我記憶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自己的專業是師範類,但卻從未想過當老師,參加三下鄉活動也只是為體驗,而非獲得當老師的經驗。而從未真正給學生上過課的自己在上課之前也異常緊張,不是害怕學生,而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好,那個講台是屬於我的舞台,我要精心策劃我要如何站在那個舞台上演好我自己的角色。對我來説,上一堂課的意義不僅在於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我在乎的除了課堂內容外,還有課堂的方式,我想要的是以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上課前,我把所講的內容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當站在講台上時,突然間感覺自己的恐懼都消除了,慢慢進入狀態,然而課堂上的自己不是真實的自己,無論課上多精彩,課後都會恢復回原來的自己,而那種激情就再也找不到了。

講完第一節課後,馬上又學生反映,説我講的課很有趣,當時很興奮,這對於一位老師,尤其是一位剛開始上課的老師來説,無疑是最大的安慰。我發了短信告訴朋友,他回我説,看來我已經感受到當老師的樂趣,將來有興趣當老師了。我説不然,當老師需要有激情,如果講課沒有激情,那課堂就會變得枯燥沒有生命,內容也變得僵硬了。一位老師,尤其是一位好的老師,我個人認為不僅僅是把教育學生作為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一件自己應該盡心盡力的事情,而不是一項任務,前者是有感情的,而後者只是為完成而執行。做一位有激情的老師是很難的,而且還要做一盞默默的燈,給學生以光明,面對着重複的工作,重複的教材都不會厭倦。我要做一盞燈,但不是這樣一盞默默無聞的燈,而是一盞可以為自己,也為別人煥發出無限變幻的光彩的燈,它可以不斷更新,有無窮的生命力。

以前上課時老説老師與自己有代溝,抱怨他們不瞭解我們的心思,追求等各不相同。而今,才發現,自己也與學生有着代溝,演唱會上,當我們唱着一些我們年代的歌曲時,他們會説怎麼唱那麼老的歌啊,而他們所喜歡的,於我們而言卻顯得那麼幼稚,這,就是代溝。有時候和他們聊天,會感覺有點難以融入,我們總嘗試微笑着把他們當小孩子那樣關愛,那樣去哄,但其實,僵着笑臉挺辛苦的,而且,事實上他們的有些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小孩子,而有着小孩子裏的那一絲狡黠,那一絲我們想不到的複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uqi/ewvx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