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精選5篇)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精選5篇)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1

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生莫過於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着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後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生,他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還精於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生。所以一生不願做官,願奔走民間,行醫客旅,拯救了無數生命。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精選5篇)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陝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後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後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學鉅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着是《少小嬰孺方》,由此也為中醫婦科和兒科發展為專科奠定了基礎。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學聖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鑽研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術。這樣的醫生就是蒼生大醫!

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已經90高齡的吳孟超孜孜不倦地為建設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實是在為自己去世之後的肝癌防治事業深謀遠慮、鞠躬盡瘁。他期望通過這個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國和世界上有志於這項事業的人才會聚於此,通過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療肝癌的根本途徑,最終戰勝肝癌!所以,我以為吳孟超就是為了戰勝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2

吳孟超總結式地對記者説:“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如果不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是個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吳孟超出生在x閩清。因為家境貧寒,在他3歲時,父親就背井離鄉到馬來西亞謀生。5歲那年,吳孟超跟着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很快,小孟超就幫着家裏舂米、割橡膠了。

“父母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再窮也要讓我認字、讀書。”於是,上午割膠、下午上學,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17歲。吳孟超讀書刻苦、用功,成績總是數一數二。而正是那段時間割膠,他把割膠刀玩得飛舞。採訪中,詼諧的吳孟超對記者説,這就是最早的“手術訓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孟超深受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國中畢業時,身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商量,把畢業聚餐費捐給國內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們竟然收到了朱德發來的感謝電。那封感謝電像燒紅的烙鐵一樣,深深地印在了吳孟超心裏,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

上前線去抗日!這是他當時最迫切的願望。1940年春天,吳孟超約好同學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他們一路車船顛簸,經新加坡、過越南,自_入境。

到x後,由於戰爭封鎖,一時到不了x,吳孟超只好在x繼續求學讀書。1943年秋天,吳孟超考取了德國人創辦的同濟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

吳孟超至今記得1949年x解放時的情景。那天,天剛矇矇亮,他打開宿舍臨街的窗户,發現馬路邊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沿街商鋪的門靜靜地關着,沒有半點嘈雜和喧鬧。他被眼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對共產黨充滿嚮往的他,此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這支隊伍,跟黨走。

1956年,吳孟超的夙願終於實現。這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如願參軍入伍。從此,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受到什麼樣的委屈,他對黨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為黨工作的忠心始終不變,並且始終充滿奮鬥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為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兼職教授,吳孟超再次成為他的學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導下,吳孟超手術水平大有長進。但吳孟超覺得光做個普通“開刀匠”還不夠,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老師。裘法祖對他説:“肝臟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國又是肝臟疾病高發地區,如果你有決心,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吳孟超茅塞頓開。從此,拉開了向肝膽外科進軍的序幕。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3

快到九十高齡的吳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動刀多達100多次,至今吳孟超已經做了14000多例肝臟手術,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早已功成名就的吳老,在不少人眼裏,本可以選擇尊榮,選擇享受,選擇超脱,甚至還可以選擇很多,但他選擇了繼續前行。他説:“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戰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戰鬥一天。”吳孟超同志曾反覆表達過個人的心願:“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讓我倒在手術室裏,那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吳孟超拿了那麼多第一,擁有那麼多頭銜,獲得那麼多榮譽,是什麼動力還繼續驅動做他呢!那是祖國和人民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他説:“作為一個知

識分子,只有把個人的發展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的知識價值、人生價值才會有很好的體現。”

吳孟超同志的感人事蹟,展示着愛國愛民的赤子情懷,藴含着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着醫者的仁心大愛,不愧為我國醫療科學戰線的一面旗幟,不愧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我們要學習吳孟超同志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繫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投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中。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4

吳孟超曾一度沒有坐鎮門診。但陸續有患者攔路求醫,而且,多是跑了許多醫院,沒人收治的,怎麼辦?

已經配合吳孟超做了5000多台手術的護士長程月娥這樣説過:“吳老的門診病人都是條件最差的。”我問什麼意思?她説,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窮。我再細問,知道這“窮”的含義包括一看就知道這是包不起紅包的,何況病很重,説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錯誤。但到吳老這裏,吳老就收下來了。

看到有這樣的病人求醫無門,吳孟超覺得是自己的恥辱。他恢復了他的“星期二門診”。設在星期二,因吳孟超作為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院長,週一有必要的院務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門診,可見已非常重視。他還經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參加重大疑難疾病會診。儘管如此繁忙,他仍堅持看門診,碰到外出誤了“星期二門診”的,他回來後要補上。

他的“星期二門診”共12個號,掛號必須實名,而且需要患者過去的病歷。這麼做是為了杜絕號販子炒號,否則吳孟超的一個號幾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説他堅持的“星期二門診”是先進事蹟,這裏其實是有憂傷的。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貧富差距在以貨幣的形式改變着不同人羣的命運。不斷進步的先進醫學,更好的醫療環境和優質服務,是向富人傾斜的……吳孟超能改變什麼嗎?每週12個號,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議吳孟超的掛號費理當高一些,吳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終與其他專家號一樣。吳孟超籌建肝膽醫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但經費仍有缺口,有人建議,你們醫院的肝癌治療費與其他醫院相比低不少,放開一點,錢就來了。吳孟超説,醫療費長個一兩萬,對有錢人不算啥,可對不少老百姓來説,就會有人進不了醫院的門,上不了手術枱,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吳孟超還儘量給病人開便宜的藥,不做不必要的重複檢查。他還要求本院醫生都要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負擔。如今做手術,可以用器械縫合,方法簡便,但要增加費用。吳孟超説:“咔嚓”一聲,一千多元就花掉了,這可是一個農村孩子讀書一年的費用!這個90歲的科學家堅持用手工縫合,是不是有點像個納鞋底的鄉村婦女?正是這個形象,聯繫着一種偉大的傳統。

吳孟超被推薦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上級派人對他進行考核,確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談話。機關考慮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術。吳老得知後,堅持手術不能推遲。考核組的同志感到不解:這是個什麼病人,怎麼這麼重要?第二天下午談話時禁不住問了一句:“吳老,上午在給誰做手術啊?”吳孟超説:“一個河南的農民,病得很重,家裏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實在抱歉,讓你們等我了。”考核組的同志聽了肅然起敬。我們還能説什麼呢?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5

自從選擇了肝臟外科作為自己的事業,吳孟超就與肝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一頭扎進圖書館,找到一本由美國人編寫的《肝臟外科入門》,並和同事方之揚將這本20多萬字的書翻譯出來。他先後創立了“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和世界第一例中肝葉切除術。這位“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用神奇的雙手挽救了數以萬計病人的生命。

1975年,春節剛過,一個挺着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攙扶下,點名要找吳孟超。原來患者8年前腹部長了個拳頭大的瘤子,去醫院檢查後認為是肝癌。兩年過去了,瘤子越長越大。換了個醫院去檢查,醫生説如果是肝癌的話活不了這麼久,於是做個穿刺。不料引起大出血,醫生再也不敢接診這個病人了。

吳孟超確認這是一個罕見的特大肝海綿狀血管瘤。檢查顯示,這個瘤子直徑竟達68cm。當時,國外將直徑在5cm以上的肝海綿狀血管瘤劃為“巨大”,患者的瘤子稱得上是“超級巨大”。其最危險的是腫瘤破裂會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導致死亡。

吳孟超帶着助手查閲了國內外大量資料,在反覆推敲後,制訂了周密的手術方案。這個方案後來被肝臟外科界奉為經典。

考慮到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學校和醫院調集了15個科室共40多名醫務人員全力配合。

8點30分,戰鬥打響!

當切口完全打開時,一個裝滿鮮血、藍紫色的巨大瘤體赫然呈現在眼前,讓所有在場的手術室“常客”都有點毛骨悚然。

吳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斷一根血管,並立即止血,又切斷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剝離瘤體。

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吳孟超重複着這些動作。

1小時,2小時,3小時,吳孟超依然重複着這些動作。

助手們看着他,大氣都不敢出。要知道手術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點點瘤體,鮮血立即會噴湧而出。

吳孟超的額頭滲出了汗水。護士見狀,連忙用紗布幫他吸掉。不斷滲出,不斷吸掉。

當鐘錶指向晚上8點30分,在手術枱上站了整整12個小時的吳孟超順利完成了手術!

36年過去了,這個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經80多歲的他還經常打電話給吳孟超,反覆表達他們全家人的感激。

吳孟超説:“我看重的不是創造奇蹟,而是救治生命。醫生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幫助一個個病人渡過難關。”

1983年春天,一對x的漁民夫婦,抱着出生4個月的女嬰求救吳孟超。吳孟超全面檢查後,很快斷定女嬰得的是“肝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少見的小兒胚胎性惡性腫瘤。當吳孟超把自己手術的想法告訴同事時,大家都為他捏一把汗。

對付危險的辦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吳孟超和同事們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並請小兒科專家聯合作戰。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有驚無險地從孩子肝臟上切下了重達600克的腫瘤,瘤子的體積竟比嬰兒的腦袋還大!10天后,孩子出院。

_年9月,畢業於外國語大學的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來找吳孟超求治。這個20歲剛出頭的姑娘中肝葉長了個巨大的海綿狀血管瘤,稍有不慎,就會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討論和論證之後,吳孟超決定再闖中肝葉禁區,手術切除血管瘤。他帶領姚曉平教授用了近10個小時成功將瘤體完全切除。

“這個手術難度確實大,我們在手術中也創造了肝門阻斷新的紀錄,前後阻斷4次共103分鐘,才將瘤子切下來。”吳孟超記憶猶新地説,“瘤子有排球那麼大,放在一個臉盆裏都快滿了。”

幾十年來,吳孟超就是這樣,以一個醫學科學家的智慧和膽識,闖過了肝臟一個個“禁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個鮮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齡,仍然奮戰在肝臟外科最前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zk0q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