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 篇1

吳,男,漢族,1968年6月出生,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縣鄉村村委主任。為了改變家鄉的貧困落後面貌,他堅持艱苦奮鬥,創業為民,克服重重困難,按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城市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發展致富”的創業思路,努力壯大集體經濟,興辦茶葉專業合作社,改善羣眾生活,帶領全村羣眾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捨棄安逸生活,立志回鄉創業

村地處鄉北部,有人口280人,有耕地面積321畝,有山林面積6989畝,海拔650米,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民主要經濟收入是靠外出務工。村的發展停滯不前,讓人痛心疾首。看着千名父老鄉親愁苦的面容,面對生他養他卻毫無生機的故土,已走出家鄉多年,在安微省黃山市等地從事農業開發的,於毅然放棄在外面的生意,回鄉競選村村委會主任一職,經過選民投票選舉高票當選為村村委主任,擔當起了村帶領羣眾致富奔康領頭人的重任,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帶領全村村民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決戰百畝荒地,誓讓村民致富

“只有當不好的村幹部,沒有帶不好的老村民。”這句話被奉為名言。他深知,隨着時代的發展,羣眾需要的是既能做好基層黨政工作,又能帶領農民致富的好乾部、能幹部。

在的血液中,融匯着硬漢子的錚錚豪情;在的心靈中,藴含着對村民鄉親的細膩情懷。兩者互相交融,形成了他大膽心細的性格特徵。他從團結幹部和安定民心入手,強化幹部管理制度,同時充分發揚民主,凡事均進行民主決策,重大事項都由村民説了算,利用集體智慧和力量贏得民心、發展經濟。根據村實際情況和所面臨的機遇,提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城市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發展致富”的創業思路。

根據村的實際和多方論證後,黃田村委決定在本村開發茶葉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由村委統一經營管理的方式連片開發。建設茶葉基地的戰鬥在資金缺乏和少數幹部羣眾思想障礙的兩難境地中展開了。理解村民們的觀望態度,他決定用事實來驗證這一切。沒有資金,他帶頭捐助;沒有設備,他向親友求借。不管颳風下雨,他都堅守在基地上。村民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解囊並投身於百畝荒地的戰鬥中。

在兩委幹部齊心協力和帶領下,通過廣大羣眾幾個月的共同奮鬥,終於完成了200畝茶葉基地建設任務。共投入資金21.7萬元,上級補助12.12萬元,村兩委幹部墊付5.8萬元,其中一人就墊付4.8萬元;村黨員幹部投入義務工183個。據估算,茶葉基地建成後,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600元左右。

持續發展農業,實現脱胎換骨

理解鄉親對發展農業的渴望。他注意市場變化,關注順應時勢,遵循市場規律,積極主動和鄉黨委、政府取得聯繫,充分發揮住村幹部的作用,爭取到不少適合村發展的項目。

為活躍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在的帶領下,村又立足本村優勢,利用村裏的荒山、荒地、荒田等廢棄山,建成苗木苗圃生產示範基地,目前,已完成70畝地的耕田、整地工作,開始投入二級苗木栽培,總投資達70多萬元。預計到20xx年3月出產,畝產可達5000元左右,總產值達35萬元。

每一次創業成功之後,總是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定期組織村幹部展開討論如何發展村級經濟。

物質精神同步,全村和諧富足

物質富不算富,要讓村民真正過上好日子,精神需求必不可少。在的帶領下,村計劃在進行危舊房改造工作,現已採取多種有效形式抓好政策法規宣傳解釋工作,積極爭取危舊房改造户的理解與支持,營造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村已拆除危舊房 4户,825 平方米,啟動新建 12 户,下山移民 9 户,32 人。

村圍繞“喝乾淨水、上衞生廁、住整潔房”的目標,大力改水、改廁和推廣沼氣。成立衞生協會,制定衞生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實行垃圾集中處理,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截至目前,行政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已準備就緒。

原有的村辦條件比較簡陋,帶領新班子想辦法,籌資金,將村委辦公樓內外修繕一新,活動室、會議室煥然一新,村民們有了寬敞的活動場所。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還利用鄉舉辦大地飛歌農民藝術節的便利條件,以本村現有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特有文化資源向社會展示,宣傳黨的政策,倡導農村新風。

為黨為民奮鬥,坦途美景遠大

村裏開展第三批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對於什麼是科學發展觀,有着自己的理解。“我沒讀過什麼書,文化程度不高,説不出什麼大道理。”他説,“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村的路好了,農民飯桌上的菜好了,身上的衣服變新了,這小日子過得舒坦了,我覺得,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我的理解也許有些片面,但是,如果農村的經濟發展不上去,農民的苦日子沒個頭的話,別的東西也就無從談起了。”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村村民的腦海中,存有太多關於好主任的記憶:在建茶葉基地、改善產業結構時期,他是個人出錢最多、挑泥最多的突擊隊員;在辦合作社階段,他是轉變觀念、勇涉商海的探險者;在改變村貌、創建和諧新農村的決定性時刻,他是捨棄自身利益、一心奉公的人民公僕;在汶川大地震獻愛心的時刻,他是號召全體村民向社會捐款的公益事業先行者„„村民的困難就是他的困難,村民的事就是他的事,他為村民們解決了多少困難,辦了多少好事,他自己也記不清,但村民們卻記着。就是靠着他的實際行動,他的為人,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擁護和愛戴。他卻只是説:“村民這麼信任我,把這個村子交給我,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到明年,村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建基地、綠荒山„„每一件事都飽含着他的汗水,在他上任短短兩年時間裏,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們都説:“我們沒有選錯人!這樣的好乾部,才是真正代表我們利益,為我們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好帶頭人!這樣的幹部,我們擁護。”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將看到一個嶄新的村。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 篇2

瞄準國際技術前沿,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方式,深邃的觀察力和前瞻力使他非常注重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企業穩穩佔據廣東製冷行業的科技制高點,成為執掌行業牛耳的人。何剛明,湛江水產學院製冷專業1982屆校友,現任廣州市粵聯水產製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以技術興企業

xx市工程有限公司,是由原廣東省水產供銷公司屬下製冷行業各分公司的骨幹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的製冷工程有限公司,為廣東省首傢俱有gc2製冷壓力管道安裝資格的民營企業。公司下設設備部,冷凍配件專賣部、商場、工程項目部、工程維修部和設計室等業務部門。

何剛明具有深邃的觀察力和前瞻力,他看到製冷工程的不穩定性,決心從產品研發上打開製冷行業的新突破口。1997年他與廣州市工業有限公司合資組建制冷設備廠,專業從事製冷空調設備與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捷電冷機――蒸發式製冷設備、冷風機、冷水機組、風幕機、快速製冷冰機系列等製冷設備。

合資後的廣州市工業有限公司在何剛明的精心領導下,經過5年的培育,研製生產的廣華、廣華夏樂斯等產品已成為製冷空調保温材料行業內的名優品牌,捷電冷機蒸發式製冷設備的節能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xx公司推出的每一個產品,都成了國內市場的最新科技創新產品,有力地推動國內空調製冷行業的技術發展。20xx年,何剛明憑着對國際保温材料技術發展方向的敏鋭洞察力和公司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讓xx公司率先引進日本設備,與歐美、日本幾乎同步推出複合不燃鋁箔的橡膠複合隔熱材料,並在短時間內在華東、華南地區打開市場。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在《中國製冷空調暖通年鑑》中,廣華夏樂斯作為國內隔熱材料技術創新的代表被收錄,成為國內鋁箔複合橡塑隔熱材料的原創者。20xx年,xx公司與xx科學院組成聯合研發新型a級防火隔熱材料的實體,攜手共同完成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該項目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4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全面展開。

二、向管理要質量

隨着先進技術和專利產品及管理方式的引入,何剛明主導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並通過了由英國皇家woa國際認證機構iso9001:20xx質量體系的國際認證。20xx年4月,公司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面對榮譽,何剛明與他的同事們始終保持冷靜,他們決心要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不斷創新,繼續在廣闊的華夏大地上向用户獻上性能更好、價格更低、服務更佳的空調製冷設備材料系列產品。目前公司產品銷售已覆蓋到廣東、湖南、上海、江陰、南京、北京、雲南、廣西等地區,涵蓋辦公大樓、大型商場、醫院、藥廠、酒店、會所、工業廠房和社會公共場所等。

何剛明還十分支持殘疾人福利事業。目前,在何剛明所管轄的企業中,已有近40%的員工是殘疾人士, 20xx年獲得廣東再就業先進企業和全國優秀福利企業(全廣東只有兩家獲得)的殊榮。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 篇3

我是白河林業局兩江林場的一名苗圃技術員,1988年畢業於吉林省林業學校營林專業。1996年入黨,畢業後就一直在兩江林場苗圃從事技術員工作。可以説跟苗木打交道並不是一件很好的差事,這項工作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還需要很強的耐心和恆心。我深知這其中的甘苦,但也知道要想幹出一番事業,必須腳踏實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從一點一滴做起。因此,我擔任技術員後,一面不斷學習,一面每年都上山對各種苗木的生長,種子的成熟情況進行觀察瞭解。在種子的採集、加工、處理、育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把很多的先進研究成果用於生產實際,並年年參加各級林木種苗學習班和北方苗木交易會。辛勤的汗水使他掌握了長白山幾乎所有的樹種,種子採集和育苗處理等。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撰寫發表了多篇論文。

常言道:機遇不是等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1998年,國家“天保工程”的實施,使得林木種苗市場一下子火了起來。我立刻意識到這將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於是我一面徵得領導同意將林場苗圃的主培項目放在造林苗木和綠化苗木上,加大了管理和培育力度。一面開始研究起自己的產業發展來。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分析,1999年,我在兩江鎮江南屯租用了3公頃土地,栽植了60萬株紅松苗、150萬株落葉松苗、100萬株雲杉苗和5000株美人鬆大苗。投資10多萬元建起了自己的苗圃地,並安裝了噴灌設備。由於管理得較好,苗木長勢良好,並且銷售火旺,幾年下來他就淨賺了20多萬元。

20xx,我又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一年,白河林業局加大改革力度。將苗圃以租賃或或委託的方式全部推向市場。而此時林業局也正以“開展全民創業,促進職工緻富”為抓手,號召全局職工創業致富,當時我就想自己何不試一試,這不但響應了林業局的號召,對我來説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於是我主動請纓,承包了苗圃。

攤子鋪開了,但問題也接踵而來。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資金。雖説我剛賺了點錢,但除了花銷、買房、手裏已沒有太多的閒錢。再説苗圃那麼大,可不是十萬八萬能解決問題的。跑遍了親戚朋友,籌集了十多萬元,又低價忍痛賣掉了自己的新房,可資金還有十多萬元的缺口,怎麼辦?關鍵時刻林場召開了職工大會,動員職工參股。林場又以職工集資入股的方式籌集了十多萬元。為了扶持我發展苗木產業,林場還免除了前三年的電費,並無償安排車輛機具幫助翻地整地,工作忙時各種設備也由苗圃優先使用。有了啟動資金,再加上林業局和林場的鼓勵與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為了規劃好項目,我先後到黑龍江,遼寧和吉林省的多個地方,對經營的苗圃進行深入考察,還多次到清華大學,吉林農大等高等院校與專家教授探討苗圃的發展方向,苗木的適銷對路產品。通過市場調查,我把目標定在了五味子苗的培育上。雖然這時我還沒有完全掌握五味子栽培技術,但此時北方的五味子種植業發展勢頭強勁,但我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了自信,並一下子投入了2萬元到通化購進了200斤種子搞起了新一輪的培育。大家都為了我捏了一把汗。因為這一次的五味子苗木培育加上材料費,人工費等共計得6萬多元,如果不成功那對我來説將是沉重的打擊。

為了確保成功,我每天5點就起牀,晚上7、8點鐘才回家。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天天都蹲在苗圃,而且每個生產環節都要親自給工人做示範,直到工人能掌握達到標準後,才能進入生產。一個生產季節下來,我瘦了十多斤,而且臉也黑了,手也裂了,簡直就像一個小老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會有回報的。我的辛勞終於換來了成功,我不但掌握了五味子的全部栽培技術,產苗80多萬株,而且苗木長勢喜人,銷售火旺,當年就創產值22萬多元。我的這一成功贏得了局領導的高度關注,局黨政工領導曾多次到苗圃察看並鼓勵我,一定要大膽的創業,給職工帶個好頭。第二年,我又加大培育力度,苗木仍然是供不應求。五味子苗木的培育成功了,但我知道,要想有發展,光育苗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建立起自己的五味子基地,而且要建就建高標準,高效益的。按照這一想法,他邁出了“五味子”計劃的第二步棋。

為了建好五味子園,我先後到遼寧、集安、汪清等地參觀學習,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各地經驗,集眾家所長,在各個環節上採用最好的方法。與20xx年初建起了1.5公頃的標準五味子園。在我的嚴細管理下,別人的苗需要兩年才能爬滿架,而我的苗卻一年就基本上爬滿了,並且比別人提前一年進入結果期。我的標準化五味子園建設得到了局領導的高度肯定,林業局還專門在兩江進場召開了現場會,並在全局推廣了我的經驗和做法,外地也有很多人來進行參觀學習。

經過幾年的打拼,我所承包的兩江苗圃已初步取得了成功,現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種苗種植大户,累計創造產值1000多萬元,每年僅人工費支出50至60萬元。這只是成功的起點,要想做好苗木產業,必須擴大苗木生產,做到近期效益與長遠發展相結合。我又在安圖縣永慶鄉租下了5公頃的土地,運用混合栽植的方法建起了5公頃的大苗繁育基地,又在兩江苗圃增加了2公頃的綠化大苗,20xx年又在寶馬林場施業區建起了6公頃臨時苗圃。

我的成功極大地帶動了林場職工和周邊百姓的育苗積極性,原來林場沒有職工搞育苗生產的,現在已有十幾户家庭培育造林苗和綠化苗的,周邊三鎮一區的農民也有30多户育苗的。人家都説“同行是冤家”可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只有產業發展大了,才能達到規模性。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能把林木種苗發展起來,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林業局的支持與幫助,所以我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光顧着自己致富,還要帶動周邊的職工百姓一起創業致富。因此,無論是林場的職工,還是周邊三鎮一區的種植户,我都熱心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有時春天趕上忙季,有的種植户請我到現場去指導,我都能熱心地到現地察看,探討、指導,都能讓種植户得到滿意的結果。二道鎮鐵北村農民趙子民在我的幫助下,目前的苗木基地已發展到20多公頃,年產值達幾十萬元。兩江林場職工張豔紅、王英魁、薄福坤、王振海等苗木發展已初具規模,年收入都在8萬元左右,也有了很高的收入。更為可貴的是,我不但給職工百姓免費做技術指導,還幫助種植户銷售苗木。20xx年職工薄福坤,孟凡龍手中有四年紅松,快過造林季節了還沒有售出去。我熱心幫助聯繫黑龍江的用户,幫助種植銷售近30萬紅松。我還幫助周邊的其他林場的職工,百姓銷售大量的苗木,增加種植户的銷售渠道。同時在苗圃生產中我都優先用林場的職工,家屬,常年在苗圃打工的人員有20多人,多時達100多人,增加了林場職工和周邊村民的家庭收入。幾年來,我光支付工人工資近300多萬元,並且從不拖欠。

創業總是要遇到困難的,但要看你怎麼去面對,我也遇到過最大的困難。20xx年7月28日,由於天氣連續降雨,上下游電站同時泄洪,發生了建局以來特大洪災,造成苗圃

所有的房屋被毀,基礎設施被破壞,苗木死亡近500萬株,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多萬元,苗圃陷入困境。洪災過後到處是垃圾,苗圃地面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淤泥,平均厚度達20多公分,災後生產自救工作量非常大。我看到被大水淹了三天三夜的苗圃,還有淤泥埋沒的苗木,面臨着選擇,要及時清淤能挽回一些損失,但也難保苗木的成活,而清淤需要資金30多萬元,怎麼辦?我毅然選擇了清淤,清理工作近半個月,為災後恢復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如今,我用2年的時間基本將苗圃的基礎設施,房屋全部恢復完畢。已經進入正式生產,而且我信心十足地説,今後我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在已有育苗生產上的基礎上擴大育苗規模,將苗圃做大,做強,在全民創業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我在育苗產業上的探索實踐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並給了我莫大的榮譽。我連續6年被局黨委、林業局評為模範黨員、勞動模範,20xx年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20xx年被延邊林管局評為林業十大傑出青年,20xx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20xx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我深深地知道這些榮譽不僅僅是領導對我的認可和肯定,更是對我的鞭策與期待。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全面依靠科學技術,牢牢把握住全民創業的大好機遇。不斷鑽研,勇於探索,用過硬的本領在社會主義新林區建設的征途上,與職工羣眾共同闖出一條更具有希望與活力的發展致富之路!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 篇4

x年以來,紮實圍繞培訓技能,增強就業、轉移農民、富民強縣的工作目標,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去年他受到了國家陽光辦和農業部領導的好評,主要工作做法:

一、積極向上爭取技能培訓指標,為盱眙農民增加培訓就業機會。根據盱眙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多次跑省去部彙報情況,爭取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指標。XX年盱眙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指標列全省前茅(全縣5000人)。

二、紮實苦幹,創新培訓機制,農民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該同志帶領陽光辦的全體工作人員,腳踏實地深入每個培訓單位檢查指導,嚴格執行陽光工程“五種制度”,並且創造性開展工作,把課堂教學與學習相結合,把實習與就業合同相結合,做到學校、實訓基地、企業單位三掛鈎,全面開展訂單培訓,由此大大提高了培訓學員的技能水平,增強了學員創業機會。

三、注重培訓質量,提高就業率,農民增收顯著。技能培訓質量是關鍵,一年來,該同志能夠親臨每一個培訓班,核查辦班教學計劃、教師備課筆記、學員實訓記錄等,嚴把培訓質量關,並實地考察用工企業的就業能力,實實在在地為學員着想。

x年,他嚴格按照省農民培訓工程實施方案開展培訓。針對盱眙東片、河西、山區不同的農業生產特點和產業結構,組織講師團成員製作了52道培訓菜單,圍繞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編寫了62種直觀易懂、操作性強的農業實用技術明白紙,自編了5套培訓教材,還在所裏訂購農民培訓工程系列教材7000多冊,供學員使用,同時建立了四個農民科技書屋。為切實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引導村委會根據本村農業主導產業和農民普遍需要自主選擇培訓專業,組織縣農廣校根據各村需要安排講師團成員佩帶胸牌進村開辦講座,實施面對面、手把手培訓,不拘培訓場地,在田埂、在林裏、在塘邊,怎麼有效,怎麼方便就怎麼講授。在授課同時,擠出更多時間,深入基地現場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並把所講內容以印有諮詢電話號碼的明白紙形式發給參訓農民,要求他們張貼上牆,確保受訓農民每人有一套技術資料,能接受2次以上集中培訓,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全年發放技術明白紙和農資提醒卡近10萬張,張貼到1.5萬户。還多次邀請農業專家,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學校教授來盱授課,增加培訓的含金量,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同時,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認真開展示範性培訓,通過指標確定培訓單位,規範培訓管理,創造性地建立“三辦一局”管理考核機制,提高培訓效果,全年共培訓5000人。

x年全縣陽光工程實際培訓5080人,轉移就業4896人,就業率達95%,舉辦創業培訓班8期,培訓學員1360人。通過培訓就業給農民帶來實惠。

創業帶頭人先進事蹟 篇5

屹立在深南大道北側的深圳特區報業大廈在春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她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鉅艦,如今成為深圳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在深圳市民心中,它是一座行路座標,也是一座文化座標。設計這個座標的人叫吳鬆營。吳鬆營,湛江水產專科學校68屆畢業生,《深圳特區報》原社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一、特區拓荒牛

吳鬆營八十年代初從湛江地委調到深圳市委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特區墾荒者。他親手參與了深圳的創業過程,親眼見證了深圳的發展歷程。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5週年之際,吳鬆營連續發表文章回憶深圳創業史,其中一段描述了當時市委機關幹部在通心嶺種菜的情形:下午下了班,回家扛起鋤頭、挑起水桶就下地,見到的是許多市直機關的同事在忙碌。一眼望去,瓜黃菜綠,挑的挑,鋤的鋤,真有‘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感覺。

這是特區拓荒者當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通過這場拓荒,當年深圳的南泥灣通心嶺上誕生了《深圳特區報》,報社從鐵皮房到9層辦公樓、從新址印刷樓到50層報業大廈,上了三個台階,其中凝聚了包括吳鬆營在內的一代又一代報社人的心血。

二、報業領航人

1993年吳鬆營被市委派到深圳特區報社任社長、總編輯。這年,深圳特區報社正式開始實行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企業化管理。當時面臨許多困難:舊辦公樓狹窄擁擠,已經用了20xx年的印刷機嚴重老化,幹部職工福利待遇相當低,200多職工沒有住房&&吳鬆營和報社班子成員頂住壓力,帶領報社全體員工,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進行二次創業,不斷探索黨報企業化經營管理的道路,積極努力地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創辦、收購等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子報子刊。1998年特區報實行自辦發行,1999年深圳特區報業集團掛牌成立,同年控股和全面經營《香港商報》,20xx年成功創辦《晶報》。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到20xx年,深圳特區報社國有淨資產年均遞增28%,納税總額5億多元。20xx年深圳報業集團擁有八報四刊,50億元總資產,5000多名員工,廣告收入和經濟實力排名全國報業前列,真正從舢舨變成了鉅艦, 吳鬆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説:這不是獎給我一個人的,是獎給報業集團5000多員工的,是獎給報業集團一代代開拓者們的。

三、春天通訊員

吳鬆營到深圳報社任職前後有10多年的宣傳工作經歷,有很強的政治敏鋭性。他特別難忘的是發生在春天裏的幾件事情,就宣傳報道的政治影響而言,他堪稱春天通訊員了。

早在1989年秋,他就在市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組織攝製電視政論片《世紀行――四項基本原則縱橫談》並擔任總編輯。該片用改革開放觀點宣傳四項基本原則,從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上力圖澄清當時國內外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誤解。1990年的春天《世紀行》開始試映,繼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立即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受到廣大黨員和羣眾的歡迎。以人民創造歷史的頌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明證加以肯定和讚揚。

最難忘的是1992年的春天,小平同志視察深圳時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吳鬆營作為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欣然受命跟隨小平同志並記錄和整理他的談話。接着他參與組織《深圳特區報》和深圳電視台創作和發表宣傳鄧小平南方談話的一系列文章和報道,《深圳特區報》因此成為國內知名大報。為《深圳特區報》題詞:改革開放的窗口。

20xx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到廣東上任不久就到深圳報業集團調研,臨走時對吳鬆營説:我送你們四個字:開路先鋒。是年春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到深圳報業集團調研,稱讚《深圳特區報》多年來導向很好,而且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你們的實踐證明,中宣部組織的報業集團這種改革方式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ypg9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