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蹟

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蹟

搏擊海灘鑄輝煌

漁業村支書帶頭創業事蹟

——記如東縣大豫鎮東港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仁

90年代初,經濟改革的浪潮把一個漁民出身,從小跟大海打交道的年青人推到了風口浪尖。這個年青人憑自己良好的素質、豐富的經驗和驚人的膽識,站立南黃海之濱,搏擊風雲,鑄就了不可磨滅的輝煌。

他就是如東縣大豫鎮東港村黨支部書記李學仁。

1992年,李學仁受上級組織的重託,更是全村黨員羣眾的信任,從船長被推到了村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崗位。~年眾望所歸的他,又被推到了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挑起了發展家鄉經濟的重任。李學仁憑着他多年積累的海水養殖經驗,~遠矚的經濟眼光,一幅加快發展漁村經濟、富民強村的宏偉藍圖在胸中繪成。

十三年來,李學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因地制宜,勇於開拓,與全村羣眾一起艱苦創業,取得了輝煌成績。當他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不由感慨萬千。

東港村是全國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和文蛤苗種生產基地。李學仁一上任就提出,東港村是以文蛤養殖、加工、出口為主導產業的純漁業村。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要富民強村,就必須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本村資源,挖出資源潛力。他上任後,以開發灘塗為着落點,擴大文蛤養殖面積,增加總產量。先後新開發灘塗3萬多畝,使東港村的文蛤養殖面積從原來的5萬多畝增加到現在的8萬多畝。不斷追加經濟投入量,他每年帶領村民共同投入資金1200-1500萬元,養殖文蛤苗種1500-XX噸,年產成品文蛤5000多噸,文蛤苗種投入XX-4000噸,出口3000多噸,創匯150多萬美元,年產值6000多萬元,年上交税金200多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從12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XX0多元。

灘塗文蛤養殖是露天工廠,常常要受颱風、海水污染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難以保證穩產高產。另外,取捕文蛤必須在潮退後才能作業,漲潮後漁民只能在船上閒着。為了充分利用灘塗優勢,利用船隻和漁民的空餘時間,增加漁民收入,李學仁大膽提出了文蛤與紫菜在東港村灘塗上共同養殖的設想。他想,沿海漁民有養殖紫菜的灘塗優勢和豐富經驗,既不要到外頭請人,這樣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節省了船隻運輸費,與只靠養紫菜的單位相比,我們一年可節省開支40多萬元,漁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他的想法一説出,便得到全村漁民的一致肯定。XX年,在李學仁帶頭下全村幹部羣眾積極響應共同投股450多萬元,建立了紫菜育苗場、紫菜加工廠,開發紫菜養殖面積700多畝,同時註冊了南通仁和水產品有限公司,從立項到企業能開始運行生產,前後不到六個月,李學仁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人也瘦了十幾斤。公司成立後李學仁又經常深入到育苗場和海上船頭、紫菜加工廠,瞭解觀察紫菜生長、加工情況,提出指導意見。為了提高紫菜的產量和質量,李學仁多次到紫菜高產單位拜師求教,採取走出去觀摩,請進來培訓的辦法,虛心學習同行的紫菜生產管理技術。通過學習和反覆實踐,仁和公司紫菜育苗出苗率比鄰近同行高15%,加工紫菜正品率比鄰近同行高10%。

XX年,仁和公司紫菜產量偏低,李學仁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反覆琢磨紫菜低產原因。通過對鄰近養殖企業紫菜養殖地形的反覆考察,對海水流向與紫菜生長的影響的深入瞭解,並向相關養殖專家的請教,後來發現海水水質與潮流的緩急對紫菜生長影響較大。~年,他帶領一班人在金剛套灘塗上鹹淡水混合交匯的地方試養紫菜,結果紫菜產量比相同面積的其它地方增加了雙倍。

為了加強紫菜養殖生產管理,李學仁大膽進行體制改革,把責任落實到人頭。李學仁把紫菜面積分配給各船頭、各漁民,由股民自己去管理生產,增強了漁民養殖責任心。紫菜加工實行定職定員,不浪費人力,既節省了生產成本,又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

紫菜收穫的季節,多數在數九寒天,每次漲潮前都要採摘,不能耽誤時間。李學仁堅持到養殖場指導採收紫菜,無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從不間斷。在李學仁的帶領下,漁民個個不怕冷,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候在海水裏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勞動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果實。XX年當年,仁和公司就生產條斑紫菜3100箱,創造產值230萬元,利潤100萬元,職工光紫菜這一項人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年,仁和公司生產條斑紫菜2200箱,產值15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年,仁和公司生產紫菜2500箱,創造產值180萬元,創造利潤80萬元,職工人均增加收入5500元。到目前為止,三年已收回公司總投資的45%。為了招商引資,增加出口創匯,~年李學仁將仁和公司與日本客商合資,引進外資15萬美元,出口創匯20萬美元。

1996年的海水污染給文蛤養殖造成毀滅性災難,給如東沿海的漁民烙上深深的印記。漁民紛紛棄漁務農,東港村當年就有60多個漁民棄漁務農。李學仁心想,萬一再遇上96年這種情況,我們如何從災難中求生存?經過反覆考慮,他決定在抓好文蛤和紫菜養殖的同時,努力發展第三產業。在沿海可以發展什麼樣的第三產業?他首先想到的是旅遊業。他認為,村裏的優勢是漁民經濟基礎比較厚實,有踩文蛤的灘塗面積8萬多畝,海上有管理文蛤用的汽艇,可以發展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空中交響樂——放風箏等旅遊項目。外商到海邊來談業務,東凌沒有一家象樣的飯店、賓館,也沒有休閒中心,可以辦一個二星級以上的賓館,還可以利用東凌墾區閒置的河泊辦一個垂釣中心。現在原東凌鄉政府的辦公大樓閒置不用,何不買下來辦一個餐飲、客房、ktv、游泳、休閒、垂釣、踩文蛤、放風箏於一體的休閒中心呢?他的想法得到了全村漁民的認同。説幹就幹,李學仁帶頭投入100萬元,其他幹部羣眾也你10萬、他8萬積極參加投股。到目前為止,400多萬元資金已經組織到位,原東凌鄉政府辦公大樓已經成交,正在裝修,其它各項工作正在籌備之中。

東港村在李學仁的領導下,漁村經濟穩步發展,漁民收入逐步提高。只有250人的東港村,目前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漁民家家户户超過了小康生活水平。

今天的東港村被譽為“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先進集體”、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衞生村”、全縣第一家“江蘇省農村現代化工作試

點村”、“南通市文明村”、“如東縣村民自治模範村”,江蘇東港集團有限公司被譽為“江蘇省文明星企業”、“南通市明星企業”。李學仁被評為“如東縣優秀黨支部書記”。

“榮譽只能證明昨天,更重要的是明天”。這是李學仁對人生價值的最貼切的評價。他面對未來充滿信心,決心帶領全村人民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東港村而奮力拼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89m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