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精選5篇)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精選5篇)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 篇1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村支書,我要向好榜樣學習,也要成為村民的好榜樣”,蔡保珍如是説,自擔任八公山鎮蔡窪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工作兢兢業業,為村民辦實事盡職盡責,處理問題求真務實,敢於實踐,長於進取,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領蔡窪村村民走上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精選5篇)

一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做得怎麼樣,關鍵是如何發揮領頭人的作用?蔡保珍同志始終把加強學習、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質,加強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放在首位。加強學習力度,每月組織黨員學習1次,召開民主生活會2次,宣講政策2次,與黨員常溝通,多交流,及時瞭解時事政策,結合兩學一做的開展,真正學透、用好各種實用知識。其次,他深入羣眾,貼近生活,傾聽羣眾呼聲,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熱心為羣眾辦實事。能答覆的及時給予答覆,不能答覆的耐心地解釋,解決不了的及時向上級反映,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一心為民。

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蔡保珍同志始終沒有忘記自已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他思想品質好、作風正派、工作認真負責,深受全村幹部羣眾的愛戴和擁護。擔任村支部書記工作十多年來,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努力拼搏,不論是中心工作還是日常工作,每一項,他都認真對待,帶領大家盡職盡責、全心全力去完成。哪裏問題最嚴重,哪裏任務最艱鉅,他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由於一到收割季節大京灣的道路總是泥濘不堪,給生產和交通帶去了很多隱患,蔡保珍同志就和村兩委成員一起不分晝夜的忙碌,修建了一條暢通無阻的路,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給村民收割來去了很大的方便。計劃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事,今年年初,蔡保珍同志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承諾,兩年內一定要改變該村計生工作狀況,擠身先進行列,他把計生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經常找村計生專幹瞭解情況,隨時掌握計生動態。

蔡保珍同志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自已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是大非原則上站穩腳跟,保持清醒頭腦,嚴於律已,真正做到“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深受廣大幹部和羣眾的愛戴、擁護,為民辦事的優秀黨員。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 篇2

河南省鄭州滎陽市王村鎮司村普通村民王西廣,今年50歲。黃河邊長大的他不圖回報,冒着生命危險,一次次跳入激流險灘之中,30多年來已經從黃河中成功救起了31個生命,被人譽為“救人專業户”。(6月3日 中國文明網)

老人們常常告誡小孩:“欺山莫欺水。”因為山再高都可以攀登,登不上去可以退下來;可水就不一樣了,不熟悉水性、不知深淺就不能貿然行事,否則就會葬送自己。的確,在滔滔江水面前,人往往只能望水興歎。説到跳進河裏救人,那就是很多人不敢問津的難事了。因為一是河水暗流湧動,漩渦翻滾,二是溺水者求生心切,往往抓住救人者不放,經常把救人者抱住一起溺水身亡。讀了中國好人王西廣的故事,筆者認為他30多年堅持救人,不要一分回報是偉大的,他救起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豎起的是見義勇為、知恩圖報、無私無畏的豐碑,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應當很好的傳承和發揚。王西廣兒時一家四口落入黃河,在鄉親的救助下得以生還,他因此下定決心,要練好水性,長大了去救落水的人,以此來報答鄉親的救命之恩。他長大後做到了,做好了,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確實值得大家學習。一個人,得到別人的救命之恩也好,點滴相助也罷,都應該予以報答。因為只有這樣,知恩圖報的美德才可以得到傳承和發揚。

見義勇為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基本道德素養。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遭遇災難的時候,在關鍵時刻,如果伸出援手幫一把、扶一把、送一程,那麼別人就會擺脱困境,或避免災難,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見義勇為。但是,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人奉行明哲保身,所以在別人需要時,並不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別人。而王西廣則不然,他把別人的生命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要重要,把救人看作是自己的工作,他得知人落水後往往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奮力搭救,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真正的見義勇為,這就是敬畏生命。

無私無畏是王西廣的高尚品德。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後,一些人唯錢行事,甚至還有下河救人要先談錢、下河撈屍要講價的事情發生。王西廣救人,從沒談過要錢,從沒提過要感謝,他是無私的;王西廣沒有因為畏懼而耽誤半分鐘,甚至常常是救生衣也沒來得及穿上就跳入水中,更可怕的是他還敢違背“夜不行船”的船規深夜去救人,他又是無畏的。無私無畏,説起來挺容易,做起來的確很難。王西廣救人,跳進的是暗流湧動漩渦無數的黃河,可以説每一次都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去和“水魔”爭搶、抗爭,每一次下水都有可能意味着犧牲,每一次都面對生與死的考驗。王西廣也上有老下有小,在這種極其嚴峻的考驗面前,他用真心、真情書寫了人生的最美答卷,他為人們豎起了一座豐碑。

家風、美德、品質素養都應該傳承。在生活中,一些人自己做好了,卻不願兒女也跟着自己一樣。比如有的清潔工,自己做得很好,卻告誡孩子長大不能再當清潔工;又如殯葬服務人員,有的做得很好,卻堅決反對孩子子承父業。王西廣生長在黃河邊,不是不知道河水無情的兇險,但是他雖然總結出了“救人祕笈”,還是感覺自己力量單薄,於是開始籌備滎陽市第一支黃河救援隊,並把自己的兒子拉了進來。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他人,唯獨沒考慮自己的犧牲精神。大家學習他,就應該像他一樣,把好的傳統、家風、美德、品質素養傳承給孩子。如果人人都能自覺傳承好中華民族的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那麼大家的明天都會更好。

王西廣救起的是生命,豎起的是豐碑。讓我們向這位新時代的英雄致敬,學做英雄一樣勇敢的人!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 篇3

他是中共預備黨員,市鎮村農民。他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在創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從開始,帶頭建造沼氣池,發展養殖業,開辦釀酒坊,發展無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帶領周圍羣眾致富,他政治思想進步,刻苦鑽研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在當地是一名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的優秀新型農民,他先後獲得“市科技致富帶頭人”、“鎮農民致富帶頭人”等光榮稱號。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成長在交通、信息閉塞的大山裏。高中畢業後,回到了家鄉,他滿懷信心想利用自己學到的文化知識來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經過自己的努力事實證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裏是難得實現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樣過着那種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與家人商量後舉家移居到村。

村在鎮政府所在地,這裏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為了早日還上搬家時所欠下的外債,使家庭生活能寬裕一些,又藉資8000餘元買了一台農用三輪車,跟着其他人一起跑運輸,幾年下來不僅還上了外債,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説,家裏沒有了饑荒,生活也説得過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車開,應該安安穩穩地過平靜日子了,可他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地尋求機遇,把握時機,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黨的__屆三中、四中全會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國的廣大農村,給億萬農民帶來了致富機遇。春,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導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建造沼氣池。當時,“沼氣池”這個詞彙對農民來説是第一次聽到,非常陌生,大多數有條件的農民對此事都不感興趣,無論政府怎麼動員和舉辦培訓班,結果羣眾還是不認可,提出了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點,唯有他的想法與眾不同,他認為,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為一個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青年農民就應該大膽地探索,勇敢地創新,他認為建沼氣池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既利於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林業,又有利於發展生態農業,也可以説利己利民又利國。於是,在多數人的觀望下,他敢為人先,是鎮第一個申報建設沼氣池的人,從此踏上了有現實和深遠意義的創業之路,開始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生活上雖説不算困難,但並不富裕。在建沼氣池的.整個過程中,他和家人歷盡了千辛萬苦,意想不到的來自方方面面的許多困難和挑戰都擺在他的面前,資金短缺、生活費用問題都重重壓在他的頭上。他沒有被這麼多的困難所壓倒,他認為開沒有回頭箭,創業成功的先例都經歷過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眼前的困難,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他從此堅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掙錢,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鍬一鎬地清除到池外。從7月開始到5月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他投資2萬元的沼氣池在市農業局、鎮委、鎮政府的幫助下終於建成,經技術測試合格後投入使用。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當我們問他的創業經歷時,他告訴我們説他流過血流過汗就是沒有流過淚。

創新才有發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態沼氣池是市農户中最大的沼氣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市農業局組織全市鄉鎮街道的領導在這裏召開了市沼氣建設現場會,在當地的農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農民絡繹不絕地到他家來參觀學習。問他建這麼一個沼氣池,怎麼能致富。他耐心地給農民朋友算細賬,生產沼氣,每年可以節約生活用柴近2萬斤,如果用沼氣釀酒可以節省燒柴10萬斤左右,那麼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節省200萬斤薪炭林的燒柴,這是第一省;用沼氣釀酒,就可以賣錢,酒渣可以餵豬,可以通過深加工的轉化過程,成倍地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糧食價格,這是第二省;沼氣釀酒養豬,豬錢除了成本是淨賺,豬糞可以繼續做生產沼氣的原料,沼氣渣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這都是白撿白賺得沼氣項目錢。在場的羣眾通過實地參觀和學習,終於悟出了這裏的致富經,許多農民朋友對沼氣有了興趣,開始建造沼氣池。

為了使沼氣盡早地發揮作用,儘快地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秋,到春他又自籌資金9000多元先後建起了家庭小型釀酒坊和同時能容納50頭豬的育肥豬舍。功夫不忘初心人,付出了總有回報,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氣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每天釀出的純糧精品小燒白酒在當地就供不應求,遠近聞名。42頭育肥豬膘肥體壯。每年在沼氣釀酒、養豬上就可以創收2萬元以上,現在正在醖釀實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氣池來發展10畝地的無公害蔬菜,降低沼氣建設、釀酒、養豬的成本,形成一條沼氣—糧食—酒—豬—豬糞—廢渣—蔬菜良性大循環,高效益的產業鏈,既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也有極大的社會效益。

在創業的歷程中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在2年多的時間裏接待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總是騰出時間來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大家。4月的一天接到遠在西崗村一農户的電話,希望他能親自去一趟他家,幫助解決在建沼氣池中遇到的難題,二話沒説放下自己一天能掙上百元的活,搭車向西崗村駛去。西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崗頂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車只能送到山腳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對眼前的情況,完全可以坐車返回,但他沒有那樣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腸小路和一眼看不見頂的山崗,依然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去西崗村的路。當他走到半山腰時,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來越滑,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雨伴隨着4月的冷風吹打在他的臉上,衣服也很快地濕透了,冷風刺透了他的濕衣。他義無反顧地前行,終於到了西崗村這位農户家,稍坐一會,瞭解情況後,就親自幫助他安裝、調試和解決沼氣的一些其他問題。在此過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認真仔細地講,很快安裝調試完畢,故障排除,其他一些問題也解決了,在休息期間又傳授了一些自己學到的沼氣技術和實踐中的經驗,使這位農户非常感激。臨走時,農户拿出100元錢作為他的辛苦費。他硬是不收,他説:“我能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興,希望大家和我一樣通過建沼氣池來致富,幫助大家共同致富這是應該做的。”不僅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有32户相繼建起了沼氣池,並都按他的模式設計建造,同時發展養豬業和無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了這些建沼氣池的農户在建造中少走彎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進行指導,使一户又一户的農民朋友順利地建成,他的這種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行為和精神深得廣大羣眾的讚揚和好評。

他不僅是當地新農村建設中典型的新型農户代表,而且還是難得的進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特別是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他雖然只是一名重點培養的積極分子,可他時刻按照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積極參加組織的各項活動,及時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能夠認真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學習科技文化知識,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黨支部鑑於他的一貫表現吸收他為中共預備黨員。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 篇4

5月26日,沿漢江旁魚紫公路紫陽段行駛一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大巴山深處紫陽縣“養雞狀元”龍倫增的養雞場,見到了這個樸實的小夥子。在交談中,一連串的來電讓他的手機響個不停。一會兒是四川的老闆打電話訂貨,一會兒是西安的客商諮詢價格,一會兒是某個酒店經理要到養殖基地考察,總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衝他養殖的土雞來的。

龍倫增,這位1988年出生的農家娃大學畢業後,先後在西安、天津的商貿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難離,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堅定了龍倫增回鄉做“新農人”的決心。20__年5月,帶着在外攬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鄉,龍倫增申請了8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通過鎮政府流轉林地1000畝,建起了雞舍,引進首批土雞苗5000只,開辦林下生態養雞場,當上了“雞司令”並註冊了公司。

為了提高養殖技術,他一邊通過書籍、網絡尋求解決辦法,一邊向養殖大户、縣上及鎮上的農技專家請教。在苦心經營養殖場的日子裏,龍倫增集老闆、技術員、工人於一身,又要給雞餵食,又要尋找銷路,還要請工人師傅維護養殖場設施,整天圍着雞仔轉,忙得不亦樂乎。

隨着土雞的出欄,成品雞銷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為是生態養殖,龍倫增也與這些老闆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養的土雞肉質純正、味道好,將現存欄的5000只盤廂河土雞全部購買。於是,龍倫增決定擴大生產,追加投資50餘萬元,建起了兩個20__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雛室、飼料倉庫、消毒通道、圍欄、大門等設施,又補欄1萬隻盤廂河土雞,依舊銷售火爆。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返鄉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我相信做農業是有前途的,我要給鄉親們做個表率”,龍倫增説,“下一步,我準備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長產業鏈,走生態農業、公司加農户、‘互聯網+’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廣大青年一起創業,帶領鄉親們和周邊農户共同致富,讓盤廂河土雞走向各大超市、餐館酒店,走出陝西,走向全國。”

產業融合促進脱貧

在紫陽縣高橋鎮,李遠權算是遠近聞名的返鄉創業能人。他從國中畢業就開始涉足商海,幫父親在鎮上經營商店、開旅館。後來又帶領鄉親們外出打工,從採礦到包礦,一度將隊伍擴展到上千人。

紫陽有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李遠權時常琢磨,如果在這塊富硒寶地上建廠建園建社區,帶領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儘快走上脱貧致富道路,豈不是一樁美事?用他的話説,就是想在家鄉幹一番事業。

20__年,李遠權回到家鄉,註冊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國家扶持現代農業園區的機遇,在高橋鎮建成了融農業生產、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紫陽縣開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公司成立以來,李遠權圍繞“硒”字做文章,逐漸發展成為以開發富硒特色農產品、富硒食品,帶動當地農户發展生態種植養殖的龍頭企業。

園區以農户種植玉米和本土黑豬養殖為載體,將原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有機結合,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發展道路。其農業園區、產業聯合社、訂單農業,都成為了貧困户脱貧致富的依託。通過移民安置、土地流轉、玉米種植、黑豬養殖、工廠上班、園區務工6種方式,帶動高橋鎮10個村的羣眾共奔小康。

這兩年,李遠權及團隊通過調研和考察,經過技術攻關,還自主研發了“紫陽味道——深磨坊玉米營養餐”系列產品,目前可年產“黃金米”5000噸、“黃金米線”200噸、衝調飲品5000萬杯,年產值達到兩億元。

目前,200餘名農民成為公司員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同時,李遠權還與600多户貧困户簽訂了玉米訂單收購協議,為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談到今年的發展規劃,李遠權不緊不慢地説:“新增的兩條玉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加緊建設中,投產後將與全縣5萬農户簽訂玉米生產訂單協議,覆蓋貧困户兩萬户。”

十佳農民事蹟材料 篇5

滎陽市王村鎮司村普通農民王西廣,家住黃河南岸,在數年間,面對危險,奮不顧身,勇救落水羣眾三十餘人,被羣眾稱為“救人專業户”。

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使物質產品空前豐富,五彩斑瀾的社會充滿誘惑力,而人們對物質追求也空前高漲,導致有一種聲音抱怨社會太浮躁。王西廣打動我們的不止是屢次捨命救人的壯舉,他的崇高與偉大更在於無視那份浮躁,不計較功利,選擇毫無私慾救人性命、將愛心傳遞延伸,滋養温暖我們的社會。

為什麼選擇捨命救人?王西廣見義勇為的萌芽出於熱心人搭救其家人免遭厄運。從萌芽到英雄,堅持的過程更令人驚歎,從報道的字裏行間可以發現,“救人專業户”在做這件大部分人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過程中,是自覺、主動、快樂且幸福的。從開始簡單的、出於本能的知恩回報,到之後屢次挺身而出,以至於究竟救了多少人?他自己已經不記得了,別人眼裏見義勇為的壯舉,他自己卻覺得沒啥好講的,只是出於一種習慣。

我們經常會對某位英雄關鍵時刻的一次壯舉,而大加褒揚。與之對比,王西廣平凡的農民身份與其日常的習慣性救人行為更值得敬佩。當然,關鍵時刻的擔當值得褒揚,它體現了英雄超越自身行為能力的義無反顧。而王西廣的偉大不僅包括關鍵時刻的擔當,更有日常演練的“救人祕笈”作為保障,其行為絕非偶然所為,他閃耀的光輝更多是建立在那種常人認知無法到達的境界。

我們形容一種人或事物美好時會説,她那麼美,自然而然,毫無造作,更令人驚歎的是自己並未覺得這種美。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平民英雄王西廣。因為平凡、出於本能,所以更顯偉大。

偶然的一個英雄,無以載動整個社會向前。平凡如王西廣的英雄們才是這個時代的脊樑,平民英雄,離每一個人都很近,沒有距離感,沒有疏遠感,是我們看得見、可觸及的羣體。他們用自己的人性之光,照亮了整個社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倍感温暖。透過他們的行為使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真善美”,相信社會向善的力量一直存在並一直延續,傳遞給我們的愛心和信心能提振整個社會,釋放更多社會正能量。 英雄不遠,把自己的一份愛心肆意傳遞下去吧,也許英雄就是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ye7e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