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葉嘉瑩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曾任中國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中國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20__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__年10月18日,阿爾伯塔大學授予葉嘉瑩榮譽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文學榮譽博士,20__年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佈葉嘉瑩獲得20__-20__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20__年4月,入選改革開放40週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名單,榮獲20__年度最美教師稱號,20__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候選人,20__年9月,獲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

這滿目的榮譽和成就,象徵着的是葉嘉瑩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與成長,然而這成長的背後,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荊棘滿叢,充滿痛苦的,每次生活剛開始出現一點陽光,立馬又是一陣狂風暴雨,把所有的希望都一掃而空。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一格充滿詩書氣息的大家庭裏,給一個家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尤其是她的伯父,伯父因為痛失了女兒,葉嘉瑩的到來給他帶了新的生活氣息,所以從小就把葉嘉瑩當作親生女兒看待。

葉家是葉赫那拉的後代,和納蘭性德、席慕蓉同宗,或許從根源上就和詩書有着難以割斷的淵源,葉家不僅是名門,還是舊學底子深厚的詩書世家。

從葉嘉瑩的外曾祖母開始,個個都是詩詞愛好者,外曾祖母的晚年還以自己的“仲山”名號自刻了一本詩集,集名《仲山氏吟草》,知書達理的父親母親,吟誦成性的伯父,還有善良質樸的姨母,連伯母都拿着《唐詩三百首》用心教她。在這些人的環繞中快樂成長的葉嘉瑩,一出生,就被詩情浸染不停。

在眾多優秀的人的精心培養下,在充滿詩情畫意的大庭院裏成長,葉嘉瑩的童年可謂是過得充實又美滿,因為從小家裏人就培養了她的閲讀習慣,所以葉嘉瑩對詩書的愛從小就被建立起來了,家人都喜歡詩歌,葉嘉瑩在這種美好的氣氛下成長,漸漸地,詩發出來的光也照進了葉嘉瑩的心。

因為年幼,對很多人和事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葉嘉瑩的詩是從她家的大庭院中的景物中得來的,她家的大門正上方懸掛着一塊黑底金子的匾額,寫着“進士第”三個大字,由此可見,葉家是一個家底深厚的大户人家,既是大户人家,又是書香世家,庭院裏的美自然能夠充斥葉嘉瑩的整個童年了。

等到葉嘉瑩從家庭教育中脱離出來,進入了正式教育時,她已經是一個滿腹詩書的大才女了,在中學的學校了也是人羣中的焦點,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屬於學霸級人物,高中結束後,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鋪仁大學國文系,從此一生便和國文成為了一體。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九月十日教師節,南開大學舉辦《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葉嘉瑩先生是國際儒聯榮譽顧問,我銜命陪同王念寧副會長專程赴南開致賀,有幸在南開禮堂聆聽九十六歲高齡的迦陵先生與白巖鬆共話詩意人生。迦陵先生坐在輪椅上娓娓道來,鬢髮皤然,聲如洪鐘,風華絕代。

首先,“弱德之美”是一個詞體美學的概念。葉嘉瑩先生將此種美感定義為:“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狀態的一種美”。詞體美學的“弱德之美”,是一種敬畏、節制、內斂、隱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種承受”,是“在承受的壓抑之中自己的堅持”。

再者,“弱德之美”不僅是詞體美學的意藴,更有人格風骨的美感,是一種在承受壓力時堅持理想、堅韌不拔、外圓內方、一以貫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氣象的美。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言:“弱德是我們儒家的傳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是我在承受壓抑之時堅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堅持而不改變。”

進而,追問“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為詞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筆敍説“難言之處”。面對壓力,詞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卻選擇了用折筆言之——蘇軾、辛棄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為他們皆受內心生髮的理想情懷、美好情感所驅使。從這個意義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瑤台這樣的詩意勝境,是陳寅恪先生筆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讀《迦陵詩詞稿》,我發現葉先生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五種意象:荷花、柔蠶、藍鯨、鯤鵬、妙音鳥,皆能體現“弱德之美”的意藴。

葉嘉瑩先生是在農曆六月出生的,六月又稱為荷月,葉先生的小名就叫小荷。也正因此,荷花在迦陵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葉先生十六歲時初學作詩,就寫了一首《詠蓮》:“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自此,荷花的意象伴隨葉先生的詩詞人生。“花開蓮現蓮落成,蓮月新荷是小名”“昨夜西池涼露滿,獨陪明月看荷花”“一任流年似水東,蓮華凋處孕蓮蓬”“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

柔蠶的意象出現在兩首迦陵詩詞當中。二〇〇〇年,葉先生作《鷓鴣天》一闋:“似水年光去不停,長河如聽逝波聲。梧桐已分經霜死,幺鳳誰傳浴火生。花謝後,月偏明,夜涼深處露華凝。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二〇〇七年,葉先生用此闋詞韻作七言絕句:“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從“柔蠶枉自絲難盡,可有天孫織錦成”,到“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相隔七年光景,迦陵詩詞同樣的意象,風格一變,由戚婉到豪健,由憂思惆悵到雄心萬丈,彷彿杜甫筆下“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迦陵心態可見一斑。

二〇〇〇年,葉先生讀到美國作家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作《鯨背月色》(The Moon by WhaleLight),説遠古時期海洋未被污染以前,藍鯨可以隔洋傳語,受此意象感發,創作一闋《鷓鴣天》:“廣樂鈞天世莫知。伶倫吹竹自成痴。郢中白雪無人和,域外藍鯨有夢思。明月下,夜潮遲,微波迢遞送微辭。遺音滄海如能會,便是千秋共此時。”時隔十七年後,葉先生又受此意象感發,創作絕句:“來日難知更幾多,剩將餘力付吟哦。遙天如有藍鯨在,好送餘音入遠波。”

鯤鵬是《莊子·逍遙遊》中出現的意象。葉先生年少時即熟讀《莊子》,生平所作第一首詩作《秋蝶》,就有“三秋一覺莊生夢”之語。鯤鵬的意象在迦陵詩詞中多有顯現:“鵬飛誰與話雲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託餘生。”“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

葉先生少年時從伯父習詩詞,始知清代詞人陳維崧別號“迦陵”、郭麐別號“頻迦”,迦陵與頻迦合起來,迦陵頻迦就是一種鳥的名字。後來葉先生在輔仁大學從顧隨先生學詩,選擇與“嘉瑩”發音相似的“迦陵”作為別號。迦陵頻迦是佛經中描繪的一種棲息在雪山或極樂淨土的人首鳥身的神鳥,向人間傳遞美妙聲音,又被稱為妙音鳥,在梵文中稱為Kalavinka。迦陵頻迦經常作為樂舞的形象,出現在各種講經説法盛會上。在敦煌莫高窟的多幅唐代壁畫上,在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柱頭斗拱上,在正定隆興寺大悲閣觀音基座上,甚至在法門寺地宮金銀器和日本正倉院漆器上,都能看到迦陵頻迦的婀娜身姿。妙音鳥的意象在迦陵詩詞稿中也出現了兩處:“妙音聲鳥號迦陵,慚愧平生負此稱。偶往佛廬話陶令,但尊德性未依僧。”“迦陵從此得所棲,讀書講學兩相宜。學舍主人心感激,喜題短歌樂無極。”

荷花、柔蠶、藍鯨、鯤鵬、妙音鳥,是迦陵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五種意象。柔蠶雖然纖小,但卻是堅韌不拔、九死不悔的精魂。小荷與妙音鳥,一為先生乳名,一為先生別號,此二者身形小巧,甚至不失柔弱,卻亭亭玉立、卓爾不羣。藍鯨與鯤鵬,身形不復嬌弱,但卻遺世高蹈,雍容華瞻,是天國人間美妙高潔的象徵。此五種意象在某種意義上皆為迦陵自況,具有不折不扣的“弱德之美”。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何為“弱德之美”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藴的研究,最早見於其《從豔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基於過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説”“境界説”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於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於言外之意藴者為美的美學品質。

葉嘉瑩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髮現,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為這段不為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鬱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託名女性敍寫所表現的“雙性心態”,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藴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鬱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藴和雙重心態。東坡詞意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後遁而為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稼軒詞意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盪;朱竹垞詞作意藴的深曲,只是由於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衝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於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詞深受後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為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

同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豪傑,竹垞詞才真可稱為“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為,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多少年過去了?在風雨中吟嘯、在花雨中徐行、在詩詞裏觀照人生,葉嘉瑩先生走過來的是一路坎坷,似乎應驗了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句話。先生歷盡生活的百難,一生有多少説不出的苦,幸好詩詞給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發表在新民晚報“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寫她的長文《欲將修短爭天地》後,她便告訴我一個小小的祕密:其實“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以悲觀的體會,過樂觀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兒與女婿剛因車禍去世後,她在悲哀痛苦中掙扎起來時,曾經寫下的兩句自我勉勵的話,只不過因為當時,她覺得不好意思説這樣洞觀人生的話是她自己的體悟,所以曾經託名説是她老師顧隨先生説的,但現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認了這是她自己的話。如今想來,這兩句話不正是先生在中國詩詞道路上一路堅毅走來的寫照!

“剩得書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為“詞人是處在弱勢的地位,不能夠表白,也不能夠言説,但是他有一種持守的品德。我處着一個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個弱者的姿態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應該為外界的環境所左右而改變”。所以先生首倡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處在艱難苦痛之中仍舊終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轟動,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線售票時,5秒鐘全部售罄,後來還得了電影金雞獎。而每個看過電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靈的鏡頭上,在佐藤聰明《秋興八首》的配樂中,在先生吟唱詩詞柔美的嗓音裏,一同經歷先生傳奇的一生,無不感動不已。

導演陳傳興先生説:“葉先生與詩詞的關係,已經深到生命裏面,她就像一個水月觀音一樣,讓人渡過詩詞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兩句詩“要見天孫織錦成”和“柔蠶老去絲難盡”,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因她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70餘年從沒有停止過教書,她希望她的學生和所有像她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她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雲錦,就像顧隨先生早年對她的勉勵和鄭重的託付一樣。

在今年庚子初夏,揚州廣陵書社印了一部《駝庵迦陵師生酬唱集》,顧名思義,內容就是顧隨先生和葉先生的詩詞唱和。書是傳統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貢紙手工印刷,並作經摺裝,並配以宋錦函套,限量印成紅、藍、黑三色,可謂盡善盡美。這摺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釋,那是文字因緣骨親,更是他們師生傳承永繼的見證。

20__年,我想從台北飛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電話裏頭説:“我實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見面,我已經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來不及……”先生這麼一説,聽來是拒絕我的探訪。然我不死心,過了一段時日,又致電先生,不意先生竟答應11月19日早上與我相見,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飛北京,轉車天津,航空陸路,抵達先生家已是傍晚五點半了,我這突然提前到達,一下子似乎打亂了先生的生活節奏。

然先生還是和我聊了許久,説起了上回在台北與周夢蝶先生的晤面,談及瘂弦先生曾在電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為我帶來的書一一簽名後,我打算離開之際,照顧先生的阿姨突然問先生説炸醬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來吃炸醬麪?

因阿姨這麼一問,先生就沒有讓我這萬里而來的客人離開,説:“我實在太忙,我要去準備明天下午的講稿,今期《中國文化》中有我《要見天孫織錦成》的演講整理稿,你自己坐着看。待會一起吃飯,沒準備,只有簡單蔬菜,炸醬麪不知道你是否吃得習慣?我吃得簡單。”而阿姨一邊煮麪,一邊對我説:“先生只要有演講,都一直做準備,常常到晩上兩三點都不睡覺……”

不久,阿姨端出了兩碗麪、一大碗炸醬、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樣分出半碟給我,然後我們各自舀了炸醬拌麪,食不言,我就厚着臉皮靜靜地陪着先生吃了一頓晚飯。我猜先生平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飯的,這次應算是特例。我現在偶然想起這一件事時,還是覺得非常得意,因為能和先生一起吃飯,此生難得。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學習感悟:王紅旭同志系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王紅旭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懷,立足本職崗位,立志為祖國和人民貢獻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一流業績;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心懷大我,無私奉獻,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用模範行動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台上而敬佩。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

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説就是“如果説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

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

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大概大多數人都會這麼説吧,天道酬勤,這四個字背後的含義究竟是什麼?預計幾乎沒有人知道。許多人會在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當初要是努力的話,也許現在的情況不會是這樣,但很遺憾,沒有如果,也沒有當初。老天爺是公平的,他給每一個人同樣的時間,都是24小時,但有些人能在24小時裏脱穎而出,而有些人卻只能碌碌無為。也許有人會説,上天的確是公平的,每一個人都有24小時被分配,但上天給每一個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樣,那世界就不會如此絢麗多彩。

當我們看不到的時候,有許多人正在為生活而奮鬥,我們甚至無法想象他們的家庭環境有多糟糕和落後。十多年前,有一次新聞報道了這樣一個男孩的故事,他是個山村的孩子,名叫劉秀祥。當他年幼時,父親去世了,沒有人能幫助他,因此,年輕的他獨自一人獨自承擔起一個家,由他獨自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

劉秀祥,這名字是他自己給自己起的,中間的字是他的輩分,而祥則是他的夢想,希望能和母親過上平安的生活。因為家裏沒有勞動力,也沒有辦法種地,劉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鄰里幫忙度日。劉秀祥於1995年上國小,接觸到了知識,開始認識到世界的不同,國小升國中考試,他考了全縣第三名,但沒錢讀國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學,因為在該校摸底考試中名列前茅,獲得免試資格。

#新來的劉秀祥,在陌生的環境裏,和母親一起住在這裏。讀書、工作時,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們對青春期很敏感,但劉秀祥卻沒有時間想別的,學習和生活已經佔據了劉秀祥的全部時間。劉秀祥就是這樣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的。之後就換了環境,換了地方看書,劉秀祥因為學習,換了很多家,甚至還因為便宜,住過豬圈。

07年,劉秀祥參加了大學聯考,但由於身體原因,最終落榜,但劉秀祥並不甘心,説服一所中學接收他,讓他再讀一年,最後進了山東臨沂大學。一路上,劉秀祥經歷了許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劉秀祥都沒有在中途放棄,最後靠着堅強的意志,支撐着自己走了過來。背著媽媽去上學的故事,也被媒體挖掘,大肆宣傳,他被稱為貴州第一孝子。上大學時,學校為劉秀祥安排了勤工儉學和住宿,可以讓他安心學習。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劉秀祥到哪兒去了?他回了老家,當了人民教師。

在中國許多偏遠地區,有許多孩子由於家庭貧困而無法上學,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於家庭貧困,或者由於自身的原因而對知識一無所知。並且不知道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他們很可能會在那個小山村度過一生。從國中開始,劉秀祥還資助了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堅持下來,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變也更加堅定了劉秀祥大學畢業後要回到家鄉當人民教師的決心。

回到家鄉後,劉秀祥除了上課講課外,還會到家中、網吧等地尋找失學兒童,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故事説服這些孩子繼續上學。於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劉秀祥跑掉了八輛摩托車,讓幾十個孩子重新回到學校上課。在20__年,劉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被選入中國優秀教師行列,同時他還是當地高中的副校長。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張桂梅老師,瘦弱多病 無家無子。她究竟有什麼魔力,改變了那麼多孩子的命運?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着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着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於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注。 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於實現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幹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温暖着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症,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於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質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幹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張桂梅名如其人,可貴的就是她那種“凌寒獨自開”的精神。看了有關她事蹟的影像資料,親眼所見她的樸實與堅強,更使我驚歎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張桂梅在疾病面前懷着“只要治好病就可以回到學生身邊”這樣的信念,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術,卻不注意調理和修養,心裏始終放不下學生,術後沒幾天就下地,剛被允許出院就立刻返回到學生身邊,她是真正地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懷着這樣的感情,什麼樣的學生教育不好。從她搬進男宿舍的大膽行為,就可以看出她對教育事業的全身心投入,她對學生的全身心付出。在當今社會,在教師這個羣體裏像她一樣不計名利,以奉獻為樂的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聖人了。

從我自身看,雖也做過一些職責以外的事,但是內心卻是不平靜的,總有一個聲音在問我:“你這樣做,日子久了別人會認為這就是你的事,不幹還不行了呢,到那時你怎麼辦?”尤其是在我忙的焦頭爛額,還不得不堅持做這些事的時候,我更是會抱怨自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照張桂梅所做的一切,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麼。她在病痛的折磨下都能依然忘我地工作,何況我是一個健康的人。她不知道命運還會給她留多少時間,但是她會珍惜與學生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想想自己遇到惹事搗亂的學生有時就巴不得見不着他們的面,真是太慚愧了。其實越是這樣的學生越是我們豐厚的教育資源,可以使枯燥的教育理論變得鮮活。有許多教育大家為什麼在各類學生面前都能應對自如,就是源於他們對另類學生的教育熱情,正是這些個案才充實了他們的教育實踐。

張桂梅命運多舛,相濡以沫的丈夫英年早逝。這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她甚至想到過死。後來她將對丈夫的思念轉移到他們共同的事業——教書育人上來,並傾進了全部心血。親人離去的悲痛我也體驗過,當時恨不得一覺睡去就不再醒來。張桂梅挺過來了,孩子們多了一個可敬的“媽媽”,真誠的“朋友”。是呀,對親人的最好懷念就是要堅強地活下去,活得有精神。我要像張桂梅一樣努力幹好自己的事業以告慰那默默支持我的已深埋地下的父親。

寒梅傲雪方顯其美麗。張桂梅以她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學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那凌寒綻放的身姿,淡淡的幽香使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親近她,就想像她一樣。我愛梅花,更想成為具有梅花般品格的人。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不論一個人離開學校有多久,老師的人格魅力都會永遠銘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師的人格力量都會成為激勵我們追逐人生夢想的強大動力。

師者為師亦為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不僅會聽其言,更會觀其行。好老師首先應該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和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人生標杆,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蠟燭。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奉獻。好老師,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事業奮鬥的志向,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精神,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古人説“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信息時代做個好老師,猶如所説,“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這“一潭水”,教育學生才不會捉襟見肘,才能遊刃有餘。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近日,貴州省委組織部追授龍增剛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向龍增剛同志學習,學習他崇高的政治品格、公僕情懷、實幹精神和高尚情操。

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一絲不苟落實黨組織決定的政治品格值得我們學習。龍增剛,男,布依族,1968年5月出生, 1989年1月參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到2019年8月13日去世, 始終如一把黨的事業高於一切,始終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對黨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始終視事業如生命,在生命最後時刻仍然不忘我的工作,他的離世,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重於泰山。

他心繫羣眾、一心為民,真心實意為羣眾謀利益,心甘情願與羣眾共甘苦的公僕情懷值得我們學習。龍增剛始終認為“人民的事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在基層一線,他帶領幹部羣眾建水庫、修公路、抓發展、創和諧,造福了一方百姓,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愛戴。他心中始終裝着羣眾,羣眾就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為羣眾公心處事, 從不偏袒,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親友辦私事,從不違背原則打招呼,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困難和要求,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他愛崗敬業、鞠躬盡瘁,對待事業和工作“安專迷”的實幹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6年來,他始終以飽滿的精力,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只爭朝夕”忘我的拼搏實幹精神,在鄉鎮工作期間走遍所在鄉鎮的家家户户,在機關工作期間走遍全縣99個村,一摞厚厚的工作筆記記錄着龍增剛與羣眾情濃於水的“魚水情”,他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甘於奉獻、嚴於律己的高尚情操值得我們學習。“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無論在擔任縣建中鎮鎮長、鎮黨委書記,還是在擔任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龍增剛同志都是一如既往辦事公道,從不偏袒,清正廉潔,嚴守黨章黨規,甘於奉獻,始終踐行“三嚴三實”,把47歲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黨的偉大事業。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龍增剛以他崇高的政治品格、公僕情懷、實幹精神和高尚情操給予我們榜樣和正能量。我們應當自覺成為講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實踐者,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精神,嚴格按照黨章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宗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動作用,以實際行動,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建功立業,作龍增剛同志式的合格黨員。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王紅旭、吳蓉瑾同志的先進事蹟,授予王紅旭、吳蓉瑾“時代楷模”稱號。9月16日21:00央視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發佈王紅旭、吳蓉瑾的先進事蹟。

本次《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的主人公是兩位老師,他們一個在生死危急關頭,撇下自己3歲的兒子,縱身入水,用盡全身力氣救下身處旋渦之中的兩個孩子,捨己救人、感動山城;一個在國小教育最平凡的崗位上,播種紅色初心、踐行教育均衡、探索智慧課堂,銘刻滬上師者楷模的座標。

他們所在的崗位不同、事蹟不同,但他們都是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是有大德、大智、大愛的大先生。

他用最後的衝刺留下一堂最深刻的生命教育課……

今年6月1日,重慶大渡口區萬發碼頭長江段有兩名兒童意外落水,大渡口區育才國小的體育老師王紅旭跳入江水奮力施救,在現場羣眾幫助下成功將兩名兒童救起,而他卻因為體力不支被江水沖走,將生命定格在了35歲。

他那次奮不顧身的百米衝刺,成為他留給孩子們最後的背影……

王紅旭出身教師家庭,一輩子紮根農村教育事業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教育他“教良心書,不誤人子弟”“好老師不能只做老師還要當好父母”。

在王紅旭任教的十二年裏,他對待田徑隊裏的每一個同學都像操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呵護他們的一切。

孩子們都説:他就像朋友一樣關心我們,心裏藏着的小委屈、小祕密,不跟父母説但會跟他講。

而這不是他第一次見義勇為。早在20__年就讀大學時,王紅旭就考取了救生員資格證。“他説,有了這個證就有了一種責任,在需要的時候就得站出來。”

大三暑假那年,在游泳池當救生員時他就救過人;20__年,在嘉陵江邊,他救過一個落水的小男孩……

父親多次跟他説,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他卻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危急關頭哪有時間想這些,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危險,你會走着去還是跑着去?你跑着去的時候會不會擔心自己摔倒?”

兒子的一番話,讓從教40多年的父親頗為感動和欣慰。

成為老師之後,王紅旭內心還有一個一直想要實現的願望,那就是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妻子一樣,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今年5月6日,王紅旭被吸納為入黨積極分子。誰也沒想到,僅僅20多天後,他就用震撼整座城市的英勇壯舉,兑現了對黨的鏗鏘誓言!

6月24日,中共重慶市委批覆同意追認王紅旭同志為中共黨員,妻子陳璐希哭着對他説:“旭哥,你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她27年的實踐給出標準答案

還記得上學時,老師為你寫過的評語嗎?看完這位上海國小老師寫給孩子的評語不禁感歎,這一段段帶着愛的評語背後藏着教育最本質、最深刻的意義……

在一位病假孩子的作業本上這位老師留下了這麼一段話:寶寶病好些了嗎?你幾天沒來,看着你空空的座位老師真有點想你了……

第二天,小朋友又只寫了一句話:今天可以折手工紙,真高興。

老師回覆道:今天為什麼可以折手工紙呀?是不是該交代一下呢?這樣句子就長了一點點……

還有一個小朋友寫了跟媽媽去大劇院看芭蕾舞劇,老師不僅逐字逐句點評,還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後,她甚至還用有些自責語氣寫到:也許老師給小良寫的話太深了,小良能看懂嗎?

相信大家看完這一段段飽含着無限深情,像是與孩子們交心、聊天一樣有來有回的親切評語,內心都會油然而生起感動和敬佩:這位老師的內心深處對孩子飽含着多少愛與尊重,才能化成這樣字字深情的話語?

寫下這些評語的老師名叫吳蓉瑾,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

整整27年,她把愛與尊重灌溉在孩子們的心尖,她更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師們,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字——愛!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潤物無聲,正能量感染師生

越是偏僻貧窮的地方,越需要優質的教育,也更加需要優秀的老師,從農村走出來的劉秀祥感同身受。

劉秀祥説,阻斷貧困代際相傳,核心就是教育。如果一個貧困地區的娃娃能夠通過讀書走大山,那他的下一代命運就會不一樣。

當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思想、境界和格局。

“現在讀書的孩子,未來要挑起這個國家發展的大梁。如果老師沒有思想、境界和格局,是無法幫助孩子們承擔起這些重任的。”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衡量老師這個職業,劉秀祥認為,“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在望謨縣實驗高中,劉秀祥辦起了工作室,主要進行教師組團式培訓。“工作室在今年6月開始動工建直錄播室,目前已投入使用,計劃每一期招25至30名學員,主要針對黔西南州德育教育相對薄弱的學校,負責德育工作的老師。”

“他是個很拼的人,是個很有激情的人,是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同事楊通鴻評價劉秀祥。

有一次,楊通鴻和劉秀祥一起查寢,發現一個學生沒在寢室,便在校園內四處尋找。

找到學生後,劉秀祥並沒有教訓學生,反而給學生穿上棉衣,開口第一句就是:天氣冷,先穿上衣服!“這樣的方式瞬間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在我看來,這才是教育。”楊通鴻説。

成風化人,潤物無聲。劉秀祥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着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劉秀祥極力反對“以分數論英雄”。他認為,教育最根本的是樹人,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而不是“立分樹人”。要通過正確的引導,為學生樹立起正確價值觀。

20__年,望謨實驗高中在校生2700多名,748人蔘加大學聯考,318人本科上線,但劉秀祥絲毫不敢懈怠:“教學的路還很長,講台上的每分鐘都值得珍惜。走好當下每一步,就是成功。”

2022葉嘉瑩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滕啟剛對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精神把黨的温暖傳遞給百姓。

20__年,一個跟父親到工地打工的15歲女孩遭受父親工友性侵,案件經滕啟剛審結後,為防止女孩隨父親返回工地心靈受到第二次傷害,滕啟剛徵得女孩父親同意後,把她帶到自己二嫂家。滕啟剛的二嫂石英琴回憶,女孩又瘦又小,身上一股刺鼻的味,她領孩子洗了澡換了新衣服。到了新環境女孩整日不説話、見人直躲,滕啟剛幾乎每天下班都要繞道來看看她,她只有看到滕啟剛才會咧嘴笑一下。

三個月後,滕啟剛帶着女孩父親來接孩子,女孩跟在爸爸身後,走着走着突然回頭一下跪在滕啟剛面前,哭着喊“滕爸爸,滕爸爸!”

滕啟剛一家生活簡單而幸福,妻子李淑華曾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改制下崗後在滕啟剛鼓勵下成為賣拌菜的小販。30年來,滕啟剛和家人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滕啟剛先後獲得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府幹警”等30餘項榮譽,他為千山羣眾送去了黨的温暖,讓他們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y7mq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