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優秀書香班主任”事蹟材料

“優秀書香班主任”事蹟材料

“優秀書香班主任”事蹟材料

“優秀書香班主任”事蹟材料

談讀書與教育

天橋嶺林業國小 姜春霞

人們都説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可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快速發展讓他們面臨的考驗也愈來愈多。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這讓我們的教育面臨着挑戰。我常常思考: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該給他們留下點什麼呢?毋庸置疑,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其中,愛讀書就是一個影響他們一生的好習慣。因為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這些年來,我一直任教中高年級。這個學年度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關鍵是提高閲讀的數量與質量。學生能否自主讀書靠的是興趣。有了讀書的興趣他們就能將讀書活動進行到底。起初,僅靠我的鼓勵讀書的學生並不多,只有幾個優秀的學生斷斷續續地讀書,學生的熱情不高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我決定親自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中午,我利用到校後的10分鐘時間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由一人為大家讀名著,而後大家交流自己的所思所得。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與學生一起讀書,並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一些解讀四大名著的書籍,一邊聽學生的心得,一邊引領學生深層次地解讀文本,理解其內涵,這樣一來,學生對名著少了許多敬而遠之的心理,即使有些句子難懂,難讀,在我的帶領下,他們也繼續讀着。後來,這項活動又擴展為早午各十分鐘,讀書的學生漸漸多了起來,他們的口語表達得到了鍛鍊,理解能力也上升了慢慢地,他們的審美能力,人文精神也得到了薰陶。在讀書中,他們知道了“子孝悌,泛愛眾”,還了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 ,更學會了“人無信不立”……

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愛讀書呢?我針對他們善於表現的特點,立足於自己的語文教學,開展了聲情並茂的朗讀活動。我首先在教材中為學生選取了一些精美的文章,教給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上了表情,動作,語氣等,朗讀變得有汁有味,結合肢體語言他們的表達更情真意切。例如中國經典的詩詞歌賦博大精深,美不勝收。每天我都要求學生背誦一首古詩,並利用課餘時間檢查背誦。學生背是背了,可是被動的記憶忘卻的也快,於是我將自己外出學習的所見,所學應用到讀書中,採用吟唱的方式幫助他們記憶詩詞。例如《虞美人》《水調歌頭》《一剪梅》等都是人們傳唱已久的宋詞,它們的曲調婉轉,優美,在音樂聲中,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深了,心與作者貼的更近了,在他們動情的吟唱中,再長的詩詞也背誦下來了,他們樂此不疲,由此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這一活動在全校得到了推廣,我們班也榮獲了“書香班級”的美譽。

在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學生的語感飽滿了,捕捉語言文字的能力敏鋭了,他們在書海中徜徉,總能在自己讀到的好書中尋到精美的句段,然後記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翻開學生的積累本,可以看到他們雋永的筆體,摘抄的課內課外精彩的文章句段,還圖文並茂,真是精彩紛呈。他們製作的積累本常常受到領導和老師的好評,還作為其他同學的典範在全校展覽。這都是他們勤讀書的結果!最可喜的是他們在習作中,常常運用積累的詩句,精彩句段來表達。在第二界“國小生閲讀世界盃”大賽中我們班的高宇新,劉穎分別榮獲一等獎和三等獎的好成績;在全縣讀書知識大賽中,高宇新和高婧在學校選拔賽中脱穎而出,代表學校到縣裏參加比賽均榜上有名;這些年來,在全國國小生語文讀寫大賽中,我們班的學生更是屢屢獲獎,這可真是厚積而薄發呀。我也受益匪淺,不但多讀了許多書,還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愛讀書了,可解決書源也是讀書的保障。書從哪裏來呢?怎樣才能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呢?正在我躊躇之時,學校德育辦響應教育局的號召,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活動,要求每個班都籌辦一個圖書角,我茅塞頓開。號召全班同學將自己讀過的書收集到一起,與同學交換閲讀。每本書都記錄在冊,有圖書管理員負責記錄保管,學期末返還給本人,下一學期再收集,如此循環,學生讀的書多了,讀書的學生也多了,讀書成了全班同學共同的樂趣。更讓我們感謝的是學校也為學生購買了大量的優秀書籍,由圖書室為學生開設綠色通道,不分時間,不限數量,全方位地向學生開放。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下,我們班的學生徹底愛上了讀書。其他班級的讀書活動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全校掀起了“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熱潮。

二、結合教材,開展閲讀,提高閲讀的效率

作為語文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提高自己的閲讀分析能力乃至閲讀教學能力,一定要閲讀與教材相關的書籍,讓自己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信息,這樣自己的教學思路與事業才能更寬闊,開放。我將這一思想以及自己讀書的體會運用到指導學生讀書上。在高年級段,每一冊語文書中設置的課外書屋都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好書,有世界名著,童話故事,文學作品等。文學作品中一類是兒童文學小説,例如曹文軒的《根鳥》,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麗的《小海蒂》等,另一類是動物文學,以沈石溪的作品為主,例如《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和烏鴉做朋友》《再被狐狸騙一次》,還有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等等,我以這些內容為基準,又向相關的書籍延伸,拓展,帶領學生將這一系列的書讀完。為了讓學生在讀書時,對作品有一個深刻完整的認識,我緊緊抓住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引領學生深切感悟,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完成情感上的交流。課下我與學生進一步交流,做他們的知己,與他們共同品味其中的滋味,這樣一來,他們讀書的興趣更濃了,尤其是在五年級學了《最後一頭戰象》後,許多同學都被動物身上的勇敢,執着,博愛的精神感動了,全班掀起了閲讀沈石溪的動物文學的高潮。有的學生勢如泉湧,一學期讀了七八本相關書籍。他們感慨的説:“老師,沒想到人類所具有的美德動物也有,甚至他們有時做事的動機更純粹,更高尚。”聽了他們的話語,我知道書已經開啟了他們的智慧,淨化了他們的心靈。博愛,團結,和睦相處等精神在他們的心中紮下了根。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上更加自律,努力,拼搏,比起讀書少的孩子視野更高,心胸更寬了。在學校為災區,為學校病患兒童捐款時,很多學生不用過多的教育就慷慨解囊,試問什麼樣的説教能產生這麼強的教育效果呢?

三、以讀書為手段,內化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為了學生將來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我以讀書為手段,教育學生向上,向善,向美。在活動中,讀書最多,效果最好,受益最大的莫屬我們班的朱寶峯了。

我們班的朱寶峯是個較有特點的孩子。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好學生,可是他總會冷不丁地搞點惡作劇,讓人覺得意料之外。在這學期之前,由於他認準了郭晴(我們班的一個問題學生)是個仗義之人,即使家長和老師反對,他也偷偷地與郭晴來往。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郭晴身上的仗義是狹隘的,並不像朱寶峯想的那樣高尚。我和他的家長與他談心、交流甚至監督都無濟於事。可是這一學期裏,朱寶峯卻變了,與郭晴來往少了,學習努力了,行為穩定了,我很是納悶。仔細觀察,發現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讀書上。發現一本好書,總是想方設法把它讀完,在家讀,課下讀,甚至有時坐車回家也讀,真是書不離手。最讓我高興的是與他交流起來總能心照不宣,通過他微搭的雙眼或炯炯有神的目光,看到他有時羞愧得赤紅的臉或得意的笑容,我知道我的話已經在他心中產生了化學反應。這不正是書這個良師益友帶給他的影響嗎?這種影響是持續而深遠的。本學期在縣裏的讀書知識大賽中,他作為我校的選手參加比賽;在學校舉辦的語文綜合性知識競賽中他又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看到他的進步,我深深地體會到“讀書使人明智”的道理。我們能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智慧的大門,是因為他們的心中已經有了精神,有了理解,有了內容……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所期待的嗎——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明天不用再接受教育。

2、樹正氣,促發展。

如果我們把一個班級看做一艘即將遠行的船,那麼一個良好的班風就是船上的帆,它影響甚至決定着船的運行方向。在我們班,我一邊結合語文教學,課外讀書弘揚正氣,教育學生“温、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一邊認真組織召開學校的各級各類活動,最受益的是他們在學校歷年舉辦的百科知識賽中勇奪桂冠,取得了四連冠的好成績。要想讓學生真正養成一身正氣,只關注他們的在校表現是不夠的,還要將他們在家表現與學校表現統一起來,才能真正讓孩子進步。我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或晚上下班後時間進行了登門家訪時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班的留守兒童較多,他們大多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在老人面前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橫草不動,還時不時地耍耍脾氣。老人常常因為疼愛孩子而悄悄的忍着,而他們不但不知感恩,還愈演愈烈,在家中吹鬍子瞪眼,摔摔打打。面對這一切,我想如果這種現象發展下去,我們的教育豈不“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了嗎?於是我開始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個別教育,而後再進行家訪,反饋教育效果,同時在班中尋找有利的教育時機對全班學生進行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教育。那天丁培鬆的奶奶一大早就坐在班級等我,原因是丁培鬆在家耍小脾氣,不吃飯,不穿棉衣,老人追到學校來送衣服,説起來一肚子委屈,老淚橫流。我安慰走了老人,又教育了丁培鬆。想象全班學生也目睹了這一切,正是接受教育的好時機,可是我該怎樣教育他們呢?我一邊思索一邊開始上課。課上我講的正好是閲讀《母愛是一根穿針線》,結合閲讀題“你知道今後該怎麼做嗎”我組織全體學生暢所欲言。學生都知道應該聽父母話,有好吃的要先給爸爸媽媽,好好學習,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來孝敬父母,卻並不知道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孝,尤其是怎樣孝敬年老體邁的爺爺奶奶。我請他們把《論語》一書打開,找到“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意思是:子夏問怎樣算是孝。孔子説:“孝順父母始終和言語色是件難事。遇到事情僅僅替父母做;有酒食讓父母享用,但是子女的臉色卻很難看,就算是孝嗎?學生看後,恍然大悟,對老人的孝敬其實很容易,就是“和顏悦色”,他們滿以為孝敬老人那是等自己長大了,有能力的時候的事,卻沒想到自己現在就能做到。如此一來,學生回家都嘗試着把快樂帶給父母。這就是“讀書使人明理”。之後,常常藉助誦讀論語這項活動教育學生努力學習,認真做事,誠實守信。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就會幫助學生產生自我教育的強大力量,學生開始積極向上,嚴於律己。對學生而言這就是一筆財富,也恰好實現了“先做人,後成才”的育人目的。

作為教育者,我們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應該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讀書,愛讀書,多讀書,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今後我還會立足於自己的崗位,不斷探索,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發展下去,讓讀書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qk6y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