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申報“十佳幼兒教師”事蹟材料

申報“十佳幼兒教師”事蹟材料

愛心是水 創造是船

申報“十佳幼兒教師”事蹟材料

我自豪,我有着陽光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是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我很喜歡自己從事的職業,十五個春秋如一日,無怨無悔。十多年來的教學經歷,磨練了我的意志品質,提高了我教育教學的本領。我用心教學,刻苦鑽研,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我的工作成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肯定和讚揚。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取得,是因為有領導的關愛,同事的友愛,孩子的敬愛……在“愛”的沐浴中,使我也學會了如何愛孩子,如何愛這個大家庭——幼兒園,如何愛我的教師崗位。是愛心促使我奮發,是愛心教會了我和孩子學會一起創造美好生活,這份凝重的愛讓我從心底放聲高歌——愛心是水,創造是船。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教師——一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我要用我全部的愛,構築我心中最美好詩篇,把孩子領入創造的大門;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奧祕的哲理,使自己儘快成長為一個研究型教師;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頌歌,——我愛我的教師職業,我愛我的工作崗位,更愛那些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孩子們。

愛心是水。——滋潤着你我的心田;愛心是金鑰匙,開啟着創造的大門。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喜歡孩子、熱愛孩子、對孩子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愛的温暖能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能感化他們幼小的心靈。幼兒需要愛,就猶如幼苗需要雨露滋潤一樣。因此,我要求自己把感情作為開啟幼兒心扉的鑰匙,要求自己對孩子要有一種園丁育苗的熾熱之情。每當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時,總想着要給每個孩子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問候。對那些剛離開家庭,離開父母而情緒又不穩定的孩子,我更是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他們的活動,給他們講故事,説悄悄話,跟他們玩遊戲,拉一拉他們胖乎乎的小手,親一親他們圓圓的臉蛋,讓他們感到老師是可親的,温和的,從中體驗到母親般的愛心。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曾遇到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叫棒棒的孩子,平時是那樣的愛跑、愛笑,可是不久,他突然變了,笑容從他臉上消失了,連腳步也有一種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沉重,甚至午睡時也突然驚醒,哭着要找媽媽。這孩子怎麼了,我心急如焚。一次他突然問我:“老師,什麼叫離婚?爸爸媽媽還愛我嗎?”望着孩子臉上不該有的疑惑和焦慮,我明白了一切,我的心被擰得隱隱作痛。我緊緊地摟着孩子滾燙的身子,撫慰着他那顆晶瑩易碎的心,強忍着痛,心疼地説:“不,棒棒,爸爸媽媽都愛你,老師更愛你……”。從此,我處處都用温馨的母愛關心他、照顧他,給予他更多的關懷和特殊的呵護,讓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快樂。有一天,棒棒突然一本正經地對我説:“王老師,你真好,我真想叫你一聲媽媽!”剎那間,我心裏湧出一股難以言表的幸福之感。是啊,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確實傾注了老師的心血,但同時老師自己也收穫了許多許多……

我的繪畫班裏,有一個年齡較小的孩子叫程穆威。因為年齡小,他的繪畫能力處在塗鴉後期,只能象徵性的畫出簡單而又凌亂的圖形。有時會有小朋友説他:你畫得什麼,亂七八糟。有一次他哭着不願來上學了,説自己畫得不好,不想學畫了。在教室門口怎麼也不願進來。當我瞭解事情後,我走過去,蹲下來,拉着他的手説:“誰説程穆威畫得不好?那是他們看不懂,老師就能看懂你的畫。”我拿來上次的畫,指着畫上的圓圈説:“這是太陽對不對?”他點點頭,我又繼續問:“這是小朋友的頭是吧?”他又點點頭。“這是小朋友的眼睛、鼻子、耳朵,這是小朋友的胳膊和腿,而且我還知道他在看海,他看到了什麼呢,你給老師講講好嗎?”於是他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他一邊講我一邊領着他走進教室,坐在板凳上,一邊贊同地點頭,稱讚他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並且及時提醒他,畫中小朋友的耳朵呢?沒有耳朵能不能聽到聲音?程穆威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我接着又指着畫中的小朋友,“他在看什麼?怎麼能讓別人也知道呢?他的上邊、下邊和後邊還有什麼?你能把它們畫上嗎?經過我的一翻耐心的鼓勵和引導,程穆威又開始興致勃勃地畫開了。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時刻注意關注程穆威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並指出畫面的努力方向。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程穆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對美的表現力得到很大的發展,自信心也增強了。對繪畫的興趣也特別濃厚。作品還多次獲獎和發表呢!

對工作我有着天然的熱情,我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也許是因為領導的厚愛,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也許是對孩子的熱愛,使我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也許是我太愛自己的生命,想證實自己人生的價值……除了上好自己的班以外,我也數不清有多少個休息日,多少個節假日,多少個夜晚,我一個人默默地、毫無怨言地、不計勞酬地進行教育實踐研究、總結教育教學心得、輔導孩子畫畫、佈置幼兒園內外環境……有人問我:“這樣拼命,為的什麼?”我説:“為了孩子、為了班級、為了幼兒園,也為了自我的成長和發展。”

記得兩年前的春天,我因為寫論文,寫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總是白天抽時間對孩子進行測試、統計、彙總、記錄、分析、總結、撰寫。晚上放學以後,孩子們走完了,同事們也都回家了,班班教室都鎖上了門。校園裏悄悄的,只有我一個人,每天坐在電腦房裏,忘情地在鍵盤上敲打着白天的草稿。每當打完一篇心得,一個總結,一個報告,我都會欣喜若狂、獨自品嚐着自己豐收的果實,那種感覺是痛苦和甜蜜、失落和收穫交織在一起的欣慰和喜悦。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就覺得眼睛好像看不清東西了,小朋友的笑臉、同事的笑貌都變的模湖了,近處的花、遠處的樹也象隔了一層霧似的,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沒有辦法,我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説是由於長期的勞累和用眼過度,要注意多休息,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我知道沒有大礙,兩個晚上沒有進入電腦房,我就覺得象過了兩個星期,兩天後我就急不可耐得又“從操舊業”。就這樣,每天對教學活動的得失,對自己工作的思索,對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不停地思考,不停地總結,就不停地挑燈夜戰。每天晚上八點、九點甚至十點、十一點回家,對我來説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每天回家的時候,我去車篷推車,總是就我一輛車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我的眼睛毛病好了,頸椎又痛了,耳朵剛剛不疼,頭又疼痛難忍……真是一“病”未去,一“病”又來。醫生説“要多休息”,同事也勸我要多休息,可我總覺得還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沒有時間休息。園長經常關心我:“王瑜,早點回去休息吧!”領導的理解和關懷給我又增加了無盡的動力。使我更加努力得工作。愛人説我是“不稱職的母親”、“工作狂”。母親説我“整天瞎忙的啥?”,父親説“別累壞身子” 。我説:是“愛”讓我學會重新認識自己,沒有耕耘的辛酸,哪有豐收的喜悦。 為此我一路揮汗如雨,也一路喜看豐收。

創造是船。——載送着你我抵達成功的彼岸;創造是帆,藉助新課改的東風,駛向愛心的港灣。

一代名師斯霞老師這樣説過:“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潑潑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工人能掌握機器,農民能掌握土地,可是機器和土地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她又説:“看不到這點,就會把兒童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兒童就會處在被動的地位。”我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活動中擺脱因循守舊,從不斷變化着的幼兒出發,展開教學工作,不斷地富有成效地修正着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教育實踐。教育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領域,是一個需要我為之終身學習和奉獻的神聖工作,需要投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我從斯霞老師的話出發,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重視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對內心世界的表達;幼兒與美術活動的自然親合;幼兒於對客觀事物的主體感受等。從而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中我總是邊學邊教,虛心汲取他人長處,獨闢蹊徑。

我的美術活動課,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活動中,我把活動的主權交給幼兒。我會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幼兒的大腦活起來,讓手腳動起來,讓眼睛亮起來,讓他們充分體現自由。有想法盡情表達吧;有困難邀請同伴協助吧;有激情自由選擇工具創作吧;有建議來找教師商量吧;有成果讓你我一同分享吧!此時,我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還是孩子學習的夥伴、助手、引路人。活動過程中我還是其中的一員,彎下腰甚至蹲下來為孩子們提供建議、想辦法,與孩子處在同樣的位置上,共同學習,共同合作、交流,用孩子的眼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活動變成了我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搖籃。活動中我坐在孩子當中,傾聽孩子心聲,與他們平等交流中和他們一同激動,一同震撼,一同投入到激情創造之中,彷彿自己也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和提煉,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童年情感的撞擊。在這種輕鬆和諧、積極主動、師幼互動的氛圍中,孩子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孩子有了充分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而“活動”,從而使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成了真正的活動主人,創造能力得到充分地體現。在全市多屆現場會中,我先後五次公開展示《會變的圓》、《我們身邊的線》等活動。多篇活動設計在徐州市獲獎和發表。我還獲得新沂市優質課一等獎,徐州市國小美術教師基本功二等獎。我的美術教學活動得到領導、同事和本市幼教同行的一致公認。同時我班的幼兒美術作品,先後有四百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獲獎,有十餘幅作品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孩子們的作品多次對外公開展出,我自己也十餘次被評為各級優秀輔導教師。

“以科研促生存,以科研求發展”,既是一個學校的發展之本,也是一個普通教師的發展之本。怎樣才能更好得提升教學水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光上好幾節課就行了嗎?不!我要完成從一個孩子王到研究型教師的蜕變。雖然我知道,蜕變的過程有疼痛也有喜悦。但我不會退縮,我會在有荊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當我看到美國《每日新聞》這樣評價他們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他有三隻眼睛。一隻眼睛探索星空,一隻眼睛探索歷史,第三隻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維,探索現實社會。”並稱他為“美國最知名的科普作家和教育家 ”時,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的第三隻眼睛呢?是不是退化為一隻眼睛了,而且是近視眼,只能看到一個點或一個面?我努力促使自己練就出第三隻眼來,去探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完成從蛹到蝶的蜕變。

我明白,教育理論水平,是第一需要攻克的堡壘,我曾嘗試把教育理論的有關書籍從頭到尾地閲讀,但覺得這樣的閲讀收效甚微:一方面對這樣的學習感到比較枯燥,另一方面對學習內容的印象也不深。我覺得知識的價值在於運用,結合自己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來學習教育理論不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嘗試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教育理論上的依據,這樣的理論學習給了我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自己苦苦摸索總結的一些所謂經驗,都可以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中找到支撐,自己在教學中感到教學中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這些理論給我指明方向。理論變得不再枯燥,而是切切實實成了自己教學實踐的指南。讀的過程中,我不斷把自己的感想寫成文字,這樣我在幾年中,儘管不很系統但卻很有實效地讀了許多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專著,同時自己也發表和獲獎了二十餘篇教學論文和經驗總結,涉及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教育理論成了我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理論大大縮短了我成長的歷程,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彎路。

多年的教學與研究實踐,使我從一個幼教盲成長為一名幼兒園骨幹教師,在教育刊物上發表和在教育部門的教育論文獲獎二十餘篇,主持了多項省、市級的教科研課題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深深得感到,支撐這些成績取得的是各種各樣的“愛”。

有這許多的愛承載着,我沒有理由不站在船頭鎖定更遠的目標,在教育的海洋中奮力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p9e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