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精選19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精選19篇)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

湯洪波,男,漢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__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__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__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精選19篇)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20__年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__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__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2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完成太陽翼展開。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又一壯舉,標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是我國空間站任務階段第一艘載人飛船,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將奔向“中國空間站”。其中,聶海勝是第三次“飛天”。

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出征太空!有意思的是,聶海勝的太空“三部曲”,剛好對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這是聶海勝的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傳奇。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最複雜、難度最大、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正式確立:第一步發展載人飛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20__年10月,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邁出“三步走”的第一步。兩年後,費俊龍、聶海勝執行神六任務,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__年9月,在劉伯明、景海鵬的配合下,翟志剛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20__年6月,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完成中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即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此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後的首批太空訪客,開啟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樹立新的里程碑。

縱觀聶海勝的飛天曆程,可以看到,他在太空的三次“邁步”,神舟六號任務、神舟十號任務、神舟十二號任務,剛好對應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三個階段:載人飛船階段;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階段;建造空間站階段。也就是説,聶海勝全程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他的每一小步,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大步。聶海勝的太空“三步”,剛好彰顯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三部曲,可以説是唯一在太空親歷了“三步走”的航天員。這是他個人的幸運與傳奇,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佳話。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的出征,也見證了載人航天工程的承上啟下與接力相傳。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短短十餘年間,中國載人航天的“三步走”戰略一步一個腳印,步履堅實。一代代的航天員,一代代的航天人,在太空追逐夢想,實現夢想。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太空是神奇的,飛天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的嚮往,只為了我們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人也應在浩瀚太空佔有一席之地。中國人的飛天之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3

“我非常期待站在機械臂末端,張開雙臂,面向茫茫宇宙。”再度出征的劉伯明信心滿滿。

20__年9月27日,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完成了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如今,劉伯明再上太空。

在航天員大隊公寓門口立着8個大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這也是劉伯明的執着信念。

20__年“神七”任務中,當翟志剛將要漫步太空時,出現了兩個小“意外”:一是開啟艙門時遇到了麻煩,翟志剛用力拉了3下,艙門絲毫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將駛出測控區,艙門必須儘快打開,否則出艙活動就無法進行,“神七”任務的核心目標就無法實現。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他們清楚,使用輔助工具撬開艙門,有可能給艙門密封造成損傷。但無論如何都得出去,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在劉伯明的協助下,翟志剛使用輔助工具,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然而,緊張的心情還未平復。耳機裏突然傳來火災報警聲。劉伯明鎮定地將國旗遞給翟志剛,當翟志剛在艙外展示五星紅旗時,他轉身飄向軌道艙內檢查火災點。他壓低嗓門平靜地跟艙外的翟志剛説:“如果起火了,我們也回不去了。程序繼續吧。”在他們腦海裏,當時想到的只有祖國和人民交給的光榮使命。

20__年12月,劉伯明入選神舟十二號任務飛行乘組。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複雜性、艱鉅性,遠超以往歷次載人航天任務。最辛苦的還是模擬失重出艙活動訓練。人在加壓後的訓練服裏,每次“舉手投足”都十分困難。由於戴着頭盔,只能通過腕部反光鏡觀察,腳隔着厚厚的鞋子沒有觸覺,更別説攀爬、擰螺絲等更高難度的操作了。

“慶幸自己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參與載人航天這個偉大的事業。”劉伯明説。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4

1998年1月5日,從全軍數千名優秀飛行員中選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員進駐航天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這一天,從此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生日。此後的20年,航天員大隊圓滿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多人多天、太空出艙、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後有11名航天員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劉伯明就是其中光榮的一員。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號以天馬行空的優美姿態在太空繪就了當年最美的中國畫面,劉伯明與翟志剛、景海鵬三位航天員經過了68個小時多的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後,將這一壯舉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記憶裏。

在入選航天大隊之前,劉伯明和另兩位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樣都曾經是飛行員,對於航天事業的熱愛,促使他報名並經過嚴格的選拔,進入了航天大隊。十幾年來,在航天大隊裏,他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做好了隨時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出征太空的準備。在這一次的神七載人航天任務中,他終於夢想成真,實現了自己作為航天員的最高理想,併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報!

航天英雄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時候,家裏很窮,劉伯明很懂事。假期裏,他上山放豬。在依安一中讀書時,學校離家有20多裏地,別的同學都住校,但懂事的劉伯明為了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騎自行車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鐘頭。為賺學費,劉伯明暑假到附近磚廠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別冷,即使不下雪,劉伯明騎到學校時也是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了白霜,衣服都是濕的,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但是無論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父親劉志生説,雖然每天騎車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劉伯明高中3年從未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過。高中3年,鍛鍊了劉伯明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為他日後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對個人來説,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説,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説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劉伯明事後表示。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5

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兆祥公社東昇生產大隊(今紅星鄉東昇村)普通社員家庭。父劉志生(獨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勞動力少,家境貧困。伯明自幼穎悟懂事,性格內向、堅毅。從小話語不多,人很文靜、聰明,其他兄弟4人都沒有他頭腦靈活,在兆祥公社讀國小和國中時,學習成績總是班級前三名。伯明愛運動,課餘生活豐富多彩,凡是娛樂樣樣都會,特別愛好下圍棋,喜歡踢足球,酷愛體育運動。

1982年9月,劉伯明以優異成績考入依安縣第一中學高中。這時家裏同時負擔6個孩子讀書,以種地為生的父親深感乏力。劉伯明知道家裏困難,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住校。父親咬牙花10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的自行車,供他往返。家距學校10餘公里,他每天騎着破舊的自行車往返家和學校之間20餘公里。東北夏季天長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兩個多小時,上下學都需近1小時,晚8時才到家。他帶午飯總是玉米麪大餅子,外加鹹菜。一年四季都沒換過新衣服。為賺學費,暑假到附近磚廠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從來不説,卻鍛鍊體魄和毅力,為成為航天員奠定了堅實基礎。1985年6月,高中畢業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基地學校來依安一中招飛行員,他聽説考上飛行員讀大學不用花錢,還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報考軍校。父親得知後,他對父親説:"家裏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面對懂事的兒子,父親感到欣慰。經嚴格考試和重重體檢,最後一輪到齊齊哈爾市體檢合格,他成為依安一中唯一被選上的飛行員。1990年9月,劉伯明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並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飛過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但他並不滿足,經幾年刻苦訓練,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有快速進步。他號稱"小諸葛",除學習和訓練好,凡是動腦筋的事他都願參與,每次智力競賽他都參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鑽題著稱的教官連續提問十餘個難題,伯明卻對答如流。他常説:"只要認真做事,就沒有不成的理兒"。從此,教官對他實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經多年航天員訓練,劉伯明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

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前,作為"神五"飛船首飛梯隊隊員的劉伯明,突然聽到母親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親的去世讓劉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慟之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劉伯明始終鬱鬱寡歡。後來。劉伯明的妻子、戰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帶他做心理治療。大約過了半年時間,他才從母親去世的陰影中擺脱出來。

20__年,劉伯明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同年6月,他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__年9月15日21時10分,劉伯明作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成員,同翟志剛、景海鵬一道,承載着全國人民的企盼與厚望飛向太空,並同翟志剛密切配合,協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艙行走的偉大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劉伯明為祖國增光,為家鄉添彩,依安人民為之驕傲和自豪。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6

1985年6月,高中畢業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飛行基地學校來依安一中招飛行員,他聽説考上飛行員讀大學不用花錢,還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報考軍校。父親得知後,他對父親説:“家裏負擔太重,當兵能省一大筆費用,”面對懂事的兒子,父親感到欣慰。經嚴格考試和重重體檢,最後一輪到齊齊哈爾市體檢合格,他成為依安一中唯一被選上的飛行員,進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軍校的四年,讓劉伯明完成了從地方學生到軍人、飛行員的轉變,也讓他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養成了良好的軍事素質。那段時間裏,他特別愛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等方面的史料書籍,深切感受到了前輩英雄們的偉大事蹟,也更加堅定了保家衞國的決心。1989年7月,他被分配到空軍某基地,對飛行操作技能進行強化訓練。

1990年9月,劉伯明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那時,他所在師裏的一個團飛殲8,一個團飛殲6,他主動向上級申請去飛殲8,領導考慮他飛行經驗少,沒有立即批准他的申請。但劉伯明相信天道酬勤,也深知要飛最先進的戰機就必須要有最過硬的技術。訓練中他主動“加碼”,經過兩年的刻苦訓練,1992年12月,終於如願以償飛上了殲8。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但他並不滿足,經幾年刻苦訓練,無論飛行技能還是戰鬥機飛行員的作風養成,都有快速進步。在一次編隊訓練中,他曾遭遇飛機與鷹相撞的險情,在右側機翼撞出一個大洞的情況下,他依然冷靜地穩住駕駛杆,完成編隊任務。

1996年,劉伯明聽説了選招航天員的消息。他想,航天一定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事業,自己的性格遇事比較冷靜,身體素質也不錯,應該具備當航天員的基礎,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後來,他順利通過了體檢、特檢,1997年底,接到了被錄取的通知,能夠開闢一個全新的事業,他的心裏非常高興。1998年1月,經多年航天員訓練,完成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劉伯明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加入到航天員大隊,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面對鮮豔的國旗,他們莊嚴宣誓:甘願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執行飛天任務的航天員選拔是嚴格而殘酷的,儘管14名航天員都具備了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但神舟五號任務,只有一人能夠實現飛天夢想。20__年,“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前,作為“神五”飛船首飛梯隊隊員劉伯明,在信心滿滿地備戰神五時,突然聽到母親病故噩耗。母親的去世讓劉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慟之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劉伯明始終鬱鬱寡歡。後來。劉伯明的妻子、戰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帶他做心理治療。大約過了半年時間,他才從母親去世的陰影中擺脱出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學習訓練,用最好的成績告慰母親在天之靈,回報領導和戰友的關心幫助,並用加倍的努力,早日實現飛天夢想,回報母親的恩情。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劉伯明雖然進入了備份乘組,卻再次與飛天擦肩而過。雖然最終沒能上天,但他沒有氣餒,選拔沒有失敗,只有認真總結提高,更加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才能早日圓夢。與“神五”“神六”任務不同,備戰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時,新增了3個地面大型訓練設備:模擬失重水槽、低壓艙和出艙程序模擬器。學習訓練的內容和強度成倍增加,劉伯明從難從嚴圓滿完成訓練任務,並取得優異成績。20__年底,劉伯明被選入“神七”乘組。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7

20__年9月15日21時10分,劉伯明作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成員,同翟志剛、景海鵬一道,承載着全國人民的企盼與厚望飛向太空,並同翟志剛密切配合,協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艙行走的偉大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第一次飛向太空,劉伯明驚歎於地球家園的美麗,驚歎於個人的渺小和人類的偉大,更為祖國航天事業的成就感到自豪。受失重的影響,他們在太空中執行任務困難重重。僅僅打開艙門這一個動作,就讓劉伯明和翟志剛的體力完全透支。

我們在電視轉播鏡頭中看到,劉伯明與兩位戰友沉着冷靜地完成每一個步驟,為的就是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高高飄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他們準備出艙工作時,劉伯明的耳機中突然響起了陣陣火災報警聲,危急時刻他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呢?

20__年9月27日16時30分許,是翟志剛打開飛船艙門,開始太空行走的計劃時間。一切準備就緒,不料,意外卻發生了:當他開啟艙門時,艙門絲毫沒有反應。此時,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若打不開艙門,出艙活動就要延遲。

“決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決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迅即啟動預案,用輔助工具連續撬了3次,終於打開了中國人信步蒼穹的大門。就在此時,“意外”接踵而至:軌道艙突然響起火災語音預警,並不斷重複。他們深知,艙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後果將不堪設想。劉伯明當即報告地面,並認真檢查艙內電路,卻未查出原因。為了完成出艙任務,劉伯明臨時改變了操作步驟,把國旗遞給翟志剛,讓他走出艙門後率先揮舞國旗,自己則返回軌道艙排除火災隱患。那時他只有一個想法:“生死不在我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完成任務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祖國人民的重託,無愧歷史的選擇。”

“出艙!”危急關頭,顧不上猶豫,翟志剛果斷決定開門出艙。關鍵時刻,根植革命軍人血脈的堅不可摧信仰信念和生來為戰勝的血性秉性,迸發出強大力量。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把完成任務作為首要選擇,臨時改變出艙程序。16時43分許,身着“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揮動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後經查,火警是因煙火敏感器對高真空環境適應性不好所致。在清華大學的一場報告會中,當有學生問起“擔不擔心回不來”時,劉伯明的回答撼動人心:“即便是死,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在太空的三天,每當他們飛到北京上空的時候,劉伯明都想趴在舷窗上,抽一點點時間往外看一看。每當遇到困難、累到極限時,他都會想起祖國。劉伯明還向鏡頭展示了一張字條,上面寫着“俯瞰家園,同一個地球村;橫望日月,同一個太空城;三馬飛天,齊祝願;天地連線,一家人。”

一如20多年前那個在家鄉泥濘道路上頂着風雪騎車往返的堅毅少年,今天的劉伯明,用當年的那股韌勁面對航天員艱苦的訓練,並取得驕人成績。從“神五”落選後,劉伯明觸動很大。為彌補差距,他把相關專業書籍都找了出來,進行重新梳理。3個月內,他整理出筆記、資料70多萬字。針對“神七”任務,劉伯明還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比如,他從不死記硬背,而是總結出心理表象記憶法,每天晚上躺在牀上,把白天訓練的操作程序在腦海裏放電影。父親劉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親眼見證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椅上,疾轉100多圈後,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牀上。回憶起這些鏡頭,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對兒子的憐惜。如今,劉伯明帶着億萬中國人的夢想,乘坐神舟七號飛向太空。20__年9月27日16時43分,翟志剛穿着我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劉伯明的協助下打開艙門,邁出了中國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劉志生得知這個消息非常激動,他説:“沒有白努力,兒子是好樣的!”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着陸後,劉伯明出艙後發表講話:“我們剛才進行了重力返回再適應,並進行醫監醫保檢測,身體狀況都正常,相信中國航天員是最棒的,請祖國人民放心,感謝祖國人民。”

20__年11月7日上午10點,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劉伯明“英雄航天員”,並獲頒“航天功勛獎章”。劉伯明與翟志剛、景海鵬三位航天員在太空的身影是20__年的焦點和亮點,他們成就的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飛行、太空漫步,更是中華兒女的自信和夢想,他們實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想。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8

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縣雲湖橋鎮飛欄村人。他從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航天員,這一路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在困難面前,湯洪波迎難而上,勇於直前,敢於衝破一道道難關。

1995年,湯洪波被空軍某航校錄取。可入學後,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難關——體能成績在班裏是最後一名。空軍航校的學員是實行淘汰制的,如果體能通不過,就會被淘汰。怎麼辦?練!只有練,才能增強體能。於是,湯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單槓雙槓上反覆地練,在操場上堅持跳高跳遠。晴天,就在操場上鍛鍊;雨天,就在器械室鍛鍊。不管學業有多忙,他堅持天天練從不間斷。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他的體能成績從最後一名進到優秀行列。

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來到了空軍某部。在進行飛行訓練時,湯洪波駕駛的飛機在落地時,一度把握不穩。於是,他總是拿着飛機模型比劃着起飛降落。夜深人靜時,他躺在牀鋪上,腦子裏還在一次次演練操作飛機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腳如何更好地協調;甚至在吃飯時,他也常常拿着飯勺子比劃着。經過幾個月訓練後,他的飛行訓練成績次次被評為優秀。

20__年,湯洪波被選為航天大隊航天員。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員要完成上百個課目的訓練。這些訓練,既挑戰學習能力,更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可失重訓練一度是湯洪波邁不過去的坎。失重訓練時,訓練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一段時間,他一穿上訓練服,心裏就煩躁。後來,他請教執行過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如何闖過煩躁關,又請工作人員把訓練服温度儘量調低,以便讓情緒穩定下來。經過反覆訓練後,他終於闖過了這道難關。

20__年12月,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他和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向了太空。3個月後,他們圓滿完成任務,勝利返回地球。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9

8月1日,是一個讓國人熱血沸騰的日子。

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一個黃種人身上——蘇炳添。他是我們亞洲之光,是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山人的優秀代表。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他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整個過程,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緊盯着那張被黑色、白色皮膚人種包圍着的面孔,緊盯着那雙充滿堅毅和信心的眼睛!雖然最終決賽沒有拿到獎牌,可是,以32歲的運動員之高齡,以9.83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兩次進入10秒大關,已讓世界萬般驚歎,國人無比沸騰。

蘇炳添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古鎮,是一個地道的廣府仔,從他的身上,我們收穫了太多太多。這個沒有得到任何獎牌的運動員,卻沒有讓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樂,反而是讓我們很多人興奮得一夜難眠。

首先,過程勝於結果,雖然喊了那麼多年,但是這一次,卻真切地被大家認同。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是蘇炳添在賽場上拼盡全力、攥緊拳頭,往前衝刺的鏡頭,他那胸前的紅通通的“CHINA”,他那興奮得大吼大叫的馬步和表情……整個過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黃種人身上的堅強與鬥志,感受到了他為實現這個目標所付出的百倍艱辛與汗水,感受到了他圓夢之後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致敬中國速度!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超越自我就能贏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創造新的紀錄,本身這個過程已經十分精彩絕倫,給人驚喜,至於結果,問心無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説:“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結果和成績不重要。”可是,來到真正接受現實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麼説,心裏還是萬分看重那個結果。

是啊,我們要言行一致,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既然這麼説了,就要這麼做。蘇炳添的經歷,就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認真和艱辛地付出過,享受過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結果不如期許,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麼是正能量,什麼是負能量,哪些東西該大力宣揚,哪些東西該遠離唾棄,每個成熟的人心中應該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帶着兒子看了蘇炳添半決賽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傢伙激動得上躥下跳,像個欣喜若狂的猴子,馬上催促我趕緊吃完飯,回家去看決賽。在車上的時候,我給他講了近期發生的事件,有某個明星,剛剛被刑拘了,還沒講完,他已經知道我要説什麼,對我笑了起來。我説,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我們的心裏,要十分清楚;每一個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於社會;必定要憑自己的實力和問心無愧的付出,才能贏得別人真心的尊重。聽完我一席話,兒子點點頭。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獲得第六名。

蘇炳添,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健康自律,訓練刻苦,堅忍不拔,胸懷國家榮譽……當前,我們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會蹦蹦跳跳,靠臉蛋、靠流量去贏得燈光和打賞的小鮮肉們,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堅實更勇敢的榜樣;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時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堅韌意志與人生歷練。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是這個用意與要求!

再次,蘇炳添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奇蹟總會降臨,逆襲遲早發生!一直以來,因為體質和肌肉構成等原因,黃種人都被認為無法在田徑100米短跑上跑贏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蘇炳添做到了!通過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長年的艱苦付出和不斷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襲!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希望,人人皆可通過卓越努力,達到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此外,從蘇炳添成功的人生經歷中,除了他個人艱苦的付出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體育人才系統的培養,也可以佐證,基礎性、系統性的體育建設十分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與培養,從小抓起,抓出實效,無論硬件還有軟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現在的“雙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和培訓之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魄!

只有這樣,才能讓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們,站上自己或者國家的榮譽台,為自己的人生或我們的國家增添絢爛的光彩!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0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着頑強的自律,靠着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為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説,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裏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為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把半決賽當成決賽。是啊,人生路上關鍵的每一步都需要這種精神,我要向蘇炳添學習,他是我最崇拜的奧運英雄。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1

不久後,丈夫離世,她精神上的石頭隨之瓦解。女兒畢業、結婚,她肩上的重擔也隨之減輕。當時她想:“我一輩子辛勤勞苦,到晚年,我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我想我將來可以樂享餘年。”

1976年,命運給了52歲的葉嘉瑩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當年那個與她相依為命在患難中成長的大女兒,在外出旅遊時出了車禍,與女婿同時罹難。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後事,她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了10首哭女詩,每一句都是對女兒最透徹的思念。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她歎命運不公,反思勞瘁一生的意義。年逾半百,痛失愛女,葉嘉瑩悲痛欲絕。但是經此一難,葉嘉瑩突然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聽聞中國恢復大學聯考,她請願回國教書。她要讓自己從“小我”的家中走出來,要把“餘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要把“古代詩人的心魂、理想傳達給下一代”。

她曾在信中寫道,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沒有選擇的餘地”,而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動地爭取。1979年春,國家同意了葉嘉瑩的申請,最終受邀去南開大學任教。於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開始了三十餘年的教書報國路。

每次上講台,葉嘉瑩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期間也很少喝水。雖然因為皮膚過敏,葉嘉瑩的手常會因接觸太多粉筆而皮膚開裂,但是仍常常在黑板上大段板書。

因此,她的課程在南開非常受歡迎,不僅中文系,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學生都來聽講,場場爆滿,甚至有學生為此偽造聽課證。在此期間,葉嘉瑩應邀到國內的幾十所大學講學,以及輾轉國際多所大學講學,她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

除了教課,葉嘉瑩在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以老師顧隨的名義設立“駝庵”獎學金。她在晚年賣掉京津兩處房產,又將自己的稿費、版税收入悉數捐出,累計捐贈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研究古典詩詞文化。

將全部財產捐獻,在她看來,不過是實現了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一點願望。莊子説:“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不懼歲月,優雅老去。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2

聶海勝是湖北棗陽人,20__年曾成功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10日下午,中新社記者趕到棗陽市楊壋鎮聶海勝家中時,這裏早已聚滿了人。

在聶家客廳,當地幹部正在認真佈置會場:懸掛五星紅旗以及聶海勝飛行照片。棗陽市以及楊壋鎮將於11日下午在此集中觀看神舟十號發射直播。

聶家位於楊壋鎮明星路上,是一座新修不久的兩層小樓。走進客廳,只見正面牆上掛着“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牌匾下,是聶海勝母親的遺像。

弟弟聶新勝出生於1979年。由於父親去世較早,幾個姐姐出嫁,照顧母親的責任一直落在聶新勝身上。他説,由於哥哥太忙,從不敢打擾他,擔心影響他。

“他盡忠,我盡孝,我在家裏照顧好母親,讓哥哥能夠安心工作就是我最應該做的事情。”聶新勝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哥哥也是這樣。”

“我們很少去北京,即使結婚後也沒有去。兒子一歲多時,哥哥回來看過一次。”聶新勝説,哥哥很少回來,即使回來也基本是因為公事。

聶新勝現在棗陽一中後勤部門做水電工。聶新勝表示説:“哥哥和我從不談他的工作,更不會告訴我神舟十號何時發射,我是從網上才知道的。”聶新勝説,希望哥哥再次和戰友一起,圓滿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

作為“航天英雄之家”,聶家牆上掛滿了聶海勝照片。由於受英雄航天員聶海勝影響,聶新勝年僅4歲的兒子取名為“聶天揚”。

聶海勝於1964年出生於楊壋鎮樊莊村聶莊。村主任聶經玖曾是其兒時夥伴。聶經玖説兒時他們經常一起玩耍,印象中聶海勝記憶力好,成績總是班上前幾名。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3

組織部組織全體黨員一起觀看學習了戰鬥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與名,連他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榮獲西北野戰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並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和師戰鬥英雄稱號,這些使我對張富清萬分敬仰和欽佩。

張富清身上的品質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後輩去學習和繼承的: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繼承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少年來,張富清從來沒向組織要求過什麼。他説與已經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不算什麼,他更沒有資本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現在活着,還享受着那麼好的待遇,已經很知足了。張富清謙虛説自己的功勞不算什麼,因為當時他周圍的優秀共產黨員的英勇事蹟深深影響着他,也是因為他始終懷有一顆奉獻、愛國的初心。我們要向英雄模範學習,做到居功不傲,不忘初心。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銘記國家一體。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哪裏來家庭的幸福健康。張富清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為重,使我更加刻理解了“先集體、後個人”的精神內涵。幹字當頭,只要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我們就要以國家大局為先,無畏艱辛、一往直前。

三是我們要把張富清精神學習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黨員幹部要始終挺身在前,自覺在學習上對標對錶,在行動上真抓實幹,務實進取;要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工作生活中要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張富清精神落實到正己修身、不改本色,爭做時代楷模。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張富清謙遜,務實,是時代最可愛的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每個中華兒女都應向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立足當下,堅守初心,充滿鬥爭精神,永懷愛國情懷。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4

盧仁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製保護傘的人。一輛坦克的車體由數百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長短焊縫多達800多條。當穿甲彈擊中車體的時候每平方釐米會產生數十噸到數百噸的高壓,如果焊接不牢的話,這些焊縫就會成為最容易被撕裂的開口。所以説,焊接質量是坦克裝甲強度的重要保障。作為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一次意外遭遇工傷

幾十年來,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着一隻手來完成的。

1986年,那時盧仁峯進廠工作已經7年了,靠着平時勤學苦練,他的焊接技術在一同進廠的同齡人當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當他鼓足心勁兒想大幹一番時,一次意外卻險些斷送了他的前程。那時候的機器是沒有感應器的,盧仁峯正在機器旁邊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腳碰到了機器的開關,這個時候想抽出在機器中的左手已經來不及了。那一刻,盧仁峯沒有驚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醫院。他右手拿着焊把試了試,並沒有影響,這個時候才去機器後面把切掉的左手撿回來。

經過24小時的手術,雖然接回一部分,但由於神經部分損壞嚴重,手的功能基本喪失了。在醫院裏住院的盧仁峯讓他的妻子把所有的書全都搬到病房裏來,病房成了他學習的圖書室。在別人看來是難熬的住院時間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學習充電的寶貴機會。一年的時間盧仁峯看了三本和焊接技術有關的書籍,正好彌補了他理論知識的不足。

老盧的口頭禪:辦法總比困難多

出院後盧仁峯重新回到焊接崗位,讓他沒想到的是一隻手工作的難度超乎想象。最難的是裝配每一個零件的時候,總是達不到精準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傷的手給碰了。這隻受過傷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難忍。

雖然受傷,盧仁峯骨子裏卻帶着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對他來説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峯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後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裏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峯來説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峯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幹活兒。

熱心公益熱愛生活

這天下午,盧仁峯來到包頭市某技校,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讓學生們全方位認識焊接行業,並實地為他們指導操作。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盧仁峯也非常熱心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他看來,讓學生們及早地融入社會,少走彎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從受傷以後,家務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辦,盧仁峯則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除了逢年過節時做幾個拿手菜,柴米油鹽的事他很少過問。盧仁峯喜歡唱歌,在一些熱鬧歡慶的場合,他從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對一些經典老歌他更是偏愛有加,盧仁峯説,老歌唱起來有味道,更有勁兒。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5

12年前一則“兒子不惜千里揹着精神病母親上大學”的消息引發全國的關注,很多人被這個故事感動得淚流滿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個這樣聽話懂事的孩子該多好。

這個孩子叫劉秀祥,出生於1988年,是貴州偏遠山區一個普通農家的孩子。家裏兄妹三人,他最小,有個哥哥和姐姐。本來一家人過着清貧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92年,當時的劉秀祥只有四歲,父親在幹活的時候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往醫院後帶着對家人的無限眷戀溘然離世。父親的突然辭世,讓一家人措手不及,母親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失常。一個原本貧寒的家庭墜入深淵,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劉秀祥家裏發生變故的時候只有四歲,哥哥和姐姐也才十歲出頭,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三個年幼的孩子身上,他們過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邊學習種地,一邊照顧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媽媽,靠着村裏好心人的幫助艱難地維持着生存。這樣的苦日子過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壓的哥哥姐姐相繼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這麼多年也苦了這兩個孩子了,也不知道現在他們過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後,家裏只剩下十歲出頭的劉秀祥和生病的母親相依為命,這一年劉秀祥正在讀國小三年級,和當初的法子英一樣面臨命運的抉擇。但是劉秀祥挺住了,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孩子挑起了家裏的重擔,承受了連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都很難面對的艱辛。

每天早上天還不亮,劉秀祥就去砍柴種菜,然後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去上學,放學後回家幹農活做飯照顧母親。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孩子,他憑着頑強的毅力考上重點中學,但是高額的學費卻讓他望而卻步,還又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該怎麼辦呢?這時劉秀祥做了一個大膽又明智的決定,放棄重點中學去免費的民辦中學讀書,帶着母親一起去縣城上學。為了解決住宿的問題,劉秀祥在學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個簡陋的窩棚,這個漏風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親的新家。白天,他在學校刻苦讀書,晚上,他去拾破爛換錢,然後去菜市場撿剩菜做飯,常常十天半月碗裏看不見一點油花。國中和高中的這段時間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劉秀祥長得又幹又瘦,體重只有80斤,但是為了自己和母親心中的夢想,他依然咬牙堅持了下來。

20__年的時候,他拿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興奮地圍着山坡跑了好幾圈,為了賺取大學的學費,他又揹着母親前往山東打工。畢業那年,劉秀祥拒絕了多個單位提供的offer,面對一片大好的未來和豐厚的薪資待遇,他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心,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教師,他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大山裏的孩子努力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6

關愛學生 無私奉獻

“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張麗莉時時刻刻用心詮釋“師愛”這兩個字的真諦,用自己誠摯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張麗莉愛笑,她的微笑總能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學生谷志超不喜歡學習語文,張麗莉就特意在課堂上讓他朗讀課文,並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微笑着誇他“聲音有磁性,很好聽”。一段時間之後,谷志超的語文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張麗莉有雙會説話的大眼睛。課堂上,她的一雙大眼睛從不放過每一個學生,在她的注視下,全班同學都有一種被關注的感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當不好的老師。”張麗莉經常這麼説。

在一個個細節之中,張麗莉從一點一滴關心着“家”裏的每個孩子。體育會考時下起了雨,她把自己的傘給了學生;冬天,有的同學不吃早飯,她就自己掏錢買來一箱桃酥放在班級後面;為了讓學生多上一會兒自習,她親自動手,把班裏的衞生整理得乾乾淨淨。學生張旭很小就失去父親,和重病纏身的媽媽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活。20xx年,張麗莉接手張旭所在班工作,聽説張旭的遭遇後,從自己每月不足1000元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00元資助他。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細心的張麗莉每次都在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把錢交給張旭。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7

傷病對於每名運動員都是頭號“公敵”,蘇炳添也沒能倖免。在蘇炳添14年的職業生涯中,20__和20__年兩次遭受腰傷的困擾,並且10年他還受過一次傷。20__年他飽受腰部肌肉傷病困擾,競技成績嚴重下滑。全年17強,只在室內賽拿到3個冠軍。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僅在瑞士賽奪冠,成績為10秒34。當時蘇炳添傷病嚴重程度,教練組都很悲觀了。更可怕的是,蘇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時候自己總想着做逃兵不同,這次是因為自己的身體跑不動了。想着壯志未酬,蘇炳添那段時間無比痛苦。但是經過無比漫長的困獸之鬥,最後蘇炳添還是選擇了繼續戰鬥。在500多天沒有參加任何比賽的背景下,蘇炳添在20__年4月24日廣東肇慶的田徑分區邀請賽跑出9秒98。賽後蘇炳添熱淚盈眶,上次破10秒還是在3年前。雖然離的時間不久,但是對於蘇炳添來説卻恍如隔世。觀眾們看到蘇炳添的神勇表現也無比激動:他們的“蘇神”回來了!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8

中國地大物博,能人輩出。20__年,有一個叫張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蘇炳添的記錄,並且還是大幅度打破。張培萌不僅短時間內連續跑出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還在全運會上10秒08的成績打敗了蘇炳添。張培萌在世錦賽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蘇炳添感受到了同時代的天才選手的速度。但是蘇炳添沒有就此消極,反而把良性的競爭當成了一種更好的促進。終於蘇炳添迎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20__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美國尤金站比賽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第三名。這個成績打破了10秒00的全國紀錄,並且也在正常風速下,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20__年,蘇炳添再次征戰里約奧運。在里約奧運會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2022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9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是前進中源源不絕的動力,任何時候,精神支柱永遠都不能倒下。張順東、李國秀夫妻的精神概括起來主要有四種: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勇於創造的創新精神。

(一)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兩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隻腳,但是,他們身殘志堅,自立自強,樹立了“脱貧光榮,爭貧可恥”的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不爭貧,他們付出了超越常人數千倍、數萬倍的艱辛艱苦和汗水心血,才實現了脱貧致富奔小康,真正應驗了一句話:“凡自強不息者,必獲自救”。

(二)永不言棄的抗爭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拋棄、不放棄”,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夫妻合力奏出了與生命不屈抗爭的最強音。正如貝多芬所説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他們夫妻永遠不向命運低頭,攻堅克難,永不言棄;生命不息,就與命運抗爭不止。

(三)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艱苦奮鬥;迎接挑戰,戰勝自我,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雄辯地證明了“奮鬥,改變人生;夢想,使我們與眾不同。”在他們夫妻頑強地拼搏下,女兒大學畢業,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兒子長大成人,現已外出務工,“脱貧致富奔小康,鄉村振興放光芒”,現在,他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

(四)勇於創造的創新精神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張順東、李國秀夫妻敢於直面生活,善於創造、勇於創新。在鄉村振興的戰略中,超越自我,永不懈怠;發展電商,積極作為;奮力開拓,終有所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kg68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