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廣播電台新聞部事蹟材料

廣播電台新聞部事蹟材料

淮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事蹟材料

廣播電台新聞部事蹟材料

近年來,淮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在市委宣傳部等上級領導部門的關懷指導下,在台部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圓滿完成了全市一系列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同時,淮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還堅持“三貼近”原則,自覺加強重點報道、專欄策劃,內容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每年都有一大批新聞稿件獲得省、市有關部門的表彰,僅近兩年,獲得江蘇省廣播新聞一、二、三等獎的作品就多達16件;連續7年獲得了江蘇省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先進單位,連續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一、圍繞中心工作,精心策劃宣傳

新聞部全體編輯、記者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工作上求真務實、正直敬業,業務上精益求精,追求進步。尤其是“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更加註重學習,努力把學習成果落實在自己的新聞實踐中,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在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新聞部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精心策劃,順利完成了黨代會、人大政協“兩會”、創“四城”、喜迎xx大、淮揚菜美食文化節、全市重大項目過堂檢查、全國城管學淮安以及紀念建軍80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等重大活動以及重大節日的宣傳報道,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XX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工業經濟突破年”。為了搞好新型工業化的宣傳報道,新聞部對全市重點項目、重點工程、技改投入、產品創新等進行了認真的梳理、篩選、策劃、追蹤報道,全年共推出60多篇解讀工業“第一方略”相關稿件,全面反映了我市在堅持新型工業化、工業創新等領域取得的喜人變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淮鋼是我市工業企業的領頭羊,也是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中湧現出來的重大典型。對此,新聞部制定周密方案,採編人員進駐淮鋼,深入調研,座談討論,發掘亮點,推出大型系列報道《鋼鐵澆鑄的創新之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淮鋼人的創業風采,剖析了淮鋼人的創新理念,解讀了淮鋼人的成功經驗,稿件被評為江蘇省XX年度廣播新聞獎二等獎。

為了加強,中央連續3年出台1號文件,為此,我們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其中,在去年市委宣傳部精心組織的“百名記者百村行”大型新聞活動中,新聞部的每一名編輯、記者都深入到農村、農民中去,紮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在深入採訪的基礎上推出100多篇報道,其中30多篇被省台新聞節目採用。大家用自己的見聞和手中的筆,真實生動、及時迅速地宣傳報道了我市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新舉措、新風尚、新面貌和喜人成就。因成績突出,新聞部被市委宣傳部授予“百名記者百村行”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記者採寫的《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芡實飄香富農家》等多篇稿件也被評為優秀稿件。

二、突出主題宣傳,主攻重點報道

在做好日常宣傳報道的同時,淮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主動出擊,思路創新,策劃一系列重點報道,唱響主旋律。

去年底以來,新聞部策劃推出了“和諧淮安,共建共享”主題宣傳活動。這項活動由十一大板塊組成,目前已推出“向人民報告”系列報道、“走進新農村”系列錄音報道、“XX春天的故事”系列專題、“走進社區看文明”系列現場報道、“走在創業路上的勞動者”等五個版塊,播發《淮安之家》、《淮安農民的數字生活》《好大一棵樹》、《南港社區的學習情結》、《運動着,快樂着》、《創業路上的踏歌者》、《廣廈萬幢路千條,綠水城市盡妖嬈》等相關報道80多篇,多方面、深層次地展示了全市各地建設和諧淮安取得的積極進展、豐碩成果和廣大人民羣眾攜手共建和諧社會的嶄新風貌。

今年9月,為了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新聞部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推出了《直播淮安》特別節目《喜迎xx大和諧淮安行》。該節目走進全市各個縣區,通過領導介紹、羣眾反映等方式,集中報道xx大以來全市各縣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報道各縣區人民羣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創建和諧社區、和諧家園、和諧單位的新故事,以及反映各縣區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等多方面內容。自9月27號首播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今年元月下旬,新聞部策劃推出了特別節目“兩會直播室”,王偉章、趙根等12名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進直播室,圍繞交通、住房、醫療、新農村建設等熱點話題與廣大聽眾交流討論,建言獻策,成為今年“兩會”宣傳報道突出共建和諧主題一道靚麗的風景。

三、加強典型宣傳,營造向上氛圍

作為一種社會精神產品,典型宣傳在提供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構建和諧社會中,起着導向性、基礎性作用。新聞典型宣傳,對影響社會輿論,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新聞部始終把典型宣傳擺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典型的深度報道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啟發引導、示範帶頭、推進工作的作用。

在市委宣傳部統一安排採訪漣水縣灰墩辦事處王嘴村黨支部書記王偉章的先進事蹟時,面對着“命題”作文,新聞部的記者精心策劃,三次走訪了王嘴村40多户居民,通過居民的講述,挖掘了發生在王偉章身上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最終推出了新聞專稿《用生命支撐的諾言》、評論《新農村建設需要什麼樣的帶頭人?》以及系列報道《我學王偉章》等一系列新聞稿件,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王偉章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光輝形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新聞專稿《用生命支撐的諾言》、評論《新農村建設需要什麼樣的帶頭人?》還分別獲得江蘇省廣播新聞獎三等獎。

今年3月,家住石塔湖小區的吳迎山老人因為他的義舉,成為了全市家喻户曉的新聞人物。就在吳迎山老人勇救落水兒童的當日,新聞部的記者就趕到了現場,在市內外媒體率先宣傳了吳迎山老人的義舉。隨後,記者又通過走訪圍觀羣眾,尋找落水兒童,挖掘了一系列新聞背後的故事,推出新聞專稿《孩子落水以後》、《誰在麻木?》、《和諧社會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等,開辦新聞專欄《和諧社會大家談》欄目,組織專家學者、街道、社區領導、市民代表等,進行多方探討與深刻反思,通過典型和輿論引導,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此外,新聞部還結合“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等一系列重要節日,相繼推出了《巾幗風采》、《勞動者》、《傑出青年》等系列報道,向社會介紹了清潔女工孫國慶、招商能手趙長桂等眾多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蹟。這些活生生身邊典型的宣傳和推出,在全市營造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濃厚氛圍,為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實踐三個貼近,打造精品力作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是我們的辦台宗旨。近年來,新聞部注重對社會和民生的關注,通過走訪基層羣眾,瞭解羣眾需求,先後開辦了《金色田野金色風》、《801新聞網》、《作客淮安台》、《媒體廣場》、《房產經緯》、《直播淮安》、《熱線追蹤》等一系列貼近羣眾需求、貼近生活的欄目,備受聽眾歡迎。

作為農業大市,我市廣大農村羣眾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為此,新聞部創辦的《金色田野金色風》,瞭解羣眾所需,設置針對性、貼近性強的欄目。目前,這檔專業的對農節目已經開辦了《政策解讀》、《農技指導》、《務工指南》、《致富之路》、《農家熱線》等多個子欄目,內容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為民解憂排難,今年4月,新聞部採編人員大膽設想,勇於創新,嘗試創辦了“熱線追蹤”欄目,給羣眾提供了與相關職能部門交流、溝通互動的平台,羣眾有什麼問題,現場就可打電話諮詢反映,記者及時與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創辦之初,曾經創下了一個上午20個電話的記錄,直到中午,電話鈴聲還不斷。自開辦以來,該專欄已先後解答問題400多個。

在做好欄目創新的同時,新聞部還注重以平民視角,關注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先後宣傳了孫錦忠、王玉蘭、杜風雲等一批生活在社區鄉間的平民英雄。洪澤縣農民杜風雲,XX年前入伍參軍時,曾經有過捨己救人的壯舉,而多年來,杜風雲對此隻字未提,默默無聞的生活工作着。XX年,當年被杜風雲從深井中救出的安徽和縣農民張久龍經過多方打聽,終於在洪澤找到了杜風雲,當面向他表示了感謝。獲知此事後,新聞部的記者迅速行動,不辭勞苦,來回奔波安徽和縣及洪澤縣之間,採訪事件的親歷者,推出了新聞專稿《尋找英雄》,深深地感動了廣大聽眾,這篇稿件也被評為江蘇省XX年度廣播新聞獎二等獎。

五、注重對外宣傳,提升淮安形象

新聞部作為市電台對外宣傳的主力軍,在對外宣傳工作中,他們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動,把淮安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型工業化、開展全民創業、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淮安的偉大進程中的新舉措、新業績、新成果、新經驗作為對外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做到把最能體現淮安特色、最能代表淮安形象的選題作為對外宣傳的主旨,把與淮安經濟社會發展關係最密切的亮點作為對外宣傳的主題,把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作為對外宣傳的主線,自覺主動地服從服務於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設新淮安”、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一大局。

瞄準大台大報,主攻頭版頭條,新聞部廣播外宣碩果累累,亮點頻頻。XX年新聞部在省台的用稿量躍居全省第二名,獲得優勝獎;今年以來,外宣工作又取得新突破,新聞部記者採寫的新聞稿件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用稿十篇,其中,7月16號《全國新聞聯播》在頭條播發了《淮安全力防禦第二次洪峯》;在省電台、新華日報用稿130多篇,其中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在7月10號的早新聞頭條全文播發了《二河閘開閘放水淮安安全轉移沿岸羣眾》。

六、恪守職業準則,傳遞時代精神

面對素不相識的貧弱羣體,新聞部記者傳遞的是愛心與幫助。淮安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原新聞部主任王曉雯在採訪“留守兒童”時,看到一位老人帶着“留守孩子”生活艱辛,於是她把身上僅有的200塊錢留給了老人,回來後,她又購買了200多元的學習用品寄給那個留守孩子;記者武亞莉在市區閘北派出所採訪時,瞭解到安涉橋小區的一位老人家庭貧困,無錢就醫時,她毅然留下了200元錢……扶助貧弱,施以援手,發生在記者身上的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他們向聽眾、社會傳遞出了淮安廣播人的精神:真誠、友愛。

面對暴力、金錢的威脅利誘,他們恪守的是職業道德。記者張濤在採訪一家中學涉嫌亂收費時,對方找到記者拿出兩條香煙,被斷然拒絕;記者晏曉芳調查一家房地產公司違規售樓情況時,房地產商態度蠻橫,晏曉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説服了開發商;在很多輿論監督採訪中,記者受到威脅、辱罵,但大家沒有過退縮。

風雨中,淮安人民廣播電台走過了48年,坎坷中,年輕的記者們精英輩出。和諧高效,求是創新,這是幾代電台人用激情和奉獻沉澱出來的一種新聞職業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召喚着廣播人永不停步,奮力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gr4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