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人民醫生先進事蹟材料

人民醫生先進事蹟材料

王玲同志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原解放軍第177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王玲同志從護士、醫師到主任醫師,她行醫30多年如一日,視病人如親人,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技術、無私奉獻的愛心,贏得了人民羣眾的愛戴,凝造了和諧的醫患關係,展示了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人民醫生先進事蹟材料

血液病,人們往往談之色變,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顯得焦慮和不安,恐懼和無奈。王玲同志把病人當親人,細心呵護他們的心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大醫至精誠的真諦。

兩年前,王玲主任膝關節半月板受傷,為不影響工作,她堅持等到春節前病人少了才做手術。按常規,手術後2-3星期才能下牀走動,可是王玲主任心裏惦記着她的病人,手術後第4天,就讓護士用輪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説,他幾天沒看到王主任了,正覺心裏有點不安,沒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體還沒好,就來看我們。看着坐在輪椅上的王主任,許多病人的眼角都濕潤了。

血液病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痛苦,曾讓許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許多病人都在問醫生同樣一個問題,聽説化療會讓人噁心、嘔吐,痛苦得死去活來,我怎麼沒有感到不舒服?原來這裏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對藥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對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液體量的多少,各種液體之間的順序,時間的安排,副作用的預防等等,關懷得無微不至。

王玲主任總是千方百計為病人節省醫藥費,不該檢查的不檢查,能用國產藥的就不用進口藥,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化療和骨髓移植,是治療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療藥物大多數都十分昂貴,骨髓移植更是動則以十萬計算。來血液科的許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騰的一貧如洗,有的病人賣糧食、賣豬湊錢來治療,但這些錢,有時還不夠做一次治療費用。醫療費,竟成了許多血液病患者求醫道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王玲主任為病人節省醫藥費可謂花盡心思,絞盡腦汁。

王玲主任經常通宵達旦坐在電腦前,搜索、比較國內外治療血液病的不同藥物,為患者選擇最省錢又能達到最好療效的治療方案。有一個病人合併高血壓,本來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就很多,考慮到病人經濟條件,王主任幾乎比較了所有的降壓藥物,還是不放心,當她在互聯網上,查到另一種國產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時,高興得幾乎跳起來,因為這種藥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幾毛錢!

感恩圖報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為患者傾注的熱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裏,記在心頭,許多人都要找一個機會表達一下謝意。可是,他們送出的“紅包”或禮物,都無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謝絕。

的確,“紅包”在王玲主任面前遇到的永遠是“紅燈”。王玲主任説,治病救人是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也是應盡的義務。救治病人本來就應該全力以赴,送不送“紅包”都理當如此。如果接受了病人的“紅包”,似乎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他給的那點錢,難道自己的人格就值那幾百元錢嗎?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區的一位農民,帶着他14歲患白血病的兒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熱情接待了這對父子。懷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別關照的心,這位農民見左右無人,便偷偷將一個早已準備好的500元“紅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樣子和充滿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實在不忍心當面將“紅包”退回。安頓好病人後,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治療,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但出院時還差800元錢,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後,主動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裏。老人臨走時含着熱淚對她説:“王主任,你對我們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對患者,王玲主任永遠保持着那親人般的笑臉,但面對那些藥品和器械推銷商,她的表情卻總是非常嚴肅:“我們需要你的產品,會與你們聯繫的,請不要影響我們治療病人的時間”,她先是婉言謝絕,後來她乾脆在門上貼上“醫藥代表,謝絕入內”。

王玲主任從護理員、到主任醫師,從國中文化,到醫學博士,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串艱辛,不懈地向醫學科學高峯衝擊,因為她堅持認為,醫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醫生。

王玲主任從醫之始,僅是一個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衞生員,30多年後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是什麼力量讓她一路這麼堅持下來並取得了成功?如果説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愛上醫療事業的初衷的話,那麼,患者的痛苦呻吟和無助的眼神,則是她不斷攀登醫學高峯的動力。

王玲主任1977年進入第一軍醫大學學習,1985年考入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的碩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漢同濟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獲博士學位。從她上大學到獲博士學位時隔15年,這15年間,她既要負責臨牀工作,又要為考碩、考博做準備,付出的努力與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廣州軍區第165醫院的燒傷科做護士,在進行燒傷人造皮膚的研究過程中,為了試驗不同中草藥的鎮痛效果,她先後在自己的腿上製造了十多個創面,親自體驗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學位後,王玲回到了當時的廣州軍區第177醫院工作,作為醫院第一位博士,她沒有滿足於自己的高學歷,而是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向醫院的老主任、老專家請教,不斷接受新知識,積極進行科研,至今已經在國內外血液病學專業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

在孜孜不倦學習的同時,王玲還非常重視科室醫生和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她為全科醫生和護士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經常利用晚上時間給科室的醫生上課,把自己潛心總結出來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科裏的醫生。

在王玲主任的書架上,有一本發黃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名人名句。從上國小起,她最愛讀的書是《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牛虻》和《歐陽海之歌》。

作為一名醫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誠地維護羣眾的利益,這並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軍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親是典型的軍人性格,對子女就象對待戰士一樣嚴格。王玲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生活的習慣。生活在烈士們子女中間,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給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説起小時候的故事就象發生在昨天。

入伍後,讀書成了王玲軍營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個當年的讀書筆記,筆記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記滿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黨人精彩的章節。這些讀書筆記一直記到她上軍校之後,因學習緊張而作罷。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醫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總是隨叫隨到,她的時間表上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沒有節假日。因忙於醫療工作,她無暇顧及自己的“終身大事”,今年已54歲了,一直未成家,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終無怨無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説:“她因為病人而錯過了組建家庭的最佳年齡,事業就成了她的伴侶,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親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諧的醫患關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帶領的血液科曾被廣州軍區後勤部評為“學雷鋒式先進集體”,她本人曾被評為廣東省醫療衞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個人,省、市“三八紅旗手”,XX年在抗擊非典鬥爭中被省委、省政府記二等功一次,XX年3月被廣東省衞生廳黨組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XX年5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XX年7月被廣東省委授予“模範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並榮獲白求恩獎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7eejpk.html